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需要精心设计课堂导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需要精心设计课堂导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需要精心设计课堂导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教学中也是如此,无论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练习课,活动课,只要开了个好开头就等于成功了一半,课堂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场白,是教师讲授每一节课时给予学生的第一感知,其重要的艺术特征是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出紧紧抓住学生心弦的情境,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因此,每一课堂要注意调动学生兴趣特别要注意讲究课堂导入艺术。每节新课的导入设计得好,能激发学生学问的兴趣,开拓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起动情感传导的作用,把学生引入无比瑰丽的知识世界,为上新课创造出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设计学生学习兴趣呢?
一.创设学习情境
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而低年级学生刚进入学校,未能适应小学每节课四十分钟的学习生活,低年级学生的有意注意有所发展,但无意注意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在教学过程中,遵循小学生的注意发展的规律,充分利用其无意注意精设情境,揭示矛盾,激发他们探索和解决问题的兴趣,从而使学生的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逐步转化。例如:在教认识数"1"这一课时,我除了通过摆实物,看图形,讲清"1"的概念之外,还例举课本上的图形和刚刚在讲台上摆弄过的东西启发诱导学生把日常生活及身边数量是"1"的东西指出来,这样既可以避免单调乏味的教学讲解,又能理论联合实际,情景交融,激起学生对"1"的兴趣,又如在教认"10"这一节课之前,我先设计一堂游戏课,让孩子们分成四个小组玩扑克牌钓鱼"游戏",在教师指导下,会玩的同学教不会玩的同学,玩了一会儿之后,大家都基本会玩了,并玩得入了迷,玩的过程,学生进行了大量的凑十练习,兴趣正浓时,老师又教大家唱《凑十歌》:"小朋友,拍拍手,凑十歌,齐开口,九凑一,八凑二,七凑三来六凑四,五五相凑刚刚够。"同时还教会学生利用十只手指头来帮助记忆,整节课大家都围绕着一个主题但毫不单调,学生始终保持对"10"这个数的组成与分解的浓厚兴趣,印象特别深刻,为下一节课认识数"10"作好了铺垫,在教"元,角,分的认识"时,老师根据小学生年纪小,很少接触钱的特点,为了使学生有直接的感知,我让他们来当"小售货员"和"小顾客"在"售货"这一生动的情境活动中,学生亲身体验了"元,角,分"这些货币的名称,概念,学生的兴趣得以充分的调动,求知欲得到激发,课后检查效果良好。
二.让学生动手动脑参与学习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发展的,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十分注意使用教学手段,通过运用大量实物,图画,幻灯来让学生直接感知内容。例如:二年级学生往往对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与求两个部分数的和相混淆,如下面两道题:(1)有2行桌子,每行4张,一共有多少张?
一部分学生对这两道题的解法模糊不清,究其原因,是缺乏思维条理性和逻辑性,一旦遇到困难,更会产生畏难情绪,针对这种情况,我利用教具在课堂上演示给学生看,同时又指导学生运用学具动手操作,很快就使学生弄清了这两道题的异同点,教师的直观演示对帮助学生由形象思维过度到抽象思维起促进作用,好动是学生的特点,多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亲自摸一摸,数一数,摆一摆,比一比,能增添数学教学的形象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多种感官一起参加学习活动,促进知识技能的内化,从认知活动的角度来看,"动手"不仅是感知活动,且含有想象和直觉思维的成分,通过动手操作可以扩大感知的范围,提高感知的效果并且促进人脑左右半球的协调和心智的开发。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十分注意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例如:在教"数的分解"时,每个数的分解都是让学生运用学具操作,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直接感知教材,收效很大。又如在教"小时,分,秒"这一课时,让每个学生都带一个小闹钟,在教师指导下,自己动手调拔,小组研究,通过实际操作,学生看到时针走一格,分针刚好走一圈,而且分针走一格,秒针走一圈,同时,学生自己数出面上一共有12格,每格又分为5小格,共有60小格。这样,通过动手过程,变抽象难懂的知识为具体可感的。可见,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想结合,可培养学生认识世界和观察事物的兴趣。
三.利用色彩鲜艳的教具,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有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兴趣对于创设愉快和谐的教学气氛是十分必要的,而适当的直观教学手段,对学生常常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能激发他们的兴趣,鲜明的图像和实物,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激发学生的思维。因此,我在教学中利用儿童喜爱的小动物和色彩鲜艳的图片来吸引学生,点燃学生的好奇之火,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感性到理性,从直观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逐步理解那些较抽象,较枯燥的教学内容。如,我在教10以内数的认识时,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基数"和"序数"这两层含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用语言不容易为儿童所理解,于是,我就选用摆动物图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数的这两层含意。
我先在绒板上贴上5只小动物:小鸡,小猫,小猴,小鹿,大象,接着,让学生从左右两个方向数一数,一共有几只动物。当学生回答后,我强调:这个"5"表示一共有几只动物,是动物的个数,也就是动物的总数,然后,我又让学生从左往右,按顺序数,第5只是什么动物?学生回答是大象,我又让学生从右往左数,看一看第5只是什么动物?学生回答是小鸡,我接着问:"为什么都是第5只,却不是同一只动物呢?"经过观察,讨论,师生总结出:虽然都是第5只,但由于数的方向不同,所以,表示的动物也就不同。因此,第5只是指动物的位置的次序。
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很快体会到5只和第5只所表示的意思是不一样,5只是指动物的个数,也就是动物的个数,也就是动物的总数,而第5只是指数到那一只动物,也就是动物位置的次序,从而体会到数有两种含义:一层是基数的含义,一层是序数的含义。
课堂教学的导入是多种多样的,关键是在于教师针对所授知识的特点,灵活运用,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中的导入环节就如一台戏的序幕,也仿佛是优美乐章的序曲,如果设计和安排有艺术性,就能引发学生的兴趣,燃起智慧的火花,开启思维的闸门,收到先声夺人,事半功倍的奇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