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语文教学的现状的论文

  2008-11-23 04:16:44   进入幼师社区|博客
新世纪各国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说到底是教育的竞争。语文教学在整个基础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我们的语文教学,由于汉语文字的象形性、表意性、灵活性等独异特点,也由于几千年汉语教学经验的深厚积淀,使之有可能率先突破“阅读危机”、“写作危机”的樊篱。待到不同的学生真正能够学习语文的时候,也许才能说:语文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属于学生。到那时候,也许不会再有令人揪心的学业失败现象,把教师弄得心情焦躁、精疲力竭,而是感到更多的成就感,更深切地体验到自己在跟学生一起进步,一起发展。曙光就在前面,让我们共同努力
欢迎来到中国儿童教育网,在您阅读的时候送您一句名言:本周名言--“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依然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 (陶行知)
中国儿童教育网小学教师专区刚刚推出,将逐步完善,希望得到大家的支持。

1、语文教学讲析太多太抽象,以致学生“读时了了,掩卷茫然”,这种现象相当严重。结果是用“分析”这把解剖刀把活脱脱的形象肢解成若干苍白的条块,诸如中心、段落、思想内容、甚至写作特点之类。本来应是“书声琅琅,弦歌一堂”的学堂变成了教师一人的自我讲演乃至锻炼口才的讲堂,岂不谬乎?

2、老师备课时选一些词语搞个板书设计,课堂上就引导学生一个一个地把这些词语按老师事先编排的顺序说出来,然后写在黑板上。不说对不写,什么时候说对什么时候写,写完了,课就该结束了。

3、老师让学生用一个词说出烈日下劳作的感受,学生先后说出了“艰难”、“艰苦”、“艰辛”、“困苦”等,均未过关,直到一“高才”生说出“痛苦”,老师才欣喜若狂。“痛苦”的滋味学生是不是已经体会到了。

4、听学生分析完课文,“真棒”,老师说,“我再给大家归纳一下”,归纳一大气,还没学生说得好。

5、“谁给我读一遍”,“谁把这个词给老师讲一遍”,我留意一下(画“正”字),一节课下来,“……我……”十五次。主体意识哪里去了?

六、缺乏训练

1、学了《刘胡兰》,学了《我的战友邱少云》,说你把刘胡兰的故事、邱少云的故事讲一遍,讲不了。

2、当年老师是怎样上语文课的,已全然忘记,只感觉我们的语文知识是多看多写练出来的。

3、差语文教师了,这班语文课就随便找个教师上一上,照着课本念一念,布置完作业就走。结果这班的语文成绩并不差。旁白:教与不教一个样。

4、问一老师,语文教学有什么问题,回答说“别的问题没有,课讲完一问学生都懂,一考试,都不会。”

七、忽略能力培养

1、通观文学大师们的学习生活,没有一个不是在青少年时期就广泛涉猎大量阅读的,大凡语文水平高的,也无一不得益于课外阅读。而如今,我们的语文教学似乎把一册20篇左右课文教完也就完了,许多学生也认为学语文就是读课文,不少家长更是不满乃至不允许子女看小说之类的“闲书”,有些教师把自习课看散文、小说之类书视为违规,动辄训斥没收,“水浒”“西游”“三国”有谁读过,更不用谈“红楼”?还有一种颇为流行的说法:差生不宜多读课外书。总之,对课外阅读的态度消极、认识模糊。

2、毕业(期末)考试结束后,学生和教师都议论,要知道考这些就不用复习了。

3、看一看学生的语文笔记,通篇尽抄些解词,数一下,一篇很短的课文《挑山工》竟有十几个解词。是不是中国所有的词语都要用别的词语解释一遍。曾经有个家长说“孩子问‘灰溜溜’怎么解释,我半天没答上来,在孩子面前真感觉有点‘灰溜溜’的。”旁白:他造句行。

八、朗读教学令人担忧:

1、朗读的时间不充分。

在不少阅读课的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忽视朗读训练,繁琐的分析,多余的提问,占去了学生朗读课文的时间。即使读,也是为讲这一段,而让学生读这一段,我认为,这种为讲而“读”,不是读的训练。充斥语文课堂的“讲问教学”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一节课40分钟,学生朗读的时间却不到5分钟,朗读练习往往是来去匆匆,如雁掠过,且又“雁过无痕”。如预习性的朗读,要求学生读通课文,读准生字新词,但实际上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连一遍课文都未读完,教师就“啪——啪——”鼓掌示意学生停下,马上转入下一程序,朗读成了教学中的一个过渡环节而已。

 2/7   |‹ ‹‹ 1 2 3 4 5 6 ›› ›|
上一篇:下面没有链接了

幼师必读的东东

专题正在制作

编辑推荐给幼师东东
幼师家长工作手册
家长工作是日常教学重要组成部分,那我们应如何做好家长工作呢?
幼儿园安全事故预防手册
幼儿园安全事故近期来多发,请各位老师做好应对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