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育儿观念>>正文 网通镜像 电信镜像
载入中...
载入中...
载入中...

幼儿园爱心教育漫笔

载入中...

 

昨天晚自习时受到了征文的通知,主题为“爱心教育”。完全是一个陌生的命题,是以前不才能感接触到的。面对“爱心教育”,不由的想起了我国现时的教育状况。媒体曾说过,中国最大的腐败便是医学和教育。经过多起教育行业中的恶性事件后,过件开始重视起了教育问题。不知哪位领导人(好像是江泽民,也许是李鹏)曾经说过:“改革应该是全面的,深入的,对于教育要尤为重视,我们要在教育行业开展一场深刻的革命……说的多好。
于此何时,一些思想政治觉悟高的有志之士倏然意识到我们的教育事业应该进行一场深刻的改革了。知识如何改?思来想去还是应该向国外学习,于是就把目光移到了国外。国外的经济发达,教育也自然不差,一些好的东西可以借鉴一下。经过一番认认真真的考察之后发现,国外的教育和我们的教育不一样。人家整的是素质教育,我们的是应试教育。两者的区别在哪儿?素质教育讲的是质量,培养的是能力。应试教育讲的是分数,养的也是能力。但两者对能力培养的侧重点不同,培养出来的人才也就不一样。素质教育培养出具有创造能力的人才,而应试教育培养了大批的“两脚书架”。问题严重啦!
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过渡的革命开始了。
我为什么要用如此多的笔墨来述写这些呢?为了提炼出一些必要的东西引出要点。而这个要点就是国家花了大心思,由上级想下级一一贯彻的素质教育。也许有人要问,本来是要“爱心教育”的怎么就扯到了素质教育上?扯的远了!我笑了,说其实并未扯远。我们看问题要往本质的方面看,要看物质间的联系。“素质教育”只是一个抽象的感念,教育的方式才是实在的事物。“爱心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一种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载体”是教育,“重心”是爱心。
爱心教育是“爱心”和“教育”的完美结合。因为“爱心”的存在,“教育”便更加的人化了。人化的事物总是哦美好的,人们对美好的事物总也充满希望。于是人们对教育的发展乐观了起来,似乎真的看到了教育的美好明天。
可以说,“爱心”是为教育的一双翅膀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个既熟悉有陌生的词汇有了一层新的意义。未来的发展是未知的,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推论“爱心教育”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未来教育将会更人性化的和谐发展。我们倡导快乐教育,学习将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一种收获新知的乐趣。
爱心教育是教育史上的依次伟大的变革。它标志着,教育事业迎来了发展的新时期。对老师、学生,都是一次非常重大的挑战。我们面临着一种新的学习——接受爱心和奉献爱心。我们要“爱”充满整个教室,整个校园。
面对“爱心教育”我想到了路许先生在二十世纪的呐喊。先生要拯救中国,拯救国人的灵魂。开创出一个第三样的时代。先生在晚清时反对科举,在民国时反对“教育暴力”。先生无不在斗争着,他以为要拯救国人,就要拯救其精神,关键在教育。教育的革新很是重要。那时还没有“爱心教育”这个词汇,“素质教育”也是不曾听说过的。大抵知识知道教育需要革新,具体应该怎样去“革”还需要漫长的探索。先生不曾见过现代的教育,但我想先生应该是值得为此感到高兴的。
不由的又想到了中国的教育史。中国教育的历史是一首宏大的长诗,悠悠地传承了几千年,几乎与中国历史等身。真正的教育应该由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孔夫子开创了中国的“平民教育”,他因材施教,善引善导。三千多弟子中开创举世功业的就有数百之多。这无疑是孔夫子在教育上的一大成功,知识不知他是否对弟子们进行了“爱心教育”。后世继承了孔夫子的教育事业,知识没有哪一位夫子能够培养出数百之多的举世之才。究其原因,我想是因为后世只继承孔夫子教育的模式,而没有继承他的精神,对弟子的教育方式。也许孔夫子在数千年前就对弟子进行了“爱心教育”,姿势我们无从考究。只是一点可以证明,孔夫子还从未打骂过一位学生。孔夫子一生都坚持“仁政”对自己的学生也是温温尔雅。
知识不知道是谁发明了长木条子,学生不听话了就拿长木条子打几下,把一双双小手打的红红的,肿肿的。在后来长木条子耍的不过瘾了,就于发明了体罚。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那时的先生太没有爱心了 ,他们应该挂乃学生。于是一阵阵声讨铺天盖地的袭来。好在国家发现了“暴力”的陋端,决心清扫“暴力教育”。“爱心教育”的时代也就来了,“暴力教育”捐弃了铺盖。孔夫子应该高兴了,他的爱心教育法终于被传承了下来。
最近几年,构建和谐社会的口号提的十分响亮。教育也顺应潮流提出了“爱心教育”这一口号,并在社会掀起了一长很大的反响。针对与“爱心”的实施,教研人员无不在研究着,探索着。教研人员认为,爱心应该成为教学的一条纽带,来势与学生之间的一条沟通桥梁。教育工作者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教学态度以及对学生的教育方法。不准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学生,教育学生要以思想道德教育为主,开创新的“微笑教学法”。推进“爱心教育”的深入发展。
老师与学生用爱心搭起一座桥固然是好的,老师对学生的爱心教导也是好的。只是爱心的尺度是不是应该把握一下?就需要我们深刻的思考一下。爱心并不是泛滥的爱心,对于爱心我们也要把握一下尺度。对于那些顽固不化的学生报以“爱心”,听之任之,势必势必只会增加他的气焰。知识我们应该把爱心放下,然后对他说:“同学,你可以回家啦。”
其实老师对学生历来是有爱心的。只是表到的方式不同。旧时先生的长木条子也是对学生的一种挂乃,有点儿恨铁不成钢的以为。不管如何,爱心的教育与教育的爱心历来都是有的。

后记:“爱心教育”这一主题着实难为了我,幸好在交稿之时把它赶完了。我是最后的用笔写下“爱心教育”“爱心教育”……

 
下一篇:右脑开发适合中国孩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