站内搜索:

小学语文教师《匆匆》课堂教学实录

网络搜集  2008-11-26 09:50:21  www.cnfirst.net 进入幼师社区|博客

  匆匆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
欢迎来到中国儿童教育网,在您阅读的时候送您一句名言:本周名言--“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依然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 (陶行知)
中国儿童教育网小学教师专区刚刚推出,将逐步完善,希望得到大家的支持。

  生:朱爷爷在二三十岁的时候觉醒了,我应该比他更早,正所谓“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啊。
  师:又有自己的感悟,又有引用,很好。
  生:时间在嬉戏中飞速流逝,在勤奋中定格于一瞬间。
  生:有的人死得轻如鸿毛,有的人死得重如泰山。生命如一支笔,你是要写下辉煌的一笔,还是放下笔呢?
  师:把前面去掉,只读生命如一支笔,再读。(生读。)
  生:我们要为生命画上一笔,不管它是辉煌的还是渺小的,我们都没有虚度光阴。
  师:这个观点很好。不见得每个人都得去干大事,即使做了很平凡的事,也没有浪费时间。你为我们这节课增添了光彩。下课。
  
  教后感言
  《匆匆》教学思考
   支玉恒
  《匆匆》是朱自清先生早期的散文作品,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是一篇比较特殊的文章。它的抒情并不借景借物,而是直抒胸臆,阐发自己对时间与生命的感悟。文章语言清晰,高雅而优美。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想到:
  一、一定要创设一种充满艺术与文学意味的课堂氛围,绝不能把课上得闹闹哄哄。气氛当然要活跃,但应是一种思维与想象的活跃,是一种明澈而清雅的品味,深

     沉而隽永的咀嚼。
  二、课文语言如此优美,应该充分地有感情地朗读,引导学生在诵读中理解,在诵读中感悟,在诵读中体会情感,在诵读中积累语言,在诵读中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一句话,通过诵读完成对课文的学习。
  由于作者在文章中感叹时光流逝之快,表达了一种追悔、惋惜、内疚、自责的思想感情,因此,诵读这样的文章,在声音、语调、速度、节奏等诸方面,都与学生日常习惯了的朗读方法有很大区别,技巧性比较强——朗读是一种能力,必然有技巧在内,不能讳言技巧——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应注意使学生的朗读情感符合课文的情感基调。这就有别于朗读一般课文,尽力避免那种高亢响亮的语调,估计要为此做出一定努力。
  诵读不仅仅是情感的体会与表达,它还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重要手段。通过诵读让学生学词学句,在诵读的情感体验中,不着痕迹地“催化”学生把握文章意蕴,领悟作家写作目的。
  三、要把课上得简洁而朴实。做一个负责任的教师,一定要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作为课堂关注的全部,要让课堂干干净净、本本分分,拒绝形式主义、华而不实的一切赘疣。因此,我这两节课只设计了“用心灵诵读”和“用心灵倾诉”两个大步骤,给学生学习、思考、诵读、表达留下较大的空间。大步骤中间的细节处理,完全按照学生当堂的反馈情况随机调控。学生缺什么就“给”他什么,哪里阻塞了就给他疏通……一切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
  四、“用心灵倾诉”是让学生在读懂课文之后,把自己的感悟用简短的句子表达出来,要求他们“创作”出自己的格言或警句。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写出立意或语言独特的句子,以表达自己对课文、对时间和生命的个性化的感悟。同时,这也是一种练笔,是语言训练,而这种语言训练的结果,应该能表达出学生感受到的人文陶冶,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选自《小学语文教师》)
  
  生:这两种读法相差很大,相比之下,更感觉时间一去不复返的悲伤。
  师:两种读法是一种较大的反差,是一种强烈的对比,这种对比就触摸了我们的心灵。我相信同学们这一段又会背了。(师生齐背。)

 4/8   |‹ ‹‹ 2 3 4 5 6 7 ›› ›|

幼师必读的东东

专题正在制作

编辑推荐给幼师东东
幼师家长工作手册
家长工作是日常教学重要组成部分,那我们应如何做好家长工作呢?
幼儿园安全事故预防手册
幼儿园安全事故近期来多发,请各位老师做好应对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