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资均衡化”之我见

“师资均衡化”之我见

“师资均衡化”之我见

  当前教育的基本矛盾是什么?有一种说法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接受高质量教育的需求与教育资源不足的矛盾。河北省教育厅副厅长、国家督学韩清林在一篇文章里写到:教育普及程度和教育质量的逐步提高与社会经济发展对国民素质快速提高的需要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接受更高普及程度、更高教育质量的教育机会的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是基础教育的基本矛盾。而基础教育的基本矛盾在新时期又派生了两个新矛盾:一是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要求与区域基础教育不平衡现实的矛盾;二是学校均衡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学校非均衡发展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教育的不均衡是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其实也是教育的发展和进步的表现。缩小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基础教育的差距,解决基础教育的基本矛盾,实现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必然成为21世纪我国基础教育领域重点解决的战略任务。教育部已于2005年5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
  导致教育不均衡的一个重要的客观因素是“马太效应”。 “马太效应”就是“本有很多,还要给予更多;本有不足,反而得到更少”。现在名校(重点学校、优势学校)具备先天优势和受到市场机制的帮助而左右逢源;择校费及各种捐赠使其财源茂盛,学生趋之若鹜,使其享尽生源上的优势,一般学校难以与其竞争。所以导致基础教育学校“优势群体”和“弱势群体”之间的差距更大了,导致“锦上添花”多,“雪中送炭”少,“马太效应”愈演愈烈。
  学校与学校之间在校舍、教学设备等方面不是没有差距,但差距较小,这不是主要矛盾,主要矛盾是学校管理水平的差距、师资水平的差距、教育教学质量的差距,这是困扰薄弱学校发展的“瓶颈”,也是学生择校的主要原因。家长虽然注重学校的硬件设施,但更看重的是学校的品牌、管理水平、师资力量和教育教学质量。所以,义务教育均衡化的核心问题是师资水平的均衡化。硬件的均衡化相对容易解决。但管理水平和师资水平的均衡化却不是简单短期就能够解决的。对于师资的均衡,我们不能接受“锦上添花”多,“雪中送炭”少,也不能不切实际地搞“车肥补瘦”、“ 削峰填谷”,也不希望是杀富济贫,搞平均主义,我们希望的是“增峰扬谷”式的均衡提高。
  其实,面对教育均衡化这项系统工程,我们可以暂且不去看其他,现实地想一想:我们如何来提升自己?从学校自身来看,我觉得我们前进有一个方向、两条路。
  这个方向就是建立“以校长为带头人的学习性协作体”。明确提出符合本校实际的发展目标、思路,以及实现自我发展的对策;能按照符合发展目标与学校相关的激励机制和评价指标体系规范运作,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态势,增强“软实力”。
  一条路是“校本培训”。围绕学校和教师的实际状况,着眼于课程、教材、教法、教科研、管理等方面“问题的解决”,按照促进教师成长的要求,从转变观念、获取知识、提高技能、研究探讨等几个方面,合理确定培训内容,分阶段、分层次、有步骤地开展培训工作,全面提高了教师的师德修养、学识水平和教学业务技能。
  另一条路是“借鸡生蛋”。即利用同类学校、名牌学校、相关部门等提高师资水平的资源为我学习、借鉴,建立长期稳定的对口协作学习关系。从而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统一的发展目标。
  今年是区教育局“均衡发展年”,教育均衡化的步子也在加大,一些新的政策和措施相继出台实施。这是一个值得欣喜和期待的改变,我们也会从中受益、进步、提高。所以我们除了报以掌声以外,还得有所行动,为我们自己,也为教育的均衡发展。教育的均衡发展也许更多是政府和相关行政部门的作为和任务,但是我想这工作的落实最终还是在我们教师的身上,我们是观望、等待、被动跟随、消极应付,还是思考、实践、积极参与、努力行动?我们的一所分校升级了,这样的选择已摆在我们面前,我想我们都会一同选择后者,因为这样更有价值和意义,既为了我们自己,也为了别人。我们不仅面对这样一种现象,更感受到肩负着一种责任。虽然我们作用微小,能量有限,但也是一种支持和力量,因为我们是系统的一份子。任何帮助的外力作用于我们身上,都会因我们自己的改变而作用翻倍,产生核裂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