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卫星工程发展历程

中国卫星工程发展历程

中国卫星工程发展历程

中国卫星工程从研制探空火箭起步,然后集中力量发展人造卫星,重点研制各类应用卫星。中国卫星工程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58年~1970年,这一阶段是卫星工程的技术准备阶段。

  在这一阶段中,研制了探空火箭,开展了卫星工程的基础研究工作,同时为研制卫星进行了一系列技术上、工程上和组织上的准备工作。1960年9月,我国发射成功第一枚液体燃料气象火箭“T-7”。1965年国家正式下达了研制人造卫星的任务,1968年2月组建了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1970年4月24日,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研制和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第二阶段,1971年~1984年,这一阶段是卫星工程的技术试验阶段。
  在这一阶段中,先后研制成功了返回式遥感卫星和试验性通信卫星。1975年11月26日,首次发射回收了返回式遥感卫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从1976年至1984年,相继研制发射了5颗返回式卫星,其试验和回收均获得成功。

  1975年开始研制试验性通信卫星,1984年1月发射了一颗试验卫星,同年4月8日发射成功第一颗“东方红二号”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4月16日定点于东经125°赤道上空,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和发射静止轨道卫星的国家。
  在试验阶段,还研制和发射成功7颗不同类型的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

  第三阶段,1985年起至今,这一阶段是卫星工程从技术试验走向工程应用的阶段。在此阶段,返回式卫星在连续多次试验成功的基础上进入了实际应用,为国土普查、资源勘测、铁路选线等国民经济各领域提供了大量的图片和数据。同时卫星性能得到了改进,卫星在轨工作时间从起初的3天延长到15天。

  从1986年至1990年,成功发射了4颗“东方红二号甲”实用通信广播卫星,分别定点于东经103°、87.5°、110.5°和98°赤道上空,为国内多家用户提供通信、广播、数据传输等服务。

  1988年9月和1990年9月两次成功发射了“风云一号”试验性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1999年5月成功发射了经过改进的“风云一号”第三颗气象应用卫星,1997年6月和2000年6月成功发射“风云二号”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定点于东经105°赤道上空,“风云一号”和“风云二号”卫星为我国天气预报和气象研究提供有效服务。

  在1994年11月首次发射了具有24个转发器的试验性“东方红三号”中等容量通信广播卫星的基础上,经技术改进后,1997年5月发射了第二颗“东方红三号”通信广播卫星,成功定点于东经125°赤道上空,主要用于电话、数据传输、VSAT网和电视传输等,至今正常工作达三年半。
  在此阶段的后五年,即在我国“九五”计划期间,我国卫星研制和工程管理工作有了很大提高,共研制和发射了11颗不同类型的人造卫星和第1艘“神舟”号试验飞船,发射成功率和飞行成功率均达到100%,其中6颗卫星及1艘试验飞船都是首次发射即获得试验成功,并取得很好的应用效果。

  经过30多年的努力,中国已经形成了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等单位为核心的航天器的工程研制体系,建立了适应航天器高可靠、高性能、长寿命特点的研究、设计、制造和试验装备、地面设备及应用、服务保障等完备的科研生产系统,并且培育了一支思想素质好、技术水平高、经验丰富的专家和工程技术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