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旋转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旋转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旋转

1、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旋转

  一、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旋转现象的兴趣及探究欲望,体验发现的快乐。

  2、探索使物体旋转的方法。

  3、乐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4、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5、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二、活动准备:

  1、陀螺、风车、溜溜球、地球仪、飞盘、旋转玩具、绳子、珠子、纸、筷子、纸杯、蛋糕盘

  2、课件制作:旋转的轮胎、电扇、水车、洗衣机、飞机的螺旋桨、木马

  3、音乐《表情游戏》《动感智慧树》

  三、活动过程:

  1、导入部分

  音乐游戏入场,激发幼儿的兴趣。

  2、感知发现

  教师:哇,玩具王国里有这么多的玩具,我们一起来玩吧!

  幼儿尝试玩各种玩具,教师观察指导,提醒幼儿要注意安全。

  3、交流归纳

  教师:现在请我们的小朋友坐在小椅子上。刚才你们在我们的玩具王国里面玩了什么玩具?是怎么玩的?

  幼儿:我找到了陀螺

  教师:请你来玩玩看,小朋友们看,我们的陀螺怎么样啦?

  幼儿:转起来啦!

  教师收回陀螺,小结:对我们的陀螺会旋转......

  4、探索

  教师:老师还准备了一些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东西,你们看。

  幼儿:纸杯、纸、筷子、蛋糕盘、绳子、珠子

  教师:那小朋友们想不想试试让他们也旋转起来呢?

  幼儿:想

  幼儿操作材料,教师巡视指导并用DV拍下。

  5、播放DV,请幼儿观看,小朋友想的各种办法。

  6、拓展

  教师: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还有哪些东西会旋转呢?

  幼儿:风扇、飞机、轮胎等

  教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哦,对我们的风扇会旋转,那它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好处呢?

  幼儿:夏天的时候会很凉快。

  7、游戏播放音乐《动感智慧树》和幼儿一起舞蹈。

  教师:那我们的身体可以旋转吗?有哪些地方可以旋转?

  幼儿:手指、头等

  教师:我们一起随音乐来旋转我们的身体吧!

  教学反思:教师教态自然,语言亲切,为幼儿提供了很多操作材料,让幼儿通过观察,动手动脑了解了我们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在提供半成品让幼儿探索怎样使物体旋转的过程中,材料相对单一了一点,可以多丰富这方面的材料,让幼儿尽情地去创作!

2、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风车》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讨论、看图示的方式,学习制作风车的方法。

  2、遇到困难能主动寻求解决方法,感受制作活动的快乐。

  3、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制作风车的步骤图5幅。

  2、各色正方形纸(数量多于幼儿人数)、吸管、透明胶、剪刀、大头针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风车,引发幼儿制作的兴趣。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很好玩的玩具,你们看看是什么呢?(出示风车)

  2、师:你们想玩吗?你们自己也来做一个好吗?

  (评析:孩子的世界是多姿多彩的,表达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给他们自由的空间,让他们在相互交流中,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互相启发。)

  二、引导幼儿一起讨论制作风车所需材料及制作方法。

  1、师:做风车我们需要哪些材料呢?需要哪些工具呢?怎样用这些材料呢?(引导幼儿自己思考并提出意见。)

  2、师:怎样制作风车呢?老师今天带来了做风车的步骤图,你们要按顺序一步一步地看,就能学会做风车的。

  3、引导幼儿观察步骤图:

  师:一共有几步?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里面要用到哪些材料和工具?

  重点让幼儿掌握两个注意点:

  剪刀剪折痕时不要全剪开。

  第4步中的四个角要按图中箭头的方向分别折向纸的中心点,

  并加以固定,防止散开。

  (评析:步骤图的出示,可以帮助幼儿明确探索的方向,调动了幼儿探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丰富了幼儿的知识经验,在这一环节中幼儿的兴趣与活动的预设自然的相融合了起来,从而引发了幼儿新的探索行为。)

  三、幼儿自由探索制作风车。

  1、师:老师准备了你们想要的材料,请你们看着步骤图做一个风车吧。如果你们在做的过程中碰到了困难,你会怎么做呢?

  2、幼儿自由操作,制作风车。

  3、教师鼓励幼儿遇到困难看图示或向同伴、老师寻求帮助,并注意观察幼儿不同的制作方法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评析:在操作活动中,有二门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充分享有自主性,而教师作为孩子的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给予了孩子更多的探索时间和相应的材料,引导幼儿自己去探索,进而使幼儿的潜能充分开发和释放。)

  四、师幼一起玩风车。

  1、引导幼儿通过相互对比发现风车制作的问题:为什么我的风车不转?为什么我的风车比他的转得慢?

  2、师:你在玩风车时发现了什么问题?为什么会这样?(引导幼儿就制作风车的材料、方法提出自己的想法。)

  (评析:问题是幼儿学习的开端,也是教师了解孩子的窗口,幼儿在活动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学习发展的过程,是他们积极思维、发展个性、培养良好学习态度和方法的过程。)

活动反思:

  这一次,我也被感染了,拿着小风车和孩子们一起玩。孩子们脸上的笑容和对知识无穷的探究深深地我。那一打动了个个新的为什么从他们小小的脑袋中奇异地冒出来,让人惊叹他们的思维原来如此的奇特。

  美国华盛顿图书馆墙上挂有这么一条标语;“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这颇有哲理的标语说明了光听不行,过后就会忘记。光看还不行,虽比听效果好,能记住了,但能理解吗?若亲自做了,其中道理就明白了,运用起来就得心应手了。由此看来,探究在学习中的重要性。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能动的学习过程,它注重让幼儿亲身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从而达到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增强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并且总结出探究在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一、注重实践性,在实践中探究

  好动。爱玩是小朋友的天性。在活动中探究学习,培养幼儿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将学习中的智力活动和操作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在玩中探究知识。克服传统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倾向。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孩子。

  二、培养合作精神,在合作中探究

  课堂教学中是否体现幼儿学习的合作性,是新课标下凸显幼儿主体地位的关键一环,本课在制作过程和讨论过程中都放手让幼儿进行小组合作。在玩中发现问题,互相探究,共同解决问题,从小培养幼儿的合作习惯和合作精神。

  三、加强开放,促进探究

  课堂开放性,是教学改革的主要标志,更新教育理念。根据教材的需要。选择开放的教学形式,提供广阔的空间,让幼儿进行活动实践,放手让幼儿展开思维的翅膀去猜想。去操作,去讨论,去验证结论。有不少教育专家都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幼儿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开放式的课堂,要确保幼儿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发表意见的时间和空间,使幼儿敢于质疑,敢于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在问题的讨论中促进信息的探究,以获取知识和技能。

3、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及反思《有趣的钟表》

  【设计意图】:

  大班下学期的孩子面临上小学,认识记录时间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通过与部分幼儿家长和小学老师的交谈了解到:很多幼儿进入小学后,遇到很多困难,其中就包括认识钟表这一环节,由于不认识钟表而耽误了上课时间。为了更好的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我特意设计了《有趣的钟表》这一节课。

  【活动目标】:

  1、通过猜谜语引出《有趣的钟表》、知道钟表上时针、分针的名称以及运转规律,从而使幼儿学会看整点、半点。

  2、引导幼儿拨出幼儿园一天的生活作息时间。

  3、培养幼儿珍惜时间、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活动准备】:

  1、自制课件、录音磁带

  2、数字头饰、动物头饰

  3、大钟表一个、幼儿每人一个可拨动的小动物钟表模型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认识钟表:

  1、幼儿听音乐做拍手游戏进入活动室。

  2、用猜谜语形式导入活动,使幼儿了解钟表的名称,引起幼儿活动兴趣。

  谜面:“会说没有嘴,会走没有腿,它会告诉你: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谜底:钟表)

  3、观察活动

  通过观察活动认识时针、分针以及他们之间的不同,认识钟面上12个数字以及数字的排列位置。

  提问:

  (1)每只钟面上都有什么?(出示3只不同形状的钟表,幼儿找出钟面上都有两根针和1~12的数字)

  (2)比比看,两根针什么地方不一样?(长短、粗细之分)它们的名称叫什么?(了解时针、分针的名称)

  (3)钟面上的数字排列位置是怎样的?(认识典型的几个数字位置12 3 6 9)

  二、认识整点:

  1、放课件,让幼儿感受时针和分针的运转规律。

  师演示:时针、分针都指到“12”上,然后将分针转一圈,又回到了“12”上。让幼儿注意这时时针有什么变化(时针走了一个大格,指到数字“1”上),提问幼儿是几点,这样反复演示几次。

  总结:当分针指到数字“12“上,时针指到数字几上就是几点整。

  2、出示小动物时钟模型,让幼儿自己拨出下列作息时间,并比一比谁拨得又对又快。

  早上7:00起床;中午12:00吃饭;晚上8:00睡觉。

  三、放歌曲《小时钟》:

  教育幼儿珍惜时间,不能浪费时间。

  四、认识半点:

  1、放课件,让幼儿再次感受时针和分针的运转规律。

  师演示:时针和分针都指到数字“12”上,然后将分针转半圈,指到数字“6”上,让幼儿观察时针有什么变化(走了半格,指到“12”和“1”中间)。提问幼儿是几点?反复演示几次。

  总结:当分针指到数字“6”上,时针指到两个数的中间,时针前面的数字是几,就是几点半。

  2、出示小动物钟模型,让幼儿拨出作息时间:

  上午8:30上课;下午3:30做游戏;下午5:30放学

  五、帮助幼儿理解钟表的功能,重点说明钟表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提问:小朋友,你们家里有钟表吗?你还在什么地方看见过钟表?为什么那么多的地方都要用到钟表呢?(启发幼儿结合生活经验或看图片来说出钟表的用途)

  2、教师归纳:钟表和手表都是计时工具,它可以告诉人们,现在是什么时间了,应该干什么事情了;它可以帮助人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钟表是人类的好朋友。

  小朋友认识了钟表,可以按时起床,按时上幼儿园。老师可以根据钟表上的时间按时上课,按时做游戏,按时让小朋友吃午饭,钟表的用处可大啦。

  六、表演游戏:(结束)

  小朋友戴头饰围成一圈,师说:“小钟表呀表盘圆,12个数字围一圈,分针长来时针短,分针带着时针转。小朋友们仔细看,现在时间是几点:8:00;2:00;9:30;11:30游戏反复进行,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能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而以比赛的形式进行,又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竞争意识。活动中通过让幼儿做小主人,让幼儿有一种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发了幼儿展示自我的愿望,让幼儿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来。多样的活动形式,彻底打破了以往单一技能的训练,充分考虑到了幼儿的个别差异,有利于幼儿个性的发展和协作精神的培养。课件背景音乐的播放让幼儿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并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乐曲中钟表形象。

4、大班语言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四季妈妈的四个娃娃》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幼儿能了解四季的交替顺序。

  2、幼儿能运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四季特征。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重、难点:

  幼儿能运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四季特征。

  活动准备:

  1、四个娃娃、挂图。

  2、故事视频、四季娃娃贴花奖励。

  经验准备:初步了解与四季相关的知识,收集相关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

  1、师: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

  2、师:那你知道一年有几个季节?(四个、春、夏、秋、冬)

  3、师:四季妈妈的这四个娃娃,它们要出去玩,它们是怎样出去玩的?它们谁先出去玩的?和谁一起玩的?玩的怎么样?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听听故事——四季妈妈的四个娃娃,你就会知道了。

  二、教师讲述故事,采用边讲边问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了解四季特征和交替顺序。

  1、师按故事中的自然段落划分,给幼儿讲述故事,并提问。

  师:一边出示挂图一边讲述故事:

  《四季妈妈有四个娃娃,他们的名字叫: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四季妈妈说:“你们不能一起出去,要一个一个出去玩。”》

  第一段,师:在这一段中讲述了四季妈妈有四个娃娃,她们的名字叫什么?(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师:那他们是怎么样出去玩的?(一个一个出去玩)

  《春天娃娃第一个出去玩。他一出门就喊来了春风姐姐、春雨妹妹。他们一边玩,一边喊:“春天来了,春天来了。”小朋友看见春天娃娃,脱掉棉衣跑出来,绿绿的树叶也从树枝上钻出来,春雨“淅沥淅沥”地唱着歌。大家和春天娃娃在一起玩,玩得好开心哟。 》

  第二段,师:刚才故事里说了是谁第一个出去玩的?(春天)

  师:春天娃娃出去和谁一起玩?(春风、春雨)

  师:他们一边玩一边喊什么?(春天来了)

  师:小朋友看见春天娃娃是怎么出来的?(脱掉棉衣跑出来)

  师:绿绿的树叶有什么变化?(从树枝上钻出来)

  师:春雨在干什么?(“淅沥淅沥”地唱着歌)

  《夏天娃娃急着出来玩。他一出来,春天娃娃就躲起来了。夏天娃娃领着火辣辣的太阳公公到处找春天娃娃。找到池塘里,池塘的小鱼热得钻到水下面去;找到树林里,树叶热得卷起来。小朋友一个个热得好难受,他们说:“春天娃娃早就回去啦。”夏天娃娃说:“还有谁知道春天娃娃回家去了?”知了喊起来:“知道,知道。我们知道他回家去了。”》

  第三段,师:在这一段中讲春天娃娃玩得很开心,不想回家,哪个娃娃急着也要出来玩?(夏天)

  师:夏娃一出来,谁躲起来了?(春娃)

  师:夏天娃娃带着谁到处找春天娃娃?(太阳公公)

  师:是什么样的太阳公公?(火辣辣的)

  师:为什么说是火辣辣的呢?(夏天很热)

  师:找了哪些地方?(池塘)

  师:小鱼怎么样了?(池塘的小鱼热得钻到水下面去)

  师:树叶又怎么样了?(树叶热得卷起来)

  师:小朋友们怎么样?(热得好难受)

  师:这时候《四季妈妈看见大家热得难受,就喊夏天娃娃回家去,让秋天娃娃出来玩。秋天娃娃带来了凉凉的秋风。小朋友们说:“好凉快呀,好凉快呀。”秋天娃娃来到果园,苹果露出红红的笑脸,梨子露出黄黄的笑脸。秋天娃娃来到庄稼里,庄稼笑得弯了腰。树上的叶子呢,象小鸟一样飞下来,和秋天娃娃跳舞。》

  第四段,师:这段中讲述的是夏娃回去了,是谁出来了?

  师:秋天娃娃来到果园,看见了什么?(苹果露出红红的笑脸,梨子露出黄黄的笑脸)

  师:他又来到庄稼地,看到了什么?(庄稼笑得弯了腰)

  师:秋风一吹,树叶怎么样了?飞到了哪里?(象小鸟一样飞下来,和秋天娃娃跳舞 )

  师:秋天娃娃带来了什么?(凉凉的秋风)大家感觉怎么样?(好凉快呀)

  春、夏、秋三个季节的娃娃都出来玩过了这时《冬天娃娃等了那么长时间,该他出来玩了。冬天娃娃和北风爷爷、雪爷爷是好朋友。她一出来,北风爷爷和雪爷爷就赶来了。北风爷爷玩着、玩着,就累了,“呼——呼”地喘大气。雪爷爷玩累了,让小雪花下来配冬天娃娃。玩着,玩着,就该过年了。冬天娃娃和小朋友一起堆雪人,放鞭炮,吃饺子,热热闹闹地过新年。》

  第五段,师:谁在家等不及了?(冬天娃娃)

  师:那他的好朋友是谁呀?(北风爷爷和雪爷爷)

  师:它们是怎么过年的?(放鞭炮,吃饺子,热热闹闹地过新年)

  《过完年,冬天娃娃还不回家。春天娃娃等不及,急着出来玩了。

  四季妈妈的四个孩子——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就这样一个的一个地到外面来玩。你见到他们和他们一起玩了吗?》

  第六段,师:过完年,冬天娃娃还不回家,谁又等不及了?(春娃娃)

  2、师进行小结:这个故事讲完了,那故事的是名字叫什么呢?(四季妈妈的四个娃娃)四季妈妈有几个孩子呀?!.快思.教案网出处!哪四个孩子?(春天、夏天、秋天、冬天)他们是怎么样出来玩的呢?(一个一个出来玩,并且是按着一定的顺序出来玩的)

  3、利用故事视频让幼儿完整地欣赏一遍故事

  师:刚才我们大家一起分段将听了故事,现在我们一起来完整的将故事欣赏一遍。(播放视频)

  三、幼儿理解并讲述四季的顺序及特征。

  1、运用游戏强调四季的顺序:

  师:我们已经完整的看过一遍故事了,那小朋友谁来告诉我四季的顺序呢?(春、夏、秋、冬)。那我们来做个小游戏,来考考你们能不能帮助四季妈妈给四季娃娃正确的排好队呢?要是排对了是有奖励的,而且还要遵守游戏规则的小朋友。

  运用小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幼儿闭上眼,老师将四个娃娃打乱次序后,让幼儿睁开看看并给予纠正。

  2、引导幼儿自己讲述四季的特征:

  师:小朋友们已经知道现在是春天了,那春天是什么样子的呢?谁来说给我们听一听? (幼儿讲述)——小结:春天柳树发芽了、花儿开放了、人们开始播种了,春天是一个温暖的季节;

  师:那夏天呢?有谁来说说?(幼儿讲述)——小结:夏天树叶茂盛,我们可以去捉蝉、游泳,是一个炎热的季节;

  师:秋天呢?(幼儿讲述)——小结:秋天果实累累、树叶飞舞,是一个丰收的季节;

  师:最后是冬天了,有哪位小朋友来说说? (幼儿讲述)——小结: 冬天雪花飘飘,是一个寒冷的季节。

  师小结:原来一年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的秘密。春天是一个温暖的季节;夏天是一个炎热的季节;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冬天是一个寒冷的季节。

  3、游戏《我来说,你来猜》,加深幼儿对四季特征的理解。

  四季娃娃觉得小朋友们真棒,他们还想和小朋友做游戏,你们想不想呢?他们最想和安静、坐好、举手回答问题的小朋友来做游戏了。

  游戏的名字叫《我来说,你来猜》。我来说四季娃娃的特征,你来说是哪个娃娃(强调举手回答)奖励四季娃娃

  “柳树发芽了,小燕子飞回来了。”(春娃娃)

  “北风呼呼的吹着,好冷呀,我要穿棉衣去。”(冬娃娃)

  “天气好热呀,我要吃雪糕。”(夏娃娃)

  “小树叶都发黄了,风一吹树叶就像是跳舞一样。”(秋娃娃)

  “我今天和小朋友堆了一个好大好大的雪人呀!”(冬娃娃)

  师小结:每个季节都有它的美丽,我们小朋友要用自己雪亮的小眼睛仔细的观察,找到这些美丽。

  四、延伸活动:寻找春天。

  师:今天小朋友表现的真是太棒了,可是老师这里还有一个任务需要小朋友来完成,那就是请小朋友到户外去找一找,春天里你还看到了什么?用笔画下来然后给大家讲一讲,看看谁找到的景色最多,最好。

  附:故事

  故事:四季妈妈的四个娃娃

  四季妈妈有四个娃娃,他们的名字叫: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四季妈妈说:“你们不能一起出去,要一个一个出去玩。”

  春天娃娃第一个出去玩。他一出门就喊来了春风姐姐、春雨妹妹。他们一边玩,一边喊:“春天来了,春天来了。”小朋友看见春天娃娃,脱掉棉衣跑出来,绿绿的树叶也从树枝上钻出来,春雨“淅沥淅沥”地唱着歌。大家和春天娃娃在一起玩,玩得好开心哟。

  夏天娃娃急着出来玩。他一出来,春天娃娃就躲起来了。夏天娃娃领着火辣辣的太阳公公到处找春天娃娃。找到池塘里,池塘的小鱼热得钻到水下面去;找到树林里,树叶热得卷起来。小朋友一个个热得好难受,他们说:“春天娃娃早就回去啦。”夏天娃娃说:“还有谁知道春天娃娃回家去了?”知了喊起来:“知道,知道,我们知道他回家去了。”

  四季妈妈看见大家热得难受,就喊夏天娃娃回家去,让秋天娃娃出来玩。秋天娃娃带来了凉凉的秋风。小朋友们说:“好凉快呀,好凉快呀。”秋天娃娃来到果园,苹果露出红红的笑脸,梨子露出黄黄的笑脸。秋天娃娃来到庄稼里,庄稼笑得弯了腰。树上的叶子呢,象小鸟一样飞下来,和秋天娃娃跳舞。

  冬天娃娃等了那么长时间,该他出来玩了。冬天娃娃和北风爷爷、雪爷爷是好朋友。她以出来,北风爷爷和雪爷爷就赶来了。北风爷爷玩着、玩着,就累了,“呼——呼”地喘大气。雪爷爷玩累了,让小雪花下来配冬天娃娃。玩着,玩着,就该过年了。冬天娃娃和小朋友一起堆雪人,放鞭炮,吃饺子,热热闹闹地过新年。

  过完年,冬天娃娃还不回家。春天娃娃等不及,急着出来玩了。

  四季妈妈的四个孩子——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就这样一个的一个地到外面来玩。你见到他们和他们一起玩了吗

  活动反思

  活动中我是逐段讲述、分析的,四个不同的季节采用不同的方法,先听再问,边看边讲,边讲边玩。

  结合图片分段讲故事内容,故事的生动描述将四季更替这一较为抽象的现象以拟人化的方法加以讲述,把四季描述为四个娃娃,我每讲到一个娃娃出去玩时,注重引导幼儿说出他和谁一起玩?玩的时候出现了什么变化?主要是让幼儿根据故事的内容来讲述四季变化的特征。为了让幼儿将四季特征和更替顺序这一较抽象的现象进一步的认识,我给幼儿设计游戏、问答环节让幼儿进一步了解四季特征和四季的交替顺序,并能运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四季的特征。

  从这次的活动中让幼儿仔细去欣赏,游戏,听,了解内容。通过这样的方式,孩子的兴趣提高了很多,都能够发现一些密秘所在。通过这次的学习,小朋友对于春夏秋冬四季有了一些了解,他们对四季娃娃的情况都很感兴趣,同时小朋友也发现四季是不能交换的,同样也是不能够同时出现的,通过这次认真地学习小朋友都对于这个内容有了更加多的了解。特别是通过分段学习,幼儿更好地理解了内容,知道了季节宝宝之间是不可能找到对方的,也发现了每个不同的季节宝宝来到时带来的不同的变化,这样一来小朋友都学得开心,学得快乐,并解决了他们的一些疑惑,达到了一定的效果。 此活动中让幼儿沉浸到四季的情景之中。幼儿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通过自己讲述和游戏,让孩子进一步认识了解了四季特征的基础上,体会四季不同的美,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但是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在引导幼儿讲述四季特征的时候,幼儿在讲不出来的时,可以利用提前布置的四季区域来引导幼儿多多描述四季。

5、大班语言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老虎拜师傅》

  活动目标:

  1、在谈谈、说说、演演的过程中初步学会儿歌《老虎拜师傅》,并在此基础上能有节奏的朗诵儿歌。

  2、体验儿歌的有趣情节。

  3、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4、引导幼儿在儿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1、音带(老猫叫、老虎叫的声音)。

  2、木偶老虎、老猫各一只、

  3、老虎,猫头饰

  活动过程:

  一、设疑,引出主题。(听录音)

  今天呀,老师请了俩位小客人来我们大一班做客,请小朋友听一听,谁来了?(出示老虎、老猫木偶)耳朵真灵!那你们知道它俩各有些什么本领呢?

  二、重点前置,理解老虎的扑、跳动作以及猫的蹿的动作。

  1、教师:“谁来说说看,老虎的本领是什么?(捉动物,教师引导幼儿学说扑、跳动作)请小朋友模仿老虎做一做扑和跳的动作。

  2、那猫有什么本领呢?(爬树、捉老鼠)哦!狸猫还有这样的本领啊!真厉害!我们也一起学一学狸猫的本领吧!

  三、教师表演儿歌内容一次,让幼儿分段分析、理解儿歌内容。

  老虎和狸猫有这么大的本领,那小朋友说一说,狸猫和老虎相比较,谁比较厉害呢?为什么?(老虎是森林里的大王,小动物们都怕他,所以老虎比较厉害)。其实呀,在很早以前,狸猫还是老虎的师父呢!现在,请小朋友来看一看王老师和我表演的一段“双簧”《老虎拜师傅》,看一看这到底发生了是一件什么事?

  (一)完整表演儿歌内容一次。 提问:“你刚才看到了什么?讲的又是一件什么事?”(幼儿自由讲述)

  (二)分段理解儿歌内容,尝试朗诵儿歌,学习图片内容!

  a、师:我们现在听一听,老虎在哪里跟师傅学本领呢?请小朋友跟着老师边听边进行表演。教师分段放音乐。

  ——一棵松树两丈高, 树下狸猫把虎教。

  b、师:那老虎都学会了什么本领呢?

  ——先学扑,再学跳,穿山跳涧都学会。

  c、师:老虎真聪明!猫师傅的本领一学就会,那它有没有继续向狸猫师傅继续学本领呢?

  ——老虎翻脸要吃猫,狸猫一见事不好,身子一蹿上树梢。

  d、师:老虎要吃自己的师傅,好不好?(不行)为什么呢?老虎真可恨,那现在看看老虎怎么啦?

  ——老虎一见傻了眼,急忙跪下来哀告。

  e、师:老虎吃了狸猫没有,它和狸猫说了一些什么话呢?

  ——师傅师傅下来吧,在教弟子上树梢。

  f、师:狸猫会相信它吗?有没有下来呢?狸猫怎么了?

  ——狸猫树上摇摇头, 眼泪滚滚往下掉。

  g、师:狸猫有没有继续教老虎本领呢?他说了些什么啊?

  ——有心下来再教你, 怕只怕,你再翻脸我哪里逃,哪里逃。

  四、连续完整讲述儿歌。

  师:幸好这一招狸猫没教老虎,要不然狸猫早就成了老虎的美餐了。是不是呀,现在,我们一起来完整的说一说吧。

  (1)教师带领幼儿讲述儿歌。

  (2)教师做狸猫,幼儿做老虎学说一次。

  (3)教师做老虎,幼儿做狸猫学说一次。

  小结:“恩,儿歌真有趣,请小朋友看着图片,自己说一说这有趣的儿歌吧!”幼儿看图片朗诵儿歌。

  五、你来说,我来演《老虎拜师傅》。

  将幼儿分俩组,一组朗诵儿歌,一组表演动作。

  六、角色表演,巩固体验作品。

  师:小朋友们真厉害,都学会这有趣的儿歌,(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现在我们请俩位小朋友一起来扮演一下老虎和狸猫,来表演这儿歌吧!

  七、结束活动。回家给爸爸妈妈表演。

  活动反思:

  这节课中,我从设疑开始,通过听声音的方式,激发幼儿兴趣,然后根据幼儿已有经验开始引导,让幼儿说出老虎和猫的本领,然后通过观察图画内容并提示幼儿理解儿歌内容,教师语言对配文加以补充。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的兴趣非常好,能够根据儿歌故事内容想象接下来发生的事,最后在完整的学习儿歌,其实像图片加文字这样呈现在孩子们面前,这时孩子们就会充分张开想象的翅膀,文字精灵就会跳跃在他们的脑海中了。那么,我们不防就给孩子一个空间,让他充分发挥,孩子不会发现,不会思考,我们就给他们一个具体的、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或事物,唯一的遗憾就是在我的教学过程中还是很难免有些空洞的说教,学习儿歌的时侯比较死板,没有通过新颖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活动。

6、大班语言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我的幸运一天》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故事,体验故事情节突然发生转变的趣味性,激发阅读绘本的兴趣。

  2、在生活中,知道遇到危险时不害怕,不慌张,开动脑筋,想办法逃脱。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PPT、绘本书、电子书

  活动过程:

  一、猜谜导入

  T:大耳朵,撅嘴巴,吃起饭来吧嗒吧,细尾巴,胖嘟嘟,吃罢就睡呼噜噜。它是谁?(出示小猪)你觉得小猪是一种怎么样的动物?今天,这只可爱的,胖嘟嘟的小猪遇上了谁,(出示狐狸)你觉得狐狸又是一种怎么样的动物呢?(引导幼儿观察狐狸的表情)当小猪遇上狡猾的狐狸时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幼儿讲述)?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本绘本书《我的幸运一天》

  二、揭示书名

  (出示标题)T:什么是“幸运”呢?有时上街去买彩票,结果买的彩票中奖了,那就很幸运,可是幸运的事不是经常会发生的哦!你们遇到过幸运的事情吗?是什么事呢?

  当小猪遇上狐狸猜一猜会是谁的幸运一天呢?(幼儿猜测)今天到底是谁的幸运一天呢?我们一起去森林里看看。

  三、观看图书,理解故事

  T:有一只小猪想去小兔子家去做客,可是它太粗心,竟然找错了房子,当它看到森林里有一座房子的时候,就跑去敲门,谁知道敲开的是狐狸家的门。

  (出示2)T:哎,这只可怜的小猪,竟然敲了狐狸家的门,看!狐狸正在干什么?它为什么要修指甲呢?更有趣的是它一边修指甲一边还不忘学习呢!他在桌子上还放了一本《捕捉动物的方法》的书,那狐狸看这本书有什么用呢?我们再来看看,在狐狸的家里还有什么?(出示三幅照片)这三张照片说明了这只狐狸是一只怎么样的狐狸?

  T:(出示4)狐狸打开门,门外站着一只小胖猪,当小猪看到来开门的是狐狸的时候,它的表情怎么样?请你们学学害怕的样子(教师带了幼儿一起边做动作边学对话)那,狐狸一看见一只胖嘟嘟的小猪送上门来,它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T(出示6)看,狐狸是怎么做的?(师讲述这页故事内容)看到这里,你觉得这是谁的幸运一天呢?这真是狐狸的幸运一天,可是结果真的会这样吗?

  T:小猪知道挣扎也没有用,(师讲述小猪的话)小猪的妙招是什么?(师用绘本中的话小结)你们觉得狐狸会答应吗?为什么呢?

  T:(出示10)看,狐狸这是在干什么?狐狸在忙的时候,小猪呢?狐狸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出示11)我们一起来学学狐狸给小猪洗澡的样子,(师讲述小猪的话)

  T:“这真是一个舒服的澡啊”,还好,小猪想出了好办法,幸运的躲过了。那接下来,小猪还会这么幸运吗?(出示14、15)现在,狐狸在干什么?这次小猪想的妙招又是什么呢?(请幼儿讨论,师用绘本中的话小结)这次小猪又幸运的躲过了。

  T:“这真是一顿丰盛的午餐啊!”,喂饱了小猪,狐狸心想这次总能吃掉它了吧。可是狐狸的计划能成功吗?接下来又发生什么事情了呢?我们接着往下看。(出示18、19、21、23、24)你觉得哪副图最有趣?为什么? 这次小猪的妙招是什么?(师用绘本中的话小结)最终,小猪又幸运的躲过了。

  T:在这些图片中,你有看不明白的地方吗?那我来考考你们,这两张照片说明了什么?你看,连经常做运动,身体强壮的狐狸现在都累的昏倒过去了,说明这只小猪怎么样?我们一起来学学狐狸给小猪按摩的样子。

  小结:狐狸三次要吃掉小猪,可小猪三次都幸运的躲过了。

  T:(出示26)你觉得最后是谁的幸运一天呢?为什么狐狸每次都会相信小猪的话呢?看,(出示28)小猪回到家后在做什么呢?桌子上又有些什么东西呢?为什么小猪要准备这些东西呢?师小结

  T:小猪回到家后,狐狸终于醒过来了,它躺在床上想:哎,今天,真是我的倒霉一天,送上门来的小猪就让他白白跑了!

  四、总结

  T:你们觉得这个故事有趣吗?你最喜欢故事中的谁呢?如果有一天,我们也遇到了危险,应该怎么办?(教师可以结合故事中的情节帮助幼儿总结)

  活动反思:

  这节活动整个流程结束时间有点超时,课后我觉得导入部分要改动,导入应该简单明朗,直接点题,大班的孩子有一定的知识汉字的能力,可让孩子读题《我的幸运一天》,就题目幸运提问:什么是幸运,你有过幸运吗?看故事的封面,谁幸运?谁又不幸运?幼儿大胆想象、推测,这样就不显得复杂,而且也节约了时间。(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讲到小猪误闯进狐狸家时,狐狸说:这是我的幸运的一天。我让个别幼儿表演幸运时你会怎样?让大家都来表演,孩子们有用语言,有用肢体,让静的语言课变得活了起来。还有个地方我觉得可尝试,狐狸给小猪按摩,让幼儿来扮演角色,感受按摩师的劳累,被按摩着的舒适、快活但真正上这节课时,我担心孩子会兴奋,控制不好没敢做。最后回到生活中,迁移生活经验这点很好,让孩子知道遇到困难和危险时不要害怕、慌张,动脑筋想办法。

7、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单、双数》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让幼儿进一步区别10以内的单数和双数。

  2、激发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积极思维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5、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布置游戏场地。

  (1)彤彤电影院的大牌子

  (2)四排小椅子

  2、材料:

  (1)数字卡1——10(大的两份,小的两份);单数、双数字卡一份。奖励牌若干。

  (2)分别1——10只不同的小动物。

  (3)座位排号: 1排1~10号、2排1~10号、3排1~10号(排是红色,号是蓝色。)

  (4)大电影票、小电影票上面印着几排几号,号数同座位排号一样。

  (5)雪花片若干。

  (6)音乐《找朋友》,《晶码战士》视频。

  活动过程:

  一、音乐游戏:找朋友 让幼儿边唱歌边找好朋友。(教师强调一个人只好找一个好朋友)

  二、认识单数、双数(出示黑板如图)

  1、黑板上有什么?每一行有几只小动物,谁会用数字 来表示(请幼儿放上相应的数字)。

  2、小动物要出去散步了,我们让每行的小动物两个两个 手拉手,排好队,(教师示范两、两排列1~5,幼儿操作6~10)

  3、看看哪些数两个两个配对后有一个是单的,哪些数两个两个配对后没有单的?两两配对后,有一个单的就叫单数,两两配对后,没有单的就叫双数。

  三、幼儿操作

  1、摆雪花片:教师出题如:请你摆出5。(幼儿就摆出5块雪花片),请给这5块雪花片两个两个手拉手排队。排好之后,看一看,它们排出来的队伍是怎样的,这个数字是单数还是双数,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同上方法出示数字8。

  四、巩固单双数――游戏“抱双,躲单” 游戏规则:幼儿根据教师念或举单数双数,如果教师念的是单数就把头埋在膝盖上,如果教师念的是双数,就用双手抱住手臂。

  五、介绍电影票的作用。

  1、师:看电影要买什么?“电影票”幼儿回答。

  (教师出示大电影票。)

  2、出示小电影票。

  师:贝贝电影院的电影票上有什么?(个别幼儿说:2排6号。这时,还有很多小朋友不认识排和号的汉字,教师强调的指读。)

  3、师:这2排6号有什么用?(有幼儿答:好找座位。)

  4、师:你发现了什么?(排是红色的,号是蓝色的。这为不识字的幼儿降低了难度。)

  5、教师小结:对了,我们看电影院的时候要按小电影票上的号码对号入座。

  六、看电影《晶码战士》。

  1、教师发电影票并交代要求:

  小朋友们拿好电影票,并仔细看一看你的电影票号是单数还是双数,单数的去单数座位,双数的去双数座位,如果做错了位置,检票员会把你请出电影院的,你就不能和小朋友们一起去看电影了,另外每个幼儿两张电影票邀请一位喜欢的客人并给客人找到座位,再找自己座位。<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教师引导幼儿请客人看电影时你应该说什么?表情怎么样?

  2、幼儿实践。

  幼儿都坐下后教师便为幼儿播放《晶码战士》的动画片。

  活动反思:

  今天给孩子上的是大班数学活动《认识单、双数》,活动的重点主要是通过小动物磁铁的两两排队,让幼儿感知单、双数的主要特征。难点是自己操作对比,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在环节设置上,我采用了老师先演示,幼儿发现规律,教师总结,幼儿再操作加深感知的方法。 教学环节设计合理,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在感知操作环节中,通过动手动脑,幼儿能自己总结归纳出1~10的单双数.培养了幼儿不断探究知识的 欲望.整个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在活动中感知数学,在操作中理解数学,在游戏中增加了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整堂课下来,课堂氛围很好,很活跃,幼儿也很投入,回答问题也很积极。这节课上下来,自我感觉也还不错。 没有十全十美的课堂,有好的留下自然会有不足的存在。有不足,才会让我更努力的做。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8、大班主题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广告》

  活动设计背景

  在日常生活中,让幼儿注意收看、收听广告。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结合“广告”创编内容并能用连贯、完整的语句表达自己的想法。

  2.培养幼儿耐心专注地倾听同伴谈话的好习惯,能理解别人谈话的主要意图。

  3.通过谈论和创编广告词激发幼儿谈话的兴趣。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幼儿自己创编广告

  活动准备

  录音机及录好广告词的磁带,报纸。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引出话题。

  请幼儿倾听录音里放出的广告词,再出示报纸上的广告,念一段广告词给幼儿听。提问幼儿:“刚才录音机里放的、报纸上刊登的是什么?”(幼儿回答)教师提出话题:“你们知道哪些广告?广告上是怎么说的?”

  2.幼儿分成几组围绕“广告”话题自由交谈。请幼儿将自己知道的广告说给同伴听。(本文.来源:快思.教案网)要求说清楚这是什么广告,广告词是怎样说的。教师轮流参与各小组的谈话。

  3.鼓励幼儿将自己交谈的内容大胆地讲给全班小朋友听。教师及时将好的语句反馈给全班幼儿,让幼儿学习用连贯的语句表达自己的想法。

  4.教师帮助幼儿借鉴已有的广告内容和形式,创编广告词。

  引导幼儿根据出示的玩具汽车及橡皮泥的样子、用处来编广告词,鼓励幼儿编出与众不同的广告词。表扬说话声音响亮、表演出色的幼儿。

  5.各领域渗透

  教学反思

  有的幼儿胆小,不敢发言,还有就是时间不够充足,有的幼儿还想发言就没时间了,由于他们的年龄较小,自己组织语言有一定的难度,幼儿的语言表达不够完整。总之,我发现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问题出在哪里?我认真学习了新课标,与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进行了对照和思考,发现自己在学科的认识上存在片面性。

9、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及反思《有趣的数字》

  设计意图:

  孩子们进入大班下学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积累,让他们在生活中得到发展,将我们的学习内容融入到他们的生活中。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年月日的概念,感知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2、引导幼儿知道日历等是查看时间(日期)的工具,学习查看他们的方法。

  3、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想象能力,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大字卡(年、月、日)各一张,自制外形似房子状的2010年1月--12月的月历(大月、小月、2月房子大小有区分),小字卡(同前)和数字卡(12、30、31、28、365)人手1份。

  2、各类挂历、台历、月历等布置的展览区。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激发兴趣。

  导入语: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有趣的数字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高兴吗?那我们先一起来认一认、读一读。看到这些数字,你想到了什么?(学号、年龄、时间等)

  评:充分发挥了幼儿的扩展性思维.

  二、出示房子,讲述故事。帮助幼儿理解年、月、日的概念,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

  1)出示房子图,小朋友瞧,这里还有许多有趣的数字呢!仔细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你们发现了这么多秘密,真了不起!咦,这些数字里还藏着一个好听的故事呢!想不想听?

  教师利用大字卡讲述故事。

  评:幼儿的积极性很高,听故事很认真.

  2)幼儿操作小字卡、数卡回答问题。

  年妈妈的孩子叫什么名字?它有多少个日娃娃呀?它为日娃娃盖了多少座房子?大月房有哪几个月?小月房有哪几个月?大月有几日?小月有几日?顶小的月是几月?有多少日?

  三、学习查日期

  1)现在老师指日期,请小朋友说出是几月几日?

  老师说日期,请小朋友把它找出来。

  师:那今天是几月几日?你们怎么知道的?

  教师总结:对了,象日历、挂历、台历等可以查看日期。

  2)前几天小朋友都带来了一些挂历、台历,今天我们就来开个展览会,看看找找说说日期(如:生日、节日等),并介绍给旁边的小朋友和后面的老师听。

  活动反思:

  这次数学活动,我精心设计了三个实践环节,每一环节都是环环相套,层层递进。活动开始,我神秘地说要与数字朋友做游戏,孩子们注意力一下子给吸引住了,通过让幼儿认认、想想、说说数字,充分发挥了幼儿的扩展性思维.接着让幼儿进入一个有趣的故事中,有年妈妈带着孩子住在漂亮蘑菇房子里进行着有趣的游戏,幼儿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年月日的概念,感知到了年月日间的关系,了解一年有12个月,一个月有30(31)天,一年共有365天。然后又开了一个展览会,孩子们更是乐开了天更重要的是这个情境激发了孩子人人去探究、人人去发现,自己悟出了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数学《有趣的数字》选择了幼儿日常生活经常用到的日历挂历台历等来让幼儿认识日期,查阅日期.活动中充分体现了《纲要》精神:幼儿的教育内容必须生活化、游戏化、社会化。“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我们作为教师应该创设出孩子们熟悉的生活场景,应该让学生懂得:生活就是数学学习的课堂,数学学习就在广阔的天地里,生命的成长中。

10、幼儿科学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可回收利用的垃圾》

  活动内容:《可回收利用的垃圾》

  教学目标:1、进一步丰富有关可回收利用的垃圾方面知识。

  2、通过操作对垃圾进行分类并尝试用废品进行手工制作。

  3、培养幼儿环保意识。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5、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教学重点: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

  教学难点:对废旧材料进行手工制作。

  教学准备:废旧物品若干、旧电池、课件、胶棒、剪刀、贴纸等。

  教学过程:

  一、请小朋友介绍自己带来的可回收利用的垃圾,说说它们可回收到哪一类垃圾?能用来制造成什么?

  二、观看课件。

  1、今天张老师带来了一个好玩的小游戏,里面也是有关可回收利用的垃圾的,我们一起来看看。

  2、观看课件一:对垃圾进行分类。

  把三个盘子上的垃圾分别放到“可回收物”、“不可回收”、“有害物品”中,并请幼儿说说理由。

  3、观看课件二:对垃圾进行加工。

  刚刚我们把垃圾进行了分类回收,现在我们要对这些可回收的垃圾进行加工制作出新的制品来,我们把这里的垃圾分成了四类,你们知道是哪四类吗?(纸、塑料、易拉罐、玻璃)

  三、对废旧物品进行手工制作。

  1、小朋友,刚刚我们在课件中看到四类可回收物经过专门的机械加工成了新的制品,那今天我们这没有专门的加工机械,我们要怎样才能把这些垃圾变废为宝呢?变成好玩的、好看的、好用的东西。

  2、今天张老师带来了几个玩具,你们看看它们是用什么做成的。这些玩具好看吗?那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做做啊?你们看张老师也收集了很多垃圾,现在就用你们的小手做出好玩的、好看的东西来吧。

  4、幼儿进行操作。

  5、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

  自我反思:

  整堂课下来还是比较顺利,幼儿能够积极参与活动中来,在经过专家点评和自我反思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在整堂课中如何把阅读和设计的环节联系到一起?这是我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前面稍复习一些读本中的知识,让幼儿多说说多想想效果会更好。

  在第一环节中,让幼儿用一句完整的话介绍自己带来的物品是什么?属于垃圾的哪一类?回收后可以再制造成什么?幼儿在老师的帮助下还是能完整的把一句话说完,但在这个环节中时间太短,可以多叫几个人回答。

  在环节二观看课件中,幼儿对这个游戏还是比较感兴趣,对生活中的垃圾还是有所了解,大部分幼儿都能说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理由,但在出现菜梗、树叶的图中我引导的不是很好,“菜梗、树叶可以回收吗?”“不可以”,这时一个小男孩说“可以回收,它可以用来做肥料。”听到这句话时,我没有很好的回应他,而是选择一笑而过,“你说的很好,这些菜梗、树叶腐烂后是可以回收做肥料,但是我们现在说的可回收利用的垃圾是废品可以进行第二次加工后制造出新的制品的东西。”如果这样回答幼儿可以更好的理解可回收物。

  在第三个环节中,我收集了很多废品,让幼儿对这些废品进行装饰,之前还很担心他们做不出东西来,但是当看到他们的作品时担心没有了,更多的是为他们的想法、创意赞叹不已。有的小朋友用饮料瓶和卷纸筒制造出了一架火箭、有的小朋友用牙膏盒和饮料盖制造出了一辆卡车、有的小朋友用玻璃瓶贴上好看的眼睛、嘴巴、裙子制造出了一个漂亮的娃娃、有的小朋友在一张白纸上画上绿绿的草地和漂亮的花朵,在中间用牙膏盒制造出三栋漂亮的房子……

  在上完公开课后,我觉得自己也在不断成长,虽然在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但是我还年轻,还有很多时间让我去不断学习、不断探索和研究,我对自己未来充满信心,相信自己会成为一个好老师。

11、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转起来反思

  【教材分析】

  转动是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应用很广泛。幼儿对会转的物体很感兴趣,随手拿起身边的物品使之转动便会开心不已。但是,幼儿让物体转动的方法比较单一,缺少关于力的大小与物体转动之间关系的经验。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积极想办法让物体转动起来,在操作中发现转动与“力”的关系,寻找生活中会转动的物体,引导幼儿体验让物体转动起来的成功感,感受转动给生活带来的便捷。

  【活动目标】

  1.了解转动在生活中的运用及用力大小与物体转动的关系。

  2.能用多种方法使物体转动起来,学习用简单的符号记录自己的发现。

  3.乐于动手动脑,探索物体的转动,善于发现生活中有关转动的有趣现象。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5.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活动准备】

  1.活动前让幼儿到生活中寻找转动的现象,将幼儿搜集的生活中转动现象的 图片展示在交流区。

  2.师幼共同搜集的可转动的物体(筷子、纸盘、光盘、易拉罐、塑料瓶、大小不一的套圈或各种环形胶带、串珠),30~50cm 的绳子,硬币每个幼儿 1 枚, 记录表,水彩笔。

  3.介绍生活中的转动现象的视频(洗衣机在洗衣、微波炉在煲饭、电风扇在吹风、建筑工地的搅拌机在搅拌、和面机在和面等),“幼儿学习材料”——《身 边的科学》,《幼儿素质发展课程•多媒体教学资源包》课件 12。

  【活动建议】

  1、玩一玩、转一转,探索让物体转起来的方法。

  (1)为每组幼儿提供筷子、纸盘、光盘、易拉罐等材料,请每个幼儿从中选择一件,想办法让它转起来。鼓励幼儿用简单的符号将方法记录在表格“我的方法” 一列。

  (2)请幼儿对照记录表介绍并演示让物体转起来的方法。提问:你用了什么方法让物体转起来?

  小结:物体的转动和“力”有关,可以用“拧”、“拨”、“摇”等方法让物体转起来。

  (3)引导幼儿观察物体转动时的运动轨迹,并用简单的符号和线条记录在表格“我的发现” 一列。

  小结:物体转动时运动路线呈圆形,物体围绕着一个中心点转动。

  (4)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索让两个物体组合转动的方法。如:用绳将串珠串 起来,摇动绳子, 串珠会围绕绳子转动;将模子穿在光盘中间的圆孔中,转动筷子, 光盘会围绕筷子转动; 将套圈套在瓶子上,转动瓶子,套圈会围绕瓶子转动……

  2.鼓励幼儿探究让硬币转起来的方法,了解用力大小与物体转动的关系。

  提问:你用什么办法让硬币转起来?怎样让硬币转的时间更长?为什么有的 硬币转的时间长,有的转的时间短?

  小结:同一个物体旋转时间的长短与用力大小有关:用力大,物体转的时间就长;用力小, 物体转的时间就短。

  3.请幼儿找一找生活中的转动现象,了解转动的作用。

  (1)引导幼儿互相交流生活中会转动的物品及其用途。

  (2)请幼儿阅读《身边的科学》第 8—9 页,了解转动在生活中的运用,感受转动给生活带来的方便。

  活动反思:

  幼儿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好奇心是幼儿内在生命本质的展现,正是好奇心驱使着幼儿去探索求和。对有兴趣的活动,他们就会积极、主动、愉快地去参加,他们学习的内在动力也能在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发挥。让幼儿动手做一些好学易做,又符合幼儿认识水平的活动,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使幼儿成为心灵手巧的人。

12、大班科学活动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奇妙的电池

  优秀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了解电池的种类和用途,知道电池有“+”“-”两极。

  2、 感知电池给生活带来的便利与危害。

  3、 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4、 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 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电动玩具 各种型号的电池 记录本 课件演示

  活动过程

  一、 引入和孩子一起玩电动玩具,一些装了电池,一些没装电池

  T:今天小朋友有带了一些玩具来,老师都没玩过呢,咱们一起来玩好不好?

  C:老师,你看,我的恐龙走得很快,还有叫声呢!

  C:老师,你看我的电子琴漂亮吗?还有音乐呢!

  C:我的汽车怎么不会动啊?

  C:你的汽车有没有电池啊?是电池坏了吧?

  C:老师啊,我的这个电话也没声音!

  C:我的机器人怎么不会走啊!

  2、猜想预测

  T:刚才一些小朋友问我们,为什么他的玩具不会动也没有声音呢?

  C:是他们的玩具坏了吧。

  C:可能是用太久了,电池没电了吧。

  C:我看了,是没装电池呢!

  T:那怎样才能让我们这些玩具都能动起来,有声音呢?

  C:装上电池就可以了。

  C:要装上好的电池才可以,坏的电池就不可以。

  C:可是,我刚才装了啊,装了以后还是动不了!

  C7:我也装了,装了以后电话还是没有声音。

  T:那我们应该怎样装才能让玩具动起来,有声音呢?

  C:把那个头对准另外一个电池的下面,装进去就可以动了。

  T:小朋友都知道电池有两头,那电池的一头有一个突出来的小头,还有一个“+”的图案,这边呢,是正极;另一头平平的,还有一个“—”的图案,这边呢,我们叫它负极。

  C:那我觉得把正极对着负极,这样装能让玩具动起来。

  C:我认为,把正极对着正极的装也可以让玩具动起来的。

  C:我觉得,这个花灯要用5号的电池,然后头(正极)对着屁股(负极)装下去,就可以电子琴就响了。

  T:那现在每个小朋友都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想一想,这三种安装方式哪种能让玩具动起来。能和不能要用两种不同的方式来记录。

  3、分组实验,并做实验记录。

  幼儿实验过程:

  C:这是7号电池,我试试看能不能装到电子琴里面。(尝试后他发现不行,换成了5号,装进了玩具手机,响了,他很高兴。)

  C:xx装好了电池,可是电子琴没响,看了很久,她发现是电线断开了,于是她换了一个玩具。

  C:xx尝试着装电话的电池,可是怎么装都没装好,x看到了,跑过来说:“我来帮助你啊,你要把这个(负极)对着这里啊(有弹簧的一头),就可以了。”

  4、幼儿交流、讨论,引导幼儿将自己在实验中发现的问题大胆的提出来。

  T:刚才小朋友都做得很不错,那能上来和别的小朋友说说你的实验吗?

  C:我刚才发现把电池正极对负极的装到玩具里,玩具就可以动起来,我就给它画上一个“0”,那两种不能,我就给它“x”。

  C:我开始用的电池是没电的,后来用了好的电池就可以了。

  C:我把负极对着哪个弹簧,然后再正极对着负极,电子琴就响了!

  5、集体小结

  T:刚才小朋友说得很好,要合适的电池,装的时候先把负极对准玩具里有弹簧的那一头,然后把正极对准负极的装就能让我们的玩具都能动起来、响起来。

  二、出示幻灯(电池博士介绍电池的种类)

  三、幻灯游戏:电池博士考考你—生活中的物品哪些是使用电池的?

  四、幻灯背景:(出现一片绿茵草坪,后出现沙漠的图片)

  因人们乱扔废旧电池造成土地荒漠化。请小朋友想办法怎样解决?

  五、出示废旧电池回收箱,引导幼儿收集幼儿园里的的废旧电池。

  活动延伸

  制作各种标示的环保垃圾箱。

  活动反思

  通过这次活动,激起幼儿对探索电池的兴趣,很多家长反映孩子在家中寻找用电池的物品研究其奥秘。整个活动以幼儿自主探索为主线,通过玩电动玩具为兴趣点,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使幼儿在丰富的操作过程中,充分发现电池的特征用途,加上老师的有效指导和课件的演示更加巩固了幼儿对电池的认识,特别是课件演示中小游戏“问题博士考考你”更是的提高了幼儿兴趣,在活动中不仅轻松完成活动目标,还进一步培养了小朋友们的环保意识

13、大班健康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地震了 怎么办》

  大班健康活动:《地震了 怎么办》

  一、活动目标:

  1、了解地震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危害,学习地震时安全自救的常识。

  2、培养安全和自救的意识。

  3、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4、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5、了解主要症状,懂得预防和治疗的自我保护意识。

  6、引导幼儿乐于交流,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

  7、能够将自己好的行为习惯传递给身边的人。

  二、活动准备:

  地震录像片。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让幼儿观看地震录像,引出活动主题。

  1、教师:钟老师今天带来了一段视频,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教师:刚才我们看到的画面,你们知道是发生了什么事吗?(地震)

  3、教师:你从哪些方面看出是地震?(教师引导幼儿从房屋破坏、地面裂开、人员伤亡等方面进行描述。)

  教师小结:视频里面的地面剧烈的摇晃,移动,房屋一间一间的倒塌,人们纷纷窜逃,哭声喊声连成了一片。

  (二)引导幼儿理解地震的含义。

  教师:你们知道为什么叫地震吗?(因为地震指的是剧烈的地壳运动,使地面迅速发生颤动。)你知道地震是怎么产生的呢?你知道吗?

  教师小结:我们人类是生活在地球的表现叫地壳,地壳不是静止不动的,他像一个顽皮的孩子总是不停的运动,为什么我们感觉不到地壳在运动呢?那是因为他运动的慢,如果他运动力气过大、过猛,地壳上的岩层就经受不住里的冲击发生断裂,于是出现了地震!

  (三)结合挂图,了解地震所造成的危害。

  1、教师:你们遇到过地震吗?你在哪里见过地震。

  教师小结:我们这里没有发生过地震,但是在其他地方发生过大地震比如我们中国唐山市在1976年发生过7.8级大地震,2008年在汶川县发生了8级大地震,2010年玉树发生了7.1级地震!在国外也经常发生地震,比如前段时间发生在日本的`震惊全世界的9级大地震!

  2、教师:地震时有什么景象,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危害!(老师结合图片讲述)老师这里收集了一些地震后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教师小结:地震了,会摧毁了所有的房屋,地震还造成了山体滑坡; 造成了桥梁中断;压死压伤了许多人;许许多多的人失去了亲人,无家可归,也有许许多多的小朋友成了孤儿!

  (四)引导幼儿学习自救的方法!

  1、教师:地震是分等级的,当大地震时地面、房屋明显的摇晃,不要多久就会山崩地裂!如果是小地震的话,我们就会感觉有一点点的震感,一般不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如果我们这里发生地震了,你们会怎么做呢?

  教师小结:当发生大地震时,能跑就跑,“跑”是在地震发生初时,而且一定要跑到空旷的地方,四周不要有广告牌、电线杆等东西,以免倒下来时被砸到,跑的时候一定要抱着头,保护好头部。要是在短时间内跑不了,来不及跑了呢?那就“躲”,一定要躲在家中最小的房间里,如卫生间,厨房,结实的桌子下、床下等,切断电源、关掉煤气,等到地震过后及时撤离。

  2、教师:地震真是可怕的自然灾害!其实地震是可以预测的!

  教师小结:像前段时间发生的日本的9级大地震,日本的科学家们就预测出来了,他们知道在几月几日在什么地方会发生地震,所以他们作好了充分的准备!大大的减弱了人员伤亡!而发生在我们中国的那几次地震呢!我们国就没有检测出来!这可能是因为我们国家的科学还没有日本那么发达!所以孩子们要从小热爱科学,认真的学本领,长大以后为我们的国家做贡献!

  3、教师:如果是我们幼儿园发生地震我们该怎么办呢?

  教师小结:如果是我们幼儿园发生了地震,在初步震动的时候,我们迅速抱着头有顺序的的排着队伍,跑到下面操场的空地上去!跑的时候一定不能推,不能挤,沿着楼梯迅速的往楼下跑去。

  活动反思:

  《纲要》指出:幼儿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并用适当的方法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根据幼儿喜欢听故事的特点,活动中我设计了一个小故事,让幼儿边听边想,森林里的小动物用的是什么方法逃生的。并让幼儿幼儿讨论小动物谁做的对,谁做的错,再观察图片,直观了解地震的危害。让孩子在听一听、看一看、说一说的活动中构建地震自救的基本常识,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

14、大班美术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纸团花也美丽

  《纸团花也美丽》活动反思:

  春天是花开的季节,在《春姑娘来了》的美术绘画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对花特别喜爱,每次绘画时,孩子们都喜欢用花朵来点缀。

  活动中我发现许多不足的地方和值得我以后利用的地方:

  1、这次美术活动设计过程中我考虑到时间的因素,我将教师讲解的部分控制在十分钟以内,让幼儿能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操作,可是整节活动课的时间还是过长。这是我需要在进行思考、进行修改的地方。

  2、我希望孩子们能够大胆的使用颜色来进行制作,却没有考虑到孩子们操作过程中勾拿纸团是否方便的问题,颜色适当的减少或分组调配颜色都是很不错的方法。

  3、在讲解过程中我意识到纸团花的摆放顺序不应该限制幼儿,所以我没有按照制定的教案讲解,临时做了修改,让幼儿大胆的进行尝试、幼儿能够说出我都没有想到的摆放方式。

  4、操作中我播放了《花仙在》的音乐,创造一个欢快的制作环境,幼儿很喜爱,情绪立马被调动了起来,效果不错。

  5、活动目标的制定上,我认为语言上还不够准确明了,需要在做修改。

  6、与幼儿交流的过程中,我的语言比起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还不是非常精炼,我需要考虑到幼儿可能会发生的问题及如何回答幼儿的问题,只有考虑到方方面面才能更好的让幼儿明白。

  7、幼儿使用纸团粘贴过程中我发现有的幼儿对颜色的搭配十分有自己的想法,有的使用的是对称的方法、有的使用渐变的方法效果很不错,也有的幼儿选择了自己喜爱的颜色粘贴却没能粘贴出花朵的层次感、看起来比较凌乱。这是我在示范过程中没有强调所造成的,在欣赏过程中我可以特别让他幼儿注意观察这一点。

  大班美术活动:纸团花也美丽

  活动目标:

  1、运用皱纹纸搓成纸团的技能进行粘贴作画,体验纸团作画的快乐。

  2、喜欢参加美术活动,体验作品成功的快乐。

  3、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4、培养幼儿养成有序摆放工具、材料的习惯。

  活动准备:

  1、各种大小的彩色皱纹纸

  2、胶棒、白色底衬纸若干张、油性记号笔

  3、欢快的音乐、欣赏作品

  活动过程

  1、欣赏各种花的图片。

  (1)教师:春天到啦,花园里的花都开了,你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去看看美丽的花朵呀!

  (2)教师出示幼儿常见的花朵图片,幼儿欣赏。

  (3)教师:你看到了什么花,能说说它的名字嘛?

  2、幼儿猜想用哪些方法能够表现美丽的花

  (1)教师:这些花漂亮吗?想不想把这些花装扮在教室里,天天欣赏?

  (2)教师:那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呢?

  2、观察纸团花的作品,鼓励幼儿说说制作方法,教师示范。

  (1)教师:你们说的方法都很好,你们想不想看看老师是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制作的。

  (2)教师:潘老师最喜欢向日葵了,你们瞧(出示示范作品),漂亮嘛?

  (3)教师:这颗向日葵是用什么来装扮的?(各种颜色的纸团粘贴而成的)

  (4)教师:请小朋友想一想制作这样的作品,是什么样的步骤?(幼儿猜想,教师示范)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教师介绍材料,提醒幼儿纸团要捏紧、粘贴时要紧凑。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需要帮助的幼儿。

  4、欣赏幼儿作品

15、大班科学活动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神秘的空气

  活动设计意图:

  一次观看碟片时,周阳小朋友看到潜水运动员脸上戴着面罩,有一根管子通向水面,就问我:“老师,潜水员为什么要用一根管子从鼻子这边通向水面上呢?”我告诉他:“因为潜水员要呼吸空气,人在任何地方都要呼吸,你试一试,我们现在还在呼吸空气呢。”周阳又说:“老师,我知道到处都有空气,可是怎样知道它们就在我们身边呢?”带着他的问题,我设计了本次科学探索活动,通过幼儿看、摸、自己动手实验等形式,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感受空气的存在和作用。

  活动目标:

  1、能运用感官,积极动手动脑,感知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在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的。

  2、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用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懂得人与动物都不能离开空气。

  3、培养幼儿对科学小实验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体验发现的乐趣。

  4、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

  一盆清水,小瓶,热水袋一只,塑料袋每位幼儿一只,小昆虫,密封窗口若干,蜡烛半支,透明玻璃杯。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看也看不见,摸也摸不着,到处都有它,要活就要它”。幼儿猜出谜底后提问:

  1、我们用鼻子吸什么?

  2、用手摸能摸到空气吗?

  3、空气在哪,能用眼睛看到吗?

  幼儿用手摸,用眼睛看,均感受不到空气的存在。

  教师与幼儿共同得出结论: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教学反思:幼儿运用自己的感官,通过鼻子吸、手摸、眼睛看感知空气,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二、实验:空气的存在

  1、热水袋里的空气

  教师出示一只没有鼓起来的热水袋问:“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请小朋友注意看,马上热水袋就有变化。”教师向热水袋中吹气,热水袋鼓了起来。

  幼:热水袋先是瘪的,老师吹之后鼓了起来。

  师:你知道刚才老师吹的是什么?热水袋里有什么吗?

  幼:老师把空气吹进热水袋使它鼓起来,热水袋里有了空气。

  2、小瓶中的空气

  教师把一只空小瓶放到水中,水往瓶中流,而瓶口冒泡泡。

  提问:水往瓶中流的时候你发现了什么?

  瓶口为什么会冒泡泡?

  幼儿分小组讨论,讨论后,每组选一个代表,向全班幼儿说出本小组的讨论结果。

  小组一:泡泡是水中的,是水泡泡。

  小组二:泡泡是瓶中的空气是小气泡。

  小组三:泡泡是外面的一点点风吹着瓶子冒出来的。

  小组四:是水把瓶子里的空气往外挤,冒出来的泡泡。

  得出的结论:小瓶里原来是有空气的,放到水中,水往瓶里流,把瓶里的空气往外挤,这些冒出来的泡泡就是小瓶里的空气。

  3、到处都有空气

  1)先让幼儿做深呼吸,都能吸进空气

  2)请小朋友拿些塑料口袋,在活动室的任何地方把空气装满。

  提问:我们用塑料口袋在任何地方都能装满空气,用鼻子在任何地方都能呼吸到空气,这是为什么?

  幼:空气到处都有。

  (教学反思:这一环节通过看老师做实验再到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发现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它就在我们身边,到处都有,体验了发现的乐趣。)

  三、指导幼儿认识空气的功用

  1、请幼儿把嘴闭紧,捏住鼻子,暂不透气,让幼儿体会有什么感觉,提问:人如果不呼吸空气,会怎么样?(会闷死)

  2、观察放在密封的小瓶里的昆虫

  提问:小虫放在不透气的小瓶子里,时间长了会怎样?(会闷死)

  3、教师点燃一支蜡烛,然后用一只透明的玻璃杯罩在蜡烛上,蜡烛燃烧了一会后灭了。

  提问:蜡烛为什么会熄灭呢?

  幼儿集体讨论,得出结论:燃烧也离不开空气。

  (教学反思:前面的探索活动使幼儿知道了空气的特征,这一环节的探索活动,通过每个幼儿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与同伴的交流中共同探讨变化的原因,得出了正确结论,使幼儿认识了空气的作用。)

  四、延伸活动

  师:刚才我们做了许多实验,得知哪些东西离不开空气?

  幼:人离不开空气,动物离不开空气,燃烧也离不开空气。

  师:是的,刚才我们发现了许多,那么,植物离得开空气吗?

  请幼儿到室外找一棵小花或小草,放在密封的容器中,幼儿每天观察植物的变化。

  (教学反思:幼儿在亲历了探索活动,获得了大量丰富的实际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概括,对空气有了真正的了解,并进行了进一步新的探索,不断获得空气的秘密。

  活动反思:

  本次科学探索活动,我认为具有以下的特点:

  1、活动内容生活化。《纲要》中指出,幼儿要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带着孩子的问题,让幼儿探索身边事物的秘密。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使幼儿感受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了发现的乐趣,激发他们探索的热情,从小就养成善于观察和发现的学习习惯。本次活动内容是与幼儿相关的生活内容,活动的材料也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

  2、活动方式多样化。在活动中,通过幼儿看、摸、用鼻子感受到幼儿亲自做实验,使幼儿充分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并通过讨论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意见,鼓励他们积极主动的探索,让幼儿通过多种方式获取一定的知识。

  3、活动材料较丰富。在幼儿的探索中要有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我所准备的活动材料都是日常生活中随手可得的,并且每位幼儿都有操作的材料,给幼儿留下了广阔的思考空间。我还引导幼儿关注对材料的操作和作用所产生的结果和变化,促进幼儿建构动作与动作结果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而促进了新经验的获得。

  4、讨论方式自由化。实验中,幼儿要通过讨论得出实验的结论,讨论中有集体讨论、小组讨论,培养了幼儿合作学习的方法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在讨论的过程中促进了幼儿语言和思维的相互作用,也是一个主动的语言学习和建构的机会。

16、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泡泡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

  活动背景:晨间活动时,小宇航带来了一个吹泡泡的玩具。于是我们玩起了吹泡泡的游戏。看着孩子们兴奋得叫着、跑着,追逐着五颜六色的泡泡,我的心情也随之跳跃起来。于是一场关于泡泡的活动方案悄悄酝酿起来。

  活动目标:

  1、了解泡泡的特性,学会制作泡泡水,知道无论什么形状的管子吹出来的泡泡都是圆泡泡,感知空气与泡泡形成之间的关系。

  2、培养幼儿对科学小实验和科学探索的兴趣,体验同伴间交流、协作的快乐及创造的乐趣。

  3、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糖、盐、洗衣粉、肥皂、洗洁精、一次性杯子、粗中细三种型号吸管、硬纸板制成的三角形管子、正方形管子、梯形管子、水等人手一份,笔、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游戏《抓泡泡》导入,了解泡泡的特性

  1、教师出示吹泡泡玩具,带幼儿玩抓泡泡游戏。

  2、结束游戏,师幼谈话。

  刚才抓泡泡时你们的心情怎样?有什么感受?你们看到的泡泡是什么样子的?抓泡泡时发现泡泡有哪些变化?

  二、制泡泡水

  1、提问:(1)哪些材料可以制作成泡泡水呢?

  活动反思:

  没想到一个小小的转瞬即逝的泡泡,竟给孩子们带来了如此多的乐趣!从一开始抓泡泡,到制作泡泡水,到用不同形状的管子吹泡泡,再到吹奇特泡泡,孩子们的兴趣越来越浓,想象创造像开了闸的洪水,一发不可收拾。吹奇特泡泡里的种种奇思妙想怎是成人能预想到的!延伸活动,幼儿热情依然不减,同时我也发现幼儿其实并不像成人所想象的那么苍白,他们的小眼睛就如摄像机一样地把他们所看到的一切都拍下来,并储存在小脑瓜里。他们记得生活中那么多的不起眼的小现象:输液的气泡、输氧时的气泡、啤酒里的气泡等等。孩子们是因为喜欢才有兴趣,因为有兴趣才那样投入,因为那样投入才拥有了这么多发现和欢乐!我愿永远与孩子相聚在这心心相通的世界,做他们成长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17、大班综合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报纸玩玩乐

  教学设计理念:

  报纸是孩子们生活中常见的而又容易被忽视的物品,因此,提起和报纸做游戏,幼儿觉得新鲜而有趣。我改变通常让幼儿说说、玩玩、认认报纸的方法,从“生态”角度出发,通过玩报纸——合作站报纸——乘坐“报纸汽车”去旅游——用肢体表现报纸等系列游戏体现幼儿间的合作、活动中的和谐,使活动既好玩,又蕴涵了“生态”中的和谐、合作的理念。

  一、活动目标:

  1、学习与同伴合作玩报纸并会找到合适的方法,并在生活情境游戏中拓展经验。

  2、探索玩报纸的多种方法,体验玩报纸的乐趣。

  3、尝试用肢体动作表现报纸。

  4、通过这次游戏促进幼儿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5、让幼儿体会游戏的乐趣,发展幼儿开朗,乐观的性格。

  二、活动准备:报纸若干,塑料筐两个,大报纸拼成的“汽车”,音乐磁带,光盘

  三、活动过程:

  1、自主游戏——玩报纸

  音乐伴随幼儿的游戏,教师参与游戏,你可以一个人玩,也可以和好朋友一起玩。

  2、合作游戏——站报纸

  (1)引入“站报纸”游戏

  你们玩法真多!特别是几个小朋友玩的站报纸游戏真好玩,他们把脚站在报纸上,不落在报纸外面,我们也来玩一玩。

  (2)讨论游戏人数

  讨论:一张报纸站多少人比较合适呢?既不挤也不能把脚落在报纸外面。教师用一张报纸让幼儿去实验证实自己的想法可不可行。

  (3)自由选择好朋友作为游戏伙伴

  “现在你们有结果了吗?一张报纸到底站几个小朋友是最合适的?”(得出3人的结果)“那我们就3个好朋友一起做游戏吧!

  (4)理解游戏规则

  请大家听口令围着报纸跑,口令停后,三个好朋友必须都站在报纸上,谁若跳出报纸外就失败了。(每组派一个代表来拿一张报纸把它铺好。)

  (5)幼儿游戏

  第一轮游戏:一整张报纸。第二轮游戏:把报纸对折一半——请幼儿试想能否成功——幼儿站报纸——请合作的好的一组幼儿示范——大家用好方法再游戏一次。

  3、情境探索游戏——“乘报纸车”

  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辆报纸汽车!我来做司机!你们都是我的小乘客,大家赶紧上车吧!

  讨论:大家都上了这辆车,但是车还不能出发,你们知道为什么吗?迅速调整!(幼儿调整座位);现在哪些乘客找到座位了?还有几个小朋友没座位,他们站在汽车的过道上,这样安全吗?那大家来想想办法吧!”(幼儿想办法)

  4、放松整理游戏:“假如我是一张纸”

  我们也来做一回小报纸吧!(幼儿随教师的口令听音乐做动作)”

  活动反思:

  报纸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而由报纸生成的教育活动更是司空见惯,比如:说报纸、唱报纸等,这些多是从认知方面来组织教学的,能否借助报纸这一媒介,从不同的角度去设计,让传统的材料也能产生不同的教育效果呢?

  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生态的角度出发,设计了“报纸玩玩乐”这一综合活动,通过玩报纸——合作站报纸——乘坐“报纸汽车”去旅游——用肢体表现报纸等系列游戏体现幼儿间的合作、活动中的和谐,使活动既好玩,又蕴涵了“生态”中的和谐、合作的理念。

  整个活动,动静交替,在不断的猜想—体验—反思—总结中完成了教学目标。

18、大班数学优质课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排序

  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对排序(即序列)处于探索的状态,他们在游戏的时候,常常会很有兴趣地或按颜色或按形状有规律地用间隔排列的方法穿木珠,玩积木,拼搭玩具等。为了引导幼儿将这些经验加以统合整理,使幼儿对物体按规律排列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形成初步的逻辑思维,老师需要创造条件促进幼儿观察、比较、思考及创造能力的发展,提高幼儿的思维水平。

  活动目标:

  1、体验自由排序,在探索活动中尝试和发现不同的排序方法,并体验排序活动的乐趣。

  2、培养幼儿在活动中专注操作。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教师演示教具一套,幼儿操作教具人手一份,挂图等材料若干;

  2、经验准备:有简单的排序经验。

  活动过程:

  (一)游戏1:彩色小圆片的排序游戏:请小朋友将手中的彩色小圆片按一定颜色顺序进行排序。幼儿操作后请个别幼儿上黑板操作展示,自我评价奖励小红旗。

  (二) 游戏2:找异同。老师出示一幅图,请幼儿认真观察,找到规律并在图示收起后,按要求将所有小圆片放入蛋糕盘。

  (三)游戏3:全面看图找规律。请幼儿认真读图,找到几何图形的排列规律后根据记忆进行操作。

  (四)游戏4:听题送几何图形回家。题目要求:横排同颜色,竖排同形状。

  (五)活动小结:

  1、数一数自己得了几面红旗,为自己加油。

  2、找找身边有哪些有规律的排序。出示有规律排序的图片引导幼儿发现在哪些地方有这些排序。

  活动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以游戏为主线,通过游戏形式,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了图形排序的规律,并用完整的语言描述自己观察到的排列规律和自己操作的排列规律,让他们在不断的观察与操作中学习有规律的排序,加强发散性思维的训练。

  其次,在环节的设置上,我采用了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方法,使各个环节,环环相扣,过渡自然,也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幼儿在活动中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本次活动在组织时,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1.教师的语言还不够精炼,自身语言的表述能力要加强提高。

  2.在组织第二个环节:幼儿给图形排序时,我当时想让每个幼儿都来说说自己是按什么规律来排序的,而没有把握住时间,致使后面活动的时间有些仓促了,若是让每组幼儿互相交流自己的方法会更好些。

19、幼儿园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有用的垃圾

  设计意图

  游戏时,回收管理员浩浩正在进行垃圾的分类回收:“老师,小朋友把垃圾乱放。这个塑料瓶是可以回收的,他们放在不可回收垃圾箱里了。”我仔细一看,果然,在不可回收垃圾箱里找到了很多像塑料瓶、易拉罐等可回收的垃圾。我想,虽然我们在每个班级都投放了可回收垃圾箱和不可回收垃圾箱,但是大部分幼儿对于有些垃圾到底可不可回收不是很清楚。《纲要》指出:“科学的内容要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从身边的事入手。”活动的内容要建立在幼儿的一定生活经验之上,是幼儿易于接受的。因此,我设计了这节活动,想通过这个活动,让幼儿能清楚地分辨出哪些垃圾是可回收的,哪些是不可回收的。

  活动目标

  1.知道生活中有些垃圾经过回收处理后可以变成新的东西,认识循环再造标志。

  2.能够正确区分出“废纸、玻璃、塑料、金属”类的垃圾为有用垃圾。

  3.养成回收垃圾的习惯,增强保护环境及环保从我做起的意识。

  4.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5.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调查表《垃圾有没有用》。

  2.“轮胎从回收到再生”的视频;可回收利用的垃圾视频。

  3.垃圾分类再生表。

  4.可循环再造标志。

  活动过程

  1.了解幼儿已有经验

  (1)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垃圾有哪些?你觉得垃圾有用吗?集体填写《垃圾有没有用》的调查表。

  (2)集体看结果,请个别幼儿说明理由。

  (评析:垃圾在人们的生活中是很常见的,幼儿都能列举出许多。那这些垃圾到底有没有用呢?幼儿的意见就不同了。通过调查表进行统计,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为接下来的活动做好了铺垫。)

  2.知道垃圾可以再利用

  (1)请幼儿动脑筋想一想:这些垃圾真的就没有用了吗?

  a.观看“轮胎从回收到再生”的视频。

  b.讨论:说一说轮胎是如何变成崭新的橡胶制品的。

  小结:很多垃圾回收后可以加工制作成新的东西。

  (评析:通过观看录像,幼儿直观地了解了有些垃圾经过回收、加工后可以变成新的物品,引出了一个新的话题,这个环节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3.区分出有用的垃圾

  (1)桌子上哪些垃圾你觉得可以回收后再生利用的,请放到篮子里。

  (2)讨论: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觉得它有用?

  (3)看视频《可回收利用的垃圾》。

  (4)讨论:你看到了哪些垃圾是可回收利用的?

  (废玻璃)字卡,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玻璃做的呢?玻璃回收后可以做成什么?

  (废塑料)字卡,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塑料做的?塑料回收后可以做成什么?

  (废纸)字卡,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纸制成的?废纸回收后可以做成什么?

  我们再来看一遍课件(看课件时与幼儿一起讲讲)。

  (5)幼儿再次操作,修正第一次的操作情况。

  (评析:在科学活动中,猜测——验证——交流——反思是4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在小结知识点之前请幼儿进行操作活动,让幼儿猜测一下,哪些垃圾是可以回收后加工成新的物品的,这样一来,在进行验证小结时,幼儿对知识点的印像就比较深刻了,也能及时地纠正自己的错误观点。运用课件让幼儿直观地了解各种垃圾是如何进行分类的,比老师直接口述效果要好得多。)

  4.认识循环再造标志

  (1)为了让人们知道这些东西是有用的,还有一个标志,我们来看一下。

  (2)出示“循环再造标志”。如果上面印有这种标志的话,就千万不能随便乱扔哦!

  (3)出示一些印有循环再造标志的实物。

  (评析:大部分幼儿对于“循环再造标志”都比较陌生,因此我直接出示图片,请幼儿观察并认识它,并通过出示印有这个标记的一些实物,加强幼儿对这个标记的印像。)

  5.延伸活动

  请幼儿回家寻找更多印有循环再造标志的有用的垃圾。

  活动反思:

  垃圾有没有用?哪些垃圾是可回收利用的?这个问题是科学性比较强、比较难掌握的知识点。在活动前,我反复思考,怎样让这样一个比较枯燥的科学活动变得生动有趣,幼儿又能较好地掌握,达成活动目标呢。新《纲要》指出,儿童是主动学习者,在科学教育活动中,他们是主动的探索者、研究者和发现者,知识经验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儿童探究活动的支持者和引导者,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儿童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亲身经历真实的研究过程”,要让儿童真正地“做科学”。因此,在设计活动时,要充分考虑让幼儿参与到活动中来,利用多种途径让幼儿进行操作探索、交流讨论。

  于是,我设计了一份调查表和两次操作活动,并对从网上搜集到的一些资料进行筛选,最后选用了一个“轮胎加工再生”的视频录像和一个《可回收利用的垃圾》的课件。在活动流程上,我先通过调查表引出活动内容,然后设疑“垃圾是否真的没有用”?在观看了“轮胎加工再生”的录像后引出了活动的重难点——“哪些垃圾是有用的”,接着通过操作活动、观看课件、教师小结、纠正操作活动这几个环节进行重点掌握。在活动的最后我还出示“循环再造标志”,对幼儿的知识做进一步提升。通过这一个个逐步深入的环节,幼儿掌握的情况都比较好。

  但每一个活动都不可能十全十美,在活动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促使我去思考、改进:在进行分类总结时,讲到生活中的一些废纸是可以被回收利用的,有一个幼儿提到餐巾纸。由于我事先准备不充分,所以在幼儿提到这个问题时,我只是否定了幼儿的想法,但没能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相信也给这个幼儿留下了一个疑问。这给了我一个深刻的教训:以后在活动之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特别是科学活动中的知识准备。这样,当幼儿有疑问时,我就能及时地对幼儿进行科学的引导。

20、大班科学活动公开课教案与教学反思《顶顶真有趣》

  活动目标

  1、 对探索顶起纸板感兴趣,体验顶起纸板的成功喜悦。

  2、 感知纸板只有一个能顶起来的点,并积累使几何图形平衡的有益经验。

  3、 提高手眼协调的能力。

  4、 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 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套几何图形纸板、吸管、记号笔,展示板等

  活动过程

  一、 以介绍材料导入活动,引发探究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图形娃娃,你们看这是什么形状?(圆形)”

  二、 幼儿初步探究圆形顶纸板方法,感知纸板只有一个点能顶起来。

  1、 提出问题,幼儿猜想。

  教师:“如果用吸管顶圆形纸片,你们猜猜能顶起来吗?”

  2、 教师介绍材料,提出探究的要求。

  教师:“老师为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根吸管和圆形纸片,请你们动手试一试,用吸管怎样能顶起圆形纸片?”

  教师:“你们看,圆形纸片的身上有好几个点,小朋友在每一个点上都试一试,能顶起来的那个点用圈圈出来,做个记号,试好了,请你们写上自己的号数。”

  3、 幼儿操作探究圆形顶纸板的方法,并记录。

  4、 结合记录,师幼分享交流探究过程与结果。

  师:你们都试成功了吗?吸管能将圆形纸片顶起来吗?吸管顶在那个点上圆形纸片能顶起来?还有其他的点能将它顶起来吗?

  5、 师幼共同梳理,幼儿获得有关平衡的经验。

  师:原来,在圆形纸片上只有一个地方能把圆形顶起来,而且这个地方就在纸片的中心位置上。

  三、 迁移经验,幼儿探究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几何图形顶纸板的方法,再次感知发现纸板只有一个中心点能顶起来。

  1、 介绍材料,提出问题,引发幼儿猜想。

  2、 教师提出探究记录的要求:在纸片能顶起来的地方用小圆点做个记号。

  3、 幼儿操作探究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顶纸板的方法并记录。

  4、 结合记录,师幼分享交流。

  5、 师幼共同梳理,幼儿获得有关使几何图形平衡的有益经验。

  四、 出示不规则的图形,提出问题,引发延伸活动探究。

  师:刚才小朋友都试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纸片,知道他们都有一个点能顶起来,那这个图形能顶起来吗?请你回班试试吧!

  活动延伸

  1、在科学区中,投放几何图形和不规则图形,继续探究顶纸板。

  2、在后续活动中,继续探究顶纸板物体面的大小与顶纸板的关系。

  反思:活动层次清晰、目标达到,但是大三班孩子能力较强,本活动没有挑战性,孩子兴趣不太高,可以适当提高难度。例如:纸板可以做大一些、增加不规则图形,目标设定可以加上孩子语言表述能力的提高。

21、大班科学活动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痒一痒

  一、活动目标:

  1.了解哪些材料特别能引起痒的感觉,人体哪些部位特别怕痒。

  2.在相互挠痒的过程中得到情绪的宣泄和释放。

  3.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体验成功快乐。

  二、活动准备:海面、羽毛、毛笔、积木、记录表、记号笔。

  三、活动过程:哪里最怕痒.

  1、师:小朋友们,你们和爸爸妈妈玩过挠痒痒的游戏吗?是怎么玩的?那你们想不想和好朋友一起玩一玩?

  2、请你和旁边的好朋友相互逗一逗、挠一挠,找找他身上哪些地方特别怕痒,帮他贴上即时贴。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交流:请你说说你身上哪些地方最怕痒?还有其他怕痒的地方吗?

  (教师在人体结构图上贴上即时贴)师:觉得脖子特别怕痒的请举手,看看有多少)

  小结:小朋友们都找出了身体上的脖子、胳肢窝和腰这几个地方特别怕痒。

  四、痒一痒

  1、师: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些东西,看看有什么?海绵摸上去怎么样?毛笔摸上去怎么样?……待会儿就请你们找找哪些材料碰到皮肤上特别的痒,把它们记录下来。出示记录表)谁看懂了?可以怎么记录?

  小结:请你和好朋友用这些材料在皮肤上相互挠一挠,在使你感觉特别痒的材料下面画上一个简单的标记。

  2、师:仔细观察这张大统计表,你们发现哪几种材料特别能引起痒的感觉?为什么?

  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一些软绵绵的、毛茸茸的东西碰到皮肤上就觉得特别痒,而一些硬硬的东西就不太觉得痒。

  五、经验迁移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东西碰到皮肤上是很痒的,我们回去找找看,再和好朋友一起挠一挠好吗?

  活动反思:

  在探索前,我与幼儿进行游戏互动,我用干净、干燥的羽毛轻轻挠挠孩子们的手心,他们发出了咯咯咯的笑声,有的干脆边笑边缩手,快乐的笑声拉开了活动的序幕,我请幼儿说说自己的感觉,之后我请幼儿到桌旁去摆弄材料,通过让自己痒一痒的方式,孩子们探索发现了鸡毛会让我们的脸痒痒的,脖子痒痒的,手心痒痒的,棉花有一点点痒,接着我让幼儿思考“除了脸、手心、脖子会痒痒,我们身上还有哪些部位特别怕痒的?”我们边讨论边做试验,发现了胳肢窝、脚底、耳朵后、脸上、腰等地方,并用人体结构图记录下来,接着我又让幼儿思考“除了这些材料能让我们发痒外,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觉得什么材料、什么动作会让你痒痒的?”孩子们积极动脑,大胆讲述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痒”的情景,也令我痒痒的。”“孩子们在积极的动脑回答与游戏的尝试中得到了释放,非常开心。

22、幼儿园大班美术优秀教案与教学反思:有趣的图案

  目标:

  发现物体的对称性,根据提供的已有图形,画出与物体相对称的另一半。

  根据色彩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

  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准备:具有两组相对称的图形若干,幼儿活动材料第二册第19页《有趣的对称图案》、水彩笔。人手一张长和宽为4厘米和3厘米的彩色纸、剪刀、水彩笔。已拼插好一半对称图案的玩具或插粒若干套,玩具、插粒若干。

  过程:

  一、后面躲着谁(教师先出示已折成一半的图形或实物,让幼儿猜猜后面会是什么。再是让幼儿折对称图形)

  二、找朋友(展示图形片,请幼儿在提供的图形中找找每个图形的朋友,说说它们为什么是朋友,再集体观察两个图形的异同:形状、颜色、图案相同,左右位置相反,感知理解对称的意义)。

  三、找一半(让幼儿说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对称物体和自己身体上有没有对称的地方,指导幼儿操作活动材料,找出对称的图画并涂色请幼儿观察已经拼好一半的图案,用相同的玩具材料拼出相对称的另一半)。

  修改后活动方案:

  目标与上面同。

  准备:三张对称图片:三角形,花朵,小鸟。

  对称及不对称图片若干。

  操作纸每人一张:有找对称涂色的,有画对称图形的。

  过程:一、猜一猜(分别出示三张对称图片的一半,让幼儿猜出后面是什么。三张全出示后引导幼儿观察左右两过的异同:形状、颜色、图案相同,左右位置相反,感知理解对称的意义)。

  二、找一找(先出示若干半张图片,让其寻找对称的另一半。再在自己身上寻找对称的部位)。

  三、做一做(用自己的身体做对称的动作)。

  四、画一画(在操作纸上先找对称图案,再涂色对称图案,最后画对称图案的另一半)。

  活动设计的反思:

  这是一个对“对称”含义理解的活动,而“对称”的物体、图案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只要告诉幼儿“对称”的条件,幼儿能容易找到,但是这种方法回到了原来的“灌输、传授”式,幼儿在活动中永远是处于被动者。所以如何让幼儿主动学,乐意去寻找发现,这是活动设计的关键。如今有了首席备课人,但设计的活动思路不属于自己,要使这活动尽量减少纰漏,那就精心的构思活动方案,琢磨活动过程,把握每个活动中每个环节,活动后进行反思。因此活动前我仔细琢磨了原活动方案,总觉得不是自己的不能得心应手去实施,因此对活动进行了修改调整,让幼儿在“猜一猜、找一找、做一做、画一画”的几个环节中,引导他们发现了“对称”所需的条件,每个环节清晰、明了,重点突出。

  活动目标的反思:活动的目标实而在,不空不广也不难,并已在过程中很好的体现,特别是“发现物体的对称性”我觉得非常好,都是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而得到的正确答案。是一种主动学习的反映。

  活动过程的反思:

  “猜一猜”是活动的第一环节。而“猜”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去“找”。我要让幼儿在快乐的“猜一猜”后,自己去寻找左右两边的异同点,这就是重点。在猜的过程中孩子们兴趣高涨,因为我对幼儿的猜测答案都没肯定也不否定,所以他们就特好奇,给下面的“寻找”增加了更大的兴趣。在我的鼓励下,他们都积极主动的寻找着每张图片两边的相同点与不同,最终自然的发现了“对称”的条件:形状、颜色、大小、图案相同,方向相反。然而就在让他们找不同点时,我提出了一个带有误导性的问题:“找一找两边有什么不一样”,因此幼儿就从细微之处找不同,还真的找到了线条不直、圆圈不圆之类,没有一个幼儿会从方向上去观察,我也就只能半提醒着他们“看看小鸟吧朝哪边”,幼儿才恍然大悟“方向相反”了。显然这是我的提问出现了问题而导致的。这环节让我满意的是话比较简洁不多,灵活的面对幼儿的“猜测”。让我遗憾的就是:问题设计不妥,带来了误导或多或少的耽误了教学活动的时间。

  “找一找”是对“对称”含义的理解后的初次应用。我就请班上学习、接受能力中偏下的幼儿回答,结果是多数幼儿对“对称”已理解,也能找到相同的另一半,但还有极少幼儿有些模糊而出现错误,因此就在他们的错误中提出问题并极时帮他们解决了问题,使幼儿更加理解了对称的意思。

  “做一做”是为了增加一点趣味性,前二个环节都是以说为主,而做一做即是让他们巩固“对称”的理解,又是能让他们好动的身体能得到轻松片刻。虽是动的一刻,但师幼配合非常默契。

  “画一画”的操作活动有看、想、找、涂色、画的过程,是前面学习的综合反映。在此中我觉得不足的是:在幼儿操作前没有再次或是小结一下对称条件,也没有示范,因此很多幼儿出现了对称的颜色没有用上,他们只是涂色而已,如果能提一提,也许幼儿涂色时会主意到色彩的变化与对称。

  这就是我对“有趣图案”整个活动的全面反思,只有在仔细深入的反思中才能找到或者是接近有效完美的教学途径。

23、大班科学活动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旋转

  一、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旋转现象的兴趣及探究欲望,体验发现的快乐。

  2、探索使物体旋转的方法。

  3、乐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4、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5、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二、活动准备:

  1、陀螺、风车、溜溜球、地球仪、飞盘、旋转玩具、绳子、珠子、纸、筷子、纸杯、蛋糕盘

  2、课件制作:旋转的轮胎、电扇、水车、洗衣机、飞机的螺旋桨、木马

  3、音乐《表情游戏》《动感智慧树》

  三、活动过程:

  1、导入部分

  音乐游戏入场,激发幼儿的兴趣。

  2、感知发现

  教师:哇,玩具王国里有这么多的玩具,我们一起来玩吧!

  幼儿尝试玩各种玩具,教师观察指导,提醒幼儿要注意安全。

  3、交流归纳

  教师:现在请我们的小朋友坐在小椅子上。刚才你们在我们的玩具王国里面玩了什么玩具?是怎么玩的?

  幼儿:我找到了陀螺

  教师:请你来玩玩看,小朋友们看,我们的陀螺怎么样啦?

  幼儿:转起来啦!

  教师收回陀螺,小结:对我们的陀螺会旋转......

  4、探索

  教师:老师还准备了一些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东西,你们看。

  幼儿:纸杯、纸、筷子、蛋糕盘、绳子、珠子

  教师:那小朋友们想不想试试让他们也旋转起来呢?

  幼儿:想

  幼儿操作材料,教师巡视指导并用DV拍下。

  5、播放DV,请幼儿观看,小朋友想的各种办法。

  6、拓展

  教师: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还有哪些东西会旋转呢?

  幼儿:风扇、飞机、轮胎等

  教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哦,对我们的风扇会旋转,那它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好处呢?

  幼儿:夏天的时候会很凉快。

  7、游戏播放音乐《动感智慧树》和幼儿一起舞蹈。

  教师:那我们的身体可以旋转吗?有哪些地方可以旋转?

  幼儿:手指、头等

  教师:我们一起随音乐来旋转我们的身体吧!

  教学反思:教师教态自然,语言亲切,为幼儿提供了很多操作材料,让幼儿通过观察,动手动脑了解了我们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在提供半成品让幼儿探索怎样使物体旋转的过程中,材料相对单一了一点,可以多丰富这方面的材料,让幼儿尽情地去创作!

24、大班计算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学习5

  活动目标:

  1、 复习得数是4以内的加法,5以内数的组成。

  2、通过创设情景,让幼儿在操作中尝试自己列出得数是5的加法算式。

  3、懂得交换加号前后两数得数不变的规律。

  4、培养幼儿分析推理能力,思维的敏捷及幼儿动手尝试的精神,训练幼儿运算速度和准确性,激发兴趣。

  5、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6、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活动准备:

  4以内加法算式卡,数卡3、4、5,萝卜若干,背景图两张,兔妈妈、小白兔4只,金龟子姐姐一个,幼儿操作纸,青蛙、蝴蝶、鸟、鸡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复习得数是4以内的加法,复习5的组成。

  1、 游戏“开火车”复习得数是4以内的加法。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

  幼:喜欢

  师:吴老师知道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很喜欢看动画片,那《动画城》节目你们看过吗?今天,老师动画城里的金龟子姐姐也来到了我们班做客,她说呀要邀请我们小朋友到聪明屋去做客,她要看一下哪个小朋友是最聪明的小朋友,现在我们就到聪明屋去吧!哎呀,聪明屋这么远,我们该怎么去呢?要不我们坐火车去吧!我们的火车几点开?(出示加法题卡)嘿嘿,我们的火车几点开,嘿嘿,我们的火车两点开……

  游戏“对数”

  呜——火车开到了聪明屋,金龟子姐姐要来考考我们“请小朋友们来玩一个游戏”举起你们的小小手,我出1,你出几?你出1,我出3,1和3合起来就是4。

  二、创设情景,在操作中尝试写出得出是5的加法算式

  金龟子姐姐说:“小朋友们都很聪明”现在我要请你们到智力迷宫去玩,去智力迷宫之前,我们必须会一种新本领才能去,学什么本领呢?

  出示图片 1 :草地上先来了一只兔妈妈,后来了4只小白兔,问小朋友草地上一共来了几只兔子?

  提问:1、这道题先告诉我们什么?后告诉我们什么?让我们算什么?

  2、 要用什么方法算?为什么要用加法?幼儿列式1+4=5,各数表示什么?看到这道题马上应想哪一道题4+1=5,根据什么规律(加法交换律)根据大小还可以列出哪道题?

  3、刚才我们是根据小兔大小不同来列示的,那根据袋鼠的其它不同点还可以列出哪些算式:根据颜色不同列出3+2=5,2+3=5,你是根据什么不同来列式的,2,3,5各表示什么?

  4、除了这4道5的加法算式题,还有没有得数也是5的加法算式题了。5+0=5,0+5=5

  (1)幼儿集体读算式题。

  (2)兔妈妈种的萝卜丰收了,它想请小朋友帮它收萝卜,每个萝卜后面有一道题目,得数是5的萝卜已成熟,可以摘,不是5的还不能摘。

  三、看图列式

  兔妈妈这么多萝卜丰收了,它呀请来了许多小动物来庆祝,看看,它请谁来了。

  (1)根据青蛙的大小列出1+4=5,4+1=5

  (2)根据鸟的不同姿态列出2+3=5,3+2=5

  (3)根据蝴蝶的不同形状列出2+3=5,3+2=5

  (4)根据母鸡和小鸟列出1+4=5,4+1=5

  真棒,今天,我们学会了新本领就可以去智力迷宫玩,来,我们鼓掌,智力迷宫到了,看看,金龟子姐姐给我们准备了什么?

  四、幼儿操作

  反思:

  口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算法是隐含在情节中,而情节又由多个客观要素构成,只有引导幼儿分析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才能正确地选择方法,得出答案。这个过程实质上就是分析、综合的思维过程,不仅可以使幼儿达到真正理解题意的目的,同时也促进了幼儿初步的分析、综合能力的提高。

25、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跳跳糖

  活动内容:科学活动——跳跳糖

  活动目的:

  1、感知跳跳糖的特点,学习用身体动作表现跳跳糖。

  2、能根据颜色信号游戏,体验集体游戏的乐趣。

  3、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活动准备:

  1、 跳跳糖、勺子及音乐。

  2、 红、黄、跳跳糖胸饰及地面大嘴巴(二张用红、黄及时贴贴成的大嘴巴)

  活动过程:

  一、观察品尝并交流感受

  1、 观察跳跳糖,了解跳跳糖的样子。

  师:今天老师给宝宝们带来了一样好吃的东西,(出示跳跳糖),哈哈,是跳跳糖,小朋友们吃过了吗?跳跳糖呀就悄悄地躲在前面的桌子上,请宝宝们轻轻地走去看一看跳跳糖是什么样子的。

  2、品尝跳跳糖,感受跳跳糖的味道及在嘴里跳动的感觉

  师:请宝宝们尝一尝跳是什么味道的,在嘴巴里会怎样?

  3、交流对跳跳糖特点的感知经验。

  师:刚才大家品尝了跳跳糖谁来说一说:

  ①跳跳糖看上去是什么样子的?(细细的、小小的、一粒一粒的)

  ②跳跳糖吃起来是什么味道的?(甜甜的)

  ③跳跳糖在嘴里会怎样?(会跳、会动)

  ④跳跳糖除了会跳会动,还会怎样?有没有听到什么声音?

  二、用身体动作表现跳跳糖

  1、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用身体动作表现跳动的跳跳糖。

  师:跳跳糖真是太神奇了,它不但会在嘴巴里唱歌而且还会跳动呢?谁来学一学跳跳糖在嘴巴里是怎么跳的。(请三个幼儿示范不同的动作,老师一一予以说明。)这三个小朋友跳的真好,老师也想来学一学,小朋友你们想吗?那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吧?(提醒幼儿不要聚集在一起,找小朋友人少的地方学。)

  2、听音乐用身体动作表现跳动的跳跳糖。

  师:小朋友们张开嘴巴,跳跳糖跳进来了,让我们的身体也跟着跳起来,把我们的头、手、脚动起来,还有小屁股也扭起来。(教师随机指导幼儿相互模仿不同的动作,肯定两个幼儿合作跳动以表示两粒跳跳糖粘在一起的创造表现。)

  3、 用身体动作表现变小、融化了的跳跳糖。

  师:小朋友们,跳跳糖吃到后来怎么样了?(没有了)到哪里去了?(跳到肚子里去了)我们一起来学学跳跳糖越来越小、没有了、吃到肚子里的样子,好吗?

  三、游戏:大嘴巴

  1、认识红、黄二种颜色的跳跳糖胸饰,巩固二种颜色的认识。

  师:老师发现小朋友都有非常喜欢跳跳糖是吗,想不想和跳跳糖玩游戏呢,老师为你们准备了许多跳跳糖胸饰,看这是什么颜色的跳跳糖,(红色)只要带上红色的跳跳糖胸饰的就变成红色跳跳糖宝宝了……。

  2、幼儿自主选择胸饰,并按颜色信号做游戏。

  师:请宝宝们轻轻地上来去选一个自己喜欢的跳跳糖胸饰挂在脖子上,让自己变成那种颜色的跳跳糖吧。

  师:红色跳跳糖在哪里?请红色跳跳糖宝宝把手举起来。(教师用大的红色跳跳糖胸饰去拍幼儿小的红色跳跳糖胸饰。)

  师:黄色跳跳糖在哪里?请黄色跳跳糖宝宝来亲亲我。(幼儿用小的黄色跳跳糖胸饰去亲教师的大的黄色跳跳糖胸饰。)

  3、按颜色分别游戏,控制活动量。

  师:今天我们班不但有许多跳跳糖,而且还来了几张大嘴巴呢?它们要找和自己颜色相同的跳跳糖做游戏呢,我们一起喊:“大嘴巴大嘴巴快出来”。

  师:这是什么颜色的大嘴巴呀?(配班教师出示红色大嘴巴)

  幼:红颜色。

  师:什么颜色的跳跳糖可以进去?

  幼:红色跳跳糖。(摆在地上的红色大嘴巴)

  (用同样方法依次请出黄颜色大嘴巴)

  师:请宝宝们看清楚自己是什么颜色的跳跳糖,去找和自己颜色相同的大嘴巴游戏吧。

  (幼儿听音乐找相同颜色的大嘴巴,用身体动作表现跳跳糖的状态。)

  4、幼儿交换不同颜色的胸饰继续游戏,教师鼓励幼儿做出更多不同的动作。

  活动结束

  1、师:小朋友玩的开不开心?我们可以把开心带给我们的妈妈、爸爸、爷爷、奶奶回家和他们一起玩好不好?

  2、教育幼儿少吃糖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跳跳糖,还学习了跳跳糖跳的样子,可跳跳糖不能多吃。糖吃多了会使腹部不适,牙齿也会受害)吃完糖后要刷牙、漱口,保持口腔卫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持一口白白的牙齿。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我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从幼儿感兴趣的“吃”入手,以跳跳糖为主要内容,创设活泼、宽松、自由的氛围,激发幼儿大胆想像,用多种跳的形式表现出跳跳糖跳的样子,充分体验体育游戏的乐趣。在老师的激发下多数幼儿思维活跃表现出了多种跳的形式,小脚的出现、跳跳糖娃娃的奖励使幼儿感受到了游戏的乐趣,活动场面用音乐调控的较好,活动环节的设置较自然,但整个活动幼儿跳的过多,过渡即缓冲不够,因此,幼儿感到累,由于经验的欠缺活动中突略了小节的外理,没有抓住很好的教育契机,因为是体育游戏活动前后都应有充分的准备活动,而本节课也有但没有活动开,通过此次活动使我明白了,作为老师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将幼儿放在眼里,不仅要关注到全体,更要注意到每个细节,细节决定成败!

26、《各种各样的纸》 大班科学活动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 通过观察实验认识纸的种类和特性。

  2、 通过分组讨论活动培养幼儿大胆表述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对自然科学探索的兴趣。

  4、 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 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动重点:通过自我探究发现纸的特性

  活动难点:在自主空间内总结出纸的特性

  活动准备:

  (1)教具:游戏模板:天空板,老爷爷板。表格板块,复写纸,纸杯,锡纸,打火机,燃烧照片,CD。

  (2)学具:各种各样的纸:白纸,宣纸,报纸,透明纸,信纸,手工纸,皱纹纸,牛皮纸,腊光纸,包装纸等。五彩染料,胶棒。

  活动流程:猜纸——谈纸——玩纸——论纸(总结纸的特性与特殊纸)

  活动过程:导入:谜语——四四方方,又白又薄,又能写字,又能画画。(纸)

  一•谈纸

  环节重点:引导幼儿运用原有经验讲述纸的种类及用途。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纸,请小朋友看一看,有那些纸是你认识的,请你介绍给旁边的小伙伴听。

  (1)幼儿自由观察讨论。

  (2)幼儿逐个发言。你认识哪种纸,曾经在什么地方看见过的,谁愿意大声地来说一说?

  师:这些纸都一样吗?请小朋友再去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感觉一下它们到底有什么不同?

  (1)幼儿自由玩纸(有的幼儿拿起纸对着阳光照一照)

  (2)集中交流。 你发现它们有什么不同?

  (3)教师小结:小朋友真聪明。纸是各种各样的,有不同的颜色,有大有小,有厚有薄,有的光滑,有的粗糙,有的有光泽,有的暗淡一些。

  二•玩纸

  环节重点:通过游戏操作,认识纸的特性

  1、教师为幼儿提供材料,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方式,进行探索,轻声交流实验结果。

  (1)游戏一:天空中少了谁

  师:蓝天,白云,可是我总觉的天空中少了谁,你们来说说!

  幼:少飞机,少星星,少……

  师:那我就请小朋友来帮老师想想办法,只用这些纸,怎样做小飞机呢?

  (2)游戏二:给老爷爷贴胡子

  师:看,老爷爷这是怎么了,他的什么不见了?

  师:那你们帮我想想办法吧,我只有这些纸,怎样帮助老爷爷呢?

  (3)游戏三:花手绢

  师:看,这有好多白手帕呀,可是,我想把他们变得更漂亮,这有一些带颜料的水,就请你来帮我想想办法吧!

  师:这里每一个小游戏都包含着一个纸的小秘密,老师希望你们一边玩一边想:你发现了纸能怎么样?

  2、幼儿分组进行游戏,并思考问题

  幼儿表现:幼儿在游戏时,都能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进行操作,三个小女生显然想好了天空中的飞机如何做,一下子就冲到了天空板的前面,开始折起来,而给老爷爷做胡子小组的幼儿想了很多种借助工具的方法,我努力地启发他们,终于有一个幼儿想到可以用手撕得方法,一时,大家恍然大悟,一起快乐的撕起纸来。而第三小组的游戏显然有些难,可丰富多彩的教具还是吸引了很多幼儿前去想办法,他们在一起讨论这样可不可以,那样可不可以,不亦悦乎,最后一名幼儿无意中说出:“算了,还是扔到水里吧!”办法想出来了。

  3、教师小结:纸具有折,撕,吸水,燃烧的特点。

  师:现在请小朋友来说说看,你是用什么办法来做小飞机的?

  师:小朋友真聪明,我们知道了纸的第一个秘密:纸能折!

  {翻开表格板,插入“折”字,并把幼儿折的小飞机展示其中}

  师:那你又是用什么方法来帮助老爷爷的呢?

  师:从而,我们发现了纸的第二个秘密:纸能撕!

  {翻开表格板,插入“撕”字,并把幼儿撕的胡子展示其中}

  师:再请你来讲一讲,你是怎样变出这么美丽的画手绢的呢?

  师:啊,我们又知道了纸的第三个秘密:纸能吸水!

  {翻开表格板,插入“吸水”,并把幼儿作品花手绢展示其中}

  师:纸碰到火又会怎样呢?

  幼儿你一言我一语的猜测着。

  {教师演示:点燃白纸,让幼儿观察,幼儿得出结论}

  师:纸遇到火会燃烧,所以我们小朋友看书,玩纸的时候都不能靠近火,要注意安全。我们知道了纸的第四个秘密,纸能(幼儿)燃烧。

  {翻开表格板,插入“燃烧”,并把燃烧照片展示其中}

  4、总结

  三•特殊的纸

  环节重点:认识了解生活中特殊的纸及其用途。

  师:刚才我们知道了纸的四个小秘密,我又有一个问题了,所有的纸都怕水吗?

  (出示纸杯)

  师:你们看,这是什么?你在哪里看见过?它是用来干什么的?

  师:纸杯是用经过特殊加工的纸做成的,它是一种纸制品。它既硬又不容易吸水,用它喝水,喝茶都很方便。

  师:那是不是所有的纸都会燃烧呢?(出示锡纸)

  师:今天老师还带来了这种纸,你们见过吗?在哪里看见过?那么这种纸遇到火会不会燃烧呢?让我们来看实验。(教师用打火机点燃纸)

  师:燃起来了吗?因为这种锡纸不易燃烧,所以用它包着食物烧烤,不仅可以将食物烧熟,而且可以不让汤汁漏出来,使食物的味道更鲜美。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种纸,(出示复写纸)可是我不知道它有什么秘密,请小朋友下课之后自己去玩一玩,看一看,摸一摸,然后来告诉我,它有什么秘密,好吗?

  四•结束,延伸活动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纸最早是谁发明的吗?纸是我们中国人最早发明

  我们中国人是很聪明的。

  {出示图书、扇子、包装盒等纸制品,告诉幼儿纸可以做成许许多多的物品。}

  师: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纸,那我想请小朋友到你的生活中去找一找,还有哪些物品是用纸做的?纸对我们有什么帮助呢?你还想发明出什么样的纸有利于我们的生活呢?相信聪明的你们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活动反思:

  纸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它广泛应用于我们的生活。如:写字、画画、环境布置、包裹东西等等。平时孩子对白纸、皱纹纸、蜡光纸了解的比较多,但纸还有很多不同的种类,它们的粗糙程度不同、厚薄不同,用途各异。为了丰富幼儿对纸的名称、用途、特点、以及特殊纸的用途等方面知识,我分别从感知不同纸的质地、纸的特性、用途,设计了《各种各样的纸》科学活动。《纲要》指出:以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为主,淡化教师的“教”,强化幼儿的“学”,使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强调幼儿的主动参与、操作、体验和感受,鼓励幼儿动手、动脑、动口、动情,突出在玩中学,在做中学,在活动中求发展的思想。为此,我确立了我的研究问题:在课堂上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让幼儿了解纸的特性过程中,我以幼儿为主体,通过为幼儿创设宽松自由的探索空间,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使幼儿在直接观察,直接操作,具体表现的活动中,能动地建构着知识经验,发展幼儿的认知结构。

  本次活动我给幼儿分别准备了蜡光纸、报纸、牛皮纸、皱纹纸、吹塑纸、卡纸,包装纸等等。在这几种纸中,我发现幼儿对蜡光纸、皱纹纸、报纸都比较熟悉,对吹塑纸、牛皮纸、不是很熟悉,在分组活动中,让幼儿感知这几种纸的质地,比较不同,其实在平时的玩纸活动中,孩子们积累了一定的有关纸的知识,因此在看看、摸摸、比比中,知道有的纸很光滑,有的纸很软,有的纸皱皱的,我也特地把牛皮纸和卡纸让幼儿做了比较,让他们从厚度、软硬方面进行比较,知道卡纸比牛皮纸要厚,牛皮纸比卡纸要软,从而来加深他们对这两种纸的印象。

  在让幼儿了解纸的特性的环节上,我精心设计了三个有趣的游戏《天空中少了谁》《给老爷爷贴胡子》《花手绢》。通过在幼儿自主操作中,让幼儿感知纸易折、易撕、可吸水、易燃的特性。在实验操作这一环节我发现大多数幼儿都能动脑筋、想办法,而且孩子们对水火都很感兴趣,我投放几种材料制成的花手绢,使幼儿能在操作中感知纸的吸水性,使幼儿能在自己的实践中获得知识。

  在认识特殊纸的环节中,我运用幼儿的已知经验,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并故意留下课程延伸——复写纸的秘密,使幼儿有探索的欲望。

  在让幼儿了解纸的用途这一环节中,幼儿发挥各自的想象,向大家介绍纸在我们生活上、学习给我们大家带来的用处,幼儿也说了很多的纸做的制品,我也为幼儿准备了很多纸制品,这些都是经常在我们生活中常用的、熟悉的,他们觉得非常的新奇,大家都仔细的观察着,交流着,从而宽阔了幼儿的眼界,知道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处处都有纸制品。幼儿在和纸的各种亲密接触中了解了纸的特性;了解了纸与人类的亲密关系,人的生活、学习离不了它;节约用纸就是节约资源;纸可以反复利用,废纸入篓,不乱扔纸屑;书是我们的朋友,喜欢看书,爱护图书。

  通过开展本次活动,从整个过程看,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是今后要注意和改进的:一是讲解语言要简练准确,语音语调要高低有致,在情绪上要达到调动幼儿积极性的作用。二是在活动中教师的示范要准确严谨,如:点燃纸张时要用酒精灯与镊子。要给幼儿以正确的感官认知。

  在今后的科学活动的开展中,我将继续积累经验,不断探索,及时调整着自己的教育策略,寻求更适于幼儿发展的科学教育途径。在满足幼儿需求的同时,培养其对科学的兴趣及主动探究、发现问题并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7、中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关节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自身的活动,尝试发现身体各部分的关节,并知道它们的名称和各自的作用。

  2.发展幼儿的尝试精神和大胆的说话及口语表达能力。学习“关节”一词。

  3.教育幼儿平时要注意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关节。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对科学探索感兴趣,体验积极探索带来成功的心情。

  【活动准备】

  皮球、筐、关节活动小人,人体图一张,纸夹板、纸夹长臂、线绳、水彩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发现关节,感知关节的重要性。

  出示皮球,问可以怎样玩,讲一讲可一拍球、滚球、踢球、投篮等,介绍一些规则,检查鞋子裤子。提出要求玩球时看看你身体的哪个部位动起来了?。

  1.幼儿分散尝试活动。

  活动后提问:你刚才玩了什么?身体的哪个部位动起来了?

  2.小结:小朋友刚才玩的时候手、脚、腰、肩等部位动了起来,为什么我们身体的各个部位会这样灵活地运动呢? 学习关节一词。

  3、游戏“机器人与小精灵”。两名幼儿一个扮机器人将纸夹板用线绳绑住膝关节,双臂套纸夹长臂。一个扮小精灵,教师扮发出口令。两人分别取放筐里的球,看哪一个人先取胜。

  引发讨论:为什么小精灵取的快,机器人取的慢?教师与幼儿共同总结;人体如果没有关节行动起来很困难,有了关节活动起来很灵活方便。教育幼儿要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关节。

  二、引导幼儿发现认识关节

  1.引导幼儿寻找身体上的关节,小朋友试着找一找,你身体还有哪个部位有关节?在人体图上做标记。如:有腕关节、肘关节、肩关节、膝关节、踝关节、髋关节,等等。

  小结:原来,我们身体许多部位都有关节,它们的部位不同,名称也不同。

  2.听口令活动各自的关节,幼儿感知自身的关节。

  3、安装活动小人,用活动小人摆一摆做动作。

  活动反思:

  本活动是以认知为主导,以肢体活动和讨论交流为表现形式的活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在游戏“机器人与小精灵”活动中,他们不仅活动了身体,认识了关节的作用。幼儿通过观察“关节娃娃”的弯曲动作,能较快地知道,身体能够弯曲的道理,了解关节的作用和名称。最后让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巩固和进一步理解关节。同时也让幼儿懂得除了要会保护自己的关节外,还要懂得不去伤害他人的关节。

28、大班科学活动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叠高”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多种方法让扑克牌站立起来,感知力与平衡的关系。

  2、学习记录实验结果并乐于大胆明确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3、在探索扑克的多种玩法中锻炼求异思维,乐于合作探究。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扑克牌人手二十张;大记录表一张;小记录本、记号笔人手一份;不同形状的卡纸若干;红、黄、蓝、绿的牌子各四个。

  活动过程:

  活动反思:大班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正处于培养与发展的第一个关键期,科学探索活动是达到此目标的最佳集中教育活动,孩子在这个活动中综合运用了探索、记录、交流、自我调整等方式,从多角度多层面感受了力与平衡之间的关系。在活动设计的最后一个环节中,用大班幼儿最兴趣的竞赛方式,激发幼儿将之前获得的体验和经验大胆地运用和表现出来,这样又为孩子们搭建了一个建构和运用经验的平台,让他们能在经验和能力之间建立起新的联结,对于个人的能力锻炼与合作能力的培养起到了很大的促进发展作业。

  (一)自由玩扑克牌,探索扑克牌的各种玩法。

  1、提出活动内容,强调探索规则:

  (1)可以自己玩也可以邀请同伴一起玩。

  (2)保管好自己的扑克牌不要跟别人混在一起。

  (3)听到碰铃声,整理好扑克坐回原位。

  2、幼儿自由探索扑克的玩法。

  3、幼儿交流分享玩法。

  4、教师记录并总结幼儿玩扑克的方法。(分类、排序、比大小、接龙、游戏、等)

  (二)自由探索“让两张扑克牌站立”的方法。

  1、提出探索的问题,强调探索规则:

  (1)把扑克成功站立在桌上的方法记录在本子上。

  (2)一种方法记录一格。

  (3)听到碰铃声,整理好扑克拿着记录本坐回原位。

  2、幼儿自由探索“扑克站立在桌上的方法”并记录。

  3、幼儿分享交流自己的方法。(幼儿出示记录本边讲述边示范)

  (1)你是用什么办法让扑克牌站立在桌子上的?

  (2)有不一样的方法吗? 活动反思:大班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正处于培养与发展的第一个关键期,科学探索活动是达到此目标的最佳集中教育活动,孩子在这个活动中综合运用了探索、记录、交流、自我调整等方式,从多角度多层面感受了力与平衡之间的关系。在活动设计的最后一个环节中,用大班幼儿最兴趣的竞赛方式,激发幼儿将之前获得的体验和经验大胆地运用和表现出来,这样又为孩子们搭建了一个建构和运用经验的平台,让他们能在经验和能力之间建立起新的联结,对于个人的能力锻炼与合作能力的培养起到了很大的促进发展作业。

  (3)为什么这种方法能让扑克牌站立在桌子上?

  (4)哪一种方法站得最稳?

  4、教师小结。

  (三)合作探索“用扑克牌搭建得又高又稳”的方法。

  1、提出探索任务。

  2、出示图文结合的比赛规则图,引导幼儿认读,明确游戏规则:

  (1)四人一队,分成:红队、黄队、蓝队、绿队。

  (2)可以用不同形状的卡纸。(也可以不用)

  (3)时间:五分钟。

  (4)最高最稳的获得金牌。

  2、幼儿自由组合比赛“扑克搭高方法”。

  3、幼儿交流成功与失败的经验。

  4、教师给搭得最高的一组颁发金奖。

  活动反思:

  大班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正处于培养与发展的第一个关键期,科学探索活动是达到此目标的最佳集中教育活动,孩子在这个活动中综合运用了探索、记录、交流、自我调整等方式,从多角度多层面感受了力与平衡之间的关系。在活动设计的最后一个环节中,用大班幼儿最兴趣的竞赛方式,激发幼儿将之前获得的体验和经验大胆地运用和表现出来,这样又为孩子们搭建了一个建构和运用经验的平台,让他们能在经验和能力之间建立起新的联结,对于个人的能力锻炼与合作能力的培养起到了很大的促进发展作业。

29、幼儿园大班优秀教案和教学反思有趣的图案

  目标:

  发现物体的对称性,根据提供的已有图形,画出与物体相对称的另一半。

  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准备:具有两组相对称的图形若干,幼儿活动材料第二册第19页《有趣的对称图案》、水彩笔。人手一张长和宽为4厘米和3厘米的彩色纸、剪刀、水彩笔。已拼插好一半对称图案的玩具或插粒若干套,玩具、插粒若干。

  过程:

  一、后面躲着谁(教师先出示已折成一半的图形或实物,让幼儿猜猜后面会是什么。再是让幼儿折对称图形)

  二、找朋友(展示图形片,请幼儿在提供的图形中找找每个图形的朋友,说说它们为什么是朋友,再集体观察两个图形的异同:形状、颜色、图案相同,左右位置相反,感知理解对称的意义)。

  三、找一半(让幼儿说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对称物体和自己身体上有没有对称的地方,指导幼儿操作活动材料,找出对称的图画并涂色请幼儿观察已经拼好一半的图案,用相同的玩具材料拼出相对称的另一半)。

  修改后活动方案:

  目标与上面同。

  准备:三张对称图片:三角形,花朵,小鸟。

  对称及不对称图片若干。

  操作纸每人一张:有找对称涂色的,有画对称图形的。

  过程:一、猜一猜(分别出示三张对称图片的一半,让幼儿猜出后面是什么。三张全出示后引导幼儿观察左右两过的异同:形状、颜色、图案相同,左右位置相反,感知理解对称的意义)。

  二、找一找(先出示若干半张图片,让其寻找对称的另一半。再在自己身上寻找对称的部位)。

  三、做一做(用自己的身体做对称的动作)。

  四、画一画(在操作纸上先找对称图案,再涂色对称图案,最后画对称图案的另一半)。

  活动设计的反思:

  活动过程的反思:

  “猜一猜”是活动的第一环节。而“猜”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去“找”。我要让幼儿在快乐的“猜一猜”后,自己去寻找左右两边的异同点,这就是重点。在猜的过程中孩子们兴趣高涨,因为我对幼儿的猜测答案都没肯定也不否定,所以他们就特好奇,给下面的“寻找”增加了更大的兴趣。在我的鼓励下,他们都积极主动的寻找着每张图片两边的相同点与不同,最终自然的发现了“对称”的条件:形状、颜色、大小、图案相同,方向相反。然而就在让他们找不同点时,我提出了一个带有误导性的问题:“找一找两边有什么不一样”,因此幼儿就从细微之处找不同,还真的找到了线条不直、圆圈不圆之类,没有一个幼儿会从方向上去观察,我也就只能半提醒着他们“看看小鸟吧朝哪边”,幼儿才恍然大悟“方向相反”了。显然这是我的提问出现了问题而导致的。这环节让我满意的是话比较简洁不多,灵活的面对幼儿的“猜测”。让我遗憾的就是:问题设计不妥,带来了误导或多或少的耽误了教学活动的时间。

  “找一找”是对“对称”含义的理解后的初次应用。我就请班上学习、接受能力中偏下的幼儿回答,结果是多数幼儿对“对称”已理解,也能找到相同的另一半,但还有极少幼儿有些模糊而出现错误,因此就在他们的错误中提出问题并极时帮他们解决了问题,使幼儿更加理解了对称的意思。

  “做一做”是为了增加一点趣味性,前二个环节都是以说为主,而做一做即是让他们巩固“对称”的理解,又是能让他们好动的身体能得到轻松片刻。虽是动的一刻,但师幼配合非常默契。

  “画一画”的操作活动有看、想、找、涂色、画的过程,是前面学习的综合反映。在此中我觉得不足的是:在幼儿操作前没有再次或是小结一下对称条件,也没有示范,因此很多幼儿出现了对称的颜色没有用上,他们只是涂色而已,如果能提一提,也许幼儿涂色时会主意到色彩的变化与对称。

  这就是我对“有趣图案”整个活动的全面反思,只有在仔细深入的反思中才能找到或者是接近有效完美的教学途径。

30、大班综合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爷爷一定有办法》

  课前思考:

  对二十一世纪的孩子而言,一个物质过度充裕的年代,物品总是用完即丢,举凡纸杯、纸盘、卫生筷、玩具、甚至照相机等,过度的商品化让孩子们不太有机会用旧东西。《爷爷一定有办法》这个教学活动,是以一个绘本故事为依托通过剪纸活动,让幼儿理解把旧的东西赋予新的生命与用途的过程。而对物品的巧妙利用正符合当前的环保教育,而让幼儿理解并学会合理利用,将书本上的知识经验转化为幼儿的生活技能,让环保的种子植入幼小的心灵。

  活动目标:

  1、关注故事发展线索,感受爷爷的聪明才智。

  2、能大胆尝试、想象,用手工纸剪出各种物品。

  3、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

  4、培养幼儿完整、连贯地表达能力和对事物的判断能力。

  5、使幼儿学会用肢体动作配和游戏的玩法。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剪刀、托盘、手工纸等。

  活动过程:

  一 、兴趣导入

  出示图书,激发幼儿欣赏关注故事书的兴趣。

  二、分段欣赏故事,逐步尝试剪纸。由一块布料引出故事。

  (一)毯子变外套。

  1、教师讲述故事(播放多媒体课件),并演示剪外套。

  2、(在幼儿座位的后面准备剪纸工具)引导幼儿初步尝试用对称的剪纸方法。(对折剪)(交代幼儿把剪下的废布料放进纸篓里、用剪刀的安全)

  3、将幼儿剪的外套陈列在黑板上,交流自己和同伴的作品。(强调剪下得越少,剩下的布料就越大,做的外套约瑟就能够穿得更久一些)

  (二)外套变背心。

  1、教师讲述故事(播放多媒体课件): 师:背心和外套有什么区别?怎样把外套做成最大的背心?(这次教师没有示范)

  2、幼儿将黑板上自己刚才剪的外套取回剪成背心(教师指导个别剪外套不成功的幼儿)。

  3、陈列幼儿作品,引导幼儿讨论最大一件背心是怎么剪的?

  教师小结,剪掉的越少,背心越大,约瑟就能够穿得更久一些。

  (三)背心变领带。

  1、鼓励幼儿想象剪纸出各种可能的物品。(不揭示领带的答案)

  2、让幼儿取回自己剪的背心,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猜想进行操作。

  3、展示幼儿的作品。评评剪的是什么,做什么用?

  4、教师继续讲故事。

  (四)领带变纽扣。

  (五)写成一个奇妙的故事。

  (六)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

  三、延伸

  给幼儿问题(留疑): 约瑟的纽扣会落到哪去了呢?(老鼠洞)纽扣被老鼠捡去还会有什么用?爷爷有办法将普通的布料变成奇妙的衣物,约瑟有办法把爷爷、自己、布料之间发生的事情写成一个奇妙的故事,我相信,咱们班的小朋友也一定有办法,把小老鼠家发生的故事说出来或画出来,想好了,告诉你的老师和好朋友,好吗?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围绕两点展开,收到较好的效果。

  1、语言点的把握:虽然“爷爷把布翻过来,翻过去······缝进,缝出。”画面效果不明显,但是针对画面的语言是重复性的,所以我让孩子在第一、二次重复时听我讲,在第三、四次重复时孩子就能跟上了。孩子们随着对这句话的熟悉对于股市发展情节也越来越入迷。

  2、动作点的展开。对于剪纸活动的目标定位上我更侧重于幼儿合理想象与掌握对称剪纸方法。由“毛毯-----外套-----背心----领带-----手帕----纽扣”是引发孩子发散思维的过程,在剪纸中我尝试用对称的方法来剪物品。通过教师示范-----幼儿观察-----幼儿尝试与讨论-----自主练习等方法探索进行。在教学方法的采用上我并不是采用教师直接传授式。而是让孩子通过自己已有的经验进行会议与思考,通过与尤文之间的互动行为,让幼儿了解、学习、运用对称剪的方法。

  在这个活动中,不仅能帮助孩子建立阅读策略,而且孩子在主动的动口、动脑、动手中很自然地理解故事,提高剪纸的水平与技巧。不管作品是否精致,相信孩子在快乐阅读、动手动脑的过程中会收获许多。

  不足之处:

  1、在活动的设计上,应把握好活动的时间。作品的展示可以让幼儿剪好后,双手举起互相欣赏,然后要求幼儿用剪刀压住作品,在倾听下一段故事,这样可以节省时间。

  2、在背心变领带前,我请幼儿说说领带的特征,又让个别幼儿示范剪领带。虽然我一直强调“剪掉最少,就是最好,”目的是让幼儿把作品剪的大些。可是,这位孩子很大一剪刀下去,对折的只剩下一小块,多半剪光了。我一急,抢过这位孩子手里的纸,又朝另外的方向把纸对折一下剪出领带,可其他幼儿看糊涂了,出现了好多幼儿不会剪。我深信,在以后的活动中,我回从多方面去考虑活动的设计、安排、可能出现的问题等等,尽量使活动精彩。

31、大班音乐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快乐宝贝》

  大班音乐活动教案:《快乐宝贝》

  一、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体验与朋友一起唱、玩的快乐。

  2、学习创编歌词及动作表达自己的感受。

  3、学唱歌曲,掌握断顿、欢快和连贯、舒缓的不同演唱方法。

  4、初步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节奏既充满幻想希望的情感,并尝试用语言进行表述。

  二、活动准备:

  1、幼儿已基本会唱《幸福拍手歌》

  2、电子琴、各种小乐器、头饰、面具、绸带等

  三、活动过程:

  1、轻松活动---幼儿听音乐随意做动作。

  2、 师生互相说说与朋友一起玩的感受。

  教师:好玩吗?为什么好玩?心情怎么样?怎么表现出来让别人知道?

  3、复习歌曲《幸福拍手歌》并创编歌词和动作表达自己的感受。

  a、正确歌唱的方法。练声。

  b、小游戏:弹奏《幸福拍手歌》的旋律,请幼儿猜猜是什么歌曲?大家唱。

  c、幼儿创编歌词、动作,即兴表演(提供各种道具如小乐器、面具。。。。)

  d、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

  四、延伸活动

  幼儿自由结伴唱一唱《找朋友》,一起跳一跳、玩一玩。

  活动反思: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孩子们很活跃,心情都很快乐,围绕在我的身边唱、跳、编和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我总想完成得很好,但由于经验不足、场地改变等原因,在这个活动中还出现了这样和那样的不如意:

  1、活动过程中,我还未能全面地顾及观察到所以孩子的行为、感受,没能及时发现孩子行为中与活动相关联的好的地方给予及时表现。

  2、常规仍需要重视培养,但不要限制。日常生活中,孩子已经养成听铃鼓声安定的习惯了,这次以琴声来组织孩子安定很吃力时,当即就应该反应需要运用到铃鼓,但看到孩子不受控制的场面,自己一时着急就忘了。连着提醒孩子收拾玩具的常规也忘了。

  3、带孩子进入歌词、动作创编环节中,本以为让孩子们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进行活动,不控制孩子那么多的行为,让孩子快快乐乐地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但由于自己经验不足,没有考虑到环境的改变对孩子影响的问题,孩子当时特别兴奋急噪,所以没能收放自如地控制孩子的行为,使活动更加顺利地开展。

32、幼儿园大班美术公开课教学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图案

  目标:

  发现物体的对称性,根据提供的已有图形,画出与物体相对称的另一半。

  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在创作时体验色彩和图案对称带来的均衡美感。

  准备:具有两组相对称的图形若干,幼儿活动材料第二册第19页《有趣的对称图案》、水彩笔。人手一张长和宽为4厘米和3厘米的彩色纸、剪刀、水彩笔。已拼插好一半对称图案的玩具或插粒若干套,玩具、插粒若干。

  过程:一、后面躲着谁(教师先出示已折成一半的图形或实物,让幼儿猜猜后面会是什么。再是让幼儿折对称图形)

  二、找朋友(展示图形片,请幼儿在提供的图形中找找每个图形的朋友,说说它们为什么是朋友,再集体观察两个图形的异同:形状、颜色、图案相同,左右位置相反,感知理解对称的意义)。

  三、找一半(让幼儿说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对称物体和自己身体上有没有对称的地方,指导幼儿操作活动材料,找出对称的图画并涂色请幼儿观察已经拼好一半的图案,用相同的玩具材料拼出相对称的另一半)。

  修改后活动方案:

  目标与上面同。

  准备:三张对称图片:三角形,花朵,小鸟。

  对称及不对称图片若干。

  操作纸每人一张:有找对称涂色的,有画对称图形的。

  过程:一、猜一猜(分别出示三张对称图片的一半,让幼儿猜出后面是什么。三张全出示后引导幼儿观察左右两过的异同:形状、颜色、图案相同,左右位置相反,感知理解对称的意义)。

  二、找一找(先出示若干半张图片,让其寻找对称的另一半。再在自己身上寻找对称的部位)。

  三、做一做(用自己的身体做对称的动作)。

  四、画一画(在操作纸上先找对称图案,再涂色对称图案,最后画对称图案的另一半)。

  活动设计的反思:

  这是一个对“对称”含义理解的活动,而“对称”的物体、图案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只要告诉幼儿“对称”的条件,幼儿能容易找到,但是这种方法回到了原来的“灌输、传授”式,幼儿在活动中永远是处于被动者。所以如何让幼儿主动学,乐意去寻找发现,这是活动设计的关键。如今有了首席备课人,但设计的活动思路不属于自己,要使这活动尽量减少纰漏,那就精心的构思活动方案,琢磨活动过程,把握每个活动中每个环节,活动后进行反思。因此活动前我仔细琢磨了原活动方案,总觉得不是自己的不能得心应手去实施,因此对活动进行了修改调整,让幼儿在“猜一猜、找一找、做一做、画一画”的几,环节中,引导他们发现了“对称”所需的条件,每个环节清晰、明了,重点突出。

  活动目标的反思:活动的目标实而在,不空不广也不难,并已在过程中很好的体现,特别是“发现物体的对称性”我觉得非常好,都是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而得到的正确答案。是一种主动学习的反映。

  活动过程的反思:

  “猜一猜”是活动的第一环节。而“猜”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去“找”。我要让幼儿在快乐的“猜一猜”后,自己去寻找左右两边的异同点,这就是重点。在猜的过程中孩子们兴趣高涨,因为我对幼儿的猜测答案都没肯定也不否定,所以他们就特好奇,给下面的“寻找”增加了更大的兴趣。在我的鼓励下,他们都积极主动的寻找着每张图片两边的相同点与不同,最终自然的发现了“对称”的条件:形状、颜色、大小、图案相同,方向相反。然而就在让他们找不同点时,我提出了一个带有误导性的问题:“找一找两边有什么不一样”,因此幼儿就从细微之处找不同,还真的找到了线条不直、圆圈不圆之类,没有一个幼儿会从方向上去观察,我也就只能半提醒着他们“看看小鸟吧朝哪边”,幼儿才恍然大悟“方向相反”了。显然这是我的提问出现了问题而导致的。这环节让我满意的是话比较简洁不多,灵活的面对幼儿的“猜测”。让我遗憾的就是:问题设计不妥,带来了误导或多或少的耽误了教学活动的时间。

  “找一找”是对“对称”含义的理解后的初次应用。我就请班上学习、接受能力中偏下的幼儿回答,结果是多数幼儿对“对称”已理解,也能找到相同的另一半,但还有极少幼儿有些模糊而出现错误,因此就在他们的错误中提出问题并极时帮他们解决了问题,使幼儿更加理解了对称的意思。

  “做一做”是为了增加一点趣味性,前二个环节都是以说为主,而做一做即是让他们巩固“对称”的理解,又是能让他们好动的身体能得到轻松片刻。虽是动的一刻,但师幼配合非常默契。

  “画一画”的操作活动有看、想、找、涂色、画的过程,是前面学习的综合反映。在此中我觉得不足的是:在幼儿操作前没有再次或是小结一下对称条件,也没有示范,因此很多幼儿出现了对称的颜色没有用上,他们只是涂色而已,如果能提一提,也许幼儿涂色时会主意到色彩的变化与对称。

  这就是我对“有趣图案”整个活动的全面反思,只有在仔细深入的反思中才能找到或者是接近有效完美的教学途径。

33、大班科学活动公开课教案及反思:有趣的磁铁

  教学目标:

  1、探索有关磁铁的各种有趣现象。

  2、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幼儿通过自身的操作活动,发现并揭示磁铁的“同性相吸、异性相斥”的特性,建立有关磁性原理的粗浅概念。

  3、共享同伴的成果与快乐。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教学准备:表格一、二,老虎、兔子、磁铁有两级(老师操作的,幼儿操作的),人手一份操作材料(鉄制品,不是铁制品)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课题。(出示背景图,老虎和小兔)

  1、今天我老虎肚子饿,想找个动物来填肚子。咦,前面有只兔子,“兔子等着瞧。”“老虎大哥求求你,别吃我。”“行,只要你回答出我的问题,就放过你。”这里一堆米粒里混入许多的小针,你能用最快的方法把米粒和小针分开吗?小朋友们,你有什么好办法?快来帮帮小兔。

  2、请小朋友回答,然后办法进行操作,比一比,谁的办法快?(筷子、夹子、磁铁、)

  3、小结:小朋友真聪明。很久很久以前,我们的科学家发现了一种矿石,黑黑的,它有磁性,又能吸住鉄,所以就取名叫磁铁。

  二、磁铁的特性。

  【教学反思】

  在这次活动中幼儿乐于参与,积极发现。简单而有平常的活动准备,又为幼儿提供了全面探索的机会。简单容易的记录过程更适合幼儿的操作能力。在新课程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我依据幼儿的需求设计了置疑、猜测、验证、交流等各个环节,让孩子们在每个环节中对磁铁特性的了解层层深入,同时对记录单和实验的操作能力有很大提高。从而培养孩子乐于参与科学活动的兴趣,提高孩子观察、比较、发现等科学探究能力。在活动过程中首先我引导运用对比观察的方法,引导孩子发现磁铁的特性,从而让孩子了解磁铁的“同性相吸,异性相斥” 的特性。

  在科学活动中参插游戏,并辅以形象生动的教具、有趣活泼的语言,会使幼儿对活动的兴致加浓,而在有趣的游戏情景中,幼儿也愿意主动去探索,主动去参与,从而使幼儿的听觉力、注意力、观察力得到了发展。我们认为,整个活动的全过程,将“尝试精神”渗透在了教育教学之中,基本遵循了“先练后讲”的尝试原则。让幼儿在不断尝试,不断探究,不断发现中学习知识,认识事物的现象。

  本次活动充分体现了分层递进,分步落实的教学特点,教学的环节比较分明,教学重点突出,时间分配得当。操作材料充足,在活动中教师言语只是一般的引导性语言,整个活动充分体现了:幼儿是学习的主体“。

  本次活动存在的问题是,我在课前还应为幼儿提供丰富的便于操作观察的材料,让每个幼儿都能亲自进行实验探索,从而能更加引发孩子们的探索欲望。在活动中还应认真的观察孩子,倾听他们的谈话,在于他们的谈话中发现他们的兴趣和经验,激发孩子们主动学习。个别幼儿在尝试活动中不够大胆,模仿性强;有些幼儿在材料的使用上还有磕磕碰碰的现象,虽然老师多次提醒,但还是影响了活动的顺利进行;在活动中有时还不能做到“收放自如”,今后,在教学活动中需注意这方面的指导。

34、大班科学活动公开课教案及课后反思:有趣的水

  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水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认识水的基本性质:无色、无味、透明、流动。

  2 、知道水是生命之源,了解水的用途。

  3 、激发幼儿对水的探究兴趣,懂得要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塑料杯若干、两种颜料、两块石子、盐、糖、盆一个

  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猜谜导入

  不洗不脏,越洗越脏,花草树木要用它,人人要健康,就是不能没有它。(打一自然物 水)

  二、简单介绍水的三态

  冬天很冷水会结冰是水的固态,夏天天降雨水是水的液态,开水冒的气是水的气态,那么水像魔术师一样一会变成冰块,一会变成雨水,一会又变成气冒出,是不是很有趣呀,那你们想多了解水吗?好那我们研究一下看看水都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

  三、探究水的性质

  1、水是没有颜色的。

  实验:分别给三个杯子盛半杯清水,给其中的两杯加入不同的颜料,水马上变成了不同的颜色,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明白水本来是没有颜色的,只是加入什么颜料就变成了什么颜色。

  2、水是没有味道的。

  实验:让幼儿闻闻、尝尝清水说说有没有味道,然后给清水里加上糖和盐再让幼儿尝尝是什么味道,在幼儿亲身体验的基础上,我进行小结:水是没有味道的。

  3、水是透明的。

  实验:把一块石子放入带有颜色的水杯中,另一块放入清水中,让幼儿观察比较哪一杯能看清石子哪一杯看不见石子,最后得出结论:水是透明的。

  4、水是流动的。

  实验:用饮料瓶制作一个水槽,下面接一个杯子或者一个盆,让幼儿观察水是怎么进了下面的杯子或盆里的,幼儿就会说出是流进去的,从而得出水是流动的。

  四、讨论水的用途,教育幼儿节约用水。

  老师小结了水的性质后,问孩子们:“水能用来干什么呢?”让幼儿互相讨论后回答,孩子们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水可以洗脸、洗头、洗脚、洗衣服、洗澡等等,老师可以扩宽思维告诉幼儿还可以灭火、灌溉农田、发电等,让幼儿知道水的用途很大,人类离不开水,从而引出要节约用水。

  让幼儿设想如果没有了水,我们会怎样?厕所会怎样?做饭时会怎样?这样加深印象让幼儿真正做到节约用水。

  师问幼儿:“你们见过哪些浪费水的现象呢?那以后应该怎样节约用水呢?”幼儿各抒己见,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老师总结。

  五、做律动《水龙头不哭了》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活动。

  《有趣的水》教学反思

  这次活动的主要目标是让幼儿在尝试活动中,了解水的特性,能仔细观察,乐于尝试,懂得保护水。

  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多种材料,幼儿进行了两次主动探索尝试活动,认识了水会流动,有的东西在水中会被溶解。在活动中我没有进行一手包办,而是强调让幼儿直接操作材料,去观察、去发现、去思考,满足了幼儿的好奇、探索、希望尝试的欲望,充分调动了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了动手能力,发展了直观思维能力。但是,在水的流动性这个环节中,由于准备的盆不够大,使孩子们不能很好的去操作材料,阻碍的孩子的思维。这些都是我在活动设计上不够细致造成的。

  在这一活动中,我得到很多启示:一、在日常生活中,老师要善于观察,善于捕捉教育契机,从孩子感兴趣的事情着手,设计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二、幼儿尝试精神的潜能是存在的,在设计活动时,应考虑到幼儿创造思维的发展,这样孩子们就能得到充分发扬创新精神,锻炼实践能力。

35、我和彩绳一起玩(大班健康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

  我和彩绳一起玩(大班健康)

  活动目标:

  1、通过彩绳游戏发展钻爬、跳跃等能力。

  2、能听口令和信号做出相应的动作,并积极参加活动。

  3、体验与同伴轮流、合作游戏的愉悦。

  4、锻炼幼儿的反应能力,提高他们动作的协调性。

  5、了解多运动对身体有好处。

  活动准备:

  彩带若干条(幼儿人数的一半)、音乐一段

  活动过程:

  1、出示彩绳,激发兴趣。

  T:大家看我带来了什么东西?你们想要吗?请你们每人拿住彩绳的一头回到原来的位置!

  T:这么多彩绳举起来象什么呢?

  2、幼儿手拉彩绳一头听口令进行各种动作。

  T:你们愿意跟彩绳一起玩吗?现在请你们站起来变成一个大太阳,怎么变?(幼儿拉直彩绳围成圆圈,教师抓住彩绳的中间并上举。)

  围着圆圈听口令走一走,跑一跑,跳一跳,学矮人走一走,学高人走一走,再走到中间来,跑回原地去。

  3、游戏“转陀螺”

  T:刚才好玩吗?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更好玩的游戏——转陀螺,请你先看好我是怎么玩的!(一边说“陀螺陀螺转起来”一边让彩绳往自己身上裹,再让“陀螺陀螺转回去”)

  T:你们想玩吗?请大家听好我的口令,开始啦——(节奏由慢变快)

  4、彩绳网下游戏

  T:现在我要放手,我在下面玩罗!(在彩绳网下自由爬)你们想玩吗?那谁来拉彩绳呢?

  T:我有个建议:男孩子让女孩子先玩,等会交换,男孩子两个手各拉一根彩绳,好吗?

  T:女孩子去玩吧——

  T:男孩子们立正——拿好彩绳,看好谁玩的花样多。

  游戏结束请个别幼儿展示自己的玩法,再换男孩子玩。

  5、彩绳网上游戏

  T:男孩子们——,到我这来,请女孩子拿好彩绳跪下来。

  T:你们看在彩绳上面可以怎么玩呢?去试试吧——

  后换女孩子玩

  6、跳跃触碰彩绳

  请一半孩子把彩绳举到最高,引导其他孩子想办法用手去触碰彩绳。

  7、放松活动

  T:你们今天玩得开心吗?我们的彩绳也很高兴,想翩翩起舞了,就让我们一起舞动手中的彩绳(音乐起)——

  T:真好!你们累吗?我们的彩绳也累了,把他们放地上让他们休息吧,你们可以和旁边的小朋友互相敲敲背,揉揉腿。

  反思:

  体育活动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导致活动不容易组织好。作为一名新教师,组织好一次体育活动更是难上加难,但是我们应该发扬知难而上的精神,不断地去思考、去实践,力求幼儿能在健康领域有更好的发展。本次活动实施下来,孩子们很开心,但是我总感觉他们从中获得的技能技巧方面的发展不多。难道我们的活动就纯粹为了孩子们获得一些快乐的精神体验?答案是否定的。每个活动都应该能促进每一个孩子的某方面有所发展,特别是大班孩子,随着他们的身心快速发展,他们的求知欲望很高,同时他们的潜力也很大,所以我疑惑活动中一些动作要求是否嫌低,为了提高动作难度,以促进幼儿更大的发展

36、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黑白棋大赛》

  活动目的:

  1、通过“黑白棋大赛”帮助幼儿学习6的加法。

  2、初步培养孩子们的合作精神。

  3、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4、发展辨别、分析、归纳智力和运用智力。

  活动准备:

  1、大棋谱两副,黑白棋子若干。

  2、红、黄、绿、紫队标志一份,每队准备一副棋谱,若干黑白子。

  3、数字卡片“6”以内加减算式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分队推选小队长

  “分成四队,每队4个孩子,自己选出小队长”

  二、黑白棋对抗赛

  1、规则:每队选2名小队员先后参加比赛,第一名队员用黑子,第二名队员用白子,要求黑子和白子合起来我给你的数。

  2、幼儿比赛,教师总结比赛情况。

  三、合作摆“6”

  1、规则:请一组的小朋友合作摆“6”,一行一种摆法列一道算式,要求算式不能重复,比比看规定记。时间哪一队找到的6的加法算式最多,最正确。(幼儿摆“6”)

  2、相互检查

  现在请你们相互检查,先看看他们列了几道算式,是否正确,如果有错错再哪?每队选一位小朋友告诉大家结果。(总结比赛情况)

  3、“6子通”抢答赛

  我这里有一张大棋谱,里面藏着许多6子通的6的加法算式,能能找到吗?

  4、总结得分评出第一名。

  五、个人竞赛:猜猜看

  1、规则:我给你5个数字“2、5、1、3、4”请你用三十秒的时间记住,然后我把数字翻过去,请你指出和2加起来是6的数。

  2、幼儿比赛,答对发奖。

  六、延伸

  刚才,我们想了许多办法使黑子和白子合起来是6,那么要他们合起来是7,该怎么摆棋子呢?我们到教室里去摆摆看好不好啊?

  活动反思:

  在活动过程中,我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幼儿,给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充分利用小黑板和卡片达到教学目标。在这节课中,我已经了解到幼儿学了6的加法。充分发挥幼儿能力。

37、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及课后反思:有趣的数字组合

  设计意图:

  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十分紧密,只有让幼儿感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才能引发他们更积极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之中。《有趣的数字组合》就是根据这一理念,做到“数学活动生活化”。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大街上的汽车越来越多,不少幼儿的家长都拥有私家车,孩子对车也越来越熟悉,在平时,孩子间对车也讨论的比较多。倾听他们的谈话,他们讨论的大多是车的颜色,种类,但关注车牌号码的幼儿并不多。其实在车牌号码中,蕴涵着很多的知识,特别是数学知识,排列与组合是车牌中最大的数学知识。

  活动目标:

  1、感知数字在生活中的运用,体验数字的不同组合带来的乐趣。

  2、学习对给定的几个数字进行不同的排列组合。

  3、乐于与同伴、老师交流自己的发现,能在合作讨论的基础上发现问题。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动重点:

  了解几个数字排列组合的规律。

  活动难点:

  运用规律,尝试进行又快又全的排列组合。

  活动准备:

  教具:车的PPT、自制车牌号码。

  学具:两人一套数卡(3 4 7)、每人一套数卡(1 3 4 7)、笔和白纸。

  活动过程设计意图

  一、在观察的基础上了解车,引出课题

  1、车上有什么?汽车由几部分组成?

  (车轮、车灯、车门、方向盘、座位……)

  小结:汽车由车头、车身、车尾三部分组成。

  2、我这里还有很多汽车的图片,请你们来看看图片上的车有什么特别?你喜欢它什么?

  3、你在马路上还看见有哪些车?

  4、怎样在马路上很快找到自己的车呢?

  小结:每一辆汽车都有不同的车牌号码。

  二、第一次操作,学习三个数字的不同排列组合

  1、播放PPT“陆老师的新车”

  (1)、这是老师的新车,是一辆银灰色的马自达。

  (2)、老师的车牌上有3 4 7三个数字,你们猜猜我的车牌号码会是什么?有几种不同的排列方法?

  (3)、幼儿两人结对合作,用3 4 7三张数卡进行排列组合,一人排另一人记录。(一组车牌一张纸)

  2、展示车牌

  (1)、每对孩子上交一张车牌,教师把上交的车牌展示在黑板上。

  (2)、看看车牌号有重复吗?假如大街上车牌一样,警察会怎样?

  (3)、教师和幼儿一起检测,拿掉重复的车牌。

  (4)、谁手中还有与黑板上不一样的车牌。

  (5)、有什么办法又快又好地检查出来?

  小结规律:

  3 4 7 3 7 4 4 3 7 4 7 3

  7 3 4 7 4 3

  (按照次序,以每一个数字为排头,把剩下的数字交换位置)

  三、运用规律,尝试4个数字的不同排列组合。

  1、在3、4、7中再加一个数字1,我们试试用1、3、4、7这四个数字可以排出几组不同的车牌。

  2、想想用什么方法能又快又全排出来?

  3、幼儿四人合作,按照规律,每一个人负责一个数字记录不同的排列组合,最后把四个人记录合在一起。

  4、张贴幼儿记下的车牌,师生共同检验。

  四、比较辨别车牌上的颜色、汉字和英文字母,了解车牌的不同

  出示两张为4347的车牌(不同颜色)

  1、老师的车牌是4347,可是陆老师还看见一个车牌也是4347,为什么会这样?(颜色不同)

  小结:蓝色车牌是私家车,黄色车牌是教练车,黑色车牌是大使馆的车。

  出示两张车牌浙FQ4347 和沪DA4347。

  2、我还看见颜色、数字都一样的车牌,为什么会这样?

  (车牌上的汉字、英文字母不一样)

  3、小结:车牌上因为汉字、英文字母、数字排列组合不一样,才有了千千万万的车牌号。

  教学反思:

  教师从幼儿熟悉的生活中取材,以轻松的观察讨论形式很快吸引了幼儿的兴趣,并自然地引出了课题要解决的重点。教师放手让幼儿自己去发现不同的排列组合,自己总结3个数字的6种排列组合,并重视对幼儿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这一环节较好地解决了本活动的重点。在第一次操作基础上教师提升了难度,要求幼儿运用规律,尝试找出记得又快又全的方法,这一环节很好地解决了难点。这一环节丰富了幼儿的知识面,既让幼儿了解了车牌上的文化,又让幼儿了解了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

38、大班语言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野猫的城市》

  活动目标:

  1、启发幼儿纠正《野猫的城市》中的错误的同时,发展幼儿连贯的语言,学习用“快乐、美丽、文明”等词语描绘自己的家乡。

  2、训练幼儿的逆向思维和判断能力。

  3、培养幼儿爱国家、爱家乡的情感。

  4、学习有序、仔细的观察图片,理解图片,并用较清楚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

  5、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做事要认真、要有耐心。

  活动准备:故事贴绒图片、家乡录像、卡片(人物。高楼,车辆)挂图

  教学过程:

  (一)提问,引出课题。

  (1)小朋友们你们见过猫吗?

  (2)有一只野猫,讲了这样一个城市,你们想知道吗?

  (二)教师讲一遍故事然后提问:

  (1)故事的名字是什么?

  (2)故事里都有谁?

  (三)幼儿在听老师分段讲故事,并分别出示贴绒教具,然后提出问题

  1、讲述第一段然后提问:

  (1)猫说城市里有斑马线。对吗?人们过马路要走哪里?

  (2)马说城市是个很疼的地方,对吗?

  (3)为什么斑马要说这个城市是个很疼的地方?城市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教师小结:城市是有斑马线的,人们过马路时要走斑马线的)

  2、讲述第二段后提问:

  (1)野猫说城市里是有规划图的,对吗?

  (2)奶牛说城市是很痒的地方,对吗?

  (3)为什么花奶牛说城市是个很痒的地方?城市到底是什么样的地方?

  (老师小结:城市有规划图,按照规划建设城市,方便人们的生活。人们生活的很快乐。)

  3、讲述第三段提问

  (1)野猫说城市里有抽水马桶,对吗?

  (2)动物们说城市是个不知羞的城市,对吗?

  (3)为什么动物们说城市是个不知羞的地方?

  (教师小结:城市里有抽水马桶,人们不能随地大小便,是个讲究卫生,文明的地方)

  (四)组织幼儿看家乡的风光

  1、请幼儿说说家乡的风光?

  2、启发幼儿用文明。快乐。美丽等词汇来描绘我们的家乡。

  3、教师小结城市的概念。

  (五)组织幼儿动手制作一幅美丽的城市图。

  (六)教师组织幼儿评论《美丽城市图》

  大班语言《野猫的城市》的反思:

  是我爱祖国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之一,这是一个费城有趣的童话故事,故事中的野猫向大家介绍了城市的样子,它向森林的小动物们介绍了:城市里有斑马线,城市里有地图,城市有高楼大厦,有抽水马桶,但是他用了不正确、不清楚的比喻来形容城市,所以小动物们对城市产生了误解,一位城市是一个很疼、很重、很痒的城市。同时大班幼儿的认识水平不断的提高,具体的形象思维占优势,并且就有一定的倾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他们对通话故事比较感兴趣。层次性提问有助于孩子了解中心意思。每一次提问我都采用了层层递进的方式。让幼儿想一想说一说,有助于孩子的理解和任务的心理发展,要想上好一节好的课,师幼之间的互动很重要。

39、幼儿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活动反思:我从哪里来

  一、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好奇心强,喜欢对新鲜、感兴趣的事物询问、探索。一天,当幼儿园的陈老师挺着大肚子路过大一班教室门口时,许多小朋友围过来好奇的看着她的肚子,这时一个小朋友问道:“老师,你肚子里是不是有个小宝宝,小宝宝从哪里生出来的呀?”其它小朋友听到后立刻七嘴八舌的说开了:“我知道,是从胳肢窝里掉出来的,”“不对,不对,是从肚脐眼里生出来的”,“我妈妈说,我是从垃圾箱里捡来的。”

  大班幼儿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已有了初步的性意识,但还缺乏科学的认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于是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了教学活动《我从哪里来》。

  二、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谈话等方式,让幼儿进一步认识自我,发展自我意识。

  2、借助多媒体课件,让幼儿初步了解胎儿的形成和出生过程。

  3、激发幼儿探索自身的兴趣。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5、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三、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⑴男孩、女孩的图片及生活用品图片若干

  ⑵多媒体课件:胎儿的形成过程

  2、环境创设准备:教室内张贴胎儿成长过程的图片

  3、幼儿知识经验的准备:请家长帮助幼儿收集整理相关的图片、资料。

  四、活动实录

  (一)引导观察——认识自我

  1、出示男孩、女孩及生活用品的图片,幼儿分小组操作,比比哪一组分的又对又快。

  2、幼儿分小组讨论:“男孩女孩有什么不同?”

  幼儿A:女孩关上扎了辫子,男孩头发是短短的。

  幼儿B:男孩有小鸡鸡,女孩没有。

  幼儿C:男孩力气大,女孩力气小。

  幼儿D:女孩夏天可以穿裙子,女孩不可以。

  幼儿E:女孩会生小孩,男孩不会。

  教师小结:男孩女孩他们的生理结构、穿着打扮、性格爱好都有很多不同。

  二、看、摸、听、说——充分感知

  1、师:刚才小朋友说到女孩长大后会生小孩,那你们知道妈妈肚子里的小宝宝是怎样长大又是怎样出生的吗?杨老师的肚子里有个小宝宝,请小朋友去看一看、摸一摸、听一听杨老师的肚子。

  幼儿A:我摸到杨老师的肚子是硬硬的。

  幼儿B:我看到杨老师的肚子是圆圆的,像个大皮球。

  幼儿C:我摸到杨老师肚子里的小宝宝好像动了一下。

  幼儿D:我听到杨老师肚子里有咕咕叫的声音。

  2、请杨老师说说怀孕后自己的感受。

  杨老师:怀小宝宝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刚开始吃什么就吐什么,小宝宝开始就像米粒一样大,他要在我的肚子里呆10个月才会出来。现在陈老师肚子里的小宝宝已经有8个多月了,他有时会踢我的肚子,还会和我一起做游戏,肚子大很有方便,蹲都蹲不下去,脚也肿了。你们的妈妈怀你们的时候,也很辛苦,所以你们要爱自己的妈妈。

  二、探索秘密——了解胎儿形成的过程。

  引导幼儿观看多媒体课件《我从哪里来》:爸爸妈妈结婚了,爸爸身体里的一个细胞叫精子,有一天它游啊游,碰到了妈妈身体里的一个细胞叫卵子,这两个细胞融合在一起,形成受精卵,受精卵住在妈妈身体里一个叫子宫的房子里,慢慢的一天一天的长大,长到10个月后,就从妈妈身体的一个通道里出来。

  三、延伸活动:

  1、在活动区投放小沙袋,绑在幼儿身上,让幼儿感受妈妈怀孕的辛苦。

  2、在图书角投放相关的书籍。

  3、 请家长收集幼儿从小到大的照片及生活用品,开展相关主题活动“我长大了”。

  四、活动反思:

  1、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幼儿提出的性问题。

  专家指出:既然人的性的发育开始很早,即使不满周岁的孩子在性问题上也不是中性体,所以性教育必须从幼年开始,真实正确的表述性知识。幼儿期是人生的启蒙期,作为教师应该做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幼儿提出的性问题。《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明确指出:“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在这次教学活动中,教师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和本园有怀孕教师的契机,利用图片、课件等直观的教学手段,对幼儿进行科学的启蒙知识。本次教学活动来源于幼儿的生活,是他们所感兴趣的问题,所以在活动中,他们始终保持着饱满的热情。

  2、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是:活泼好动,充满了好奇心,总有问不完的为什么,他们的思维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向幼儿介绍小生命的形成、成长和分娩的过程,教师采用了图片和课件的形式,让幼儿直观的了解生命的形成过程。为了让幼儿体验当妈妈的辛苦,在活动延伸中,教师在区角提供了小沙袋让幼儿绑在身上,让他们通过半天的活动,体会当妈妈的辛苦。

  3、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处处皆教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教师利用孩子们关注陈老师怀孕的现象,及时的对他们进行了基本的性教育,避免了幼儿对其错误的认识,使孩子们对生命的形成过程有一个科学的认识。

  4、充分利用环境的教育资源,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同伴群体及幼儿园教师集体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应充分发挥这一资源的作用。”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充分利用教师怀孕这个机会,丰富和拓展了幼儿的学习经验。

40、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及反思《我们的一天》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

  《我们的一天》

  设计意图:

  在欢庆新年时,幼儿园给每位小朋友送了一份节日礼物——手表。孩子们对这个礼物爱不释手,常常看着手表谈论“现在是某点某分”。我们发现,有的孩子将长针与短针混淆,有的希望除了认识整点、半点,还能认识更具体的时间。为此,我设计了这个活动,意在帮助孩子进一步认识时钟,理解时间关系。

  活动目标:

  1.结合日常生活理解时钟的用处,初步学会利用时钟来安排自己的生活。

  2.尝试自己制作时钟,进一步认识钟面的构成。

  3.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4.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体验成功快乐。

  活动准备:

  1.示范用的时钟,纸制钟面4个,时间牌4张,关于幼儿园生活内容的字卡。

  2.手表每人一块,幼儿已初步认识过整点、半点。

  3.幼儿制作用的卡纸大钟面、小钟面多个,时间牌多张,1-12数字贴纸、长针短针、小花瓣若干,剪刀、胶水等。

  4.墙面上已布置好花茎和花叶。

  活动过程:

  一、认识钟面

  1.教师出示时钟,引导幼儿观察钟面上的时针、分针和1~12的数字。

  2.教师反复拨动时钟的时针、分针,让幼儿观察发现时针与分针“行走”路程的不同,并引导幼儿理解、表达时针与分针之间的关系。

  二、根据要求配时间

  1.出示钟面与时间牌,引导幼儿将钟面上的时是和时间牌配对。

  2.认识钟面上的时间与日常生活的关系。这是几点?这个时候我们一般在做什么?你能用动作来表示吗?

  3|.教师做吃饭、睡觉、刷牙等日常生活动作,幼儿在手表上拨出适宜的时间,也可由个别幼儿上来做动作。

  三、自制时钟

  1.激发幼儿的制作兴趣。

  2.介绍制作材料和方法。

  A组:我们的一天——制作花形时钟

  出示活动时间表和花形时钟。请你用灵巧的小手做个花形时钟来告诉我们一天中的活动安排。

  B组:我的一天——制作时间表

  请你自己来设计、制作一张时间表,先安排活动内容,再排出时间,每个人的时间表可以不一样。

  3.引导幼儿按意愿选择组别进行制作。教师巡回观察指导,帮助个别有困难的幼儿。

  4.与幼儿讨论做好的花形时钟:哪个钟面有问题,什么问题?怎么修改?

  四、布置墙面

  1.将幼儿做好的花形时钟和时间表张帖在墙面上(高度与幼儿的视线平行)。

  2.启发幼儿互相欣赏、指认。

  活动反思

  1.与幼儿一日常生活紧密相联

  对于在幼儿园生活的孩子来说,一日活动既丰富又有规律,

  孩子们对一些固定的活动时间已比较熟悉。从他们的一日生活入手,设计组织活动,既激发和保持了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又通过感知特定时间与相应活动的对应关系,加深了幼儿对时间的连续性、可测量性的认识。

  2.巧妙利用幼儿的手表

  过去我在和孩子一起认识时间时往往使用自制的手拨钟面,由

  此出现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孩子对于分针的走动很敏感,但容易忽略时针的变化,如在拨半点时,他们常常把分针指在数字6上,而时针依然指在整点数字上。针对这一情况,我在这次活动中采用了孩子们的手表,它的时针和分针是连动的。在拨拨玩玩中,孩子们知道了拨动的方法,又弄清了时针和分针之间的关系,真是一举两得。

  3.鼓励幼儿运用生活经验

  这次活动,我给孩子们提供了两种不同的制作内容,供他们选择。其中“我的一天”是自己制定作息时间,孩子们可以自己设计、安排一日生活,合理制定时间。有的说“我要8;00起床”,有的说“我10:00要去学钢琴”,有的说“我下午3:30去超市买东西”。孩子们制作的时间表各具特色,充分反映了他们的生活经验。

  4.提供大量展示作品的空间

  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从而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认可,有利于孩子积累成功的体验,形成自信、自尊的人格。为此,我为孩子们提供了大量展示作品的空间,孩子们的作品既可布置在墙面上,也可悬挂在空中。这些作品成了环境布置的一部分,孩子们不时地议论、指认,主动积极地与环境交互作用,加深了对时间的认识。

41、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制作动画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与同伴合作进行创作活动,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

  2、对了解动画成因感兴趣,有探索科学的欲望。

  3、鼓励幼儿进行简单的制作活动,能大胆地较完整地说出自己的制作过程。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体验成功快乐。

  二、活动准备:

  画有小猫钉钉子不同形态的画纸若干(画纸左下角标有1――10的数字),快速翻动成动画的小画书若干,小纸盒十个,双面胶,钉书机,筷子画有小鸟和鸟笼子的画纸若干。

  三、活动过程:

  1、出示小画书,引起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都喜欢看什么?我这也有一部好看的动画片,它呀,就藏在我的这本小书里,你们想知道演的是什么吗?(发给幼儿每人一本小画书)

  小朋友,你的小画书里画有什么?(个别幼儿回答)现在请小朋友玩一玩,怎样让里面的画面也像动画片一样动起来。(幼儿自己探索)×××,你的小书里演的是什么?你是怎样让它动起来的?(幼儿一边操作一边回答)×××,你的小书里演的是什么?你给小朋友操作一下。

  看了这样的小书,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老师吗?……(幼儿畅所欲言,提出自己的问题)刚才有的小朋友提出为什么小书里的人能动起来,这是因为我们的眼睛看过图片后会留下印象,在很短的时间内看过许多这样连续动作的图片,留下的印象就连起来,就像在放动画片。

  2、幼儿自己制作平面动画小书

  刚才是老师的小书里放动画片,你们想不想自己也来制作动画小书?前面有十个盒子,每个盒子里都藏着一个小秘密,等你从这十个盒子里把十个秘密都找齐了,你看一看会发现什么?(幼儿自由探索,有的孩子从动作上排序,有的孩子从图片左下角的数字上来排序,在活动过程中,引导幼儿相互帮助)十个秘密都找齐的小朋友你看到了什么?(幼儿快速翻动,小猫就像在钉钉子)老师帮你把动画小书钉起来。

  3、幼儿探索制作立体动画

  小朋友真聪明,能把许多连续动作的图片制成动画小书,我这还有两幅图片,一幅是小鸟,另一幅是鸟笼子,谁能用这根筷子和双面胶来做帮手,让这只小鸟动起来,飞进笼子里。(教师一边说一边出示各种物品,幼儿自主探索,教师指导)×××小朋友做好了,你来演示一边,怎样让小鸟飞进笼子里?你是怎样做的?(幼儿回答先把小鸟图片的背面粘上双面胶,再粘上筷子,再把鸟笼子的图片粘到筷子上,双手一搓筷子,小鸟就“飞”进笼子里了)

  4、结束部分

  小鸟飞进笼子里了,我们让小班的小朋友看一看,是怎样做成的,好吗?(带领幼儿到小班去)

  四、活动反思:

  “幼儿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幼儿学习方式的变革,今天我们必须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它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这也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新课程强调师生互动、互教互学。引用沃德的一句话说“平庸的老师传达知识;水平一般的老师解释知识;好的老师演示知识;伟大的老师激励学生去学习知识。”因此,在实践新课程过程中我注重教给幼儿如何去学、去激励幼儿积极去学。

  而幼儿学习的方式则是实践――不断实践,无论是幼儿自主学习还是合作学习亦或是探索学习都让幼儿有亲身的体验和实践。在“我喜欢的电视节目”的主题活动中,我发现本班幼儿对动画片感兴趣,于是就设计了“我是小小设计师”的活动,引导幼儿在懂得动画片的制作原理上,去画一画、拼一拼、翻一翻,在游戏“小鸟飞进笼里”的活动时,有的幼儿先用剪刀把小鸟剪下来贴到笼子的图片上,但是小鸟并不能动起来,又把小鸟和笼子摆到一起,小鸟还是不动,最后,他把小鸟图片背面粘上一根筷子,再把笼子图片背面粘到筷子上,双手一搓,小鸟就飞进笼子里了。这样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来完成动画片的最初创作,在积累和提升已有生活经验的同时,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领域来进行交流和研究,进而形成新的思维的碰撞。

42、大班语言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调皮的七色光》

  大班语言《调皮的七色光》

  一、活动目标

  1.在玩玩、学学、说说中理解故事内容。

  2.会用“我是ⅹⅹ光线宝宝,我要到XX去玩,我会把ⅹⅹ变得怎么样?”的句式描述光与物体色彩的关系。

  3.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重点:会用“我是ⅹⅹ光线宝宝,我要到XX去玩,我会把ⅹⅹ变得怎么样?”的句式描述光与物体色彩的关系。

  难点:会用“我是ⅹⅹ光线宝宝,我要到XX去玩,我会把ⅹⅹ变得怎么样?”的句式大胆连贯表达。

  二、活动准备

  1.黄、橙、绿、蓝、青、红、紫色的光线宝宝贴绒。

  2.向日葵、橘子、草、大海、小螃蟹、番茄、茄子等卡片若干。

  3.图谱、课件

  三、活动过程:

  1.认识七彩光知道光是有七种颜色构成的

  (1)我是太阳公公,我有好多调皮的光线宝宝,你们知道它们分别是谁吗?根据幼儿的回答一一出示相应的颜色。以问好的形式特别关注青色

  (2)太阳光有几种颜色组成的?我们一起来数数

  2.光线宝宝出游记——学习句型

  (1)光线宝宝出去玩:学习短句——我是XX光线宝宝,我要到XX去。

  (出示蓝色)调皮的光线宝宝天上玩够了,就偷偷地溜到地上来玩。你们猜猜蓝色光线宝宝会上哪里去玩呢?辅助提问:你为什么猜到蓝色光线宝宝会到大海里去玩?

  小结:光线宝宝会选择跑到与自己颜色相一样的东西上去。

  教师示范:我是蓝色光线宝宝,我悄悄地跳到大海里去玩(出示图谱)

  提问:刚才蓝色光线宝宝是怎么到大海里玩的?真是一个调皮的光线宝宝,你觉得它还会怎样调皮的到大海里去玩?(根据孩子们的用词,用动作模仿)

  (2)光线宝宝变变变:学习短句———我会把XX变得怎么样?

  看我会把大海变得怎么样了?(蓝蓝的)

  (3)光线宝宝变魔术:——完整使用句式“我是ⅹⅹ光线宝宝,我要到XX去,我会把ⅹⅹ变得怎么样?”

  ①教师示范根据图谱提示用句式完整讲述句式“我是ⅹⅹ光线宝宝,我要到XX去玩,我会把ⅹⅹ变得怎么样?”描述。

  刚才老师把蓝色光线宝宝下来游玩的事,编成一句话,这句话中要说清,我是什么颜色的光线宝宝,我要上哪里去玩?我会把它变成怎么样?

  教师示范,我是蓝色光线宝宝,我悄悄地跳到大海里玩,我会把大海变得湛蓝湛蓝的。

  ②谁能把刚才蓝色宝宝下来游玩的事情讲一遍?个别学说,集体学说

  3.光线宝宝变魔术:学说句型

  蓝色光线宝宝玩得可乐啦,谁听见了也下来了?(出示红色光线宝宝)(出示果园)红色光线宝宝上哪里去玩?(果园里)我会把果园里的谁变得怎么样?

  4.光线宝宝出游啦——使用句型

  (1)嘻嘻、哈哈,蓝色光线宝宝与红色光线宝宝玩得不亦乐乎,其他光线宝宝听见了,也都忍不住下来玩了。现在请每个小朋友去找一个你喜欢的光线宝宝,找到它想去的地方图片。

  (2)拿到图片以后请你回到座位上,和边上的小朋友按照刚才的“我是什么颜色的光线宝宝,我要到XX去玩,我会把XX变得怎么”的句型说说,比比谁说得最好!

  (3)幼儿听要求后分散找图片,并使用句式两两描述、个别描述。

  (4)你还会变成什么光线宝宝,想到哪里去玩,会把XX变得怎么样?(让幼儿想象按句型自编)

  5. 完整欣赏故事

  刚才,老师把调皮的七彩光下来旅游的事情编成一个故事讲给小朋友们听。 “听了这个故事,你觉得有什么有趣的地方?”

  6、拓展

  “七彩光线宝宝把世界变得那么丰富多彩,如果没有光会怎么样?

  大班语言活动” 调皮的七色光”反思:

  大班幼儿的求知欲很强,他们不但对五彩缤纷的颜色十分喜爱,而且还对五彩缤纷的自然界充满了好奇心,他们会由自然界中红彤彤的苹果、黄澄澄的梨、蓝蓝的大海、绿绿的草地等景象的观察及认识引发出更深一步的思索。此次活动《调皮的七彩光》是主题《七彩世界》中的一个语言活动,这个活动充分调动幼儿的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调皮的七彩光》这个故事让幼儿知道:色彩来源于光的作用,是调皮的七彩光宝宝从天空来到地上“玩”出来的。我们的身边处处都有七彩颜色。有了七彩颜色,画画更美丽,打扮东西更漂亮,游戏起来更有趣。本活动有利于帮助幼儿成为色彩世界的探究者,发现自然界中的许多奥秘,培养幼儿对自然界探究的欲望和对生活的热爱,感受生活的乐趣。

  教具是否有利于语言活动的展开也是重要的一个方面,活动过程中为激发孩子学习兴趣,在孩子观看图片时,大阳公公、光线宝宝生动有趣的拟人化卡通形象,深深的吸引了孩子,使孩子的注意力得到高度集中,使幼儿能清晰的观察到光线宝宝的七种颜色,让孩子更好的理解故事内容,同时为幼儿的口语表达做充分的准备,孩子们积极地参加活动,看图片听故事,逐步解决活动中的实际问题。提问准备的很充分,活动中每一次的提问都有明确的目的,在第一次听故事时要求幼儿带着问题“七彩光宝宝会来到哪里,那里会有什么变化。” 幼儿目的明确,但在幼儿回答后,我没能及时地进行调整,幼儿继续带着问题听第二遍故事,听一听里面形容颜色的好听的词语,这样不仅能使在第一遍中已经听到那些词语的幼儿进一步感受在幼儿回答出光线宝宝来到地上使自然界的各种事物有了好看的颜色时,我若能及时追问延伸,让幼儿关注大自然中的多种色彩,并运用好听的形容词来说一说,这样的效果会更好,也避免了老师枯燥地说教。在幼儿说到各种动词时也要及时给于肯定和鼓励,进行语言的随机教育,使幼儿更深切地感受到大自然的有趣和体验用词的美。

43、大班语言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散文《顽皮的小雨滴》反思

  大班散文《顽皮的小雨滴》

  设计意图:

  因为大自然奇趣盎然。蓝天白云,风霜雨雪,日出日落,大自然规律为人类提供了生存的条件,为人类创造了美好的生活。幼儿生活在绚丽多彩的大自然中,一切都使他们感到新奇:“天上为什么会下雨?”“风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云会有各种形状?”《纲要》中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再者,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所以我从幼儿的兴趣出发,选择“顽皮的小雨滴”这个活动。

  活动目标:

  1、感受诗歌中的优美语句,体验诗歌的优美意境。

  2、利用幻灯画面,理解诗歌的内容,用丰富的语言表述诗歌的意境。

  3、能够大胆想象、续编诗歌,理解雨水与环境及人们生活的关系。

  4、愿意欣赏散文,感知散文语言的优美,风趣。

  5、帮助幼儿理解散文诗的内容,欣赏优美的语言,体验散文中所洋溢的乐观精神。

  活动准备:

  1、幼儿感受到下雨时的情景准备:录有雨点声音的音乐,录音机。

  2、为了让幼儿理解画面内容,准备的材料是:幻灯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师:嘿!你们听——什么声音?(播放音乐)呀!下雨了,小雨滴唱起了欢乐的歌,我们一起来跳个舞吧!(带领幼儿随音乐舞蹈)雨下得这么大,我们坐下来休息一下。

  二、引导幼儿围绕主题,根据经验谈话:

  下雨是一种自然现象,雨水与我们的生活有很密切的关系,田野里的稻子喝足了雨水,长得更饱满了,花草树木有了雨水的滋润,开得更艳,长得更绿了。小朋友们,你们喜欢下雨吗?为什么?(出示第一幅画)看看谁来了?(雨滴娃娃)淅沥沥,淅沥沥,雨滴娃娃离开了云妈妈的怀抱,一个一个落了下来,它们会落到哪里呢?请幼儿互相结伴进行讨论、各抒已见。要求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幼儿自由讨论,师耐心倾听)谁到前面讲讲?

  小雨滴说:“小朋友,我要去旅行了,再见。”

  师:小雨滴要去哪儿呢?都干了什么有趣的事,我们一起来看看。

  三、逐幅播放散文画面,幼儿进行图画欣赏

  1、出示第二幅画面,以提问的形式,引导幼儿主动观察画面上的内容“看,小雨滴离开了云妈妈的怀抱,一个一个去了哪儿?老师有感情的朗诵诗歌第一段。

  2、出示第三幅画面,以提问的形式,引导幼儿主动观察画面上的内容,小雨滴落到了哪里?你看它在干什么?”当幼儿充分表达过后。有感情的朗诵诗歌第二段。并强调动词“滚”,问“小雨滴是怎么骨碌骨碌滚下来的,你会用动作来表示吗?”请幼儿用肢体语言进行表达。

  3、出示第四幅画面,以提问的形式,引导幼儿主动观察画面上的内容“小雨滴又来到了哪里?它把池塘当成了什么?会发生什么情况?”当幼儿充分表达过后。教师有感情的朗诵诗歌第三段。并强调动词“跳”, 当幼儿理解动词“跳”后,请幼儿用肢体语言进行表达、模仿“小雨滴是怎样跳进池塘的?”

  4、出示第五幅画面,以提问的形式,引导幼儿主动观察画面上的内容“小雨滴又来到了哪里?你能找到它吗?”当幼儿充分表达过后。教师有感情的朗诵诗歌第四段。问:“它为什么这么高兴?”请幼儿结合各自的生活经验,大胆想像、交流。

  5、出示第六幅画面,以提问的形式,引导幼儿主动观察画面上的内容“哎呀!小雨滴又和小朋友玩起捉迷藏的游戏,这次它躲到哪里去了?你能找到它吗?”当幼儿充分表达过后。教师有感情的朗诵诗歌第五段。

  6、出示第七幅画面,并说:“小雨滴还会落到哪些地方呢?”教师有感情的朗诵诗歌第六段。

  四、完整欣赏散文,感受散文中优美的语句,体验散文的优美意境。

  提问:1、小雨滴去了哪儿,干了什么有趣的事?

  2、你最喜欢散文中的哪一句话?小雨滴还去了哪些地方?它把妹妹的伞当成了什么?把池塘当成了什么?躲在路边的土坑里,车开过会发生什么事?小雨滴落进海滩后,到哪里去了?

  3、请小朋友商量给这篇散文取个名字吧!

  五、续编作品

  1、小雨滴还会到哪去呢?又做了哪些调皮的事?如果你是小雨滴,你会落到哪去?引导幼儿结合生活中的经验进行创作。(小雨滴落在花朵上,花朵更漂亮了。小雨滴落在小朋友的眼睛里,小朋友流眼泪了。)

  2、老师给你们准备好了纸和油画棒,现在请你用灵巧能干的小手把你想的小雨滴去的地方和做的有趣的事情画出来。

  3、师幼共同对作品进行评价和欣赏。

  小结:今天,小朋友画了、说了这么多小雨滴的故事,小雨滴可高兴了,现在我们一起把你们的作品布置到教室主题墙去,小朋友们一起说说你们小雨滴的故事。

  反思:

  在活动中,第一个环节我采用教学情景化的方法,用事先录制好的下雨时的音乐把幼儿带入预设的环境中。

  第二个环节我本来是由幼儿自由交谈,贯彻《纲要》对语言活动的要求,为幼儿创设了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他们与同伴交谈。但因为这个环节过得比较匆忙,没有给予充足的时间让幼儿自由交谈。

  在第三个环节中我是以开放式、启发式的提问,引导幼儿把观察到的小雨滴的顽皮形象用语言表现出来。如:根据课件中的小雨滴离开妈妈怀抱时跳到树上、落在屋顶上,挤进草丛里。把妹妹的伞当作滑滑梯,骨碌碌滚下来。把清清的池塘当游泳池,在水面上留下圈圈链猗。躲在路边的土坑里,在柔柔的沙滩上捉迷藏。

  活动的第四个环节中完整的欣赏散文,再通过一个画面一个画面的切换,使幼儿更深入的理解散文,感受散文中优美的语句,体验散文的优美意境,培养幼儿的艺术思维。为了鼓励每个孩子都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接下来我先把我自己想象成小雨滴,说了说如果我是小雨滴我想落到的地方和要做的事情,再让幼儿把自己想象成是小雨滴,如:你是小雨滴的话,你想落到哪去?并请幼儿用语言表述出来,可以说给老师听,也可以说个同伴听。使每位幼儿都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想法。为幼儿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之后我让孩子们把自己想象中的小雨滴所到的地方和所做的事情画出来,让先画好的幼儿说自己画的内容,给幼儿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发展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交往能力。

  整个活动我觉得还是进行的很顺利,孩子们的积极性比较高,配合的比较好,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非常强。所有的环节都是围绕“小雨滴”来进行。预设的目标基本都达到。但觉得自己引导性的语言还还不够具体和精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