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活动教案与教学反思——夏季防暑办法多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与教学反思——夏季防暑办法多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与教学反思——夏季防暑办法多

1、大班科学活动教案与教学反思——夏季防暑办法多

  活动设计:

  今年的天气好热啊,中午我都不敢出去了,太阳照在身体不是暖暖的了,感觉好烫啊,我们班有好几个小朋友都中暑了,小朋友在幼儿园应多喝水,少在太阳下走路,通过此活动可以让小朋友们掌握一些防暑的方法,也可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我们一起来制作一些防暑的用品!

  活动目标:

  1、幼儿探索防暑降温的各种办法。

  2、了解在夏天带草帽的好处引发幼儿用各种方法制作大草帽。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准备:收集各种防暑用品

  活动过程:

  一、幼儿互相观察谈谈有哪些防暑用品。

  你们这几天带来了很多防暑用品,看看都有些什么?这些用品有几种?

  二、说说用用他们怎样使人们感到凉快。

  你用过那些?感觉怎样?有没有让你感觉到凉快?

  重点介绍遮阳帽:夏天太阳很大,我出门时会戴一顶遮阳帽。你们戴过吗?有什么感觉?

  在夏天戴遮阳帽可使人们避免阳光的直射,感觉不那么热,脸上的皮肤不容易晒伤。

  说说你们带来的各种遮阳帽都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幼儿介绍)

  如果让你来做一顶遮阳帽你会怎么做?选用什么材料?样式等

  我们下次到区角去做做看好吗?

  三、幼儿谈论还有哪些防暑降温的方法。

  那么除了我们今天带来的还有什么在夏天防暑降温的好方法?我们还可以回去问问爸爸妈妈看他们有什么好办法。

  活动反思:

  1、小朋友都说:“生病可难受了,还不能上幼儿园与小朋友们一起玩,还要打针吃药,平时我就最讨厌生病了”。让幼儿了解中暑会生病。

  2、帮助幼儿了解一些夏季的防暑知识,做好防暑工作,可有利于我们少生病,让我们健康的度过夏季!

  3、和幼儿一起讨论还有哪些防暑降温的好方法,培养幼儿细心观察的好习惯。

2、大班安全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坏人来了怎么办》

  活动目标:

  1.了解发生危险时,所应采取的措施。

  2.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和意识。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活动前的经验准备。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引入:小朋友们还记得上次有坏人来我们幼儿园吗?(防暴演习活动)今天老师带来了有关坏人的故事与小朋友分享。

  (1)有一天,有陌生人要进入家里,可是爸爸妈妈都不在家,就只有一个小朋友,怎么办?(幼儿自由回答老师引导)

  (2)有一天,坏人突然闯进了幼儿园,拿着刀要挟我们,怎么办?(幼儿自由回答老师引导)

  2.基本部分:

  (1)刚刚这样对不对呢?如果小朋友遇到了这种情况怎么办?

  *教师总结:如果有陌生人敲门,而爸爸妈妈不在家,我们不能开门,并且要拨打110求救。

  (2)如果有陌生人,坏人闯进幼儿园,我么要安静得想办法。不能就站在那哭,可以跑向人多的地方或者躲起来。(.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在跑的时候东西掉了或者鞋掉了不能跑回去捡,躲的时候不出声,并且躲到隐蔽的地方,如:床下,桌下,钢琴下等。)可打电话求救(110)。

  3.结束部分:

  根据老师及幼儿的总结,请个别幼儿上前表演示范。(不对的及时纠正)。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联系幼儿园的防暴演习活动进行开展并引入、小朋友们比较感兴趣。在活动中幼儿也积极的与老师互动,效果较好。幼儿也初步掌握了遇到坏人应采取的措施,知道了遇到坏人应拨打电话110求救,并提高了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3、大班语言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老虎拜师傅》

  活动目标:

  1、在谈谈、说说、演演的过程中初步学会儿歌《老虎拜师傅》,并在此基础上能有节奏的朗诵儿歌。

  2、体验儿歌的有趣情节。

  3、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4、引导幼儿在儿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1、音带(老猫叫、老虎叫的声音)。

  2、木偶老虎、老猫各一只、

  3、老虎,猫头饰

  活动过程:

  一、设疑,引出主题。(听录音)

  今天呀,老师请了俩位小客人来我们大一班做客,请小朋友听一听,谁来了?(出示老虎、老猫木偶)耳朵真灵!那你们知道它俩各有些什么本领呢?

  二、重点前置,理解老虎的扑、跳动作以及猫的蹿的动作。

  1、教师:“谁来说说看,老虎的本领是什么?(捉动物,教师引导幼儿学说扑、跳动作)请小朋友模仿老虎做一做扑和跳的动作。

  2、那猫有什么本领呢?(爬树、捉老鼠)哦!狸猫还有这样的本领啊!真厉害!我们也一起学一学狸猫的本领吧!

  三、教师表演儿歌内容一次,让幼儿分段分析、理解儿歌内容。

  老虎和狸猫有这么大的本领,那小朋友说一说,狸猫和老虎相比较,谁比较厉害呢?为什么?(老虎是森林里的大王,小动物们都怕他,所以老虎比较厉害)。其实呀,在很早以前,狸猫还是老虎的师父呢!现在,请小朋友来看一看王老师和我表演的一段“双簧”《老虎拜师傅》,看一看这到底发生了是一件什么事?

  (一)完整表演儿歌内容一次。 提问:“你刚才看到了什么?讲的又是一件什么事?”(幼儿自由讲述)

  (二)分段理解儿歌内容,尝试朗诵儿歌,学习图片内容!

  a、师:我们现在听一听,老虎在哪里跟师傅学本领呢?请小朋友跟着老师边听边进行表演。教师分段放音乐。

  ——一棵松树两丈高, 树下狸猫把虎教。

  b、师:那老虎都学会了什么本领呢?

  ——先学扑,再学跳,穿山跳涧都学会。

  c、师:老虎真聪明!猫师傅的本领一学就会,那它有没有继续向狸猫师傅继续学本领呢?

  ——老虎翻脸要吃猫,狸猫一见事不好,身子一蹿上树梢。

  d、师:老虎要吃自己的师傅,好不好?(不行)为什么呢?老虎真可恨,那现在看看老虎怎么啦?

  ——老虎一见傻了眼,急忙跪下来哀告。

  e、师:老虎吃了狸猫没有,它和狸猫说了一些什么话呢?

  ——师傅师傅下来吧,在教弟子上树梢。

  f、师:狸猫会相信它吗?有没有下来呢?狸猫怎么了?

  ——狸猫树上摇摇头, 眼泪滚滚往下掉。

  g、师:狸猫有没有继续教老虎本领呢?他说了些什么啊?

  ——有心下来再教你, 怕只怕,你再翻脸我哪里逃,哪里逃。

  四、连续完整讲述儿歌。

  师:幸好这一招狸猫没教老虎,要不然狸猫早就成了老虎的美餐了。是不是呀,现在,我们一起来完整的说一说吧。

  (1)教师带领幼儿讲述儿歌。

  (2)教师做狸猫,幼儿做老虎学说一次。

  (3)教师做老虎,幼儿做狸猫学说一次。

  小结:“恩,儿歌真有趣,请小朋友看着图片,自己说一说这有趣的儿歌吧!”幼儿看图片朗诵儿歌。

  五、你来说,我来演《老虎拜师傅》。

  将幼儿分俩组,一组朗诵儿歌,一组表演动作。

  六、角色表演,巩固体验作品。

  师:小朋友们真厉害,都学会这有趣的儿歌,(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现在我们请俩位小朋友一起来扮演一下老虎和狸猫,来表演这儿歌吧!

  七、结束活动。回家给爸爸妈妈表演。

  活动反思:

  这节课中,我从设疑开始,通过听声音的方式,激发幼儿兴趣,然后根据幼儿已有经验开始引导,让幼儿说出老虎和猫的本领,然后通过观察图画内容并提示幼儿理解儿歌内容,教师语言对配文加以补充。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的兴趣非常好,能够根据儿歌故事内容想象接下来发生的事,最后在完整的学习儿歌,其实像图片加文字这样呈现在孩子们面前,这时孩子们就会充分张开想象的翅膀,文字精灵就会跳跃在他们的脑海中了。那么,我们不防就给孩子一个空间,让他充分发挥,孩子不会发现,不会思考,我们就给他们一个具体的、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或事物,唯一的遗憾就是在我的教学过程中还是很难免有些空洞的说教,学习儿歌的时侯比较死板,没有通过新颖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活动。

4、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会沉浮的水果

  小班科学活动——会沉浮的水果

  设计意图

  水果是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吃、常见的东西,但孩子对水果的认识也只停留在对水果的色、香、味、形上,关于水果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却知之甚少。现在正是各种水果上市时,孩子们从家里带来了各种水果。一次,不知是谁把苹果和杨梅放进了金鱼缸,引来了许多孩子的围观议论,经了解得知,原来他们是想给鱼儿喂食,结果发现水果有的浮在水上,有的沉在水底。孩子们对此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于是我就设计了这一活动。

  活动目标

  1、观察几种常见水果在水中的沉浮现象,获得物体沉浮的经验。

  2、认识标记“↑”、“↓”,能根据沉浮标记简单分类。

  3、进一步促进幼儿观察能力的发展,并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多寻找不同的科学现象。

  4、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5、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帮助别人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盛有水果若干(苹果、桔子、香蕉、葡萄等)的箩筐若干。盖水果的毛巾。

  2、“↑”与“↓”的标记各一,沉浮兄弟表情贴饰各一。

  3、水果图片(四种,另其他几种)。

  4、盛水容器若干。积木、弹子各一。

  5、贴有沉浮标记的箩筐各一。

  活动过程

  一、认识各种水果

  1.小朋友,今天我们班来了两位小客人。老师准备了一些水果来招待他们。

  2、你们看,都有些什么水果?” 幼儿指认水果

  二、认识沉浮标记

  1、这么多水果都用来招待什么神秘的客人呢?

  2、出示图片1,这是哥哥,叫浮上来。我们一起跟他打个招呼吧。

  3、出示图片2,这是弟弟,叫沉下去。我们一起跟他打个招呼吧。

  4、为什么哥哥叫浮上来,弟弟叫沉下去呢?

  老师给你们做个实验,(把积木和弹子放进玻璃缸里)积木在哪里,弹子在哪里啊?

  5、出示‘↑’的标记。因为它在水上面,我们用朝上的箭头表示浮上来。

  出示‘↓’的标记。因为它在水下面,我们用向下的箭头表示沉下去。

  6、我们也来做一下浮上来和沉下去吧。(幼儿站起来,我是哥哥,我们浮上来喽。我是弟弟,我们沉下去喽)

  三、猜猜水果的沉浮

  1、沉浮兄弟他们可喜欢吃水果了,可是浮上来专吃浮在水面上的水果。沉下去专吃沉在水底下的水果

  2、如果它们吃错了水果,他们就会生病了。小朋友希望他们生病吗?

  2、那我们来猜一猜,这些水果放在水里,哪些会浮起来,哪些会沉下去昵?”

  3、根据幼儿的回答,把水果图片贴在标记下。

  四、幼儿实验

  1、你们猜的对不对呢?,老师也不知道。

  2、到底哪些水果放在水里是沉下去的,还是浮起来的。现在就请小朋友每人拿一样水果,放到水里去试一试,看看你拿的水果在水里到底是沉还是浮。

  3、请幼儿选择水果,感知不同水果的沉浮。(一教师拿走纱布)

  4、教师巡回指导幼儿实验。(教师可以问幼儿:你拿的是什么?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幼儿说一说。)(相互交流)

  五、表述实验结果

  1、“现在谁愿意把你的发现讲给大家听听?”可以让幼儿到前面来演示并表述。

  2、“我拿的是苹果,我发现苹果是浮起来的。”

  “我拿的是香蕉,我发现香蕉是沉下去的。”……

  3、修改标记与图片的吻合,进一步认识标记“↑”和↓”。(幼儿自己修改)

  六、根据标记进行简单分类

  1、小朋友们真棒,帮助沉浮兄弟找到了他们爱吃的水果。

  2、小朋友,你们看,老师这里有两个箩筐,上面贴着什么啊?‘浮上来↑’和‘沉下去↓’

  3、现在我们把这些水果按照标记分别送给哥哥浮上来和弟弟沉下去,好吗?

  七、扩展经验

  1、老师这里还有许多水果,你们看。(出示水果图片,幼儿认识)

  2、它们在水里是沉还是浮呢?你们平时洗它们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呢?

  3、这些问题我们带回家再试验一下,好不好?

  八、延伸活动:吃水果

  1、今天我们认识了两个新朋友,它们是谁啊?

  2、沉浮兄弟可高兴了,小朋友帮了它们一个大忙,把水果按沉浮分开来了,小朋友真能干。

  3、沉浮兄弟为了感谢我们,把这些水果送给了我们,我们一起来尝尝这些好吃的水果吧!(一教师端走水,端来水果)

  2、请幼儿自己选择一样水果,并与他人互换品尝,体验分享的快乐。

  活动反思:

  1、充分了解孩子

  孩子是活动的主人,只有活动前充分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知识面,了解孩子的心里渴求,了解孩子的能力水平,才能根据孩子的情况设计教案,调整过程。本次活动是生成活动,就是在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驱动下,引发的一次活动。我充分了解了幼儿,他们平时接触过什么水果,本来我准备了许多水果,但是有的水果孩子们不认识,有的常见的水果都是浮在水面上的,如苹果,桔子,香蕉等,而那些沉在水底的水果,如芒果和猕猴桃,孩子们都叫不出名字来,所以我事先先让孩子们对不熟悉的水果认识认识,吃一吃,为活动的顺利开展打下基础。

  2、让孩子在做中学

  新《纲要》强调:“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 对于科学活动,应该为幼儿投放足够的数量的材料,让幼儿在实验中反复地尝试与思考,使原有的想法与新的经验获得碰撞,不断地将旧经验运用于新情景的过程中主动地构建新知。我在活动中为幼儿准备了数量足够的水果和其他辅助性的操作材料,让幼儿在不断地实验中了解和感知水果的沉浮现象。但是对于幼儿的操作,我还是没有真正放手,在活动中,虽然我引导幼儿猜想,然后通过实验感知验证,再讨论最后分类。但是我是让幼儿先认识了“浮上来”和“沉下去”的标记,其实可以让幼儿自己设计自己懂的标记,幼儿初步感受猜想、验证的过程时,把他们的猜想、发现记录下来,并引导幼儿讨论:我们猜想的可以作什么标记?画什么图案?做一做,试一试,试后可以做什么标记?

  3、活动前的准备要具体细致

  科学活动的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除了各种材料的投放,老师自己的知识经验准备更是不可忽视。活动前我把准备给孩子的各种水果:葡萄、梨、香蕉、橘子、苹果自己先进行实验,发现大部分水果是浮起来的,只有葡萄是沉下去的。这种结果比较不利于幼儿的探索,为了让幼儿发现不同的水果有不同的沉浮现象,我到水果店一一尝试水果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并为准备做实验的水果做了重新的调整:两种水果是沉的,两种水果是浮的。我庆幸自己能在活动前进行验证,避免上课做实验时出现材料的雷同,不利于幼儿的科学探索。因此老师在组织科学活动时,应做个有心人,对投放的材料要认真、细致的进行验证,因为各种材料的投放对整个的活动有着很深的影响。

  4、活动过程中,教师要随机应变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根据教育的需要不断转换角色,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科学活动是不可预测的活动,可能在活动的过程中,会有我们老师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这时候老师要针对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活动中,大部分孩子通过实验都认为香蕉是浮起来的,而有一组幼儿却发现他们组的香蕉是沉下去的,这与我设想的结果不一致,面对不同的实验结果,我没有敢正视问题,而是一带而过。活动后,我想,科学是一门严谨的学问,作为教师我们要对发现的问题,随机应变,并把握时机,积极引导,而不是消极回避,如果自己当时不能回答,可以引导幼儿探索,是啊,怎么同一种水果,有的会浮,有的会沉呢?从而生成另一课题:同一种水果的沉浮。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5、利用延伸活动,为幼儿提供自由探索的条件

  幼儿科学教育仅靠集体活动是不够的,因此我让孩子们在日常活动中继续探索其它水果在水中的沉浮现象,让这一活动延深到日常生活中,让幼儿充分感受到科学活动的生活化,体验到所探究和学习的内容对自己的生活有意义。

5、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转起来反思

  【教材分析】

  转动是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应用很广泛。幼儿对会转的物体很感兴趣,随手拿起身边的物品使之转动便会开心不已。但是,幼儿让物体转动的方法比较单一,缺少关于力的大小与物体转动之间关系的经验。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积极想办法让物体转动起来,在操作中发现转动与“力”的关系,寻找生活中会转动的物体,引导幼儿体验让物体转动起来的成功感,感受转动给生活带来的便捷。

  【活动目标】

  1.了解转动在生活中的运用及用力大小与物体转动的关系。

  2.能用多种方法使物体转动起来,学习用简单的符号记录自己的发现。

  3.乐于动手动脑,探索物体的转动,善于发现生活中有关转动的有趣现象。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5.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活动准备】

  1.活动前让幼儿到生活中寻找转动的现象,将幼儿搜集的生活中转动现象的 图片展示在交流区。

  2.师幼共同搜集的可转动的物体(筷子、纸盘、光盘、易拉罐、塑料瓶、大小不一的套圈或各种环形胶带、串珠),30~50cm 的绳子,硬币每个幼儿 1 枚, 记录表,水彩笔。

  3.介绍生活中的转动现象的视频(洗衣机在洗衣、微波炉在煲饭、电风扇在吹风、建筑工地的搅拌机在搅拌、和面机在和面等),“幼儿学习材料”——《身 边的科学》,《幼儿素质发展课程•多媒体教学资源包》课件 12。

  【活动建议】

  1、玩一玩、转一转,探索让物体转起来的方法。

  (1)为每组幼儿提供筷子、纸盘、光盘、易拉罐等材料,请每个幼儿从中选择一件,想办法让它转起来。鼓励幼儿用简单的符号将方法记录在表格“我的方法” 一列。

  (2)请幼儿对照记录表介绍并演示让物体转起来的方法。提问:你用了什么方法让物体转起来?

  小结:物体的转动和“力”有关,可以用“拧”、“拨”、“摇”等方法让物体转起来。

  (3)引导幼儿观察物体转动时的运动轨迹,并用简单的符号和线条记录在表格“我的发现” 一列。

  小结:物体转动时运动路线呈圆形,物体围绕着一个中心点转动。

  (4)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索让两个物体组合转动的方法。如:用绳将串珠串 起来,摇动绳子, 串珠会围绕绳子转动;将模子穿在光盘中间的圆孔中,转动筷子, 光盘会围绕筷子转动; 将套圈套在瓶子上,转动瓶子,套圈会围绕瓶子转动……

  2.鼓励幼儿探究让硬币转起来的方法,了解用力大小与物体转动的关系。

  提问:你用什么办法让硬币转起来?怎样让硬币转的时间更长?为什么有的 硬币转的时间长,有的转的时间短?

  小结:同一个物体旋转时间的长短与用力大小有关:用力大,物体转的时间就长;用力小, 物体转的时间就短。

  3.请幼儿找一找生活中的转动现象,了解转动的作用。

  (1)引导幼儿互相交流生活中会转动的物品及其用途。

  (2)请幼儿阅读《身边的科学》第 8—9 页,了解转动在生活中的运用,感受转动给生活带来的方便。

  活动反思:

  幼儿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好奇心是幼儿内在生命本质的展现,正是好奇心驱使着幼儿去探索求和。对有兴趣的活动,他们就会积极、主动、愉快地去参加,他们学习的内在动力也能在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发挥。让幼儿动手做一些好学易做,又符合幼儿认识水平的活动,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使幼儿成为心灵手巧的人。

6、大班科学活动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奇妙的电池

  优秀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了解电池的种类和用途,知道电池有“+”“-”两极。

  2、 感知电池给生活带来的便利与危害。

  3、 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4、 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 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电动玩具 各种型号的电池 记录本 课件演示

  活动过程

  一、 引入和孩子一起玩电动玩具,一些装了电池,一些没装电池

  T:今天小朋友有带了一些玩具来,老师都没玩过呢,咱们一起来玩好不好?

  C:老师,你看,我的恐龙走得很快,还有叫声呢!

  C:老师,你看我的电子琴漂亮吗?还有音乐呢!

  C:我的汽车怎么不会动啊?

  C:你的汽车有没有电池啊?是电池坏了吧?

  C:老师啊,我的这个电话也没声音!

  C:我的机器人怎么不会走啊!

  2、猜想预测

  T:刚才一些小朋友问我们,为什么他的玩具不会动也没有声音呢?

  C:是他们的玩具坏了吧。

  C:可能是用太久了,电池没电了吧。

  C:我看了,是没装电池呢!

  T:那怎样才能让我们这些玩具都能动起来,有声音呢?

  C:装上电池就可以了。

  C:要装上好的电池才可以,坏的电池就不可以。

  C:可是,我刚才装了啊,装了以后还是动不了!

  C7:我也装了,装了以后电话还是没有声音。

  T:那我们应该怎样装才能让玩具动起来,有声音呢?

  C:把那个头对准另外一个电池的下面,装进去就可以动了。

  T:小朋友都知道电池有两头,那电池的一头有一个突出来的小头,还有一个“+”的图案,这边呢,是正极;另一头平平的,还有一个“—”的图案,这边呢,我们叫它负极。

  C:那我觉得把正极对着负极,这样装能让玩具动起来。

  C:我认为,把正极对着正极的装也可以让玩具动起来的。

  C:我觉得,这个花灯要用5号的电池,然后头(正极)对着屁股(负极)装下去,就可以电子琴就响了。

  T:那现在每个小朋友都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想一想,这三种安装方式哪种能让玩具动起来。能和不能要用两种不同的方式来记录。

  3、分组实验,并做实验记录。

  幼儿实验过程:

  C:这是7号电池,我试试看能不能装到电子琴里面。(尝试后他发现不行,换成了5号,装进了玩具手机,响了,他很高兴。)

  C:xx装好了电池,可是电子琴没响,看了很久,她发现是电线断开了,于是她换了一个玩具。

  C:xx尝试着装电话的电池,可是怎么装都没装好,x看到了,跑过来说:“我来帮助你啊,你要把这个(负极)对着这里啊(有弹簧的一头),就可以了。”

  4、幼儿交流、讨论,引导幼儿将自己在实验中发现的问题大胆的提出来。

  T:刚才小朋友都做得很不错,那能上来和别的小朋友说说你的实验吗?

  C:我刚才发现把电池正极对负极的装到玩具里,玩具就可以动起来,我就给它画上一个“0”,那两种不能,我就给它“x”。

  C:我开始用的电池是没电的,后来用了好的电池就可以了。

  C:我把负极对着哪个弹簧,然后再正极对着负极,电子琴就响了!

  5、集体小结

  T:刚才小朋友说得很好,要合适的电池,装的时候先把负极对准玩具里有弹簧的那一头,然后把正极对准负极的装就能让我们的玩具都能动起来、响起来。

  二、出示幻灯(电池博士介绍电池的种类)

  三、幻灯游戏:电池博士考考你—生活中的物品哪些是使用电池的?

  四、幻灯背景:(出现一片绿茵草坪,后出现沙漠的图片)

  因人们乱扔废旧电池造成土地荒漠化。请小朋友想办法怎样解决?

  五、出示废旧电池回收箱,引导幼儿收集幼儿园里的的废旧电池。

  活动延伸

  制作各种标示的环保垃圾箱。

  活动反思

  通过这次活动,激起幼儿对探索电池的兴趣,很多家长反映孩子在家中寻找用电池的物品研究其奥秘。整个活动以幼儿自主探索为主线,通过玩电动玩具为兴趣点,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使幼儿在丰富的操作过程中,充分发现电池的特征用途,加上老师的有效指导和课件的演示更加巩固了幼儿对电池的认识,特别是课件演示中小游戏“问题博士考考你”更是的提高了幼儿兴趣,在活动中不仅轻松完成活动目标,还进一步培养了小朋友们的环保意识

7、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 碰 一 碰

  设计意图 :

  帮助幼儿探索周围生活中常见的科学变化现象,想获取有关科学经验,是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的目标之一。《碰一碰》就是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同样一块磁铁,有时一碰就能被吸住,有时怎么碰都吸不住”的现象,我在这里安排了一系列具有幼儿探索性的活动,发现并能揭示磁铁的“同性相互吸引,异性相互排斥”的特征,建立有关磁铁原理的粗浅概率。

  活动目标:

  1、对磁铁感兴趣,发现磁铁只能吸住铁制品的特征。

  2、发展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习按一定的标准(是否能吸引)进行分类。

  3、尝试用简单的图画记录观察磁性现象、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探索的结果。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重点:

  让幼儿能通过自己的操作理解磁铁的特征。

  活动难点:

  幼儿初步懂得同性相互吸引,异性相互排斥的道理。

  活动准备:

  每人一盘材料,内有磁铁和铁片、曲别针、螺丝、塑料吸管、玩具,玻璃制品、布料制品。

  活动过程:

  1、自由玩,观察发现磁铁的特性:

  (1)、给每位幼儿一块磁铁,告诉幼儿可以用磁铁和自己想碰的东西碰一碰,看看能发现什么。

  (2)、请幼儿将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

  (3)、教师出示备好的盘子里面装的各种材料,请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猜测哪些东西能吸起来,哪些东西吸不起来。

  (4)幼儿拿一块磁铁先去吸铁制品、再去吸塑料吸管、玩具、玻璃制品、布料制品,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生了什么现象。

  (5)通过实验操作验证猜测,进一步发现磁铁只能吸引铁制品的特征。

  小结:当磁铁吸引铁制品时(曲别针、螺丝、铁片)就会产生吸引力,当磁铁吸引木制品时(塑料吸管、木制玩具、玻璃制品、布料制品)就会相互产生推力。2、学习用磁铁将物品分类。

  (1)、请幼儿用磁铁吸一吸盘子里的东西,把能吸住的东西放到一起,不能被吸住的东西放到一起。

  (2)、老师和幼儿共同总结实验的结果。

  3、经验迁移

  精拣铁屑,给每位幼儿分发一个纸盒,让幼儿看看盒子里面装的是什么?(每个

  盒子装了一部分大米,在大米里面装上各种铁制品和木制品),提醒幼儿看看米里面有些什么?自己想办法将铁屑又快又干净的剔除掉。

  提问:磁铁吸住了哪些东西?

  小结:磁铁吸住了曲别针、铁片、螺丝、、、、、、。

  4、出示笔、纸若干

  出示大记录笔,幼儿讲述实验结果,老师记录,获得磁铁只能吸住铁制品的感性经验。

  活动延伸:

  1、老师引导幼儿用自己手中的磁铁在室内进行玩碰一碰的游戏,看一看哪些东西是被磁铁吸引的,哪些东西不能被磁铁所吸引。

  2、在生活中引导幼儿幼儿寻找关于铁制品的物体。

  活动反思:

  “同性相互吸引、异性相互排斥”的磁性原理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率,我为了帮助孩子们能理解这一抽象概率,根据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设计了各活动环节:第一、二环节让幼儿通过操作先感知磁铁的特征,然后归纳出“同性相互吸引、异性相互排斥”的磁性原理,发展了幼儿的思维逻辑能力,第三、四环节是通过幼儿根据以获得的知识去实践运用,进一步加强幼儿对磁性原理的理解,更好的解决活动的难点,整个活动设计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在我有目的的引导下和幼儿的亲身操作,充分调动了幼儿探索的积极性,获得了有关“同性相互吸引、异性相互排斥”的科学经验,自始自终让幼儿有了学科学的主体地位,不断激发幼儿再次探索的欲望。

8、大班科学活动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神秘的空气

  活动设计意图:

  一次观看碟片时,周阳小朋友看到潜水运动员脸上戴着面罩,有一根管子通向水面,就问我:“老师,潜水员为什么要用一根管子从鼻子这边通向水面上呢?”我告诉他:“因为潜水员要呼吸空气,人在任何地方都要呼吸,你试一试,我们现在还在呼吸空气呢。”周阳又说:“老师,我知道到处都有空气,可是怎样知道它们就在我们身边呢?”带着他的问题,我设计了本次科学探索活动,通过幼儿看、摸、自己动手实验等形式,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感受空气的存在和作用。

  活动目标:

  1、能运用感官,积极动手动脑,感知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在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的。

  2、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用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懂得人与动物都不能离开空气。

  3、培养幼儿对科学小实验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体验发现的乐趣。

  4、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

  一盆清水,小瓶,热水袋一只,塑料袋每位幼儿一只,小昆虫,密封窗口若干,蜡烛半支,透明玻璃杯。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看也看不见,摸也摸不着,到处都有它,要活就要它”。幼儿猜出谜底后提问:

  1、我们用鼻子吸什么?

  2、用手摸能摸到空气吗?

  3、空气在哪,能用眼睛看到吗?

  幼儿用手摸,用眼睛看,均感受不到空气的存在。

  教师与幼儿共同得出结论: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教学反思:幼儿运用自己的感官,通过鼻子吸、手摸、眼睛看感知空气,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二、实验:空气的存在

  1、热水袋里的空气

  教师出示一只没有鼓起来的热水袋问:“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请小朋友注意看,马上热水袋就有变化。”教师向热水袋中吹气,热水袋鼓了起来。

  幼:热水袋先是瘪的,老师吹之后鼓了起来。

  师:你知道刚才老师吹的是什么?热水袋里有什么吗?

  幼:老师把空气吹进热水袋使它鼓起来,热水袋里有了空气。

  2、小瓶中的空气

  教师把一只空小瓶放到水中,水往瓶中流,而瓶口冒泡泡。

  提问:水往瓶中流的时候你发现了什么?

  瓶口为什么会冒泡泡?

  幼儿分小组讨论,讨论后,每组选一个代表,向全班幼儿说出本小组的讨论结果。

  小组一:泡泡是水中的,是水泡泡。

  小组二:泡泡是瓶中的空气是小气泡。

  小组三:泡泡是外面的一点点风吹着瓶子冒出来的。

  小组四:是水把瓶子里的空气往外挤,冒出来的泡泡。

  得出的结论:小瓶里原来是有空气的,放到水中,水往瓶里流,把瓶里的空气往外挤,这些冒出来的泡泡就是小瓶里的空气。

  3、到处都有空气

  1)先让幼儿做深呼吸,都能吸进空气

  2)请小朋友拿些塑料口袋,在活动室的任何地方把空气装满。

  提问:我们用塑料口袋在任何地方都能装满空气,用鼻子在任何地方都能呼吸到空气,这是为什么?

  幼:空气到处都有。

  (教学反思:这一环节通过看老师做实验再到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发现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它就在我们身边,到处都有,体验了发现的乐趣。)

  三、指导幼儿认识空气的功用

  1、请幼儿把嘴闭紧,捏住鼻子,暂不透气,让幼儿体会有什么感觉,提问:人如果不呼吸空气,会怎么样?(会闷死)

  2、观察放在密封的小瓶里的昆虫

  提问:小虫放在不透气的小瓶子里,时间长了会怎样?(会闷死)

  3、教师点燃一支蜡烛,然后用一只透明的玻璃杯罩在蜡烛上,蜡烛燃烧了一会后灭了。

  提问:蜡烛为什么会熄灭呢?

  幼儿集体讨论,得出结论:燃烧也离不开空气。

  (教学反思:前面的探索活动使幼儿知道了空气的特征,这一环节的探索活动,通过每个幼儿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与同伴的交流中共同探讨变化的原因,得出了正确结论,使幼儿认识了空气的作用。)

  四、延伸活动

  师:刚才我们做了许多实验,得知哪些东西离不开空气?

  幼:人离不开空气,动物离不开空气,燃烧也离不开空气。

  师:是的,刚才我们发现了许多,那么,植物离得开空气吗?

  请幼儿到室外找一棵小花或小草,放在密封的容器中,幼儿每天观察植物的变化。

  (教学反思:幼儿在亲历了探索活动,获得了大量丰富的实际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概括,对空气有了真正的了解,并进行了进一步新的探索,不断获得空气的秘密。

  活动反思:

  本次科学探索活动,我认为具有以下的特点:

  1、活动内容生活化。《纲要》中指出,幼儿要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带着孩子的问题,让幼儿探索身边事物的秘密。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使幼儿感受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了发现的乐趣,激发他们探索的热情,从小就养成善于观察和发现的学习习惯。本次活动内容是与幼儿相关的生活内容,活动的材料也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

  2、活动方式多样化。在活动中,通过幼儿看、摸、用鼻子感受到幼儿亲自做实验,使幼儿充分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并通过讨论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意见,鼓励他们积极主动的探索,让幼儿通过多种方式获取一定的知识。

  3、活动材料较丰富。在幼儿的探索中要有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我所准备的活动材料都是日常生活中随手可得的,并且每位幼儿都有操作的材料,给幼儿留下了广阔的思考空间。我还引导幼儿关注对材料的操作和作用所产生的结果和变化,促进幼儿建构动作与动作结果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而促进了新经验的获得。

  4、讨论方式自由化。实验中,幼儿要通过讨论得出实验的结论,讨论中有集体讨论、小组讨论,培养了幼儿合作学习的方法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在讨论的过程中促进了幼儿语言和思维的相互作用,也是一个主动的语言学习和建构的机会。

9、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图形分类统计

  一、设计意图:

  《纲要》中指出,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与数量关系并体验到学习数学的重要和乐趣。 大班幼儿已经能熟练的分辨出不同的几何图形,在此经验基础上,我将图形与分类统计结合到一起,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激发幼儿探索并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进而发展幼儿细致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活动目标:

  1、巩固对颜色和几种几何图形特征的认识。

  2、初步学习按图形的特征进行分类统计,并记录统计结果。

  3、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力和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三、活动准备:

  1、幼儿已认识的几何图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椭圆形、长方形、半圆形、梯形)。

  2、黑板,水彩笔,几何图形若干,幼儿人手一份统计操作材料和白纸,集体操作材料两份。

  四、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今天我们班来了两位特殊的小客人,在他们身上藏了许多的图形,把他们请出来吧!"2、学习统计方法。

  (1)请幼儿按图形的形状特征进行统计,教师记录或请个别幼儿进行记录。

  (2)请幼儿按图形的颜色特征进行统计,教师或幼儿记录。

  3、幼儿操作。

  (1)请幼儿观察操作材料,教师进行简单的介绍,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看清特征再进行统计记录。

  (2)请个别幼儿与大家分享自己的统计结果。

  4、创意拼贴画。为幼儿提供几何图形进行图形拼画。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延续幼儿以往的学习经验,将图形融合在一起,拼画成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如:机器人、小汽车等,让幼儿在感兴趣的基础上探索发现,初步学习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统计,活动材料注重个体差异,让每一个幼儿都能通过操作发现数学活动的乐趣。

10、幼儿园大班的科学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可爱的不倒翁

  一、设计意图:

  不倒翁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一种玩具,但它里面蕴含着力的平衡的科学道理。怎样让孩子发现这些科学现象,并理解加以运用了呢?在这次活动中,我们为孩子准备了许多材料让孩子们通过自己动手操作,体验,发现,探索其中的奥秘,并制作各种各样的不倒翁。

  二、活动目标:

  1、感知不倒翁的秘密,制作不倒翁的玩具。

  2、激发探究,体验物体平衡现象的兴趣。

  3、提高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的能力。

  4、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5、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三、活动准备:

  1、布置场景-"玩具城"。

  2、幼儿操作材料:纸片,玻璃球,豆粒,沙子。塑料球,橡皮泥。

  四、活动过程:

  1、导入主题。以到"神秘的玩具城"去玩的形式引人主题。

  2、让幼儿自由探索。

  (1)师:你们玩时可要仔细的看一看,比一比,摇一摇,看看发现了什么?-倒和不倒。

  (2)教师让幼儿自由玩。

  (3)提问:你们是怎样玩的?发现了什么/这些玩具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3、让幼儿从中发现玩具有的不会倒,有的会倒,而且这些玩具的底部都是半球体的。

  4、尝试制作不倒玩具。幼儿交流、体验不倒翁不倒的秘密:上轻下重,固定底部物体。

  5、演示对比实验。引导幼儿发现:不倒翁里面装有不同轻重的物体,重的东西滚到哪边玩具就倒向重的那一边。把橡皮泥放在玩具的中间,玩具就不倒了,不倒翁就做成了。

  6、幼儿完成制作,自由的玩一玩,体验乐趣和成就感。

  7、教师小结:小朋友们今天真聪明,发现了不倒翁的科学秘密,还自己动手制作的不倒翁。现在我们拿给中,小班的弟弟妹妹看一看,好不好?

  五、活动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幼儿有着强烈的探索兴趣,在实践活动中幼儿始终动手操作着、思考着、比较着、交流着自己的制作经验。并在自己一次次的实验中发现了不倒翁的秘密及制作不倒翁的发法,通过自己的制作经验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11、大班语言活动观摩课教案设计——散文诗:云彩和风儿反思

  设计意图:

  《云彩和风儿》这首散文诗篇幅短小精悍,语言优美,且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云彩和风儿的多姿变化。在活动中让幼儿运用感官探究,借助自制的课件,再通过游戏以及有趣的动作模仿,了解、感受风所带来的变化,激发幼儿学习散文诗的兴趣,感受散文诗的韵律美和语言美。使孩子更喜欢作品中的各种形象,对风儿的神奇和云彩的多变有了更深的感受,从而达到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

  1、通过各种活动帮助幼儿理解风使云彩千变万化,感受散文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2、鼓励幼儿大胆讲述、完整表达云彩的变化。

  3、发展幼儿想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1、活动前请家长带幼儿到户外观察云彩的变化,并鼓励幼儿大胆想像云朵什么,一会儿变成了什么。

  2、收集各种云彩图片,布置“云彩世界”。

  3、与散文诗内容一致的课件。

  课件画面1:天空及风吹动云彩的动画画面。

  课件画面2:一艘竖起桅杆,扬起风帆的小船在飘动,并慢慢地飘到远处看不见的动画画面。

  课件画面3:一头躬起身子、张开大口吼叫的大狮子;被吓得到处逃散的差羊群的动画画面。

  课件画面4:一个头戴金帽子身穿白围嘴儿、跑来跑去的胖娃娃的动画画面。

  4、为幼儿准备蓝色的纸和白颜料、每人一盒彩笔、抹布。

  5、云彩、风头饰各一。

  活动过程:

  一、出示头饰,激发幼儿对“云彩和风”的兴趣。

  二、引导幼儿参观“云彩世界”,探索使云彩变化的秘密。

  1、带领幼儿自由参观 “云彩世界”,引导孩子观察云彩的不同动态。

  2、集中交流图片中的云彩像什么?云彩有趣吗?

  3、提问:为什么云彩会变?(组织幼儿看课件1)

  三、借助课件,帮助幼儿欣赏、理解散文诗,了解风与云彩变化的关系。

  1、让我们来看看风是怎么让云彩变化的?

  提问:(1)风在使劲做什么动作,它让云彩变成了什么?——(课件2)。

  (2)接着吹呀吹,云彩变成了什么?——(课件3)

  (3) 吹呀吹, 云彩又变成了什么?——(课件4)

  2、天上的云彩真有趣,天上的风儿这么能干。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散文诗——《云彩和风儿》。(出示课题)

  3、完整欣赏课件。

  4、幼儿有表情地跟着朗读,并做动作表演。

  四、游戏《风吹云彩动》

  1、介绍游戏方法。教师当风手持旗子,幼儿当云彩用动作表现风吹云彩时的不同形态。

  2、师生一同游戏。

  五、操作探究,让幼儿亲身体验,感受云彩的不同变化

  1、介绍操作方法:将白色的颜料泼在蓝色的纸上,用嘴吹,想象风儿把云彩变成各种有趣的东西,最后用彩笔把它添画完整。

  2、提出要求以及注意事项。

  六、延伸活动:作品展示,介绍自己的创作。

  如:“吹呀吹,云彩变成了小绵羊,咩咩咩,和太阳公公捉迷藏;吹呀吹,云彩变成了一只小白兔,在地上一蹦一跳,在锻炼身体;吹呀吹,云彩变成了一朵美丽的花朵,向彩虹姐姐飘去,想和彩虹姐姐做游戏;吹呀吹,云彩变成了……”

  活动反思:

  教育家告诉我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小朋友对学习感兴趣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幼儿就是在游戏中一天天长大和进步的,因此,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及思维特征,我在导入环节创设了丰富的图片,这符合小朋友的年龄特征,引导小朋友在情境中发现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激发幼儿的学习欲望。当然,这节课我准备不充分,没有体现思维的含量,层次不够清晰,活动环节没有体现循序渐进,思维梯度不分明,这方面我应该多下功夫。

12、大班科学活动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痒一痒

  一、活动目标:

  1.了解哪些材料特别能引起痒的感觉,人体哪些部位特别怕痒。

  2.在相互挠痒的过程中得到情绪的宣泄和释放。

  3.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体验成功快乐。

  二、活动准备:海面、羽毛、毛笔、积木、记录表、记号笔。

  三、活动过程:哪里最怕痒.

  1、师:小朋友们,你们和爸爸妈妈玩过挠痒痒的游戏吗?是怎么玩的?那你们想不想和好朋友一起玩一玩?

  2、请你和旁边的好朋友相互逗一逗、挠一挠,找找他身上哪些地方特别怕痒,帮他贴上即时贴。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交流:请你说说你身上哪些地方最怕痒?还有其他怕痒的地方吗?

  (教师在人体结构图上贴上即时贴)师:觉得脖子特别怕痒的请举手,看看有多少)

  小结:小朋友们都找出了身体上的脖子、胳肢窝和腰这几个地方特别怕痒。

  四、痒一痒

  1、师: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些东西,看看有什么?海绵摸上去怎么样?毛笔摸上去怎么样?……待会儿就请你们找找哪些材料碰到皮肤上特别的痒,把它们记录下来。出示记录表)谁看懂了?可以怎么记录?

  小结:请你和好朋友用这些材料在皮肤上相互挠一挠,在使你感觉特别痒的材料下面画上一个简单的标记。

  2、师:仔细观察这张大统计表,你们发现哪几种材料特别能引起痒的感觉?为什么?

  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一些软绵绵的、毛茸茸的东西碰到皮肤上就觉得特别痒,而一些硬硬的东西就不太觉得痒。

  五、经验迁移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东西碰到皮肤上是很痒的,我们回去找找看,再和好朋友一起挠一挠好吗?

  活动反思:

  在探索前,我与幼儿进行游戏互动,我用干净、干燥的羽毛轻轻挠挠孩子们的手心,他们发出了咯咯咯的笑声,有的干脆边笑边缩手,快乐的笑声拉开了活动的序幕,我请幼儿说说自己的感觉,之后我请幼儿到桌旁去摆弄材料,通过让自己痒一痒的方式,孩子们探索发现了鸡毛会让我们的脸痒痒的,脖子痒痒的,手心痒痒的,棉花有一点点痒,接着我让幼儿思考“除了脸、手心、脖子会痒痒,我们身上还有哪些部位特别怕痒的?”我们边讨论边做试验,发现了胳肢窝、脚底、耳朵后、脸上、腰等地方,并用人体结构图记录下来,接着我又让幼儿思考“除了这些材料能让我们发痒外,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觉得什么材料、什么动作会让你痒痒的?”孩子们积极动脑,大胆讲述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痒”的情景,也令我痒痒的。”“孩子们在积极的动脑回答与游戏的尝试中得到了释放,非常开心。

13、幼儿园奥尔夫音乐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波浪舞

  一、教学目标:

  1、律动感应曲式AB;

  2、听辨上下行音高的变化;

  3、借助已有经验、图片和老师的提问,理解并记忆歌词;

  4、喜欢听音乐,体验随乐表现的乐趣。

  二、教学准备:音乐CD、纱巾、打棒(人手一份)

  三、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导

  宝宝跟着爸爸妈妈一起到郊外去野营,这是宝宝的第一次野营,宝宝觉得好新鲜,会发生什么好玩的事情呢,,,,,,,,,

  (二)*律动—营地活动

  1、去野营

  A段:跟老师一起边说边拍手(一起去野营)X X XX X的节奏。

  B段:1、问句:小手放低,唱唱名(噜。。。。。。噜)

  2、答句:小手举高,唱唱名(啦。。。。。啦)

  2、搭帐篷

  A段:用拳头在地上钉木桩(一起钉钉子)

  B段:1、问句:弯腰唱唱名(噜。。。。。。。。。。。噜)

  2、答句:昂首唱唱名(啦。。。。。。。。。。啦)

  (三)*纱巾游戏

  A段:边念语词边搭帐篷。

  B段:问句 :用纱巾遮住脸,幷唱唱名。

  答句:把脸露出来,幷唱唱名。

  (四)*打棒演奏

  A段:敲奏语词节奏。

  B段:问句:将乐器藏在身后,幷唱唱名。

  答句:出示乐器,幷唱唱名。

  教学反思:

  “波浪舞”音乐节奏感强,故事贴近孩子的生活,都是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在教学中,我们加入了一些简单的(如:一起拍拍手;一起来烤鱼等等)语词来感应XXXXX 的节奏,并运用动作来感应上下行音高的变化,在本次活动中,大多数孩子都能够很好XXXXX的节奏,并能积极、活跃的参加到音乐游戏中来,但还是有个别孩子不乐意参加集体活动。

14、小班体育活动优秀教案附教学反思——大皮球真好玩

  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的身体的平衡、协调能力发展得不够好,很多幼儿还不懂走拍球,为了更好地发展幼儿的平衡、协调能力,及爱动脑、爱实践的能力。我设计了这个尝试性、实践性的学习活动。

  二、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的平衡、协调能力。

  2、培养幼儿爱动脑、爱实践的能力。

  3、培养幼儿健康活泼的性格。

  4、培养幼儿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

  三、活动准备:每人一个皮球。

  四、活动过程(实录)

  1、教学活动导入

  每位幼儿手拿皮球做球操(准备动作)。

  老师:我们手里拿着什么呀?(皮球)那你们知道皮球应该怎么玩吗?

  幼儿自由玩球,鼓励幼儿用各种不同的办法玩球。这时,老师发现了有的孩子在拍球,有的在踢球,有的在滚球等。老师便叫他们演示给小朋友们看,接着让孩子们也一起玩,最后鼓励幼儿想更多的玩球办法。

  教学反思:以往的教学就是老师先示范,幼儿跟着学。现在我让幼儿自己先尝试着玩,老师再总结,然后大家跟着学,最后又让孩子们自己用不同的办法玩球。这样就可以激发孩子的创新意识。

  1、教学活动之一

  老师:现在老师请小朋友们动一下脑筋,用各种各样的方法玩球,看谁的办法多。

  因为让他们用不同的办法玩球,具有创新性,所以幼儿的兴趣很高。

  老师:刚才老师看到有的小朋友玩球的方法和别人是不一样的,谁想上来表演给小朋友们看看?

  孩子们抢着演示他们的办法,边玩边说自己的方法,如有的幼儿说的不够流利,老师就要求幼儿用比较完整的语言说,耐心地给他们以第二次机会,鼓励他们把话说完整,走得更好。

  教学反思:尝试开始时,幼儿只是象往常一样,拍球,都没想到什么别的办法。这时老师一言不发,也与孩子们一起玩球,让孩子们知道还有很多玩球的方法,以此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

  当孩子们知道还有这么多玩球的方法,以及他们在玩球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时的解决方法,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平时很少说话的佳澍、宇仑、斯杰、文隽等小朋友,在老师的耐心引导下也能用比较完整的语言来解决问题了。如:

  宇仑小朋友想与别的小朋友一起滚球时,她就会主动去找朋友玩,如果是以往的话,她肯定会站在一边看别人玩,而不会主动去找朋友玩的。但在我的鼓励下,她懂得说出:“小敏,我们一起滚球好吗?”然后她们就一起玩了。老师及时表扬了她,增强了她的自信心。

  2、教学活动之二

  针对一些幼儿没有大胆地去发现新的玩球方法,及不好意思去找朋友一起玩球的现象,我就和一些大胆的小朋友演示给他们看,鼓励他们大胆地邀请同伴与自己一起玩球。

  老师:刚才老师发现了新的玩球方法,是可以两个人玩的,现在老师去邀请一位小朋友来和我一起玩。(教师去邀请一位幼儿一起自己发明的玩球方法)

  演示完后,老师提问:刚刚小朋友都看到了,老师想到了新方法,就去邀请别的小朋友一起玩,现在老师也请你们去邀请小朋友和你一起玩球好吗?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的全过程,,体现了幼儿尝试教育中应当培养“尝试”精神的要求,它基本遵循了“问题---尝试(实践)---发现,提出新的问题---再尝试---再发现……”这一不断尝试,不断探究,不断发现,使认识不断深化的对科学现象的认识规律。

  本次活动涉及到的是发现各种各样的玩球方法,虽然老师没说什么,但幼儿通过尝试,终于玩出了各种各样的方法,达到了尝试教学的目的。

  本次活动存在的问题是,个别幼儿在尝试活动中不积极尝试,只是跟着别人发现的方法来玩,自己并没有发现什么新的玩球方法。相信经过以后更多的尝试活动,能促使孩子的创新欲望。

15、大班艺术活动优秀教案:舞蹈——跳跳糖

  大班艺术活动:舞蹈——跳跳糖

  设计意图:

  艺术领域目标中指出,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体验创造的快乐。孩子们对跳跳糖手舞足蹈的描述是产生此次活动的契机。音乐源于生活,通过引导幼儿将已有的生活经验迁移到音乐中,在音乐中再现生活的情景。我选择这个幼儿熟悉的吃跳跳糖的经验,进行舞蹈创编活动,让幼儿在自由、宽松、愉快的环境中体验舞蹈创编的乐趣,激发孩子大胆的表现和创造的欲望。

  活动目标:

  1、能认真倾听音乐,理解音乐表达的内容。

  2、能用夸张的肢体动作创编吃跳跳糖的过程。

  3、能大胆想象、表现,体验参与创编的乐趣。

  4、在活动中与同伴共舞,交流情感。

  5、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学唱歌曲。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吃过跳跳糖

  物质准备:音乐磁带、图谱、地上画一个圆圈。

  活动过程:

  一、讨论吃跳跳糖的感觉,说说跳跳糖在嘴里融化的过程。

  引导语:小朋友都吃过跳跳糖,跳跳糖在嘴巴里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慢慢的跳跳糖怎么啦?最后跳跳糖怎么样?

  小结:跳跳糖刚放进嘴里很快地跳跳跳,接着跳得越来越少慢慢的融化,最后变成糖水没了。

  二、倾听音乐,理解音乐表达的内容。

  1、第一遍倾听,说说对音乐的感受理解。

  师:老师带来了一首跳跳糖的音乐,请小朋友听一听,音乐中哪段说跳跳糖很快跳跳跳,哪段说跳跳糖慢慢的融化,哪段说跳跳糖最后变成糖水没了。

  2、第二遍倾听,看图谱理解音乐内容。

  师:现在老师是魔法师,当音乐变化时我画的线条就不一样啦。(幼儿边听音乐,老师边画图谱)

  附图谱:∨ ∨ ∨ ∨(很快跳跳跳)

  ∫ ∫ ∫ ∫(慢慢的融化)

  ﹒ ﹒ ﹒ ﹒(变成糖水没了)

  3、第三遍倾听,和老师一起边听边画图谱。

  三、分段创编,能用夸张形象的动作表现内容。

  1、幼儿边听音乐边集体自由创编。

  2、请几个幼儿上来表演,老师小结提升创编的动作。

  ①编跳跳糖跳跳:老师引导幼儿可以单、双脚跳,左右、前后跳,还可以加上手的动作跳。

  ②编跳跳糖融化:老师引导幼儿除了手变软表现融化,还可以把腰、肩膀、脖子、头变软来表现融化。

  ③编跳跳糖变成水:引导幼儿按节奏,最后静止不动。

  四、完整表演两遍(引导幼儿倾听音乐进行表演)

  师:小朋友你们现在是一粒一粒的跳跳糖,地上的圆圈表示嘴巴,当前奏开始时小朋友都站在圆圈上,前奏完,跳跳糖就跳到圆圈里开始表演。

  理解感受:我以帮助幼儿理解感受音乐为主,没有急着让幼儿就开始创编舞蹈,而用简单、易懂的魔法线条表现音乐,并在再次欣赏时让幼儿尝试模仿描画,这个环节让幼儿对这首乐曲的段落轮廓有了初步印象,效果很好。

  自主创编:是本活动重要的一个环节,我给幼儿提供自由创编、互相学习的机会,充分发挥每个幼儿的潜能,整个活动过程教师始终是以引导者、支持者的身份帮助幼儿,能较好地使幼儿的能力和个性得到全面的发展,,鼓励幼儿大胆的想象和表现,体验创编的乐趣。

16、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教案与教学反思《车子叭叭叭》

  活动一

  活动名称:马路上的车子

  重点领域:社会、科学

  活动方式:集体

  预设目标:

  1、通过观察认识马路上的各种车子,了解汽车在马路上行驶的实况。

  2、培养幼儿仔细观察的能力及口语表达的能力。

  3、培养幼儿初步的交通安全与意识。

  4、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5、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活动准备:

  1.提醒幼儿按时入园。

  2.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

  活动预设:

  1、观察活动前组织谈话,引起幼儿参观的兴趣,并告诉幼儿到马路去看什么,怎么去,并提出注意事项。

  2、带领幼儿步行到马路边进行观察活动。

  (1)引导幼儿仔细观察马路上种来来往往的车子。

  看看自己认识哪辆车?它叫什么名字?它的样子是怎样的?外形大小怎样?颜色怎样?有什么用?车子是怎样在车道上行使的……

  (2)引导幼儿观察红绿灯、人性横道线及当时车辆、行人过路口的情景,对幼儿进行交通安全知识教育。

  3、鼓励幼儿大胆的将自己观察到的所见所闻和同伴、老师、家人交流分享。

  观察记录:

  1、由于是第一次集体外出,所以孩子们

  都显得高兴及兴奋。在听完我介绍后,他们纷纷议论 “哗,老师和我们上街看车啊!”“嘻嘻,真好啊!”(我特别叮嘱几个特别活泼的小男孩要遵守纪律,他们一脸认真地点头答应。)

  2、“出发了”“到了”“哇,好多车!”走了一段路后,我们顺利地来到了目的地——南环路,并一字排在接到护栏内刊车道上的车。

  不用我多提醒,孩子们一直认真地观察、议论一辆辆过往的车 ,从颜色、名称、车速……无所不谈。

  由于当时位置看不见“红绿灯亭”,所以一些幼儿自言自语:为什么这些车一时好多,一时没有车过?李安小朋友听见了便说:“当然了,路口有红绿灯控制的啊!”

  在孩子们的提议下,我们等前面年龄班的幼儿走了,我们便前去观察了路口的车辆行驶情况,并观察了人行横道线、红绿灯、车拐弯……

  3、第二天,便有大部分幼儿一回到幼儿园便把口述作业交到班上了,还一脸的高兴与回味。

  活动反思:

  出于考虑安全等因素,我们已经很少带幼儿外出。但在安全保障的前提下,相信,老师和幼儿都喜欢外出观察、参观,实地地看、现场地说,比空洞的说教更有实际意义。

  看着孩子们高兴地和同伴议论,高兴地向家长讲述,我心里也很高兴,毕竟也是成功的一次外出参观,尽管时间很短,但意义与作用却很大。

  活动二

  活动二

  活动名称:我是小司机

  重点领域:健康

  活动方式:分组

  预设目标:

  1、能依据交通指示标记,看信号改变走跑方向。

  2、初步建立遵守社会规则的意识。

  活动准备:

  胶圈若干、交通指示标记(停车P拐弯)、绕杆4支

  活动预设:

  1、幼儿手握方向盘(胶圈)做开车状,随音乐进入操场。教师与幼儿一起做准备活动。

  2、“小司机 ”练本领。

  教师扮“警察”叔叔扮“小司机”。

  3、幼儿在教师的囗令下走跑交替。 出示相应的交通指示标志,幼儿按指挥信号做模仿动作。

  “绿灯”:小司机做开车快跑状。

  “红灯”:小司机原地走跑状。

  “弯道”:小司机转动方向盘做转弯状。

  “停车场”:小司机模仿刹车动作。

  教师出示不同交通标志,幼儿做

  “小司机”游戏。

  4.游戏:过隧道

  让幼儿自由两人搭成“小隧道”,轮流当小司机穿过小隧道。

  5.放松动作。带领幼儿做擦车、洗车的动作。

  观察记录:

  1、2 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握着方向

  做钻走跑的动作 ,一会停一会开,孩子还提议钻过滑梯的山洞,在门囗的斜坡来回“开汽车”(提醒孩子注意控制上下坡的速度)。

  3、我先向孩子认识所要懂的交通标记,他们很聪明,马上领会其游戏的要领,分成两组进行游戏。

  有个别的孩子为争着排第一,碰撞到旗

  杆,于是与他们讨论怎么解决。前一组上的幼儿和后一组上的幼儿有不同的表现,先上的孩子要教师来解决,后上的孩子则提出解决的方法。

  4.发现孩子的兴趣点在玩“过隧道” 时,我马上调整游戏方案,和他们一起定下规则。他们在自己定的规则中愉快的游戏,并了解一些基本的安全知识。

  5.放松的环节幼儿则跟着教师做同样

  的动作 。

  活动反思:

  在这个游戏设计上,孩子所要遵守的游戏规则很简单,因此玩起来很容易进入角色,教师不仅是他们的设计者、支持者,还是他们的监督者。在发现孩子违规时给予指出,使孩子不致于把游戏规则丢弃,由此至终向目标靠近。教师也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合作者、引导者。当出现孩子的需要时,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能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还学会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

  活动三

  活动名称:我喜欢的车

  重点领域:科学、语言

  活动方式:集体、小组

  预设目标:

  1、愿意与同伴分享自己的玩具车。

  2、根据车子的特征进行分类。

  活动准备:

  玩具汽车若干

  活动预设:

  1、请幼儿介绍自己带来的车子。

  向幼儿问一些问题,帮助幼儿与大家分享。如:这是什么车,是什么颜色的,车子是谁送给你的,为什么喜欢,车子要怎么玩,玩的时候要注意哪些事情……

  2、介绍之后,请幼儿将车子排列

  整齐,放在教室的桌子上观察这些车子,说一说:哪些车子是红色的;哪些是车子的大手;哪些车子的大门可以打开;哪些车子只有轮子……

  3、请幼儿对车子进行分类,并说

  出他是怎么分的,如颜色、大小、功能轮子、天窗……只要说得有理即可。

  4、请幼儿听教师指令分类游戏。

  如颜色、大小、功能轮子。

  5、游戏:《各种各样的车子》

  由教师出题让幼儿回答:

  ——你要上车,告诉开车的人要到哪里。(出租车)

  ——失火的时候,一定需要它帮忙。(消防车)

  ——抓坏人的时候,警察就会开着它出来。(警车)

  车子前面有一个长长的手臂,很有力气,可以挖土。(挖土机)

  ——专门装垃圾的车子。(垃圾车)

  ——可以救人的车子。(救护车、警车、消防车)

  ——搬家时用到的车子。(卡车)

  观察记录:

  1、让幼儿拿自己的车向别人介绍,也

  许是孩子的天性,一拿到车子,他们会交换来玩,从孩子的语言交流中多数围绕:车子怎样玩?有什么功用?所预设的问题只有在教师的提示下,有的会回答,有的不会回答。

  2、孩子之间根据自己的车子的类型、颜色,进行区分。从他们语言、手势看得出,孩子很了解自己的车子,能主动向别人介绍。潜移默化中促进孩子之间的交往能力有了提高。

  3、4所提的问题是孩子不理解的,于是拿颜色来示范分类,是示范过后,孩子的思维一下子打开了,有按车轮的数量分;有的按车门打开与不打开……

  在活动中,孩子发现几个人一组进行归

  类好玩一些,其中有一个人做主持、裁判,玩起来公平些,可以各抒己见,学会包容。

  5、孩子要通过答问题,都聚精会神的

  听,每听到一个问题,他们马上找相应的卡片来抢答。看来他们对车子有一定生活体验,所以喜欢,感兴趣。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预设中,幼儿可以彼此交换车辆来玩,他们会找平时好伙伴来分享。也使得一些遥控车、轨道车在孩子的介绍中,彼此也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培养孩子有玩具大家玩的意识。

  在给车子分类时,有孩子提出按颜色分类;按车子的用途来分……,还学会几个一组,看来孩子们渐渐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这个活动成功在于是幼儿所熟悉的、喜欢的,他们在活动就表现积极主动,会的帮助不会的孩子,从中学会互相帮助,互相体验成功的喜悦。也使我感到孩子喜欢内容,课就上得得心应手,常规就好。所以,课的内容贴近幼儿的生活,更易提高幼儿与教师的能力。

  活动四

  活动名称:到车子里看看重点领域:社会、艺术

  活动方式:分组、集体

  预设目标:1、初步了解汽车的基本构造。

  2、丰富词汇:引擎、方向盘、安全带。

  3、学习遵守参观规则。

  活动准备:.事先联络有车子的家长,提供车子让幼儿参观。

  活动预设:

  1、活动前组织幼儿谈话,引起幼儿参观活动的兴趣,明确参观时应注意的规则。

  2、将幼儿分组进行参观,提醒幼儿进入车子里要专心听,看车子里有哪些重要的部分。

  3、请讲解人员介绍汽车的基本构造,如车门、车窗、引擎、轮子、方向盘和安全带等,并让幼儿看清楚。

  4、回到教室之后,请幼儿说说参观的心得,并将看到的情况画下来,与大家分享。

  观察记录:

  1.一听说要参观汽车,孩子们都兴奋不已,有的说自己坐过汽车,有的模仿开车时手握方向盘的转弯动作……

  我特别叮嘱班上几个较调皮活泼的小

  男孩要遵守参观规则,李俊泽说:“是不是不能乱动车上的零件?”陈俊宇说:“要遵守纪律……”

  2.全班幼儿分成三组逐一在小操场参观梁晓文爸爸开来的小汽车。

  3.梁晓文爸爸妈妈像专职售车人员一样,分别向幼儿详细地介绍了汽车的标志、外形、颜色、内部构造……还让孩子们逐一当驾驶员学开车的样子,孩子们叽叽喳喳,围着车子转悠,听完介绍后上上、下下车子,兴奋不已。

  4.孩子们迫不及待的将自己刚才参观的情景告诉梁老师和同伴,还沉浸在刚才的兴奋之中。

  他们根据参观情况画出了别人不容易看懂的画,但他们能清楚地介绍自己所画的画的内容。

  活动反思:

  由于梁晓文父母的积极配合,使得活动能顺利开展。生动、直观的过程让孩子们易于接受和理解,亲自的观察、触摸相信一定比看图片观察的印象要深刻。

  活动前注意和家长交流,说明活动的目的、要求,所以家长的表达、配合较到位。他们的参与使教学活动形式更丰富,也袮补了一些幼儿园欠缺的资源。充分利用家长、社会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是开展好各项活动的途径之一。相信,只要是从孩子角度出发,合理利用,家长是会鼎力支持的。

  主题活动《车子叭叭叭》总结与反思:

  在这个主题活动中,我们和孩子们一起通过观察、欣赏各种各样的车子,玩形象逼真的玩具车,共同分享玩车、坐车的经验。让幼儿从中认识到不同的车子,知道它们的名称,认识它们各自的外形及主要内部结构,并了解它们的用途,还学习了按照车子的特征进行分类,以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自己对车子的认识,还知道了为什么要遵守交通规则及如何遵守交通规则,建立了基本的交通安全观念,并养成良好的过马路、乘车习惯。

  回忆过去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的学习活动,我们今天所开展的主题活动较以往有了根本性的改变。这种改变让我感受最深的是一种学习方式的变革,在尝试和实践的过程中我也获得了许多启示……

  启示一:从“学”到“做”,让孩子亲身实践。

  有一位教育专家曾经这样形象地比喻“孩子的学习是听过就忘记,看过就记住,做过就理解。”这句话很好地阐明了孩子的思维和学习方式:直接行动思维接受知识的速度优于具体形象思维,更优于抽象逻辑思维。因此,为幼儿创设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动手操作的机会,是帮助他们获得知识的最迅速、最便捷的途径。 所以,活动中,我们带幼儿到马路上看来来往往的车子;将小汽车开到幼儿园让幼儿仔细观察车子的内部结构;看特别录制的车子vcd 片;搜集各种玩具车子和幼儿玩车子的相关游戏;学“小司机”开车,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建立基本的交通安全观念;用纸盒制作“环保小汽车”……在主题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我们为孩子的亲身实践创设了大量的机会,变以往被动的知识接受,为如今主动的操作、探索和学习。

  启示二:从“教师”到“家长”,充分把握家庭教育资源。

  通过对一些平时对班级的主题开展关心较多、并对孩子的探索活动支持较多的家长,和另一些由于工作繁忙等原因,对孩子主题探索活动支持较少的家长的比较,我们发现:那些参与较多的家长在教育观念上更新得较快,教育理念更先进,教育方法也更科学。同时,这一部分<<

  幼儿对主题活动及其它探索活动的兴趣也明显增强了。他们的探索能力不断提高,已经开始积累一套属于自己的探索方法,相应的知识经验也日渐丰富。因此,我们将如何充分发掘家长资源放到了重要的位置上。

  我们通过“家园园地”、“温馨通知栏”“早送晚接面谈”“家园户外联谊活动”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和介绍有关主题的内容及幼儿在主题活动中的反应情况等。还不时布置一些小任务(如搜集各种车子玩具模型、图卡、图书、挂图、vcd等;收集牙膏纸盒;带孩子到街上观察各种车子;听孩子口述,并记录孩子的发言……)在孩子回家后,协助和支持幼儿完成任务。并邀请有车子的家长进一步到园协助主题活动的开展。

  从主题活动开展以来,我们逐渐将主题活动由幼儿园单方构建,推向了家园共建,展开以“主题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家园话题。不少家长谈到了孩子在班级开展主题活动后的变化、自己在教育观念上获得的启示,以及是如何随之改变家庭教育的方法和策略的,给其他家长不少启发,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7、大班体育活动优秀教案附反思——好玩的溜溜布

  活动来源:

  我园组织了幼儿体质的测查,测查的项目有20米跑、立定跳远、单足立、串珠、拍球、投沙包。在前5项测查中我园幼儿达标率都在80%以上,唯有投沙包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总结分析主要有两个原因:幼儿上肢力量较小,(不会用力)或出手角度不对。针对这个情况,根据新《纲要》体育活动的总目标中指出“激发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提高幼儿对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开发幼儿的运动潜能,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我设计了这节以提高幼儿上肢力量和身体协调性为主的体育活动。

  活动目标:

  1、提高幼儿上肢力量和身体协调性。

  2、培养集体观念和团结协作、勇敢顽强的良好品质。

  3、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学会团结、谦让。

  4、初步培养幼儿体育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4条不同宽度不同颜色的溜溜布。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简短谈话,引发参与活动的兴趣;

  2、随机玩游戏《跟我一起做》,达到集体活动准备的效果;

  教师领操,语言提示:动作活泼、有力。

  二、 基本部分

  通过神秘的方式引出游戏的材料-溜溜布,引起幼儿的注意和兴趣。

  游戏一,大风小风:

  玩法:

  (1)整合原有经验,激发活动兴趣。让所有幼儿拉着溜溜布的两边,然后想象像什么,可以怎么和它做游戏?

  (2)进行上下起伏蹲起、跳跃等动作的游戏。如大波浪、小波浪;小风、大风等,听口令学习集体协调活动。

  教法:教师简讲玩法,语言提示,参与游戏。

  次数:游戏三次

  游戏二,海底隧道:

  玩法:利用溜溜布设置情景,让一组幼儿做柱子撑起一条海底隧道,进行海底探险游戏,练习绕障碍物跑。

  教法:教师简讲玩法,语言提示,参与游戏。

  次数:两次后交换另一组进行游戏

  游戏三,飞渡“铁”索桥:

  玩法:幼儿利用上肢的力量拖动溜溜布使身体向前滑行。

  教法:教师简讲玩法,语言提示,指导动作方法,并帮助力量小的幼儿协调用力。

  时间:4分钟

  游戏四,捞鱼:

  玩法:利用溜溜布拉成一张鱼网,幼儿做小鱼,当鱼网上面的鱼时,小鱼要尝试从鱼网下钻过,当网下面的鱼时,小鱼要尝试从鱼网上跳过,知道躲避危险,提高动作的灵敏性。

  教法:教师简讲玩法,提示注意安全,规定活动范围,参与游戏。

  三、结束部分

  (1)放松:游戏《大气球》

  (2)小结。

  四、活动延伸

  思考:还有哪些方法可以练习上肢力量?

  活动反思:

  这次体育教学活动设计新颖、针对性强。教师针对本班幼儿体能测查后投掷能力较弱的情况下设计的4条布条(长10米、宽0.5米),布条色彩鲜艳,孩子们非常喜爱。教师利用孩子接触到布条后的自然动作——摸一摸、抖一抖,和孩子们共同探讨,创设情景,设置障碍,发展以钻、爬、跳、仰面攀登的动作,从 “大海浪、小海浪”——“海底隧道”——“飞渡铁索桥”——“捕鱼”游戏设计循序渐进,使幼儿在轻松快乐中提高了抖、S跑、跨跳、和各种各样爬的技能技巧,巧妙的锻炼了幼儿的上肢力量和身体的灵活性,发展了创造能力:培养了幼儿机智果断、顽强拼搏的良好品质,实现了活动目标。不过,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提高教学语言的规范性。

18、幼儿园小班数学优秀教案级教学反思——有趣的“0”宝宝

  设计意图:

  数字在孩子的生活中是经常碰到的,也是孩子最容易接受的,由于孩子刚刚进小班,对数字的概念有些模糊,但认识数字的兴趣很高.因此我选了有趣的“0”,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孩子真正了解没有就可以用“0”来表示,从中也初步让孩子了解了1、2。教师始终是活动的合作者、支持者和引导者,引发幼儿自主地参与到活动中,在学中乐,乐中学。

  活动目标:

  1、认识“0”,知道“没有”可以用 “0”来表示。

  2、在游戏中体验快乐。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准备:

  “0”“1”“2”数字卡片、一个空盒子、音乐磁带、一张图片

  活动过程:

  一 、引题

  师:有一位数字宝宝要到我们小一班来做客,(老师出示一个盒子),它就藏在这盒子里,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想)

  教师打开盒子:咦,盒子里有什么东西吗?(没有),没有用什么数字宝宝来表示呢?(没有就用数字”0”来表示),”0”宝宝来了!

  二、认识数字宝宝“0”

  师:我是”0”宝宝,小朋友你们好!(“0”宝宝你好)看看“0”宝宝长的怎么样啊?

  圆圆的象什么呢?(幼儿自由发挥)

  师: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小朋友把两只小手举起来,藏起来一只,再藏起来一只,现在小手还看的见吗?(看不见,没有了)师:对了,没有了我们用什么数字宝宝来表示呢?(游戏再进行一次)

  师:现在“0”宝宝要和小朋友做游戏,我们看见一个“0”宝宝,小朋友就点点头,看见两个“0”宝宝就招招手,看见三个“0”宝宝就扭扭扭。

  教师再出示盒子,在盒子里放了一样东西,师:现在盒子里有什么呢?有几本书?(一本)那么现在能不能用“0”宝宝表示呢?(不能,要用1来表示)出示字卡“1”。再放一样东西,,师:现在要用什么数字宝宝来表示呢?(“2”宝宝来表示)出示字卡“2”。

  三、游戏

  师:(出示图片)“0”宝宝带来了很多朋友,要和小朋友玩捉谜藏的游戏,小朋友看看,“0”宝宝都躲在哪里?我们把它们找出来贴在身上,一起和“0”宝宝跳舞,好吗?(放音乐)老师与幼儿共舞。

  教学反思:

  由于刚刚进入小班,幼儿在知识、能力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差异。但孩子对数字宝宝平时接触较多,很容易理解,因此我选了此内容,孩子兴趣很高。这节课基本以游戏为主,在游戏中让孩子知道、了解“0”的概念和意义,。

  第一个环节设计时,我想给孩子一个神秘的感觉,可当我打开盒子时,孩子楞了怎么没有小客人在盒子里呢,问题:没有要用什么数字宝宝表示?让孩子从失落的情绪中走了出来,原来没有可以用“0“宝宝表示,是”0“宝宝来小一班做客。孩子认识了”0“,也初步知道了”0“的概念。知道没有可以用“0”来表示。在碰到一个”0”宝宝,碰到两个”0”宝宝,碰到三个:“0“宝宝的游戏时,孩子情绪高涨,动作也做的十分好看,就连平时内向的佳结和伟伟也都积极的表现自己。最后的环节是和”0“宝宝共舞,孩子在和“0”宝宝捉谜藏并找到“0”宝宝后,心情非常舒畅,老师就提议要和“0”宝宝共同跳舞把这堂课推向高潮,让孩子释放自己快乐的情绪。整个活动彻底摆脱了传统教学教师“提问”、“灌输”,幼儿“回答”、被迫“接受”的动口不动手的机械模式。活动中幼儿都是积极的,自主的。《纲要》要求教育活动要从孩子的生活经验出发,关注孩子的兴趣,引导孩子积极主动的参与活动。在这堂活动中已充分体现。

  本活动目标设为两点,1、就是让幼儿认识“0”,知道没有可以用“0”来表示。2、在游戏让幼儿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在活动设计中教师坚持一孩子为主题,充分相信每位幼儿都蕴涵着巨大的潜力。在活动教师提供自由、宽舒、和谐的环境,引导幼儿主动探索认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新的知识。达到教育目标。

  但在此次活动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在第一个环节里,当打开盒子时,里面是空的,影响了孩子积极的情绪,如果直接把“0”宝宝放进盒子,可能孩子就不会有中失落的感觉了。在初步认识“1”和“2”宝宝的这个环节如果能和前面的环节(游戏举起两只手,藏起来一只,再藏起来一只结合起来,这节课的设计会显得更加的合理。

19、中班美术活动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我的小手变变变

  活动目标

  1、根据手形的变换联想各种事物,并尝度用自己的小手变出各种生动的图案。

  2、体验手形画带来的乐趣,启发幼儿大胆想象。

  3、激发幼儿对绘画产生兴趣。

  4、尝试将观察对象基本部分归纳为图形的方法,大胆表现它们各不相同的特征。

  5、养成大胆用色、均匀涂色的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若干手形图油画棒纸

  活动过程:

  一、手指游戏《大胖子睡了》导入

  二、讨论:你的手能变成什么?

  三、出示范画手形图,幼儿欣赏

  1、图一(花)

  2、图二(小鸟)

  3、图三(鸡)

  4、图四(孔雀)

  四、教师示范、讲解要求。

  原来我们的小手这么能干,这些手形都是怎么变到纸上去的呢?

  老师来示范一遍,讲解注意点。

  五、幼儿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六、欣赏评价作品。

  教学反思:

  这是我上的一节中班的美术活动,重点是让孩子们运用手的造型,想象创作意愿画。手对于我们来说是最熟悉的身体的一部分了,活动中我采用了游戏的方法,引导幼儿学习。鼓励幼儿大胆,自由地说,说得越多越好,启发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及想象力。创作手形画的过程十分有趣,幼儿从始至终兴趣盎然,积极投入。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应提供丰富的范例让幼儿欣赏,也可以制作成课件,直观形象,可能会更好的拓展孩子们的想象力。

20、小班音乐活动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滑滑梯

  活动目标:

  1、欣赏音乐,听辩音乐的上行和下行,感受乐曲表现的愉快的情境。

  2、喜欢听音乐,体验随乐表现的乐趣。

  3、让幼儿知道歌曲的名称,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词内容。

  4、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动准备:贴绒小动物、八只盒子

  活动过程:

  一:引起幼儿活动兴趣

  1、老师出示大大小小的盒子,搭成楼梯状。引导幼儿数数有几个?看上去象什么?

  2、老师在最高的盒子上搭一根长的板,再引导幼儿说说象什么?

  二:初步感受音乐的节奏和快乐的情境

  1、老师出示小鸭子,来玩滑滑梯。老师边演示教具边引导幼儿看小鸭子玩滑梯的时候是听着音乐的节奏玩的。

  2、老师出示小狗,演示玩滑滑梯。

  3、出示小老虎,演示翻着跟斗玩滑梯。

  三:感受音乐的上行和下行

  1、听听音乐分几段?第一段是小狗在做什么?第二段是小狗在做什么?

  2、请小朋友用自己的小手做小狗,跟小狗一起来玩滑梯。

  四:体验随乐表演的乐趣

  1、除了用纸盒做滑梯,老师还能用身体做滑梯,请小朋友看老师的示范。

  2、请幼儿也来做滑梯,听着音乐,一只手做小狗玩滑梯。

  3、除了用手做滑梯,还会用身体的哪些部位做滑梯呢?

  4、老师示范全身徒手动作表示玩滑梯,请幼儿看什么动作表示的是音乐的第一段,什么动作表示的是音乐的第二段?(老师来到一座很大的滑梯下面,小朋友能不能看到老师上去和下来)

  5、请幼儿跟老师一起去玩滑梯。(上去的时候要走稳,下来的时候要滑稳,听着音乐一步一步地走上去。)连续找空地方变换不同的身体动作做滑梯的造型。提醒幼儿在做小狗玩滑梯的时候要听着音乐,有节奏地玩。

  6、老师:我要去玩一个很特别的滑梯,师哼音乐做动作,问幼儿特别在哪?(从弯来弯去的滑梯上下来的。)

  7、幼儿创编各种滑下来的动作。

  活动反思:

  活动中发现设想与实际操作是有差距的,可能是我对孩子的兴趣与经验还把握不够。由于幼儿的能力差异,孩子在活动中探索发现有深有浅、有快有慢,对能力比较强的幼儿,教师能启发引导他们想更多的方法,能力比较弱的幼儿在旁边小朋友的影响下,能模仿别人的操作,每个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多次的尝试活动,自己找到了滑动的部位,整个活动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尝试氛围中,活动结束时幼儿还余犹未尽。

21、语言活动———骄傲的小蝴蝶(大班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一、课题名称:语言活动———骄傲的小蝴蝶(大班)

  二、活动目标:

  1、 知道朋友间要互相帮助,特别在朋友最需要帮助的时候。

  2、 认识、理解字词:绊、五颜六色、帮助、骄傲。

  3、 理解故事内容,能认真倾听,有良好的倾听习惯。

  4、 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尝试续编故事。

  三、活动准备:

  课件;录音机、音乐磁带《蝴蝶飞》、《好朋友》;字卡;

  四、活动过程:

  (一)、开始:导入活动。

  1、幼儿听《蝴蝶飞》音乐做“蝴蝶飞”律动进入活动室。

  2、幼儿看课件,猜蝴蝶的谜语。

  3、今天蝴蝶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我们一起欣赏吧。

  (二)、基本:引导幼儿学习故事。

  1、看课件,听故事《骄傲的小蝴蝶》。

  提问:故事中有谁?让我们再听听故事里讲了一件什么事?

  2、 边看课件边提问,讲述第二遍故事。

  (1)、小刺猬为什么会小手小脚朝天,整个身子翻了过来?

  A:理解、认识:绊。

  B:教育幼儿平时行走等时要注意安全。

  (2)、小蝴蝶看到小刺猬翻不了身,是怎么做的?

  理解、认识:五颜六色。

  (3)、小蜜蜂看到小刺猬翻不了身,又是怎么做的?

  理解、认识:帮助。

  (4)、小蝴蝶看到小刺猬翻了身,对小蜜蜂说了什么?可以看出是一只什么样的小蝴蝶?

  理解、认识:骄傲

  (5)、引导幼儿为故事取名字。

  3、培养朋友间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情感。

  (1)、讨论:你喜欢故事中的小蜜蜂吗?为什么喜欢它?

  (2)、幼儿讲述同伴间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故事。

  (3)、小结:朋友间要互相帮助、团结友爱,还要帮助一切需要帮助的人……

  4、舞蹈:《好朋友》

  小蜜蜂能乐于助人,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让我们跳个《好朋友》的舞送给她吧。

  5、巩固认读字词:绊、五颜六色、帮助、骄傲。

  (三)、结束:“听说故事中的这只蝴蝶后来改正了缺点,变成了一只乐于助人的蝴蝶,现在做了很多的好事,让我们一起出发去看看吧。”幼儿听《蝴蝶飞》音乐做蝴蝶飞的律动出活动室,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这次语言活动课我认为以下几点做得比较好:

  1、活动一开始我让幼儿看课件谜面猜蝴蝶的谜语,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且幼儿猜谜的常规很好。接着以蝴蝶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引出故事,非常吸引幼儿,把握住了他们的兴趣点,由此使以后的故事教学顺利开展。

  2、整个活动设计很自然,环环相扣,符合新纲要设计理念。教师给幼儿看精美的故事课件,通过听觉与视觉的冲击,他们对故事的印象已非常深刻,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在倾听的过程中不断升华故事。当教师再提问问题时,孩子们迎刃而解了。

  3、教师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不仅以幼儿为本位,使用好教材。而且能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设置了认识字宝宝活动,使教材更加符合幼儿的需要。

  4、教师在组织中有的放矢,各环节衔接自然。课堂参与度比平时高许多,一些平时甚少发言的幼儿也高高举起了小手,。课中进行的识字游戏再一次调动幼儿的学习欲望,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了识字。

  5、语言活动中很自然地融入了思想品德教育和安全教育,升华了本故事的思想,很好地完成了活动目标。并且使语言活动与艺术(舞蹈活动)有机整合,动静结合,幼儿在语言活动中学得轻松、快乐。

  这堂课中,我也有不足之处:

  为追求良好的教学效果,而忽视差异教育。在活动中,我为了体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需要幼儿集体前展示交流时,只提问几个能力强的幼儿,忽视了需要特殊关照的孩子。而且由于是观摩活动,为了能有更好的活动效果,怕出现乱的现象,所以不敢大胆地让不同的孩子自主表现,不能让更多的孩子在活动中获得满足感与成功感。

22、小班数学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补城墙

  小班数学活动——补城墙

  活动目标:

  1、巩固幼儿对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的认识,并让幼儿初步感知圆形与半圆形之间的转换关系。

  2、初步培养幼儿团结合作的能力。

  3、让幼儿体验帮助别人的喜悦心情。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活动准备:用泡沫板做的城墙及各种形状的“石块”,每人一套操作材料、各种形状的饼干。

  活动重难点:

  1、知道大小一样的半圆能合成一个圆。

  2、能用相同形状的“石块”补城墙。

  活动过程:

  一、教师邀请“图形宝宝”做客,激发兴趣。

  师:小(3)班的小朋友,今天我邀请了几个图形宝宝来做客,看看它们是谁呀?

  1、复习三角形、圆形、正方形。

  2、认识半圆形。

  3、与图形宝宝做游戏——捉小鱼

  师:图形宝宝们想跟大家交朋友一起做游戏,你们愿意吗?听说你们昨天学了一个新的游戏——捉小鱼是吧?好不好玩呀?那我们就请图形宝宝跟我们一起来玩捉小鱼的游戏吧。我先给每个小朋友分一个图形宝宝。看看自己朋友是什么图形?呆会儿,大家牵手图形宝宝一起玩捉小鱼的游戏,当你被渔网捞住的时候,渔网会问:你的朋友是什么图形呀?比如我拿的是半圆形,我就回答:我的朋友是半圆形。记住一定要回答正确哦,不然就会被捞走晒成鱼干啦。

  二、帮助图形王国补“城墙”。

  师:刚才在玩游戏的时候,一个图形宝宝悄悄的告诉了我一个秘密。你们想不想知道呀?昨天晚上图形王国被怪兽偷袭了,怪兽乘图形宝宝们都在睡觉的时候,就偷偷的来攻打图形王国。还好图形王国的城墙比较坚固,怪兽们怎么攻打也打不进去,最后只能放弃逃走了。。。可是城墙却被打坏了,到处都是洞。城墙坏了可不行呀~万一,今晚怪兽又来攻打可就完了!得赶紧修补呀。可是图形宝宝们都不会修补城墙,这可把国王给急坏了。。。于是他派了几个图形宝宝来请我们我去帮助补城墙,你们愿不愿意呢?好,我们现在就出发!坐上我的魔法小飞机,飞机起飞时我们要闭上眼睛,不然会掉下去的~~那样就到不了图形王国啦。。。

  1、教师示范补城墙。

  师:HI~我是图形王国的女王,瞧!这就是我们的城墙,被怪兽打得到处都是洞~咦~你们发现没有~这些洞都是有形状的也~都是些什么图形呀?我给大家也准备了各种形状的石块,可是要怎么修补呢?谁会?

  2、幼儿合作一起补城墙。

  三、分享美食。

  师:你们太能干了,把我的城墙修补得这么平整,就跟崭新的一样~谢谢大家!你们太辛苦了~这样吧~我大家吃点小点心。瞧~!我们王国的点心也都是有形状的呢~想不想吃呀?等下我会给你们几张购物卷。。。。。

  五,帮助其它图形宝宝补墙,(幼儿独自操作)教师指导。

  师:我们王国的点心好吃吧?我告诉你们哦~刚才补好的这面墙只是我们王国的一小小小角落,还有很多墙上都是洞呢。我想请小朋友们继续帮我修补好么?

  教学反思

  这次我选择的活动内容是小班数学活动——补城墙。通过活动帮助巩固对各种图形的认识,并初步了解半圆与圆形之间的转换关系。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兴趣。我以游戏为线索贯穿整个活动,孩子们在玩中做,在学中玩,活动效果还不错。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一些感受:

  我觉得幼儿园的教学,是教师的教育与孩子的学习相结合的一种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教师的教起主导作用,而孩子的学则起着主体作用。教固然重要,学则更是重重之中。所以在这次活动中,我着重发挥了孩子的学。

  首先,从孩子的兴趣出发,把活动设计成游戏。

  游戏是幼儿做喜欢的活动,特别是小班的孩子,它们就是喜欢玩。如何让枯燥乏味的认识图形变成孩子们喜欢玩的游戏呢?我想了很多,最后决定选择孩子们喜欢的怪兽攻城的故事引出活动。激发幼儿的正义感,并让他们帮助补城墙。孩子们对这次活动非常喜欢,每个孩子都能积极的投入到游戏中去。

  其次,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快乐。

  教学活动不是单纯的教与学的结合,也不是纯粹的学习,只有在玩中学,学中玩,这样的学习才是真正的学习,也是事半功倍的学习。所以,我不是单纯的讲解示范,让幼儿枯燥的学,而是让幼儿动起来在快乐中学习。让幼儿自己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最后,从尊重幼儿出发。

  幼儿都是聪明的。不论是哪一节课我们都应该走进幼儿,走进幼儿的心灵。因此在这次活动中很多幼儿发挥了自己的想象。他们在粘贴图形时,是带着一颗热心,帮助关心他人的心来进行操作的,是从自己的兴趣出发的,最后都体验到了帮助他人的快乐。

  总之,这次活动我感觉还存在一些问题,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多学习老师们的经验,并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身心发展的需要,采用幼儿易于接受的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进行引导,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23、大班科学活动优秀教案设计和教学反思——夏天在那里啊?

  大班科学活动——夏天在那里啊?

  活动设计:

  夏季各种各样的花朵都竞相开放,青蛙也呱呱的叫了起来好像在说“热死了,热死了”,蝉也在树上知了知了的叫个没完没了,仿佛在说“真热啊,真热啊”。通过此活动可以让小朋友认识到更多夏季的昆虫!

  活动目的:

  1、在理解的基础上,主动学习儿歌,并积极开动脑筋,用恰当的语句表达自己的感受。

  2、培养仔细听的能力。

  3、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活动准备:

  1、对夏天的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2、挂图、磁带

  活动流程:

  引起兴趣→理解诗歌→讨论仿编→延伸活动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师:现在是什么季节?(夏季)你怎么知道现在是夏天了?(自由回答)夏天有好多秘密你们想不想知道?(想)请你仔细的听一听,谁知道夏天的秘密。(教师有表情的朗诵诗歌)

  二、理解诗歌

  1、(出示图片,听第一遍)t:谁知道夏天的秘密?(小青蛙)还有谁知道夏天的秘密?(荷花)还有谁知道夏天的秘密?(知了)

  2、请你听一听他们是怎么做、怎么说的?(听第二遍)他们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幼儿复述)青蛙为什么知道夏天的秘密?(因为他是夏天出来的)我们一起来象小青蛙一样来说一说。(幼儿集体朗诵第一段)荷花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幼儿复述)他为什么知道夏天的秘密?(因为他也是夏天出来的)

  师:谁想来象荷花一样做一做,说一说?(请几位小朋友复述)知了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谁能说完整(幼儿复述)

  3、师:我们一起来再来听一听夏天的秘密,好不好?(先听录音)

  师t: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夏天的秘密,好不好?(跟念)

  三、讨论仿编

  1、夏天的秘密这么多,我们小朋友再来找一找夏天还有那些秘密?(幼儿自由回答)

  2、那么除了图上的这些,你还知道哪些夏天的秘密?

  3、你们怎么用好听的话来说一说呢?请你和好朋友商量一下。(幼儿讨论)

  4、请你来说一说。(幼儿上来朗诵)

  四、延伸活动

  1、老师在小橱上准备了许多纸和笔,请你把你知道的夏天的秘密画一画、讲一讲。

  2、幼儿操作:

  夏天的秘密

  夏天来了,夏天来了,夏天在哪儿呢?

  青蛙从一张荷叶跳到另一张荷叶上,呱呱的叫着,

  小声的说:“夏天在这儿,夏天在这儿。”

  夏天来了,夏天来了,夏天在哪儿呢?

  池塘里荷花抬起头,露出笑脸,

  小声的说:“夏天在这儿,夏天在这儿。”

  夏天来了,夏天来了,夏天在哪儿呢?

  知了在树上晒着太阳,

  小声的说:“夏天在这儿,夏天在这儿。”

  我看见了夏天的秘密,夏天真的来了!

  活动反思:

  1、本次活动让孩子们知道夏天在哪里?夏天的秘密都有哪些呢?

  2、引导幼儿运用各种感官进行自主学习探究。

  3、夏季不仅仅只是炎热,只要我们用心去体会,用眼睛去观察,就可以发现更多有关夏季的小趣事,让我们一起去寻找夏天吧!

24、大班综合活动优秀教案与教学反思——来自夏天的故事

  大班综合活动——来自夏天的故事

  活动设计:

  明天就是六一儿童节了,幼儿园里也都准备了各种各样的活动来庆祝小朋友们过六一,通过此活动不仅仅可以增添六一的气氛,还可以使小朋友过一个快乐的儿童节,同时也更加深了对夏天的认识!

  活动目标:

  1、学会念儿歌,掌握正确发音。

  2、了解夏天的一般常识。

  3、了解小动物和与它们相关的食物。

  4、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5、让幼儿体会游戏的乐趣,发展幼儿开朗,乐观的性格。

  活动准备:

  1、蛋糕,块数与幼儿一样多。

  2、小猴、小猫、小兔、小鸡等小动物卡片,小草、肉骨头等动物食品卡片(每组幼儿一套)3、其他动物和动物喜欢吃的食品头饰,个数与幼儿扮演的小动物数量一样多。

  活动过程:

  1、教师将活动区布置成“小猴的家”,教师扮演小猴,对小朋友们说:“哈!夏天到了,我喜欢过夏天,因为我可以看到五颜六色的花朵;看到美丽的彩虹;我还可以玩水,天天洗澡,最重要的是因为我的生日在夏天,今天是我的生日,很高兴请到大家来这里为我过生日,我的朋友带来这么丰盛的礼物!”说儿歌,边说儿歌边出示图片。

  2、当表演完第一段的时候,请幼儿讨论:“为什么‘小猴见了吱吱叫,这些东西我不要’”?3、当表演完第二段的时候,请幼儿讨论:“为什么这一次‘小猴乐得哈哈笑’”?

  4、请幼儿按照儿歌的提示进行分组表演:当教师说到每一个小动物和食物时,幼儿找出相应的动物食品的图片,放在相对应的位置。

  活动延伸:

  1、配对游戏:将幼儿分成几个小组,将小动物和它们喜欢吃的东西进行配对,即将小动物和它喜欢吃的食物放在一起。

  2、区域活动:

  (1)在手工区,请幼儿将儿歌中的食物用橡皮泥的形式表现出来或用绘画涂色的形式。

  (2)在娃娃家表演小猴请客。效果分析:在活动中教师把活动区布置成“小猴的家”以“小猴”的身份出现在幼儿面前,使幼儿感到亲切,轻松自如。这个语言活动巧妙的穿插进夏天的一般常识,与主题相呼应。需要幼儿学习的儿歌,故事性强,教具颜色鲜艳形象使幼儿很感兴趣,也容易接受。在活动中充分发挥了幼儿的学习主体性,同时语言表达能力和表现力都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小猴请客

  小猴来请客,大家来送礼,小兔送青草,小猫送活鱼。

  小鸡送小虫,小狗送骨头,小猴见了吱吱叫,这些东西我不要。

  小猴来请客,大家来送礼,小兔送苹果,小猫送香蕉。

  小鸡送花生,小狗送仙桃,小猴乐得哈哈笑,我请大家吃蛋糕。

  活动反思:

  1、实践性的小游戏不仅仅可以加深对孩子们的乐趣,也可在不知不觉间使增强了孩子们的各个方面的能力。

  2、平时在家爸爸妈妈们也可以与宝宝们一起玩些有意义的小活动,加深孩子对夏天的认识!!

25、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跳跳糖

  活动内容:科学活动——跳跳糖

  活动目的:

  1、感知跳跳糖的特点,学习用身体动作表现跳跳糖。

  2、能根据颜色信号游戏,体验集体游戏的乐趣。

  3、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活动准备:

  1、 跳跳糖、勺子及音乐。

  2、 红、黄、跳跳糖胸饰及地面大嘴巴(二张用红、黄及时贴贴成的大嘴巴)

  活动过程:

  一、观察品尝并交流感受

  1、 观察跳跳糖,了解跳跳糖的样子。

  师:今天老师给宝宝们带来了一样好吃的东西,(出示跳跳糖),哈哈,是跳跳糖,小朋友们吃过了吗?跳跳糖呀就悄悄地躲在前面的桌子上,请宝宝们轻轻地走去看一看跳跳糖是什么样子的。

  2、品尝跳跳糖,感受跳跳糖的味道及在嘴里跳动的感觉

  师:请宝宝们尝一尝跳是什么味道的,在嘴巴里会怎样?

  3、交流对跳跳糖特点的感知经验。

  师:刚才大家品尝了跳跳糖谁来说一说:

  ①跳跳糖看上去是什么样子的?(细细的、小小的、一粒一粒的)

  ②跳跳糖吃起来是什么味道的?(甜甜的)

  ③跳跳糖在嘴里会怎样?(会跳、会动)

  ④跳跳糖除了会跳会动,还会怎样?有没有听到什么声音?

  二、用身体动作表现跳跳糖

  1、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用身体动作表现跳动的跳跳糖。

  师:跳跳糖真是太神奇了,它不但会在嘴巴里唱歌而且还会跳动呢?谁来学一学跳跳糖在嘴巴里是怎么跳的。(请三个幼儿示范不同的动作,老师一一予以说明。)这三个小朋友跳的真好,老师也想来学一学,小朋友你们想吗?那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吧?(提醒幼儿不要聚集在一起,找小朋友人少的地方学。)

  2、听音乐用身体动作表现跳动的跳跳糖。

  师:小朋友们张开嘴巴,跳跳糖跳进来了,让我们的身体也跟着跳起来,把我们的头、手、脚动起来,还有小屁股也扭起来。(教师随机指导幼儿相互模仿不同的动作,肯定两个幼儿合作跳动以表示两粒跳跳糖粘在一起的创造表现。)

  3、 用身体动作表现变小、融化了的跳跳糖。

  师:小朋友们,跳跳糖吃到后来怎么样了?(没有了)到哪里去了?(跳到肚子里去了)我们一起来学学跳跳糖越来越小、没有了、吃到肚子里的样子,好吗?

  三、游戏:大嘴巴

  1、认识红、黄二种颜色的跳跳糖胸饰,巩固二种颜色的认识。

  师:老师发现小朋友都有非常喜欢跳跳糖是吗,想不想和跳跳糖玩游戏呢,老师为你们准备了许多跳跳糖胸饰,看这是什么颜色的跳跳糖,(红色)只要带上红色的跳跳糖胸饰的就变成红色跳跳糖宝宝了……。

  2、幼儿自主选择胸饰,并按颜色信号做游戏。

  师:请宝宝们轻轻地上来去选一个自己喜欢的跳跳糖胸饰挂在脖子上,让自己变成那种颜色的跳跳糖吧。

  师:红色跳跳糖在哪里?请红色跳跳糖宝宝把手举起来。(教师用大的红色跳跳糖胸饰去拍幼儿小的红色跳跳糖胸饰。)

  师:黄色跳跳糖在哪里?请黄色跳跳糖宝宝来亲亲我。(幼儿用小的黄色跳跳糖胸饰去亲教师的大的黄色跳跳糖胸饰。)

  3、按颜色分别游戏,控制活动量。

  师:今天我们班不但有许多跳跳糖,而且还来了几张大嘴巴呢?它们要找和自己颜色相同的跳跳糖做游戏呢,我们一起喊:“大嘴巴大嘴巴快出来”。

  师:这是什么颜色的大嘴巴呀?(配班教师出示红色大嘴巴)

  幼:红颜色。

  师:什么颜色的跳跳糖可以进去?

  幼:红色跳跳糖。(摆在地上的红色大嘴巴)

  (用同样方法依次请出黄颜色大嘴巴)

  师:请宝宝们看清楚自己是什么颜色的跳跳糖,去找和自己颜色相同的大嘴巴游戏吧。

  (幼儿听音乐找相同颜色的大嘴巴,用身体动作表现跳跳糖的状态。)

  4、幼儿交换不同颜色的胸饰继续游戏,教师鼓励幼儿做出更多不同的动作。

  活动结束

  1、师:小朋友玩的开不开心?我们可以把开心带给我们的妈妈、爸爸、爷爷、奶奶回家和他们一起玩好不好?

  2、教育幼儿少吃糖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跳跳糖,还学习了跳跳糖跳的样子,可跳跳糖不能多吃。糖吃多了会使腹部不适,牙齿也会受害)吃完糖后要刷牙、漱口,保持口腔卫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持一口白白的牙齿。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我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从幼儿感兴趣的“吃”入手,以跳跳糖为主要内容,创设活泼、宽松、自由的氛围,激发幼儿大胆想像,用多种跳的形式表现出跳跳糖跳的样子,充分体验体育游戏的乐趣。在老师的激发下多数幼儿思维活跃表现出了多种跳的形式,小脚的出现、跳跳糖娃娃的奖励使幼儿感受到了游戏的乐趣,活动场面用音乐调控的较好,活动环节的设置较自然,但整个活动幼儿跳的过多,过渡即缓冲不够,因此,幼儿感到累,由于经验的欠缺活动中突略了小节的外理,没有抓住很好的教育契机,因为是体育游戏活动前后都应有充分的准备活动,而本节课也有但没有活动开,通过此次活动使我明白了,作为老师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将幼儿放在眼里,不仅要关注到全体,更要注意到每个细节,细节决定成败!

26、大班音乐活动教案与教学反思:《快乐宝贝》

  一、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体验与朋友一起唱、玩的快乐

  2、学习创编歌词及动作表达自己的感受。

  3、让幼儿知道歌曲的名称,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词内容。

  4、学唱歌曲,掌握断顿、欢快和连贯、舒缓的不同演唱方法。

  二、活动准备

  1、幼儿已基本会唱《幸福拍手歌》

  2、电子琴、各种小乐器、头饰、面具、绸带等

  三、活动过程

  1、轻松活动---幼儿听音乐随意做动作。

  2、师生互相说说与朋友一起玩的感受。

  好玩吗?为什么好玩?心情怎么样?怎么表现出来让别人知道?

  3、复习歌曲《幸福拍手歌》并创编歌词和动作表达自己的感受。

  A、 正确歌唱的方法。练声。

  B、小游戏:弹奏《幸福拍手歌》的旋律,请幼儿猜猜是什么歌曲?大家唱。

  C、幼儿创编歌词、动作,即兴表演(提供各种道具如小乐器、面具。。。。)

  D、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

  四、延伸活动

  幼儿自由结伴唱一唱《找朋友》,一起跳一跳、玩一玩。

  活动反思: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非常认真且投入的组织活动,与孩子交流。孩子们很活跃,心情都很快乐,围绕在我的身边唱、跳、编和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我总想完成得很好,但由于经验不足、场地改变等原因,在这个活动中还出现了这样和那样的不如意:

  1、活动过程中, 我还未能全面地顾及观察到所以孩子的行为、感受,没能及时发现孩子行为中与活动相关联的好的地方给予及时表现。如,与孩子谈谈什么时候最快乐的时候,个别孩子已经交头接耳快乐地做游戏了,我却没能及时发现,而且应该现场以这几个孩子的行为做例子“和朋友聊天、做游戏。。。最快乐”引入下一个环节“找朋友快快乐乐地玩一玩”,那样活动会过渡得更自然,更形象。

  2、安全细节没做到位。由于太投入和孩子打成一片,忘了自己师者的身份和孩子还小不会控制自己行为的特点。当找到朋友一起去玩的时候,我没顾及到后面落下的孩子的状况就带着孩子跑向玩具场地,开展下一步的活动了。直到有孩子告诉我,我才知道落在后面的孩子个别由于太匆忙,挨摔跤的情况。

  3、与孩子的沟通仍需努力。由于环境的改变,平时又很少带孩子上综合二楼上课、做游戏,孩子们特兴奋,组织孩子进入下一个环节的时候我感到很吃力,不能轻松的与他们沟通,驾驭他们的行为。孩子们的过度兴奋显得整个场面活跃至乱。

  4、常规仍需要重视培养,但不要限制。日常生活中,孩子已经养成听铃鼓声安定的习惯了,这次以琴声来组织孩子安定很吃力时(从这点明白,日常必须用多种形式来培养幼儿的常规,以备在不同的情况下才不会出现太大的差异),当即就应该反应需要运用到铃鼓,但看到孩子不受控制的场面,自己一时着急就忘了。连着提醒孩子收拾玩具的常规也忘了。

  5、带孩子进入歌词、动作创编环节中,本以为让孩子们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进行活动,不控制孩子那么多的行为,让孩子快快乐乐地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但由于自己经验不足,没有考虑到环境的改变对孩子影响的问题,孩子当时特别兴奋急噪,所以没能收放自如地控制孩子的行为,使活动更加顺利地开展

27、大班科学活动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叠高”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多种方法让扑克牌站立起来,感知力与平衡的关系。

  2、学习记录实验结果并乐于大胆明确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3、在探索扑克的多种玩法中锻炼求异思维,乐于合作探究。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扑克牌人手二十张;大记录表一张;小记录本、记号笔人手一份;不同形状的卡纸若干;红、黄、蓝、绿的牌子各四个。

  活动过程:

  活动反思:大班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正处于培养与发展的第一个关键期,科学探索活动是达到此目标的最佳集中教育活动,孩子在这个活动中综合运用了探索、记录、交流、自我调整等方式,从多角度多层面感受了力与平衡之间的关系。在活动设计的最后一个环节中,用大班幼儿最兴趣的竞赛方式,激发幼儿将之前获得的体验和经验大胆地运用和表现出来,这样又为孩子们搭建了一个建构和运用经验的平台,让他们能在经验和能力之间建立起新的联结,对于个人的能力锻炼与合作能力的培养起到了很大的促进发展作业。

  (一)自由玩扑克牌,探索扑克牌的各种玩法。

  1、提出活动内容,强调探索规则:

  (1)可以自己玩也可以邀请同伴一起玩。

  (2)保管好自己的扑克牌不要跟别人混在一起。

  (3)听到碰铃声,整理好扑克坐回原位。

  2、幼儿自由探索扑克的玩法。

  3、幼儿交流分享玩法。

  4、教师记录并总结幼儿玩扑克的方法。(分类、排序、比大小、接龙、游戏、等)

  (二)自由探索“让两张扑克牌站立”的方法。

  1、提出探索的问题,强调探索规则:

  (1)把扑克成功站立在桌上的方法记录在本子上。

  (2)一种方法记录一格。

  (3)听到碰铃声,整理好扑克拿着记录本坐回原位。

  2、幼儿自由探索“扑克站立在桌上的方法”并记录。

  3、幼儿分享交流自己的方法。(幼儿出示记录本边讲述边示范)

  (1)你是用什么办法让扑克牌站立在桌子上的?

  (2)有不一样的方法吗? 活动反思:大班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正处于培养与发展的第一个关键期,科学探索活动是达到此目标的最佳集中教育活动,孩子在这个活动中综合运用了探索、记录、交流、自我调整等方式,从多角度多层面感受了力与平衡之间的关系。在活动设计的最后一个环节中,用大班幼儿最兴趣的竞赛方式,激发幼儿将之前获得的体验和经验大胆地运用和表现出来,这样又为孩子们搭建了一个建构和运用经验的平台,让他们能在经验和能力之间建立起新的联结,对于个人的能力锻炼与合作能力的培养起到了很大的促进发展作业。

  (3)为什么这种方法能让扑克牌站立在桌子上?

  (4)哪一种方法站得最稳?

  4、教师小结。

  (三)合作探索“用扑克牌搭建得又高又稳”的方法。

  1、提出探索任务。

  2、出示图文结合的比赛规则图,引导幼儿认读,明确游戏规则:

  (1)四人一队,分成:红队、黄队、蓝队、绿队。

  (2)可以用不同形状的卡纸。(也可以不用)

  (3)时间:五分钟。

  (4)最高最稳的获得金牌。

  2、幼儿自由组合比赛“扑克搭高方法”。

  3、幼儿交流成功与失败的经验。

  4、教师给搭得最高的一组颁发金奖。

  活动反思:

  大班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正处于培养与发展的第一个关键期,科学探索活动是达到此目标的最佳集中教育活动,孩子在这个活动中综合运用了探索、记录、交流、自我调整等方式,从多角度多层面感受了力与平衡之间的关系。在活动设计的最后一个环节中,用大班幼儿最兴趣的竞赛方式,激发幼儿将之前获得的体验和经验大胆地运用和表现出来,这样又为孩子们搭建了一个建构和运用经验的平台,让他们能在经验和能力之间建立起新的联结,对于个人的能力锻炼与合作能力的培养起到了很大的促进发展作业。

28、大班综合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爷爷一定有办法》

  课前思考:

  对二十一世纪的孩子而言,一个物质过度充裕的年代,物品总是用完即丢,举凡纸杯、纸盘、卫生筷、玩具、甚至照相机等,过度的商品化让孩子们不太有机会用旧东西。《爷爷一定有办法》这个教学活动,是以一个绘本故事为依托通过剪纸活动,让幼儿理解把旧的东西赋予新的生命与用途的过程。而对物品的巧妙利用正符合当前的环保教育,而让幼儿理解并学会合理利用,将书本上的知识经验转化为幼儿的生活技能,让环保的种子植入幼小的心灵。

  活动目标:

  1、关注故事发展线索,感受爷爷的聪明才智。

  2、能大胆尝试、想象,用手工纸剪出各种物品。

  3、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

  4、培养幼儿完整、连贯地表达能力和对事物的判断能力。

  5、使幼儿学会用肢体动作配和游戏的玩法。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剪刀、托盘、手工纸等。

  活动过程:

  一 、兴趣导入

  出示图书,激发幼儿欣赏关注故事书的兴趣。

  二、分段欣赏故事,逐步尝试剪纸。由一块布料引出故事。

  (一)毯子变外套。

  1、教师讲述故事(播放多媒体课件),并演示剪外套。

  2、(在幼儿座位的后面准备剪纸工具)引导幼儿初步尝试用对称的剪纸方法。(对折剪)(交代幼儿把剪下的废布料放进纸篓里、用剪刀的安全)

  3、将幼儿剪的外套陈列在黑板上,交流自己和同伴的作品。(强调剪下得越少,剩下的布料就越大,做的外套约瑟就能够穿得更久一些)

  (二)外套变背心。

  1、教师讲述故事(播放多媒体课件): 师:背心和外套有什么区别?怎样把外套做成最大的背心?(这次教师没有示范)

  2、幼儿将黑板上自己刚才剪的外套取回剪成背心(教师指导个别剪外套不成功的幼儿)。

  3、陈列幼儿作品,引导幼儿讨论最大一件背心是怎么剪的?

  教师小结,剪掉的越少,背心越大,约瑟就能够穿得更久一些。

  (三)背心变领带。

  1、鼓励幼儿想象剪纸出各种可能的物品。(不揭示领带的答案)

  2、让幼儿取回自己剪的背心,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猜想进行操作。

  3、展示幼儿的作品。评评剪的是什么,做什么用?

  4、教师继续讲故事。

  (四)领带变纽扣。

  (五)写成一个奇妙的故事。

  (六)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

  三、延伸

  给幼儿问题(留疑): 约瑟的纽扣会落到哪去了呢?(老鼠洞)纽扣被老鼠捡去还会有什么用?爷爷有办法将普通的布料变成奇妙的衣物,约瑟有办法把爷爷、自己、布料之间发生的事情写成一个奇妙的故事,我相信,咱们班的小朋友也一定有办法,把小老鼠家发生的故事说出来或画出来,想好了,告诉你的老师和好朋友,好吗?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围绕两点展开,收到较好的效果。

  1、语言点的把握:虽然“爷爷把布翻过来,翻过去······缝进,缝出。”画面效果不明显,但是针对画面的语言是重复性的,所以我让孩子在第一、二次重复时听我讲,在第三、四次重复时孩子就能跟上了。孩子们随着对这句话的熟悉对于股市发展情节也越来越入迷。

  2、动作点的展开。对于剪纸活动的目标定位上我更侧重于幼儿合理想象与掌握对称剪纸方法。由“毛毯-----外套-----背心----领带-----手帕----纽扣”是引发孩子发散思维的过程,在剪纸中我尝试用对称的方法来剪物品。通过教师示范-----幼儿观察-----幼儿尝试与讨论-----自主练习等方法探索进行。在教学方法的采用上我并不是采用教师直接传授式。而是让孩子通过自己已有的经验进行会议与思考,通过与尤文之间的互动行为,让幼儿了解、学习、运用对称剪的方法。

  在这个活动中,不仅能帮助孩子建立阅读策略,而且孩子在主动的动口、动脑、动手中很自然地理解故事,提高剪纸的水平与技巧。不管作品是否精致,相信孩子在快乐阅读、动手动脑的过程中会收获许多。

  不足之处:

  1、在活动的设计上,应把握好活动的时间。作品的展示可以让幼儿剪好后,双手举起互相欣赏,然后要求幼儿用剪刀压住作品,在倾听下一段故事,这样可以节省时间。

  2、在背心变领带前,我请幼儿说说领带的特征,又让个别幼儿示范剪领带。虽然我一直强调“剪掉最少,就是最好,”目的是让幼儿把作品剪的大些。可是,这位孩子很大一剪刀下去,对折的只剩下一小块,多半剪光了。我一急,抢过这位孩子手里的纸,又朝另外的方向把纸对折一下剪出领带,可其他幼儿看糊涂了,出现了好多幼儿不会剪。我深信,在以后的活动中,我回从多方面去考虑活动的设计、安排、可能出现的问题等等,尽量使活动精彩。

29、大班音乐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快乐宝贝》

  大班音乐活动教案:《快乐宝贝》

  一、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体验与朋友一起唱、玩的快乐。

  2、学习创编歌词及动作表达自己的感受。

  3、学唱歌曲,掌握断顿、欢快和连贯、舒缓的不同演唱方法。

  4、初步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节奏既充满幻想希望的情感,并尝试用语言进行表述。

  二、活动准备:

  1、幼儿已基本会唱《幸福拍手歌》

  2、电子琴、各种小乐器、头饰、面具、绸带等

  三、活动过程:

  1、轻松活动---幼儿听音乐随意做动作。

  2、 师生互相说说与朋友一起玩的感受。

  教师:好玩吗?为什么好玩?心情怎么样?怎么表现出来让别人知道?

  3、复习歌曲《幸福拍手歌》并创编歌词和动作表达自己的感受。

  a、正确歌唱的方法。练声。

  b、小游戏:弹奏《幸福拍手歌》的旋律,请幼儿猜猜是什么歌曲?大家唱。

  c、幼儿创编歌词、动作,即兴表演(提供各种道具如小乐器、面具。。。。)

  d、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

  四、延伸活动

  幼儿自由结伴唱一唱《找朋友》,一起跳一跳、玩一玩。

  活动反思: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孩子们很活跃,心情都很快乐,围绕在我的身边唱、跳、编和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我总想完成得很好,但由于经验不足、场地改变等原因,在这个活动中还出现了这样和那样的不如意:

  1、活动过程中,我还未能全面地顾及观察到所以孩子的行为、感受,没能及时发现孩子行为中与活动相关联的好的地方给予及时表现。

  2、常规仍需要重视培养,但不要限制。日常生活中,孩子已经养成听铃鼓声安定的习惯了,这次以琴声来组织孩子安定很吃力时,当即就应该反应需要运用到铃鼓,但看到孩子不受控制的场面,自己一时着急就忘了。连着提醒孩子收拾玩具的常规也忘了。

  3、带孩子进入歌词、动作创编环节中,本以为让孩子们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进行活动,不控制孩子那么多的行为,让孩子快快乐乐地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但由于自己经验不足,没有考虑到环境的改变对孩子影响的问题,孩子当时特别兴奋急噪,所以没能收放自如地控制孩子的行为,使活动更加顺利地开展。

30、小班科学课教学设计与反思——手和脚

  总目标

  1、关注自己的身体,激发幼儿探究自己身体的兴趣。

  2、感受和体验自己的小手、脚丫的外形特征、结构和主要功能,发展感知能力。

  3、培养正确用手、脚的好习惯。

  小手的秘密(人体)

  活动目标

  在活动中感知手的特点,产生初步的探索兴趣。

  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活动准备

  1、一个布袋或纸箱,幼儿熟悉的玩具或物品(应具有软或硬、光滑或粗糙、大或小等不同特点)若干。2、两杯水,一杯冷水,一杯热水。

  3、一篮豆子。

  指导要点

  1、手指游戏:

  小不点睡了,二拇指睡了,中指睡了,食指睡了,大拇指睡了;小不点醒了,二拇指醒了,中指醒了,食指醒了,大拇指醒了,我们大家都醒了。

  2、看小手:

  引导幼儿看看自己的小手,感知手有手心、手背、手指(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拇指),手指上有指甲。

  3、比小手:

  (1)比比自己的手指一样长吗?哪个手指最长?哪个手指最短?

  (2)与其他小朋友比一比谁的手大?谁的手小?

  (3)引导幼儿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手的大与小?

  4、能干的小手:

  (1)让幼儿将手伸到布袋或箱子中摸一摸其中的物品,然后说一说摸到什么样的东西(如软或硬、光滑或粗糙、大或小等),或直接说出是什么物品。

  (2)出示两杯水,让幼儿猜一猜两杯水中哪杯是冷水、哪杯是热水,然后让幼儿用水摸一摸或试一试水温。

  (3)出示一篮豆子,让幼儿用手将豆子抓到另一个篮子中。

  5、说一说:手有什么本领?能帮助我们做什么事?

  活动延伸

  让幼儿一起商量想个办法,评选出班上的“大手王”和“小手王”。

  有趣的指纹(人体)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每个人的指纹是各不相同的。

  2、培养幼儿探索身体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红色颜料或印泥若干盒:白纸,抹布若干。

  2、放大镜每人一面。

  3、指纹的挂图。※

  指导要点

  1、手印画:

  教师指导幼儿大胆地用小手蘸上颜料在树干上拓印枝叶,并引导幼儿观察手纹和指纹。

  2、认识指纹:

  (1)告诉幼儿每个人的手指头上都有个秘密,激发幼儿观察的兴趣。

  (2)启发、引导幼儿用放大镜观察自己手指头上的秘密——指纹和纸上的指纹印,说说自己的指纹是什么样的,它像什么(像山峰、蚊香、树叶、蜗牛……)。

  (2)引导幼儿互相观察指纹印,说说每个人的指纹有什么不同。

  (3)出示挂图,让幼儿欣赏不同的指纹。

  (4)听故事《指纹的秘密》(见小小资料库)。

  (5)教师小结:我们每个人都有指纹,每个人的指纹是都不一样,公安局的叔叔在办案的过程中,就是通过这些不同的指纹来抓坏人的。

  活动延伸

  让幼儿的手指蘸上颜料或印泥,在纸上印上指纹,教师或家长指导幼儿根据不同的指纹形状添画成不同的东西。

  灵巧的小手(人体)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用手感知几种不同物品的特性(软硬、光滑、粗糙、冷热等和各种形状)。

  2、训练幼儿的触觉感受力。

  活动准备

  1、摸箱若干个。制作方法是:将纸盒子四周用彩色纸贴封好,在每个面上挖一个孔(大小刚好伸进一只手)。

  2、不同质地、形状的材料。如积木、海绵、棉布、丝绸、钥匙、玻璃球等,冷、热水袋各一个,砂纸若干张。

  指导要点

  1、辨别不同质地的物品。

  (1)教师向幼儿提供几种不同的物品和材料,让幼儿随意摸一摸。然后,请他们辨别:哪些东西是软的?哪些东西是硬的?哪些东西是光滑的?哪些东西是粗糙的?哪些东西是凉冰冰的?哪些东西是热乎乎的?

  (2)游戏:盲人摸物。

  让幼儿闭上眼睛(或用布蒙上眼睛),然后用手摸桌子上的物品,要求幼儿说出摸到物品是什么。

  ①随意摸出物品:将一些小物品放进摸箱中,让幼儿从箱里随意摸出一样东西,并说出摸到了什么。然后把物品拿出来给大家看看,检验摸者说得对不对。

  ②摸相同的物品:教师拿出一样东西,请幼儿在摸箱中摸出相同的东西;让幼儿将两只手分别伸进两个摸箱中,摸出两个相同的东西。

  ③按指令摸物:让幼儿按照教师的要求在摸箱中找出东西。如“摸出一个正方体的积木”、“摸出一个软的东西”等。

  活动延伸

  活动结束后,可将摸箱摆放到活动区,让幼儿自由地玩“摸一摸”的游戏。教师应注意要不断变换摸箱中的材料。

  小脚真能干(人体)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感知自己小脚的特征,产生初步的探索兴趣。

  2、初步培养幼儿用语言准确表达感受的能力。

  活动准备

  兔子(或袋鼠)的头饰若干,积木若干。

  指导要点

  1、小脚丫热身运动:幼儿与教师一起随音乐做动作(走成大圆圈):跑跳步一圈、脚尖走、脚跟走、脚外侧走、脚内侧走(边走提醒幼儿认真观察、模仿);幼儿与教师围成一个圆圈(坐下):提踵、勾绷脚、转脚腕、碰脚等。

  2、认识脚的主要部分:

  (1)猜谜:“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对宝贝,它能带着我们去想去的地方,你们知道它是谁吗?”

  (2)引导幼儿观察,脚丫是什么样的?脚丫上有什么?让幼儿感知小脚丫有:脚尖、脚跟、脚背、脚趾头、脚指甲等,并向幼儿介绍脚底中间的地方叫脚弓(脚弓的作用:支撑脚底、缓冲行走时对身体的振荡、保护脚底血管神经)。

  (3)让幼儿看看同伴的脚,并与自己的脚比一比:我们每个人的脚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 教师启发幼儿从脚的长短、宽窄、胖瘦及脚的弯度等方面作比较。

  3、与幼儿一起玩小脚的游戏:

  将幼儿分成若干组,让幼儿扮演兔子(或袋鼠等),游戏开始后,让幼儿用两只小脚夹运积木,看看谁最快。

  4、引导幼儿说一说脚有什么用或脚能帮助我们做什么(走路、踢球、跳舞、蹬车等)。

  活动延伸

  选择暖和的天气,让幼儿赤脚在地毯、木地板、水泥地、泥地、沙地、草地、瓷砖、鹅卵石上行走,用脚感知冷、热、硬软、光滑、粗糙等。

  大脚和小脚(人体)

  活动目标

  知道小脚会随着人体的长大而长大,激发幼儿对自己成长的渴望与热爱。

  活动准备

  1、颜料、大张白纸若干张。

  2、婴儿和成人的脚印各一张。

  指导要点

  1、我和小脚做游戏。

  (1)脚上有什么:

  ①数一数:一只脚上有几个脚趾?(幼儿数)哪个脚趾最大?

  ②教师小结:小脚小脚真可爱,1、2、3、4、5,五只脚趾头。

  (2)挠挠小脚:

  ①挠挠自己的小脚,挠挠同伴、老师的脚,有什么感觉?

  ②教师小结:小脚小脚真好玩,挠挠小脚哈哈哈,痒死喽——

  (3)比比脚大小:

  ①和老师、同伴比比。

  ②让幼儿说说:你的脚为什么比老师的小?

  ③教师出示自己出生时的小脚印和现在的脚印,让幼儿比一比、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老师的脚怎么样了(脚长大了,脚趾长了,宽了……)

  ④告诉幼儿:老师的脚出生时这么小,但吃了好多饭和好多菜、水果啊,人长大了,脚也长大了。

  (4)猜一猜:

  ①让幼儿猜一猜、说一说:你长大了,脚会有多大?

  ②教师小结:小脚小脚真有趣,你长大我长大,大家都长大。

  (5)给小脚“照相”。

  让幼儿赤脚蘸上自己喜欢的颜料,在教师提供的大白纸上印出自己的脚印,教师帮助幼儿在其脚印旁写上幼儿的名字(也可以让幼儿在洒有水的湿沙地或有些湿的泥土地上印脚印)。

  2、让幼儿说说小脚的本领。

  3、引导幼儿说说该怎样保护小脚:平时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小脚呢(穿鞋、穿袜子、洗脚、剪脚指甲……)?

  4、体育游戏:走脚印。

  让幼儿尝试沿着地上画的脚印走。全体幼儿练习走脚印时,教师应提醒幼儿上臂伸平,保持身体平衡,避免摔跤。

  小 小 资 料 库

  小脚热身运动

  小蜘蛛,走钢丝,(两脚脚尖点地)

  走来走去真自如,(脚尖点地来回走)

  掉下来,别着急,(两脚来回摇摆)

  嘴里咬根保险丝。(两脚脚趾一张一合)

  小鸭、小鸭,(两脚来回勾脚尖)

  去捉大虾。(两脚脚趾一张一合)

  心里痒痒,(一脚脚趾绕另一脚底两下)

  翘翘尾巴。(两脚轮流勾脚尖)

  嘴巴一张,(两脚脚趾用力张开)

  大虾蹦啦!(两脚打开用力翘起)

  手指谣(儿歌)

  食指,食指碰碰,

  做只小鸡叫叫,

  叽叽叽、叽叽叽。

  食指,中指并并,

  做把剪刀玩玩,

  嚓嚓嚓、嚓嚓嚓。

  五只手指捏镍,

  做把榔头敲敲,

  咚咚咚、咚咚咚。

  拇指,拇指跷跷,

  夸你戴上红花,

  好好好、好好好。

  手指游戏:阿文的东西

  指纹的秘密(故事)

  一天晚上,一个小偷进入别人家,偷走了很多东西。小偷离开之前,把自己的脚印擦得干干净净。

  第二天早上,警察叔叔来了。他们仔细检查,发现抽屉上有小偷留下的指纹。他们想办法把这个指纹取下来,带回去。警察叔叔把这个指纹和以前留下的指纹一比较,发现这个小偷以前也偷过东西。因为每个人的指纹和别人的都不一样。警察叔叔很快就把这个偷东西的坏蛋抓住了。

  神奇的纸盒 (亲子游戏)

  玩法:把家里使用过的纸巾盒留下,往里面放进一些玩具、糖果、水果等,让宝宝摸一摸,请他在拿出来之前说出名称,或者给他指令,请他按指令拿出东西来。对大一点的孩子,可以给他否定的指令,如:“请你把不可以吃的东西拿出来”、“请你把不是圆的东西拿出来”等等。为了增加趣味性,也可以使用一些奖励的方法,比如:拿对了糖果,就把糖果奖励给宝宝吃,拿错了,糖果就归妈妈吃等。

  提示:这个游戏适合2-4岁的孩子,由于宝宝使用触摸觉和视觉来进行判断,可刺激智力发展。

  感觉袋(智力游戏)

  材料:一只袜子、若干件家庭、教师用品。

  玩法:在袜子中放入某样东西,然后让幼儿摸摸袜子,猜猜里面装的是什么。成人可以用词语提供线索。幼儿轮流去猜,藏放物品、提供线索。此活动能促进幼儿触觉辨别和语言技能的发展。

  环境创设

  1、制作“多才多艺的手”展板,鼓励每个幼儿随时把手做的物品或与手有关的图片布置在活动室内。

  2、收集各种根据手的原理制作的物品或图片,布置在活动室的一角,如:挖土机、大吊车、镊子、钳子、勺子、夹子、筷子等。

  家园共育活动

  1、和孩子比较手掌纹和指纹,感受纹路的不同,说说这些纹路像什么。

  2、在阳光下玩有趣的手影游戏。

  3、在家和孩子一起用手势表示一些简单的信号和含义,这将成为您和孩子之间约定的交流方式。

  4、与孩子一起玩“猜指头”的游戏。方法是:左手五只手指的指尖聚拢,用右手手掌包合左手手指,但要让指尖略微露出,让孩子猜猜哪一根是中指(食指、无名指均可)。等到孩子掌握后,家长可刻意安排手指排列的顺序和露出的指顶面积。

  5、指导幼儿用正确的方法洗手、洗脚,知道保护手和脚的一些基本常识,并说说:小手、小脚有哪些地方不能碰(如:小手不能碰插座、电风扇的叶片等)?让幼儿了解一些简单的自我保护常识。

  【教学反思】

  在活动《手和脚》中,孩子们认识了自己身体的一些组成部分,并通过小手和小脚的探索,认识了头顶、肩膀、膝盖和脚趾等。而通过活动《灵巧的小手》,小朋友知道小手不仅可以吃饭、穿衣,还可以用来画画。通过这一活动,小朋友了解了自己的小手和小脚,从而产生要好好保护自己的小手和小脚的愿望。孩子知道了手和脚对日常生活的重要性,在活动中培养孩子观察与比较的能力,发展孩子们的想象力,以及通过实践增长了他们独立的生活自理能力。

  孩子们在游戏、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体会到了自己小手、小脚的本领,对自己的小手、小脚充满了自豪感。通过活动大多数宝宝都学会了自己穿鞋,还有一小部分宝宝还不能正确分辨鞋子的正反面。

  今天中午起床后,我又发现孩子们当中有好几个把鞋子穿反了,于是我就说“哎呀,老师发现有很多宝宝的鞋子在吵架,它们正歪着头呢!你们看见没有?快把小脚并拢让鞋子宝宝碰碰头做好朋友。”孩子们马上就把小脚并拢了,有点说:“我看见童童的鞋宝宝吵架了没做好朋友。”有的说:“黄杰的鞋宝宝也吵架了。”……“快让它们和好,帮它们把头扭过来。”几个穿错鞋子的宝宝就把鞋子换过来了。我说“现在我们每对鞋子宝宝都成了好朋友,不再吵架了,它们还相互点头微笑呢!” ……

  小班的孩子对很多现象都喜欢以拟人化的形象出现,他们觉得生活中的一切都是有生机的,他们会对小花、小草说话;会与积木、玩具对话;会把自己的日常生活用具当成好朋友等等。所以对小班孩子的教育也要顺着他们喜好,教育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1、幼儿园中班亲子折纸活动教案及课后反思 ——《大象》

  活动内容:折纸《大象》

  活动地点:家庭

  活动对象:孩子;家长

  活动目标:

  1、通过折大象进一步熟悉折纸方法,并初步学习使用剪刀。

  2、学会折叠大象。

  3、创设“和谐”围,达到“亲子”的,从而进一步增进家人间的感情。

  4、在活动中培养孩子的良好个性。

  5、培养幼儿耐心完成任务的习惯,享受折纸活动的乐趣。

  6、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一、活动准备

  1、折纸图示

  2、折好的大象

  3、每人3-5张正方形纸

  4、每人一把剪刀

  二、重点 难点

  1、掌握折纸中撑开、压平的方法

  2、在活动中培养孩子的良好个性

  三、活动过程

  1、导入:家长讲述故事,引出找不到朋友的大象,并适时向幼儿提出帮助大象找朋友的要求,激发幼儿的折纸兴趣。

  2、学折纸

  (1)家长引导幼儿看图,并边示范边指导幼儿折叠。如幼儿遇到困难,家长可以手把手的指导。(尽量用鼓励、赞美的口吻)

  (2)接受能力强的幼儿,可以让他独立看图完成。

  (3)在活动中,家长始终要保持欣赏孩子、激励孩子的态度,尽量让幼儿独立完成折纸任务。

  1、幼儿单独折叠

  要求:边角对齐;折痕压平;使用剪刀时注意安全;

  2、性练习:为大象创设一个美好的家园

  3、欣赏评价:谁折的大象最美?(尽量指出孩子折得好的地方)通过适当的评价,让幼儿对自己更有信心,对折纸更有兴趣。

  四、小结

  今天,我们不仅帮大象找到了朋友,还给它建立了美好的家,大象可高兴了。所以,我们平常要爱护小动物,平时还要认真观察,勤动手,才能折出更多更美的作品来。

  附故事:有一头大象在森林里走啊走,(出示已折好的大象)看看大树,瞧瞧小草,闻闻鲜花,不知不觉就走远了。他的大象朋友们都不见了。哎呀!这可怎么办呢?大象都急哭了。我们来帮帮它好不好?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活动,大大促进了家庭的亲子和谐关系,培养了孩子的观察力、想象力、动手能力等。如果能多让孩子练习折纸,孩子一定会越来越聪明。

32、大班综合活动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各种各样的汽车

  大班综合活动——各种各样的汽车

  活动目标:

  1、知道汽车的种类有各种各样的,它们有不同的用途。

  2、简要了解汽车的发明过程,激发幼儿当“小发明家”的愿望。

  3、学习用废旧物品制作汽车,享受劳动成果带来的快乐。

  4、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

  1、汽车发明过程的复合灯片一套,幻灯机一台。

  2、木偶表演台,布袋木偶:小兔、小猴、老爷爷、小孩各一个。

  3、各种纸盒、塑料瓶等废旧材料及装饰用的各种物品、材料,如:各种纸、牙签、铅丝、胶水、双面胶、剪刀等。

  4、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1、激发兴趣,引出课题。

  木偶小兔:“今天天气真好,我想去看看住在很远的奶奶。坐着汽车去可方便了,一会就到了。再见。”(小兔坐在轿车上,说完下场)教师:“小朋友们都知道乘汽车很方便,你们知道汽车是怎么发明的吗?”

  2、简要了解汽车的由来。

  (1)、教师操作幻灯片1:“最早的时候,人们没有交通工具,只能用脚走路。”

  (2)、教师操作幻灯片2:“经过驯化的动物成了人们重要的运输工具,人们骑着这些动物旅行,用它们驮运货物。这些动物有马、牛、象、骆驼等。后来人们发明了轮子,于是出现了最原始的车。接着又出现了有辐条的车轮,车的结构就轻巧了。美国人生产出了大量轻便实用的汽车,现在汽车的种类就更多了。”

  (3)、提问:谁能说说汽车的由来?引导幼儿说出过程:走——动物——轮子——有辐条车轮——美国人发明汽车。

  3、了解汽车的种类及不同的用途。

  (1)、教师引导幼儿动脑筋思考:“你们见过什么样的汽车?”

  幼儿讨论后回答。(随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汽车图片并简要提问。卡车、轿车、公共汽车、出租车、洒水车、警车等。)

  (2)、情景表演,认识消防车、救护车。

  ①表演:小猴(木偶)着急地说:“哎呀,不得了啦,我们家着火了,小朋友们快帮我想想办法,我该叫辆什么车呢?”

  幼儿:救火车。

  教师:“小猴,你赶快叫辆救火车——又叫消防车。”(拿救火车图片)

  小猴:“谢谢,我去救火啦。”

  幼儿认识消防车。(专门用来救火的。是红色的,能拉警报。)

  ②木偶老爷爷、小孙子上,走着走着,老爷爷忽然倒下,小孙子大叫:“爷爷心脏病发作了,这可怎么办呢,我该叫辆什么车呢?”(救护车)

  幼儿认识救护车。(专门用来帮助突然得了重病的人。车身上有红十字标记,能拉警报。)

  ③教师:“我们班小朋友真是爱帮助别人,不仅帮助了小猴子,还帮助了有病的老爷爷,谢谢你们。”

  4、幼儿制作汽车。

  (1)、教师:“今天我们主要认识了救火车即消防车和救护车还有卡车、轿车、公共汽车……汽车的种类很多,是一种很方便的交通工具。现在就让我们来当‘小发明家’,开动脑筋制作各种不同的汽车吧。做前要先想好准备制造怎样的汽车?用哪些材料?然后再动手做。可以一个人制作也可以几个人一起制作。用剪刀、牙签、铅丝时,要注意安全。”

  (2)、幼儿制作。(放轻音乐)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能力弱的幼儿完成制作并积极鼓励幼儿在汽车的造型、装饰或用途方面想象并有与众不同的表现。

  5、展示幼儿作品。

  教师组织幼儿相互欣赏作品,并邀请幼儿向同伴、老师介绍自己设计的汽车,教师对幼儿的作品,给予表扬和鼓励。

  课后反思:

  本活动幼儿积极性较高,基本完成教学目标,孩子们都了解了各种汽车的用途,有些能够迅速说出车子的名称,在参与制作汽车过程中兴趣较大,都很主动,从他们的脸上能看出孩子们是快乐的,当制作完后脸上更洋溢着成就感。

33、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黑白棋大赛》

  活动目的:

  1、通过“黑白棋大赛”帮助幼儿学习6的加法。

  2、初步培养孩子们的合作精神。

  3、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4、发展辨别、分析、归纳智力和运用智力。

  活动准备:

  1、大棋谱两副,黑白棋子若干。

  2、红、黄、绿、紫队标志一份,每队准备一副棋谱,若干黑白子。

  3、数字卡片“6”以内加减算式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分队推选小队长

  “分成四队,每队4个孩子,自己选出小队长”

  二、黑白棋对抗赛

  1、规则:每队选2名小队员先后参加比赛,第一名队员用黑子,第二名队员用白子,要求黑子和白子合起来我给你的数。

  2、幼儿比赛,教师总结比赛情况。

  三、合作摆“6”

  1、规则:请一组的小朋友合作摆“6”,一行一种摆法列一道算式,要求算式不能重复,比比看规定记。时间哪一队找到的6的加法算式最多,最正确。(幼儿摆“6”)

  2、相互检查

  现在请你们相互检查,先看看他们列了几道算式,是否正确,如果有错错再哪?每队选一位小朋友告诉大家结果。(总结比赛情况)

  3、“6子通”抢答赛

  我这里有一张大棋谱,里面藏着许多6子通的6的加法算式,能能找到吗?

  4、总结得分评出第一名。

  五、个人竞赛:猜猜看

  1、规则:我给你5个数字“2、5、1、3、4”请你用三十秒的时间记住,然后我把数字翻过去,请你指出和2加起来是6的数。

  2、幼儿比赛,答对发奖。

  六、延伸

  刚才,我们想了许多办法使黑子和白子合起来是6,那么要他们合起来是7,该怎么摆棋子呢?我们到教室里去摆摆看好不好啊?

  活动反思:

  在活动过程中,我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幼儿,给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充分利用小黑板和卡片达到教学目标。在这节课中,我已经了解到幼儿学了6的加法。充分发挥幼儿能力。

34、大班健康活动教案及反思——花式蛋糕

  大班活动教案——花式蛋糕

  设计意图:

  “民以食为天”,每个人面对美食的诱惑都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情感,而小朋友对于美食的渴望更是从不隐藏。蛋糕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食品,也是小朋友们非常喜欢吃的。不仅如此,我不但可以借助它来帮助小朋友关注了解生活中的人和事,培养其对劳动者的热爱;而且更可以引导小朋友从艺术的角度来欣赏它鲜明的色彩、丰富多样的造型。为此,我设计了这一活动,旨在满足小朋友们的渴求,引导小朋友建立良好的社会情感,培养幼儿大胆表达自己想法的个性与创造力,丰富其感性经验和审美情绪,从而体验生活和艺术的快乐,引发他们对生活和艺术美的追求。

  活动目标:

  1、了解制作蛋糕的工序及初步认识了解糕点师这一职业特性,激发幼儿热爱劳动者的情感。

  2、引导幼儿积极观察探索,鼓励幼儿模仿糕点师的劳动,按照自己的意愿大胆地设计创造一个独特的花式蛋糕。

  3、引导幼儿从艺术角度欣赏日常食品蛋糕,帮助幼儿感受生活美、艺术美,体验艺术创造活动的快乐。

  4、知道人体需要各种不同的营养。

  5、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活动准备:

  1、实物:色彩鲜艳、造型各异的蛋糕数个。

  2、教学课件和电教设备

  课件(一):有关制作蛋糕的环境及人物。

  课件(二):制作蛋糕的主要原料及步骤。

  课件(三):与实物有别的各种不同色彩及造型的花式蛋糕图片。

  3、请家长带领孩子去参观糕点师傅如何制作花式蛋糕,共同收集各种制作材料:几何图形海绵块、彩色玻璃纸、水粉颜料、油泥、泡沫纸、皱纸、牙签、雪花塑胶片、小纽扣、瓶盖等。

  活动过程:

  一、运用幼儿生活中的已有经验,激发幼儿探讨学习的兴趣。

  出示色彩鲜艳、造型各异的蛋糕数个,让幼儿结合自己平时生活中对蛋糕的已有经验进行讨论。(提问:你们喜欢吃蛋糕吗?吃起来是什么味道?吃了它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好处呢?)

  二、欣赏教学课件,引导幼儿了解制作蛋糕的工序及糕点师的职业特性,激发幼儿热爱劳动者的情感。

  1、欣赏课件(一):了解制作蛋糕的环境及人物,激发幼儿对和生活有关环境的关注,对糕点师傅的尊重、感激之情。(提问:蛋糕从哪里来的?是谁做出了好吃又漂亮的蛋糕?)

  2、欣赏课件(二):了解制作蛋糕的主要原料及步骤,了解糕点师傅的工作特性。(提问:我们来看一看蛋糕是怎样做出来的?)

  3、欣赏课件(三):引导幼儿从艺术角度讨论欣赏蛋糕。(提问:你觉得这些蛋糕漂亮吗?哪些地方漂亮?)

  三、鼓励幼儿自主选择材料进行艺术创造,提供给幼儿自由表现的机会,激发幼儿模仿劳动的兴趣。

  1、教师引发幼儿模仿糕点师的劳动,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艺术创造。(提问:如果你是糕点师傅,你想做一个什么样的蛋糕?)

  2、重点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创造,大胆地进行各种创造尝试。

  3、教师巡回观察、指导,注意尊重幼儿的想法和创造。

  四、幼儿互相分享创造的快乐。

  1、请部分幼儿向大家展示自己的创造作品,重点介绍一下自己是如何想象设计的,选用了哪些创作材料,在创作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如何解决的?

  2、幼儿将自己创作的“花式蛋糕”陈列展示出来,相互欣赏,共同提高。

  五、延伸活动

  开展游戏“Baby蛋糕屋”。

  活动反思:

  此次活动的生成直接来源于日常生活中幼儿所关注的热点食品——色彩鲜艳、造型各异的花式蛋糕。无论何时何地,相信这种日常食品带给他们视觉、味觉等感官上的刺激享受是无法令他们忘怀的,正是这一兴趣点,让老师捕捉到提升为一次教育活动,并且是让小朋友充满兴趣的教育活动,这恰恰为此次活动的成功展开奠定了良好的基点。

  此次活动的更大成功之处在于:一是老师利用先进的电教教学手段拉近了幼儿和社会生活得某些距离,提供给幼儿亲近生活、亲近社会的时间和空间,让幼儿从简单的日常食品蛋糕这一身边的微小事物开始关注周围的环境、人物,从而激发他们对他人、对社会、对生活得感恩之心;二是在活动中老师提供给小朋友们一个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操作材料,尊重幼儿的意愿,支持鼓励幼儿大胆的个性创造、想象创造,激发了他们感受美、表现美得情趣,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值得注意的是老师在巡视指导时不宜过早表扬那些设想新颖的小朋友,以防止其余小朋友真相效仿,从而扰乱转移某些小朋友的想象创造,导致缺乏个性的作品。另外,老师可以在活动结束后将小朋友的作品展示一段时间,让小朋友们进一步欣赏、感受,甚至延续他们创作的热情,等到幼儿获得足够的满足感和成功感后再开展“Baby蛋糕屋”的游戏也不迟,这样一来更能表达出他们对生活和艺术的美,表达出他们对生活和艺术的追求。

35、大班区域情境活动公开课教案及课后反思——找来的开心

  活动名称:找来的开心

  活动目标:

  理解故事内容用完整的语言复述故事

  体验快来的情绪,学习寻找快乐的方式

  认字棕、蓬、心、事情

  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活动准备:头饰、图片、挂图、字卡、故事录音带语言画册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进教室坐好

  2、认字;

  1)、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字宝你们想不想认识他呀,出识字卡请幼儿认读

  2)、认识了这么多字宝宝你们开心吗?引出开心并请幼儿一起说说自己开心的事

  3、引入课题:

  小朋友每天都有开心的事,可是有一个小动物(出示棕熊蓬蓬卡片)它很不开心。看什么都不顺眼它连自己最喜欢吃的蜂蜜都不想吃了,它想我不能老这样,我的出去找开心。它找到了吗?我们一起来听故事“找来的开心”就知道了

  4、组织幼儿坐好听故事录音

  5、提问并引导幼儿回答问题

  蓬蓬找到开心了吗?它找开心都碰到了谁?他们都在做什么开心的事?蓬蓬最后找到的开心是什么?

  出示图片引导幼儿回答

  6、做律动小星星

  7、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观察并理解挂图内容

  8、看画册

  1)、看画册引导幼儿完整讲述故事

  2)、幼儿看画册分组讲述故事

  3)、找幼儿复述故事

  9、教育幼儿学会找开心

  小朋友,故事中蓬蓬找到了开心,它找开心的最好办法是什么?那我们是不是也要向他学习,在你自己不开心的时候,也出去看一看,玩一玩,找点事情做就会把烦恼忘,每天开开心心才会健康成长。

  10、结束

  希望小朋友每天都开开心心的,那我们就做一只开心的小鸟飞出教室做游戏吧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我做了充分的准备,活动效果也比较不错。活动中孩子能围绕“找来的开心”这个主题进行思考、回答。并能完整的复述故事找到故事的主体。但是通过这次活动我发现对教材研究的还够精确不够到位活动中应先提些简单的问题。让幼儿带着问题去听故事。在活动中让幼儿有充分的时间观察图片老师不能给予启发。认字宝宝应穿插故事之中在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基础上在引导幼儿认识字宝宝效果会更好。

  通过本次活动,使我积累了许多教育教学经验面对自己的不足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要认真钻研教材,探究新的教育教学方法,更合理的安排好每一个活动环境。让孩子有充分的活动时间,更加轻松愉快的想象表达从而让孩子收到良好的品德教育,进一步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36、小班安全教案设计与反思——橡皮膏小熊

  小班安全教案——橡皮膏小熊

  一、教学目标

  1.懂得一些玩运动器具的正确方法,知道运动时要注意保护好自己。

  2.通过故事的学习知道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乐意在集体面前大胆地讲述。

  3.培养幼儿能注意力集中地倾听故事的习惯。

  4.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5.培养幼儿动脑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

  1.贴满橡皮膏的玩具熊。

  2.故事图片一套。

  三、教学过程

  (一)引题

  1.出示贴橡皮膏的玩具熊提问:这是谁?它怎么了?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小熊受伤后,会有什么感觉?学学看痛是什么样子的?

  2.猜猜小熊受伤的原因:(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猜猜小熊受伤的原因。鼓励幼儿大胆地讲述。)你受过伤吗?你是怎么受伤的?(安慰,下次要小心)猜猜看小熊是怎么受伤的?

  (二)讲述故事第一遍后提问

  1.你听见故事里的小熊怎么了?

  2.小熊为什么会受伤呢,我们再来听一遍故事。

  (三)分段讲述故事(分段出示图片)

  1.讲述故事第一段提问:小熊玩什么时受伤了?哪里受伤了?(请幼儿贴橡皮膏)为什么会受伤的呢?告诉小熊怎么样才能不受伤?(一起做扶好扶手滑滑梯的动作。)

  2.讲述故事第二段提问:小熊玩什么时又受伤了?伤在哪里?(认识膝盖)为什么会受伤的呢?告诉小熊怎样才能不受伤?(请个别幼儿示范,其余幼儿一起学做爬攀登架的动作。)

  3.讲述故事第三段提问:小熊哪里受伤了?为什么会受伤的呢?你知道怎么样才能不摔跤吗?你在玩游戏的时候是怎么做的?如果摔倒了,怎么办?怎么样才能不受伤?(摔倒了要用手撑地,集体做撑的动作。)

  (四)改编故事

  1.撕掉膏药:小熊今天又要去玩了,我们一起告诉他应该怎么玩好不好?

  2.引导幼儿一起讲述改编故事《不受伤的小熊》。(小熊没有扶好扶手,改

  成扶好扶手滑滑梯,把小熊没有抓紧攀登架,改成抓紧了攀登架;把小熊没有用手撑地,改成用手撑地。)

  四、教学反思:

  本次活活动选择源自幼儿生活。因为玩皮球、滑滑梯、爬攀登架都是幼儿喜欢和常见的运动,可操作性强。在活后动中我没事先出示图片便开始讲故事,而是通过谈话引出活动。个别幼幼儿对活动很干兴趣,所以对于我一开始提出的问题也很容易就回答出来了。接着我便边讲故事便边出示图片,让幼幼儿自己去证实刚才他们回答的问题的答案是否正确,然后再把一些故事里经常出现的语句、词语重复讲几遍,例如:变成又红又肿、贴上橡皮膏就不痛了……然后再慢慢尝试跟着图片和老老师一起把图片上的画面组织起来变成一段小故事,继续用这种方式提问第二段中出现了谁?它们去玩了什么?后来怎么了?…….等等。教教师与幼儿一起从答案中寻找到故事的源头,展开了积极的师幼互动。幼幼儿正是在教教师的语言感染、肢体的带动下与教教师进行应答,清楚地知道了如何正确地玩耍才不会受伤,也自然而然地接受了正确的动作方法。相信,通过今天的活活动,能让幼幼儿更深入地理解故事,得到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满足情感交流需要,并获得力所能及自我保护经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37、大班语言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野猫的城市》

  活动目标:

  1、启发幼儿纠正《野猫的城市》中的错误的同时,发展幼儿连贯的语言,学习用“快乐、美丽、文明”等词语描绘自己的家乡。

  2、训练幼儿的逆向思维和判断能力。

  3、培养幼儿爱国家、爱家乡的情感。

  4、学习有序、仔细的观察图片,理解图片,并用较清楚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

  5、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做事要认真、要有耐心。

  活动准备:故事贴绒图片、家乡录像、卡片(人物。高楼,车辆)挂图

  教学过程:

  (一)提问,引出课题。

  (1)小朋友们你们见过猫吗?

  (2)有一只野猫,讲了这样一个城市,你们想知道吗?

  (二)教师讲一遍故事然后提问:

  (1)故事的名字是什么?

  (2)故事里都有谁?

  (三)幼儿在听老师分段讲故事,并分别出示贴绒教具,然后提出问题

  1、讲述第一段然后提问:

  (1)猫说城市里有斑马线。对吗?人们过马路要走哪里?

  (2)马说城市是个很疼的地方,对吗?

  (3)为什么斑马要说这个城市是个很疼的地方?城市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教师小结:城市是有斑马线的,人们过马路时要走斑马线的)

  2、讲述第二段后提问:

  (1)野猫说城市里是有规划图的,对吗?

  (2)奶牛说城市是很痒的地方,对吗?

  (3)为什么花奶牛说城市是个很痒的地方?城市到底是什么样的地方?

  (老师小结:城市有规划图,按照规划建设城市,方便人们的生活。人们生活的很快乐。)

  3、讲述第三段提问

  (1)野猫说城市里有抽水马桶,对吗?

  (2)动物们说城市是个不知羞的城市,对吗?

  (3)为什么动物们说城市是个不知羞的地方?

  (教师小结:城市里有抽水马桶,人们不能随地大小便,是个讲究卫生,文明的地方)

  (四)组织幼儿看家乡的风光

  1、请幼儿说说家乡的风光?

  2、启发幼儿用文明。快乐。美丽等词汇来描绘我们的家乡。

  3、教师小结城市的概念。

  (五)组织幼儿动手制作一幅美丽的城市图。

  (六)教师组织幼儿评论《美丽城市图》

  大班语言《野猫的城市》的反思:

  是我爱祖国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之一,这是一个费城有趣的童话故事,故事中的野猫向大家介绍了城市的样子,它向森林的小动物们介绍了:城市里有斑马线,城市里有地图,城市有高楼大厦,有抽水马桶,但是他用了不正确、不清楚的比喻来形容城市,所以小动物们对城市产生了误解,一位城市是一个很疼、很重、很痒的城市。同时大班幼儿的认识水平不断的提高,具体的形象思维占优势,并且就有一定的倾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他们对通话故事比较感兴趣。层次性提问有助于孩子了解中心意思。每一次提问我都采用了层层递进的方式。让幼儿想一想说一说,有助于孩子的理解和任务的心理发展,要想上好一节好的课,师幼之间的互动很重要。

38、大班美术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我们的幼儿园

  活动目标:

  1、学习观察幼儿园的主要建筑和景物,用绘画表现幼儿园的楼房、运动器具以及花草树木。

  2、根据幼儿园建筑结构和景物位置,学习合理布置画面。

  3、对方形、圆形,线条等涂鸦感兴趣,并尝试大胆添画,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活动准备:

  1、组织幼儿在幼儿园里散步,引导幼儿观察幼儿园的楼房、运动器具、周围景物等。

  2、组织幼儿进行建筑游戏“我们的幼儿园“,初步掌握幼儿园的布局。

  3、彩色笔蜡笔、画纸(幼儿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师:小朋友,我们的幼儿园美不美,你们想不想把这么美的幼儿园画下来,今天就画“我们的幼儿园“好不好?

  2、引导幼儿回忆观察过的幼儿园的布局

  教师:你们在园里看到了什么?幼儿园的房子是什么样子的?门窗在哪里,是什么形状的?园内还有些什么东西,这些东西放在什么地方?树和花长在什么地方?它们是什么形状的,什么颜色的

  3、交代要求,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提醒幼儿先仔细想好,然后再动笔。在纸上先画楼房,再画运动器具和花草树木,将房子画大一些,画在主要位置上。如果幼儿画面较空,适当启发幼儿补充内容。

  4、评价作品,结束活动

  教师组织幼儿互相欣赏作品,找一找哪张画上的房子画得很平稳;哪张画上画的幼儿园里的东西最多等。

  5、小结:我们的幼儿园真美,今天大家把我们的幼儿园画下来了,我们要爱护幼儿园的一切东西,使幼儿园永远都那么美丽。

  课后反思

  通常,讲述、谈话在幼儿园是作为语言教育活动来组织的,与美术活动似乎没有关系。但是,在尝试几次充分的和孩子谈话后,我发现谈话是美术开始的一种很好的方式,绘画活动前的谈话是教师了解幼儿内心活动、引导幼儿思维进程的有效途径。通过谈话中教师引导、启发性的提问、幼儿回答及听取他人的讲述,使幼儿在头脑中已有信息的基础上,产生大量的、变化的、独特的新信息,以利于进行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同时,也形成了幼儿与教师、幼儿与幼儿之间思维的互动作用。

  幼儿绘画活动中,创造力的培养同样要符合创造活动过程的结构,即提出问题或任务,寻找方法、得出结果。在此次活动中,教师由幼儿的关注点引发问题、提出任务,通过谈话活动中的引导、幼儿讲述自己的绘画作品,以及相互问的讨论拓展幼儿的思路,寻求个性化的、充满幻想的解决办法,并以绘画的形式表现出自己的想像。

  在幼儿期,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词汇量少,对事物的形容表达不够准确、具体,无法将内心中的感受清楚地表达出来,家长和老师也就不能准确地了解幼儿的思维过程。在绘画活动前,如果没有经过谈话、讨论,把幼儿的思维充分调动起来,在创作想像画时幼儿很难进入最佳状态。而将幼儿语言活动与绘画活动相结合,在活动前围绕话题讨论,在活动最后展示、欣赏、讲述绘画作品,既为创造活动提供了充足的思维预热时间,也可以使幼儿更多地了解他人的想法,进一步拓展自己的创作想像空间。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同时会吸收大量的新信息,为下一次灵感的爆发做好准备。

39、大班音乐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柳树姑娘

  柳树姑娘

  设计意图:为了让孩子更多的感受春天带来的美好,从观察春天、感受春天到歌唱春天,体验合作演奏、表演的乐趣,体验不同的表现节奏的方式及创编歌词的乐趣。

  活动目标:

  一、引导幼儿了解三拍子歌曲强弱弱的节奏特点并用多种方式表现。

  二、引导幼儿用连贯、优美和活泼轻快的歌声演唱。

  三、尝试在前四句歌词的结尾处添加衬词,感受音乐活动的乐趣。

  四、根据歌词内容做相应的动作。

  五、在对唱的过程中注意倾听同伴的声音,及时接唱。

  活动重点:体验多种方式表现三拍子歌曲的节奏特点。

  活动难点:尝试在前四句歌词的结尾处添加衬词。

  活动准备:

  1、 教师带领幼儿事先学习歌曲,到户外观察春天,寻找春天。

  2、 歌曲光盘、柳树姑娘头饰、三角铁、沙锤、响板。

  活动过程:

  一、 教师在《小鸟落落》的音乐声中带领幼儿模仿小鸟飞到活动室。

  二、 教师谈话激发幼儿思考春天的各种变化,进而复习歌曲。

  1、 春天来了,你发现了什么?(天气变暖了,小草发芽了,人们穿上毛衣。花开了,有桃花、梨花、杏花、迎春花,蝴蝶、蜜蜂、蚂蚁、青蛙都出来了。柳树也发芽了,长出了一片片的叶子)

  2、 柳树发芽了,我们学过一首唱柳树的歌,是《柳树姑娘》。一起来唱一遍。

  三、幼儿观察图谱发现三拍子的节奏特点并用不同的方式表现节奏。

  1、1棵大树2棵小树,这就是三拍子歌曲的节奏,第一拍是大树,第二拍和第三拍是小树,也就是第一拍的声音重,强,第二拍、第三拍的声音要弱一些,就是强弱弱。

  2、用动作表现节奏。(拍手、跺脚、拍肩)。

  3、教师轻唱幼儿用动作配伴奏,然后放音乐《柳树姑娘》幼儿用动作配伴奏。

  4、用乐器打节奏(1)教师示范乐器的使用方法(2)教师清唱分组演奏乐器(3)播放音乐《柳树姑娘》幼儿分组演奏乐器。

  四、引导幼儿表现柳树姑娘的美和高兴地心情

  我们在唱歌的时候怎样表现出柳树姑娘的美呢?(微笑的唱歌,加上优美的动作)。怎样表现柳树姑娘洗头发高兴地心情呢?(高兴地去唱,跳起来)

  五、尝试创编衬词,感受音乐活动的乐趣。

  在这首歌曲中有很多特别的地方,我们可以加入自然界的声音帮衬一下,让这首歌曲更好听。微风吹来,树叶发出什么声音?沙沙沙。我们把沙沙沙加在歌曲的前四句的后面。分组唱,二声部合唱。同样引导幼儿创编流水哗啦啦、滴答答的声音加入歌词。

  六、自由表演,充分体现艺术活动的愉悦功能

  老师准备了头饰,每个孩子一个头饰,随音乐自由表演。到户外看柳叶又长大了没有,带出活动室。

  反思:

  大班音乐《柳树姑娘》,是一首活泼轻快,优美动听的三拍子歌曲。改歌曲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风吹来,柳枝甩进池塘轻歌曼舞的这一景象,向孩子们展现一幅春意盎然的美丽图画。在教学之前,我们经常带领幼儿到户外感受春天的气息,了解春天的主要特征。幼儿对花草、树木与生俱来就有一种亲近感,他们闻闻花香,摸摸小草,甩甩柳枝,并相互交流自己的发现。有的说:柳树的柳枝真软,风轻轻一吹,就飘起来了;有的说:柳树的枝条还长着呢,快要碰到池塘的水了……孩子们的谈话,为我们今天学习的歌曲《柳树姑娘》做好了一个铺垫,激发孩子们对柳树的兴趣,并用歌声来表达对柳树的喜好,其次通过了观察,幼儿对柳树有了很深的感触,再进行歌曲的教学,幼儿就会有了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

  在教学中我先出示了各种柳树的图片,请他们来观察柳树的形态,让他们对柳树进行一下描述。幼儿的说法很多,有的幼儿说他看到柳树发芽了;有的幼儿说看到柳树的枝条很长的;有的幼儿还用手来比划了一下柳树是怎么样在风里飘动的……我通过幼儿的讨论,总结了一下柳树的特点,柳树姑娘静静地坐在河边,她那长长的辫子随风飘动着,一阵微风吹过,她的头发就被甩进了池塘,不停地摇摆着,好像是要把自己的秀发清洗地干干净净似的,为孩子学习歌曲《柳树姑娘》做好了铺垫。接着我让幼儿欣赏歌曲,孩子们被歌曲活泼轻快、优美动听的旋律所吸引,在我的带领下,他们认真地学习歌曲。在教授歌曲过程中,我发现幼儿对其中的一句掌握起来有一点难度:后半部分中的一个字唱几个音,幼儿容易拖拍或者是抢拍,造成了歌声不整齐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经过了多次的范唱,并带领幼儿一起练习,提醒幼儿可以在长音的时候在心里默数三拍,这样的话就不会拖拍或是抢拍了。经过幼儿的多次练习后,难点就解决了。幼儿掌握了歌曲以后,我安排了让幼儿用自己的动作来表演歌曲,根据自己对歌词的理解来表现柳树姑娘多姿的形态。幼儿对柳树姑娘在风中优美的身姿已经有所了解,如随风飘舞、弯腰点头、渐渐长大,洗洗头发等,因此表演并不成问题。一节课下来,幼儿在听听、唱唱、跳跳中充分感受歌曲优美、活泼的旋律;在听听、说说、念念中反复感受诗意一般的歌曲内容;在哼哼、唱唱中学唱歌曲,整个活动幼儿都在轻松、自然、愉快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参与着,效果较好!

40、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小熊赏月

  设计意图:

  我们班的孩子做事情总是不能独立完成,依赖性强,除了父母,老师,似乎就不能前进了,如果身边没有了可以帮助的对象,就经常做事半途而费,而且还向周围的人抱怨这事太难了。《小熊赏月》是个即渗透科学道理,又蕴涵着做事要有执着不灰心的精神,遇事要有积极乐观的童话小故事。根据幼儿已有的经验和学习的兴趣,我设计了这个活动。

  活动目标:

  1、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排图,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能大胆运用连贯较完整的语言讲述故事。

  2、鼓励幼儿会运用丰富的词汇。

  3、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幼儿体会到小熊做事执着不灰心的精神,教育孩子遇事要有乐观积极的态度。

  4、激发幼儿主动复述故事的欲望,培养幼儿高自控性和高兴奋性。

  5、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活动准备:

  1、根据故事情节制作5幅画面。

  2、幼儿人手一套与画面相同的图片。

  3、幼儿熟悉的歌曲吉祥三宝,听过《猴子捞月亮》的故事。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一)幼儿与教师随着《小熊和洋娃娃跳舞》的音乐入场。

  (二) “昨天晚上小熊出去赏月的时候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

  (三)请幼儿集体观看五幅图片。(请幼儿仔细的一幅一幅观看,把内容记在心里。)“老师把其中的五幅图片给你们排一排,看一看,说一说,编出一个有趣的故事。”

  二、讲述部分:

  (一)幼儿用老师准备的图片按自己的意愿进行排图讲述。

  (二)幼儿之间相互讲述。(三三,两两讲述)

  (三)师生互动(将创编的故事讲给客人老师听)

  (四)请个别幼儿讲述。教师在每个幼儿讲述完后予以评价。(1、提问:这个故事有趣吗,什么地方最有趣了?2、启发运用了丰富词语的孩子,运用了丰富词汇的孩子进行表扬。)

  (五)利用五幅图片让幼儿完整的欣赏故事。我故事里的小熊赏到了月亮吗?老师以前还讲过一个什么小动物也去捞月亮了?(小猴捞月)。小猴捞到了月亮么?(没有)为什么?那我的小熊就能捞到月亮呢?(动脑筋,想办法。。。。。。。)他想了哪些办法,或他是怎么动脑筋的?(用了手,箩筐,盆子。)用手捞上来了吗?为什么?箩筐呢?盆子呢?为什么用盆子就能捞上月亮来呢?小熊用盆捞到了月亮,后来又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为什么盆端到家里月亮就没有了呢?(盆中的月亮是天上月亮的倒影。)为什么在外面又能看见看见月亮呢?小熊捞月亮遇到了困难,它是怎么做的呢?(执着、不灰心、坚持。)故事里的小熊经过自己的努力终于赏到了月亮,我们应该学习小熊什么呢?小朋友你们在生活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和难做的事,你们又是怎么做呢?(可以让孩子举例说。)引导幼儿遇事要有积极乐观的态度,很小熊一样想着自己的运气真好。

  三、音乐游戏《小熊赏月》。

  我觉得今天我们也特别的幸运,有这么多的客人老师和我们一起欣赏了这个有趣的故事。我还把这个故事编成了你们喜欢的歌曲,你们先听听,下次再交给你们唱。

  四、延伸部分:

  回家做平面成像的实验。

  活动反思:这一活动我把目标定位在:

  一是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排图,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能用连贯较完整语言进行讲述。

  二是鼓励幼儿运用丰富的词汇。

  三是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幼儿体会小熊做事不灰心的精神,教育孩子遇事要有积极乐观的态度。

  一、在实践中我基本上做到了:(1)、准备为目标服务,过程围绕目标展开。(2)、遵循了《纲要》的精神,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3)、以语言活动为主,科学,社会,艺术活动有机联系,相互渗透,体现整合精神。(4)、尊重幼儿,以幼儿为主体,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并能关注幼儿的语言差异,创设了一个让幼儿有机会说,想说,敢说,喜欢说的氛围。

  二、活动过程中落实目标的反思

  (一)教师引导、鼓励不够

  在生生互动这个环节,我让幼儿之间推选出一个代表讲述最有趣的故事时,幼儿表现出胆怯,不主动,都想把这个任务推让给别人,就是被推选上去的幼儿也是硬着头皮去讲,讲述的时候也比较拘束,不敢大声的说,语速很快,平淡,情节的描述也不够生动,讲完后犹如释重负的感觉。看到这样的情景非常诧异,这与《纲要》中要求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的精神相差甚远,当时我在众目睽睽之下,显得很紧张,一时忘了作为教师,该有的随机教学的能力。说出的话也显得生硬,没有用积极的语言进行引导。那一幕令我久久思索这和教师的引导和鼓励有关。我在活动中没有很好的关注孩子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没有察觉到他们的需要,没有及时的鼓励孩子积极的表达。没有很好的体现《纲要》的精神,在活动中做孩子的支持者,参与者,引导者。

  (二)在师生互动环节,孩子和老师之间有比较好的配合。通过我有感情的将故事讲述给孩子们听,让孩子体验了故事的美感,以及感受到平面成像的科学道理。使得孩子的兴趣顿时上升,我感受到孩子的配合,紧张情绪也消除了,带着轻松的情绪与孩子在聊天式的提问中,孩子们积极动脑筋,争先恐后的回答而且还运用了很多丰富的词语,活动达到了高潮。

  (三)活动前的准备不够充分。

  最后一个部分我想让孩子从歌曲中体验小熊遇事有积极乐观的态度,本来也是这个活动的亮点,可是在活动中,效果没有体现出来。这和我活动前的准备不够充分有关。在活动前我自认为《吉祥三宝》这首歌曲应该是家喻户晓的,孩子也应该很熟悉,所以在平时我也没有花时间让孩子去感受这首歌曲。在活动中,反应出孩子们对《吉祥三宝》旋律还不够熟悉,另外我自己也省略了互动对唱的环节。所以这个部分没有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四)教师的教学经验不足。

  我按照《纲要》的精神努力为幼儿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乐趣。由于我情绪紧张,使得我说话就象背书一样,所以自己讲了什么,提出了什么要求都不是很清楚,因此,在引导的过程语言不够精练,话说不到点子上,关注启发孩子方面也做的不够,显得孩子不够配合,使整个教学活动的气氛都不够活跃。

  通过这个研讨活动,使我进一步深入理解了《纲要》的精神,让我在“集体活动中如何准确把握活动目标”有了更明确的方向。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会以《纲要》的精神为指导,努力将理论的精髓,转化为实践行为。

  反思后调整

  在活动后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深刻反思,整改方案如下:

  一、进场部分。将原来的律动换为《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的音乐入场。

  二、图片的改进。图片增加了两幅,更好的体现了故事情节。在入场后请孩子集体观看图片,把看见的记在心里,激发的孩子接下来排图讲述的兴趣。

  三、由原来推选代表上来讲述故事改为孩子自愿上来。这样更好的发挥每个孩子的主动性,给孩子创造一个更宽松自由的表现环境。

  四、幼儿在倾听完我的讲述后,设计的一些问题更精练了。避免我在不知不觉中说教成分会加重,重新设计后的问题能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有机的和平时生活经验相结合,发散孩子的思维。让孩子通过说,去体会从中的科学道理,以及人生态度。

  五、结尾部分,将歌词重新的创编,围绕着小熊三次捞月亮所用的道具进行修改,让孩子在课后多熟悉这首歌旋律。

41、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漂亮的脸谱

  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漂亮的脸谱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京剧艺术的美,初步了解脸谱知识。

  2、尝试用线条、色彩夸张地表现脸谱特征。

  3、尝试将观察对象基本部分归纳为图形的方法,大胆表现它们各不相同的特征。

  4、养成大胆用色、均匀涂色的良好习惯。

  二、重点与难点:

  尝试用线条、色彩夸张地表现脸谱特征。

  三、活动准备:

  一段京剧片段光碟,红脸、蓝脸、绿脸、黄脸、白脸、黑脸脸谱各一,用白纸剪好脸谱轮廓(幼儿人手一张),彩笔。

  四、活动过程:

  (一)观察讨论

  1、导入:观看一段京剧片段,提醒幼儿仔细观察京剧演员的脸和现实生活中的人有什么不一样。

  2、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些像面具一样的东西,你们知道它是什么东西吗?告诉幼儿这些是脸谱。脸谱非常的漂亮,很多人把它当做艺术品挂在家里。脸谱有非常多的颜色,人们根据它的颜色给脸谱取名字。

  3、师逐一出示红脸、蓝脸、绿脸、黄脸。向幼儿介绍京剧脸谱的基本知识:

  京剧脸谱的颜色是以一种颜色象征某人物的品质、性格、气度,这种颜色称为“主色”。艺术家用红、蓝、白、黑、金、紫、银等颜色,表现人物的忠、好、善、恶。红色脸谱表示忠勇侠义,如关羽;黑色脸谱表示刚烈、正直、勇猛甚至鲁莽,如包拯、张飞、李逵等;黄色脸谱表示凶狠残暴,如典韦;蓝色或绿色的脸谱表示一些粗豪暴躁的人物,如窦尔敦、马武等;白色的脸谱一般表示奸臣、坏人,如曹操等。

  4、讨论:脸谱是一种神奇的化妆,你们知道脸谱是什么时候化的妆?(唱京剧的时候)脸谱是一种化在脸上的妆,我们来找一找脸谱与脸哪些地方是一样的。(左右对称,都有眼睛、嘴巴、鼻子、眉毛)哪些地方不一样(颜色不一样,脸谱分成几个块面,五官有了变化)。引导幼儿讨论颜色如何变,五官有什么变化,脸上的块面是如何分的,为什么要这样分。

  (二)尝试绘制脸谱

  1、教师示范脸谱画法。①在剪好的脸谱外形上定出左右的中轴线。②定出眉、眼、口、鼻的位置。③用笔勾画脸谱纹样,注意左右对称。4着色时先勾边线再涂染,每个脸谱至少有三种颜色,要按由浅入深的顺序涂,最后着黑色。

  2、今天我们一起来当化妆师,设计一张漂亮的脸谱。(播放京剧片段作为背景音乐,同时给幼儿以参考)

  提示幼儿:先想一想,自己要画一张什么脸谱;化妆的时候要仔仔细细,要把脸画得两边对称;脸谱怎样分块,眼睛嘴巴要夸张一点,还要像我们化妆时一样,眼睛上要涂眼影,腮上要涂上胭脂。

  (三)评价作品

  1、教师任意选取幼儿作品,请幼儿介绍自己画的是什么脸谱,请其他幼儿进行评论(主要从颜色、块面、线条的流畅等方面进行评价),表扬有创意的作品。

  2、幼儿相互欣赏作品,看看谁是最有才华的艺术家。

  3、将幼儿的作品陈列在活动室,布置成“京剧小舞台”。

  (四)延伸活动

  学唱京剧幼儿歌曲《戏说脸谱》

  (五)反思:

  美术欣赏是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非常有效的手段之一。本活动通过传统艺术鲜明、独特的风格来刺激幼儿的视觉、听觉,达到欣赏美、表现美的目的,同时也让幼儿进一步了解中华艺术宝库的奇葩——京剧,激发热爱我们伟大祖国的情感。

  脸谱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它浓烈的色彩,鲜明的艺术风格为世界各民族所公认。脸谱中优美流畅的线条,让幼儿绘画的笔触变得灵活,扩大、夸张表现的五官满足了幼儿喜欢表现新奇的思维;脸谱中明显的对称装饰,对幼儿创作思路中的逻辑性作了进一步的要求。将脸谱装饰安排在大班后期,能够从脸谱的选色中逐步让幼儿感受主色与配色的映衬效果,为幼儿在今后作画中运用色彩表现情感打下基础。

  活动设计《漂亮的脸谱》将美术目标中对色彩、线条、装饰等多个要求较自然的揉进一个内容中,使幼儿通过一个创作活动获得了社会、情感、艺术三方面的发展。孩子们在活动中异常活跃,有的央求我让他把作品带回家,挂到自己的卧室墙上;有的兴奋地向家长介绍自己的作品;还有的一边哼着京剧腔,一边手拿脸谱遮住小脸蛋,做着京剧表演的动作。

  活动的不足之处:幼儿绘制的脸谱中划分脸部块面的线条,未能突破教师的范例,缺乏创意;对京剧脸谱知识的介绍过于生硬。

42、大班语言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散文《顽皮的小雨滴》反思

  大班散文《顽皮的小雨滴》

  设计意图:

  因为大自然奇趣盎然。蓝天白云,风霜雨雪,日出日落,大自然规律为人类提供了生存的条件,为人类创造了美好的生活。幼儿生活在绚丽多彩的大自然中,一切都使他们感到新奇:“天上为什么会下雨?”“风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云会有各种形状?”《纲要》中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再者,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所以我从幼儿的兴趣出发,选择“顽皮的小雨滴”这个活动。

  活动目标:

  1、感受诗歌中的优美语句,体验诗歌的优美意境。

  2、利用幻灯画面,理解诗歌的内容,用丰富的语言表述诗歌的意境。

  3、能够大胆想象、续编诗歌,理解雨水与环境及人们生活的关系。

  4、愿意欣赏散文,感知散文语言的优美,风趣。

  5、帮助幼儿理解散文诗的内容,欣赏优美的语言,体验散文中所洋溢的乐观精神。

  活动准备:

  1、幼儿感受到下雨时的情景准备:录有雨点声音的音乐,录音机。

  2、为了让幼儿理解画面内容,准备的材料是:幻灯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师:嘿!你们听——什么声音?(播放音乐)呀!下雨了,小雨滴唱起了欢乐的歌,我们一起来跳个舞吧!(带领幼儿随音乐舞蹈)雨下得这么大,我们坐下来休息一下。

  二、引导幼儿围绕主题,根据经验谈话:

  下雨是一种自然现象,雨水与我们的生活有很密切的关系,田野里的稻子喝足了雨水,长得更饱满了,花草树木有了雨水的滋润,开得更艳,长得更绿了。小朋友们,你们喜欢下雨吗?为什么?(出示第一幅画)看看谁来了?(雨滴娃娃)淅沥沥,淅沥沥,雨滴娃娃离开了云妈妈的怀抱,一个一个落了下来,它们会落到哪里呢?请幼儿互相结伴进行讨论、各抒已见。要求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幼儿自由讨论,师耐心倾听)谁到前面讲讲?

  小雨滴说:“小朋友,我要去旅行了,再见。”

  师:小雨滴要去哪儿呢?都干了什么有趣的事,我们一起来看看。

  三、逐幅播放散文画面,幼儿进行图画欣赏

  1、出示第二幅画面,以提问的形式,引导幼儿主动观察画面上的内容“看,小雨滴离开了云妈妈的怀抱,一个一个去了哪儿?老师有感情的朗诵诗歌第一段。

  2、出示第三幅画面,以提问的形式,引导幼儿主动观察画面上的内容,小雨滴落到了哪里?你看它在干什么?”当幼儿充分表达过后。有感情的朗诵诗歌第二段。并强调动词“滚”,问“小雨滴是怎么骨碌骨碌滚下来的,你会用动作来表示吗?”请幼儿用肢体语言进行表达。

  3、出示第四幅画面,以提问的形式,引导幼儿主动观察画面上的内容“小雨滴又来到了哪里?它把池塘当成了什么?会发生什么情况?”当幼儿充分表达过后。教师有感情的朗诵诗歌第三段。并强调动词“跳”, 当幼儿理解动词“跳”后,请幼儿用肢体语言进行表达、模仿“小雨滴是怎样跳进池塘的?”

  4、出示第五幅画面,以提问的形式,引导幼儿主动观察画面上的内容“小雨滴又来到了哪里?你能找到它吗?”当幼儿充分表达过后。教师有感情的朗诵诗歌第四段。问:“它为什么这么高兴?”请幼儿结合各自的生活经验,大胆想像、交流。

  5、出示第六幅画面,以提问的形式,引导幼儿主动观察画面上的内容“哎呀!小雨滴又和小朋友玩起捉迷藏的游戏,这次它躲到哪里去了?你能找到它吗?”当幼儿充分表达过后。教师有感情的朗诵诗歌第五段。

  6、出示第七幅画面,并说:“小雨滴还会落到哪些地方呢?”教师有感情的朗诵诗歌第六段。

  四、完整欣赏散文,感受散文中优美的语句,体验散文的优美意境。

  提问:1、小雨滴去了哪儿,干了什么有趣的事?

  2、你最喜欢散文中的哪一句话?小雨滴还去了哪些地方?它把妹妹的伞当成了什么?把池塘当成了什么?躲在路边的土坑里,车开过会发生什么事?小雨滴落进海滩后,到哪里去了?

  3、请小朋友商量给这篇散文取个名字吧!

  五、续编作品

  1、小雨滴还会到哪去呢?又做了哪些调皮的事?如果你是小雨滴,你会落到哪去?引导幼儿结合生活中的经验进行创作。(小雨滴落在花朵上,花朵更漂亮了。小雨滴落在小朋友的眼睛里,小朋友流眼泪了。)

  2、老师给你们准备好了纸和油画棒,现在请你用灵巧能干的小手把你想的小雨滴去的地方和做的有趣的事情画出来。

  3、师幼共同对作品进行评价和欣赏。

  小结:今天,小朋友画了、说了这么多小雨滴的故事,小雨滴可高兴了,现在我们一起把你们的作品布置到教室主题墙去,小朋友们一起说说你们小雨滴的故事。

  反思:

  在活动中,第一个环节我采用教学情景化的方法,用事先录制好的下雨时的音乐把幼儿带入预设的环境中。

  第二个环节我本来是由幼儿自由交谈,贯彻《纲要》对语言活动的要求,为幼儿创设了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他们与同伴交谈。但因为这个环节过得比较匆忙,没有给予充足的时间让幼儿自由交谈。

  在第三个环节中我是以开放式、启发式的提问,引导幼儿把观察到的小雨滴的顽皮形象用语言表现出来。如:根据课件中的小雨滴离开妈妈怀抱时跳到树上、落在屋顶上,挤进草丛里。把妹妹的伞当作滑滑梯,骨碌碌滚下来。把清清的池塘当游泳池,在水面上留下圈圈链猗。躲在路边的土坑里,在柔柔的沙滩上捉迷藏。

  活动的第四个环节中完整的欣赏散文,再通过一个画面一个画面的切换,使幼儿更深入的理解散文,感受散文中优美的语句,体验散文的优美意境,培养幼儿的艺术思维。为了鼓励每个孩子都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接下来我先把我自己想象成小雨滴,说了说如果我是小雨滴我想落到的地方和要做的事情,再让幼儿把自己想象成是小雨滴,如:你是小雨滴的话,你想落到哪去?并请幼儿用语言表述出来,可以说给老师听,也可以说个同伴听。使每位幼儿都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想法。为幼儿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之后我让孩子们把自己想象中的小雨滴所到的地方和所做的事情画出来,让先画好的幼儿说自己画的内容,给幼儿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发展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交往能力。

  整个活动我觉得还是进行的很顺利,孩子们的积极性比较高,配合的比较好,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非常强。所有的环节都是围绕“小雨滴”来进行。预设的目标基本都达到。但觉得自己引导性的语言还还不够具体和精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