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实验《把脏水变清》大班科学教案

幼儿园实验《把脏水变清》大班科学教案

幼儿园实验《把脏水变清》大班科学教案

1、幼儿园实验《把脏水变清》大班科学教案

  通过实验活动体验过滤活动带来的喜悦,初步了解污水净化的过程,掌握过滤方法。引导幼儿敢于大胆尝试,勇于探索与表达。

  设计意图

  本次活动依据9月份其中一节主题活动《节约用水》生成的一节科学活动。在《节约用水》活动中,幼儿通过观看图片、视频了解水资源被污染,并了解污水给生活带来的影响,萌发幼儿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活动后我发现幼儿在活动区自发组织探讨如何使脏水变干净的话题。依据指南指出保护幼儿5-6岁“刨根问底”的好奇心,我为幼儿生成了一节《如何使脏水变干净?》活动,活动中我为幼儿介绍了三种使脏水变干净的方法:蒸馏法、明矾净水法、过滤法,幼儿的好奇心变得更高了,不断探讨脏水怎么变这么干净的?好神奇?看着幼儿好奇心不断加深,我决定带本班幼儿刨根到底,让他们亲自动手来实验,因此生成本次科学领域《把脏水变清》活动。

  活动目标

  1、体验过滤活动带来的喜悦。

  2、敢于大胆尝试,勇于探索与表达。

  3、初步了解污水净化的过程,掌握过滤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过滤方法

  难点:掌握多种材料过滤和同种材料多次过滤的方法

  活动准备

  1、污水、毛巾、棉花、自制漏斗、透明塑料杯。

  2、展示台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回忆水变干净的好办法?

  (过滤法、蒸馏法、明矾净水)

  今天小古老师把“过滤法”好朋友请到了这里,小朋友想不想认识它们呀?

  二、第一次实验操作:怎样把脏水变干净

  1、提出实验要求:幼儿自主探索

  2、交流分享:幼儿将过滤后的水放置展示台上并介绍自己的方法

  小结:材料种类越多,过滤出来的水越干净

  三、探索:同种材料多次过滤

  1、引出同种材料多次过滤:

  提问:现在我们了解了材料层数越多,过滤出来的水越干净,那如果我们只用一种材料有没有办法过滤出那么干净的水呢?

  2、实验展示:请个别幼儿演示同种材料多次过滤。

  小结:刚才我们发现水变的越来越干净,原来同种材料通过多次过滤也能让水变得更干净。

  四、第二次实验:我的水更干净了

  1、提出实验要求:用同种材料组合过滤或同种材料多次过滤

  2、分享交流:幼儿将第二次过滤后的水放置展示台

  提问:我们现在看看小朋友第二次操作的结果和第一次相比,那次的水更干净?

  五、小结:

  1、其实过滤法好朋友一直在我们的生活中,比如家中净水器就是依据过滤法发明的。(观看净水器原理视频)

  2、今天我们尝试了用多种材料过滤和同种材料多次过滤使水变干净,知道水变干净非常不容易,希望我们小朋友平时多注意节约用水,保护我们的水资源。

  活动总结

  本次活动选自辽海教材9月份的其中一节主题活动《节约用水》生成的一节科学活动,与幼儿继续探索水的奥秘。水是万物之源,水可以以各种形态,各种状态存在于我们身边,无时无刻不与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对于水与幼儿的关系,幼儿有着较为直接的感受和体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新的学习活动,形成终身受益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活动前与幼儿共同复习了《节约用水》,观看了两个水被污染的视频,一个是以水中鱼为第一人称阐述的,一个是以水为第一人称阐述的,并在结束时介绍了三种把水变干净的方法,为本次课做铺垫。

  为了使幼儿能顺利的自我探索如何把脏水变干净,在课前我不断实验,尝试变化材料和增减材料,例如自制漏斗的瓶口从纱布换成密度较高的类似PVA无纺布的洗脸巾、去掉了容易使幼儿混淆的沙子、染料水能否代替脏水等。最后决定用棉花和手绢两种材料与幼儿共同探索如何把脏水变干净。

  本次活动幼儿全程兴趣较高,针对自己的不足之处,希望在今后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可以有效的避免。

  以上是本教案的全部内容,如果您觉得不错请转发分享给更多需要的人哦!

2、大班教案《脏水变干净》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污水净化的过程,掌握多层过滤方法。

  2、敢于大胆尝试,勇于探索与表达。

  3、萌发幼儿养成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4、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帮助别人的快乐。

  5、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准备】

  1、水污染的视频。

  2、毛巾、海绵、纱布、饮料瓶若干。

【活动过程】

  一、启发谈话。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给谜语,请小朋友们猜一猜是什么:“用手抓不起,用刀切不开,煮饭和洗衣,都要请它来。”

  2、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水有什么用?我们生活中离得开水吗?

  二、了解水体污染的情况。

  1、老师播放一段水被污染的视频。

  2、水为什么会这么脏?看了这么脏的水你有什么感觉?

  三、尝试净化水。

  1、瞧!这就是从河里打来的水,多脏啊!你有办法能让脏水变干净吗?

  2、教师介绍桌上物品,鼓励幼儿运用物品大胆尝试。

  3、请幼儿分享操作结果:

  ①我把纱布放在空瓶口上,把脏水倒进去,水很快就流进瓶子里了。纱布上有些脏东西,但水还是脏的。

  ②我把海绵放在空瓶口上,把脏水倒在海绵上,水慢慢地流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比之前的要干净一点。

  ③我把毛巾放在空瓶口上,把脏水倒进去,毛巾变脏了,水变干净了一点。

  4、教师小结:

  ①纱布上的空隙比较大,脏水一下子都流过去了。

  ②海绵上的空隙比较小,能把脏东西抓住,水就变得干净一点。

  ③毛巾上有许多毛毛,就像很多的小手,能把水里的脏东西粘住,所以水就变得干净了。

  5、引导幼儿再次操作:逐步增加毛巾的块数,来回过滤瓶子里的水,试一试水有什么变化。

  6、幼儿分享实验结果:

  ①先叠了两块毛巾再倒脏水,比较之前的只用一块毛巾,水变干净一点了。

  ②放三块毛巾后把瓶子里的水重新倒进新瓶子里,水更干净一点。

  ③接着放四块毛巾再把瓶子里的水倒一遍,发现水变清了。

  ④放5块毛巾时,把瓶子里的水再倒进去,水变得很干净、清澈了。

  7、教师小结:

  毛巾里的毛毛一遍一遍的把脏水里脏东西粘住,没有脏东西的水就变得越来越干净、清澈了。

  四、结束部分。

  师:我们人类很需要水,缺少水的人会很难受,严重的还会晕倒,甚至死亡。水是我们人类最宝贵的财富。我们要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3、大班科学教案《水变干净了》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因为我们是大班的小朋友,所以对很多问题他们都喜欢去考虑去研究。通过这个游又可以激发幼儿的探究精神。同时教育幼儿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过滤能使水变干净。

  2.培养儿童的探究精神,激励幼儿相处更多的过滤方法。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实验让水变干净,在实验过程中要慢,讲解要细。

  活动准备

  1.泥沙水

  2.玻璃杯

  3.纱布。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脏水,思考使脏水变干净的方法。

  教师出示脏水并提问:“脏水是什么颜色?里面有什么东西呢?用什么办法能使水变干净?”

  教师小结:“脏水里面有沉淀物,这些沉淀物是可以清出的。清除有一个好方法就是过滤。”

  2.指导幼儿进行水的过滤操作。!.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

  教师分发器材和材料,知道幼儿先将纱布蒙在杯子上做过滤网,再把脏水慢慢倒在纱布上;边到边仔细观察纱布上有什么东西,过滤后的水有什么变化。

  3.引导幼儿说一说自己的观察结果。

  教师小结:“纱布上的泥沙,纱布挡住水里的泥沙,漏下水,杯子就变干净了。”

  4.引导幼儿讨论:水有什么用处?怎样保护水资源?

  教学反思

  这节课让幼儿很感兴趣,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孩子们的探究力,同时也知道了怎样保护水资源,怎样节约用水。主要不足:实验过程中应该再利用其他材料做过滤,让幼儿知道其实过滤的方法不止一种。

4、大班主题教案《脏水变清》

教学目标:

  1、实地考察被污染的河流、寻找污染源。

  2、使幼儿初步了解水污染的现状和原因及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

  3、通过看录像和实验, 了解脏水变清的简单方法。

  4、培养幼儿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5、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6、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准备:

  资水污染和清水对比及污水处理厂的录相。

材料准备:

  1、1.25升的可乐瓶剪成2段, 棉花、河水、砑石、树叶。

  2、层级污水过滤器。

组织准备:

按幼儿意愿分组, 每组3-5人。

  活动一:实地考察

  1、考察目标: 通过考察被污染的熊耳河, 寻找污染源, 了解附近居民的生活情况, 使幼儿初步了解水污染的现状, 来源及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2、考察过程: 教师要充分注意, 做好对幼儿的引导, 鼓励支持和解释工作。

  (1)出发前交待问题。教师说:“今天我们去熊耳河看一看, 那里的河水和我们平时用的水有什么不一样。请小朋友看看熊耳河的河水怎么样?”

  (2)考察熊耳河污染严重的一段。到达目的地后, 教师指导幼儿考察河水特征及污染源。

  a.考察河水特征教师问:“请小朋友看一看, 这里河水和我们平时用的水有什么不同?”(这里河水又黑、又脏、又臭, 河里有许多脏东西, 上面还漂着白色的泡沫, 我们平时用的水清澈透明)。

  b.寻找污染源教师问:“那些白色泡沫是从哪里来的呢?”带领幼儿寻找, 看见河附近有一个大洞口, 只见汨汨黑水夹着白色泡沫, 不断地从里面流出来, 流入熊耳河, 还不时发出一阵阵臭味。告诉幼儿这是工厂里排出的废水, 有的居民往河里扔垃圾, 还倒一些洗菜水或洗衣水, 所以河水变的又脏又臭。

  (3)走访熊耳河附近居民a.采访一位老住户, 教师问:河水被污染前是什么样子?(河水清澈见底, 里面游着许多小鱼, 沿河两岸是人们游玩的好地方,到了夏天的时候, 有许多人在树下乘凉, 还有人下河游泳。)现在变脏后对生活有什么影响?(河水变脏以后, 我们天天都闻到臭味, 有时出门都得用手捂住鼻子, 靠近河边的住户都不敢开窗, 夏天苍蝇、蚊子乱飞, 原来种在河边的大树, 都慢慢枯死了。)b.教师小结:人们吃了受污染的水, 容易生病, 动植物汲收污染的水, 会影响生长,甚至会危及生命, 而饮用干净的水, 则有利于动植的生长。

  背景资料(水的主要污染及危害)

  1、未经处理的城市生活污水, 与都市垃圾, 它的危害是导致水中缺氧, 致使需要氧气的微生物死亡(需氧微生物能够分解有机质, 它维持河水的自我净化能力), 河水就会发黑、发臭、毒素积累, 伤害人畜。

  2、化工、造纸、干洗、化学洗剂危害, 它们进入江河湖泊会毒害水生物, 引起鱼类和其它水生物死亡, 严重破坏河流的生态系统。一些有机化学药品会积累在水生物体内, 致使人食用中毒。如果被污染的水难以净化, 人类的饮水安全和健康将会受到危害。

  活动二:脏水变清

  目的:通过实验、看录相, 让幼儿了解脏水变清的方法, 培养幼儿实践能力。

  1、做实验a.教师告诉幼儿, 人是最聪明的, 有办法把脏水变清, 引起幼儿兴趣。

  b.引导幼儿将1.25升的可乐瓶剪成2段, 在上半部可乐盖上钻几个小洞, 然后依次铺上棉花、沙子、砾石、树叶, 做成一个小过滤器, 并将其倒置在可乐瓶的下半部。

  c.让幼儿将脏水一半倒入制作好的过滤器里, 观察过滤过程, 然后把过滤好的水倒入烧杯里让幼儿和污水对比, 发现脏水变清了。

  d.互相参观并讲述实验方法及发现。

  e.观看教师用层级过滤器作污水过滤的演示。

  (1)介绍层级过滤器:

  第一层装沙; 第二层装活性炭; 第三层装过滤纸; 第四层空箱, 用于接过滤水。

  (2)把污水倒进第一层过滤后, 依次进入第二层、第三层、第四层(清洁水)。

  2、提问:那么你们平时用的自来水(都是取自江河、湖泊、水库、那是怎么变清的呢?)观看污水处理厂的录相。

  让幼儿了解到我们平时的自来水一般寻找干净的水源, 沉淀过滤和消毒4个步骤, 再经过管道送入千家万户。希望小朋友长大后能想出更多的办法来保护清洁水。

  活动三:组织幼儿听故事《生病的水娃娃》

  目的:

  (1)通过故事进一步了解水与人、环境的关系, 以及帮助幼儿认识由于人类不良行为导致了水污染。

  (2)树立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3)培养幼儿从自身做起, 养成良好的保护水资源行为。

  过程:

  1、引出故事:在清清的小河里, 住着快乐的水娃娃, 可是他现在一点也不开心, 为什么呢?

  2、教师介绍故事名称、有表情地讲述故事一遍, 并提问?

  a.故事的名称是什么? 故事里讲了什么?

  b.生病前和生病后的水娃娃有什么不一样?

5、大班科学教案《平衡实验》含反思

活动意图:

  本活动是从蒙氏工作中红棒的延伸——红棒十字架引出的。蒙台梭利教具目标单一的特点,使孩子们获得的经验是严谨有序的。利用这一契机来开展科学活动。引导幼儿初步感受了什么是平衡。

活动目标:

  1、尝试改变两端积木重量,探究平衡方法。

  2、发现操作规律,培养科学的精神和态度。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5、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

  红蓝棒“3”四根、红蓝棒“1”四根、记录纸、铅笔、橡皮、大记录板、黑色水笔、积木。

  2、经验准备:

  进行三次活动:第一次活动引导幼儿在搭建红棒十字架中,初步感受平衡的概念;第二次活动引导幼儿通过改变支点使红蓝棒保持平衡;第三次活动引导幼儿感知在平衡的红蓝棒“4”两端要添加同样块数的积木才能让红蓝棒保持平衡。通过i次试验,幼儿掌握了试验的基本规则和记录的初步方法。

  此次活动让幼儿探索如何改变红蓝棒“3”两侧的重量,让红蓝棒达到平衡。

活动重难点:

  使红蓝棒“3”达到平衡的条件:短的一边的积木数要多于长的一边。

活动过程:

  1、回忆并巩固上次实验结果与经验。

  教师:上次我们做的平衡实验得到什么结果了呢?

  幼儿:在红蓝棒“4”的两边,要放一样的积木才能平衡。

  老师出示红蓝棒“4”,一个小朋友往两边各放两块积木,红蓝棒平衡。

  2、介绍本次实验。

  教师:今天我们换一根红蓝棒3,我们要将支点放在红蓝棒“3”的“2”和“3”之间,你们猜猜会怎么样?(教师边介绍边演示放的位置)

  幼儿:那肯定不平衡。

  教师:我们来试试看啊。(把红蓝棒“3”摆在支点上)呀!不平衡!那怎样使红蓝棒“3”达到平衡?

  幼儿:要在短的那边多放积木。

  幼儿:要在长的那边多放。

  幼儿:应该是在短的那边多放吧?

  教师:为什么你认为是在短的那边多放呢?

  幼儿:那我就不知道了。

  幼儿:我觉得是要在长的那边多放,因为那边长。

  幼儿:你没看见那边沉啊?肯定得少放。

  教师:你们想不想亲自试一试呀?

  3、介绍实验规则和记录时的注意事项。

  教师:到底怎么才能让这个不平衡的红蓝棒达到平衡呢?我们做试验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幼儿:积木的两边要对齐。

  教师:你是说积木的边要和红蓝棒的边对齐吗?

  幼儿:对,要不就不准了。

  幼儿:要放在支点的中间,要不就不稳了。

  幼儿:要把“2”和“3”的那个线和红蓝棒“1”那儿对齐。

  教师:刚才小朋友们说的这些规则大家都同意吗?积木两端要与红蓝棒的两边对齐,支点(红蓝棒“1”)放在蓝色段内,它右侧的边缘与红蓝棒“3”的“2”和“3”的分界线对齐,而且要放在支点的中间,还要记下真实结果。

  幼儿:同意。

  4、幼儿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提醒幼儿边实验边记录结果。

  第一组:幼儿①把三角积木对着2、3之间的线放好,幼儿②歪着头看了看:“行了。”幼儿①拿一块放在长边,幼儿②拿一块放在短边,幼儿①又拿一块放在短边,红蓝棒的短边翘起来了,两边基本平衡了,幼儿②在记录表上记录下结果。接着幼儿①就在长边放两块积木,幼儿②往右边放两块积木,还是长边低,她们俩说:“怎么回事?”于是又拿一块往长边放,长边更低了。幼儿②说:“不对,长边太沉了,得往这边放。”说着拿起长边的一块积木放在了短边上,红蓝棒平衡了……

  第二组:幼儿③和④都操作积木,不断地在两边放积木,平衡了再添加积木,没有记录结果。教师:“你们发现什么结果了?”幼儿⑧:“短边总是比长边放的多一块。”幼儿④:“不是多一块。”教师:“到底多几块?”幼儿③:“就是多一块。”幼儿④说:“不对。”教师:“你们为什么会记不住了?”幼儿③:“忘了记录了。”教师:“你们发现了一个规律,也挺好的。不过还是要将结果记录清楚,才能验证你们的发现呀。”

  5、分享实验结果,总结规律。

  老师请每一组幼儿把成功的积木的数量填写在大的记录表板子上。

  教师:你们发现什么规律了吗?和你们最开始猜想的一样吗?

  幼儿:和我猜想的一样,长的那边积木少。我猜想对了。

  教师:那为什么长的那边积木少呢?如果我再往长的这边多放会怎么看,本来长的这边就沉下去的,你要是再放,不就更沉?

  教师:可为什么长的这边会沉下去呢?

  幼儿:因为这边木头多,就重呗。

  教师:今天我们又发现了平衡的方法,谁来说一说?

  幼儿:红蓝棒短的一边放的积木多,长的一边的积木少,红蓝棒“3”就平衡了。

活动反思:

  活动的生成来源于蒙氏班的教具操作,突破蒙氏教具单一的目标特点,将蒙氏教具固有的操作灵活运用,教师引导幼儿运用红蓝棒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平衡实验”,使它成为幼儿学习和探究的工具。这是一个没有采用标准测量工具的平衡活动。虽然不是那么精确,但从幼儿不断的探索和严肃认真的眼神里,我们看到了幼儿敢于实践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究精神。通过实验探索两边各放几块积木,可以使红蓝棒平衡,在操作、记录和经验整合中,他们获得了关于平衡的相关经验。

不足之处:

  由于支点的受力面积比较大,积木也不完全等重,所以得出的结论不会完全精确,只能是模糊的描述总结:红蓝棒短的一端添加的积木多,长的一端添加的积木少,才能使红蓝棒“3”达到平衡。所以工具的严谨性稍微差了一些。

6、大班科学教案反思《会变的水》

  活动目标:

  1、了解水由于温度的高低,会发生变化的物理现象,遇热会变成水蒸气,遇冷会结成冰。

  2、通过实验验证水的三态变化,发展探究能力。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请幼儿在家里用冰箱做“水和冰”的实验。

  2、准备一只煤炉、锅、烧杯。

  3、挂图一幅。

  活动过程:

  一、朗诵散文诗《会变的水》,引导幼儿思考水是否真的会变,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引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二、回忆生活经验和在家做的“水变冰”的小实验,讲述“水是怎样变成冰的”。

  三、幼儿观察水遇热的变化

  教师操作实验,引导幼儿观察:

  1、你们发现水烧热后有什么变化?

  2、你们看到杯口冒出了什么?

  3、水气是从哪里来的?

  4、水变成水蒸汽后到哪里去了?

  5、杯子里的水有没有少?

  6、水在什么时候变成水蒸气的?

  四、引导幼儿讨论“怎样把水蒸气变成水?”

  1、提问:我们能不能把水蒸汽变成水?

  2、幼儿讨论,提出自己的想法。

  3、利用实验材料进行操作验证。

  五、帮助幼儿梳理有关水的三态变化规律的经验:当水的温度在“0”度

  以下时,水就变成冰。冰融化了变成水。水热了就会变成水蒸气了。<.本文来源:快思教案.网>水蒸气遇冷又会变成水。

  六、跟读散文诗《会变的水》,启发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进一步观察水的变化。

  活动反思:

  反思一:创设环境有利于孩子发展。

  这次活动是以通过实验让幼儿了解水的三态变化,所以我选择在室外进行活动,让一部分幼儿坐在两排台阶上,一部分幼儿围坐成圆圈,以便能让每个幼儿都能看清楚实验的全过程,引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事实证明,孩子们在这次活动中情绪愉快轻松,大部分幼儿的注意力能集中。

  反思二:追随孩子的兴趣,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当我出示孩子们自己带来的冰块问“水是怎么变成冰”时,由于从冰箱中拿出来有段时间了,小朋友看到冰有些融化了,就开始争论:“冰怎样变成水了?”“这个冰块怎么这么小了?那块还很大呢?”……这是我在教学中没有设计到的,显然大家对这个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决定把这个问题交给孩子们讨论,将幼儿分成小组,进行小实验。鼓励他们用各种办法把冰块变成水。如太阳晒、暖气烤、开水浇、凉水泡、小手捂等。让幼儿比较哪种方法能让冰融化得快一些。引导幼儿发现温度越高冰融化得越快。

  反思三:当提问不利于幼儿活动时,及时引导,加以调整

  在活动中我设计了这个问题:“水可以变成水蒸气,我们能不能把水蒸气变成水?”幼儿一时难以回答上来。我就请幼儿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提示在歌曲《云》中这样唱:“白云白,蓝天蓝,……不装鱼,不装虾,装的却是小雨点”。对幼儿讲解水蒸汽升上天空后,会变成白云,遇冷后会变成雨水落下来。提问:小朋友在洗热水澡的时候,有水蒸气吗?墙上为什么会有水珠呢?再提醒幼儿思考,我们现在有什么办法让水蒸气变成水。这样一下子就启发幼儿想出了好多方法。“找来冰箱里冷的空气。”“玻璃是冷的,把玻璃盖在上面”。“我的手也很冷,也可以放在上面让它变成水”……

  反思四:重视幼儿的探索让幼儿,在操作中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在把水蒸气变成水的实验当中,有小朋友想出把手放在水蒸气上,水蒸气也会变成水时,小朋友都围过来试一试。这时我很犹豫,是阻止还是支持呢?结果我没有阻止他们,而是在一旁提醒他们注意安全,等他们都一一亲自实验过,然后与他们一起讨论这是为什么。就这样循序渐进地将引导幼儿回到主题。

  存在问题:

  1、我在课前还应为幼儿提供丰富的便于操作观察的材料,如每组准备一只酒精炉、烧杯,让每个幼儿都能亲自进行实验探索,从而能更加引发孩子们的探索欲望。

  2、在活动中还应认真的观察孩子,倾听他们的谈话,在于他们的谈话中发现他们的兴趣和经验,激发孩子们主动学习。

  3、对活动的组织调控能力还有待提高,调整的教育行为还比较谨慎,不够大胆。如在这次活动中的生成课程转换得比较犹豫。

  4、及时反思、整理思路的能力还不足,活动后立即反思显得条理性不够强。

7、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把脏水变清》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污水净化的过程,掌握多层过滤方法。

  2、敢于大胆尝试,勇于探索与表达。

  3、萌发幼儿养成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4、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水污染课件。

  2、毛巾、海绵、纱布、饮料瓶若干。

  查看课件:大班科学课件《把脏水变清》PPT课件

  下载地址:www.banzhuren.cn/ppt/2742.html

  【活动过程】

  一、启发谈话。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给谜语,请小朋友们猜一猜是什么:“用手抓不起,用刀切不开,煮饭和洗衣,都要请它来。”

  2、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水有什么用?我们生活中离得开水吗?

  二、了解水体污染的情况。

  1、老师播放水被污染的课件。

  2、水为什么会这么脏?看了这么脏的水你有什么感觉?

  三、尝试净化水。

  1、瞧!这就是从河里打来的水,多脏啊!你有办法能让脏水变干净吗?

  2、教师介绍桌上物品,鼓励幼儿运用物品大胆尝试。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把脏水变清》含PPT课件

  4、教师小结:

  ①纱布上的空隙比较大,脏水一下子都流过去了。

  ②海绵上的空隙比较小,能把脏东西抓住,水就变得干净一点。

  ③毛巾上有许多毛毛,就像很多的小手,能把水里的脏东西粘住,所以水就变得干净了。

  5、引导幼儿再次操作:逐步增加毛巾的块数,来回过滤瓶子里的水,试一试水有什么变化。

  6、幼儿分享实验结果:

  ①先叠了两块毛巾再倒脏水,比较之前的只用一块毛巾,水变干净一点了。

  ②放三块毛巾后把瓶子里的水重新倒进新瓶子里,水更干净一点。

  ③接着放四块毛巾再把瓶子里的水倒一遍,发现水变清了。

  ④放5块毛巾时,把瓶子里的水再倒进去,水变得很干净、清澈了。

  7、教师小结:

  毛巾里的毛毛一遍一遍的把脏水里脏东西粘住,没有脏东西的水就变得越来越干净、清澈了。

  四、结束部分。

  师:我们人类很需要水,缺少水的人会很难受,严重的还会晕倒,甚至死亡。水是我们人类最宝贵的财富。我们要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教学反思

  这节课让幼儿很感兴趣,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孩子们的探究力,同时也知道了怎样保护水资源,怎样节约用水。主要不足:实验过程中应该再利用其他材料做过滤,让幼儿知道其实过滤的方法不止一种。

8、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小脏水变清了》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污水净化的过程,掌握多层过滤方法。

  2.敢于大胆尝试,用于探索与表达。

  3.萌发幼儿养成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4.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谜语,请小朋友们猜一猜是什么:"用手抓不起,用刀切不开,煮饭和洗衣,都要请它来。"

  2.师幼一起讨论:水有什么用,我们生活中离得开水吗?

  二.了解水体污染的情况

  1.教师播放一段水被污染的视频。

  2.水为什么会这么脏,看了这么脏的水你有什么感觉?

  三.尝试净化水

  1.瞧!这是从河里打来的水,多脏啊!有什么办法能让脏水变干净呢?

  2.教师介绍桌上物品,鼓励幼儿运用物品大胆尝试。

  3.请幼儿分享操作成果:

  4.教师小结:鹅卵石的空隙比较大,脏水一下子都流过去了,虽然有些较大杂质被截留,(.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但水还是脏的;白细沙的空隙比较小,能把脏东西抓住,水就变得干净一点;活性炭为颗粒状,表面积大,吸附性较强,对水质浑浊有明显的澄清作用,所以水看起来相对干净。

  5.引导幼儿再次操作:多层次来回过滤,试试污水有什么变化。

  6.幼儿分享实验结果:

  7.教师利用教具进行实验。

  8.教师小结:过滤器里的每一级过滤都把脏东西粘住,没有脏东西的水就变得越来越干净、清澈了。

  四.结束部分

  师:我们人类很需要水,没有了水,会感觉很难受甚至晕倒、死亡,所以我们要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教学反思

  这节课让幼儿很感兴趣,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孩子们的探究力,同时也知道了怎样保护水资源,怎样节约用水。主要不足:实验过程中应该再利用其他材料做过滤,让幼儿知道其实过滤的方法不止一种。

9、科学实验《会变色的紫甘蓝》大班教案

  通过活动让幼儿知道不同物品的酸碱程度不同,能够认真动手操作实验材料,将实验结果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记录,尝试动手操作,感受实验操作探索过程中的的乐趣。

  设计意图

  紫甘蓝是一种生活中常见的食物,作为一种酸碱指示剂,它可以让不同酸碱程度的水变成不同的颜色,是一种源于生活的科学现象。《3到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5到6岁幼儿能通过观察、比较与分析,发现并描述某个事物前后的变化。本次活动的设计意图是希望通过幼儿亲自动手观察操作,观察比较不同酸碱的水的不同变化,发现问题,动手探究并尝试分析和解决问题,让幼儿在操作中感知事物的变化,在感知过程中理解事物现象,并且尝试记录自己实验探究的过程,最后幼儿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将自己所观察到的现象扩展到生活当中,在一步步的探究过程中学习掌握科学探究的方式。

  活动目标

  1.知道不同物品的酸碱程度不同。

  2.能够认真动手操作实验材料,将实验结果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记录。

  3.尝试动手操作,感受实验操作探索过程中的的乐趣。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知道不同物品的酸碱程度不同。

  活动难点:能够将实验结果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记录。

  活动准备

  清水、紫甘蓝汁,小苏打水、白醋、记录表、滴管

  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教师展示材料,通过生活中常见的一种食物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并且通过提问,以开放性的问题,启发幼儿思考,猜测实验结果,引起幼儿探索兴趣。

  教师活动:觉察【导入】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种食物是—紫甘蓝。我还带来了一杯紫甘蓝汁和三杯“清水”。我想问小朋友们,如果老师用滴管将紫甘蓝汁滴入这三杯清水中,会发生什么变化?

  幼儿活动

  对实验结果进行大胆猜测,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师活动 :觉察 【引发探究】

  到底会出现什么现象需要我们动手做一做。小朋友们可以先观察一下,这三杯“清水”是一样的吗?

  幼儿活动

  对实验材料进行猜想,比较、观察实验材料的不同。

  设计意图

  幼儿通过语言表达描述自己所观察到的现象,提升其细致的观察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活动:探索 【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为每组提供三杯“清水”(清水1号杯、白醋2号杯、小苏打水3号杯),小朋友们,你们可以看一看、闻一闻这三杯水,你们发现了什么现象?

  幼儿活动

  幼儿通过看、问等方式直接观察三杯液体,比较三杯液体的不同,并大胆分享自己所发现的现象。

  设计意图

  通过让幼儿感知比较材料的不同,发现这三杯“清水”中有不同的成分,发现问题,引出材料白醋、清水、小苏打水的差异。

  教师活动:研究 【提供材料,幼儿操作】

  我们的紫甘蓝水加入这三杯不同的水中会出现什么变化?我们一起动手操作一下。

  提供紫甘蓝水,滴管,用滴管分别将紫甘蓝水加入三杯水中,观察并指导幼儿进行操作,引导幼儿观察、比较三种不同的液体出现的实验结果。

  幼儿活动

  幼儿对于实验结果进行猜测记录,然后幼儿操作实验材料,用滴管分别将紫甘蓝水加入到三杯水中,观察实验现象,并将实验现象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记录,并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比较前期猜测与实验结果的差异。

  设计意图

  幼儿操作实验材料,发现紫甘蓝加入不同的水中所出现的颜色不同,体验实验操作过程中的乐趣。

  幼儿通过观察和记录,进一步掌握探索事物的方法;通过分享、表达深化自己的实验操作过程与实验结果。

  引发幼儿思考、讨论、交流,为什么水会变成不同的颜色?在教师引导下,帮助其理解实验现象出现的原因。

  【提出疑问】为什么紫甘蓝水加入不同的水中会出现不同的颜色?

  【教师小结】原来我们的紫甘蓝中有一种花青素,花青素的颜色会因为酸碱程度不同而改变颜色,所以遇到酸性的物质,会变红,遇到碱性的物质则会变蓝或变绿。

  幼儿活动

  幼儿通过比较观察,发现问题,讨论出现该现象的原因,尝试解决问题。

  教师活动: 利用 【提问】

  我们今天做的实验材料哪些是酸性的?哪些是碱性的?除了这些材料,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是酸性的或碱性的?

  【延伸】老师在科学区准备了许多材料,小朋友们之后可以去探索验证一下,看看我们的猜测对不对,并将我们的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幼儿活动

  幼儿大胆猜测生活中的酸性碱性物品,如洗衣液,牙膏,盐,糖,苹果,牛奶等,进入科学区进行验证,并将结果记录下来。

  设计意图

  幼儿通过讨论交流,大胆猜测并进行自主探索,从而激发幼儿探索更多材料的乐趣,并且帮助幼儿对于物体的酸碱性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引导幼儿学习探究事物的方式及记录方式。

  活动总结

  大班幼儿已经具备比较和观察常见物理现象的能力,并且能够用图画、数字或其他符号来表达自己的意图,所以基于大班幼儿的已有经验、《3到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及幼儿四阶段学习周期理论设计了本次活动。本次活动是一个通过幼儿不断探索、操作,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认识身边的科学现象,从而激发幼儿探究兴趣,发展幼儿探究能力,体验实验探究为幼儿带来的兴趣。幼儿可以通过此次活动不断地探究身边事物的酸碱性,不断验证自己的猜想,同时,幼儿还可以探究究竟什么东西也具有花青素,可以和紫甘蓝一样,测试物品的酸碱性。就是在不断地觉察、探索、研究和利用的一个往复的过程中,幼儿的探究意识、探究能力得以不断地成长。

  以上是本教案的全部内容,如果您觉得不错请转发分享给更多需要的人哦!

10、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把脏水变清》反思

  活动目标

  1、体验过滤活动带来的喜悦。

  2、敢于大胆尝试,勇于探索与表达。

  3、初步了解污水净化的过程,掌握过滤方法。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5、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过滤方法

  难点:掌握多种材料过滤和同种材料多次过滤的方法

  活动准备

  1、污水、毛巾、棉花、自制漏斗、透明塑料杯。

  2、展示台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回忆水变干净的好办法?

  (过滤法、蒸馏法、明矾净水)

  今天小古老师把“过滤法”好朋友请到了这里,小朋友想不想认识它们呀?

  二、第一次实验操作:怎样把脏水变干净

  1、提出实验要求:幼儿自主探索

  2、交流分享:幼儿将过滤后的水放置展示台上并介绍自己的方法

  小结:材料种类越多,过滤出来的水越干净

  三、探索:同种材料多次过滤

  1、引出同种材料多次过滤:

  提问:现在我们了解了材料层数越多,过滤出来的水越干净,那如果我们只用一种材料有没有办法过滤出那么干净的水呢?

  2、实验展示:请个别幼儿演示同种材料多次过滤。

  小结:刚才我们发现水变的越来越干净,原来同种材料通过多次过滤也能让水变得更干净。

  四、第二次实验:我的水更干净了

  1、提出实验要求:用同种材料组合过滤或同种材料多次过滤

  2、分享交流:幼儿将第二次过滤后的水放置展示台

  提问:我们现在看看小朋友第二次操作的结果和第一次相比,那次的水更干净?

  五、小结:

  1、其实过滤法好朋友一直在我们的生活中,比如家中净水器就是依据过滤法发明的。(观看净水器原理视频)

  2、今天我们尝试了用多种材料过滤和同种材料多次过滤使水变干净,知道水变干净非常不容易,希望我们小朋友平时多注意节约用水,保护我们的水资源。

  活动总结

  本次活动选自辽海教材9月份的其中一节主题活动《节约用水》生成的一节科学活动,与幼儿继续探索水的奥秘。水是万物之源,水可以以各种形态,各种状态存在于我们身边,无时无刻不与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对于水与幼儿的关系,幼儿有着较为直接的感受和体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新的学习活动,形成终身受益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活动前与幼儿共同复习了《节约用水》,观看了两个水被污染的视频,一个是以水中鱼为第一人称阐述的,一个是以水为第一人称阐述的,并在结束时介绍了三种把水变干净的方法,为本次课做铺垫。

  为了使幼儿能顺利的自我探索如何把脏水变干净,在课前我不断实验,尝试变化材料和增减材料,例如自制漏斗的瓶口从纱布换成密度较高的类似PVA无纺布的洗脸巾、去掉了容易使幼儿混淆的沙子、染料水能否代替脏水等。最后决定用棉花和手绢两种材料与幼儿共同探索如何把脏水变干净。

  本次活动幼儿全程兴趣较高,针对自己的不足之处,希望在今后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可以有效的避免。

11、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指南针的奥秘》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引导幼儿了解指南针的作用,并让幼儿在特殊情况下使用指南针。

  2、了解磁铁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通过观察、实践操作做出简单的指南针。

  3、提高幼儿思考、动手与探索力,感受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活动准备:

  缝衣针、磁铁、细线、剪刀、胶带、卡纸

  活动重难点:

  通过观察、实践操作做出简单的指南针。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故事导入《小红帽找外婆》,引出指南针。

  二、叔叔的礼物

  师:小朋友,猜猜看,这位叔叔送了什么东西给小红帽呢?

  玩具熊?棒棒糖?指南针?

  答对了,是指南针!叔叔为什么要送指南针给小红帽呢?小朋友你们知道吗?叔叔说:“按照指南针的方向走就能找到外婆。”小红帽有了指南针,再也不迷路了,在指南针指引下,小红帽很快的找到了外婆。

  三、指南针为什么会指南?

  讲解:你们看,这是条形磁铁,异名磁铁就像很要好的朋友喜欢粘在一起。而同名磁极的关系很差都想离对方远一点。我们的地球就像一个巨大的磁体,也分成S极和N极,指南针上也有S极和N极,因为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同名磁极相互排斥,所以指南针上的S极就会指着地磁的N极而指南针上N极总是指向地磁的S极。

  四、指南针在日常生活的用途

  讲解:引导语:指南针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常用于导航、旅行、航海等方面

  (图片展示加以说明)接下来,我们来试着制作一个指南针吧。

  五、趣味小实验:自制指南针

  实验小结:钢针摩擦磁铁暂时有了磁性,变成了小磁针。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因此地球上的小磁针静止时,总是一端指南一端指北。

  六、巧用自然:如何在没有指南针的情况下辨别方向

  衔接语:小朋友,要是在野外迷路了,不要慌,大自然是我们忠实的向导,我们可以根据大自然中的一些事物或现象来辨别方向。

  1、可以找到一棵树桩观察年轮,宽面是南方

  2、还是找一棵树,南侧的枝叶茂盛,而北侧则稀疏。

  3、岩石中多的地方也可以找一块醒目的岩石来观察,岩石上布满青苔的一面是北侧,干燥光秃的一面为南侧。

  附故事:《小红帽找外婆》

  小红帽的外婆住在很远很远的南山。一天妈妈让小红帽带着礼物去看外婆。到外婆家要经过一片沙漠,小红帽走着走着就迷路了,认不清到外婆家的方向了。一只骆驼走过来说:“你面朝太阳升起的方向,左边是北方,右边是南方。”小红帽按照骆驼说的方法,顺利地走出了沙漠。

  小红帽走进树林,又认不清方向了。一只长颈鹿告诉她:“树桩上有一圈圈的年轮,宽的年轮朝向南方。”小红帽按照长颈鹿的方法,走出了树林。

  小红帽来到山脚下,她又迷路了,找不到去外婆家的方向了。这时,她碰到一位叔叔,叔叔送给小红帽一个指南针,并告诉她:“你按照指南针的方向走就能找到外婆。”小红帽有了指南针,再也不迷路了,在指南针指引下,小红帽很快的找到了外婆。

12、幼儿园自然活动《我是小小种植员》大班科学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五月的天空阳光明媚,路边的大树随风舞动,草莓、樱桃、枇杷等水果都散发出了甜甜的香味,小朋友们都爱吃这些美味的水果,但是却不知道它们的生长过程,这次活动设计是让幼儿动手种植草莓秧苗,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根据《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一日活动的组织应当动静交替,注重幼儿的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保证幼儿愉快的、有益的自由活动为依据来展开此次活动。

  活动目标:

  1.探索用自己的身体某个部位或自己身边的工具来进行测量

  2.学会动手种植草莓的能力,团队的合作能力

  3.体验种植草莓过程中的乐趣

  4.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5.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重点难点:

  重点:用多种方法或身边的工具进行测量

  难点:通过讨论确定种几棵草莓秧苗,棵与棵间的距离为多少

  活动准备:

  1.幼儿与父母一起体验摘草莓、一块种植园地、除草、将土地分成4份

  2.铁锹、铲子、水壶、草莓秧苗、扑克牌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老师提问幼儿现在都有哪些水果成熟了呀?小朋友们都喜欢吃哪些水果呢?展开今天的活动主题。

  二、活动内容

  1.老师将幼儿组织在一起,并拿出30张扑克牌,让幼儿进行抽扑克牌,颜色相同的组成一组。

  2.幼儿分好组后,老师带领幼儿到种植园地,每组幼儿有一块空地进行种植。

  3.老师:“今天我们要进行比赛种草莓,小朋友以前也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摘过草莓,那你们知道草莓的种植方法是什么呢?

  幼儿1:“草莓长在地上,我们拿铲子在土里挖个坑,把草莓秧苗放进去,然后再铲泥土来盖上。”

  幼儿2:“把草莓秧苗放在水里。”

  老师说:“小朋友们真棒,都在想办法。那老师来告诉你们,草莓是喜欢阳光充足的地方,所以我们在种植的时候要选一块阳光好的土地,在地里挖个小坑,把秧苗放在里边然后拿铲子将泥土铲在坑里把秧苗的根遮住,再浇点水在上边。”

  老师:“现在我们知道怎样种草莓了,那草莓之间的距离我们要怎样来测量呢?”

  幼儿1:“我们可以用手臂的长度来测量。”

  幼儿2:“我们把铲子放在地上测量。”

  老师:“小朋友们真聪明,都在积极讨论着怎样测量草莓之间的距离。那我们现在开始进行种草莓吧,看哪组的小朋友种的草莓最多又好。”

  4.幼儿自由的进行小组内的分工,小朋友可以用老师说的方法进行种植。也可以自己进行尝试,用一些其他方法来种植草莓。

  5.幼儿在进行种植草莓时,老师在旁边观察幼儿种植草莓秧苗的方法,在幼儿有危险行为时及时的制止,在幼儿遇到困难时,先让幼儿自行想办法解决,若幼儿不能解决时老师再出面给予帮助。

  三、活动结束

  老师:“今天小朋友们都把草莓秧苗种在了土地上,老师也看到了小朋友们的团结合作,有困难也一起想办法解决,真的特别棒。都在用你们聪明的大脑来思考。那接下来我们就等着草莓秧苗慢慢的长大,结出甜甜的大草莓。”

  活动反思:

  在幼儿种植完过后,可以开展观察草莓生长,画草莓等的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在《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强调幼儿园日常生活组织,应从实际出发,建立必要、合理的常规,坚持一贯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和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教师可以在室外多开展活动,让幼儿能更好的接触到大自然,更能直接的去感受大自然。《幼儿园工作规程》强调幼儿园应当将环境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合理利用室外环境,创设开放的,多样的区域活动空间。

  文章来源于网络,由小编转载整理,只为分享优秀教育理念,促进幼教行业健康发展。感谢原创作者的辛苦创作的付出,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版权归原作者和原出处所有,谢谢!

13、幼儿园大班科学《神奇的变色茶水》教案

  活动目标:

  1.知道黑枸杞水中富含的花青素是一种酸碱指示剂,了解花青素变色的原理。

  2.通过操作、制作,探索发现黑枸杞水遇到酸变红,遇碱变绿的现象。

  3.喜欢探索活动并大胆表达自己的实验结果,初步有环保意识。

  4.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5.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过程:

  一、魔法实验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师:最近闵老师发现了一种特别神奇的茶水,它会变色魔法哦。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播放视频。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

  小结:在这几个杯子里倒了同样的水,颜色却变得完全不同,有的发红,有的发绿。

  二、介绍实验材料和步骤,操作实验,发现枸杞水变色的现象。

  师:想不想和我一起亲手动一动,变一变?快来看看需要哪些材料吧。

  首先我们需要一杯用黑枸杞泡出的紫色茶水,可以泡的久一点,让颜色更深更紫。

  其次我们需要三个分别装有白醋、洗衣粉水、白开水的杯子并做好标记。

  现在可以进行变色魔法啦,把茶水分别倒入各个茶杯,看看他们的变化并记录下来吧。师:你们看到了什么?

  小结:放白醋的杯子变成了红色,放洗衣粉水的杯子变成了蓝绿色,白开水的杯子颜色稀释后仅仅变浅。

  三、通过实验观察,了解枸杞水变色的原因。

  师:这是为什么呢?

  小结:因为黑枸杞水富含花青素,是一种酸碱指示剂,它遇到酸性物质会变成红色,遇到碱性物质会变成绿色,所以会产生这样神奇的变化。

  四、通过小小魔法师游戏加深对变色原理的认知。

  师:刚刚我们已经知道变色的原理,很多液体都属于酸性或碱性液体,那么当茶水滴进去的他们颜色变化也一样吗?我们准备好的白醋、洗衣粉、纯净水、苏打水、洗手液、洗洁精,还有雪碧,注意每一杯的液体一样多。

  现在我们就要开始变魔法了,你们发现了什么?

  小结:对了,魔法水滴进每一种液体里之后,颜色都变得不一样,有的深有的浅。遇到酸性越强的东西,它的颜色就会变得越红,遇到碱性越强的东西,它就会变得越绿哦。

  五、拓展关于生活中关于酸和碱的知识运用,初步有环保意识。

  师:在我们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酸性的白醋来做菜,用碱性的洗衣粉来洗衣服,这些都给我们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但是很多时候酸跟碱性的物质也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危害的,比如在干旱地区发生的一些土地盐碱化的现象,因为土地里面碱性太高了,所以使得我们的农作物没有办法种植。还有当发电厂燃烧煤炭、汽车行驶的时候,这些都会往空气中去排放出污染的气体,而这一种污染的气体会造成酸雨。酸雨是一种有腐蚀性的酸性液体,它会腐蚀建筑,破坏农田还会伤害我们的皮肤,对自然环境造成非常大的灾害。所以为了保护环境,减少这一些自然灾害形成,小朋友们和爸爸妈妈出门的时候,尽量乘坐环保的交通工具,少开汽车,减少污染气体的排放,才能保护好我们美丽的家园。

  六、活动延伸。

  小朋友们,你的家厨房里、卫生间里还有哪些液体,想知道它们是酸性还是碱性呢?让我们一起动起手来做实验吧,记得要在爸爸妈妈的看护下,注意安全哦。

14、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恐龙》反思

  本篇是幼儿园大班活动,幼儿根据自己收集的关于恐龙食性的资料,进行讨论交流,学习按恐龙的食性给恐龙分类尝试根据恐龙的外形来判断恐龙的食性并进行分类,了解恐龙的生活习性,认识草食恐龙和肉食恐龙的特征,激发幼儿对恐龙的探索欲。

  活动目标

  1.了解恐龙的生活习性,认识草食恐龙和肉食恐龙的特征。

  2.学习按恐龙的食性给恐龙分类尝试根据恐龙的外形来判断恐龙的食性并进行分类。

  3.激发幼儿对恐龙的探索欲。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1.ppt课件-食草恐龙和食肉恐龙

  2.各种恐龙卡片,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幼儿介绍自己的收集资料

  1.幼儿根据自己收集的关于恐龙食性的资料,说一说自己的调查情况。

  要求说清楚恐龙的名称

  2.教师小结;恐龙分为肉食恐龙和素食恐龙两大类。

  肉食恐龙中最有名的是霸王龙,此外还有跃龙、恐爪龙、永川龙等。

  大型的肉食龙的主要捕猎对象是大型的植食恐龙,例如梁龙、雷龙、马门溪龙、鸭嘴龙等。

  二、按照食性给恐龙分类

  1.按照恐龙的食性对自己熟悉的恐龙进行分类恐龙喜欢吃什么呢?

  那哪些恐龙喜欢吃肉哪些恐龙喜欢吃草呢?

  (引导幼儿按照食性分类贴在大记录表上。)

  2.师幼讨论幼儿的分类情况。

  三、探索恐龙外形与食性关系。

  1.食肉恐龙和食草恐龙看上去有哪些不一样的特征呢?

  2.引导幼儿观察肉食恐龙、草食恐龙的牙齿、脖子、体型的不同,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

  启发幼儿思考食性和外形的关系,比如为什么肉食恐龙的牙齿很锋利,为什么草食恐龙的脖子很长。

  3.根据初步了解的肉食恐龙和草食恐龙典型特征,给挂图中的恐龙分类

  4.小朋友知道肉食恐龙与草食恐龙生活在地球的什么地方吗?

  小结;几亿年前的 地球上拥有一个完整的大陆,恐龙可以自在地四处漫游,因此它们几乎遍布地球陆地上的各个角落。

  5.观察恐龙图片

  判断图中的恐龙是肉食恐龙还是草是恐龙。

  活动延伸

  问题:草食恐龙是怎样保护自己的呢?

  引导幼儿讨论的是恐龙的生存本能,在讨论中也可以适时渗透恐龙食物链的知识,同时为理解恐龙的灭绝作一些经验铺垫。

  教学反思:

  恐龙是孩子们心中最神奇的一种动物。从平时小朋友对恐龙的兴趣和认识的观察,我猜想孩子们对这个活动一定有兴趣,但如何抓住幼儿对恐龙的兴趣,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做到教学过程最优化,是我必须考虑的。所以我在课前精心准备,希望能通过这一活动的学习达到不仅能让孩子们了解一些恐龙的种类、形态及生活习性等知识,还要让他们将这种探究延续到课外,培养幼儿对恐龙知识的持久兴趣,激发幼儿主动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15、幼儿园优质科学实验《瓶子吹气球》大班教案总结

  通过活动让幼儿能够分辨别盐、糖、鸡精、白醋、酱油这些生活调味品,发现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会产生气体二氧化碳的科学现象。在有序的合作中进行实验,体验猜想、验证,结论等基本的实验步骤。

  设计意图: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内容应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让幼儿更方便的进行科学研究,应该是从他们身边常见的事物或者身边发生的事情开始的。如今的幼儿家长都很宝贝,生怕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他们会让幼儿接触的往往都是高科技的东西,反而让孩子对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了解很少,厨房更是孩子不会经常关顾的地方。而这次活动的主要材料小苏打和白醋也是我们常见的生活用品,气球也是每个孩子们都喜欢玩的玩具。但是小苏打和醋混合会产生的气体能够吹起气球,却是绝大孩子不知道的。为了让幼儿了解与自己生活很密切的东西,激发幼儿探索周围环境中的事物和材料的兴趣,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能区分辨别盐、糖、鸡精、白醋、酱油这些生活调味品,发现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会产生气体二氧化碳的科学现象。(知识目标)

  2、能有序的合作进行实验,体验猜想、验证,结论等基本的实验步骤。(技能目标)

  3、对科学实验感兴趣,愿意探索身边的科学现象并感受生活中科学的乐趣。(情感目标)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知道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会产生一种叫做二氧化碳的气体。

  活动难点:能够有序的合作进行实验,总结出哪两种调味品在一起会产生气体二氧化碳。

  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PPT图片、碗、盐、糖、鸡精、小苏打、白醋、酱油、透明瓶子和不透明瓶子、漏斗、气球

  经验准备:幼儿会把气球套在瓶口处。

  活动过程:

  一、导入——谈话导入

  师:静静老师今天早上做了一个汤,想着汤可以配上包子和鸡蛋,这样早餐既好吃又有营养。可是没想到我做的汤好像忘记放了什么,一点味道都没有,很不好喝。所以我想来到幼儿园问问小朋友们你们妈妈做汤的时候都是什么味道的,需要放什么来调味?我好来学习学习。

  幼儿回答(盐、糖···)

  师:哦,原来做一个简单的汤根据人的不同口味需要这么多调料啊,那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认识一下厨房里的这些调味品吧。小朋友们早上一定要吃早饭哦,这样我们的身体才会健康不爱生病。

  二、用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说一说等方法认识厨房中的调味品。

  1、先让幼儿自己去尝试辨别调味品。

  师:桌子上面有很多调味品,小朋友们可以去试着辨别一下,不过记住每碗调料品不要混在一起哦,不然我们辨别的时候就会不准确了。

  2、请幼儿说一说自己辨别的结果。

  师:小朋友们,你们都辨别出来了吗,请你告诉我你们的辨别结果吧。

  (每组可以选一名幼儿代表说一说)

  3、教师小结:刚才小朋友们说的都很好,深褐色闻起来有点咸的是酱油;白色液体闻起来酸酸的是醋;白色小颗粒尝起来是咸的是盐;白色细小颗粒尝起来是甜的是糖;黄色长条颗粒尝起来有的鲜的是鸡精;白色粉末状尝起来有点涩的味道的是小苏打。这些调味品我们可以通过看颜色、闻气味、尝味道来辨别出它们。它们都是我们厨房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

  三、科学小游戏:瓶子吹气球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那么多调味品,有盐、糖、小苏打、鸡精、白醋和酱油,它们不但会使我们的饭菜变得可口好吃,它们还可以做小游戏那,你们想不想来试试?

  教师讲解游戏方法:先用漏斗分别把碗里装的颗粒状调味品(盐、小苏打、糖、鸡精)倒入气球中,一次倒小半碗即可,然后把气球套在装有液体的瓶子瓶口处,一定要套住不能漏,再把气球里面装的颗粒物抖一抖倒进瓶子里,看看气球是否有变化。 其中只有一种调味品和一种液体倒在一起,气球会有变化。

  教师为幼儿准备好实验要用的材料。

  1、幼儿分组进行实验

  一组:盐和白醋、酱油 二组:小苏打和白醋、酱油

  三组:糖和白醋、酱油 四组:鸡精和白醋、酱油

  2、请每组一个幼儿代表说一说自己组的实验成果。

  (只有二组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反应产生了气泡其气体是二氧化碳,使气球鼓了起来,而小苏打和酱油的则没有这种现象。)

  3、教师小结:酸酸的白醋和小苏打放在一起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而在瓶子里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使气球吹起来变大了。

  4、幼儿再次做小苏打和白醋的实验。

  (教师分发每组小苏打和白醋,请幼儿尝试小苏打和白醋反应使气球吹起来。)

  活动结束与延伸:

  师:刚才我们做实验产生的神秘气体名叫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除了能使瓶子把气球吹起来,小朋友们还知道二氧化碳的其他用途吗?

  教师播放PPT,一边播放一边讲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1、灭火剂

  一般条件下,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且比空气重,将二氧化碳覆盖在然着的物体表面,可使物体跟空气隔绝而停止燃烧,因此二氧化碳可用灭火,是常用的灭火剂。

  2、碳酸饮料

  在高压下,把二氧化碳通入到饮料中,它和水生成碳酸,形成了碳酸饮料。

  3、制冷剂

  固态的二氧化碳就是“干冰”,主要用作制冷剂,用飞机在高空喷撒“干冰”,可以使空气中水蒸气冷凝,形成人工降雨。

  4、防腐剂

  在现代化仓库里常充入二氧化碳,防止粮食虫蛀和蔬菜腐烂,延长保存期。贮藏粮食、水果、蔬菜。用二氧化碳贮藏的食品由于缺氧和二氧化碳本身的抑制作用,可有效防止食品中细菌、霉菌、虫子生长,避免变质。

  5、在农业上

  温室里直接施用二氧化碳做肥料,利用植物根部吸收二氧化碳,可以增进植物的光合作用。促进农作物生长,增加产量。

  活动总结:

  在此次活动中幼儿简单认识了厨房的调味品,让幼儿对醋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幼儿实验时教师鼓励幼儿自己动手,激励幼儿从玩、做、想中发现问题,然后解决问题。实验过程中醋和小苏打会产生二氧化碳,产生的这样气体使气球鼓起来。实验做成功的幼儿会看到气球鼓起来。他们会很兴奋。实验没成功的幼儿他们会找到问题出在哪里,然后再次尝试。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帮助幼儿记录每一次实验。只有让幼儿体会到实验的快乐,才能对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表现出好奇心和探究欲。

  以上是本教案的全部内容,如果您觉得不错请转发分享给更多需要的人哦!

16、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数字排队真有趣》

  《数字排队真有趣》适合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数字相同但是顺序不同所代表含义不同,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在集体教学活动中除数字的加减以外,让幼儿进行自主探索数字排列组合,会给幼儿不一样的数字体验,拓宽幼儿的思维,完整教案往下预览

活动目标

  1.知道数字排列的顺序不同对生活的影响不同。

  2.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运用一定的方法进行3个不同数字的排列。

  3.丰富对于数字的认知,感受进行数字游戏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尝试进行3个不同数字的排列组合。

  难点:尝试了解与运用排列数字避免重复的的方法。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数字卡片1、2、3、4各17张,33张白色纸、17只笔、火车图片

经验准备

  1.认知经验:能够对10以内的数字按大小顺序排列,知道数字可以改变顺序排列。

  2.生活经验:坐过或者看过火车,知道火车有火车头和车厢。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2分钟):讲故事,吸引幼儿注意力,激发幼儿对数字排列的兴趣。

  1.师:“小熊放假了,他坐火车回家过年,结果到了家门口却忘记门锁密码了,他只知道有两个数字1和2,可是不知道怎么开了,你们能帮助他吗?”

  2.请幼儿思考小熊家密码是多少、有哪些可能,并回答。(揭示密码21/12)

  (二)开始部分:(23分钟)

  1.引出3个数字的排列组合。(6分钟)

  (1)师:“小熊家的门锁密码太简单了,小熊想换3个数字的密码,分别是1、2、4。(将数字卡片放黑板上) ”

  ——请幼儿帮助小熊设计门锁密码。

  (2)师:“我们记录时3个数字都要有,更换数字位置,可以站在桌子旁边写和排序。”

  ——两个人一组进行设计密码(一个幼儿排列、一个幼儿记录)。

  (引导幼儿观察有无重复,更换顺序排列最多的密码形式。)

  (3)师小结:数字排在起来,更换顺序重新组合在一起,这样的过程叫做数字的排列组合。(强调先排列,再组合)

  师进行层次性提问:请排列好的幼儿举手?数一数你有几种方法排列?请排列最多的幼儿来说怎么排的密码?

  2.师演示排列方法。(3分钟)

  师:“小熊坐火车时,想了个好方法。先按大小顺序排列数字(将数字卡片依次排列)形成一个密码(12第一个密码),然后确定火车头(数字卡片1),再更换车厢(142第二个密码)。1当了火车头了,就该2当火车头了(214第三个密码),再更换车厢(241第四个密码)。1和2都当了火车头,该到4了(412第五个密码),再更换车厢(421)第六个密码。(ppt演示)”

  3.更换一个数字让幼儿排列(交换分工,幼儿分别排列、记录)。(数字1、4、5)(6分钟)

  (1)引导幼儿观察有无重复,更换顺序排列最多的密码形式。

  师:“现在我要把数字卡片2换5,然后交换分工,记录密码和排列卡片交换。重新排列组合,看密码会变成什么?”

  (2)师与幼总结:先排序确定火车头为1(密码145),更换车厢(密码154)。确定火车头4(密码415),更换车厢(密码451),确定火车头5(密码514),更换车厢(541)。

  4.引出4个数字的排列组合(数字卡片4、5、7、9)(5分钟)

  (1)师:“小熊说你们太聪明了,想请大家再帮帮忙,把锁的密码换成4个数字,请你们设计吧!”

  (2)师示范一组排列组合。排序确定火车头4(密码4579),将4藏起来,确定火车头5,更换车厢(密码597),确定火车头7(密码759),更换车厢(密码795),最后将4这个大火车头添上。

  5.师引导幼一起完成4个数的排列组合。(3分钟)

  3.结束部分:游戏—开火车

  玩法:将幼儿命名数字1、4、5,确定火车头,换车厢,以此重复。音乐起,幼儿开火车,教师暂停音乐说换,幼儿立即更换。音乐继续,直到换完为止换5次,共6次排列情况。第一轮请3个幼儿更换车厢。第二轮请4个幼儿更换车厢至结束。

  4.活动延伸

  生活经验拓展:请幼儿观察生活并引导其说出还有哪些数字的排列组合。例如汽车车牌号码、开锁密码、电话号码、卡号等。

活动总结

  本次《数字排队真有趣》活动吸引了幼儿的浓厚兴趣,在活动过程中,幼儿陷入自我的探究,与同伴间的友好合作,积极和老师一起互动,活动目标也基本实现了,不过在活动过程中以下不足之处:

  活动的材料方面,投入的材料过多,分散幼儿的注意力,可减少材料的投放或分批投放材料;活动形式方面,幼儿在操作时可以两人站在桌子旁边一起讨论并记录,教师和幼儿在发现和总结是需围坐在一起;活动时间把控方面,应活动时间过长,应把握教学节奏;家庭共育方面,提前告知家长进行生活经验的准备或者拓展。

17、幼儿园乐在秋天美术活动《桂花香囊》大班科学教案

  【教材分析】

  秋天到了,幼儿园里桂花飘香的浓浓香味吸引着孩子们的味蕾,“哇,好香啊!”“太好闻了”孩子们边说边陶醉在这桂花的芬芳里。为了将这份甜甜的香味时时伴随在身边,孩子们通过折叠香囊、装饰香囊、填充香囊,自制出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桂花香囊,在动手操作和亲身的体验中,感受着春的美好。

  【活动目标】

  1. 了解桂花香囊的作用,学习制作桂花香囊。

  2.能根据步骤图折出香囊,并进行装饰。

  3.感受香囊的美好祝愿,对自制的香囊活动感兴趣。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课件、正方形彩纸(若干)、桂花等干花、彩笔、油画棒、毛线、丝带、双面胶、打孔器。

  2.经验准备:幼儿有看图示折纸的经验。

  【活动过程】

  1.师幼谈话,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提问:你见过香囊吗?什么样子的?有什么作用?

  小结:香囊多种多样,它们的作用也各不相同。桂花能驱蚊虫,薰衣草和迷迭香能使我们大脑清醒,菊花能消除眼睛疲劳,茉莉花有消炎解毒的作用等。互赠香囊还表达了人们一种美好的愿望。

  2.结合香囊,了解香囊的特点,激发幼儿制作的兴趣。

  (1)出示香囊,引导幼儿闻一闻、看一看、捏一捏,了解香囊的特点。

  提问:看这是什么?什么味道?是用什么东西做的?

  (2)出示桂花,了解桂花香囊的作用。

  提问:这些香料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

  3.结合图示制作香囊,体验制作的乐趣。

  (1)出示香囊步骤图,了解香囊的制作流程。

  提问:折香囊一共分几步?步骤图中虚线是什么意思?箭头是什么意思?

  (2)幼儿自由探讨折香囊方法,教师指导。

  (3)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添加适量桂花,并装饰香囊。

  4.作品分享交流,感受互赠香囊的美好。

  (1)鼓励幼儿展示自制的香囊,并说出香囊的不同特征和意义。

  (2)鼓励幼儿和自己的朋友互赠香囊或者送给自己的家人,相互祝福。

  附:儿歌:先沿对角折一折(打开),再沿中心折一折(打开),两面压着抱一抱,弯腰碰头折一折,脸儿害羞折进去,从上到下包起来。

18、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多变的天气》反思

  本篇是幼儿园大班活动,通过了解气象与军事的关系,通过常见的和恶劣的天气情况,并知道通过哪些途径可以了解天气,知道天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了解常见的天气情况,并知道通过哪些途径可以了解天气情况,激发幼儿观察气象的兴趣。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观察气象的兴趣。

  2、了解常见的天气情况,并知道通过哪些途径可以了解天气情况。

  3、知道气象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尝试设计气象预报表。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活动准备课件、表格

  活动过程

  一、了解气象与军事的关系。

  1.让幼儿先来欣赏一段小故事“草船借箭”

  故事里有个非常聪明的人叫诸葛亮,他利用天气在3天时间造了10万支箭,是怎么办到的呢?

  2.让幼儿通过故事思考诸葛亮是怎么知道会有雾天呢?

  二、了解常见的和恶劣的天气情况,并知道通过哪些途径可以了解天气。

  1、除了雾天,你们还知道哪些常见的天气?

  2、了解一些恶劣的天气情况。并观看课件。

  3、你们是怎么知道天气情况的?

  (短信、电视、报纸等)

  4、 欣赏一段天气预报,了解天气预报的主要内容。

  (天气、温度、穿衣指数等)

  三、了解天气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1、趣味问答

  教师:天气和我们的生活有着非常大的关系,今天我就要考考你们。

  (1)高温天怎样避暑?

  (2)雷雨天怎样维护自身?

  (3)雨天出门准备些什么?

  四、尝试设计气象预报表

  1、教师:天气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我们应该关心天气情况,根据天气变化学会维护自身。

  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份表格,上面有天气、温度、温馨提示3栏。

  2、请小朋友来当一当气象员,在表格上记录一下天气。

  活动反思:

  春夏时天气变化反复,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孩子们对天气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在这次活动中,我结合图片的形式来让孩子们了解天气,大部分的孩子们都能很快地说出来,而且能够说出各种气候的明显的特征,活动的效果比较好。值得提到的是,我应该利用孩子们指认图片的欢快气氛再引导孩子们讨论一下各种天气下人的活动,尤其是雨天要注意哪些安全?这是整个活动中的一个不足吧。

19、幼儿园大班科学《脏水变清》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1)基于月主题;本月主题为“古老的民间艺术和玩具”,结合本月主题内容,我们科学组的成员选择了适合主题的活动《脏水变清》,让孩子初步了解和认识过滤的原理以及可以过滤的材料。

  (2)指南科学领域目标;在指南科学领域目标1指出,幼儿亲近自然,喜欢探究,目标2: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因此结合这两个目标,我们制定了目标1:初步了解污水的净化材料和过程,探索多层过滤的方法。2、敢于大胆尝试并能对比实验结果,勇于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实验的过程。

  (3)幼儿年龄的特点;基于是大班的幼儿,因此我们小组成员考虑到大班幼儿必须要用合作分享的能力,因此设定了目标3:萌发幼儿养成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好习惯,并能在实验中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完成实验。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污水的净化材料和过程,探索多种多层过滤的方法。

  2、敢于大胆尝试,勇于表达实验的过程,并能对比和记录实验结果。

  3、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重点难点

  1、科学猜想的重要性

  2、单人独立操作的必要性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前期调查过滤的材料

  2、毛巾、碳、石头、饮料瓶、盆、纸杯、脏水若干、记录单每人一张。

  活动过程

  一、启发谈话。

  1、师:前些天,孩子们已经调查了我们身边过滤水的材料,你们都搜集到了哪些呢?

  幼儿分享

  师:水有什么用?我们生活中离得开水吗?

  二、了解水体污染的情况。

  1、老师播放水被污染的图片

  水为什么会这么脏?看了这么脏的水你有什么感觉?

  三、尝试净化水。

  1、瞧!这就是从河里打来的水,多脏啊!你有办法能让脏水变干净吗?

  2、教师介绍桌上物品及记录单,鼓励幼儿大胆猜想并记录。

  师:今天老师为孩子们准备了三种材料,它们分别是:毛巾、炭、石头,你们觉得这三种材料哪一种过滤的水是最清的?

  幼儿大胆猜想并记录。

  教师讲述操作要求

  每人都有的材料为一个操作盘,一个瓶子、一杯脏水、毛巾、炭和石头是自己选择其中的一种。

  每次实验只做一次,实验完之后对比你和同学的实验结果,并记录你看到的最清的材料,并打勾。

  第一次实验结束后将操作材料归回原位。

  4、第一次实验、幼儿分享操作结果:

  ①我把石头放在空瓶口上,把脏水倒进去,水很快就流进瓶子里了。石头上有些脏东西,但水还是脏的。

  ②我把炭放在空瓶口上,把脏水倒在炭上,水慢慢地流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比之前的要干净一点。

  ③我把毛巾放在空瓶口上,把脏水倒进去,毛巾变脏了,水变干净了一点。

  4、教师小结:

  ①石头表面很光滑,脏水一下子都流过去了。

  ②炭上的空隙比较小,有吸附的功能,能把脏东西抓住,水就变得干净一点。

  ③毛巾上有许多毛毛,就像很多的小手,能把水里的脏东西粘住,所以水就变得干净了。

  5、引导幼儿第二次操作:用更多的材料,多次来回过滤瓶子里的水,试一试水有什么变化。

  6、幼儿分享实验结果:

  7、教师小结:

  毛巾里的毛毛一遍一遍的把脏水里脏东西粘住,没有脏东西的水就变得越来越干净、清澈了。

  四、结束部分。

  师:我们人类很需要水,缺少水的人会很难受,严重的还会晕倒,甚至死亡。水是我们人类最宝贵的财富。我们要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活动总结

  1、对科学领域目标及科学探究过程认识不够,在开展活动之前没有深度阅读和理解指南中科学领域的相关知识点,导致每次在调整材料时只是想当然,我们觉得可能这样效果更好,结果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并且没有猜测环节的科学活动是不完整的。

  2、对科学语言的挖掘不够,教师对科学的相关知识没有提前做好功课,没有对幼儿进行科学词语的渗透和解释,在活动中也没有多次提到。

  3、对科学探究的误解很深,我们一度关注的是实验结果的差异,而忽视了孩子在实验探究过程中的哇时刻,孩子在探究中的思维碰撞,老师的追问能力不足。

20、幼儿园大班科学《奇妙的油水实验》教案

  【设计意图】对于水的了解,小朋友们从小班开始就有了逐步的接触和认识。所以这一系列的操作由老师进行,幼儿进行总结归纳,在锻炼了他们观察能力的同时也进一步加深了他们对于科学实验所产生的结果能用语言进行总结的技能。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知道油不溶于水。

  2、学习、认识、理解词汇:融合、分离。

  3、 培养、激发幼儿动手操作及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4、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5、 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油、 水 、勺子透明杯子 、食用色素(红、黄、蓝、黑) 泡腾片

  三、活动过程:

  实验一:将食用色素滴入杯中 搅拌

  把油缓缓倒入杯中,油比水轻会浮在水面上

  充分搅拌油水颜色变模糊看看水和油能融合在一起吗

  静置15分钟 油水会分离 油轻在上,水重在下。

  实验二

  将水倒入杯中,再倒入油

  滴几滴色素 最后放入泡腾片、看火山爆发了

  教师背景音:

  静置一段时间后,油和水会分离。

  实验三:油和水产生烟花

  取少量油,将三种颜色色素滴入油中,搅拌。油和色素不会融合,会呈现小颗粒状,将搅拌好的油倒入温水中,看,美丽的烟花盛开了。

  (将红色色素挤入乘着油的杯子里,依次黄色、蓝色)

  结束:小朋友们,你们还知道其他有关油和水的实验吗?我们一起去试试吧。

21、幼儿园大班科学《盐水力量大》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情感目标:能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萌发初步的探索欲望。

  认知目标:在实验中发现盐溶于水中会增加水的浮力,并能初步了解死海让人漂浮的成因。

  能力目标:乐意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实验操作过程,并与同伴交流。

  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

  幼儿已有经验:知道有些物品在水中会浮于水面,有些物品会沉在水底的浅显知识

  2、物质、材料准备:

  水、熟鸡蛋、盘子、糖、盐、抹布、筷子、勺子、量杯、图片、实验操作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谈话导入:

  今天,老师带领小朋友们走进一个神奇的科学世界。

  教师提问:将熟鸡蛋放盛有清水的量杯中会发生什么情况?

  二、基本部分:

  (一)让幼儿感受物品在水中的现象。

  1、教师做实验,幼儿观察物体沉浮现象。

  2、教师提问:你们想不想让鸡蛋浮起来呢?

  (二)小魔术"鸡蛋浮起来了"

  1、你们有什么办法让鸡蛋不沉下去,浮在上面呢?(幼儿讨论)

  2、教师演示(变魔术)我也有办法让鸡蛋浮起来。

  小魔术,出示一杯放了盐的水,鸡蛋放进去立刻就浮了起来。

  (原来我在水里加了一种神秘的东西,你们猜一猜是什么?)教师出示盐、糖(用不同颜色的碗装着)。

  问:粗心的老师忘记在水中添加了哪一种魔法粉,我请小朋友们帮帮我,都来做一个小小科学家,自己动手,去试试,到底是哪一种呢?

  (三)探索与记录:盐可以使鸡蛋浮起来,幼儿人手一个杯子、一颗鸡蛋、一把勺子、一杯清水、每桌放置两种调料,幼儿开始试验,将鸡蛋放入水中观察沉浮现象,逐步添加对应的调料搅拌溶解并在记录表中记录实验结果,看看有什么有趣的现象?教师逐一指导。(请幼儿在操作结束时,尝一尝自己添加的神秘的东西,揭开谜底)

  师幼共同总结:从刚才的探索结果我们可以知道,原来老师放的那个神秘的东西是盐,当盐达到一定浓度后鸡蛋才会浮起来,说明盐可以使鸡蛋浮起来。

  (五)扩展经验:观看死海图片。

  教师提问:请小朋友通过刚才的实验结果猜想,这些不会游泳也没有借助任何工具的人们为什么能漂浮在这片海面上呢?

  小结:死海里有非常非常多的盐,它的盐含量是普通海水的十倍,死海里的水浮力非常大,所以人能漂浮在海面上。

  三、结束部分: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并知道,盐溶解在水中后能增加水的浮力。

  活动延伸: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许多的材料,如玻璃球、鸡蛋、橡皮泥、玩具等等,我们都可以去试一试,加几勺盐能让它们浮起来,小朋友们回家跟爸爸妈妈一起去试一试吧!

  教学反思:

  1、材料的准备可更加科学性与严谨性。比如每个杯子里的盐的量,存在一定的差误;再是提供给孩子们操作的水杯,可贴上标记,这样孩子们更加容易发现水的多少与加入盐的多少的关系。

  2、在交流与讨论环节可更加深入,以便让孩子们更加充分的表达自己的发现。

22、幼儿园艺术活动《我是小小魔术师》大班科学教案

  在活动中激发幼儿对色彩的变化活动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引导幼儿发现颜色混合后产生的一些新变化,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辨别能力,鼓励幼儿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操作过程及结果。

  设计意图

  活动设计意图:大班的小朋友已经积累了许多颜色的概念,这学期孩子们对颜色很感兴趣,我们幼儿园的课程内容就有关于颜色的英语课和游戏课程,只要平时看到有颜色的东西,马上会用英文大声说出来,后来我就在思考,既然孩子们这么喜欢颜色,针对一个情况,我设计了这节课,通过变魔术的形式引导孩子们亲自尝试感受去发现三原色的秘密,并大胆尝试。来感知两种不同的颜色混合后发生的变化,让他们对颜色的变化在视觉上有直接的感官,最后用画纸来进行蘸染画。幼儿通过调动自己的感官,动脑猜测,记住两种颜色混合后变出的新颜色,在宽松氛围中感受三原色这成新色彩的神奇,这个活动在玩中学,做中学,操作玩耍中探索性的发现学习并掌握色彩的变化。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色彩的变化活动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2.引导幼儿发现颜色混合后产生的一些新变化,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辨别能力。

  3.鼓励幼儿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操作过程及结果。

  重点难点

  重点:激发幼儿对色彩的变化活动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难点:引导幼儿发现颜色混合后产生的一些新变化,提高幼儿观察和辨别能力。

  活动准备 分别装有红、黄、蓝颜料的瓶子若干,一次性透明杯若干、记录表、抹布、水彩笔或者油画棒、颜料、三原色搭配图片实例图。

  活动过程

  一、实验导入

  1.师:今天老师要变一个魔术了,请小朋友们看仔细哦。观察杯中的颜色,是那二种颜色呢? (红色和黄色) (出示红、黄两种颜色的杯,让幼儿看清后,把两色混合,观察它们的变化结果。

  2.师:变成什么颜色了? (橙色)原来的红色、黄色呢? (不见了)

  小结:颜色真神奇,红颜色与黄颜色混在一起,变成了橙色。小朋友想不想也来当

  回魔术师,变出漂亮的颜色来呢?

  二、探索三原色变变变

  1.教师介绍实验材料

  师:今天老师要请你们来做魔术师了,老师为你们准备了红、黄、蓝三种颜料,(出示记录表)这是什么? (记录表)用你们桌子上的颜料,每两种颜色混合在一起,仔细观察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请在空白的圆圈内用你手中的水彩笔或者油画棒涂上相应的颜色。

  2.教师介绍实验操作步骤与方法

  师:每个人都有一份操作材料,当听到老师结束活动的口令后,要及时放下材料,然后我们大家一起来分享你的实验结果, 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变化。 请小朋友们在混合颜色的时候要小心,注意不要把颜料酒在桌子、衣服或者记录表上,要注意安全和卫生。现在就请小朋友们们把小板凳轻地面向小桌子,开始操作吧。

  3、幼儿自主开展实验探究活动,教师巡回指导。关注能力弱的幼儿,帮助他们完成操作。

  4、集中交流,梳理小结。

  师:小朋友们大部分小用友己经实验完了。通过实验,你用两种颜色搭配后发现了什么变化呢?

  (引导幼儿说一说“*颜色与*颜色混在一起变成了*颜色?x-oss-process=style/content" ,)

  小结: (出示三原色搭配实例图)小魔术师们表演得真精彩,红颜色与蓝颜色混在一起变成了紫色,黄颜色与蓝颜色混在起变成了绿色,红颜色和黄颜色混在起变成了橙色。

  三、探索活动“间色变变变”

  引导幼儿操作,探索混合后的一种颜色和三原色混合后的变化,大胆交流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果。

  1.教师介绍实验材料

  师:刚才你们这些小魔术师可真棒啊,变出了那么多颜色,接下来,又增加难度了,请小朋友们们取出你变出来的绿色和红、黄、蓝三种颜色混合搭配,仔细观察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请在记录表空自的圆圈内用你手中的水彩笔或者油画棒涂上相应的颜色。

  2.教师介绍实验操作步骤与方法

  师:请小朋友们们在混合颜色的时候要小心,注意不要把颜料洒在桌子、衣服或者记录表上,要注意安全和卫生。现在就请开始操作吧。

  4.幼儿自主开展实验探究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5.集中交流,梳理小结

  师:好了,小朋友们,大部分小朋友已经完成实验了,通过实验,你又发现了什么变化呢? (引导幼儿说一说“*颜色与*颜色混在一起变成了*颜色” 。)

  小结: (出示搭配实例图)小魔术师们表演得真精彩,绿颜色与蓝颜色混在一起变成了深绿色,黄颜色与绿颜色混在一一起变成了草绿色, 红颜色和绿颜色混在起变成了赫红。

  四、幼儿根据取得的调色经验,操作涂色

  师:现在每个小魔术师都来动动手, 给这幅美丽的风景画涂上漂亮的颜色,比比,谁的本领大。

  五、活动延伸

  三原色混合搭配出来的橙色和紫色,再和三原色分别搭配会发生什么变化呢,把材料投放在科学区里, 小朋友们可以在区角活动的时候一起动手试一试,看一看。

  活动总结

  通过这次活动,幼儿对颜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在自己调制颜色的时候,积极性更高,这次活动以游戏的形式,为幼儿创造轻松自由的活动学习氛围,孩子没有约束,学习更主动,本节课也有很多的不足,在红色、黄色、绿色进行混色时小朋友都能混橙色紫色并能完整的说出自己是用X颜色和X颜色混出X颜色,但是很多小朋友用新混出来的颜色再去和红、黄、蓝三原色混时就有一些混乱,很多小朋友颜料比例不对,很多都混出看比较深的颜色,最后,老师的语速较快,有的提问方式不够简单明了,还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改进。

  以上是本教案的全部内容,如果您觉得不错请转发分享给更多需要的人哦!

23、幼儿园自然教育《奇妙的植物色素》大班科学教案

  为了让更多的幼师轻松上课、备课无忧,一直努力致力于整理、收集名师课程,优质教案,将打造全网最具特色和实力的幼教资源网,在活动让幼儿知道植物中含有各种色素,初步了解植物色素的用途,培养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的兴趣,体验合作印染的快乐,享受成功的喜悦。

  设计意图

  孩子们在草地上玩的时候,经常会发现衣服上有了绿色的斑点;在田野里采摘桑葚的时候,也会留下满手的紫斑,他们既苦恼又好奇,为什么小草的绿色会跑到衣服上来呢?为什么桑葚的紫色会跑到手上来呢?其实在我们童年的时候也曾有过类似的经历。所有这些都说明孩子对植物中的色素不仅不陌生而且还是非常感兴趣的。因此我抓住了孩子的兴趣点,创设了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以此来促进幼儿积极主动的观察、实践、体验,使孩子们在操作中发现植物中是含有色素的,并初步了解植物色素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孩子们的探究从身边的事物开始,培养孩子主动关注生活的意识,让他们感觉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

  活动目标

  1.知道植物中含有各种色素,初步了解植物色素的用途。

  2.培养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的兴趣。

  3.体验合作印染的快乐,享受成功的喜悦。

  重点难点

  培养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各种植物的叶子、果实、花瓣等(如:草叶、紫甘蓝、草莓、枸杞、花瓣等);

  2.锤子、木棍、石块、白色棉布若干;

  3.小桶一只,黑板一块,老师自己用植物印制的围巾一块;

  4.介绍植物色素用途的录像短片。

  活动过程

  1、观看魔术表演,引发幼儿活动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变一个魔术。(老师从小桶里拿些绿色的叶子包在白色的手绢里,通过搓、拧等方法,使手绢上染上绿色的花纹。)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

  幼1:你从小桶里拿了一些叶子放在手帕里。

  幼2:你的手帕变绿了。

  幼3:你不停地这样这样,手帕就绿了。(他一边说,小手一边不停地来回搓着。)

  幼4:你把叶子包在手帕里就变绿了。

  ……

  (老师的魔术表演一下子将幼儿带入神秘的意境里,他们一个个都睁大眼睛,屏住呼吸,活动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从而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探索植物染色的秘密。

  师:叶子里真的躲着神奇的颜色吗?你们想不想也来变一变?请你们从椅子下拿出篮子,看看你的篮子里有什么?

  幼1:菜叶和手帕。

  幼2:我是草叶。

  幼3:我篮子里是树叶。

  师:每个小朋友的篮子里都有一块白手帕和许多绿叶子,你们也来变一变,看看手帕和叶子有什么变化。

  幼儿操作。

  师:你的白手帕发生了什么变化?

  幼1:我的手帕变脏了。

  幼2:我的上面也绿了。

  师:原来植物叶子上绿绿的颜色藏在它们身体的里边,当叶子坏了,碎了,他身体里边的绿色就跑出来了,所以老师的手帕上和小朋友的手帕上都染上了绿色。

  师:请小朋友把手帕放到篮子里,再把篮子藏到小椅子底下。

  3、借助工具探索各种植物中的色素。

  师:我们已经在植物的身体里找到了绿色,咦?那植物的身体里会不会藏着其它颜色呢?

  幼1:不知道,没有吧?

  幼2:有,红色。

  幼3:黄色。

  ……

  师: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各种各样的植物,有植物的花儿、果子、也有植物的叶子,拿一种放在布上,你们可以用锤子敲一敲、也可以用石头碾一碾,木棍捣一捣,看看你能找到什么颜色。用过的工具要及时送回去,用过的植物送到白色的空盘子里。好,我们一起到后面找找看。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你找到什么颜色?再用别的试试看,注意别敲到手上。)

  师: 找好的小朋友把你的颜色贴到黑板上来。

  师:小朋友轻轻上位。啊,小朋友找到这么多漂亮的颜色。谁到前面来告诉大家你找到什么颜色?

  幼:粉红色、黑色、蓝色、枚红色、橘黄色……

  师:原来植物的身体里藏着各种各样的颜色:红、黄、紫、蓝……,还有我们刚才找到的绿色,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植物色素。

  4、初步了解植物色素的用途。

  师:这些漂亮的植物色素有什么用呢?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录像。

  (观看录像)

  师:植物色素有什么用呢?

  幼:可以做药、可以让食物的颜色变漂亮、可以做化妆品和水彩笔、还可以染布……

  5、用各种植物印染围巾,体验合作的乐趣。

  师:看,老师今天围的围巾就是用植物色素染成的。漂亮吗?你觉得哪里最漂亮?

  幼1:我觉得那个边上最漂亮。

  幼2:我喜欢中间像树叶一样红色的花纹。

  幼3:我喜欢绿色的花纹,有点像小草。

  师:这条围巾可是老师精心设计的,你们想不想也来印一条围巾呢?瞧,后面也有4条围巾,等会儿我们4个小朋友一组,用植物色素共同染一条漂亮的围巾。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注意花型的摆放,颜色的搭配。)

  师:来,我们把印好的围巾晾起来让客人老师看一看。问问客人老师我们的围巾漂亮吗?

  师:大自然真是太奇妙了,帮我们印出了这么美丽的围巾。现在把我们今天发现的植物色素的秘密告诉班上的小朋友。

  (最后孩子们用自己发现的植物色素印染出美丽的围巾,体验探索与创造获得的喜悦与快乐。)

  他们共同的成果,知道要做成一件事情需要大家一起合作。

  活动总结

  一、发展幼儿的自然智能。“植物色素”这个词看似遥远、陌生,其实它随处可见。在设计和开展活动时,首先我们要想到的是通过活动幼儿对大自然热爱了多少,兴趣提高了多少。因此,在活动一开始通过老师变魔术来调动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也为后来幼儿的自主探索打下了基础。孩子们通过敲、压、碾、搓等方式,从而发现植物色素的秘密。这些常识不是通过灌输得来的,而是通过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操作探索获得的,同时孩子们还获得成功的喜悦。

  二、发展幼儿人际关系智能,培养幼儿的合作交往能力。在活动中老师给孩子创造了这样一个“合作游戏”的机会:让四名幼儿分成一组共同印染一条围巾,这就必须与他人合作。在活动中有的幼儿已经有了合作的意识,知道自己在布局的时候和同伴商量,要互相看看,可有的孩子仍然是各印各的。但最后四个孩子要共同将围巾展示给观众,让幼儿体会这是他们共同的成果,知道要做成一件事情需要大家一起合作。

  以上是本教案的全部内容,如果您觉得不错请转发分享给更多需要的人哦!

24、幼儿园《有趣的陀螺》大班科学教案

  大班孩子好奇心强,在游戏中体会两种颜色相配的陀螺旋转后会产生新颜色的奇妙现象,并能认真记录。感知视觉暂留造成的奇妙现象。

  设计意图

  在区域活动时,孩子们总是对科学探究区陈设的一些陀螺很感兴趣,他们分成几组在观察比较着各自拿到的陀螺,比比谁的陀螺转的快,比比谁的陀螺转起来好看,看似非常感兴趣。《纲要》要求我们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并激发他们探索的愿望。大班孩子好奇心强,也具备了一定的操作能力和探索欲望。所以在此基础上,我抓住孩子们的这个兴趣点,添加了一些带有各种颜色的卡片陀螺,让他们在玩的时候去发现、探索两种颜色的陀螺在旋转时会变色,使他们感知颜色的奇妙变化,也使他们对“视觉暂留”这一科学现象有初步的认知,并产生继续探索的愿望。

  活动目标

  1、感知视觉暂留造成的奇妙现象。

  2、在游戏中体会两种颜色相配的陀螺旋转后会产生新颜色的奇妙现象,并能认真记录。

  3、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感知陀螺转动时颜色的奇妙变化。

  教学难点:了解奇妙的视觉暂留现象。

  活动准备

  塑料陀螺(幼儿人手一个)

  自制彩色卡片若干

  实验大记录表一张

  幼儿实验记录表(幼儿人手一份)

  油画棒

  有关视觉暂留的几种玩具

  活动过程

  一、出示陀螺,幼儿自由探索,激发兴趣。

  1、玩陀螺

  师:宝贝们,大家快来看看,图片上的两位小朋友在玩什么呢?他们看起来玩的很开心。大家玩过陀螺吗?你们想不想来玩一玩呢?老师给大家带来好多呢,一会儿就让你的陀螺宝宝随着音乐一起舞蹈吧!音乐一停,陀螺宝宝的舞蹈也要暂停,他们要休息一会儿。宝贝们听明白了吗?好,跳起来喽!(播放音乐)大家玩的开心吗?请你们来说说你是怎么玩的?

  2、引出彩色卡片

  师:刚才老师也玩了玩,确实很好玩,可是我的陀螺宝宝说“我有点冷,我不想玩了”。哦,原来寒冷的冬天到了,陀螺宝宝也怕冷,所以他不愿意和我玩了,不过,没关系的,侯老师给它准备了一顶好看的帽子,这样,它出来跳舞的时候就不会感觉冷了。大家看我给陀螺宝宝选择的小帽子吧。(出示彩色卡片,引导幼儿观察,说出卡片颜色)好,现在我要请它跳舞给你们看了。(音乐开始,教师分组给幼儿展示旋转的陀螺)

  3、尝试第一张卡片

  师:有的小朋友说他也想来试一试,那我们快来试试吧,看看你们转动陀螺时能发现什么小秘密?现在请小朋友给你的陀螺宝宝戴好帽子,让我们一起随着音乐来试试吧!等陀螺宝宝停止跳舞以后把你发现的小秘密告诉我们。(提供红黄卡片,播放音乐,幼儿旋转陀螺,教师观察)

  二、尝试验证,感知色彩变化,学会简单的记录

  1、师:请一位小朋友来大声告诉我们你发现的秘密。(出示记录表,幼儿回答,教师作好示范记录)好,大家的小眼睛都特别亮,表现都很棒,你们可以为陀螺宝宝得到第二顶帽子,让我们转转看吧!看看这次有什么新发现?

  2、提供红蓝卡片,幼儿旋转陀螺,再次探索颜色变化。

  3、请一位幼儿用完整的话表述陀螺转动前和转动时的颜色变化,并请另外一位幼儿帮着做好记录。

  4、小朋友们的表现真棒!所以可以得到更多的帽子,那我们赶快来发现其中的秘密吧!(幼儿每人一张记录表,各种颜色卡片)播放舒缓的音乐,幼儿操作记录,教师观察指导)。

  5、请幼儿用完整的话来说说自己发现的小秘密。

  小结:宝贝们,你们都很了不起,就是一个个小科学家呀!发现了这么有趣的现象,那咱们来想想,为什么两种颜色转动起来就会出现一种新颜色呢?(幼儿回答)鼓励幼儿的回答。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三、观看视频,展示几种有关视觉暂留的小玩具,再次引起幼儿兴趣。

  1、观看视频

  师:伟大的科学家伯伯也发现了这个秘密了,并给这种奇妙的现象取了个名字,叫做“视觉暂留”。当我们看卡片时,看到了红色,在转的时候红色不会马上消失,而会在眼前停留几秒钟,紧接着黄色也映入眼前,两种颜色就重叠起来了,也就形成了新的颜色——橙色。

  2、引起兴趣

  师:原来视觉暂留现象就在我们身边呀,就连好看的动画片也是根据这个现象制作成的,老师也试着根据这个科学原理做了一些小玩具。(出示玩具,简单操作,让幼儿说出发现的小秘密,并请幼儿来玩一玩。)看来我们都可以当小魔术师了。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去感受,就能发现好多的小秘密。请小朋友慢慢去发现吧!

  3、小结

  宝贝们!今天大家和侯老师一起见证了陀螺的颜色变化,还了解了“视觉暂留”现象。一会儿我把这些好玩的玩具放到咱们的科学探究区,有兴趣的小朋友可以继续来玩。

  四、活动延伸

  宝贝们,今天老师和你们在一起特别开心,我想和你们继续做好朋友,同时,我有两个小愿望想让你们来帮我实现,我想看看三种颜色或多种颜色的陀螺转动起来的变化,那小朋友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制作好吗?还有一个小愿望就是我想知道生活当中哪里还有视觉暂留的现象,也请小朋友用心去观察,把你们的发现分享给老师和小朋友。

  五、活动结束

  幼儿整理活动所用物品,随音乐走出活动室。

  活动总结

  此活动通过孩子们感兴趣的陀螺激发幼儿活动兴趣,结合美术元素让幼儿感知旋转陀螺的色彩变化,知道两种颜色相配会产生一种新的颜色,在活动中,我觉得整个活动思路还是很清晰的,孩子们的探索兴趣也被较好的激发着。在提问和回应上,能做到简洁、明了,能运用指向性明确的语言来引导孩子的思考和探索,幼儿通过尝试、感知,实验在玩中发现科学秘密,积极性很高。由此过渡到“视觉暂留”这一科学现象,再次激发了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也萌发了他们今后继续探索的愿望。不过,在活动中有些细节没有处理好,比如引出“视觉暂留”这一科学现象后,应当再用通俗、浅显的语言来给幼儿作出解释,使幼儿更容易接受,今后需要不断改进,以求更上一层楼。

  以上是小编整理的完整教案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

25、幼儿园看图操作《变大门》大班科学教案

  在活动中引导幼儿通过看懂步骤图动手尝试探索大门变大的原因,鼓励幼儿从变大门的活动坚持尝试不气垒。

  设计意图

  我班幼儿平均年龄4到5岁,这个阶段的孩子最喜欢就是动手操作。特别是学会了如何看简直步骤图之后,更是对剪纸,有了更加浓厚的兴趣。因此我设计了这堂课。让幼儿去观察和探索。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看懂步骤图动手尝试探索大门变大的原因。

  2、幼儿从变大门的活动坚持尝试不气垒。

  重点难点

  重点:看懂步骤图变出大门

  难点:交替剪变出大门

  活动准备

  1、步骤图

  2、A4纸、剪刀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张纸,要请你们用这张纸变魔术,用这张纸剪一扇大门,变出一个大门能让老师钻过去,门你们知道吗?门框的四条边不能剪断要连起来,你们可以吗?请你们拿出纸和剪刀开始剪了,这个任务听起来很简单,但要动动脑筋哦,剪好了送上来,垃圾扔到垃圾框里,剪刀放在框里。

  二、探索如何变大门

  1.幼儿自己操作手中的纸。

  老师在幼儿操作时巡视幼儿自己探索的作品,给未剪的小朋友提示或加以鼓励。

  2.老师:小朋友你们觉得你们手中的大门是最大的了吗?我们挑出最大的门一起来看一看他是如何剪的。(请幼儿上台来分享经验)。

  3. 我们来看看它剪得大门老师能不能钻进去,看仔细了请两名幼儿上来拉住两边,教师从大门钻进去。“哦,门太小了,钻不过去!没关系老师有办法。你们看(出示步骤图)。”

  三、讲解步骤图,引导幼儿变出更大的门

  1.引导幼儿看懂步骤图

  (1)老师拿出三张纸演示变大门的步骤图。

  (2)第一步:虚线代表什么意思?(代表折痕)箭头代表什么呢?(代表方向,对折的方向)你们看懂了吗?第二步:这次虚线又代表什么?(代表剪得痕迹)但虚线前面有箭头是什么意思?(需要沿着箭头的方向剪)把对折地方剪出一个小长方形,这两头是怎么样的?第三步:小秘密还藏着,老师没有画出来,看仔细了,发现了什么?怎么剪的?幼儿仔细观察,教师讲解每一幅步骤图。

  2.再次发给每位幼儿一张小纸,尝试着交替剪,剪好了,教师和幼儿一起检验,指出剪错的原因。

  3.发给每位幼儿一张大纸变大门。

  4.验证幼儿是否剪出了大门。

  (1)老师小结:哇,很多小朋友都成功了,我们让他们来说说是怎么样变的,说说是怎样变出这么大的大门的?

  小结:在剪大门的时候纸剪得越细,门就会越大,剪得越宽,门就会很小。越细越大,越宽越小!

  四、结束。

  好了小朋友都剪好了那么现在把大门收整好,下来和好朋友一起玩钻大门的游戏吧。

  请小朋友们把地上和桌面上的垃圾收捡好扔垃圾桶里,剪刀每组小组长来收。

  活动总结

  这堂活动还是很顺利的结束了,活动环节也是在我自己之前的预设安排中一步一步的进行着,孩子们也能积极认真的投入到活动中,还能用敏锐的观察力发现一些细节,推动活动的开展。

  以上是小编整理的完整教案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

26、幼儿园艺术活动《有趣的守宫拍照舞》大班科学教案

  在活动中引导仔细观察图片中豹纹守宫的肢体结构与动作,模仿并创编“守宫拍照舞”,在模仿创编“守宫拍照舞”的过程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一起舞蹈的乐趣。

  设计意图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深,幼儿对自然界的了解却越来越浅,对自然界动物的认知非常模糊,常出现混淆的情况。一次,男教师带来了自己饲养的“爬宠”豹纹守宫,有的孩子说是蛇,有的孩子说是小恐龙。孩子们围着男老师手里的豹纹守宫,想看又不敢靠近,想摸又不敢伸手。面对孩子们胆怯的心理和错误的认知,结合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我设计了《有趣的守宫拍照舞》“破冰”活动,为后续深入开展豹纹守宫的系列探究作铺垫。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图片中豹纹守宫的肢体结构与动作,模仿并创编“守宫拍照舞”。

  2、在模仿创编“守宫拍照舞”的过程中,体验与同伴一起舞蹈的乐趣。

  重点难点

  1、仔细观察图片中豹纹守宫的肢体结构与动作,模仿并创编“守宫拍照舞”。(重点)

  2、在模仿创编“守宫拍照舞”的过程中,体验与同伴一起舞蹈的乐趣。(难点)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PPT课件、合成录音和音乐 、电教设备

  经验准备:

  了解沙漠中有哪些动物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出示隐藏了豹纹守宫的沙漠背景PPT

  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位小客人,它就藏在这个沙漠里面,仔细观察这位小客人藏在哪儿了,它是谁?

  2、播放豹纹守宫录音A,引出模仿“守宫拍照舞”的环节

  录音A:大家好,我是豹纹守宫,小名叫纹纹。大班的小朋友真聪明,这么快就找到我了。我和伙伴们想到幼儿园来举办一场派对舞会,会跳“守宫拍照舞”的小朋友可以参加我们的舞会哦!

  二、基本部分

  1、完整播放PPT课件“守宫拍照舞”,幼儿倾听、观察、模仿。

  师:守宫拍照舞是怎么跳的呢?都有哪些舞蹈动作?纹纹带来了它和小伙伴们跳守宫拍照舞的视频。小朋友们认真倾听、仔细观察,待会儿把你学到的舞蹈展示给大家看哦!

  【设计意图:引导幼儿仔细倾听音乐节拍,感知节拍中拍照快门发出“咔”声的时候是舞蹈动作表现的关键节奏点,并认真观察模仿图片中守宫的动作。】

  2、幼儿初步尝试模仿守宫拍照舞,并对应指出自己模仿的是哪张PPT图片的舞蹈动作?

  师:舞蹈视频播完了,你们都学会了吗?谁来给我们学一学?

  【设计意图: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对图片中守宫肢体动作的模仿是否准确,并通过幼幼互动、同伴验证的学习方式,引导幼儿更加细致的观察和准确的表现。】

  3、再次跟随PPT课件中的音乐和图片,完整表现“守宫拍照舞”。

  师:来,和纹纹的伙伴们一起完整的跳一次守宫拍照舞吧!

  4、播放豹纹守宫录音B和音乐,尝试创编和展示“守宫拍照舞”。

  录音B:大班的小朋友们你们跳得真棒,你们这么会跳舞,请给我们创编一个守宫拍照舞吧,舞蹈要符合我们的肢体结构,动作要和上一个舞蹈完全不同哦!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幼儿在了解守宫肢体结构的基础上,跟随音乐创编出新的舞蹈动作,加深对守宫肢体结构的理解,并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表现。】

  5、跟随音乐完整跳出自己创编的“守宫拍照舞”,教师抓拍幼儿的精彩动作,并在电教设备上及时展示。

  师:刚刚小朋友创编的守宫舞蹈动作真是非常有趣,现在我们跟着音乐把自己创编的守宫舞完整的跳一遍。老师会帮助大家把精彩的舞蹈动作拍摄下来,让纹纹和它的同伴一起欣赏我们创编的美妙又有趣的守宫拍照舞吧!

  【设计意图:通过创编和表演具有守宫肢体结构特点的舞蹈动作,反复巩固对守宫肢体结构特点的认识,引导幼儿体验和同伴一起跳守宫拍照舞的乐趣。】

  三、结束部分

  播放豹纹守宫录音C:我和我的伙伴们希望以后能在幼儿园和小朋友们一起生活、一起跳舞,请搭建一个适合我们长期居住的房子。

  师:什么样的房子适合纹纹和伙伴们居住呢?请小朋友们回去和爸爸妈妈一起作一个调查,把你们的调查结果带到幼儿园来和小朋友们一起交流。

  【设计意图:以给守宫搭房子的情景问题为契机,引导幼儿亲子共研作调查和搜集,为下一个探究活动作经验铺垫】

  活动总结

  1、活动充分关注了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点,在科学探究活动深入开展前,通过模仿有趣的守宫拍照舞,创设教学情景实现“破冰”目标。活动设计成功消除了幼儿对守宫的心理陌生感和恐惧感,激发了幼儿期盼守宫到来和对守宫深入探究的强烈好奇心。

  2、活动设计以豹纹守宫“纹纹”要举办派对舞会为情景主线,在关键提问和环节衔接上,均延续纹纹的角色需求和角色问题,让孩子一直在情景中学习。

  3、本次活动在师幼互动和同伴学习的教学策略运用上,还可以进一步打磨提高。

  以上是小编整理的完整教案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

27、大班《脏水变清》科学教案

  在活动中让幼儿初步了解污水的净化材料和过程,探索多种多层过滤的方法,敢于大胆尝试,勇于表达实验的过程,并能对比和记录实验结果。

  设计意图

  (1)基于月主题;本月主题为“古老的民间艺术和玩具”,结合本月主题内容,我们科学组的成员选择了适合主题的活动《脏水变清》,让孩子初步了解和认识过滤的原理以及可以过滤的材料。

  (2)指南科学领域目标;在指南科学领域目标1指出,幼儿亲近自然,喜欢探究,目标2: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因此结合这两个目标,我们制定了目标1:初步了解污水的净化材料和过程,探索多层过滤的方法。2、敢于大胆尝试并能对比实验结果,勇于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实验的过程。

  (3)幼儿年龄的特点;基于是大班的幼儿,因此我们小组成员考虑到大班幼儿必须要用合作分享的能力,因此设定了目标3:萌发幼儿养成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好习惯,并能在实验中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完成实验。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污水的净化材料和过程,探索多种多层过滤的方法。

  2、敢于大胆尝试,勇于表达实验的过程,并能对比和记录实验结果。

  重点难点

  1、科学猜想的重要性

  2、单人独立操作的必要性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前期调查过滤的材料

  2、毛巾、碳、石头、饮料瓶、盆、纸杯、脏水若干、记录单每人一张。

  活动过程

  一、启发谈话。

  1、师:前些天,孩子们已经调查了我们身边过滤水的材料,你们都搜集到了哪些呢?

  幼儿分享

  师:水有什么用?我们生活中离得开水吗?

  二、了解水体污染的情况。

  1、老师播放水被污染的图片

  水为什么会这么脏?看了这么脏的水你有什么感觉?

  三、尝试净化水。

  1、瞧!这就是从河里打来的水,多脏啊!你有办法能让脏水变干净吗?

  2、教师介绍桌上物品及记录单,鼓励幼儿大胆猜想并记录。

  师:今天老师为孩子们准备了三种材料,它们分别是:毛巾、炭、石头,你们觉得这三种材料哪一种过滤的水是最清的?

  幼儿大胆猜想并记录。

  教师讲述操作要求

  每人都有的材料为一个操作盘,一个瓶子、一杯脏水、毛巾、炭和石头是自己选择其中的一种。

  每次实验只做一次,实验完之后对比你和同学的实验结果,并记录你看到的最清的材料,并打勾。

  第一次实验结束后将操作材料归回原位。

  4、第一次实验、幼儿分享操作结果:

  ①我把石头放在空瓶口上,把脏水倒进去,水很快就流进瓶子里了。石头上有些脏东西,但水还是脏的。

  ②我把炭放在空瓶口上,把脏水倒在炭上,水慢慢地流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比之前的要干净一点。

  ③我把毛巾放在空瓶口上,把脏水倒进去,毛巾变脏了,水变干净了一点。

  4、教师小结:

  ①石头表面很光滑,脏水一下子都流过去了。

  ②炭上的空隙比较小,有吸附的功能,能把脏东西抓住,水就变得干净一点。

  ③毛巾上有许多毛毛,就像很多的小手,能把水里的脏东西粘住,所以水就变得干净了。

  5、引导幼儿第二次操作:用更多的材料,多次来回过滤瓶子里的水,试一试水有什么变化。

  6、幼儿分享实验结果:

  7、教师小结:

  毛巾里的毛毛一遍一遍的把脏水里脏东西粘住,没有脏东西的水就变得越来越干净、清澈了。

  四、结束部分。

  师:我们人类很需要水,缺少水的人会很难受,严重的还会晕倒,甚至死亡。水是我们人类最宝贵的财富。我们要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活动总结

  1、对科学领域目标及科学探究过程认识不够,在开展活动之前没有深度阅读和理解指南中科学领域的相关知识点,导致每次在调整材料时只是想当然,我们觉得可能这样效果更好,结果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并且没有猜测环节的科学活动是不完整的。

  2、对科学语言的挖掘不够,教师对科学的相关知识没有提前做好功课,没有对幼儿进行科学词语的渗透和解释,在活动中也没有多次提到。

  3、对科学探究的误解很深,我们一度关注的是实验结果的差异,而忽视了孩子在实验探究过程中的哇时刻,孩子在探究中的思维碰撞,老师的追问能力不足。

  以上是本教案的全部内容,如果您觉得不错请转发分享给更多需要的人哦!

28、幼儿园大班科学《水的浮力》教案反思

  一:活动目标

  1:幼儿知道可以通过载体来获取水的浮力、了解轮船在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实验初步探究水的浮力和触水面积的关系。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实验了能力和记录能力。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5: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二: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透明盆2个、小纸船2个、大纸船1个、水、重量一样围棋若干、记录表(下附)

  经验准备:幼儿通过相关的经验积累,知道物体在水中有沉浮现象。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轮船在生活中的应用。

  ——小朋友你好,猴子和熊猫住在遥远的大海的两边、猴子想把礼物运到熊猫家,请问它用什么样的交通工具比较可行呢?

  ——原来轮船有这么多的作用啊。请问你坐过轮船嘛?你知道为什么轮船会浮在水面上嘛?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讨下吧。

  (二):通过载体来获取水的浮力。

  ——现在我们来看看石头在水中是沉下去还是浮上来呢?(在透明盆中放入水、再放入石头、观察其沉浮现象)

  ——相信你已经观察到石头在水中沉了下去,请问你有什么办法让石头浮在水面上呢?

  ——我们已经知道了猴子通过轮船把礼物运到了熊猫家,现在我们把纸船放在水面上,再放入石头。看看会发生什么变化?(哇、石头在纸船中没有沉下去。请你在记录表上记录实验结果。通过这个小实验我们得知可以通过纸船来获取水的浮力、石头在纸船上就不会沉下去啦)

  (三):探究水的浮力和触水面积的关系

  ——下面我们来看看大轮船和小轮船谁装的东西重一点呢?

  ——教师准备两个一样大的透明盆,在两个盆内放入一样多的水,在1号盆内放入1号纸船,依次放入乐高积木,2号盆放入2号纸船,依次放入围棋,观察1号2号船各装了多少块围棋。那个船能装的积木多一点?

  ——通过实验得知,大轮船装的围棋子会比小轮船多,请你在记录表上记录你的实验结果吧。

  四:活动小结

  ——你看这艘巨大的轮船能容纳6,296名乘客。而这艘求生艇只能容纳2个人。

  ——小朋友们,我们通过个实验结果来分析,在相同环境下。小纸船装了5个围棋子、大轮船装了10个围棋子,我们得知纸船触水面积越大,浮力越大能装的围棋子也越多,纸船触水面积越小,浮力越小能装的围棋子也越少。屏幕前的你也一起来做这个有趣的小实验吧。

  教学反思

  水是我们常见的液体,幼儿从小就对它感兴趣,玩水成为主要的游戏之一。怎样玩,从玩中学到知识,启发智慧。幼儿《纲要》中提到“学习科学的过程应该是幼儿主动探索的过程。幼儿的科学活动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本课充分运用幼儿身边最见的水,用试验的方式让幼儿体会到探索的乐趣,运用感官、亲自动手、动脑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师在其中容易代替幼儿去解答问题,应坚守幼儿才是探索的主体,教师的作用是指向标,在幼儿深陷谜团时给予点拨。教学中幼儿积极参于,大胆提问,自由探索的目标很明确,对自己的发现能用语言表达出来,可能表达不是很准确,但发现的过程足以让幼儿对科学活充满好奇,激发出潜在的探索欲望。由于本课操作居多,课程的条理性要求很高,从观察——体验——总结,发现的过程就是在成长,幼儿的自主讨论能力得到提高,教师应尊重幼儿的好奇,和幼儿一同去寻找答案。同时将环保意识潜移默化的传递给幼儿,我们的生活因水而有生机,同时因水的缺乏,失去希望。启发幼儿热爱生活,从自己做起,保护环境。

29、教案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长耳朵兔子》

  活动目标:

  1、在观察中,发现小兔子的可爱,产生喜爱动物的情感。

  2、学习用各种方式感知兔子的主要特征和生活习性。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重难点:

  1、重点:学习认识兔子的主要特征。

  2、难点;了解兔子的生活习性。

  活动准备:实物小兔1只、兔子吃的胡萝卜、白菜、青草各少许,竹笼子一个。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组织幼儿安静坐好。

  2、引入新课《长耳朵兔子》。

  师:将兔子抱进活动室,激发幼儿兴趣。请小朋友看看,今天是谁也到我们教室来了?(兔子),小兔子可爱吗?(可爱)。它有两只什么样的耳朵?(长长的耳朵),我们把它起名《长耳朵兔子》好听吗?好!下面我们一起看看长耳朵兔子,它有哪些方面特征。

  (二)活动指导

  1、运用各种方法感知兔子的主要特征和生活习性。指导语:

  (1)看一看,兔子长什么样?你最喜欢兔子的哪个部位(逐一观察兔子的每一个部位,突出兔子的观察与认识)。

  (2)摸一摸,大胆说出你的感觉(如:兔子的毛白白的,毛茸茸的很光滑)。

  (3)学一学兔子是怎样走路的。请一幼儿上来示范兔子跳的动作。然后问大家:兔子是怎样走路的?(蹦蹦跳跳)。

  (4)兔子喜欢吃什么?(胡萝卜、白菜、青草)请一幼儿喂兔子。

  2、编儿歌:小兔子。

  (1)请小朋友用几句话把兔子长什么样说清楚,编成儿歌好吗?综合小结:耳朵长,尾巴短,一张嘴巴分三瓣。后腿长,前腿短,蹦蹦跳跳真可爱。

  (2)幼儿学儿歌。

  3、小实验:兔子的耳朵是怎样转动的?

  (1)将小兔放入竹笼子里,教师提醒幼儿要注意观察兔子的耳朵会不会转动。教师猛然击掌。然后请幼儿玩玩兔子的耳朵有没有转动的?兔子的耳朵是怎样转动的?问什么地方转动?(向上、向后)

  (2)请幼儿击掌,再实验一次。

  4、带小兔子到草地上玩耍。

  师:请小朋友注意观察小兔子的动作,不要惊吓小兔子。

  (三)活动结束

  小结:小兔子很可爱,也很逗人喜欢,如果小朋友家里饲养有小兔子,注意观察吃东西的神态,有人经过时的表现等等。小兔子也很善良,要向它学习讲卫生、爱清洁,做个乖孩子好吗?

30、幼儿园手工制作《自制鲜果气泡水》大班科学教案

  在活动中让幼儿了解鲜果气泡水具体的制作方法,尝试自制鲜果气泡水,在社团活动中有合作分工的意识,积极完成自己所承担的工作内容,享受制水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

  设计意图

  在生活当中充满着神奇有趣的科学现象,就像孩子们经常会到街上的买气泡水。很多孩子就会问:“这个气泡水是怎么做成的?”《纲要》中指出:教育活动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情和问题,有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所以我设计了这一科学活动,让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感受生活中科学的乐趣,体验合作的快乐。

  活动目标

  1.了解鲜果气泡水具体的制作方法,尝试自制鲜果气泡水。

  2.在社团活动中有合作分工的意识,积极完成自己所承担的工作内容。

  3.享受制水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操作,尝试自制鲜果气泡水。

  教学难点:了解气泡水具体的制作方法和流程。

  活动准备

  1.鲜果气泡水制作流程图。

  2.有秘密的冰块。

  3.矿泉水、柠檬、薄荷叶、桔子、吸管、玻璃器皿、手套、口罩等。

  4.自制气泡水工具一套。

  活动过程

  活动一:自制秘密冰块

  (一)活动准备:

  1.玫瑰花叶、西柚、薄荷叶、石榴。

  2.有家庭冰块制作的经验。

  (二)活动内容:

  1.师幼讨论冰块制作方法。

  2.师幼制作有秘密的冰块。

  活动二:自制鲜果气泡水

  活动内容:

  (一)活动回顾

  1.社团文化建设。

  ——“你们是什么社?”社团口号……

  2.饮品回顾

  “制水社的社员们,前段时间大家在制水社都制作了哪些饮品呢?你觉得味道怎么样?”

  引导幼儿谈谈前段时间社团活动自制饮品的感受,激发其参与活动的欲望。

  (二)推出新品

  1.来自一位妈妈的订单

  ——“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的妈妈。在过几天我家要举行一个小型Party,需要在你们制水社订购美味的“鲜果气泡水”让我们的Party更完美。你们愿意帮助我们吗?”

  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意愿。

  2.定制新品:鲜果气泡水

  出示鲜果气泡水成品照片,在一旁陈列制作材料备用。

  ——“这是一杯***妈妈定购的鲜果气泡水,你们觉得什么口味的?制作这样的饮品需要用到哪些食材?”

  幼儿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

  3.出示饮品制作步骤图

  师幼观察图示并总结:成功的制作鲜果气泡水我们需要用到新鲜的橘子、冰块、薄荷叶、气泡水以及一些玻璃器皿。鲜果气泡水营养丰富……

  (三)自制鲜果气泡水

  1.幼儿按社团活动内部合作分工表进行活动分工:气泡水组(2人)、剥桔子组(3人)、杯具摆放组(2人)、辅助打汁组(2人)、清洁维护员(1人)、柠檬薄荷冰块组(2人)。

  幼儿分小组开始分工合作。

  2. 教师巡回指导,重点指导气泡水的制作和帮助幼儿打果汁,在制作环节作为一位技术顾问参与到社团活动当中。

  ——“当气”

  (四)饮品品鉴

  1.教师品尝环节

  ——“鲜果气泡水味道怎么样?我们请在座的各位老师来品尝品尝!”

  引导幼儿礼貌端杯子请老师品尝。“老师您好,这是我们制作的鲜果气泡水,请您品尝!您觉得味道怎么样?”

  ——“请您帮我们定定价格吧?”

  2.举杯品味

  全体社团成员和教师们一起举杯品味鲜果气泡水。

  (五)社团整理

  社员在分工合作的基础上整理社团材料。

  活动总结

  在本次活动中,幼儿对活动内容兴趣浓厚,喜欢操作,在气弹放入水中的时候,活动达到了高潮。在制作气泡水的过程中,结合分工图的使用,幼儿进行了快速的分工,在分工的基础上,幼儿又学会了一定的合作。本次活动时游戏活动结合集体教学活动,寓教于乐,更好的达到了本次活动的目标。活动开展的时候,正值感恩节的时候,所以本次活动形成的饮品,也作为感恩节的礼物分享给幼儿园的老师和幼儿。

  以上是本教案的全部内容,如果您觉得不错请转发分享给更多需要的人哦!

31、幼儿园自然教育《小蚂蚁的生日会》大班科学教案

  活动中借助故事情节,让幼儿获得一定的科学知识,了解昆虫的主要特征,营造环境,让幼儿对昆虫知识产生兴趣、敢于探索,引导幼儿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用绘画的方式记录所观察的昆虫特征。

  设计意图

  昆虫是孩子们乐于观察的对象,带他们去户外活动时,经常有许多孩子会去对各种昆虫产生兴趣。因此设计了此活动《小蚂蚁的生日会》

  活动目标

  1、借助故事情节,获得一定的科学知识,了解昆虫的主要特征。

  2、营造环境,让幼儿对昆虫知识产生兴趣、敢于探索。

  3、幼儿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用绘画的方式记录所观察的昆虫特征。

  重点难点

  1、借助故事情节,获得一定的科学知识,了解昆虫的主要特征。

  2、营造环境,让幼儿对昆虫知识产生兴趣、敢于探索。

  活动准备

  1、故事《小蚂蚁的生日会》。

  2、放大镜

  3、文件夹、白纸、笔

  4、蝴蝶、蜻蜓、蜈蚣、蜜蜂、瓢虫、蚕宝宝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活动引入:故事《小蚂蚁的生日会》

  2.出示小蚂蚁和蛋糕图片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嘘,孩子们,我们一起往这儿看,你们看到了什么啊?(小蚂蚁和生日蛋糕)我们在什么时候才吃生日蛋糕呢?(过生日的时候)

  师:老师告诉你们,今天就是小蚂蚁的生日了, 它想请其它的昆虫朋友来参加它的生日会,那小朋友来猜一猜,到底谁会来参加呢?(幼儿猜测)到底谁会来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二)中间部分

  1.幼儿欣赏故事

  (1)回顾故事名字

  (2)回顾故事内容

  (3)昆虫分类

  师:来了这么多的朋友,可是呢,有的受到了小蚂蚁的热情招待,有的呀,却被请了回去。那么,有哪些朋友得到了小蚂蚁的热情招待呢?(幼儿回答,师利用图片将昆虫逐一分类)

  师:谁又被小蚂蚁给请了回去呢?(蜘蛛和蜈蚣)为什么?(因为它们的腿太多了) 。

  师:蚕宝宝能参加小蚂蚁的生日会吗?为什么?(出示蚕蛾的图片)

  2.组织幼儿讨论,丰富幼儿对昆虫的认识。

  师:小朋友仔细看看,小蚂蚁请来的这些客人和它自己有哪些地方长的一样?(出示小蚂蚁的图片)

  (1)都有头,胸,腹。

  (2)都长着六条腿。

  师:它们有这么多一样的地方,那小朋友来找一找,它们和小蚂蚁有没有不一样的地方?(有的有翅膀,有的没有翅膀。)

  师:对了,它们中间有的有翅膀,有的没有翅膀。长着翅膀的昆虫,它们能够在天空中飞翔,它们大多数就生活在空中。像蜜蜂、蝴蝶、蜻蜓、瓢虫。有的没有翅膀,或者它们的翅膀已经退化了,不能够在天空中飞了,它们就在地上或者是土壤中生活了。比方说蚂蚁、螳螂、蟑螂、蟋蟀。。。。。。 不管它们有没有翅膀,但是,它们都有头、胸、腹,最主要的是,它们都有六条腿,所以,它们都叫昆虫。你们都记住了吗?

  4.寻找昆虫

  师:在我们的幼儿园里也有很多很多的昆虫,现在老师要请小朋友去找一找,并观察看看,它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征,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一样东西,叫放大镜,它可以把昆虫的样子放的大大的,在观察的时候,要注意了,可不要把放大镜掉到地上了。在听到音乐的时候就可以去观察了,在音乐结束时,小朋友就要回来找到老师了。

  5.音乐响幼儿自由去探索

  (三)、结束部分

  1.音乐结束,幼儿回到原位做好

  2.师:小朋友们,你们都观察到了些什么昆虫呢?老师给你们准备了画纸,现在请你把画下来吧!

  3.把画好的昆虫和客人老师分享一下吧!

  活动总结

  幼儿对观察活动感兴趣,乐于探索、积极性高。

  以上是本教案的全部内容,如果您觉得不错请转发分享给更多需要的人哦!

32、幼儿园实验《把脏水变清》大班科学教案

  通过实验活动体验过滤活动带来的喜悦,初步了解污水净化的过程,掌握过滤方法。引导幼儿敢于大胆尝试,勇于探索与表达。

  设计意图

  本次活动依据9月份其中一节主题活动《节约用水》生成的一节科学活动。在《节约用水》活动中,幼儿通过观看图片、视频了解水资源被污染,并了解污水给生活带来的影响,萌发幼儿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活动后我发现幼儿在活动区自发组织探讨如何使脏水变干净的话题。依据指南指出保护幼儿5-6岁“刨根问底”的好奇心,我为幼儿生成了一节《如何使脏水变干净?》活动,活动中我为幼儿介绍了三种使脏水变干净的方法:蒸馏法、明矾净水法、过滤法,幼儿的好奇心变得更高了,不断探讨脏水怎么变这么干净的?好神奇?看着幼儿好奇心不断加深,我决定带本班幼儿刨根到底,让他们亲自动手来实验,因此生成本次科学领域《把脏水变清》活动。

  活动目标

  1、体验过滤活动带来的喜悦。

  2、敢于大胆尝试,勇于探索与表达。

  3、初步了解污水净化的过程,掌握过滤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过滤方法

  难点:掌握多种材料过滤和同种材料多次过滤的方法

  活动准备

  1、污水、毛巾、棉花、自制漏斗、透明塑料杯。

  2、展示台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回忆水变干净的好办法?

  (过滤法、蒸馏法、明矾净水)

  今天小古老师把“过滤法”好朋友请到了这里,小朋友想不想认识它们呀?

  二、第一次实验操作:怎样把脏水变干净

  1、提出实验要求:幼儿自主探索

  2、交流分享:幼儿将过滤后的水放置展示台上并介绍自己的方法

  小结:材料种类越多,过滤出来的水越干净

  三、探索:同种材料多次过滤

  1、引出同种材料多次过滤:

  提问:现在我们了解了材料层数越多,过滤出来的水越干净,那如果我们只用一种材料有没有办法过滤出那么干净的水呢?

  2、实验展示:请个别幼儿演示同种材料多次过滤。

  小结:刚才我们发现水变的越来越干净,原来同种材料通过多次过滤也能让水变得更干净。

  四、第二次实验:我的水更干净了

  1、提出实验要求:用同种材料组合过滤或同种材料多次过滤

  2、分享交流:幼儿将第二次过滤后的水放置展示台

  提问:我们现在看看小朋友第二次操作的结果和第一次相比,那次的水更干净?

  五、小结:

  1、其实过滤法好朋友一直在我们的生活中,比如家中净水器就是依据过滤法发明的。(观看净水器原理视频)

  2、今天我们尝试了用多种材料过滤和同种材料多次过滤使水变干净,知道水变干净非常不容易,希望我们小朋友平时多注意节约用水,保护我们的水资源。

  活动总结

  本次活动选自辽海教材9月份的其中一节主题活动《节约用水》生成的一节科学活动,与幼儿继续探索水的奥秘。水是万物之源,水可以以各种形态,各种状态存在于我们身边,无时无刻不与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对于水与幼儿的关系,幼儿有着较为直接的感受和体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新的学习活动,形成终身受益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活动前与幼儿共同复习了《节约用水》,观看了两个水被污染的视频,一个是以水中鱼为第一人称阐述的,一个是以水为第一人称阐述的,并在结束时介绍了三种把水变干净的方法,为本次课做铺垫。

  为了使幼儿能顺利的自我探索如何把脏水变干净,在课前我不断实验,尝试变化材料和增减材料,例如自制漏斗的瓶口从纱布换成密度较高的类似PVA无纺布的洗脸巾、去掉了容易使幼儿混淆的沙子、染料水能否代替脏水等。最后决定用棉花和手绢两种材料与幼儿共同探索如何把脏水变干净。

  本次活动幼儿全程兴趣较高,针对自己的不足之处,希望在今后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可以有效的避免。

  以上是本教案的全部内容,如果您觉得不错请转发分享给更多需要的人哦!

33、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茫茫的沙漠》

  活动准备

  1、有关沙漠的自然风光及防治沙漠化的音像资料。

  2、在地上自制沙漠迷宫图(图中有骆驼、响尾蛇、仙人掌、骆驼刺等沙漠里的动植物)。

  3、在班级里布置有关沙漠的主题图片,幼儿对骆驼、响尾蛇等动植物已有初步的知识经验。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录像认识沙漠,知道沙漠是一大片,一大片的。

  2、运用游戏、交流讨论的方法初步了解沙漠里的动植物,以及与人们的关系。

  3、对神秘的大自然产生探索欲望,萌发保护环境的意识。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5、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帮助别人的快乐。

  活动过程

  1、观看沙漠里的优美自然风光,了解沙漠的特征。

  (1)、教师与幼儿共同观看录像第一段,帮助初步了解沙漠。

  ※ 教师:你们刚才看到的是什么地方?它是什么样子的?

  ※ 教师小结:沙漠是一大片、一大片的沙,如果刮大风,天空上、大地上都是黄黄的一片。

  (2)、教师与幼儿继续观看白天和晚上的沙漠录像,进一步了解沙漠。

  ※ 教师:沙漠里的白天是怎样的?晚上呢?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 教师小结:沙漠上很少见到动植物,水很少,很干燥,白天很热,晚上又很冷,没有人住的房子,也没有人在沙漠上生活。

  (3)、教师:为什么我们人类不愿意住在沙漠里呢?

  ※ 教师小结:因为沙漠中很少有水,一般植物不易生长,人和动物都要喝水,就要到很远的地方去取水。气温的变化又大,不适宜我们人类和动物、植物的生活生长。

  2、游戏与讨论结合,丰富对沙漠里动植物的认识。

  (1)、教师:沙漠里的天气太恶劣了,没有人愿意住在沙漠里,但也有一些坚强的动物、植物在那里勇敢地生活、生长了下来。你知道是哪些动植物吗?(引导幼儿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大胆发言,教师不予评价。)

  (2)、幼儿走迷宫游戏,认识沙漠里的动植物。

  ※ 教师:沙漠里究竟生活着哪些动物?生长着哪些植物呢?走完这张沙漠迷宫图,你就知道了。规则是如果路上有动物、植物挡着就不能通过。

  ※ 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幼儿有序地走迷宫游戏,边走边说看见了什么动物或植物。

  (3)、教师:你刚才在沙漠里遇见了什么?(根据幼儿回答出示相应图片)

  (4)、教师:它们中谁是有危险的?谁又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

  ※幼儿分组交流、讨论,教师巡回倾听。

  ※集体交流,教师根据幼儿回答把有危险的动、植物图片贴在一边,没有危险的贴在另一边。

  (5)、讨论:“沙漠之舟”─骆驼为什么能长时间在沙漠行走?

  (6)、讨论:仙人掌为什么能在沙漠中生长?

  3、引导幼儿了解防治沙漠化的方法。

  (1)、教师(让幼儿观看沙漠刮大风的录像)知道吗?沙漠也会发脾气,看!沙漠里刮起大风后是什么景象?

  (2)、 讨论:①沙漠里常常刮起这么大的风,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②怎样防治沙漠的扩大和危害?观看治沙的录像。

  (3)、教师小结:由于人们不断地砍树,破坏森林,现在沙漠还在不断扩大。人们在沙漠的边缘植树,使沙不被狂风吹到农田中,防止沙漠的扩大。我们小朋友也应该爱护树木,保护环境。

  活动延伸

  1、绘画:茫茫沙漠。

  2、沙盘游戏:植树治沙。

  3、收集有关沙漠的故事、图片,相互交流,并在主题区展示。

34、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奇妙有趣的发现》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深,现实生活中的环境极少能够提供丰富的自然资源供幼儿感知,幼儿进行观察探究的对象非常有限。家庭动物的养育一般也局限于金鱼、乌龟、小狗、小猫、小兔等寻常的动物,对于昆虫类、两栖类、爬行类等动物的接触相当缺乏。

设计意图

  “基于《指南》科学探究领域爬宠类集体教学活动开发与实施的实践研究”是我园的区级研究课题。《指南》中提出要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事物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

  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深,现实生活中的环境极少能够提供丰富的自然资源供幼儿感知,幼儿进行观察探究的对象非常有限。家庭动物的养育一般也局限于金鱼、乌龟、小狗、小猫、小兔等寻常的动物,对于昆虫类、两栖类、爬行类等动物的接触相当缺乏。

  在本园的区级课题研究是对整个爬宠类集体教学活动的开发与实施,教师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大班的幼儿对豹纹守宫的好奇心非常大,探索欲望非常强烈。豹纹守宫在日常生活动是一种不常见的爬宠,幼儿没有接触过豹纹守宫,对豹纹守宫有种陌生、恐惧感,所以前期我们设计豹纹守宫的“破冰”课。让幼儿认识豹纹守宫,喜欢上豹纹守宫。

  在“破冰课”活动后幼儿对豹纹守宫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更加强烈,我们便设计了《奇妙有趣的发现》科学领域集体教学活动。

活动目标:

  1、观察豹纹守宫活体,初步了解豹纹守宫的外形特点。

  2、通过与壁虎尾巴对比,让幼儿了解豹纹守宫尾巴的特点与功能。

重点难点

  1、观察豹纹守宫活体,初步了解豹纹守宫的外形特点。(重点)

  2、通过与壁虎尾巴对比,让幼儿了解豹纹守宫尾巴的特点与功能。(难点)

准备

  经验准备:前期幼儿对豹纹守宫的了解

  物质准备:PPT课件、制作的守宫盒、活体豹纹守宫、豹纹守宫的尾巴再生的视频、玩具尾巴。

活动过程

  一、复习“豹纹守宫舞蹈”唤起幼儿记忆,激发幼儿兴趣。

  1、导入:激发幼儿兴趣,呼应上节课埋下的伏笔,唤起幼儿记忆,激发幼儿兴趣。

  师:你们还记得之前教大家跳的守宫舞蹈吗,让我们一起再来跳一跳。

  师:你们还记得上一堂课大家一起给豹纹守宫制作的家吗?

  师:我们把小动物邀请到之前给它制作的家里。

  【设计意图:教师上节课上了豹纹守宫破冰课,幼儿学习了一个豹纹舞蹈,幼儿比较感兴趣。于是活动一开始教师便从幼儿的已有经验引出豹纹守宫。在豹纹守宫的舞蹈中唤醒幼儿的记忆,激发幼儿的兴趣,未后续游戏活动奠定基础。】

  二、 观察活体豹纹守宫,初步了解豹纹守宫的外形特征。

  1、将豹纹守宫放在制作的家里,让幼儿观察豹纹守宫外形特征。

  师:盒子里的就是我们的朋友豹纹守宫,我们一起来仔细看看它的样子。

  幼:它有大大的头和眼睛,和我们人类不一样。

  师:介绍豹纹守宫的四肢和眼睛与体态,老师引导幼儿从不同角度观察豹纹守宫。

  【设计意图:幼儿被图片上的守宫外形可爱之处已吸引,第一节课为守宫已制作好了房子,请出活体守宫朋友,引起幼儿的探究欲望,让幼儿更有兴趣的去观察,进一步让幼儿对守宫的形态进行了解。】

  三、了解豹纹守宫尾巴的特点与功能。

  1、播放PPT、讲小壁虎借尾巴的故事,让幼儿了解尾巴的特点和功能。

  师:小壁虎和小守宫是好朋友,但是他们有一个地方非常不同,你们知道是哪里吗?

  幼儿:众说纷纭

  小结:豹纹守宫的尾巴和小壁虎的尾巴不同之处是它的大小,相同之处它们的尾巴都有防卫作用,如果遇到危险,尾巴会自动断掉。

  2、播放豹纹守宫尾巴再生的视频。

  师:豹纹守宫的尾巴会像小壁虎的尾巴一样长出来,当然守宫的尾巴可以用储存脂肪。

  【设计意图:通过讲解小壁虎借尾巴的故事,调动幼儿的兴趣,去发现守宫和小壁虎尾巴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播放守宫尾巴再生的视频,幼儿观看尾巴再生的过程中,深入学习豹纹守宫尾巴的特点与功能。】

  四、延伸游戏,激发兴趣。让幼儿更深入的了解豹纹守宫尾巴的作用。

  1、认识了好朋友豹纹守宫,了解了豹纹守宫的尾巴的作用。玩掉尾巴的游戏。

  2、总结:好了今天我们就上到这里,我们的好朋友豹纹守宫要回家了,让我们期待他的下一次到来吧。

  【设计意图:在欢快的游戏中,教师通过幼儿最喜欢的揪尾巴游戏情境,引导幼儿一边欢快的玩耍,使幼儿对豹纹守宫尾巴再生功能产生更多的兴趣。教师在指导中,应该注意幼儿的情绪波动。】

  对于大班对豹纹守宫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为了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因此,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了本次活动“奇妙有趣的发现”。

  整个环节活动营造了探索观察豹纹守宫为主要情境,尤其对幼儿比较好奇的豹纹守宫和尾巴再生功能和作用进行了放大。让幼儿进行“豹纹守宫”和它的好朋友“小壁虎”对比环节,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豹纹守宫和小壁虎的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在观看豹纹守宫尾巴在生的视频中,让幼儿学习到豹纹守宫的尾巴再生特点及功能。

  在延伸活动中教师设计了一个“揪尾巴”游戏,此环节巧妙有趣的设计让幼儿感受到豹纹守宫尾巴再生的功能,幼儿更容易的去掌握此知识点。

  整个活动设计体现了幼儿对豹纹守宫的好奇,引导出了幼儿更大的探索欲望。目标的达成度比较高。

35、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六一礼品超市》

  活动目标:

  ⒈认识 1 元、5 元、10 元的人民币。

  ⒉能正确使用人民币进行购买六一礼物的游戏,掌握简单的付钱方式。

  ⒊喜欢同伴玩购物礼物的游戏,感受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乐趣。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5.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

  ⒈物质准备:布置一个“六一礼物超市”,分别摆放各种礼物及价格牌,价格均为 1 元、5 元、10 元;幼儿每人自备小钱包,内装有 1 元、5 元、10 元的硬币和纸币;教师自制课件《认识人民币》

  ⒉经验准备:掌握 10 以内数的加减。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参观六一礼物超市,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引导语:小朋友六一儿童节马上要到了,你想给好朋友送什么礼物?我们用什么去买礼物?

  二、引导幼儿观察自己钱包里的人民币,初步了解人民币的外形特征及名称。

  ⒈引导幼儿自由观察,与同伴交流,发现各种面值人民币的共同点和不同的。小结:这是我们买东西用的钱,我们穿的衣服、用的家电,吃的菜等都要用钱

  来买。我国的钱叫人民币,上面都有国徽、“中国人民银行”的汉字以及表示钱数的数字、汉字等。他们也有许多不同点,如有硬币和纸币之分;上面的图案、数字和文字也不同等。

  ⒉游戏:看谁找得快。

  玩法:教师说出人民币的面值,请小朋友快速地举起相应的人民币,看谁举得又快又准确。如教

  师说:“请找出 1 元的硬币。”幼儿取相应的人民币。

  三、出示教师课件,了解 1 元、5 元、10 元之间的换算关系。

  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教师课件,初步理解 5 元=5 个 1 元的换算关系,鼓励幼儿自

  主探索 10 元与 1 元和 5 元的换算关系。

  四、第一次“礼物超市”购物,初步了解购物付钱的几种方法,巩固 1 元、5元、10 元之间的换算关系。

  1.玩法:幼儿带着钱包,到“礼物超市”选购礼物,每人一件,并到收银员处付钱。收银员由教师担任,幼儿只有付钱正确才能拿走商品。

  提问: 5 元 (10 元)的商品有几种付钱方式?如 5 元的两种付钱方式:用 1 个 5

  元或 5 个 1 元来付钱。10 元有三种付钱方式。

  五、第二次购物,发现多种付钱方法,初步探究最简便的付款方式。

  1.玩法:幼儿到“礼物超市”选购礼物,每人两件,收银员可由能力较强的幼儿或老师担任,教师重点观察提示幼儿付钱方法。

  2.集中讨论,梳理多种付钱方法。

  问题:“你买的是什么?一共多少钱?你是怎样付钱的?”如 6 元的商品的两种付钱方式:用 6 个 1 元的来付钱,或用 1 个 5 元和 1 个 1 元合起来付钱。第二种付钱方法简便多了。

  六、引导将买到的礼物送给自己的好朋友,感受与朋友一起是快乐幸福的事。

36、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纸桌》反思

  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使他们体验探索和发现的乐趣,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在制作的过程中,鼓励幼儿与同伴交流,加深幼儿对科学的理解,使感性的知识系统化,激发新的探索兴趣和欲望,使学习生活不断向纵深发展。

  活动目标:

  1、乐于探索,并能在活动中积极参与,大胆创新。

  2、通过动手操作,探索纸桌能站起来,站得稳的方法。

  3、通过探索,体验成功的快感。

  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5、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纸、胶水、积木

  活动过程:

  一、幼儿利用自身的经验,尝试制作纸桌,探索纸桌能站起来的原因。

  1、引出制作纸桌的课题。

  教师:“纸可以做什么?”幼儿自由回答。(引出制作纸桌的课题。)

  2、教师简单介绍纸桌的制作方法。

  教师:“先用一张纸做桌面,再用另外的四张纸粘成纸筒分别做桌子的腿,然后将桌面和桌腿粘牢。”

  3、幼儿制作。

  教师在活动中鼓励幼儿积极动脑,大胆制作。教师:“看看我们制作的桌子,有什么不一样?”

  幼儿讨论,交流。

  4、幼儿操作。

  (1)引导幼儿给站不起来的桌子寻找原因。

  教师:你的桌子能站起来吗?

  幼儿实验。

  (2)引导幼儿观察、比较、探索桌腿高矮、粗细对桌子站得牢的影响。

  二、幼儿结合自己的经验,并吸取同伴的长处,探索制作一张稳定的桌子的方法。

  1、教师简单小结桌子能站得稳的方法,并启发幼儿再做一张站得稳的桌子。

  2、幼儿第二次制作,教师在活动中鼓励幼儿大胆创新,想办法把桌腿做得矮一些,粗一些。

  3、幼儿简单介绍制作的方法,加深对桌子站得稳的认识。

  教师:“你的桌子站得稳吗?为什么?”

  4、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

  教师:“你的桌子能放东西吗?”幼儿动手试试。

  三、引导幼儿在自己的桌子上放积木,体验成功的快感。探索不同的桌腿的承受能力。

  1、幼儿在桌子上放积木。

  教师:“你的桌子能放积木吗?”

  2、幼儿比赛放积木。引导幼儿尽量多得放积木。

  3、通过比赛,以问题引导幼儿探索不同桌腿对桌子承受能力的影响。

  教师:“谁的积木放得多?”“他的桌子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你怎么知道的?”

  四、活动延伸。

  1、参观家具城,观察各种桌子。想家具的美,并能将参观的体验迁至活动。制作漂亮的桌子。

  2、区域活动,继续进行“纸桌”的制作。探索其他因素对桌子牢固度影响,并在家长的帮助下,用其他材料制作桌子。

  注意事项:

  1、为幼儿准备一些毛巾,以备胶水弄的满手都是。

  2、玩积木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放积木时一定要慢慢地,不要因为放的太多而让纸桌承受不了,让桌子变坏。

  3、活动过程中也许会有幼儿制作的比较快,教师一定要安排好,那些能力较强的幼儿。

  知识背景:

  1、幼儿已掌握一定的纸的一般特性。

  2、让幼儿了解平衡原理,知道桌子能站稳就一定要平衡。

  反思:

  整个活动气氛活跃,幼儿的参与性很高,体现了玩中学,学中玩的教学特点。在活动中注重孩子对经验所得的表达与梳理,合作意识的培养。幼儿积极的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能把操作所得到的经验用语言准确的表达出来。但是在游戏放积木环节,材料的设置上考虑不够成熟,所选的积木太轻,导致在了解承受能力时,幼儿不能直接,形象地进行观察操作。

37、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对号入座》反思

  设计意图:

  帮助幼儿找出最快找到相应飞机座位的座位设计方式.

  活动目标:

  1.知道数字可以有不同的排序方式.

  2.能运用最节省时间的排序方式解决对号入座的问题.

  3.体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乐趣和成就感.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知道数字可以有不同的排序方式。

  活动难点:能找出最节省时间的排序方式解决乘客对号入座的问题。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有合作分工搭建飞机和玩乘坐飞机游戏的经验.

  物质准备:乘坐飞机照片,座位图,统计表,机票图片,椅子,座位编号.

  活动过程

  1、通过游戏图片,引出问题

  ----师:(出示图片)昨天我们在玩乘飞机游戏时,有小朋友发现了新问题,谁还记得?

  -----请幼儿描述问题

  -----师:那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谁有好办法?

  -----请幼儿描述自己想法

  2、用自己的方法给座位排号

  -----师:大家的想法都很好,可是,我们怎么才能对号入座呢?

  ----请幼儿说一说如何对号入座

  -----师:那我们如何给座位排号呢?

  -----(出示飞机座位图)我这里有一张飞机的座位图,可是上面没有座位号,现在请小朋友用你自己的方法为座位排号。

  -----为幼儿提供座位图,请幼儿排号。

  -----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给座位排号的。

  -----请不同方式的幼儿表达,并归纳记录幼儿的方法。

  3、分析比较客机上的排位方法

  ----师:(出示客机上的座位排序图):我们来看看航空公司是怎么给座位排号的呢?谁能说一说?(教师引导幼儿发现飞机上的座位号是由数字和字母组成的)

  ----这些数字和字母分别是什么意思?

  -----幼儿自由表达(教师引导幼儿发现数字代表排,字母代表座位)

  ----教师出示机票(2-3张),请幼儿在飞机上找到相对应的座位,并说一说是怎么找到的。

  ----师:你们发现了航空公司用的是什么方法?(先找排再找座位)

  4、体验不同的排号方法

  -----师:有这么多种排号的方法,到底哪一种能帮助乘客更快的找到座位呢? 我们现在就来试一试。

  -----选择三种按方法体验对号入座的游戏,请一名幼儿负责计时,并记录下时间

  5、对比发现最省时间的排号方式

  ------师:通过这张记录表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记录表,发现最省时间的方式

  -----师:那大家现在知道航空公司为什么这么给飞机排号了吗?

  ----让幼儿自己总结出航空公司的排列方式是为了方便乘客。

  活动总结

  经过对比我们发现航空公司用数字加字母的方式排列座位,原来是为了让乘客更快的找到座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