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中班音乐活动《老鼠逗猫》教案反思

教学设计中班音乐活动《老鼠逗猫》教案反思

教学设计中班音乐活动《老鼠逗猫》教案反思

1、教学设计中班音乐活动《老鼠逗猫》教案反思

  中班音乐游戏

  活动目标:

  1.体验与同伴共同参与音乐活动的乐趣。

  2.合拍地模仿老鼠走路,学习用不同神态和动作表现“老鼠”逗“猫”的得意样子。

  3.在“猫”追捉动作的暗示下,“老鼠”按乐句向不同方向躲闪。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6.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7.体验歌曲中的欢快情绪。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在“猫”追捉动作的暗示下,“老鼠”按乐句向“猫”的相反方向躲闪。

  活动难点:能控制好自身动作,较好地表现出老鼠“躲闪”和“逗猫”时的不同动作和神态。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通过录像和图片,使幼儿认识老鼠和猫的外形及动作特征。活动前初步熟悉乐曲旋律和结构。

  2.物质准备:录音机1台,音乐磁带2盒(完整与分段的音乐各1盒)。猫的头饰一个,老鼠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幼儿听音乐模仿老鼠走路进入活动室。

  2.倾听教师讲述“老鼠逗猫”的故事,初步了解故事内容、情节。

  故事情节:

  老鼠出洞→找食吃→辩听猫的声音→猫捉老鼠、老鼠躲闪并戏弄和取笑猫、猫垂头丧气地走了→老鼠回家

  二、展开

  (一)随着A段音乐幼儿根据故事情节用身体动作表现出老鼠外形特征和“出洞找食吃”的样子。

  1. 引子(老鼠出洞)

  (1)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老鼠外形特征和“老鼠出洞”时的样子。

  (2)教师哼唱音乐,幼儿按音乐节奏表演“出洞时伸出头左右探望动静”的样子。

  2.A段(找食吃)

  (1)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老鼠鬼鬼祟祟找食吃的样子。

  (2)教师哼唱音乐,幼儿按音乐节奏表演。教师提醒幼儿注意动作合拍且脚步轻巧。

  3.间奏(辩听猫的声音)

  (1)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猫来了,老鼠停住,仔细辩听声音的”样子。

  (2)教师哼唱音乐,幼儿随音乐进行表演。

  4.随A段音乐幼儿完整表演“老鼠出洞、找食吃、辩听猫的声音”的样子。

  (1)教师哼唱音乐,幼儿按音乐节奏表演。教师提醒幼儿注意动作合拍且脚步轻巧。

  (2)幼儿听音乐表演,教师提醒幼儿注意动作和神态。

  (二)根据故事情节随着B段音乐创编表演“老鼠躲闪”及“逗猫”的动作。

  1.随教师语言提示,练习小碎步来回躲闪。

  2.在教师扮演的“猫”的带领下,听教师哼唱B段音乐,按照乐句用小碎步做躲闪动作,注意找空地方且控制速度,不与同伴碰撞。

  3.在教师扮演的“猫”追捉动作的暗示下,随B段音乐,按照乐句做相反方向躲闪的动作。注意奔跑时快速轻巧且兼顾周围同伴。

  4.在教师启发下听音乐练习,相互模仿学习用不同的神态和动作表现“老鼠躲过猫”并“戏逗”、“取笑”的得意样子。

  5.随着B段音乐完整地做“躲闪”、“逗猫”的动作。

  (三)听音乐完整地做游戏。

  1.在教师的提醒下,幼儿随音乐变化做“老鼠出洞找食、躲闪、逗猫、回家”等相应动作,注意动作的合乐性。

  2.在教师扮演的“猫”的提示下,幼儿随音乐完整地做游戏,(猫在音乐间奏时做好准备,在B段音乐每段强拍时追捉。)

  三、结束。

  活动反思:

  根据小班幼儿思维处于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过渡的时期以及情感外露、不稳定的特点,本次活动我主要运用了表演法、游戏法、情境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幼儿扮演小老鼠,在玩耍、吃米、躲藏等不同情境中,反复感受音乐旋律和歌词,提高对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乐。

2、大班音乐教案《老鼠画猫》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通过听听、看看、说说、画画、唱唱等活动,激发幼儿学习歌曲的愿望。

  2、 让幼儿自然、愉快地演唱歌曲,认识反复记号,学习说唱形式的演唱方法。

  3、 尝试运用表情和动作表现歌曲诙谐、幽默的特点。

  4、 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5、 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

  学习滑音的唱法和尝试用说唱形式演唱歌曲。

  引导幼儿有表情的演唱和恰当的动作表演。

活动准备:

  1、大老鼠头饰一个、小老鼠头饰与幼儿相等;

  2、音乐《小老鼠上灯台》、《老鼠画猫》;

  3、猫画像一张、歌词图谱、画纸一张。

活动过程:

  一、练声活动入场。

  二、游戏《小老鼠上灯台》。

  师:鼠宝宝们,我们整天呆在黑黑的洞里,大家都闷坏了吧,今天老猫好像不在家,咱们出去放松一下,不过你们还是要小心,如果老猫回来了,要赶快逃回洞里!老鼠大队,出发啦!

  (音乐起)

  三、画猫。

  师:小老鼠们快坐下,现在我们召开一个紧急会议。你们觉得猫哪里可怕?

  师:不会抓老鼠的猫长什么样子?我们一块儿把它画出来。

  四、欣赏音乐一遍。

  五、出示图谱,幼儿学念歌词。

  六、认识反复记号。

  七、学唱歌曲

  师:小老鼠画出了这么可爱的猫心里得意极了,你们瞧,它的尾巴都翘得高高的了,所以,我们唱“小老鼠”的时候,要唱出一个上滑音来,表示非常得意的心情。

  师:在唱到“牙齿一个也不能要”的时候,小老鼠觉得光唱还不能表达它高兴的心情,它决定第一遍唱,第二遍要大声地说出来。

  八、开舞会

  师:老鼠宝宝们,今天我们画了一只不会抓老鼠的猫,你们开不开心?原来这么凶狠的大野猫现在变成了这么可爱的小猫,你们还怕不怕,现在我们一起来开个舞会庆祝一下,好不好?

  (音乐起)猫叫

  师:妈妈告诉你们,我们梦想中的猫其实是不存在的,真的猫还是要来的,我们还是悄悄的搬家吧!

  (音乐起)

  幼儿退场。

活动反思:

  这首歌曲无论是从形象,还是风格上看,都是幼儿感兴趣的,活动中我改变了以往教师唱孩子学的传统模式,而是通过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的理解,感受歌曲内容。

  歌唱教学比较枯燥,需要反复练习,为避免这一弊端,我首先用游戏《小老鼠上灯台》导入活动,吸引幼儿,在听到猫叫后出示一张凶狠的老猫图,找出老猫的可怕之处。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与“小老鼠”们一块儿画一只不会抓老鼠的猫,边画边按歌曲节奏念歌词,这样一来幼儿在绘画中熟悉了歌词。这首歌曲的歌词诙谐幽默,形象鲜明,但歌词之间没有鲜明的前后关系,幼儿易把歌词内容颠倒,所以我又根据内容设计了一些小图片,如:小老鼠、笔、小眼睛等等,依次出示这些小图片,引导幼儿边看边念歌词。

  歌曲的节奏较快,又有滑音、说唱形式的演唱技巧的要求,所以在学唱环节中,我先引导幼儿自然地唱,然后再加入滑音的唱法,最后引导幼儿运用说唱形式演唱。符合幼儿认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规律,不断激发幼儿新的学习欲望,将活动逐步推向高潮。

  本次活动也有不足之处:在教幼儿学习说唱部分时,出示圆舞板稍早了一些,幼儿手中的圆舞板分散了孩子们的注意力,要是先用拍手练习说唱部分,在后面开舞会的环节再出示圆舞板效果应该会更好一些。

  总之,本次活动让我受益匪浅,在各位资深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让我在不断进步和成长。

3、大班优秀音乐教案《老鼠画猫》含反思

  当时选择这一活动,是因为发现本班幼儿有一阶段特别喜欢看情节生动,幽默的动画片《猫和老鼠》。幼儿对于老鼠那种不畏强大,机智勇敢,聪明幽默的表现非常喜欢。因此我根据幼儿的兴趣,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来满足幼儿的欲望。本次活动就是其中之一,我选择了一首情节幽默,诙谐的歌曲,改变了以往老师唱孩子学的传统模式,而是通过故事情节的理解,感受歌曲丰富的画面且让幼儿通过想象及自身的动作来表现自己对歌曲的感受。幼儿在听听,唱唱,画画的过程中很快掌握了这首难度较大的歌曲。这种以弱战强,以智取胜的诙谐生动的反串角色的表演,使幼儿的兴趣和好胜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活动目标:

  1.通过听听,看看,画画,唱唱等活动,激发幼儿学习歌曲的愿望,初步学会歌曲《老鼠画猫》

  2.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和合作能力,进一步培养幼儿的音乐表现能力。

  3.使幼儿懂得歌曲的诙谐幽默之处。

  4.借助图谱、动作、游戏情景理解记忆歌词并学唱歌曲。

活动准备:

  1.画有猫轮廓的纸若干张,黑笔人手一支;

  2.猫头饰,大老鼠头饰各一个,小老鼠头饰与幼儿相等。

  3.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创设情景表演《小老鼠上灯台》,引出新歌曲。

  1、老师扮演老鼠妈妈带领小老鼠去找食物,老鼠大队前进!播放音乐《小老鼠上灯台》。2.遇到了一只凶狠的大野猫(另一老师饰),使老鼠们的觅食行动受到了阻碍, 猫趾高气昂地走了。

  3.为新歌的画面,埋下伏笔。鼠妈妈:“哎呀呀,好痛!我可怜的孩子们被吓坏了吧?该死的野猫,眼睛要是再小点就不会发现我们了,看,这是被猫爪子抓的,要是猫的爪子再少一点,该多好啊!”

  二、学习新歌曲《老鼠画猫》

  1、 初步感受旋律:

  ⑴鼠妈妈:看来这儿并不安全,咱们还是搬家吧!跟真妈妈(歌曲旋律起)

  ⑵鼠妈妈:小老鼠咱们搬了一天的家,很累了,赶快休息一下,美美的睡上一觉吧!

  ⑶鼠妈妈(惊讶状):“咦,我刚才做了一个很美的梦,梦见刚才那只讨厌的大野猫它变了,你们猜猜看,他会变成什么样子呢?”“小老鼠”们议论纷纷,并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⑷鼠妈妈:乖宝宝,你们的心思和妈妈是一样的,都想让野猫的眼睛变得小小的,爪子呢,也没有了┄┄那就让妈妈将梦中的老鼠画给你们看吧!(变慢速唱歌边将猫的样子给画出来)

  ⑸幼儿跟随老师按照画面清唱歌曲一遍。

  2、理解、熟悉歌词:

  ⑴鼠妈妈:从歌词与画面中发现大野猫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眼睛要变得小小的,腿变得短短的,胡子要往上翘?┄┄(让他们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

  ⑵鼠妈妈:那你们喜欢这样的猫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画这样的猫吧!要求:4人一组,根据音乐歌词,合作画猫。(音乐旋律起)

  ⑶边检查画面,边再次演唱歌曲

  鼠妈妈:现在我要检查你们画的老鼠是不是我所喜欢的。共同用歌声检查自己的画。

  ⑷拿着自己的画,随乐一起表演唱

  三、结束部分

  一声猫叫——鼠妈妈:妈妈告诉你们我们梦想的猫是不存在的,真的猫还是要来的,我们还是悄悄搬家吧!(《小老鼠上灯台》的音乐声中结束)

活动反思:

  第一,幼儿理解、记忆歌词中巧妙地结合图片。

  歌曲《老鼠画猫》歌词诙谐幽默、形象鲜明,幼儿感兴趣。这首歌歌词有一定的顺序性,但歌词之间没有鲜明的前后关系,幼儿易把歌词内容记颠倒。我根据歌词内容设计了一些小图片,如小老鼠、笔、小眼睛、小爪、短腿、翘胡子等。活动中我根据歌词依次出示小图片,引导幼儿边看边朗诵歌词。最巧妙的是把小老鼠的尾巴画成一个往上翘,来引导幼儿学习滑音,幼儿一看到便自然会把声音唱得像老鼠尾巴一样向上翘,立刻找到滑音的感觉。

  第二,各个环节衔接自然、逐层递进,活动结构严谨、紧凑。

  这首歌曲节奏较快,旋律起伏大,且有滑音、说唱形式等演唱技能的要求。能抓住重点,分解难度,层层深入。学唱歌曲环节中,我先引导幼儿自然地唱这首歌,再加入滑音的唱法,然后再指导幼儿运用说唱形式进行演唱,符合幼儿认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规律,又能适时调整幼儿的心理状态,不断激发幼儿新的学习欲望,将活动逐步推向**。

  第三,方法得当,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歌唱教学比较枯燥,需反复练习。为避免这一弊端,我首先用游戏导入活动来吸引幼儿,产生愉悦激发兴趣,接着根据幼儿好奇的特点引出“怪猫”,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猫怪在哪儿,在看图和学唱环节中,我不急于告诉幼儿歌词内容和演唱方法,而是引导幼儿去观察、讨论、寻找,使本是外在的学习任务变成幼儿内在的学习动机、需要。这样一来,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活动就真正成为幼儿主动学习的过程了。

  不足:通过这次活动,我深刻体会到新颖有效的教学活动手段能有效地帮助幼儿增强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能力。幼儿音乐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必须最大限度地体现音乐活动的独特魅力与优势,既要选择那些形象、生动、寓意含蓄、结构优美、幽默风趣的作品。教师必须以开放的、平等的、民主的、尊重幼儿的教育观念去选择方法、运用方法。

  1、我的语言和动作如能更加夸张和显示歌曲的幽默就更好。

  2、在活动设计上应该更加严谨。

  3、活动的环节之间过渡自然,但是环节间的活动要更加紧扣,层层递进。

  《纲要》中指出:要“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教育内容要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等等。在音乐教育中我觉得以下三种教学方法和谐统一,才能真正地发挥幼儿的创造潜能。

4、大班音乐优秀教案《老鼠画猫》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积极参与歌唱活动,体验歌曲的趣味及滑音的乐趣。

  2、学会演唱歌曲,借助简单而有节奏的念、唱和体态律动,丰富幼儿对音乐的感知表达形式。

  3、幼儿理解滑音的唱法,尝试说唱的形式表演歌曲,大胆的运用表情和动作表现歌曲的和谐,幽默的特点。

  4、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5、尝试仿编歌词,乐意说说歌曲意思。

教学重点、难点

  按照教学的目标和要求,我把这堂课的教学重点定位在让学习理解歌曲内容,活动中会控制自己的歌声。学习说唱形式的演唱方法及掌握滑音的唱法,是教学的一个难点。

活动准备

  1.画有猫轮廓的纸若干张,黑笔人手一支;

  2.猫头饰,大老鼠头饰各一个,小老鼠头饰与幼儿相等`;

  3.音乐光盘《老鼠画猫》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创设情景表演《小老鼠上灯台》,引出新歌曲。

  1、老师扮演老鼠妈妈带领小老鼠去找食物,老鼠大队前进!播放音乐《小老鼠上灯台》。

  2.遇到了一只凶狠的大野猫(另一老师饰),使老鼠们的觅食行动受到了阻碍, 猫趾高气昂地走了。

  3.为新歌的画面,埋下伏笔。鼠妈妈:“哎呀呀,好痛!我可怜的孩子们被吓坏了吧?该死的野猫,眼睛要是再小点就不会发现我们了,看,这是被猫爪子抓的,要是猫的爪子再少一点,该多好啊!”

  (二).学习新歌曲《老鼠画猫》

  1、初步感受旋律。

  2、理解、熟悉歌词

  ⑴鼠妈妈:从歌词与画面中发现大野猫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眼睛要变得小小的,腿变得短短的,胡子要往上翘?┄┄(让他们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

  ⑵鼠妈妈:那你们喜欢这样的猫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画这样的猫吧!要求:4人一组,根据音乐歌词,合作画猫。(音乐旋律起)

  ⑶边检查画面,边再次演唱歌曲

  鼠妈妈:现在我要检查你们画的老鼠是不是我所喜欢的。共同用歌声检查自己的画。

  ⑷拿着自己的画,随乐一起表演唱

  (三)、结束部分

  一声猫叫——鼠妈妈:妈妈告诉你们我们梦想的猫是不存在的,真的猫还是要来的,我们还是悄悄搬家吧!(《小老鼠上灯台》的音乐声中结束)

教学反思

  第一,幼儿理解、记忆歌词中巧妙地结合图片。

  歌曲《老鼠画猫》歌词诙谐幽默、形象鲜明,幼儿感兴趣。这首歌歌词有一定的顺序性,但歌词之间没有鲜明的前后关系,幼儿易把歌词内容记颠倒。我根据歌词内容设计了一些小图片,如小老鼠、笔、小眼睛、小爪、短腿、翘胡子等。活动中我根据歌词依次出示小图片,引导幼儿边看边朗诵歌词。最巧妙的是把小老鼠的尾巴画成一个往上翘,来引导幼儿学习滑音,幼儿一看到便自然会把声音唱得像老鼠尾巴一样向上翘,立刻找到滑音的感觉。

  第二,各个环节衔接自然、逐层递进,活动结构严谨、紧凑。

  这首歌曲节奏较快,旋律起伏大,且有滑音、说唱形式等演唱技能的要求。能抓住重点,分解难度,层层深入。学唱歌曲环节中,我先引导幼儿自然地唱这首歌,再加入滑音的唱法,然后再指导幼儿运用说唱形式进行演唱,符合幼儿认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规律,又能适时调整幼儿的心理状态,不断激发幼儿新的学习欲望,将活动逐步推向**。

  第三,方法得当,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歌唱教学比较枯燥,需反复练习。为避免这一弊端,我首先用游戏导入活动来吸引幼儿,产生愉悦激发兴趣,接着根据幼儿好奇的特点引出“怪猫”,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猫怪在哪儿,在看图和学唱环节中,我不急于告诉幼儿歌词内容和演唱方法,而是引导幼儿去观察、讨论、寻找,使本是外在的学习任务变成幼儿内在的学习动机、需要。这样一来,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活动就真正成为幼儿主动学习的过程了。

  不足:通过这次活动,我深刻体会到新颖有效的教学活动手段能有效地帮助幼儿增强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能力。幼儿音乐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必须最大限度地体现音乐活动的独特魅力与优势,既要选择那些形象、生动、寓意含蓄、结构优美、幽默风趣的作品。教师必须以开放的、平等的、民主的、尊重幼儿的教育观念去选择方法、运用方法。

  1、我的语言和动作如能更加夸张和显示歌曲的幽默就更好。

  2、在活动设计上应该更加严谨。

  3、活动的环节之间过渡自然,但是环节间的活动要更加紧扣,层层递进。

  《纲要》中指出:要“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教育内容要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等等。在音乐教育中我觉得以下三种教学方法和谐统一,才能真正地发挥幼儿的创造潜能。

5、大班音乐活动教案《老鼠给猫送礼》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熟悉歌曲旋律的基础上,学唱游戏歌曲。

  2、通过听故事、看木偶演示等活动,创编游戏动作,学会游戏的玩法。

  活动准备:

  木偶道具:老鼠、猫、一条肉、一担鱼, 磁带、圆舞板或木鱼。

  活动过程:

  ⒈出示老鼠玩偶,引起幼儿兴趣.。

  “小朋友你们看这是谁?”,“噢小老鼠告诉我它准备去干一件事,它要去干什么去?我们一起去看看”。

  ⒉根据歌词操作木偶讲故事,通过提问,引导幼儿熟悉歌词。(木鱼伴奏)

  ⑴讲故事前半部,提问:“小老鼠去干什么呀?”

  “他送的什么礼?一手?一手?”

  “你们猜猜它送礼给谁?”“我们接着往下看”。

  ⑵讲故事中间部分,提问:“它送礼给谁?它为什么要送礼给小花猫?它怎么说的?”

  说完18小节提问:“猜猜猫会怎么说呢?”

  [3]讲故事后半部分

  ⒊带幼儿有节奏地念儿歌。“看完了,我们一起来说说”。

  ⒋创编动作 ,通过动作帮助幼儿记忆歌曲内容。

  “我们和小老鼠一起去送礼好吗?”

  ⑴“小老鼠的礼物准备好了你们的呢?”引导幼儿做边拎肉边挑鱼的动作。

  ⑵“你是小老鼠你怎么求小花猫?”

  “它求的时候心里怎么样?”(表情),引导幼儿创编老鼠求猫的样子。

  [3]创编猫得意的动作。

  ⑷完整地用动作表演一遍,钢琴轻声伴奏。

  ⒌学唱歌曲。

  ⑴“刚才的旋律你会哼吗?我们一起用 La来哼唱一遍。”

  幼儿哼旋律。

  ⑵“请你们把刚才的故事加到这旋律里,我们来试一试。”幼儿和教师一起唱。

  ⑶重点掌握“它求小花猫呀别再吃自己”等附点的节奏。

  ⒍游戏。

  ⑴手指游戏:(唱到最后一个字—‘你’)请猫抓老鼠的手,老鼠将手背在身后。

  ⑵在座位上游戏:同座两人游戏两遍,一人当猫,一人当老鼠。“在音乐的什么地方抓老鼠?”(唱到最后一个字—‘你’)请猫抓老鼠的手,老鼠将手背在身后。"屈;老师.教,案网出处"

  ⑶教师当猫,幼儿当老鼠,歌词唱到“它求小花猫别再吃自己”时,老鼠要走到猫面前,歌词唱到最后一个字—‘你’时,老鼠才能跑回家。

  ⑷教师当猫或请一名幼儿当猫,其余幼儿当老鼠,进行游戏。

  ⑸请3—5名幼儿当猫,其它幼儿当老鼠,进行游戏。引导幼儿做小花猫得意的样子。

  ⒎活动结束(小结或在游戏尾声中走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幽默的故事情节,激发强烈的学习兴趣。“猫”和“老鼠”是幼儿十分熟悉的动物形象,这一对天敌既能给幼儿无尽的想象空间,也能创造出丰富的游戏形式。充分发挥游戏在幼儿音乐中的内在价值,使幼儿在“玩”的过程中主动去发现音乐、感知音乐、表现音乐,使音乐游戏成为幼儿在园活动的“兴奋剂”和“调节剂”,从而引发和保持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音乐游戏中,教师巧妙地运用了自身的“幽默感”,不断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挑战愿望,在笑声中与孩子们一起游戏,和孩子们共同幸福成长。

6、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老鼠画猫》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歌词内容,能用自然、轻快地声音学习演唱歌曲。

  2、认识歌曲中的“滑音”符号,掌握“滑音”的唱法。

  3、学习说唱形式的演唱方法,感受歌曲诙谐、幽默的特点。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活动准备】

  小老鼠图片、音乐、课件。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这是谁?那你觉得小老鼠最怕谁?

  2、是呀,小老鼠最怕猫了。

  二、学说儿歌,理解歌词内容。

  1、教师有节奏地朗读儿歌。

  2、咦,为什么小老鼠不怕猫了呢?画了一只猫,哎呀,小老鼠要把猫画成什么样子?

  3、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图片。

  三、学唱歌曲,初步感受歌曲旋律。

  (一)教师范唱,感受幽默的旋律。

  1、看着这样的猫,小老鼠的心情会怎样?(很高兴、很得意、很开心……)

  对了,他一高兴,就得意的唱起来了,听!

  2、教师范唱。

  为什么小老鼠要把猫画成这个样子呢?(胡子是猫的一柄活“卡尺”,用它可以判断自己所在的位置、场所,了解自己和老鼠的位置关系,还能用胡子测量老鼠的洞口大小,使它能不失时机地捉住老鼠。如果猫失去了胡须,就会出现磕磕碰碰的现象,无法灵活地去追赶老鼠。)

  3、原来是这样,我们一起得意地来演唱一下。

  (二)学唱滑音,感受滑稽的旋律。

  出示“滑音”“反复”符号,你看看这是什么符号?是什么意思呢?

  (三)学习说唱,感受诙谐的旋律。

  这首歌既有唱还有说,要不大家合作一下,前面大家一起唱,反复记号的地方一部分演唱,一部分说,好吗?最后老鼠画完了,安心地睡着了,唱时声音也应该越来越轻,越来越慢。

  四、完整演唱,体验表演的快乐。

  1、你们喜欢这首歌曲吗?为什么(有趣、滑稽……)那你们给这首歌取个题目吧?

  2、这么有趣、滑稽的歌曲。你们想来表演一下吗?

  3、请几名幼儿扮演小老鼠,配班老师扮演大猫。猫怎么会出来呀?不是给老鼠画的小眼睛、没牙齿、胡子翘了吗?原来这都是假的,是小老鼠做了一场梦。

  活动反思:

  第一,幼儿理解、记忆歌词中巧妙地结合图片。

  歌曲《老鼠画猫》歌词诙谐幽默、形象鲜明,幼儿感兴趣。这首歌歌词有一定的顺序性,但歌词之间没有鲜明的前后关系,幼儿易把歌词内容记颠倒。我根据歌词内容设计了一些小图片,如小老鼠、笔、小眼睛、小爪、短腿、翘胡子等。活动中我根据歌词依次出示小图片,引导幼儿边看边朗诵歌词。最巧妙的是把小老鼠的尾巴画成一个往上翘,来引导幼儿学习滑音,幼儿一看到便自然会把声音唱得像老鼠尾巴一样向上翘,立刻找到滑音的感觉。

  第二,各个环节衔接自然、逐层递进,活动结构严谨、紧凑。

  这首歌曲节奏较快,旋律起伏大,且有滑音、说唱形式等演唱技能的要求。能抓住重点,分解难度,层层深入。学唱歌曲环节中,我先引导幼儿自然地唱这首歌,再加入滑音的唱法,然后再指导幼儿运用说唱形式进行演唱,符合幼儿认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规律,又能适时调整幼儿的心理状态,不断激发幼儿新的学习欲望,将活动逐步推向**。

  第三,方法得当,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歌唱教学比较枯燥,需反复练习。为避免这一弊端,我首先用游戏导入活动来吸引幼儿,产生愉悦激发兴趣,接着根据幼儿好奇的特点引出“怪猫”,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猫怪在哪儿,在看图和学唱环节中,我不急于告诉幼儿歌词内容和演唱方法,而是引导幼儿去观察、讨论、寻找,使本是外在的学习任务变成幼儿内在的学习动机、需要。这样一来,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活动就真正成为幼儿主动学习的过程了。

  不足:通过这次活动,我深刻体会到新颖有效的教学活动手段能有效地帮助幼儿增强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能力。幼儿音乐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必须最大限度地体现音乐活动的独特魅力与优势,既要选择那些形象、生动、寓意含蓄、结构优美、幽默风趣的作品。教师必须以开放的、平等的、民主的、尊重幼儿的教育观念去选择方法、运用方法。

  1、我的语言和动作如能更加夸张和显示歌曲的幽默就更好。

  2、在活动设计上应该更加严谨。

  3、活动的环节之间过渡自然,但是环节间的活动要更加紧扣,层层递进。

  《纲要》中指出:要“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教育内容要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等等。在音乐教育中我觉得以下三种教学方法和谐统一,才能真正地发挥幼儿的创造潜能。

7、小班上学期音乐教案《老鼠画猫》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熟悉歌曲的旋律,理解歌词,学会演唱歌曲《老鼠画猫》。

  2.积极参与歌唱活动,尝试用说唱形式演唱歌曲,体验用滑音唱法表现歌曲诙谐、幽默的风格。

  3.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绘画,体验合作绘画的乐趣。

  4.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1)画有轮廓的纸、粗水彩笔。

  (2)音乐《老鼠画猫》。

  活动过程:

  一.师以小老鼠的角色导入,谈话引题。

  1.师扮演小老鼠,模仿老鼠的形象动作,发出"吱吱吱"惊慌失措的叫声。

  师:吱吱吱,啊,谁来了?快躲起来!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我为什么害怕吗?

  2.引导讨论,了解特征。

  提问:

  (1)你们知道我最怕谁吗?(猫)

  (2)可是你们知道我为什么最怕猫吗?我最怕猫身上的哪些地方呢?

  (爪子、牙齿、眼睛等)

  3.启发想象,理解歌词。

  (1)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并用动作把猫的样子给比画出来。

  师:有一天,我梦见自己有一只神奇的画笔,我要用这只神奇的画笔把猫画成不会抓老鼠的猫!小朋友们,快帮我想想,要把猫画成什么样呢?

  (2)师边范唱歌曲《老鼠画猫》,边在画纸上画出歌词中唱到的猫的样子,帮助幼儿理解歌词。

  引导语:多谢小朋友们帮我出主意,我小老鼠现在就开始画猫了!

  二.学唱歌曲。

  1.(现在,请小朋友们跟我一起边唱歌曲边画猫吧!)教师指着画面,引导幼儿跟随音乐学唱歌曲,着重练习"小老鼠"和"胡子翘"的滑音唱法。

  2.帮助幼儿理解歌曲中"哎呀"一句的含义。启发幼儿唱好歌里几句能表现小老鼠很得意的样子的歌词。

  3.引导幼儿尝试用说唱的形式演唱歌曲。

  4.动作表达。

  师:现在我用这只神奇的笔把你们都变成小老鼠,我们一起一边唱一边跳吧!

  (重点鼓励幼儿用动作表演来表现歌曲诙谐、有趣的风格,要把小老鼠得意、滑稽的样子唱出来、做出来。)

  5.尝试加称词"哈哈"、"嘻嘻"、"呵呵"等来表现歌曲诙谐、幽默的风格。

  (1)提问:我们画了一只这样的猫,你们的心情怎么样啊?你们得意的时候会怎么笑呢?

  (哈哈、嘻嘻、呵呵)

  (2)尝试将衬词带到歌曲中完整演唱。

  A、幼儿唱歌词,老师唱衬词。

  B、幼儿分两组,一组唱歌词,一组唱衬词。

  三、以音乐游戏的形式结束活动。

  师:现在我们到外面去玩一个《猫和老鼠》的游戏吧!请一个小朋友扮演小花猫,我们一起扮演小老鼠,我们边走边唱歌曲,唱完后就赶紧站在原地保持一个姿势不要动,如果乱动被小花猫发现了就要被小花猫抓住了!好吗?现在我们就一起出去玩吧!

  活动反思:

  本首歌曲诙谐幽默,老鼠绘画的猫搞笑特征明显,根据形象的图谱幼儿一下就掌握了歌词内容。在滑音的表现方面还有待加强。

8、中班音乐教案《猫和老鼠》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根据音乐的特定变化表演老鼠的走、停、跑。

  2.努力在音乐停顿的地方做出不同造型。

  3.克制地根据音乐和故事情境参与表演游戏:轻走、快停、跑动时不碰撞或推搡他人。

  4.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音乐录音、猫和小老鼠头饰各一个。

  2.供幼儿游戏用的“香肠”教具、小椅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了解游戏背景

  师:我是一只小老鼠,这是我最爱吃的香肠。我以前有很多,可是被那只总爱欺负我的猫抢去了,我好不容易才拿回来一根,你们知道我是怎么拿回来的吗?

  那天,小猫在家里走来走去的看着香肠。我悄悄的跟在他身后,小猫刚一转身,我就停下躲好;他走来走去,我就跟着他悄悄着走,就这样走走停停,趁小猫不注意,我急忙跑过去抓起香肠迅速跑回了家。

  二、熟悉游戏音乐

  完整听音乐后提问:你听见了什么声音?你会怎么办?什么时候要拿起香肠迅速跑回家?

  三、通过手指游戏熟悉游戏情节

  1.教师哼唱旋律带幼儿玩手指游戏。

  2.教师带幼儿随音乐做手指游戏。

  四、示范游戏玩法,帮助幼儿理解游戏角色

  1.教师完整随音乐示范。

  2.幼儿学习。

  五、幼儿游戏

  教师在幼儿游戏过程中对出现的问题随机、适时指导。

  六、改变游戏情境,提高游戏趣味性

  师:这次我们要先经过一片小树林、再经过一个小山坡、然后过草丛、最后来到小猫家里经过一面墙才能拿回香肠呢。

  1.引导幼儿做出不同躲的动作。

  2.部分幼儿游戏。

  3.教师与全体幼儿游戏。

  七、结束

  师:我们一起去分享我们的美味吧!

反思:

  我这次进行的是一节中班音乐游戏活动《猫捉老鼠》。歌曲幽默、诙谐,表现的是幼儿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小动物——猫和老鼠,很贴近孩子们的生活,我在活动中设计一个“猫捉老鼠”的游戏,来增加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这个游戏我想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幼儿尝试来创编简单的游戏玩法,商量制定游戏规则。让幼儿真正地参与进来,成为学习的主人。

  活动中,请幼儿自己开动小脑筋,来创编动作、 创编游戏,他们的情绪一下高涨起来,活动达到了高潮。有一个孩子想到了小老鼠先悄悄地走出去,然后说:“小花猫,你没有看到我吧!”别的小朋友不同意了,纷纷提出自己的意见:“不行,那样小花猫就会来了,就听见了。”那个孩子说:“那小老鼠轻轻地小声说,不行吗?”大家还是不同意,说:“小声说也不行,就是应该一点声音也没有,悄悄地才行。”最后,大家同意了小老鼠就应该悄悄地走出去,然后东看看,西瞧瞧,见没有小花猫,再开始偷东西吃。接下来,游戏的最后,小花猫抓住了小老鼠,这个小老鼠该怎么办呢?小朋友们又展开了热烈地讨论。有:把他吃掉;有:把他使劲玩一玩,再吃掉;立刻有了不同意见:“不行,那样那只小老鼠太惨了!”这时,教师及时把他们拉了回来,教师说:“那我们可以让这只小老鼠下次游戏时……”小朋友们立刻接上来说:“让他当小花猫。”整个游戏的讨论过程都非常地热烈,孩子们很投入,都各抒己见,积极性很高,活动气氛非常活跃。

  活动结束后,我进行了自我评价与反思。在进行这节教学活动时我充分抓住小老鼠和小花猫的鲜明对比的形象,把它们作为该活动的学习主线,同时整节活动能围绕幼儿的年龄特点,来设计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教学环节,突出幼儿主动参与的意识,因此该活动在进行时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特别是在该活动的结尾处,幼儿自己设计的“猫捉老鼠”的游戏,在师生一起玩时,这个环节更是在活动上掀起了一个高潮,幼儿的学习积极性都被充分调动起来了。

  这次活动结束之后,我也感悟到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的探索,不仅改革了教学模式,更涉及到教育观的变革问题,我们要充分挖掘游戏中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进一步探究如何将要传授的内容巧妙地渗透到游戏中,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提高学习效率,达到娱乐和学习的有机统一,使幼儿在游戏中愉快地学习,健康成长。

9、中班音乐游戏教案《猫捉老鼠》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

  猫捉老鼠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听辨音级上行、下行的能力。

  2、并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3、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4、随歌曲旋律唱出来。

活动过程:

  小朋友你们听,谁来了,“喵喵……”(小花猫)

  小花猫可喜欢交朋友了,你们想和小花猫交朋友吗?(想)

  那快过来和我一起玩吧,咱们一起说个儿歌好不好?(一只小花猫,聪明又勤劳,喵喵,聪明又勤劳)站着说用高音说。第二遍蹲着说用低声:第三遍站着说用高声。

  嘘,你们听谁来了(老鼠)

  这个可恶的小老鼠,老是偷吃粮食,还总是跑来跑去,可烦人了,你们听小老鼠跑到哪里去了。(上行音阶)再听(下行音阶)

  待会儿我们去捉老鼠好不好?(好)但是在捉老鼠之前我们得先练好本领,要知道她的去向才能捉住它们。对不对?下面我们来当老鼠的卧底,混进老鼠中间,来熟悉一下它的作案情况,当你们听到上行音阶时你们用身体动作表示出来,它跑哪去了,是跑上还是跑下。如果是下行音阶同样也是用动作表示出来。……

  你们的耳朵真灵,我想呆会儿我们就可以捉了。下面请一些小朋友先当老鼠,谁来……小老鼠们你们听好了,当你们听到上行音阶时,你们应该跑向哪里躲起来(高房子),如果是下行音阶你们要躲哪里去呢?

  而小花猫们当你们听到上行音阶时你们猜一猜老鼠应该跑向哪里了(高房子),相反,当你们听到下行音阶时你们猜一猜老鼠应该跑向哪里了(低房子),如果听到(教师就在C调高音I或低音上1的主三和弦商弹了三遍)就是捉老鼠的信号,你们就可以转身去捉,捉之前千万要听清老鼠在那个房里,看那只小猫最聪明,捉的老鼠最多,明白了吗?

  好,那咱们在捉之前先唱一首歌,鼓一鼓劲儿。“一只小花猫……”小花猫转过身,听仔细,小老鼠们你们也要小心了。……(玩)

  交换一下……

  小朋友表现得真不错,都抓到了老鼠,小花猫特别高兴交了你们这些能干的好朋友,咱们一起来庆祝吧!唱:一只小……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我为了避免孩子从头唱到尾,在解决难点四分音符与感情技巧处理部分,我采用了谈话的方法,让孩子稍微休息了一会,使活动能够动静结合,孩子们的表现基本上完成了我预设的目标。当然了,本次活动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师和专家多加指点。

10、中班音乐优质课教案《猫捉老鼠》含反思

  目标

  1、培养幼儿听辨音级上行、下行的能力。

  2、并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3、尝试将观察对象基本部分归纳为图形的方法,大胆表现它们各不相同的特征。

  4、进一步学习在指定的范围内均匀地进行美术活动。

  过程

  小朋友你们听,谁来了,“喵喵……”(小花猫)

  小花猫可喜欢交朋友了,你们想和小花猫交朋友吗?(想)

  那快过来和我一起玩吧,咱们一起说个儿歌好不好?(一只小花猫,聪明又勤劳,喵喵,聪明又勤劳)站着说用高音说。第二遍蹲着说用低声:第三遍站着说用高声。

  嘘,你们听谁来了(老鼠)

  这个可恶的小老鼠,老是偷吃粮食,还总是跑来跑去,可烦人了,你们听小老鼠跑到哪里去了。(上行音阶)再听(下行音阶)

  待会儿我们去捉老鼠好不好?(好)但是在捉老鼠之前我们得先练好本领,要知道她的去向才能捉住它们。对不对?"教案来自:屈;老师教;案网."下面我们来当老鼠的卧底,混进老鼠中间,来熟悉一下它的作案情况,当你们听到上行音阶时你们用身体动作表示出来,它跑哪去了,是跑上还是跑下。如果是下行音阶同样也是用动作表示出来。……

  你们的耳朵真灵,我想呆会儿我们就可以捉了。下面请一些小朋友先当老鼠,谁来……小老鼠们你们听好了,当你们听到上行音阶时,你们应该跑向哪里躲起来(高房子),如果是下行音阶你们要躲哪里去呢?

  而小花猫们当你们听到上行音阶时你们猜一猜老鼠应该跑向哪里了(高房子),相反,当你们听到下行音阶时你们猜一猜老鼠应该跑向哪里了(低房子),如果听到(教师就在C调高音I或低音上1的主三和弦商弹了三遍)就是捉老鼠的信号,你们就可以转身去捉,捉之前千万要听清老鼠在那个房里,看那只小猫最聪明,捉的老鼠最多,明白了吗?

  好,那咱们在捉之前先唱一首歌,鼓一鼓劲儿。“一只小花猫……”小花猫转过身,听仔细,小老鼠们你们也要小心了。……(玩)

  交换一下……

  小朋友表现得真不错,都抓到了老鼠,小花猫特别高兴交了你们这些能干的好朋友,咱们一起来庆祝吧!唱:一只小……

  结束

  交换一下……

  小朋友表现得真不错,都抓到了老鼠,小花猫特别高兴交了你们这些能干的好朋友,咱们一起来庆祝吧!唱:一只小……

  结束

  教学反思:

  《猫捉老鼠》是一首充满童趣、富有情景、节奏鲜明的儿童歌曲。我根据小班幼儿思维处于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过渡的时期以及情感外露、不稳定的特点,本次活动我主要运用了表演法、游戏法、情境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幼儿扮演小老鼠,在玩耍、吃米、躲藏等不同情境中,反复感受音乐旋律和歌词,提高对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乐。

11、中班音乐公开课教案《猫捉老鼠》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歌曲的内容,学习用不同的演唱速度、力度表现歌词中老鼠不同的动作及猫与老鼠角色的变化。

  2、借助观察的经验,尝试根据歌词内容创编不同的老鼠动作造型,在教师动作的提示下,有节奏地做老鼠跑、吃米等动作。

  3、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4、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活动准备:

  1、日常生活中观察过老鼠之类的小动物,并用动作表现过他们的造型。

  2、幼儿用书:《猫和老鼠》。

  3、猫和老鼠的头饰各一个。歌曲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回忆原有了解老鼠的造型。

  1、幼儿回忆以往观察的经验,尝试用不同的动作表现老鼠的造型。

  2、教师反馈幼儿的典型动作,引导幼儿用手部动作和身体的屈伸,来表现老鼠跑、吃米、睡觉。

  二、幼儿听音乐,跟随教师边唱歌边学习表演2―3遍,并学习用不同的演唱速度、力度表现歌词中老鼠不同的动作。

  1、引起幼儿对歌词内容的关注。

  教师:小老鼠出去干什么?让我们听听歌里是怎么唱的?

  2、提问歌词内容教师:小老鼠跑出去干什么呢?。教案来.自:屈;老师教.案网,应该唱快些还是唱慢些?吃完米干什么?应该唱快些还是唱慢些?让我们大家唱一唱。

  3、教师唱歌曲,同时带幼儿边唱歌边表演。引导幼儿用创编的动作表现歌词内容。

  三、启发幼儿猜测第四段歌词并学习用不同的演唱速度、力度表现歌词。

  教师出示猫图片,启发幼儿猜测歌词并学习用不同的速度来演唱。

  四、一起来表演。

  活动反思:

  《猫捉老鼠》是一首充满童趣、富有情景、节奏鲜明的儿童歌曲。我根据小班幼儿思维处于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过渡的时期以及情感外露、不稳定的特点,本次活动我主要运用了表演法、游戏法、情境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幼儿扮演小老鼠,在玩耍、吃米、躲藏等不同情境中,反复感受音乐旋律和歌词,提高对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乐。

  《猫捉老鼠》一共分为四段,除了歌词有所变化外,其余的节奏和速度上没有变化,而且整个歌曲特别的紧凑,速度也很快,作为一个小班游戏课,是比较难的。于是我大胆创新内容,在保证原有音乐元素不变的前提下,将音乐设计成了几个分开段落,分别是老鼠跑、吃东西、还有猫来了三个段落,为了使音乐更生动,我在《猫来了》的前面加上了歌剧中的一段猫叫,并且让配班老师扮演老猫,使游戏更加的逼真,形象,最大限度的调到了幼儿的积极性,启发了孩子的兴趣。

12、中班音乐活动教案《小老鼠打喷嚏》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熟悉ABA音乐曲式结构,能跟着音乐节奏用动作初步表现小老鼠的趣事。

  2.体验情节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课件、电脑、投影仪

  活动过程:

  1.律动

  看课件,听音乐做动作,和小动物、客人老师打招呼。

  2.观看课件,跟着A段音乐做小老鼠打喷嚏动作

  看图谱,理解图谱和音乐关系,"屈;老师.教,案网出处"走两步,打两个喷嚏。

  结合情境,重点讲解走的动作和脸上的表情。

  3.观看课件,跟着B段音乐做小老鼠晒太阳动作

  引导幼儿和老师一起创编晒太阳的动作。

  4.观看课件,跟着A段音乐做小老鼠回家动作

  结合情境,重点讲解走的节奏和A段音乐的感情区别

  5.看课件图谱,完整跟音乐做动作。

  6.歌表演《太阳高照》

  活动反思:

  《打喷嚏的小老鼠》它是一个融音乐欣赏和音乐游戏于一体的活动。该乐曲为ABA三段式结构,A段音乐较欢快,B段音乐较舒缓,比较适合中班幼儿欣赏、游戏。对中班上学期的幼儿来说,让他们理解乐曲ABA的曲式结构,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运用小老鼠打喷嚏这样一个故事情节来贯穿整个活动,能帮助幼儿轻松地理解音乐。

13、中班音乐优秀教案《猫捉老鼠》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歌曲的内容,学习用不同的演唱速度、力度表现歌词中老鼠不同的动作及猫与老鼠角色的变化。

  2、借助观察的经验,尝试根据歌词内容创编不同的老鼠动作造型,在教师动作的提示下,有节奏地做老鼠跑、吃米等动作。

  活动准备:

  1、日常生活中观察过老鼠之类的小动物,并用动作表现过他们的造型。

  2、幼儿用书:《猫和老鼠》。

  3、猫和老鼠的头饰各一个。歌曲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回忆原有了解老鼠的造型。

  1、幼儿回忆以往观察的经验,尝试用不同的动作表现老鼠的造型。

  2、教师反馈幼儿的典型动作,引导幼儿用手部动作和身体的屈伸,来表现老鼠跑、吃米、睡觉。

  二、幼儿听音乐,跟随教师边唱歌边学习表演2―3遍,并学习用不同的演唱速度、力度表现歌词中老鼠不同的动作。

  1、引起幼儿对歌词内容的关注。

  教师:小老鼠出去干什么?让我们听听歌里是怎么唱的?

  2、提问歌词内容

  教师:小老鼠跑出去干什么呢?。本.文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应该唱快些还是唱慢些?吃完米干什么?应该唱快些还是唱慢些?让我们大家唱一唱。

  3、教师唱歌曲,同时带幼儿边唱歌边表演。引导幼儿用创编的动作表现歌词内容。

  三、启发幼儿猜测第四段歌词并学习用不同的演唱速度、力度表现歌词。

  教师出示猫图片,启发幼儿猜测歌词并学习用不同的速度来演唱。

  四、一起来表演。

  活动反思:

  《猫捉老鼠》是一首充满童趣、富有情景、节奏鲜明的儿童歌曲。我根据小班幼儿思维处于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过渡的时期以及情感外露、不稳定的特点,本次活动我主要运用了表演法、游戏法、情境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幼儿扮演小老鼠,在玩耍、吃米、躲藏等不同情境中,反复感受音乐旋律和歌词,提高对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乐。

14、中班音乐活动教案《小老鼠打电话》含反思

  目标:

  1、通过扮演角色及看图谱节奏能进行有节奏的对话。

  2、感受歌曲诙谐幽默的特点,能听着音乐游戏。

  3、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准备:

  PPT课件,音乐,猫叫录音,歌曲伴奏录音。

  过程:

  1、谈话交流:

  --"今天吴老师呀,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小故事,我们一起来看看。"观看PPT课件:

  --"你看到了什么?""这是谁的家?小老鼠在家里干什么呀?"(小老鼠打电话)"打电话找谁?找朋友来干什么?"(找个朋友过家家)"打电话需要知道什么呢?电话号码是多少?""小老鼠是怎么拨号码的呢?"(电话本呀手中拿,五四三二六七八)2、学看图谱节奏:

  --"老师们还把这个故事编成了一首歌,你们听一听有哪些内容?"播放PPT课件图谱节奏:

  (1)教师边播放图片边引导幼儿熟悉歌曲中的对话节奏。

  (2)教师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歌曲内容,并带领幼儿根据图谱做节奏动作。

  3、角色扮演游戏:

  --"现在请你们来扮演小老鼠和猫,好吗?"--"那猫来的时候,小老鼠们可以怎样做不让猫发现呢?""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引导幼儿"蹲下",反映较慢的小老鼠会被猫捉走)(1)教师带领幼儿边唱边游戏。

  (2)男女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游戏,游戏后互换角色。

  4、延伸:

  --"小老鼠为什么会招来猫?我们小朋友做事时能像小老鼠一样粗心吗?为什么?"小结:真是一只粗心的老鼠,差点丢了性命,我们小朋友可不能像小老鼠这么粗心,做事情时一定要认真和仔细。

  活动反思:

  歌曲《小老鼠打电话》是一首比较欢快、诙谐的歌曲,具有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歌曲内容简单易懂,情节生动有趣。

  对于新歌的教学,幼儿对歌曲的结构和歌曲的内容会出现困难。在活动过程中,我和配班老师,先以情境的方式表演故事情节,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熟悉歌词,为了帮助幼儿记忆歌词,我制作了图谱,更好的帮助幼儿理解、体验和记忆。对不易理解的歌曲内容也迎刃而解了,彻底消除了无目的反复练唱和记忆歌词所带来的枯燥感,使幼儿边看图谱边唱,轻松地记忆歌词。

15、教学设计中班音乐活动《三只猴子》反思

  设计意图

  《三只猴子》是大班一首诙谐幽默的儿童歌曲,旋律简单,歌词通俗易懂,深受小朋友们的喜爱。《三只猴子》表现了3只小猴在床上蹦蹦跳跳以及摔了跟斗的情形,这种情形与幼儿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幼儿在心理上容易接受,能更快速的引起情感共鸣。

  本次活动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顽皮的小猴子为音乐素材,将重点放在与同伴合作完成游戏这一层面上。在体会歌曲幽默诙谐的风格的同时,无形中学唱歌曲。同时教育孩子养成初步的安全意识,懂得不能在高的地方乱跳。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

  2.体会和同伴一起合作游戏的乐趣。

  3.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4.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重点难点

  自由选择角色,跟随音乐进行游戏。

  活动准备

  1.猴子头饰

  2.猴妈妈丝巾

  3.截取的音乐

  4.完整的音乐

  5.床上的地毯

  6.医院的地毯。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

  有个动物爱吃桃,成天嬉戏树上闹,站起来时像人样,地上行走像狗跑。(我们一起喊,小猴子,出来吧)

  二、出示PPT,依次看图片引出故事。

  1.有几只?在干嘛?(“三只猴子在床上跳”)

  发生了什么事情?(有一只猴子头上摔了一个包)

  2.谁来了?脸上什么表情?她会说什么?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3.听音乐第一段。然后语词说白,最后加入歌唱。

  4.还剩下几只小猴子?妈妈说,“赶快下来,别再跳。(唱)”他们有没有听妈妈的话呢?(出示图片,听音乐,加入语词说白和唱歌)

  5.他们听话了么?那还剩下几只?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6.“你们看床上静悄悄,猴子们不知道哪里去了,床上床下都找不到。”受伤的猴子去哪里了?(医院)我们来听一听,他们到底去哪里了?

  7.他们躺在医院里是什么样子的?我这里有张小床,你来学一学。

  8.谁还记得,第一只摔伤的猴子,什么颜色?让我们来一起来看一下。

  9.教师带领幼儿放慢速度清唱。

  三、感受音乐

  1.老师来当猴子妈妈。小朋友们来当猴宝宝。我来把你们分成三组,一组是红色的猴宝宝,一组是橙色的猴宝宝,一组是粉色的猴宝宝。

  2.受伤的猴子要去哪里啊?(医院)那你们的医院在哪里呢?(老师出示医院)一会受伤的小猴子,请你赶紧去医院。

  3.四个小朋友一组。一人当妈妈。三人当宝宝。组成一个小家庭。自己选角色。妈妈来确定受伤的猴宝宝的顺序。现在请猴妈妈来我这里取送给猴宝宝的小手偶。

  4.随音乐开始表演。

  谁是第一个受伤的猴宝宝?第二个呢?第三个呢?你们准备好了么?表演要开始啦。

  四、再见仪式

  不听妈妈的话,你们就不能及时的躲避危险,如果你们收到伤害,妈妈就会很伤心很难过,你们也需要去医院接受治疗。感谢那些为我们治疗的医生,以后我们一定要学会保护自己,远离伤害。孩子们,让我们回家吧。

  播放《三只猴子》。(离场)

  活动反思

  1.在活动过程时,因为自己准备的不够充分,在第四段歌词导入部分,没有完整的按照节奏把歌词说出来。以至于缺失了第四段的歌词节奏说白。

  2.本次活动我将教材上的目标略作调整,没有把重点定在解决十六分音符上面,而是放在了合作游戏上。第一遍集体游戏的时候请孩子们去后面的“医院”躺下,因为没有放上地垫,刚过去的孩子们不知道应该怎么躺,是后面的配课老师及时的指导帮助,才避免了后面的孩子也不知道怎么躺的局面。在后来第二遍的时候,孩子们就可以领悟到要领,找一个舒服的姿势躺下。

  3.在四个孩子一组进行游戏的时候,有一组孩子是四个男生,这四个男生没有一个愿意做妈妈。这种情况是我没有设想到的,我一直认为怎么样也会推选出一个妈妈来,却没想到这四个孩子都这么坚决。我的第一反应是,直接任命一个男生来做妈妈,但是又一想,游戏嘛,就要让孩子们开心,于是我将这个问题抛给了孩子,请孩子们来帮忙解决一下这个问题。于是马上就有两个女生走过来,表示同意进行调换,他们自由选取了一位,进行了组员的调换。这样做,也是尊重了幼儿的权利,给幼儿充分的选择自由。

  4.在妈妈的装饰上面,统一规定了要围在脖子上。这一点限制了孩子的想象力。应该让孩子们自由装饰,将他理想中的妈妈的样子用围巾表现出来。

16、幼儿园中班音乐活动《小老鼠和棒棒糖》教案反思

  教材分析

  《小老鼠和泡泡糖》这个活动的音乐选自外国集体舞音乐,乐曲分为ABC两段,A段音乐表现的是小老鼠东跑跑西看看,B段音乐表现的是小老鼠拉泡泡糖,C段音乐是听到猫叫跑回了家。活动中让幼儿用自己的现实经验来解决问题,孩子们易于接受;其次,活动所渗透的内容--环保,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本次活动让孩子通过对音乐的理解、扩展和表达,让幼儿从内心出发,懂得保护环境应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所以这个活动比较适合在中班进行。

  设计思路(结合《纲要》)

  泡泡糖幼儿都吃过,通过幼儿熟悉的泡泡糖、小老鼠与韵律活动相结合,让幼儿用自己的现实经验来感受音乐节奏和解决问题,孩子们易于接受;《纲要》指出,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活动最后设计了一个与韵律相结合的游戏活动,增加幼儿的活动参与度。其次,活动所渗透的内容--环保,也是一个重要问题。本次活动让孩子通过对音乐的理解、扩展和表达,让幼儿从内心出发,懂得保护环境应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所以这个活动比较适合在中班进行。

  活动目标:

  认知目标知道泡泡糖吃完应该扔到垃圾桶

  动作技能目标能合拍地做老鼠走、看的动作,尝试创编扯不同地方泡泡糖的动作

  情感态度目标能通过模仿小老鼠的动作感受到快乐

  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有趣的特点

  活动重难点

  重点是大胆合拍地做小老鼠东走走西看看的动作

  难点是引导幼儿夸张地、创造地表演扯泡泡糖的动作

  物质准备PPT、《小老鼠和泡泡糖》音乐、

  经验准备有吃泡泡糖或见过泡泡糖的经验

  活动方法集体教学

  活动过程

  活动环节教师活动幼儿活动设计意图

  开始部分谜语导入:眼睛圆溜溜,贼头又贼脑,一头钻进洞,猫叫不出来。

  开始:播放PPT,扮演老鼠先生讲故事,引出与音乐相关的故事1、是老鼠

  2、仔细听故事,通过谜语引出主人公老鼠先生,讲老鼠先生的故事,吸引幼儿兴趣。

  基本部分一、引导幼儿分段探索表现韵律动作

  (一)探索A段音乐

  1.提问小老鼠是怎么走路的?走路的时候还会干什么?引导幼儿做出动作

  2.说出小老鼠走路是有节奏的,用手和图谱引导幼儿打节奏

  3.我们一起跟着小老鼠的节奏学老鼠的动作好吗?带领幼儿跟着节奏做A段模仿动作

  (二)探索B段音乐

  1.小老鼠问如果你们的脚上踩了泡泡糖你们会怎么做呀?

  2.泡泡糖从脚上跑到了手上,老鼠先生很生气,泡泡糖还越扯越大!

  3.出示图谱,帮助幼儿理解

  (三)探索C段音乐

  1.小老鼠听见了猫叫,会是害怕的还是开心的?

  2.小老鼠吓得不知道怎么办,转了个圈圈才跑回家呢。引导幼儿模仿动作

  二、感受音乐节奏

  我们的音符宝宝也会讲小老鼠发生的故事的哦。边指着图谱边听音乐

  三、跟着节奏做韵律

  小朋友们我们跟着音符宝宝一起模仿小老鼠的动作好吗?

  四、鼓励引导幼儿创编

  我们的泡泡糖可调皮了,除了会从脚上跑到手上,还能跑到身上的哪里去呢?

  跑的地方不一样我们扯得地方是不是不一样了呢?

  跟着音符宝宝再模仿小老鼠吧,这回我们的泡泡糖跑到不同的地方去了哟。

  一、

  (一)

  1.学老鼠轻轻地走路,还会到处看。

  2.看图谱初步感知节奏,用手打节拍

  3.跟着节拍做动作

  (二)

  1.模仿扯泡泡糖的动作

  2.用生气的表情越扯越大

  (三)

  1.模仿害怕的表情。

  2.模仿害怕的转圈圈跑回家

  二、

  完整感受音乐,看老师指图谱

  三、

  跟节奏做律动

  四、

  说出跑到的不同地方并自己创编动作

  幼儿对节奏不容易掌握,教师需要运用多种方式,帮助幼儿理解音乐形象并进行表现。小老鼠是幼儿已有的相关经验,知道走路轻轻地,会看有没有老鼠,用故事的形式引导幼儿创编动作和感受节奏。为了让全体幼儿都能得到发展,最后的创编是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域内的,能促进幼儿的发展。

  结束部分游戏环节

  1.请一位小朋友扮演大花猫,别的小朋友都不知道,前面模仿小老鼠一起跟着音乐做律动,猫叫之后开始抓老鼠。

  2.询问小老鼠差点被抓住或者被抓住的原因是?

  3.询问泡泡糖吃完应该怎么做呢?

  我们不能乱扔泡泡糖给别人造成困扰,要学会爱护环境。

  踩到了别人扔的泡泡糖

  应该拿纸包住扔到垃圾桶里

  该音乐都具有很强的游戏性。为了避免韵律活动的单一、枯燥,将游戏自然融入,在游戏中完成韵律动作的合拍,在韵律活动的合拍中又有游戏的愉悦和轻松。隐藏的猫为提高游戏的趣味性增添了重要一笔,最后渗透环保教育

  延伸活动老师想让我们班小朋友学做小小卫生监督员,让我们学小老鼠一样跟着音乐东走走西看看地去幼儿园其他地方检查吧。

  跟着音乐节奏走出活动室去检查幼儿园哪里乱扔垃圾。在艺术领域中融入环保知识

  活动反思:

  韵律活动是随音乐而进行的有感情、有节奏的身体动作的过程,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和基本形式,是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学习活动方式,本次活动中将韵律活动与游戏融为一体,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做韵律,在韵律中玩游戏,在游戏中也感受了音乐节奏,是本次活动的一个亮点。所有的韵律动作都是幼儿自己探索出来,教师主要引导节奏,也符合《纲要精神》。

  小老鼠和泡泡糖微反思

  韵律活动是随音乐而进行的有感情、有节奏的身体动作的过程,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和基本形式,是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学习活动方式,本次活动中将韵律活动与游戏融为一体,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做韵律,在韵律中玩游戏,在游戏中也感受了音乐节奏,是本次活动的一个亮点。所有的韵律动作都是幼儿自己探索出来,教师主要引导节奏,也符合《纲要精神》。本次活动不足之处在于没有着重介绍音乐分为三个部分,只是说了动作分为三个部分,如果提前说一下音乐的分段,幼儿会更容易理解。

17、中班音乐活动《小老鼠上灯台》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幽默、有趣的风格,体验边演唱边游戏的快乐。

  2.在理解歌词内容的基础上,初步学会用自然声音演唱歌曲。

  3.尝试用身体的不同部位做灯台,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不同口味的灯油。

  4.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重点难点

  重点:在理解歌词内容的基础上,初步学会用自然声音演唱歌曲。

  难点:尝试用身体的不同部位做灯台,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不同口味的灯油。

  活动准备

  灯台、课件、小老鼠指偶若干个。

  活动过程

  一、出示课件引出活动内容

  师:小朋友们,你们瞧谁来了?(出示课件第一幅图小老鼠)

  “我是一只可爱的小老鼠,从我出生起,就听一位老奶奶抱着她的小孙子,唱 着这样的歌谣,说歌词(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

  我从来没有吃过油,这油到底是什么味道的呢?酸酸的?还是甜甜的?今天就让我 来尝一尝。

  二、熟悉歌词,感知乐曲旋律

  1.(播放课件,念歌词)这是什么声音?(老师做可怕的样子,播放猫的叫 声)谁来了?喵喵喵,猫来了,小老鼠吓得叽里咕噜滚下来了。

  2.小朋友帮忙看看,大花猫走了吗?(做四处张望的动作)小老鼠又出来找油吃了,钢琴伴奏念儿歌——。小老鼠吓得不敢出来了。

  三、学唱歌曲,动作表现

  1.学唱歌曲

  瞧,小老鼠躲这里来了,(出示小老鼠指偶),我是小老鼠,小朋友们好! 我们做个朋友好吗?你好!

  (1)我的肚子好饿,想去找油吃,谁愿意做我的大灯台让我好爬着去找油吃?

  (2)油没吃成,让我再去找找看,还有谁愿意做我的大灯台?(再请一位幼儿到前面来)这次让我把这里当台灯(换个身体部位)我来爬,你们帮我唱好不好?

  (3)还有谁愿意做我的大灯台?你们都愿意,好,我请你们都来当我的灯台,你们一起唱着,谁的声音好听我就到谁那去。(在幼儿身体上做小老鼠爬的动作)

  (4)小朋友,你们想不想也来尝尝灯油的味道?我有一个好办法,小手伸出来, 我请你们都和小老鼠做朋友。发指偶,我们都变成了小老鼠。

  2.肢体表现

  (1)小老鼠们,我们一起去找油吃吧!钢琴伴奏

  (2)你的小老鼠有没有吃到油?我的还没吃到油呢?你们帮我一起唱,这样我就不 害怕大花猫,就能吃到油了。钢琴伴奏唱——我吃到油了(做吃油的动作),我吃到 的草莓味的油,你吃到的是什么味的?

  (3)尝试用身体各部位当灯台演唱

  刚才我们用的是手臂当灯台,除了手臂,还有哪些地方可以当灯台。比如头、腿、肩等。让我们试试换个地方当灯台好吗?去尝尝那里油的味道。起立到我身边来, 小老鼠们准备好我们一起加油。(齐唱)

  让我们再换一个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当灯台去尝一尝不同味道的油好吗? 四、游戏《找灯台》

  1.游戏一次

  小老鼠们,听说在远处有一个大灯台,里面有好多香香的油哦!你们想不想去找找看呢? 我们一起来学爬灯台的本领,小手伸出来,(伴奏音乐)鼠宝宝们我们走路的时候要怎么样?为什么呢?要轻轻地千万不要惊动大花猫哦!如果万一遇到大花猫怎么办?要赶紧跑回家里哦(回到座位上)!让我们出发吧!哇,这里有个好大的灯台。走,我们一起爬大大的灯台去,走路要轻轻的,伴奏并演唱——猫出现赶紧躲回家里。大花猫走了吗?鼠宝宝们,你们吃到油了吗?我还没有吃到呢,我们悄悄地再去一次好吗?

  2.游戏二次

  刚刚有些鼠宝宝的脚步太重了惊动了大花猫,这次我们一定要注意,脚步要轻轻地,躲回家的时候也要注意,不要把自己的小伙伴撞到,免得它回不了家被大花猫吃掉。好了让我们出发吧!钢琴伴奏唱——猫出现赶紧躲回家里。大花猫走了吗?你们吃到油了吗?是什么味道的?鼠宝宝们,在院子里还有更大的灯台和更好吃的油,你们有没有信心爬上去尝一尝?让我们一起加油吧!(钢琴伴奏边唱边出教室)

  小班幼儿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游戏时他们最感兴趣的一种活动形式,符合小班

  活动反思

  幼儿好奇、好动、好模仿的特点。因此在活动中采用游戏化的方法创设教学情境,贯 穿活动的整个过程。通过老师的示范引导幼儿很快便掌握了歌曲内容,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边做动作边演唱。为了巩固幼儿对歌曲的掌握,提高演唱的兴趣, 我为幼儿提供了手偶,引导幼儿扮演小老鼠,创编不同的身体动作来表现小老鼠上灯台的动作。游戏过程中幼儿的兴趣始终很高,积极参与表现,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游戏形式感知表现了歌曲。整个活动过程中,幼儿与教师始终处于积极地、快乐的氛围中,真正做到了玩中乐、玩中学。

18、幼儿园中班社会活动《小老鼠进城》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了解交通标志的特征和作用。

  2、知道马路上开车、行走要遵守交通规则。

  3、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4、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活动重难点:

  1、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了解交通标志的特征和作用。

  2、说出幼儿园生活中需要的交通标志。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经在家长的带领下,认识了一些交通标志。

  2、物质准备:一个老鼠头饰;各种交通标记;乡下老鼠进城的地图;一辆玩具汽车。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主题

  1、演示手偶,激发兴趣。

  教师出示老鼠手偶:今天早上,我接到乡下小老鼠贝塔的电话,它碰到了一个难题,想请我们帮个忙。

  2、教师有感情地讲述故事,激发幼儿对交通标志的兴趣。

  二、认识交通标志

  1、出示挂图。

  瞧!小老鼠贝塔把这些交通标志都画了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都代表什么意思吧!

  2、根据幼儿的回答,详细讲解每个交通标志的名称和意义。

  3、幼儿设想:如果我们生活中没有了这些交通标志,那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三、游戏"你指我说"教师点一个交通标志,幼儿说出它的意思,或者教师说交通标志,幼儿点出来。

  四、游戏"乡下老鼠进城",教师出示乡下小老鼠进城的地图,将老鼠进城时所遇到的标记贴在地图上,让幼儿找出正确的路线,帮助乡下小老鼠进城。

  五、交流讨论

  1、认识其他交通标志。

  2、将交通标记贴在幼儿园需要的地方。

  六、结束部分

  今天,我们学到了那么多的交通标记,你觉得有哪些可以贴在幼儿园里呢?

  活动延伸:

  1、带领幼儿仔细观察幼儿园,并把相应的标记贴在幼儿园醒目。

  活动反思:

  中班有一个课程主题是"我们去游玩",其中有一节是比较有趣的社会活动《小老鼠进城》,幼儿从小班认识红绿灯的水平提高到认识马路上的交通标志,是一个认知上的提高,是对社会规范的进一步认识。中班的认知欲望逐渐增强,会有意识地关注到生活中的各种标志。本次活动以故事设置情境来引入,激发幼儿的探索认知兴趣;接下来"你说我点"的游戏则把幼儿的兴趣点再次激发;最后,模拟"小老鼠进城"的情境,出示一张小老鼠进城的地图,让幼儿沉浸在故事中思考,寓教于乐。但是,也有不少不足:

  1、幼儿实践的参与程度太少,操作性较小,幼儿的兴趣很大却不能满足他们的愿望,建议可以简单地进行"交警和司机"的游戏,在场地上设置简单的"井"字形马路,让一部分幼儿当交通牌,一部分幼儿当交警,一部分幼儿当司机,让每一位幼儿都有参与的机会。

  2、增加活动科学性,虽然是社会活动,但是认识交通标志是偏向科学性的,.让幼儿观察形状,颜色,分出红色警示标牌,黄色提示标牌等,红色代表禁止类的交通标志,黄色代表提醒类的交通标志。

  3、社会活动从生活中来,也要回归到生活中去,建议活动中用实拍照片来代替打印的图片,最好是幼儿熟悉的场景,例如幼儿园周边的交通标志可以拍下来,小区周边的交通标志也可以拍下来,这样幼儿更能明白这些交通标志的实际应用。

  总之,通过本次活动让我明白,在平时上课的过程中,要尽量满足幼儿的愿望,让他们动手操作,而不是教师主导的课堂。

19、中班音乐活动《水果恰恰恰》教案反思

  《水果恰恰恰》这首乐曲具有节奏感强、诙谐幽默的特点,以下这节课件让幼儿能根据音乐的速度,变换动作速度。感觉音乐游戏的快乐。关注,让幼儿教育不再那么难,欢迎收藏和分享。

活动目标:

  熟悉乐曲旋律,在乐曲的曲末能随音乐节奏表现“XXX”并创编该节奏型的动作,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感受歌曲诙谐幽默的特点,能听着音乐游戏。

  能根据音乐的速度,变换动作速度。

活动准备:

  课件。水果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游戏“音乐火车”。

  师:“看看谁来了?”(鸭妈妈来了)“我告诉你们哦,她想开一家水果店,叫鸭妈妈水果店可是进货的时候她碰到了一个难题,她不知道该进些什么水果,她想问问我们小朋友最喜欢什么水果?

  师:“你们都想告诉鸭妈妈是不是啊?那我们开着音乐火车,一个个轮着告诉鸭妈妈,好吗?我来当火车,第一个告诉鸭妈妈,XXX你要跟着我哦!”

  二、基本部分,欣赏“水果恰恰恰”

  熟悉旋律,在乐曲末会用拍手来表现XXX的节奏型。

  (1)师:“在你们的帮助下,鸭妈妈的水果店顺利开张了,我们一起去看看水果店里都进了些什么水果?

  (2)师:“一会儿我们来玩个听音乐找水果的游戏,比比谁的眼睛最亮,谁的耳朵最灵。

  (3)师:“我找到了水果了吗?”“你们怎么知道的啊?”“那我高兴时做了什么?”“拍了几下?”“对了,我找到水果把它说在心里,就拍三下手就表示我找到了。

  (4)师:“现在你们都知道在音乐的时候拍手,我们就可以一起来玩听音乐找水果的游戏了,现在找你喜欢的水果,找到了在心里说,听好音乐拍手,不能拍早也不能拍玩哦。

  2.走楼梯,在乐曲末会用跺脚来表现XXX的节奏型。

  (1)师:“有我们这么多小朋友的捧场,鸭妈妈的水果店越开越红火啦!一楼不够现在开到二楼,我们一起上二楼看看,好不好?(好)

  师:“这个楼梯很窄的,我们这么多人要怎么走?(慢慢走,不能挤,扶好走……)这个楼梯有台阶的,我们要一阶阶的走。我们现在要请2个小朋友跟我来走走看。

  (2)师:“你们发现我们是怎么走的吗?什么什么才可以上台阶啊?那我们现在来走走看。

  (3)师:“现在你们都会走了吗?那我们现在要上二楼了哦,小耳朵要听好在音乐的什么时候可以上台阶哦!你们准备好吗?出发了!”

  3.二楼进水果,随音乐创编XXX节奏型的水果。

  (1)师:“二楼到啦!看看有些什么水果

  (2)师:“可是还是有很多顾客不知道,请你们用好听的声音来帮鸭妈妈宣传一下,好吗?(好)那好,一会儿电脑里的那只小手点到哪个水果,你们就听好音乐,一边拍手一边说出水果的名称。”

  (3)师:“你们这些宣传员真棒。二楼还有这么多空的地方,鸭妈妈还想再进一些水果,你们再来帮她出出主义还可以进一些什么新的水果呐?”

  (4)师:“鸭妈妈要说话了”,(教师模仿鸭妈妈说话、动作)“呷呷呷,我只想在二楼放名字是三个字的水果。”“真的吗?我还没发现那!那才我们看到的(青柠檬、水蜜桃、西红柿、猕猴桃)名字里都是三个字的哦。二楼都只要放名字是三个字的水果,那还可以进些什么呀?(有哪些是3个字的呀?)

  (5)师:“原来有这么多三个字的水果呀,我们快跟着音乐告诉鸭妈妈。”

  4.开心表现。随音乐创遍XXX节奏型的动作

  (1)师:“鸭妈妈听了你们的话进水果去了,她特地关照我要谢谢你们。能帮上鸭妈妈的忙,你们高兴吗?”“那高兴的时候可以做一些什么好看的动作呢?

  (2)师:“我们来听着音乐做给客人老师看看。”

  (3)师:“我们在来表演一次好不好,看看谁的动作每一次都不一样,而且还很漂亮呢,让客人老师也来帮我看看水谁的动作最漂亮。”

教学反思:

  用幼儿能听懂明白的话语帮助幼儿理解。尽管只有短短20分钟,宝贝们已经较好的掌握了歌曲的内容和旋律,但人的记忆都有一定的遗忘规律,且幼儿的学习需要不断重复,所以,还需要不断的巩固复习,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20、教学设计中班数学《猫捉老鼠》反思

  活动目标:

  1、复习巩固8以内的数数和数字认识。

  2、目测数群,正确判断8以内的数量。

  3、发展思维的灵敏性、准确性,培养良好的游戏秩序。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6、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7、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黑猫警长头饰一个,1——8的数字卡片,画有1——8只老鼠的靶子一套。

  2、学具:白猫卫士大头贴人手一个,写有数字的胸牌人手一个。

  3、场景布置:树林,内放老鼠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分配角色,听音乐神气的进场。

  老师戴上头饰做黑猫警长,幼儿戴上贴上小猫图案做白猫卫士。听音乐进活动室。找一个空位置坐下来。

  二、布置任务。

  1、电话铃响,师接电话。

  2、师:刚才树林附近的村民打电话来说,最近树林里经常有老鼠在活动,严重破坏了树木的生长,真是可恶!所以呀,想请我们白猫卫士去帮忙捕捉老鼠。白猫卫士们,你们愿意吗?但是,要捉到老鼠,我们就得抓紧时间认真练好本领。

  三、练本领。

  1、看谁眼睛亮。(认读1—8的数字)

  师:我们要练的第一个本领,叫做看谁眼睛亮。我们在执行任务的时候,常常要找隐蔽的地区。现在我拿出数字卡片,卡片上是几,就是几号隐蔽区,看谁的眼睛亮,能又快又好的说出是几号隐蔽区。

  2、看暗号。

  师:我们在执行任务的时候,必须有联络暗号。所以,现在开始练习第二个本领,叫做,看暗号。我们的暗号是摇小旗。我摇几下,就表示有几只老鼠。(提醒幼儿在心里面学小哑巴默数,不数出声音。看谁数的快又对。

  3、打靶练习。

  师:接下来我们来练习第三个本领,叫做打靶练习。我先拿出一张数字卡片,再拿出一张老鼠靶子,如果卡片上的数字和老鼠靶子上的数量一样多,我们就朝老鼠开枪。一只老鼠开一枪,开枪时嘴里要发出“啪”的声音。我们来试试看。

  如果不一样多,我们就——不能开枪。

  (提醒幼儿可以在心里面数好靶子上老鼠的数量,看看和卡片上的数字是不是一样多,然后再决定要不要开枪,开几枪)

  四、执行任务。

  1、分行动组:请幼儿拿起椅子上的数字编号,贴在胸前,数字是几就是几号行动组。

  2、找隐蔽区:交代命令,出发(小铃ⅹ);归队(小铃ⅹⅹⅹⅹⅹⅹⅹⅹ),请1号行动组到1号隐蔽区。。。。。依次到8号。

  3、捉老鼠:黑猫警长发出命令后,白猫卫士就冲进果树林捉老鼠。最多能捉8只老鼠。听到归队的命令后,迅速回到自己的位置上。

  4、领奖:请你数一下自己捉了几只老鼠,(个别提问)。给抓到8只老鼠的幼儿发奖。

  课程反思:

  在活动组织实施中,我本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要点,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以幼儿熟悉的动画《黑猫警长》导入活动,让幼儿在一个个游戏中,认读数字、目测点数数、理解感知数字和数量的关系。在幼儿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随时注意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比如活动兴趣、每个环节的活动时间、环节间的过渡形式等。只有细致的观察,才能得到最准确的信息,才能了解最真的幼儿,也才能让幼儿在活动中更加“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发展。

21、幼儿园艺术活动《猫和老鼠》中班音乐课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猫和老鼠"是孩子们平时较感兴趣的动画。在看动画的同时,我发现孩子们很喜欢跟着猫或者老鼠模仿他们的表情和动作,由此,就想到了,让孩子们更加生动形象的模仿和表演,让他们的对表演更加的充满兴趣。

  师:刚才小猫的表演实在是太精彩了,那你们是不是比它表演的更好呢?

  活动目标:

  1.通过自己的剧本的理解,能够大胆的表演角色。

  2.能根据音乐的节奏,把动作和表情做到恰如其分。并能说出,剧中所表达的情感。

  3.在大家合作表演下,对表演与模仿更加的充满兴趣。

  4.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5.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活动准备:

  1.猫和老鼠的PPT(图片音乐)

  2.小小影视角(给幼儿欣赏模仿动画片)

  活动过程:

  一、用教师是导演,来招小演员,来激发他们表演欲望。

  师:今天啊,江老师还有个新称呼,叫做江导演。听说XX小朋友很有表演天赋,那到底是不是这样我不知道,你们是不是很会表演啊?

  二、根据老师所表演的剧本,自己理解剧本中猫或者老鼠的情绪。进行表演。

  师:你们什么时候会兴高采烈的?那是怎么样表现的呢?

  三、缺乏表演的动作,再引入动画片根据动画片里猫和老鼠,丰富的动作和表演。进行模仿,学的更多的表演的动作与表情。

  再次来体验兴高采烈如何表演。

  四:第二个剧目,让幼儿尝试饥饿难耐是如何表演的,并且体会小老鼠的心情和感受。

  教师先来表演剧目二,问:这时候出来了谁?

  这是一只怎么样的小老鼠,它怎么了?(引出饥饿难耐)那它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尝试模仿饥饿难耐。

  跟着音乐体验。(注意动作和表情)

  五:继续引出下段的剧本,进行表演。

  六:组织游戏,进行配乐表演。

  先听音乐让他们猜老鼠在干什么,然后总结他们的。引出第三个剧目。

  继续是老师来表演(注重表情和动作)问:"老鼠想到了什么方法?可是对方是猫呀,要是醒来可就糟糕了,小老鼠是怎么去偷的"(小心、偷偷的去偷……引出小心翼翼)请他们来表演,如何小心翼翼。(教师总结)

  1.首先,由老师作为猫,小朋友作为老鼠,去偷那条大鱼。(分清楚,去偷时候的小心翼翼和猫伸出爪子时的惊恐万分)

  2.再由一部分小朋友做老鼠,一部分做猫体验不同的情绪和心情。

  3.最后,可以离开小椅子,更大范围的去表演。例如:可以躲到某小朋友后面、慢慢吞吞的前进等。

  七、分组活动,选出猫和老鼠。将整个故事,完整的表演一遍。

  八、活动结束活动延伸

  1.在"影视角"自由选择动画,模仿与表演练习。

  2.编排一个动画经典表演。

  反思与分析:

  1.选材新颖 动画《猫和老鼠》一直是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而动画中,猫和老鼠丰富的动作与表情,给孩子们带来了极大的兴趣和模仿的动力。孩子们会在不自觉的情况下跟着做动作与表情。所以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的兴趣一定是非常的浓厚的。

  2.教学形式多样,即体现了集体活动,又关注了小组活动以及个别活动。

  3.充分利用电化教学资源、多媒体这种声形并茂的教育辅助材料,它生动形象的提点容易引起孩子们的兴趣。让幼儿敢说、敢做、敢演。教师以角色的身份参与到表演与模仿,引导孩子们丰富的表演,体现了师幼互动。

  4.重视分层引领,先由"听"与"看"后由"说"与"演"。在孩子们表演的极其精彩与生动时,给予鼓励与表扬。

  5.与孩子们互动及分组游戏,让整堂课不乏味,让孩子们有极大的兴趣参与与配合。

  可能出现的问题:

  1.孩子们比较好动,在一起表演的时候很容易离开座位,不听指挥,又容易一起蹦跳,摔在地上等。很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2.在看动画过程中,或者在表演过程中,孩子们会把这个当做游戏,无论剧中应体现开心还是难过,他们都会很开心与兴奋。

22、中班数学《猫捉老鼠》教案反思

  课程名称:中班数学:猫捉老鼠

  课程分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对幼儿的提出这样的科学目标:“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本次活动以幼儿熟悉的动画片《黑猫警长》中的动物形象为载体,设置丰富的游戏情境。引导幼儿在情境开始理解数的意义,在游戏“看谁眼睛亮”中,认读1—8的数字;在游戏“看暗号”中,学习目测或点数8以内的数;在游戏“打靶练习”中,感知数字和数量的关系。环环相扣,幼儿在层层递进的探索性活动中得到发展。

  课程目标:

  活动目标既是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活动的归宿。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对中班幼儿科学领域的要求,结合本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和发展需要,我将目标定位为:

  1.认识数字8,感知8以内数字和数量的关系。

  2.目测数群,正确判断8以内的数量;

  3.发展思维的灵敏性、准确性,培养良好的游戏秩序。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课程准备:

  1.教学具:1——8的数字卡片,画有1——8只老鼠的靶子一套,音乐《黑猫警长》;写有数字的胸牌人手一个。

  3.场景布置:树林,内放老鼠卡片若干。

  课程过程:

  1.分配角色,听音乐神气的进场。

  师:今天我是黑猫警长,你们是谁?我们的本领是什么?那我们需要什么工具呢?

  2.出示8把手枪、头盔的图片,幼儿认识数字 8。

  师:这是什么?有几把?你是怎么知道的?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8像什么?刚才的8把手枪可以用数字8来表示?8还可以表示什么?

  教师小结:8表示8样物品。

  3.电话铃响,师接电话,布置任务。

  师:刚才树林附近的村民打电话来说,最近树林里经常有老鼠在活动,严重破坏了树木的生长,真是可恶!所以呀,想请我们白猫警士去帮忙捕捉老鼠。白猫警士们,你们愿意吗?要捉到老鼠,我们就得抓紧时间认真练好本领。

  4.练本领。

  (1)看谁眼睛亮。(认读1—8的数字)

  师:我们要练的第一个本领,叫做看谁眼睛亮。我们在执行任务的时候,常常要找隐蔽的地区。现在我拿出数字卡片,卡片上是几,就是几号隐蔽区,看谁的眼睛亮,能又快又好的说出是几号隐蔽区。

  (2)看暗号。(目测或点数8以内的数)

  师:我们在执行任务的时候,必须有联络暗号。所以,现在开始练习第二个本领,叫做,看暗号。我们的暗号是摇小旗。我摇几下,就表示有几只老鼠。看懂暗号的白猫警士把答案藏在小嘴巴里,然后悄悄地告诉我。

  (3)打靶练习。(感知数字和数量的关系)

  师:接下来我们来练习第三个本领,叫做打靶练习。我先拿出一张数字卡片,再拿出一张老鼠靶子,如果卡片上的数字和老鼠靶子上的数量一样多,我们就朝老鼠开枪。一只老鼠开一枪,开枪时嘴里要发出“啪”的声音。我们来试试看。如果不一样多,我们就——不能开枪。

  (提醒幼儿可以在心里面数好靶子上老鼠的数量,看看和卡片上的数字是不是一样多,然后再决定要不要开枪,开几枪)

  4.执行任务。(操作练习)

  (1)分行动组:请白猫警士们拿起椅子上的数字编号,贴在胸前,数字是几就是几号行动组。

  (2)找隐蔽区:交代命令,出发(小铃ⅹ);归队(小铃ⅹⅹⅹⅹ ⅹⅹⅹⅹ),请1号行动组到1号隐蔽区。。。。。依次到8号。

  (3)捉老鼠:黑猫警长发出命令后,白猫警士就冲进树林捉老鼠。最多能捉8只老鼠。听到归队的命令后,迅速回到自己的位置上。

  (4)领奖:请你数一下自己捉了几只老鼠,(个别提问)。给抓到8只老鼠的幼儿发奖。

  (5)完成了任务,开摩托车到外面活动一下。

  课程反思:

  在活动组织实施中,我本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要点,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以幼儿熟悉的动画《黑猫警长》导入活动,让幼儿在一个个游戏中,认读数字、目测点数数、理解感知数字和数量的关系。在幼儿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随时注意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比如活动兴趣、每个环节的活动时间、环节间的过渡形式等。只有细致的观察,才能得到最准确的信息,才能了解最真的幼儿,也才能让幼儿在活动中更加“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发展。

23、教学设计中班音乐领域教案反思《龟兔赛跑》

  教学分析:

  乌龟和兔子这两个音乐片段选自史真荣创作的交响童话《龟兔赛跑》。这是一个儿童自小就十分熟悉和喜爱的童话故事。表现兔子的音乐用单簧管演奏,音区较高,音色较明亮,节奏欢快,表现了兔子敏捷的动作和骄傲的神态。表现乌龟的音乐用大管演奏,音区较低,音色较暗,节奏较稳健,表现了乌龟动作缓慢、谦逊和蔼、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品格。

  教学目标:

  1.感受不同的节奏、旋律、速度及不同乐器的音乐所表现的不同音乐形象,能够运用竖笛吹奏主题音乐,并理解这首乐曲所表现的内容,并尝试创编新结尾。

  2.通过创作表演,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音乐表现能力及音乐想象能力。

  3.在学习中,注意用鼓励性的语言,帮助学生克服紧张的心理,树立自信心,通过音乐故事使学生获得思想情感上的教育。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6.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7.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教学重难点:

  体会音色、速度节奏在音乐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教学课件,乌龟、兔子、猴子等小动物头饰。

  学生:查找作品介绍、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等资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播放音乐,学生随着欢快的音乐扮演各种小动物蹦蹦跳跳地走进教室,然后师生问好。

  (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及表现力。)

  二、新课教学

  1.故事导入。提出问题:同学们《龟兔赛跑》的故事你们都听过了吧,谁能把这个故事描述一遍?

  (师)今天,老师要请大家来听音乐童话《龟兔赛跑》,看看音乐家怎样用音乐来讲述这个故事的。屏幕上出现音乐欣赏、音乐童话《龟兔赛跑》的字样(电脑制作。)

  (用讲故事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及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通过讲述故事,引出课题。)

  2.作品介绍。听同学讲作品简介,检查课前查找资料的情况。

  (学生课前查找资料,进行作品简介,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先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边听边分析作品特点?作品使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再播放动画片。

  (1)分析作品、引导学生欣赏《龟兔赛跑》的主题音乐。

  a.引导学生小组讨论,然后汇报。

  b.提出问题,引出主奏乐器大管和单簧管。

  师: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两件乐器。

  (画面出现单簧管图片和“大管”图片):一件乐器的名字叫“单簧管”(点击出示“单簧管”字样),它奏出的音乐是(点击音乐响起),你觉得这段音乐听起来感觉怎么样呢?应该配给哪只小动物?为什么?(学生回答)

  老师总结:单簧管奏出的音乐轻快、跳跃、活泼,很适合蹦蹦跳跳的小兔子,好,那我们就把这段音乐送给小兔子吧!

  师:还有一种管弦乐器是大管。

  这个乐器的名字叫“大管”,小朋友看一看,大管和刚才的“单簧管”一样吗?(引导学生简单区分“单簧管”和“大管”)那大管奏出的音乐是怎样的呢?(点击音乐响起)你想把这段音乐送给谁呢?为什么?

  老师总结:大管奏出的音乐低沉、平稳,我们就把它送给慢吞吞爬行的乌龟吧!

  (2)(师)现在让我们再来听听这两个主题音乐。随着音乐的节奏表演乌龟和兔子的动作,分辨一下单簧管和大管的不同音色。好在下面的音乐故事中找到它们。

  4、完整的欣赏全曲。

  师神秘地:今天来到我们音乐动画城的还有一位神秘的客人呢。(喜洋洋出现:小朋友们好,我是喜洋洋)

  师:原来是喜洋洋呀,小朋友你们喜欢喜洋洋吗?好问的喜洋洋今天不仅给我们小朋友带来了一件礼物,而且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当然喽,聪明能干的小朋友会得到喜羊羊的奖品!(老师出示喜洋洋徽章)

  师:好,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喜洋洋带来的礼物吧,不过,可要认真看,认真听,才能回答出喜洋洋提出的问题吆!

  (1)、喜洋洋出现:既然乌龟和兔子之间发生了这样有趣的事情,让我们一起来倾听。 当你听出兔子跑的音乐时可拍手表示,听到乌龟行走的音乐时可跺脚表示(初听全曲,边听边动)

  (师):小朋友的耳朵真灵呀,很快就完成了喜洋洋的第一个问题。让我们继续吧!

  (2)、喜洋洋出现:小朋友们顺利地通过了第一关,聪明的小朋友,故事听完了,你知道跑得快的小兔子为什么输给了慢吞吞的老乌龟吗?如果你是兔子的朋友,你会怎么帮助它?从这个故事中,你们懂得了什么? 引导学生讨论。

  老师总结:对呀,骄傲使人落后,小朋友,我们在生活中可不能学骄傲自大。

  (3)、喜洋洋出现:试想一下,下次比赛时会是什么结果?(生讲述各种可能)请你回去后编个新的《龟兔赛跑》的故事

  5.分组表演。引导学生用别的方式表演《龟兔赛跑》。

  (学生自己组织,分绘画小组、表演小组来自由表现,培养学生相互合作表演的能力。利用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促进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深入理解,利用他们认识音乐的规律有机地学习音乐,从而提高他们的音乐文化素质。)

  三、小结

  希望同学们都能学习乌龟踏踏实实的,做事坚持不懈的精神,努力学习。好,让我们一起和小动物们和喜洋洋说再见! (学生在表演结束时随音乐走出教室。)

  教学反思: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我们班有20个幼儿,在教学过程中有2个幼儿对于教学活动不感兴趣。对于这种现象,我们及时的给与分析: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具备人本思想的教育理念,自由活泼的教学方式,为我们教师开启了一片教育新天地。但是也要集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及题材的运用。本课是欣赏课,我选用“情境法”教学,这是音乐欣赏教学的主要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多媒体为辅助教学手段,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处于一种舒适、富有乐趣的情境之中,这样学生既陶冶了情操,也不知不觉地体验到音乐表现的意境,从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欣赏能力。

  一堂好的音乐欣赏课应该体现“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教学理念,让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平等互动与交流,使学生在饶有趣味和充满情感的情境中轻松愉快地接受美的熏陶,提高审美能力,主动获得感受与鉴赏、表演、创造、评价等多方面的艺术能力,完成审美教育。本节课的教学以“探究”为核心,力求使每位学生都亲历探究的全过程,把自主探究权还给学生,实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能即兴表演,充分体现了他们表现音乐、理解音乐的能力及音乐想象的能力。教师由原来课程的组织者、实施者,变为实践过程的引导者和参与者,学生由过去的被动学习转变为学生全过程自主学习,研究探索,这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保证了探究活动在一种轻松的环境中有效进行。

24、教学设计中班音乐活动《过新年》反思

  活动目标:

  1、体验民族风情,感受迎新春热闹欢快的气氛。

  2、大胆尝试用手势指挥和小乐器合奏等方法表演歌曲,体会合作演奏的乐趣。

  3、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4、认真倾听并积极参与歌唱活动。

  活动准备:

  1、略多于幼儿人数的小乐器,如:小铃、圆舞板、铃鼓等。

  2、大鼓和镲各一。

  活动过程:

  一、谈论迎新春主题

  1、刚过了元旦,再过几天就要过一个我们中国人的节日,这是什么节?

  2、在中国的新年(春节)里人们做些什么?

  二、演唱歌曲《过新年》

  1、演唱歌曲。

  随着歌声想象人们是怎样过年的,如何表现热闹的欢庆场面。

  2、再次演唱,想象新年敲锣打鼓的情境,教师运用情景语言纠正幼儿的口型,做到吐字清晰。如:

  师:锣鼓敲起来的时候会发出什么声音呢?

  幼:咚咚咚、呛呛呛。

  师:这是一只新鼓,敲出来的声音真精神,新的锣亮闪闪,很明亮。(边演示边请幼儿注意教师发“咚”和“呛”时的口形)

  引导幼儿以找新的小鼓和小锣的方式,互相倾听谁的声音最好听。

  三、尝试用不同的节奏伴奏

  1、敲锣。听琴声,按照拍律拍节奏,表现模仿敲锣的动作。

  2、打鼓。听琴声,按照拍律拍节奏,表现模仿打鼓的动作。

  3、小朋友听了真高兴。听琴声,用拍手转动手腕表现小朋友欢天喜地的动作。

  每一次尝试轮换着请一位幼儿按大家商定的节奏,用自己的手势来指挥。

  四、合作表演

  幼儿在以上三种表现方法中,按自己的意愿任选一种,分成三组,由三位幼儿分别当指挥,合作进行表演。

  五、打击乐演奏

  1、选取小铃、圆舞板、铃鼓小乐器,分别模仿敲锣、打鼓、拍拍手,共同表演。

  2、增加大鼓和镲,共同商量何时介入,怎样介入。

  3、尝试介入大鼓和镲,与小乐器合作演奏乐曲。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的音乐曲调活泼、欢畅,节奏轻快。从活动的效果来看,预设的教学内容符合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在活动中整个过程以幼儿为主,一点一点推着进行,知道这首音乐的节奏规律是强、弱、强、弱,并让幼儿学会看图谱进行演奏。活动中是选用了形象具体的图谱和乐器,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了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在音乐中,教学活动游戏化是提升学习的一种有效手段,整个活动环节是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总体来说目的明确、层次分明。

25、教学设计中班音乐《大树妈妈》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⒈感受摇篮曲轻柔、连贯的旋律特点。

  ⒉理解歌曲内容,尝试用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对小鸟的关心、爱护。

  ⒊熟悉、感受歌曲旋律和内容,学唱歌曲。

  ⒋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⒌初步感受歌曲中亲切的情绪,用亲切的语调唱歌。

  6.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7.在对唱的过程中注意倾听同伴的声音,及时接唱。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套

  活动过程:

  ㈠发音练习:《问好歌》、《小铃铛》

  ㈡学习新歌《大树妈妈》

  ⒈ 谈话引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妈妈,那你们知道小鸟的妈妈是谁吗?今天小鸟的妈妈出去找食物了,那谁来照顾小鸟呢?”

  ⒉ 结合动画引导幼儿欣赏第一段歌曲 “是谁在照顾小鸟呀?”“它是怎么照顾的呢?”

  ⒊ 引导幼儿边听第一段音乐,边模仿大树妈妈晃动的样子。(一遍初步的尝试,另一遍引导幼儿合着拍子轻柔的摇)

  ⒋ 引导幼儿欣赏第二段动画。 “小鸟睡着了,可是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⒌ 教师范唱歌曲,幼儿欣赏。

  ⒍ 鼓励幼儿学唱歌曲。

  ⒎ 引导幼儿有感情的、轻柔的演唱歌曲,表现出对小鸟的关心、爱护。

  ⒏ 幼儿尝试分角色表演。

  ㈢音乐游戏:大树和小鸟

  教师扮演大树妈妈,幼儿扮演小鸟,根据歌曲内容表演相关的动作,当风来了,雨来了的时候,请小鸟蹲下不动,树妈妈保护好小鸟。

  活动反思:

  《大树妈妈》是一首较为经典的儿童歌曲,具有浓郁的“摇篮曲”风格,旋律优美流畅、轻柔抒情。歌曲借助幼儿熟悉的大树形象,把幼儿带人了一个和谐、温暖的童话世界。中班幼儿已经能够体验到妈妈对自己的爱了,通过情感迁移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歌曲内容,自然地表达歌曲所蕴含的美好情愫。

26、教学设计中班音乐活动《老鼠逗猫》教案反思

  中班音乐游戏

  活动目标:

  1.体验与同伴共同参与音乐活动的乐趣。

  2.合拍地模仿老鼠走路,学习用不同神态和动作表现“老鼠”逗“猫”的得意样子。

  3.在“猫”追捉动作的暗示下,“老鼠”按乐句向不同方向躲闪。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6.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7.体验歌曲中的欢快情绪。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在“猫”追捉动作的暗示下,“老鼠”按乐句向“猫”的相反方向躲闪。

  活动难点:能控制好自身动作,较好地表现出老鼠“躲闪”和“逗猫”时的不同动作和神态。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通过录像和图片,使幼儿认识老鼠和猫的外形及动作特征。活动前初步熟悉乐曲旋律和结构。

  2.物质准备:录音机1台,音乐磁带2盒(完整与分段的音乐各1盒)。猫的头饰一个,老鼠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幼儿听音乐模仿老鼠走路进入活动室。

  2.倾听教师讲述“老鼠逗猫”的故事,初步了解故事内容、情节。

  故事情节:

  老鼠出洞→找食吃→辩听猫的声音→猫捉老鼠、老鼠躲闪并戏弄和取笑猫、猫垂头丧气地走了→老鼠回家

  二、展开

  (一)随着A段音乐幼儿根据故事情节用身体动作表现出老鼠外形特征和“出洞找食吃”的样子。

  1. 引子(老鼠出洞)

  (1)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老鼠外形特征和“老鼠出洞”时的样子。

  (2)教师哼唱音乐,幼儿按音乐节奏表演“出洞时伸出头左右探望动静”的样子。

  2.A段(找食吃)

  (1)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老鼠鬼鬼祟祟找食吃的样子。

  (2)教师哼唱音乐,幼儿按音乐节奏表演。教师提醒幼儿注意动作合拍且脚步轻巧。

  3.间奏(辩听猫的声音)

  (1)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猫来了,老鼠停住,仔细辩听声音的”样子。

  (2)教师哼唱音乐,幼儿随音乐进行表演。

  4.随A段音乐幼儿完整表演“老鼠出洞、找食吃、辩听猫的声音”的样子。

  (1)教师哼唱音乐,幼儿按音乐节奏表演。教师提醒幼儿注意动作合拍且脚步轻巧。

  (2)幼儿听音乐表演,教师提醒幼儿注意动作和神态。

  (二)根据故事情节随着B段音乐创编表演“老鼠躲闪”及“逗猫”的动作。

  1.随教师语言提示,练习小碎步来回躲闪。

  2.在教师扮演的“猫”的带领下,听教师哼唱B段音乐,按照乐句用小碎步做躲闪动作,注意找空地方且控制速度,不与同伴碰撞。

  3.在教师扮演的“猫”追捉动作的暗示下,随B段音乐,按照乐句做相反方向躲闪的动作。注意奔跑时快速轻巧且兼顾周围同伴。

  4.在教师启发下听音乐练习,相互模仿学习用不同的神态和动作表现“老鼠躲过猫”并“戏逗”、“取笑”的得意样子。

  5.随着B段音乐完整地做“躲闪”、“逗猫”的动作。

  (三)听音乐完整地做游戏。

  1.在教师的提醒下,幼儿随音乐变化做“老鼠出洞找食、躲闪、逗猫、回家”等相应动作,注意动作的合乐性。

  2.在教师扮演的“猫”的提示下,幼儿随音乐完整地做游戏,(猫在音乐间奏时做好准备,在B段音乐每段强拍时追捉。)

  三、结束。

  活动反思:

  根据小班幼儿思维处于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过渡的时期以及情感外露、不稳定的特点,本次活动我主要运用了表演法、游戏法、情境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幼儿扮演小老鼠,在玩耍、吃米、躲藏等不同情境中,反复感受音乐旋律和歌词,提高对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乐。

27、教学设计中班音乐活动《老爷爷与小弟弟走路》反思

  中班音乐游戏教案(附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旋律节奏与速度的变化。

  2、能根据音乐的变化大胆地模仿、表现老爷爷与小弟弟的音乐形象。

  3、在活动中幼儿倾听音乐,大胆的游戏表演。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6、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7、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学唱歌曲。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感受旋律节奏与速度的变化

  活动难点:

  幼儿能根据音乐的变化,模仿相应的形象。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小鼓,老爷爷小弟弟的图片,音乐《老爷爷与小弟弟走路》,相机

  经验准备:幼儿对快慢节奏的音乐有过欣赏经验,幼儿对老爷爷、小弟弟走路形象有所观察。

  活动过程:

  一、导入:“手指游戏”。

  1、手指变变变:“小朋友,伸出你的两根小手指,变变变,变成一只小兔子。”

  2、“小兔跳舞”:

  ——出示小鼓,师:“小兔子要和小鼓一起跳舞咯,小鼓敲地慢,小兔就跳地慢,小鼓敲地快,小兔就跳地快。”

  ——老师敲小鼓,幼儿手指表示小兔跳的快慢。

  (此环节的重点是帮助孩子初步建立对节奏快慢变化的感知,同时手指动作的表现方式一方面能激发孩子活动的兴趣,另一方面也给了孩子表达节奏感受的空间。)

  二、感知音乐:了解音乐旋律节奏、速度的变化。

  1、播放音乐(A段、B段),幼儿欣赏:

  —— 师:“小兔子跳舞跳得可好看啦,把老爷爷和小弟弟都吸引过来了,接下来老师放两段音乐,请你听听哪一段音乐是老爷爷走来了,哪一段音乐是小弟弟走来了?”

  (此环节的重点是利用人物形象帮助孩子初步感知音乐的变化和特点。)

  2、幼儿交流感受:

  ——“为什么A段是老爷爷在走路?”(音乐A段比较深沉、缓慢,就像老爷爷走路一样慢慢地、缓缓地。)

  ——“为什么B段是小弟弟在走路?”(音乐B段比较轻快、活泼,就像小弟弟走路一样蹦蹦跳跳的。)

  ——师根据孩子的回答,随机播放音乐,验证孩子的感受。

  (此环节的重点通过讨论、验证的方法,再次把握音乐的性质。)

  3、分段欣赏,感受A、B两段音乐的节奏、速度特点。

  ——师:“请你再仔细听听,是不是像老爷爷(小弟弟)走路那样慢慢地(蹦蹦跳跳的)”

  ——师小结:“A段音乐的节奏、速度很重,很慢;B段音乐的节奏、速度很轻快。”

  4、再次整段欣赏A、B段。

  —— 师:“我们再来完整听一遍,想一想老爷爷和小弟弟是怎样走路的?”

  (此环节的重点是通过A、B两段音乐的对比,让孩子感受旋律节奏、速度的变化,同时通过形象的人物角色,加深孩子对音乐性质的把握,将抽象的音乐感知变得丰富、生动,这也是本次活动的难点,在倾听、对比、验证、人物形象匹配等教学策略中,教师帮助孩子理解、分辨音乐。)

  三、表现音乐:根据音乐性质,模仿表现音乐形象。

  1、动作表现音乐变化

  ——“老爷爷老了,他走路时慢慢地,小弟弟很可爱,走路快快的,我们在座

  位上学一下。”(教师引导孩子用上肢动作表现音乐的变化)

  —— 师放音乐,幼儿在座位上表现音乐的变化。

  (此环节的重点是通过动作来表现对音乐变化的理解,这也是为下面的分辨、模仿活动做准备。)

  2、模仿音乐形象:

  ——出示角色图:老爷爷

  “老爷爷是怎么走路的?我们来做做看,谁表演地最像。”

  ——(播放音乐A段)幼儿自由模仿,教师用相机记录幼儿的不同动作。

  ——利用相片,抽取精彩的动作,集体学习(拄着拐杖走;边摸胡子边走路;边敲背边走路;一摇一摆地走路等等)

  (B段音乐,小弟弟的形象模仿同上,小弟弟走路:一蹦一跳的走;跨着步走;单脚走;边拍皮球边走等等。)

  (此环节的重点是模仿人物的形象,这也是音乐游戏的另一个难点,通过自由模仿、照片记录、集体学习等策略,教师帮助孩子丰富对人物走路形象的认识和模仿经验。)

  3、游戏:“谁来了?”

  ——师:“老师放音乐,请你听听谁来了,我们就变成谁。”

  ——师放音乐,幼儿根据音乐变化进行模仿。(根据孩子兴趣和表现重复几次)

  (此环节通过多次的游戏,帮助孩子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四、音乐游戏:看演出

  游戏规则:师放《老爷爷与小弟弟》的音乐,幼儿根据音乐模仿,师敲小鼓,“老爷爷”与“小弟弟”就在座位上坐好。

  (此环节通过鼓点的提示,将听信号的游戏融入到模仿游戏中,这就增强了游戏的趣味性,降低了孩子对音乐感知的惰性。)

  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游戏是小朋友的基本活动,他们的年龄特点、认知发展都需要通过游戏这一方式来实现。本次活动的内容是两段对比明显的音乐,但是当我为音乐配以了丰富的人物形象,并让活动围绕一个有趣的情景故事展开后,孩子们的注意力、感知力、模仿力就被调动了起来。活动中我采取了动静结合的方式,让孩子先听辨、后模仿,并给了孩子自由表现的空间,同时利用相机整理、分享孩子的创意,这让每个孩子都有了尽情表现的机会。最后以小鼓为信号,不仅和开头起了呼应的作用,而且也增强了音乐游戏的趣味性,让活动达到了新的**。

  当然,本次活动我也存在着一些疑惑:老师在音乐欣赏前,就提出了两个音乐形象,这是否会限制孩子对音乐的理解和感知,局限了孩子的音乐遐想空间,倘若给孩子一个倾听、自由发表的空间后,再提出音乐形象,孩子对音乐的感知是否会更具有自我理解和,这也是尊重孩子想象、感受的一个表现吧,在以后的活动开展中我也将对此进行新的尝试。

28、幼儿园教案中班音乐游戏《猫和老鼠》反思

  教案(附反思)

  活动目标

  1.根据音乐的特定变化表演老鼠的走、停、跑。(重点)

  2.努力在音乐停顿的地方做出不同造型。(难点)

  3.克制地根据音乐和故事情境参与表演游戏:轻走、快停、跑动时不碰撞或推搡他人。

  4.在活动中幼儿倾听音乐,大胆的游戏表演。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6.通过图片理解歌词内容,并能根据歌词内容展开大胆的想象。

  7.根据歌词内容做相应的动作。

  活动准备

  1.音乐录音、猫和小老鼠头饰各一个。

  2.供幼儿游戏用的“香肠”教具、小椅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了解游戏背景

  师:我是一只小老鼠,这是我最爱吃的香肠。我以前有很多,可是被那只总爱欺负我的猫抢去了,我好不容易才拿回来一根,你们知道我是怎么拿回来的吗? 那天,小猫在家里走来走去的看着香肠。我悄悄的跟在他身后,小猫刚一转身,我就停下躲好;他走来走去,我就跟着他悄悄着走,就这样走走停停,趁小猫不注意,我急忙跑过去抓起香肠迅速跑回了家。

  二、熟悉游戏音乐

  完整听音乐后提问:你听见了什么声音?你会怎么办?什么时候要拿起香肠迅速跑回家?

  三、通过手指游戏熟悉游戏情节

  1.教师哼唱旋律带幼儿玩手指游戏。

  2.教师带幼儿随音乐做手指游戏。

  四、示范游戏玩法,帮助幼儿理解游戏角色

  1.教师完整随音乐示范。

  2.幼儿学习。

  五、幼儿游戏 教师在幼儿游戏过程中对出现的问题随机、适时指导。

  六、改变游戏情境,提高游戏趣味性

  师:这次我们要先经过一片小树林、再经过一个小山坡、然后过草丛、最后来到小猫家里经过一面墙才能拿回香肠呢。

  1.引导幼儿做出不同躲的动作。

  2.部分幼儿游戏。

  3.教师与全体幼儿游戏。

  七、结束

  师:我们一起去分享我们的美味吧!

  活动反思

  我这次进行的是一节中班音乐游戏活动《猫捉老鼠》。歌曲幽默、诙谐,表现的是幼儿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小动物——猫和老鼠,很贴近孩子们的生活,我在活动中设计一个“猫捉老鼠”的游戏,来增加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这个游戏我想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幼儿尝试来创编简单的游戏玩法,商量制定游戏规则。让幼儿真正地参与进来,成为学习的主人。

  活动中,请幼儿自己开动小脑筋,来创编动作、 创编游戏,他们的情绪一下高涨起来,活动达到了高潮。有一个孩子想到了小老鼠先悄悄地走出去,然后说:“小花猫,你没有看到我吧!”别的小朋友不同意了,纷纷提出自己的意见:“不行,那样小花猫就会来了,就听见了。”那个孩子说:“那小老鼠轻轻地小声说,不行吗?”大家还是不同意,说:“小声说也不行,就是应该一点声音也没有,悄悄地才行。”最后,大家同意了小老鼠就应该悄悄地走出去,然后东看看,西瞧瞧,见没有小花猫,再开始偷东西吃。接下来,游戏的最后,小花猫抓住了小老鼠,这个小老鼠该怎么办呢?小朋友们又展开了热烈地讨论。有:把他吃掉;有:把他使劲玩一玩,再吃掉;立刻有了不同意见:“不行,那样那只小老鼠太惨了!”这时,教师及时把他们拉了回来,教师说:“那我们可以让这只小老鼠下次游戏时……”小朋友们立刻接上来说:“让他当小花猫。”整个游戏的讨论过程都非常地热烈,孩子们很投入,都各抒己见,积极性很高,活动气氛非常活跃。

  活动结束后,我进行了自我评价与反思。在进行这节教学活动时我充分抓住小老鼠和小花猫的鲜明对比的形象,把它们作为该活动的学习主线,同时整节活动能围绕幼儿的年龄特点,来设计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教学环节,突出幼儿主动参与的意识,因此该活动在进行时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特别是在该活动的结尾处,幼儿自己设计的“猫捉老鼠”的游戏,在师生一起玩时,这个环节更是在活动上掀起了一个高潮,幼儿的学习积极性都被充分调动起来了。

  这次活动结束之后,我也感悟到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的探索,不仅改革了教学模式,更涉及到教育观的变革问题,我们要充分挖掘游戏中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进一步探究如何将要传授的内容巧妙地渗透到游戏中,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提高学习效率,达到娱乐和学习的有机统一,使幼儿在游戏中愉快地学习,健康成长。

29、中班主题教案《猫捉老鼠几点钟》教学反思

  设计意图:

  民间童谣《猫捉老鼠几点钟》内容通俗易懂,语言诙谐幽默,富有童趣,易于幼儿掌握。将整首童谣贯穿游戏始终,体现语言活动中的集合教育,即通过语言活动渗透集合教育,能让中班幼儿较好地掌握按物体两个及两个以上特征或特性做集合。

  教学目标:

  1.学念儿歌,体验和同伴游戏的快乐。

  2.能按多维特征做集合。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4.让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表现自己。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6.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7.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教学准备:

  卡片、帽子、眼镜、带有数字的项链、儿歌PPT

  教学过程:

  (一)出示PPT引题,导入

  1.出示PPT(一个小男孩和一把伞)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2.出示哭泣的小男孩

  提问:小男孩他怎么啦?(哭了)怎么会哭呢?

  (二)学念儿歌

  1.结合PPT,教师朗诵儿歌一遍 (从开头——被只老鼠偷走了)

  提问:现在,你们知道小男孩为什么哭了吗?

  2.学念儿歌1—2遍

  提问:(1)老鼠长什么样呢?

  (2)想一想,怎样找到这只小老鼠?

  (三)游戏:猫捉老鼠几点钟

  1.介绍游戏玩法和规则

  第一.符合条件的站出来,不符合条件的坐在自己的位置上

  第二.要求师幼合作,幼问师答。

  2.幼儿第一次游戏

  第一遍游戏:按一维特征分类(它是只男孩子老鼠)

  第二遍游戏:按二维特征分类(它是只不扎辫子的女孩子老鼠)

  3.幼儿第二次游戏

  (1)教师介绍玩法及规则

  (2)幼儿按卡片上的内容打扮自己

  (3)幼儿游戏、集体验证

  第一遍游戏:按一维特征分类(它是只戴帽子的老鼠)

  第二遍游戏:按二维特征分类(它是只戴着眼镜、戴着项链的老鼠)

  第三遍游戏:按三维特征分类(它是一只戴着帽子、戴着眼镜的、女孩子老鼠)

  第四遍游戏:按四维特征分类(它是一只戴着帽子、戴着眼镜的、戴着项链,项链上有ⅹ点的老鼠——1个)

  (四)延伸活动:自主游戏

  游戏由幼问师答变为幼儿问一幼儿答,即让个别幼儿说出要找的老鼠的特征,其他幼儿寻找、验证。

  教学反思:

  为了让幼儿体验到游戏情景的真实性,我事先给幼儿准备了东西,一方面加强了幼儿游戏的角色意识,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幼儿游戏的积极性。孩子们脸上激动的表情和兴奋的尖叫声让孩子们乐此不疲,很多孩子还主动要求老师再来一遍,这也充分体现了幼儿尝到了游戏的趣味性。

30、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我是猫》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最近我发现班上的孩子老是在学小动物的叫声,并且学得有模有样。我也参与其中,去当他们忠实的听众,由于我的加入小朋友们对小动物叫声的好奇心和认知欲也随之增加。所以,我想通过音乐活动《我是猫》以歌唱的形式展示一种动物——猫。通过四段乐句表达四种类型的猫,再加上不同声音的模仿增加了趣味性的同时也让幼儿对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大班的孩子已有一定的歌唱能力,能尝试表达音高以及音色的变化。《指南》中指出:教师要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因此活动会通过音色、音高、嗓音、动作的变化来展示不同性格的猫,让孩子在游戏中体验艺术的快乐。

  活动名称: 我是猫

  活动领域: 大班艺术

  活动目标:

  1. 初步学唱歌曲,感受歌曲优雅、诙谐的曲调特点。

  2.尝试不同的嗓音及肢体动作来表现不同特点的猫咪。

  3.感受与同伴一同歌唱、游戏的乐趣。

  4.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5.感受音乐节奏,乐意参与音乐游戏活动,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

  重点:能在倾听中自主跟唱并尝试用不同的肢体动作表现不同特点的猫。

  难点:能运用不的嗓音表示不同特点的猫。

  活动准备:PPT音乐图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让幼儿感受猫咪不同外形及性格特点 。

  1.师:小朋友们,都喜欢小动物吗?你们都喜欢哪些小动物?

  2.出示图片:今天啊,老师给你们带来了我最喜欢的小动物,你们来看看它是谁?它是怎么叫的?小朋友,学得可真像啊!

  3.出示不同猫咪的图片:你们喜欢哪一只?这些猫带给你什么感觉,又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

  (世界上有不一样的猫,他们的声音可能不一样)(原来不同的猫咪叫声是各不相同的)

  二、发声练习,进行长短音及音色探索

  1.师出示毛线团说:“这是什么啊?(毛线团)对,小猫咪最喜欢和它玩了。老师请你们来当小猫咪,和毛线团一起玩游戏好吗?”

  2..毛线球来玩游戏了:

  (1)小猫咪看到毛线拉的长长的,小猫的叫声就长;看到毛线拉的短短的,小猫的叫声就短。

  (2)(小猫还会根据毛线团位置的高低来发出不同的声音)看到毛线团拿的高高的,小猫的叫声就高;看到毛线团拿的低低的,小猫的叫声就低,我们来试一试。

  三、学习歌曲,尝试表现不同性格的猫

  1、引出情境、教师完整范唱,引导幼儿初步感受歌曲内容与旋律。

  ——出示图片:宠物商店里有四只不一样的猫咪,希望你们成为它们的小主人,究竟挑选哪一只带回家?听听它们是怎么介绍自己的。

  2、教师进一步范唱,引导幼儿关注音色变化与猫咪角色特点的关系。

  ——它们都是怎样的猫?你最喜欢什么猫?(师出示四种猫的图片)

  3、幼儿完整学唱,尝试表现不同性格特点的猫咪。

  ——小朋友们,它们在自我介绍时声音有什么不同吗?哪不同?

  (1)幼儿通过对比,分析角色特点。

  师:为什么可爱猫和威风猫的声音唱的时候那么不一样?

  幼:粗粗的声音来表现威风猫的,这样听起来厉害一点,就像大老虎的声音。

  师:是呀,可爱猫的声音细细的,威风猫的声音粗粗的。我们通 过声音的粗细可以把它们的特点表现出来。

  幼:可爱猫唱歌时笑眯眯的。

  师:是啊,除了声音,表情的配合也很重要。

  师:调皮猫和帅气猫唱的时候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幼:调皮猫的声音短短的、一跳一跳的,帅气猫的声音听上去很得意的。

  师:你听出调皮猫是活泼好动的,帅气猫是充满自信的。

  (2)幼儿按四种猫的特点逐一演唱整首歌曲(用变化后的嗓音唱),教师用动作提示歌词顺序以及角色特点。

  师:四只小猫都那么可爱,我们一起把它们唱到歌里去吧。

  (3)鼓励幼儿用变化音色的方法来表现不同性格特点的猫。

  师:刚才我从你们的表情、动作里看到了不同的小猫。这回我要闭上眼睛,你们能不能让我从声音上听出四只猫咪是不一样的呢?挑战一下吧!

  四、幼儿创编不同特点猫的动作。

  ——不同的猫咪,我们可以用不同的动作来表示,请小朋友来为它们设计一个经典的动作吧!

  ——教师可用简单的动作提示幼儿创编。

  五、游戏:《选猫咪》

  以选猫咪为情节,幼儿进行表演唱,用肢体、表情、音色来表现不同特点的猫咪。

  六、延伸

  每一只猫咪都很可爱,都是人类的好朋友,需要我们去关心和爱护。这四只小猫咪还想请你们为它们的同伴设计动作,那我们就去宠物店帮帮它们吧!

  大班音乐游戏《我是猫》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的内容很简单,主角就是《猫》,我设计了四种不同形态的猫:可爱猫、调皮猫、威风猫、帅气猫。活动开始由我喜欢的动物引到不同猫咪的图片而导入主题,让幼儿观察它们的不同并学一学不同的叫声;接着,借用毛线团让幼儿做发声练习,进行长短音及音色的探索,使幼儿更快的进入猫的情境中;然后,我使用了不同的声音来介绍这几只猫,加深了幼儿对这几只猫的认识;再接着以情境式的形式让幼儿进行创编动作来展示不同猫的特点;最后以游戏形式分角色演唱来巩固歌曲内容。

  首先,我觉得这个活动的内容非常的贴近幼儿的生活,猫是孩子生活中最常见到的小动物。所以孩子们对猫应该是很熟悉的。其次,我利用新颖的教学形式,一首歌使用了四种不同的演唱风格,增加了幼儿的挑战性,也大大提高了幼儿对该歌曲的兴趣,使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了,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 但由于我对四种猫咪音色的表现和引导不明确,导致在第三环节中幼儿并未在不同音色上体现出不同猫的性格特点。因此,导致我在接下来的环节设置中失去控制,活动效果并没有达到我预期的要求。还有,在一些环节的设计上,还不够巧妙,在一些细节上(如语言不够精炼)把握的还不够,对幼儿的要求还不是很到位。

  通过我的反思,我将好好调整,努力体现“以孩子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学是一种科学活动,也是一种创造活动,更是一种艺术活动。要开展好一个优质的集体教学活动,要结合很多因素:教师的素养、语言的功底、灵活的教学机智等,我唯有在每一次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反思,才能真正的让活动精彩,让教学闪光。

31、中班音乐教案《小老鼠与泡泡糖》主题教学设计反思

  《小老鼠与泡泡糖》是一节中班韵律活动,音乐旋律活泼轻快,形象突出,更让幼儿在活动中夸张、大胆的进行表现。同时鼓励幼儿勇于探索,将韵律游戏与表演融为一体,自信的展示自己,体验韵律活动带来的快乐。音乐会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活动目标

  1.认真倾听音乐,能听辨 A、B 段的音乐,感受不同节奏。

  2.能合节拍地用各种动作进行表演。

  3.愿意大胆表现体验韵律活动的快乐。

  4.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5.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重点难点

  重点:认真倾听音乐,能听辨 A、B 段的音乐,感受不同节奏。

  难点:能合节拍地用各种动作进行表演。

  活动准备

  1.《小老鼠和泡泡糖》音乐、光盘

  2.图谱

  活动过程

  一、律动

  边听音乐《动物模仿操》边模仿小动物走路,然后坐到自己的位置上。教师:我们开着小火车要出发到动物王国了,你们准备好了吗?

  二、欣赏

  请幼儿倾听 A 段音乐,欣赏教师表演,感受 A 段音乐旋律。

  三、模仿

  1.在熟悉音乐的基础上,教师边说儿歌边模仿小老鼠玩耍的动作,让幼儿猜测, 请小朋友模仿小老鼠玩耍的动作,并能按照节拍模仿小老鼠走路。

  教师:谁愿意来学一学这只小老鼠啊?(教师哼唱音乐)

  2.出示图谱,感受节拍,模仿小老鼠做动作

  感受老鼠心情,按照图谱的节拍做小老鼠走、玩耍的动作,根据节奏用身体的各部位打节拍。如:拍手、拍肩膀等。

  3.听音乐,进行表演。

  教师:调皮的小老鼠是怎么玩的?请你来学一学。四、再次欣赏

  播放 B 段音乐,教师表演,想象小老鼠摔跤的造型及拽泡泡糖的动作。

  教师:小老鼠发生了什么事情啊?

  五、再次模仿

  1.播放 B 段音乐,模仿小老鼠脚粘到泡泡糖时拽泡泡糖及摔跤的造型,请小朋友模仿。

  2.出示图谱,感受节拍,模仿小老鼠做动作。

  按照图谱的节拍做小老鼠拽泡泡糖的动作,根据节奏打节拍。如:拍退、抬脚模仿走。

  3.听 B 段音乐,感受音乐旋律并做拽泡泡糖的动作。教师:我们跟着音乐,一起帮助小老鼠拽泡泡糖吧!

  4.根据整首音乐旋律幼儿反复游戏。

  要求结合 A、B 段音乐进行韵律表演,A 段音乐要结合节拍模仿小老鼠的动作,

  B 段要表现拽泡泡糖的动作。

  六、探索

  1.探索泡泡糖粘在其他身体部位。

  教师:拽—弹回来了!想一想,泡泡糖弹回来,还会粘到身体的什么地方呢?

  2.幼儿分散练习,自由想象,大胆夸张地表现拽泡泡糖的动作。

  七、活动结束。

  小老鼠被泡泡糖粘住,狠狠地摔了一跤,多疼啊!那小朋友想想应该怎么处理吃过的泡泡糖呢?

  教师总结:泡泡糖乱扔的话会粘到很多的地方,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些麻烦,我们得把泡泡糖丢到垃圾筒,不污染环境。

  活动总结

  我本次展示的活动是《小老鼠和泡泡糖》,它是一节中班韵律活动,音乐旋律活泼轻快, 形象突出。韵律中小老鼠和泡泡糖都来源于幼儿的实际生活。对于中班幼儿来说,都有吃过泡泡糖的经历,也对小老鼠的形象非常熟悉。在教具上我设计了图谱,制作图谱时我利用废旧材料,把 A、B 两段音乐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现,让幼儿感受小老鼠动作的节奏,节奏图谱浅显易懂,为孩子们感受节奏、理解节奏做好了铺垫。

  活动的环节、活动的递进性、活动的重点把握我都能基本掌握。在活动中虽然我自己对音乐的把握的到位,但是这并不是孩子们的。整个活动中,只见我在用语言动作领着孩子们,而并没有看见孩子们领着我,说明我把让孩子们倾听音乐的习惯隐去了。韵律活动重在音乐和动作,但是我关注到了动作,音乐这个元素没有起到特别大的作用。让孩子们倾听着去表演,这样才有利于他们对音乐的感知,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才能有更进一步的发展。想来也是,不过在今后的活动中,我会尝试着放手让孩子们去主动地学习。

32、教学设计中班音乐活动《小猪睡觉》反思

  设计意图

  歌声是用来表达和分享自己感受最普遍的一种方式,同样,这种方式也适用于幼儿,是幼儿童年生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纲要》及《指南》中,对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新的挑战。歌唱活动是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也越来越受到幼儿园及幼儿教师的关注和重视,在幼儿园组织和开展歌唱教学活动,不仅能有效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最终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活动目标

  1、 体验歌曲中表达的欢快情绪。

  2、 熟悉歌曲旋律,了解歌词内容,并能初步跟唱歌曲。

  3、 引导幼儿用手和小猪走路、睡觉、扇耳朵、摇尾巴等动作表现歌曲中小猪憨厚、可爱的形象。

  4、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5、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学唱歌曲。

  重点难点

  幼儿理解歌词,学唱歌曲。

  活动准备

  小猪头饰一个、音乐、图谱、猪爸爸、猪哥哥、猪妹妹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做律动进入活动室。(播放音乐小松鼠进行曲)

  师:小猪宝宝们,今天天气真好,妈妈带你们去郊游啰!

  教师带领幼儿听音乐在活动室做爬山、钻山洞的动作。

  二、基本部分

  (一)、帮助幼儿理解歌词:

  师:啊,真好玩!小猪宝宝们饿了吧?(饿了)

  师:那我们就在这儿把肚子吃的饱饱的!(教师与幼儿一起做吃的动作)

  师:吃饱了吗? S:吃饱了。

  师:嗯,肚子已经吃饱了,妈妈呀想睡觉了,那你们跟妈妈一起睡觉吧!妈妈睡觉的时候还要打呼噜呢!猪宝宝们可要听仔细了,妈妈是怎样打呼噜的。(边睡觉边打呼噜 唱:呼噜噜噜 噜 呼噜噜噜 噜)

  师:刚才妈妈是怎样打呼噜的呀?哪个宝宝来学一学?(请几位幼儿学)

  我们一起来学一学。(集体学几遍)

  师:真棒,宝宝们学得真像。妈妈睡的很香很香的时候还要这样打呼噜呢!(唱:呼噜 呼噜 呼噜 呼噜)谁来学一学?(请几位幼儿学)

  我们一起来学一学。(集体学几遍)

  师:宝宝们真可爱,也会和妈妈一样打呼噜。

  (二)、看图谱,熟悉歌词内容。

  1、教师念歌词

  妈妈还会念一首好听的儿歌呢!一起来听听好吗?(有感情地念一遍歌词,打呼噜时唱出来)

  2、看图谱说歌词

  ——这首儿歌好听吗?谁来说一说儿歌里面说了些什么?(幼儿说,教师出示相对应图谱),如若幼儿不能回答,教师可再念一遍。

  ——根据图谱集体念歌词。

  (三)、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歌曲

  师:宝宝们真能干!听,这还是一首好听的歌曲呢!(完整)宝宝们想不想学啊?那就跟妈妈一起唱吧!(教师与幼儿一起唱几遍,配乐)

  (1)跟唱——教师声情并茂领唱,幼儿小声跟唱。

  (2)鼓励幼儿声音响亮的跟唱。

  (3)接唱——教师唱歌词的前半部分,幼儿唱后面“饱饱”、“睡觉”、“扇扇”,呼噜部分一起唱。

  (4)分组唱——分男女生唱。

  2、分角色演唱歌曲

  师:嘘!看,猪爸爸(猪小妹)吃饱了要睡觉了,猪爸爸(猪小妹)的声音是什么样的?(粗粗的)(细细的)

  师:我们用粗粗的(细细的)声音来唱好吗?

  (四)、律动表演

  T:现在呢妈妈要宝宝用自己的小身体来表演了。下面呀妈妈来唱,宝宝们来表演,看看哪个宝宝表演得最棒。

  (五)、游戏《小猪睡觉》

  师:嗯,宝宝们表演得真好,妈妈呀真高兴!嘘!听,谁来了(播放大灰狼的音乐)

  玩法:播放小猪睡觉的音乐时,幼儿和教师一起唱歌做律动,当大灰狼音乐响起时,幼儿必须全部安静睡到彩垫上。

  规则:必须安静入睡,否则被大灰狼带走,停玩一次。

  教师在重复游戏的时候适当减少彩垫的数量。

  三、结束部分:自然结束

  师:猪宝宝们,今天玩的高兴吗?

  幼:高兴。

  师:走,咱们喝水去吧!(听音乐走出教室)

  活动反思

  在幼儿园的歌唱活动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问题:老师唱得累了,幼儿还是没有学会。其实,一味地让幼儿记歌词,跟唱歌曲,并没有帮助幼儿去理解歌曲的性质。没有教给幼儿唱好歌曲的方法,一遍又一遍的机械式跟唱使幼儿学得枯燥乏味,教师又教得辛苦无奈。

  对培养幼儿的内心情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在歌唱活动中应更多的关注幼儿的音乐情绪,利用不同的方法激发幼儿的音乐情绪,这不仅能调动幼儿学习歌曲的积极性,也能让幼儿在歌唱活动中更好地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力、记忆力、理解力、想象力和表现力,提高了他们的音乐素质。让我们共同关注幼儿的歌唱,关注幼儿的音乐情绪!

33、幼儿园中班音乐活动《小花猫》教学设计反思

  设计意图

  如何让小朋友感知圆滑和断奏?首先从音乐开始,有语词的音乐,总能让小朋友学习兴趣点增强很多,于是我们选择了“小花猫”这首歌。再则便是活动的设计,有趣的情景,总会吸引吸引的注意力,结合这一点,我们将该活动从头到尾融入情景中。激发小朋友参与,从而掌握圆滑和断奏。

  活动目标

  1、小朋友能感应乐曲中的圆滑与断奏;

  2、感受音乐游戏中,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

  3、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4、初步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节奏既充满幻想希望的情感,并尝试用语言进行表述。

  重点难点

  通过律动、游戏,引导幼儿感知音乐的圆滑与断奏。

  活动准备

  故事图片、图谱、放大镜、自制跳蚤并挂在绳子上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一)、暖身活动:

  1、师幼用断奏,圆滑音问好

  2、放大镜看跳蚤

  (二)、故事导入:出示故事图片--小猫找河马医生治疗跳蚤。

  河马医生有好多的秘密武器,他的诊所里总是挤满了病人。小花猫来了,她浑身发痒,难过的不得了,河马医生用放大镜一看,原来小花猫身上有好多的跳蚤!于是,河马医生让小猫用力跳跳,将跳蚤跳下来。

  二、律动感应:

  (一)、分段感知:

  1、 A段断奏Staccato(完成河马医生的任务:跳跳,跳蚤就没了):学猫步左右轻跳。尾句后音效/学猫咪伸懒腰。

  (1)、小花猫在什么地方跳呢?教师出示语词图谱,让小朋友知道每句的句首左右跳动一下。

  (2)、随音乐,看图谱再次跳动,感受断奏。

  小花猫身上的跳蚤还有吗?有的,河马医生建议了,用爪子挠挠。

  2、B段圆滑Legato: 学猫咪抓胡须。在唱“喵喵”时才做抓跳蚤的动作。

  (二)、整曲律动。

  看图谱,跟随音乐节奏,进行律动,感知圆滑与断奏。

  三、角色扮演活动:小花猫抓跳蚤

  两助教老师将挂有许多的“跳蚤”的绳子牵在空中,A段时,教师上下左右晃动绳子,幼儿扮小猫,随音乐跳动躲避跳蚤的碰触,避免被跳蚤“咬到”。B段幼儿开始抓跳蚤,每到“喵”处可抓一只,直到音乐结束。

  四、随音乐,做肢体律动,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活动以小花猫身上有跳蚤,河马医生出主意抓跳蚤为背景,引导小朋友通过层层递进的游戏,来认识音乐中的圆滑,断奏音。在活动中,小朋友能积极热情地参与到活动中,通过活动,也能分辨并用肢体表达自己对圆滑断奏音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