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端午节里做什么》反思

中班教案《端午节里做什么》反思

中班教案《端午节里做什么》反思

1、中班教案《端午节里做什么》反思

  端午节里做什么(社会 语言)中班上学期

  活动目标

  1.了解端午节的由来,体验集体吃粽子的快乐。

  2.指导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理解有关节日的一些风俗习惯。

  3.能用流畅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见解。

  4.愿意积极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5.让幼儿知道节日的时间。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家长与幼儿一起了解端午节。

  2.赛龙舟的录像;几个不同大小的香包;一个大粽子,幼儿每人一个小粽子。

  3.教学挂图《屈原的故事》;教学音带《屈原的故事》。

  活动过程

  1.出示粽子导入活动。

  --教师出示大粽子,提问:这是什么?你们吃过吗?是什么味道?过什么节日要吃粽子?

  --介绍节日名称的"端午节":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中国人就要过端午节。

  --提示语: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呢?这个节日表示什么意思?让我们来听听这个故事。

  2.讲述故事,介绍端午节的来历--出示挂图,播放录音《屈原的故事》。

  --提问并小结:现在你们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原来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划船是为了寻找投江的屈原爷爷,粽子是扔进江里喂鱼的,是为了鱼儿不伤害屈原爷爷)

  3.观看录像,感受赛龙舟是紧张、欢快的气氛。

  --提问:他们在干什么?看赛龙舟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4.了解相关风俗活动

  5.品尝粽子,体验快乐。

  --请幼儿自己动手剥粽子,吃粽子。

  --请幼儿交流粽子的味道。

  活动建议与提示:

  1.此活动安排在端午节的前一周在开展。

  2.组织幼儿自由阅读相关才来哦,了解粽子的来历、端午节里的民间风俗。请幼儿用橡皮泥报纸、绳子等材料做粽子,布置一个粽子展示会。

  3.如果条件许可,活动前可让幼儿观看一系列的端午节的活动录像,如赛龙舟、包粽子、做香包等,使用前后可让幼儿观看一系列端午节里的民间庆祝活动。

  4.请家长与孩子进行娱乐游戏"划龙船",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动作的灵活性、协调性。

  教学反思:

  通过“端午”主题教育活动,让幼儿感受过节的快乐,做中国人的光荣。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积累幼儿的文化底蕴。在活动中让幼儿展现自我,发展自我个性,进一步培养他们的主体参与意识、动手能力和同伴间的团结合作精神。

2、大班社会活动教案《端午节》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调查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有关习俗,知道端午节是中过的传统节日之一。

  2.积极和同伴交流分享,练习包粽子,获得更多端午节的经验,体验端午节的民俗氛围。

  3.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4.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活动准备

  粽叶、泡好的米、枣、细线等。

活动过程

  1.教师与幼儿交流,说出端午节的名称和日期。

  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中国有一个传统节日,叫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举行一些有意义的活动。

  2.与幼儿一起探讨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

  (1)与幼儿一起阅读故事《端午节的由来》,让幼儿知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而确立的,屈原投江的那一天是农历的五月初五,所以就定这天为端午节。

  (2)交流端午节有哪些习俗。

  赛龙舟、吃粽子、挂艾叶、带香囊或五彩线。提示幼儿可用语言表达、图片绘画、动作表演等方式表现这些习俗。

  (3)组织幼儿观看教师教学资源,了解端午节各地风俗,获得更多有关端午节的经验。

  3.节日体验活动:包粽子。

  用粽叶将泡好的米和枣包住,然后用绳子捆好。提醒幼儿用米不要太多,粽叶要把米包紧,扎结实。

  4.节日分享:将包好的粽子分给小班的弟弟妹妹或老师,进行分享活动。

活动反思

  重新站上讲台,一切都是新的。第一次在新的学校里上公开课,我不敢有任何懈怠,提前很多天就开始紧锣密鼓地做准备。在一番对课文和相关资料的细致研读后,大致的教学思路逐渐形成。一篇文章,尤其是大家的文章,可讲的东西很多,但要上好课显然不宜面面俱到。本着“一课一得”的有效教学理念,我设计了以“学习精彩的场景描写”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方案并付诸实施。

  临到上课时,教室后面坐着的一排老师让我的学生们多少有些紧张,我自觉准备还算充分,自然要以微笑鼓励他们。整节课基本上顺利地按计划进行,也基本达到我所预期的教学目标。但课还没上完,我已经有了遗憾之感。因为临场发挥的能力和经验的欠缺,交流讨论场景鉴赏和实践场景描写两个板块完成得比较仓促,未能达到应有的程度和水平。

  现在想来,这些应该算是我对自己的教学所做的最原生态的反思,而真正的反思是在聆听了各位前辈和同仁的评价之后开始的。他们在给予肯定的同时,给了我很多切实有力、极富启发性的指点。我归纳总结为以下三点:

  第一、语文课应该实现内容的深化理解。孔子有言:“文胜质则野,质胜文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我想,为人、为文固然要追求文质兼美,上课也应该以此为旨归。而我这节课在处理内容和形式时有些偏颇,执着于穷尽对描写手法的鉴赏,而对课文本身的核心内容有所忽略。《端午日》中流动的是浓郁的湘西民俗文化和风土人情,也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体现,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而我却未能加以强化,这是一处不容忽视的败笔。另有,在PPT的制作上也有形式大于内容的倾向,多配的动画图片有点喧宾夺主。

  第二,语文课应该实现方法的落实掌握。本课中,我着重以《端午日》的场景描写为例子,系统地总结了文中所体现的各种描写方法。遗憾的是,我在讲授这个环节时没有进行强化总结,这使得学生们对这个知识点的理解流于仓促和浮泛,对这几种描写方法的认知不够扎实。在随后的对“追鸭竞赛”的场景描写中,有的学生就没有能够有意识地以清晰的思路去加以练习。

  第三,语文课必须重视语文特有的感悟体验。在本课中,我在强化方法的指导的同时,弱化了对朗读的要求。我想,语文课要有明晰的方法指导,更要有朗读感悟,这二者是并行不悖、相辅相成的。上课时当把二者有机结合,以理解促进朗读,用朗读体现理解。

  再次回望开公开课的前前后后,感受最深的是那种无形的压力,然而也深知这些压力正是成长的契机。我想,也只有在不断的历练与反思中才能不断地成长吧。

3、大班优秀主题教案《端午节》含反思

  重点领域:(语言领域、社会性领域)

  活动要求:

  了解端午节的传说及人们在节日中的习俗。

  培养幼儿的言语表达力。

  活动准备:

  粽子、艾草、蒜头、鸭蛋网等。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提问:你们吃过粽子吗?吃过哪些味道的粽子?

  (鲜肉粽子、咸肉粽子、 红枣粽子、赤豆粽子、花生粽子 ……

  你喜欢吃哪种粽子?

  为什么在这段时间里人们都要包粽子、吃粽子?

  (幼儿讨论后,教师可以向幼儿介绍端午节的传说)

  2、说说端午节的古老故事。

  提问:你们知道端午节还有哪些习俗?

  (门前挂艾草和蒜头、赛龙船、胸前挂鸭蛋网)。

  教师出示艾草、蒜头,了解它们的特征,讨论它们可能有的用途。

  拓展谈话范围:为什么在端午节时家家户户门前挂艾草和蒜头?(幼儿讨论)

  教师小结:从端午节开始天气会越来越热,蚊子、虫子也越来越多,疾病容易流行。古时还没有发明灭蚊剂,但古代中国人非常聪明,爱动脑筋,利用艾草、蒜头的特殊气味将它们挂在门框上,用以驱除蚊虫。

  出示鸭蛋网,讨论鸭蛋网的用处及来历,并欣赏鸭蛋网的造型、结构美。

  活动延伸:请幼儿将自己的鸭蛋网带到园,分组谈论自己的鸭蛋网的形状、来源,欣赏其结构美。

  活动二:绘画“端午节”

  一、活动要求:

  根据幼儿自己已有的经验,想象并表现端午节的快乐。

  发展幼儿的想象能力和绘画能力。

  二、活动准备:

  丰富有关端午节的民间习俗。

  三、活动过程:

  回忆端午节。

  提问:端午节你过得快乐吗?

  你觉得端午节中最有趣的、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事?

  (幼儿讨论并讲述)

  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精心构思。

  提出要求:

  把你在端午节中最快乐的一件事画出来,注意选择合适的底色表现节日的欢乐氛围。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鼓励幼儿将端午节时印象最深或最快乐的事画下来。

  作品评析及展览。

  引导幼儿相互评价作品,交流过节的感受。

  四、自由活动

  活动反馈:

  幼儿对于端午节的生活经验还是有的,但有的幼儿经验较丰富,有的幼儿这方面经验较少,例如,白塘镇前两天举行了赛龙舟活动,刘晓舟、吴德鹏等幼儿也参观了赛龙舟,请他们来讲述自己的见闻,他们讲得有声有色,其他的幼儿也听得津津有味,由此可见利用同伴资源进行教育也是一种好方法,他们往往说的是自己的亲身体验,语言又浅显易懂。

  活动三:美丽的龙舟

  (一)活动要求:

  1.引导幼儿模拟构造龙舟,学习结构物体的基本特征与某些细微部分的建构方法。

  2.引导幼儿欣赏和评价自己和别人的作品,与同伴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

  (二)活动准备:

  1.准备花片、积塑、各种玩具。

  2.组织幼儿参观龙舟的画展。

  (三)活动过程:

  1.结合端午节的划龙舟比赛,引导幼儿根椐自己的已有经验说一说龙舟的基本特征(幼儿也可自由讨论)。

  2.引导幼儿想想用什么玩具拼插龙舟?教师重点引导幼儿拼插龙舟的三角形船头、还有龙的形态,特别是龙头的建构。

  3.幼儿分组制作龙舟,采用各种已学的技能进行拼插。教师重点引导幼儿拼插龙头,指导个别能力弱的幼儿拼插龙舟的龙头。

  4.启发幼儿可大胆设计不同的龙舟,装饰龙舟的外形。

  5.将幼儿自己制作的龙舟放在活动室的周围,并让幼儿互相参观、交流、评评谁的龙舟最有特色、最有创新。

  三.户外体育活动:

  见周计划。

  活动反馈:

  1、幼儿对建构活动有浓厚兴趣,他们喜欢各种结构材料,尤其是花片、积塑。在拼插物体造型时,在颜色搭配、牢固程度等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幼儿在拼插龙舟时,特别是龙舟的龙头拼插的比较难,所以在活动中我重点引导幼儿如何拼插龙头或是引导幼儿用其它的办法来解决如:用纸张画出龙头来,然后贴在积塑上等等。也有一部分幼儿拼插好龙舟后自己坐在龙舟上划龙舟玩的很开心。

  活动反思:

  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设计并组织有关端午节的主题教育活动,是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端午节,感受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激发初步的爱国主义情感。中国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具体直观形象,本活动开始部分我让幼儿初步感知一些中国民俗文化,出示了粽子、龙舟、香袋等,激发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和情感,使孩子有一些感性的认识。然后活动的主要部分就是以屈原的故事为主展开从而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屈原这个人物对于幼儿来说不熟悉,更不了解这个人物,所以我结合挂图故事引导幼儿了解屈原的故事,从而使幼儿产生对屈原的敬佩之情。

4、大班语言优质课教案《端午节的由来》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以及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2.了解端午节的来历,指导一些特殊的端午节物品,萌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对屈原产生崇敬之情。

  3.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活动准备:

  1.挂图30号;《小朋友的书·我爱夏天》

  2.ppt,粽子;香袋;长命缕;雄黄酒;龙舟图片。

  3.建议家长事先为幼儿讲述端午节的有关风俗。

  活动过程:

  了解端午节有关物品。

  师:(教师出示粽子,龙舟,香袋,长命缕,雄黄酒图片)小朋友看看图片,你们认识这些东西吗?他它们叫什么名字呢?

  幼:粽子,龙舟(船),香袋、、、、、、

  师:我们可以在图片中看到粽子,有龙舟,有香袋,还有的师什么东西呢?有没有小朋友知道的呢?

  幼:水/酒、、、、、、

  师:图片中的东西一起复述一遍

  你见过这些东西吗?在哪里见到的?

  幼:见过。家里,商店里、、、、、、

  师:现在,我们在家里,店里很容易看到这些物品,那小朋友们知道这些东西是在哪个节日里要用到的吗?

  幼:端午节

  师:老师听到好多小朋友说端午节,你们是怎么知道端午节的呢?

  幼:我爸爸/我妈妈、、、、、、给我讲的。

  师:小朋友们很认真,把爸爸,妈妈告诉你们的节日记下来了。“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没有错,这些东西呢,都要在端午节用的。现在老师想请一位小朋友告诉老师,端午节是每年的什么时候?

  幼:6月6日(公历) 五月初五(农历)(给幼儿分析公历,农历)

  师:每年的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小朋友们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

  幼:屈原、、、、、、

  师:有小朋友知道屈原,非常聪明,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这个节日啊,和我国以为著名的诗人有关。我们一起来看看图片,听听屈原的故事

  (教师讲故事、、、、、、完)

  师:端午节和谁有关?

  幼:屈原

  师:小朋友们听得都很仔细,现在人们过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

  幼:屈原

  师:小朋友们都很聪明,人们为了纪念屈原过端午节;小朋友们想想,为什么人们要纪念他啊?

  幼:人好,死了,爱国家、、、、、、(表达了人们对屈原怎样的感情)

  师:因为屈原爱自己的国家,他听到自己国家灭亡了,心里很难受,跳进了汨罗江,小朋友们说屈原怎么样啊?

  幼:很伟大、、、、、、

  师:屈原很伟大,当时人们听到屈原死的消息,他们怎么做的?

  幼:划小船,拿粽子、鸡蛋、、、、、、把雄黄酒倒进江里。

  师:人们划来小船打捞屈原的身体,为了不让鱼虾们吃屈原的身体,把粽子、鸡蛋扔进河里,把雄黄酒倒进江中,让水里的动物罪晕,不去伤害屈原的身体。

  师:人们对屈原好不好啊?

  幼:好

  师:因为屈原爱国家,爱人民,所以人民也热爱他。为了怀念他,以后农历五月初五就成了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也就是、、、?、、、端午节。所以在我们过端午节的时候呢,包粽子,赛龙舟也成了我们的习俗了。

  师:现在小朋友们清楚了没有,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啊?

  幼:纪念屈原。

  师:在什么时候?

  幼:农历五月初五

  师:我们都要干什些什么事呢?

  幼:赛龙舟,包粽子、、、

  师:我们现在呢,在完整的欣赏一下这个故事,体会一下大诗人屈原的心情,和人们对他的热爱与怀念。

  教学反思: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但对于幼儿来讲还比较陌生,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民族情感,尊重自己的传统节日是尊重和热爱自己祖先和民族的表现。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端午节,感受端午节浓厚的节日内涵,初步激发幼儿爱国主义情感,我设计了以上活动内容。

5、大班主题活动教案《端午节》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农历是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国特有的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

  2、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及习俗文化,对特有的民间节日感兴趣。

  3、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节日的日子及习俗,乐于参与节日的活动。

  4、在活动中增长幼儿对文学作品的爱好和对大自然的爱。

  5、了解节日中应注意的安全和卫生,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

  活动准备:

  实物:扎好的艾叶与菖蒲,彩色丝线,香囊,咸蛋,粽子

  照片:赛龙舟,粽子,悬挂艾叶和菖蒲,彩色丝线,挂香囊,咸蛋,涂雄黄 幻灯片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激发幼儿兴趣 “小朋友,你们知道农历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吗?”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国特有的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那你们知道端午节有那些习俗吗?”

  二、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及习俗

  “老师这里有两张拼图,里面就藏着端午节的习俗。你们想来拼拼看吗?”

  请两名幼儿同时到黑板前拼图

  “你们看出来了吗?这是端午节中的哪个习俗?”

  “那你们知道赛龙舟和吃粽子的习俗是怎么来的呢?”

  播放幻灯片并小结:赛龙舟和吃粽子习俗传说和屈原有关,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除了这两个习俗,你们还知道别的端午节习俗吗?

  “还有许多习俗就躲在旁边的小篮子里,你们去找一找,看一看,说一说,你们认识这些习俗吗?”

  幼儿自由分组进行讨论

  “哪一组来说说,你们看到的是端午节中的哪个习俗?”

  幼儿边说边观看幻灯片,说出来给幼儿挂上相应的实物。[.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

  “端午节的习俗还有许许多多,每个地区都有他们不同的庆祝仪式。你们喜欢过端午节吗?这些习俗中你最喜欢哪个呢?”

  “今天就是端午节了,让我们也来庆祝一下吧。你们想按那种习俗过端午节?”

  “那就让我们用最热闹的方式来庆祝吧!”

  三、幼儿游戏,增进对端午节习俗的认识

  幼儿分成两组进行“龙舟竞赛”

  幼儿就地坐下,两脚分开,手搭住前一幼儿的肩膀。再请两名幼儿做鼓手。

  “玩的开心吗?老师还为你们准备了粽子,一起来尝尝吧。”

  活动反思:

  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设计并组织有关端午节的主题教育活动,是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端午节,感受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激发初步的爱国主义情感。中国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具体直观形象,本活动开始部分我让幼儿初步感知一些中国民俗文化,出示了粽子、龙舟、香袋等,激发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和情感,使孩子有一些感性的认识。然后活动的主要部分就是以屈原的故事为主展开从而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屈原这个人物对于幼儿来说不熟悉,更不了解这个人物,所以我结合挂图故事引导幼儿了解屈原的故事,从而使幼儿产生对屈原的敬佩之情。

6、小班教案《端午节》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端午节的传说及人们在节日中的习俗。

  2、知道包粽子的原料和方法。

  3、激发幼儿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趣。

  4、愿意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5、让幼儿知道节日的时间。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人手一册或赛龙舟的录像和图片。

  包粽子的材料,香包、鸭蛋、粽子各一个。

  活动过程

  1、出示粽子,引出“端午节”的传说。

  提问:这是什么?你们吃过粽子吗?都吃过哪些味道的粽子?

  幼儿自由讨论,说说大家在这段时间里经常看见大人包粽子、吃粽子,这是为了什么?

  介绍端午节来历的传说。

  2、组织幼儿观看图片或幼儿用书,了解端午节的习俗。

  在端午节,人们会进行哪些活动?

  龙舟是什么样的?人们在怎样划龙舟的?一边划龙舟还做些什么?他们为什么这样做?

  绿色的粽子里面有什么?包粽子需要哪些材料?怎么包出来的?

  你吃过粽子吗?你吃过什么样的粽子?

  3、教师介绍其他的有关的风俗习惯。

  小结:端午节是中国人特有的节日。

  4、品尝粽子,感受节日的气氛。

  教学反思

  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但对中班幼儿来说,还比较陌生。本活动开始时我先出示粽子,引出话题。接着通过观看卡通视频,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最后通过观看赛龙舟视频,感受赛龙舟时的紧张的气氛。屈原这个人物对于幼儿来说不熟悉,更不了解这个人物,所以我结合挂图故事引导幼儿了解屈原的故事,从而使幼儿产生对屈原的敬佩之情。但是课堂效果来看,幼儿对于古代的国与国的概念不是很清楚,听的有点含糊。但是对故事的大致思想还是有一定的感受。幼儿都知道端午节有特别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种形状、多种口味的。整堂活动中幼儿还是比较投入的。在屈原这个人物介绍这一方面还是需要再加强改进。让幼儿更容易接受并学习。

7、中班端午节手工教案《龙舟》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模拟构造龙舟,学习结构物体的基本特征与某些细微部分的建构方法。

  2.引导幼儿欣赏和评价自己和别人的作品,与同伴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

  3.让幼儿知道节日的时间。

  4.愿意积极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准备花片、积塑、各种玩具。

  2.组织幼儿参观龙舟的画展。

  活动过程

  1.结合端午节的划龙舟比赛,引导幼儿根椐自己的已有经验说一说龙舟的基本特征(幼儿也可自由讨论)。

  2.引导幼儿想想用什么玩具拼插龙舟?教师重点引导幼儿拼插龙舟的三角形船头、还有龙的形态,特别是龙头的建构。

  3.幼儿分组制作龙舟,采用各种已学的技能进行拼插。教师重点引导幼儿拼插龙头,指导个别能力弱的幼儿拼插龙舟的龙头。

  4.启发幼儿可大胆设计不同的龙舟,装饰龙舟的外形。

  5.将幼儿自己制作的龙舟放在活动室的周围,并让幼儿互相参观、交流、评评谁的龙舟最有特色、最有创新。

  活动反馈

  1、幼儿对建构活动有浓厚兴趣,他们喜欢各种结构材料,尤其是花片、积塑。在拼插物体造型时,在颜色搭配、牢固程度等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幼儿在拼插龙舟时,特别是龙舟的龙头拼插的比较难,所以在活动中我重点引导幼儿如何拼插龙头或是引导幼儿用其它的办法来解决如:用纸张画出龙头来,然后贴在积塑上等等。也有一部分幼儿拼插好龙舟后自己坐在龙舟上划龙舟玩的很开心。

8、小班语言教案《端午节》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知道端午节的日期,通过学习端午节儿歌,知道什么是端午节。

  2、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从听故事看视频中感受端午节的意义。

  3、幼儿和老师还只有伙伴一起玩玩端午节相关游戏、尝尝端午节粽子,共享节日的快乐。

  4、体验和大家一起过节的快乐。

  5、让幼儿知道节日的时间。

  活动准备

  1、粽子

  2、艾蒿等实物

  3、端午的相关图片和动画

  活动过程

  1、教师引导幼儿学习儿歌,《五月五》,让幼儿感受到端午节是一个喜庆、热闹、愉快的节日。

  教学反思

  五月五是端午,小朋友来跳舞,吃粽子,赛龙舟,高高兴兴过端午。前脚才送走欢乐的六一儿童节,接着父亲节和端午节就一起到来!幼儿园为了纪念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以上这篇社会领域的教案是小班幼儿认识端午节而开展的活动。

9、中班端午节社会教案《包粽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体验民俗文化,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2、喜欢劳动,乐于参加家务。

  3、初步了解包粽子的方法。

  4、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节日的日子及习俗,乐于参与节日的活动。

  5、通过讨论,激发过节日的情感,知道要愉快、合理地过节。

  活动准备:

  视频(端午节 如何包粽子) 粽叶 细线 已经弄好的粽子馅 安全剪刀 盆子三、活动过程1、导入部分老师:小朋友们好!端午节快到了,老师家里要来客人,小朋友们说说老师应该做什么招待客人呢?

  小朋友:粽子。

  老师:小朋友们真聪明,给老师解决了一个大难题,可是老师还有一个大难题,小朋友们愿不愿意帮助老师啊?

  小朋友:愿意。

  老师:老师家要来好多客人,可是老是一个人包粽子,忙不过来,小朋友们可以和老师一起包粽子吗?

  小朋友:可以。

  老师:小朋友们真好。可是你们知道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吗?(小朋友有的回答知道,有的回答不知道。)小朋友知不知道都没有关系,下面来和老师一起一起看一个动画片,大家就都知道了。

  2、观看视频,了解端午节由来以及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老师:看了动画片,小朋友们知道为什么端午节会吃粽子了吧?小朋友们回家后可以讲给爸爸妈妈听听看。下面我们再看一个视频,看看粽子怎么包,完了小朋友们可要帮助老师喔。(放视频)老师:小朋友们,看看那你们前面都有那些材料,现在我们就要用这些材料包出又香又甜的粽子。大家一起来。老师先给大家示范一下。

  (提醒幼儿注意安全使用剪刀。通过视频学习及老师的示范,部分幼儿能自己摸索着包出一个大概,对于还不会或者无从下手的幼儿采用同伴帮助及老师指导,确保每个幼儿都参与到活动中)老师:哇,**包的粽子真好看,大家快向他学习,看看他是怎么包的,怎么才能包的又好又快。

  3、结束部分老师总结:哇,小朋友们真是能干,包的粽子让老师忍不住要流口水啦。这下老师不用担心没法招呼客人了。谢谢小朋友们。希望大家能度过一个愉快的端午节。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粽子香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

  活动延伸

  告诉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包粽子吃,并给爸爸妈妈讲述端午节的由来,度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端午节。

  活动反思

  在设计活动的的时候想到刚刚过去的端午节,觉得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由于自己本身也没有包过粽子,不知道包粽子是难是易。

10、中班教案《元宵节》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进一步了解元宵节的习俗。

  2、能运用揉,搓,团圆,包馅等技能做元宵。

  3、品尝元宵的不同味道,体验劳动的快乐。

  4、通过参加节日环境创设,感受参与元宵节庆祝活动的乐趣。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重点难点

  1、能运用揉,搓,团圆,包馅等技能做元宵。

活动准备:

  1、有关元宵节的录相。

  2、黑芝麻,豆沙,五仁,不同口味的熟元宵。

  3、花灯

  4、黑芝麻,豆沙,五仁馅若干分别盛在小碗内,和好糯米粉并分成小团,干糯米粉

  5、碗,勺子,抹布,塑料台布,盛元宵的容器皿。

  6、欢快的庆新年乐曲

活动过程

  一、观看“元宵节”录相,并引出主题。

  1、小朋友们从录相中看到了什么?(吃元宵,看花灯,

  猜灯谜,放烟花)引出元宵节的习俗。

  2、教师讲解“元宵节”的来历,让幼儿知道“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3、介绍“元宵节”的习俗是吃元宵,元宵又叫汤圆,它象征着全家团圆,生活幸福甜美。

  二、学做元宵。

  1、小朋友们吃过元宵吗?(吃过)吃过什么馅的呢?(有五仁,豆沙,黑芝麻••••••)小朋友们真厉害吃过这么多口味的。那大家一起来看看老师这有什么口味的元宵,请小朋友来尝一尝(幼儿挨个品尝不同口味的元宵,并说出其口味)。

  2、元宵是什么形状的啊?(圆形的)你们想不想自己来动手做元宵呢?(想)

  3、认知做元宵的原料—和好的糯米粉团,干糯米粉,黑芝麻,豆沙,五仁馅。

  4、观察教师做元宵:先将小团的糯米粉揉一揉,搓一搓,团圆,再挖坑,然后把馅放在中央并包起来,最后再把它团圆。

  5、让幼儿自己动手做元宵,根据教师讲解的做元宵时的重要细节:揉,搓,团圆,挖坑,包馅。并根据自己的口味选择馅料,最后将做好的元宵整齐的排列在容器皿中。

  (小结:让幼儿了解元宵的形状,颜色及不同口味的元宵,同时能运用揉,搓,团圆,挖坑,包馅等技能制作元宵。)

  三、品尝元宵,体验劳动的快乐。

  1、教师出示花灯,让幼儿跟随音乐玩舞花灯,猜灯谜

  游戏。

  2、煮元宵的同时教师把碗,勺摆放好,幼儿洗手。

  3、幼儿品尝元宵,互相说说此时心里的感受,体验劳动的快乐。

教学反思

  本节活动的设计激发了幼儿兴趣,让幼儿知道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进一步了解元宵节的习俗是吃元宵,点花灯和猜灯谜。同时也学会了运用揉,搓,团圆,包馅技能,制作不同口味的元宵,体验劳动的快乐!

11、小班活动教案《端午节》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积极参与端午节活动,萌发幼儿对端午节民族文化的兴趣。

  2、教师引导幼儿初步了解端午节的习俗和来历。

  3、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粽子的制作方法,尝试手工制作粽子。

  4、体验人们互相关心的美好情感。

  5、知道节日的时间、来历和风俗习惯,感受节日的气氛。

  活动准备

  1、教学课件《端午节》

  2、儿歌《快乐的端午节》

  3、故事《屈原的故事》

  4、端午节相关习俗文化图片

  5、粽子若干

  活动过程

  1、教师厨师教学课件,进入芝麻开门环节,引导幼儿积极参与端午节活动。

  (1)教师带领幼儿跟读儿歌《快乐的端午节》,感知端午节的习俗。

  (2)你们刚才听了儿歌,儿歌中描述了什么内容?

  (3)这是什么节日?图中的人们都在做什么?

  教师出示相关的课件,幼儿观看图片,人们正在赛龙舟,这是端午节的习俗。

  2、教师继续出示课件,进入社会大观察环节,幼儿观察图片,了解端午节的习俗。

  (1)你知道端午节是哪一天吗?

  (2)你们家里是怎样过的端午节呢?

  端午节是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到来时,家里会吃粽子,诱人赛龙舟,还会插菖蒲、挂艾蒿。

  3、教师讲述故事,调动幼儿的情感。

  (1)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述屈原的故事,激发幼儿的情感。

  (2)请幼儿听完故事后说说自己有什么感受?你想对故事中的屈原说点什么呢?

  4、教师出示课件,引导幼儿观看图片,认识粽子以及包粽子的步骤方法。

  (1)教师播放包粽子的过程,引导幼儿了解包粽子的方法。

  (2)教师分发好吃的点心:粽子。

  (3)幼儿品尝粽子,在吃粽子的环节中感受节日的气氛。

  活动延伸

  (1)教师将手工制作材料:卡纸、纸黏土等材料投放到美工区,引导幼儿在美工区动手制作“包粽子”。

  (2)教师在本次端午节主题活动结束后,还可以举行一次端午节班级亲子活动。让家长和孩子在当天一起来包粽子。

  教学反思

  本活动设计,让幼儿初步感知一些中国民俗文化,从而激发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和情感,又因为中国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而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具体直观形象,故本活动设计通过包粽子、看图片、采艾草、做龙舟、赛龙舟等,使孩子有一些感性的认识,从而使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

12、中班端午节教案《划龙舟》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划龙舟是端午节的一种习俗。

  2、增强幼儿撕贴和叠小船的技能。

  3、参与节日游戏。

  4、愿意积极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活动准备:

  阅读区:投放与端午有关的图片、书籍。手工区:投放各色彩纸、小船模型、画纸、手工纸。

  数学区:投放画好的船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开始。

  (通过谈话引出主题)

  老师:小朋友们好!明天我们就要过节啦,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明天是什么节日吗?

  (幼儿回答)

  老师:老师告诉你们吧!明天是端午节,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是端午节,我们大家就要吃咸蛋吃粽子还可以去观看划龙舟的比赛,老师小的时候就会去观看这样的比赛哦。你们看过划龙舟吗?

  (幼儿回答)

  老师:没有关系,我们现在看看老师给小朋友准备的一些图片,看看是怎么样划龙船。

  (播放图片)

  老师:好的,看完了图片现在我们回到这节课的主题吧,今天我们的区域活动也是跟船有关系哦,老师在各个区角都准备了一些材料。

  在阅读区放了一些图片,小朋友们可以一起看一看,说一说你们吃的粽子是什么味道,你们乘过哪些船?

  手工区的小朋友可以给小船涂上颜色或者来制作小船,制作好了小船老师帮你们写好名字在我们的墙上进行展示,所以请小朋友们要认真的做,好吗?

  数学区的小朋友可以通过点卡来买卖小船,或者给小兔子分一分小船,一定要数清楚数量哦!

  (常规提醒)

  老师:好的,那老师希望小朋友们能够自觉的使用进区卡,不要争抢,在自己的区角要耐心的跟小朋友们一起活动,不要闹哄哄的。

  (幼儿自选区角,老师适时指导。)

  三、活动结束。

  收拾操作材料,展示个别效果比较好的幼儿作品,引导幼儿欣赏。

  提出活动中存在的一些不足让幼儿学习好的榜样。

  课后将幼儿作品展示在墙面上供幼儿和家长继续欣赏。

  活动反思:

  本次的活动内容"赛龙舟"选材教好。首先考虑到了幼儿的兴趣特点,有利于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整个活动是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注重综合性、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同时,"赛龙舟"活动具有民族特点,与亚运会也有相关性。

  幼儿园活动目标基本上分三个部分,认知方面,技能方面,情感方面。幼儿体育活动更注重技能和情感,所以幼儿体育活动目标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幼儿在活动中学到的技能和产生的情感。对于技能方面,还要注意具体技能方面的问题,如"走,跑,跳等"。这方面容易被忽略,因为我们往往只重视整体技能,如"协调性,灵活性等"。此次活动目标的设计就忽略了具体技能方面的问题。

  教师的语言很响亮,也很简洁,这也是幼儿体育活动所需要的。但语言不够自然,这方面的能力需要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加强锻炼。体育活动虽然注重活动的设计,但语言相当重要,并且有它自身的特点,尤其是幼儿体育活动。

  口令和队列是体育课的基本要素,幼儿体育活动同样如此。此次体育活动口令和队列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有些口令不够规范。这方面的问题在以后的体育活动中更要重视,要注意平时的点点滴滴。

13、中班教案《清明节》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4月5日是清明节,愿意参与清明节的活动。

  2.了解家族中人与人之间的亲属关系,怀念先祖,尊重长辈。

  3.与爸爸妈妈一起制作彩蛋,并互相欣赏制作成果。

  4.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节日的日子及习俗,乐于参与节日的活动。

  5.体验的快乐氛围。

  活动准备

  1.活动前与家长联系好参与本活动。

  2.课件;每个幼儿以个熟鸡蛋,各种图案的彩蛋,秀才比、贴纸,橡皮泥,剪刀,胶水等。

  活动过程。

  1.朗诵古诗,导入活动。

  --教师朗诵古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提问: 你听到了什么?几月几是清明节?(4月5日)--教师边放课件边讲述清明节的由来,帮助幼儿了解革命烈士的光荣事迹(过草地,爬雪山等)--播放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课件,教师讲述:为了让后人永远记住,永远还念这些革命英雄,1949年3月30日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了人民英雄纪念碑。

  --请幼儿询问爸爸妈妈,家里清明节要纪念谁?

  --教师小结:清明节里,我们都要纪念革命先烈,纪念家里的祖辈,是他们让我们有了现在,美好的生活。

  2.引导幼儿讨论:清明节,我们除了扫墓,还要做些什么?

  --根据幼儿讨论,归纳有人提到的风俗习惯;运动习俗,如踏青、荡秋千、放风筝等;饮食习惯,如吃冷食,吃鸡蛋等等。

  --出示彩蛋图片,引起幼儿的好奇心机制做兴趣,丰富幼儿感性经验。

  3.幼儿与家长共同制作彩蛋--幼儿到台前展示作品,并用完整地语言讲述自己的作品。

  --请幼儿将彩蛋给其他班的小朋友欣赏,并与小朋友呢们一起玩。

  活动建议与提示:

  1.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活动对哦传承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因事先查传统节日的相关背景资料,并与家长做好沟通。

  2.在吃鸡蛋之前,请幼儿发挥想象力,用熟鸡蛋想出多种玩法(滚、转、抛鸡蛋等)比比谁的想法最多。

  3.作为活动的延伸,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熟悉,了解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了解惊蛰、春分等节气的含义,让幼儿从传统文化的熏陶中建立传承与发扬的精神纽带。

  教学反思:

  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来到,万物凋零的寒冬就过去了,风和日丽的春天真正地开始了。在清明节期间,组织系列教育活动,让幼儿通过向烈士致敬默哀或扫墓等活动追念烈士的高贵品质,树立继承先烈遗志、认真学习、长大建设祖国的理想;通过吃鸡蛋、画鸡蛋、玩鸡蛋、踏青春游、荡秋千、放风筝活动,了解传统风俗,锻炼身体,充分感受到春景的美好。

  中班教案《清明节》含反思这篇文章共3015字。

14、中班社会教案《快乐端午节》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简单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及传说,在活动中了解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以及熏艾叶等风俗。

  2. 幼儿能够积极参与到对端午节风俗问题的互动里。

  3. 通过手工制作感受端午节的气氛,萌发对传统节日风俗的兴趣。

  4. 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5. 感受节日的快乐气氛,乐意参加布置环境的活动。

  活动重点:

  1. 通过观看视频让幼儿简单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及传说,

  2. 通过PPT了解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以及熏艾叶的风俗。

  活动难点:

  幼儿能够积极参与到对端午节风俗问题的互动里。

  活动准备:

  1. 有关屈原的故事和端午节来历,赛龙舟、艾草、粽子、挂香包图片,艾条等;

  2. 春节贴春联,放鞭炮,吃饺子等图片;

  3. 手工材料纸杯子,五色彩线,双面胶等。

  活动过程:

  一. 引入部分看图猜节日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图片里的人在干什么?

  2. 师:这是什么节日?谁来告诉老师一下这个节日里我们都要做什么?

  3. 师:知道了前面那些图片是描述春节的。那我们现在再看一下这几张图片,图中有什么?是什么节日?

  二 . 基本部分1.师: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端午节。端午节是哪一天有没有人知道?端午节是纪念谁的?有谁知道端午节的故事?

  2. 师:好,下面我们来看一个短片《端午节的来历》来进一步了解下端午节。

  3. 师:看了短片以后谁来告诉老师一下端午节是哪一天,都有哪些习俗?

  4. 师:端午节吃粽子,你们吃过吗?谁来说一说?

  5. 师:除了吃粽子以外,端午节还有一种游戏叫划龙舟。那在我们这个地方是很少见的。

  6. 师:小朋友们想不想看真正的划龙舟是什么样的?下面我们就通过一个小视频来看看真正的划龙舟是什么样。

  7. 师:(让配班老师悄悄点燃艾叶)大家闻到什么味道没有?是什么味道呢?哦!原来是艾草呀!谁知道艾草有什么作用呢?(夏天会有很多蚊虫,点燃的艾草有这样一股特殊的味道 ,它可以赶走虫子。刚才我们只闻到了它的味道,现在我们一起看看他的样子。(图片)8. 师:今天呀,我们小朋友一起了解了这么多关于端午节的事情,谁来给老师说一下我们当地是怎么过端午的都有什么风俗习惯?(插柳条,戴荷包,吃卷糕,韭菜盒子等)9. 师:小朋友们现在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了吗?它是为了纪念谁的节日?

  三、手工制作1. 师:下面我们做个小手工,制作一个漂亮的荷包送给我们的爷爷奶奶祝我们的爷爷奶奶节日快乐。

  2. 师:好,荷包做好了,我们把漂亮的荷包放在桌子上。

  说了这么多小朋友们再来说一下端午节师几月几日,是纪念谁的节日?

  四、听老师讲故事师:讲了好,最后大家听老师讲一个故事,一个关于端午节的故事《布老虎吃粽子》

  教学反思:

  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但对中班幼儿来说,还比较陌生。设计并组织有关端午节的主题教育活动,是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端午节,感受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激发初步的爱国主义情感。中国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具体直观形象,本活动开始部分我让幼儿初步感知一些中国民俗文化,出示了粽子、龙舟、香袋等,激发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和情感,使孩子有一些感性的认识。然后活动的主要部分就是以屈原的故事为主展开从而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屈原这个人物对于幼儿来说不熟悉,更不了解这个人物,所以我结合挂图故事引导幼儿了解屈原的故事,从而使幼儿产生对屈原的敬佩之情。但是活动中看来,孩子对于古代的国与国的概念不是很清楚,听的有点含糊,但是对故事的大致思想还是有一定的感受,为了使活动更加有效,我还给幼儿丰富了一些其它的经验:端午节有吃五黄、挂五端以驱毒避虫的习俗。“五黄”指黄鳝、咸鸭蛋黄、雄黄酒、黄鱼和黄瓜。端午节有特别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种形状、多种口味的。孩子整堂活动还是比较投入的。

15、中班艺术端午节教案《美丽的龙舟》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画、撕、剪、贴等多种方式和同伴共同装饰美丽的龙舟。

  2、乐意和同伴共同协商,分工装饰龙舟,体验合作成功的快乐。

  3、知道节日时人们主要的庆祝活动。

  4、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活动准备:幼儿有参观赛龙舟活动的相关经验。赛龙舟的照片、未装饰的龙舟、彩纸、笔、剪刀、胶水、抹布等。

  活动过程:

  1、观察端午节龙舟比赛的照片,回忆龙舟的外形特征,激发装饰龙舟的兴趣。

  ★指导语:你看到的龙舟是什么样的?上面有什么?

  2、观察龙舟,讨论装饰龙舟的方法,激发合作装饰的兴趣。

  ★指导语:①龙舟上缺少什么?怎样才能把龙舟装饰得漂亮呢?②你准备装饰龙舟的哪一部分?用什么方法?需要什么材料?

  3、分组协商、分工装饰龙舟。(观察幼儿合作情况,并对有困难的幼儿进行指导。)

  4、举办“美丽的龙舟展”,体验合作成功的快乐。

  教学反思:

  本次的活动内容"赛龙舟"选材教好。首先考虑到了幼儿的兴趣特点,有利于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整个活动是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注重综合性、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同时,"赛龙舟"活动具有民族特点,与亚运会也有相关性。

16、中班教案《中秋节》含反思

教育价值分析:

  通过对故事的欣赏和理解,了解中秋节的来历,获知一些中秋相关的知识

活动目标:

  1.知道中秋节的来历,对中秋节的活动产生兴趣。

  2.在集体前大胆表述,乐意和同伴分享自己的发现。

  3.通过参加中秋节环境创设,感受参与中秋节庆祝活动的乐趣。

  4.知道中秋节是八月十五号。

活动难点:

  中秋节的传说和民俗

  难点剖析:

  中班第一学期幼儿,刚刚摆脱稚嫩的小班弟弟妹妹角色,对于社会传统节日关注不多,缺乏相关经验,对于中秋节的传说和民俗认知少。

幼儿预期表现:

  1、活动前先由幼儿和家长共同收集中秋节相关的信息,幼儿有了经验铺垫,活动就更有参与性。

  2、自主阅读,提供阅读空间。

活动过程:

  一、关于中秋传说的交流和分享

  幼儿自由讲述自己所了解到的中秋节相关信息。

  二、教师讲述《嫦娥奔月》

  提问:

  1、嫦娥怎么会飞到月亮上去的?这是哪一天?

  2、后羿听到这个消息后,做了什么?

  3、从这以后,后羿是怎么寄托对嫦娥的思念的?

  4、中秋节是怎么来的?

  三、幼儿阅读小图书第17-22页

  四、边听故事录音,边阅读完整故事。

活动反思:

  《中秋节的来历》是一个语言和社会领域的的故事活动。在课后我觉得我们学到的知识还是在社会领域的内容比较多,整体感觉幼儿对故事的内容并不是很感兴趣,但还是算接近目标了吧。

  在上课时我借助了多媒体以及挂图等教具来帮助幼儿了解故事内容,其实对于中班小朋友的知识面来说大家都知道中秋节,但不知道中秋节的时期是八月十五,经过这次的学习,很多小朋友都认知了这一知识点,中秋节要吃月饼等。但关于中秋节的传说《嫦娥奔月》,幼儿却还是没怎么搞懂,我先请小朋友们欣赏一遍,来听出里面的人物,接着我指着挂图讲了第二遍故事。最后,我又讲了第三遍故事。

  最后,在时间的紧迫下我结束了这节课,总体来说幼儿对中秋节还是有点了解的但幼儿对这个故事的内容还不是很了解,所以我会利用平时的时间多讲两遍这个故事来提问幼儿使幼儿加深对这个故事的了解。

17、中班端午节活动教案《端午粽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端午节传说和习俗;

  2、了解粽子的外形特征,知道粽子有不同风味;

  3、愿意动手尝试,初步了解包粽子的方法。体验动手操作的快乐。

  4、通过讨论,激发过节日的情感,知道要愉快、合理地过节。

  5、感受节日的欢乐气氛。

  重点难点

  重点:让幼儿认识粽子

  难道:让幼儿尝试自己包粽子

  活动准备

  糯米、粽叶、粽子绳、配料、豆沙、大枣、咸肉、果脯、五彩线等

  活动过程

  1、 老师讲端午节的传说,然后给小朋友带上五彩线;

  2、 老师带着小朋友进入厨房,认识包粽子的各种材料;

  3、 请炊事员为幼儿做示范怎样包粽子,用粽绳扎好,重点示范卷粽叶和取、包、捆、扎的方法;

  4、 幼儿亲自动手尝试着包粽子,教师及厨房工作人员协助幼儿卷叶、捆扎,也可以让幼儿两人一组共同包成,在幼儿需要时,教师或炊事员可手把手的教幼儿包粽子;

  结束:粽子煮好后让幼儿把自己包的粽子,解开系粽子的绳子,打开粽叶,观察粽子里面有什么颜色的。

  延伸:老师让幼儿吃粽子,说一说自己吃的是什么味道的粽子。

  教学反思

  今天是“端午节”我为了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由来,给幼儿讲了屈原的故事,引出了过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让幼儿动手包粽子,为孩子准备好包粽子的材料,因此,每个幼儿都兴致勃勃的动起手来,让孩子感受辛勤的劳动能换来美食。

18、中班教案《端午》

  活动目标

  1、知道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

  2、了解端午节有挂艾草以驱毒避虫的习俗,有赛龙舟的习俗,还有许多传说、故事、儿歌,如:有关屈原的传说等。

  3、端午节有特别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种形状、多种口味的。

  4、参与端午节活动,萌发对民族文化的兴趣。

  5、初步了解端午节的小常识。

  教学重点、难点

  1. 了解民俗民风。

  2. 自制自玩龙舟

  活动准备

  粽子,做龙舟的材料,赛龙舟的录像或图片。

  活动过程

  讲讲来历 包粽子、看图片 采艾草 制作 玩划 学读《过端午》 ( 延伸)

  ------- ─→ ------------- ─→? ─→? ─→? 画画

  故事儿歌 生 活 龙舟 龙舟 赛龙舟

  A、师读儿歌、讲讲端午节的来历

  (1)师读:五月五,过端午。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赛龙舟,喜洋洋。老师讲屈原的故事。

  (2)介绍端午节两项主要庆祝活动:包粽子、划龙舟。

  B、包粽子、看图片

  (1)向幼儿介绍包粽子的材料,(粽叶,糯米,线)。示范包法,幼儿用纸片折“粽子”。

  (2)幼儿看图片,引导幼儿体会粽子的独特口味。

  (3)知道粽子是中国的特色点心,各地方包的形状各异,有三角粽,有长条粽。口味不同,有红枣馅,有肉馅,有无馅的。

  (4)吃粽子时,我们习惯蘸蜂蜜糖,或者白糖,这样吃起来更香。

  C、采艾草、用途

  (1)师出示艾草,让小朋友们观看。在我们农村地区,艾草通常是长在田野边。(2)它的作用是驱蚊,辟邪。把它插在门上。

  D、制作龙舟

  (1)让幼儿欣赏龙舟大赛的录像和图片,激起幼儿自制自玩的兴趣。

  (2)制作龙舟。

  将布围在用两根竹竿做成的船身上。贴上各种彩色纸条。

  画一个龙头,制作龙的头饰。

  E、划龙舟

  组织幼儿进行“龙舟大赛”。船头的幼儿头带龙的头饰,其余儿童排成一队坐在龙舟里,按锣鼓节拍作划船动作。也可两舟之间开展竞赛,哪队动作整齐哪队为胜。

  F、延伸

  通过学念《过端午》,画画《赛龙舟》来增强过端午节的感受。最后,请小朋友们表演朗读端午节的儿歌。:五月五,过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赛龙舟,喜洋洋。

  教学反思

  1.本课是一节社会课,我把这一节课的重点放在让幼儿通过了解端午节的传统习俗,萌发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引导幼儿通过学习以多种表现形式创造端午节气氛。在教案的设计上,整个教学内容安排紧凑也有一定的条理,首先我有针对性地选取了幼儿的儿歌作为课题切入点,一开始就给幼儿创造美好的情境。在课堂中我设计了以多种形式表现端午节来开阔幼儿眼界,增加幼儿的学习热情,比如,包粽子,做龙舟,划龙舟等。

  2.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了很多不足的地方。如在感受“做龙舟”的环节中,由于一些需要活动内容设计不全面,幼儿感受的过程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分析原因主要是因为教师的示范不够;另外,幼儿视觉感受的第一资料.图片的制作上也有一些缺点。这首儿歌简洁押韵,琅琅上口,深得孩子们的喜欢,他们津津乐道的是吃粽子,赛龙舟,以及门上插起来的艾草。但是对端午节的来历,对屈原这样一个历史人物并不感兴趣。意识到孩子们的不足,我要给幼儿讲述屈原爱国的故事,还要通过音像资料,图片,加深孩子们对屈原的认识。

  3.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更加多方位地去了解孩子的认知以及知识上的储备,为孩子们量身定做,制作合理的教学计划,促建孩子的发展。

19、中班教案《元宵节活动方案》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了解元宵节的来历及习俗(赏灯、吃元宵等);

  2、初步尝试用语言、艺术等不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认识与感受;

  3、感受小朋友与老师一起做元宵、吃元宵的快乐

  4、愿意积极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5、让幼儿知道节日的时间。

  活动准备

  1,师幼共同布置活动室,悬挂幼儿与父母共同准备的红色物品;

  2,面粉、盘子、小碗、小勺等。

  3、在网上收集花灯和元宵节的视频。

  具体活动过程

  1.各班欣赏各种各样的元宵节的视频,了解元宵节的来历及习俗(赏灯、吃元宵等)。

  2,欣赏花灯,初步感受其不同的造型、色彩和图案。

  3、尝试用较完整的语言介绍花灯的名称与特点,体验说一说、玩一玩的快乐。

  4.知道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有品尝元宵的习俗。

  5.通过做、煮、品尝元宵,享受制作食物的乐趣。

  6.能用简短的语言讲述元宵的味道以及自己品尝元宵时的心情。

  教学反思

  元宵节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又称“上元节”、“灯节”。民间正月十五闹元宵已有悠久的历史,它伴随人们迎来春天,是把节日习俗体现得最为彻底和典型的传统节日。在主题活动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等不同形式的活动,幼儿不仅能对元宵节的传统文化和民俗习惯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更可以通过自身的参与和表现,进一步获得对节日气氛的体验。

20、大班社会教案《端午节》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端午节的名称、来历和有关习俗,知道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2.通过编彩带、做香囊、画彩蛋等有趣的活动,体验端午节特有的习俗。

  3.感受中国民间节日特有的韵味。

  4.让幼儿了解节日的由来,感受节日欢乐的气氛,一起欢度节日。

  5.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活动准备:

  1.flash故事《端午节的传说》、《端午节的习俗》

  2.编彩带、做香囊、画彩蛋等活动的相关材料。

  活动过程:

  (一)了解端午节的名称及时间。

  1.出示粽子实物,引发幼儿兴趣。

  师:看,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什么?你们吃过粽子吗?什么节日的时候我们会吃粽子呢?

  教师小结:五月五,是端午。端午节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

  (二)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

  1.观看端午节的故事。

  师:你们知道端午节的故事吗?

  2.提问帮助理解。

  师:刚才故事里说了什么?

  教师小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还要吃粽子呢。吃粽子,忆屈原。

  (三)集体感知端午节吃粽子和划龙舟这两种主要习俗。

  1.从幼儿自身经验来感知吃粽子的风俗。

  从粽子的味道、形状、粽叶等方面让幼儿体验端午节吃粽子的风俗。

  教师小结:看来粽子的味道不同,形状和颜色也有很多种呢。

  2.玩赛龙舟游戏,体验端午赛龙舟的快乐。

  师:端午节除了吃粽子人们还要进行一项很热闹的活动。

  幼儿玩赛龙舟游戏,并分享游戏的感受。

  教师小结:看来呀赛龙舟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给大家带来快乐呢!

  (四)自主探索,通过编彩带、做香囊、画彩蛋等有趣的活动,了解端午节的其他一些习俗。

  1.提供实物、录像等,幼儿分组探索端午节的常见习俗。

  2.幼儿交流探索结果。

  教师小结:这些活动不仅是为了纪念屈原,还有着人们希望一家团聚,生活美满的心愿呢!

  (五)结束活动,儿歌总结。

  1.教师念儿歌总结。

  2.去教室里继续寻找端午节的其他活动。

  活动延伸:

  美工区:用彩色纸折粽子,尝试编蛋网兜。

  生活区:继续学习包粽子,编彩带、做香囊、画彩蛋等有趣的活动。

  语言区:讲讲端午节的一些风俗习惯与传统故事。

  教学反思:

  本活动设计,让幼儿初步感知一些中国民俗文化,从而激发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和情感,又因为中国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而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具体直观形象,故本活动设计通过包粽子、看图片、采艾草、做龙舟、赛龙舟等,使孩子有一些感性的认识,从而使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

21、大班语言教案《端午节》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受传统节日气氛,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节日的兴趣和民族自豪感(情感方面)

  2帮助幼儿了解我国传统文化节日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习惯(认知方面)

  3让幼儿知道节日的时间。

  4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节日的日子及习俗,乐于参与节日的活动。

  活动准备:

  1、视频(端午节儿歌)

  2、图片(粽子、龙舟、香囊等)

  3、实物:粽子、香囊

  活动过程:

  一 导入 播放视频

  1 问题导入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吗?

  幼:端午节

  师:那小朋友们知道端午节我们都要做什么事情来庆祝呢?

  幼:赛龙舟

  师:哇 小朋友们都知道端午节要做这么多事?那你们知不知道为什么端午节要包粽子赛龙舟呢?

  2、教师讲述端午节的来历。

  3教师再次提问:好了,小朋友们,听完了这个故事,你们现在知道我们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是为了纪念谁呀?

  幼:屈原

  二、给挂图选字活动。(巩固上面学的端午节知识)

  1、师:在黑板上挂有关端午节的图片,请小朋友选字贴在图片的下面。

  2、幼:选字活动

  三、看视频,学儿歌。(再次巩固有关端午节知识)

  师:教读《端午节儿歌》

  五月五, 端午到

  赛龙舟, 真热闹

  吃粽子,带香包

  蚊虫不来身边闹

  幼:跟着老师和视频一起学习《端午节儿歌》

  上课结束

  教学反思:

  端午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它有着独特的风俗,如:吃粽子、赛龙舟、佩香囊、悬白艾、挂菖蒲、饮抹雄黄酒等。利用端午节,开展主题活动,既能锻炼和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又能增进儿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同时,端午也是纪念屈原、秋瑾等先辈的特殊日子,可以借端午节,缅怀先辈,传承民族精神。

22、中班教案《父亲节》含反思

  活动目的:

  1、让孩子知道6月份第三个星期天是父亲节,理解爸爸的工作辛苦。

  2、通过亲子活动增进父子间的感情,让爸爸明白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位置,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多留点时间陪孩子。

  3、愿意积极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4、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节日的日子及习俗,乐于参与节日的活动。

  活动准备:小鼓、毽子、梳子、奖状、礼物、幼儿手工作品

  活动时间:6月15日下午4点30分

  活动流程:

  一、幼儿迎接自己爸爸进活动室,倒一杯水给爸爸喝,并送上手工作品——扇子,说一句甜甜的话:爸爸,您辛苦了!

  二、教师引语:首先感谢各位家长的到来,

  每年6月份的第三个星期天是“父亲节”。以往,我们总是过三八妇女节、母亲节,唱的歌也总是“世上只有妈妈好!”父亲——被我们遗忘了吗?其实,父亲也有其温柔的一面,父亲也有着与子女嬉戏的渴望。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父亲节到来之际邀请爸爸们来参加“大力士爸爸”的亲子活动。今天的活动主要以亲子游戏为主,现在开始第一个亲子游戏。

  三、亲子游戏环节

  1、梳头 玩法:每组请三到四名长发的女孩子和爸爸,请爸爸为女儿梳头扎辫子,要求梳得光滑干净,扎牢就行。

  2、袋鼠 玩法:每组请幼儿三到四名男孩子面对家长,双手抱住家长的脖子,双腿勾住家长的腰。家长双手不能碰幼儿,快速跑到对面终点,速度最快者为胜利。

  3、我给爸爸穿鞋子 玩法:每组请10名爸爸和幼儿参加,首先让幼儿认识爸爸的鞋子,然后让爸爸将鞋子脱下后放入圆圈内,老师将鞋子打乱,游戏开始,幼儿从圆圈内找出自己爸爸的鞋子,并帮爸爸穿好,先穿好的爸爸站起来示意为胜利者。

  4、击鼓传花 玩法:鼓声停,花传到谁手里,幼儿说一句祝福的话或表演一个节目,爸爸介绍自己的工作说一件家里的趣事。

  四、结束部分

  音乐响起,幼儿亲自为爸爸颁奖。全体合影留念。

  师小结: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多留点时间陪孩子,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留下更美好的回忆。

  人员安排:

  李玲玮负责组织游戏、刁玉凤负责协助组织、王芳负责秩序及照像。

  含反思:

  通过这次父亲节活动,给幼儿上了人生的一堂课,还让幼儿了解到母爱如海,父爱如山。能使幼儿更加珍惜家人对自己的爱,并自己去尝试爱家人,跟家人幸福快乐的生活在一起。

23、中班教案《端午节》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端午节的传说及人们过节日中的习俗。

  2、培养幼儿对民族文化感兴趣。

  3、包粽子的材料及方法,幼儿尝试包粽子。

  4、通过参加端午节环境创设,感受参与端午节庆祝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端午节的传说及人们过节日中的习俗。

  活动准备

  1、包粽子、做香囊所需的材料。

  2、 活动前请幼儿收集有关端午节的资料。

  3、 请部分爷爷奶奶参与活动。

  活动过程(活动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活动的主要环节很清楚地再现,即开始环节、基本环节、结束环节、延伸环节。注:重点表述基本环节)

  到爷爷奶奶家过节。

  1、请爷爷给小朋友讲屈原的故事,了解端午节的来历。

  2、 小朋友自由和爷爷交流自己收集的有关端午节的资料。

  进一步了解端午节时人们进行的一些活动:如赛龙舟、吃粽子、挂艾枝、洒黄酒、挂香囊等。

  3、幼儿和爷爷奶奶们一起进行过端午活动。

  (1)、我给奶奶学包粽子。

  请奶奶向小朋友介绍包粽子的材料及方法,幼儿尝试包粽子。

  (2)、做龙舟、划龙舟。

  和爷爷一起用布和竹棍做成龙舟进行龙舟大赛,请幼儿四五人一组,套上龙舟,进行划龙舟比赛活动,先取到红绸一组为胜。旁边请几位幼儿为他们摇旗呐喊。

  (3)、做香囊活动。

  请奶奶示范香囊的做法,把碎布缝成校口袋,放进香料和少许艾草,合上袋子,幼儿学做香囊。

  (4)吃粽子,感受节日的气氛。

  (5)和爷爷奶奶再见。

  教学反思

  1、通过这次活动,使幼儿对端午节的传说及相关习俗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孩子兴趣浓,热情高涨。

  2、这节课通过三个小活动,让幼儿与爷爷奶奶的心理距离拉近了,孩子亲自参与了活动。锻炼了孩子动手能力,增进了他们对民族文化的了解。

  3、从这次活动整个开展情况来看,我觉得孩子们积极性还是比较高,同时也得到爷爷奶奶的密切配合,但我觉得爷爷奶奶及孩子他们知道的还很欠缺,需要进一步提高。

  4、此次活动,自我觉得参与度还不够,还没有真正进入角色,还需要我做更深层次的思考,提高对孩子的服务质量。

  5、从这节课中,我也有所思,如果让我在开展同样的活动,我会采取更丰富的活动形式和内容,积极参与,和孩子们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小百科;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上古先民以龙舟竞渡形式祭祀龙祖的节日。因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端午节抱石跳汨罗江自尽,后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24、中班教案《中秋节活动》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来历,知道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团圆节。

  2、体验与同伴老师一起过节的快乐。

  3、愿意积极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4、知道节日时人们主要的庆祝活动。

  活动准备:场地布置 制作材料的准备 表演节目的准备

  活动形式:全园集体活动

  活动流程:介绍节日-园长致辞-欣赏故事-制作月饼-师生节目表演(分享石榴)-亲子分享月饼。

  活动过程:

  (一)介绍节日

  向幼儿介绍有关中秋节的来历,让幼儿知道农历8月15日是中秋节。

  (二)园长致辞

  (三)欣赏故事

  听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了解月亮是不断变化的。

  讨论:为什么月亮姑娘的衣服总是穿不下。

  (四)制作月饼

  1、中秋节吃什么?

  2、老师示范做月饼。

  3、幼儿动手做月饼。

  师生表演

  学前班-大班-中班-蒙式班

  亲子分享

  人员安排:根据情况自行拟定

  教学反思:

  中秋佳节是我们中国一个传统的重大节日,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是孩子们观赏月亮,品尝月饼,学习分享的大好时机。

25、中班端午节教案《快乐过端午》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一些习俗。

  2、参与端午节活动,萌发对名族文化的兴趣。

  3、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4、让幼儿知道节日的时间。

  活动准备:

  图片粽子,盐蛋,赛龙舟,屈原等。《过端午》音乐。

  活动过程:

  1、讲解端午节的来历

  (1)讲屈原的故事

  (2)介绍端午节的庆祝活动及其意义(划龙舟,吃粽子,挂艾草)

  2、节奏儿歌朗读《过端午》

  3、让幼儿回家后给家长朗读节奏儿歌朗读《过端午》,分享盐蛋和粽子,感受节日的快乐。

  教学反思:

  端午节对中班幼儿来说,比较陌生。本活动设计,让幼儿初步感知一些中国民俗文化,从而激发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和情感,又因为中国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而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具体直观形象,故本活动设计通过包粽子、吃粽子、做龙舟、赛龙舟等,使孩子有一些感性的认识,从而使幼儿爱祖国情感。

26、中班教案《端午节》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了解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并了解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

  2、幼儿通过参加体验和端午节相关的知识竞赛、趣味游戏、品尝美食等活动。

  3、幼儿进一步丰富对端午节的理解认识,掌握端午节的相关传统活动和习俗。

  4、引导中班幼儿与小班幼儿的感情,中班孩子主动关心弟弟妹妹,彼此间建立良好的情感,与弟弟妹妹一起感受体验,快快乐乐过端午节。

  5、感受到节日的快乐。

  6、让学生了解节日的习俗。

  活动准备

  1、师幼共同搜集端午节的资料并布置环境

  2、师幼共同准备端午知识竞答题、龙舟拼图、端午食品头饰等

  3、师幼共同准备才艺展示节目

  4、端午美食

  活动建议

  1、教师将中班孩子和小班孩子先汇合一起,教师先出示粽子,引出端午节的话题。

  (1)大班、小班幼儿混合编成以端午食品命名的5~6组,交代活动规则和要求。

  (2)你们知道什么是端午节吗?在端午节我们都要做什么?

  教学反思

  本次幼儿园中班端午节活动,中班的孩子们将去到小班,和弟弟妹妹一起过端午节。本次活动的开展,可以让小班孩子和中班的孩子一起交流认识端午节、一起学习了解端午节传统、一起感受端午节的气氛、一起品尝端午节的美食!对于这次活动的开展,也是幼儿园中班孩子和小班孩子之间建立互帮互助的情感!

27、中班教案《母亲节》含反思

  活动程序:

  1、幼儿倒杯水给妈妈喝,给妈妈捶捶背,敲敲腿,对妈妈说一句暖心的话。

  2、诗朗诵:《游子吟》

  3、歌表演《好妈妈》

  4、诗歌祝福:妈妈节日快乐!

  5、送礼物《美丽的帽子》

  活动延伸:回家后为妈妈做一件事。倡议妈妈将孩子做的事情发表论坛共分享。

  附祝福诗歌:

  山,没有母亲的爱高;海,没有母亲的爱深;

  天,没有母亲的爱广阔;地,没有母亲的爱包容;

  太阳,没有母亲的爱温暖;祝妈妈节日快乐!

  活动效果及反思:

  当晚的活动效果非常好,妈妈们都很感动,特别是孩子们在配乐朗诵环节,有的家长都流泪了。在收到孩子们的亲手制作的精美礼物时家长的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如果我们在孩子制作的帽子上再钉两条带子能系在家长的头上整个活动中都不掉下来就更好了。活动的延伸——我为妈妈做一件事,很多家长都积极响应,特别是XX和XX的妈妈当晚就把自已的感动和孩子的懂事分享到论坛,然后陆续很多家长都参与了进来。我们也把家长写的这些,与孩子们分享,让他们也感受到妈妈的爱与幸福。

28、中班活动教案《端午节》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端节的文化气氛,萌发爱国主义情感。

  2.知道吃粽子、划龙舟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了解端午节的来历。

  3.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围绕端午节大胆讲述。

  4.参与节日游戏。

  5.体验节日的快乐氛围。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

  教师准备:知道端午节的来历以及相关的民风民俗。

  幼儿准备:吃过各种口味的粽子,见过不同形状的粽子。

  2.物质准备:粽子实物,《赛龙舟》视频。

  3.环境准备:在娃娃家和手工区投放收集到的艾叶及粽子 、香包等。

  活动过程

  一.说一说粽子,知道端午节快到了。

  1.教师出示粽子引导幼儿回忆与粽子相关的已有经验。

  2.了解端午节的节日名称。

  二.听故事《屈原的传说》,了解端午节习俗的来历。

  1.播放《赛龙舟》视频,了解龙舟与一般船样式和划船方式的不同。

  2.再次播放《赛龙舟》视频,请幼儿模仿划船的动作,感受氛围。

  3.老师讲故事将故事内容 附 在活动方案后面

  在古时候有一个楚国人讲屈原,他呀很能干,也很热爱自己的国家,帮助楚王治理国家,楚王很信任他,可是有一些坏人不喜欢他,总是到楚王面前说他的坏话,渐渐的楚王就不相信他了,让屈原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不准他回来,但屈原还是非常担心自己的国家,每天睡不好觉,当屈原听到楚国与秦国打仗后没有了,便非常伤心,农历五月初五这天,他来到汨罗江边,跳了下去。人们听说了后就划着船去救他,还用竹叶和糯米包成粽子投入江中,让鱼吃饱了不要伤害屈原,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屈原,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叫做端午节,划船救屈原的活动变成了赛龙舟,竹筒子盛米改成用柴叶包粽子。

  三.尝一尝:粽子真好吃

  1.引导幼儿观察粽子的形状。

  2.引导幼儿说说粽子的味道。

  教学反思

  “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但在孩子们对于它的认识仅仅停留在“粽子”是可以吃的上面,而对“端午节”这个节日的名称、来历和相关的风俗都不了解,因此,要帮助幼儿感受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我准备结合3—4岁孩子具体形象思维的年龄特点,通过故事、品尝等多种形式,让幼儿在体验中了解端午习俗,同时渗透爱国主义的情感。

29、活动教案《端午节》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欣赏端午节传说中有关屈原的故事,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的爱国诗人。

  2、能认真倾听老师和同伴的讲述,乐于在集体中交流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活动准备

  有关《屈原的故事》的图片。

  活动过程

  1、观看图片,倾听《屈原的故事》,了解端午节的来历。

  ★指导语:你们知道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吗?

  2、理解故事内容,激发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敬佩之情。

  ★指导语:①人们为什么要过端午节?为什么要纪念屈原呢?②人们是用哪些方法来纪念屈原的?③假如你是屈原,国君不接受劝告,你会怎么做?(教育幼儿珍惜生命,以积极的方式解决问题。)

  3、拓展交流:端午节还有哪些习俗?

  教学反思

  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但对中班幼儿来说,还比较陌生。本活动开始时我先出示粽子,引出话题。接着通过观看卡通视频,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最后通过观看赛龙舟视频,感受赛龙舟时的紧张的气氛。屈原这个人物对于幼儿来说不熟悉,更不了解这个人物,所以我结合挂图故事引导幼儿了解屈原的故事,从而使幼儿产生对屈原的敬佩之情。但是课堂效果来看,幼儿对于古代的国与国的概念不是很清楚,听的有点含糊。但是对故事的大致思想还是有一定的感受。幼儿都知道端午节有特别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种形状、多种口味的。整堂活动中幼儿还是比较投入的。在屈原这个人物介绍这一方面还是需要再加强改进。让幼儿更容易接受并学习。

30、大中小班端午教案《端午节》含反思

  主题活动目标

  年龄段

  主要目标

  大班

  (1)知道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进一步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习惯,

  如:赛龙舟、挂五端、吃五黄、佩香包等;

  (2)积极参与调查、交流、制作、讨论等活动,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对节

  日的经验与感受,不断丰富主题教育环境;

  (3)具有较强的集体意识,体验与同伴及弟弟、妹妹们齐心协力迎接挑战

  的快乐

  三、主题活动实施概况

  年龄段

  序号

  活动内容

  主要涉及领域

  组织形式

  大班

  1我知道的端午节

  语言、社会

  集体

  2包粽子

  艺术

  集体

  3自制香包

  艺术

  分组

  4折纸粽

  艺术

  分组区域

  5热闹的赛龙舟

  语言、社会

  集体

  6龙舟竞赛

  健康、社会

  集体

  7一起过端午

  综合

  大带小活动

  四、主题活动环境创设及资源利用

  环境创设

  (1)园内大厅布置“赛龙舟”的场景;

  (2)班级中陈列幼儿收集的与端午节有关的物品,悬挂艾草、粽子、鸭蛋、香包等;

  (3)各班以端午节为主题更换主题墙饰,展示幼儿参与端午节活动的全过程及在活动过程中的发现、收获与体验:①中、大班可以以“我的调查”、“我的发现”等为标题展示幼儿端午节活动进展情况,如:有关端午的问题以及对端午的传说与习俗方面的调查资料等;②小班则可以以“我们在端午节里”为题展出幼儿的活动情况;

  (4)区域中提供与主题相关的操作材料,如:①图书角:提供有关端午节的图书、图片,供幼儿欣赏、阅读;②体育角:提供“赛龙舟”游戏所需的竹竿、彩条、纸棍、小旗等,供幼儿游戏;③动手区:中、大班提供纸、线等材料供幼儿尝试包粽子、缝香包、编鸭蛋网,小班提供油泥让幼儿尝试自制绿豆糕、鸭蛋。

  (5)家长园地:介绍主题活动中须请家长配合的内容、主题活动进展情况等资源利用。

  (1)请家长协助幼儿进行相关资料的调查及收集,丰富幼儿的相关经验;

  (2)请家长来园参加活动,和老师、幼儿共同感受节日做做、玩玩、尝尝的快乐;

  (3)在本地组织“赛龙舟”活动时,组织师幼前往参观并摄像

  五、主要教育活动方案

  (三)大班

  活动一:我知道的端午节

  主要涉及领域:语言、社会

  活动目标:

  1.通过调查、交流、讨论等形式,进一步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习惯,丰富相关经验。

  2.能积极、大胆地与同伴进行交流和讨论。

  3.知道屈原是伟大的爱国诗人,进一步培养爱国主义的情感。

  活动准备:

  幼儿进行过端午节的调查。

  活动建议:

  1.活动前,根据幼儿的问题设计、制作有关端午节经验的调查表,鼓励幼儿广泛收集资料、积累经验。

  2.活动中,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调查资料,互相交流、分享有关端午节的经验。

  3.教师与幼儿共同将所搜集的资料进行分类展示。

  活动二:包粽子

  主要涉及领域:艺术

  活动目标:

  1.在熟悉包粽子过程的基础上,尝试创编洗叶、装米、压米、扎线等包粽子动作,并随音乐合拍地进行表演。

  2.能根据音乐节奏及旋律等变化,匹配相应动作。

  活动准备:

  1.音乐磁带。

  2.幼儿观察过包粽子,了解包粽子的过程。

  活动过程:

  1.欣赏音乐,感受音乐旋律,激发创编兴趣。

  (1)欣赏音乐,感受音乐旋律。

  ★指导语:听了这段音乐有什么感觉?你想干什么?

  (2)随着音乐自由地表现包粽子的过程。

  ★指导语:这段音乐表现了包粽子的过程,怎么包呢?我们听着音乐试着做一做。

  2.迁移包粽子经验,尝试创编洗叶、装米、压米、扎线等包粽子动作。

  ★指导语:包粽子要先做什么?再做什么?用什么动作表现洗叶?用什么动作表现装米?

  3.尝试随音乐合拍地表演包粽子。

  (1)听音乐自由匹配动作。

  (2)交流随音乐表演时的经验与问题,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幼儿根据音乐节奏及旋律等变化匹配动作。)

  (3)听音乐,完整进行表演。

  活动三:自制香包

  主要涉及领域:艺术

  活动目标:

  1.知道端午节有挂香包的习俗,初步了解香包的功用及制作材料。

  2.尝试用针缝的方法制作香包,感受自制香包的快乐。

  3.知道与小朋友保持合适的距离,注意用针的安全。

  活动准备:

  1.制作香包所需的材料(艾草、干花、针、线等)。

  2.幼儿已有刺绣经验。

  3.民间音乐的磁带。

  活动过程:

  1.观察香包,了解挂香包的用途,激发自制香包的兴趣。

  ★指导语:什么叫香包?端午节人们为什么要挂香包?

  2.讨论、探索制作香包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1)研究制作香包的方法步骤。

  ★指导语:做香包需要哪些材料?怎样使用这些材料来做香包?

  (2)讨论做香包的注意事项。

  ★指导语:做香包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3.在音乐声中,尝试自制香包。

  4.把做好的香包挂在胸前,互相观赏,体验自制香包的快乐。

  活动四:折纸粽

  主要涉及领域:艺术

  活动目标:

  1.探索折纸粽的方法,尝试用长条纸通过反复折叠的方法制作粽子。

  2.在共同布置环境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感受浓浓的节日氛围。

  活动准备:

  1.各色长条纸若干。

  2.已经折好的大纸粽。

  3.折纸粽步骤图。

  活动过程:

  1.观察大纸粽,激发折纸粽的兴趣。

  2.探索折纸粽的方法。

  (1)猜测纸粽的制作方法。

  (2)展开纸粽,观察折痕,讨论折纸粽的方法。

  (3)借助步骤图,整理折纸粽的经验。

  3.折叠纸粽。(引导幼儿在遇到困难时,通过看图示、观察小朋友制作等方法来帮助解决问题。)

  4.将幼儿制作的纸粽用针、线串在一起,布置环境,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五:热闹的赛龙舟

  主要涉及领域:语言、社会

  活动目标:

  1.知道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种习俗活动,感受龙舟竞赛齐心协力、相互竞争的紧张、热烈氛围。

  2.大胆地用语言讲述赛龙舟的精彩场面,表达自己的心情和感受。

  活动准备:

  1.幼儿观看过赛龙舟的精彩场面。

  2.赛龙舟活动的录像。

  活动过程:

  1.自由结伴交流赛龙舟的情景。

  ★指导语:你们看过赛龙舟吗?请小朋友们互相说一说自己看到的情景。

  2.观看赛龙舟的录像,讲述赛龙舟的精彩场面。

  (1)观看赛龙舟录像,感受龙舟竞赛齐心协力、相互竞争的紧张、热烈气氛。

  ★指导语:看了这段录像,你有什么感觉?

  (2)观看录像片段,讲述参加赛龙舟时人们的动作、表情。

  ★指导语:人们是怎么赛龙舟的?他们的姿势、动作、表情是怎样的?

  (3)观看录像片段,讲述两岸观众呐喊助威的热烈场面。

  ★指导语:现场的观众是怎样为选手们加油的?

  (4)交流自己的心情与感受。

  ★指导语:看到这样的场面,你的心情怎么样?你觉得怎样才能在赛龙舟中取得好成绩?

  3.拓展讲述,了解赛龙舟已由传统民俗活动逐步变成国际性的体育文化活动。

  ★指导语:你还在哪里看到过赛龙舟?为什么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喜欢赛龙舟?

  活动六:龙舟竞赛

  主要涉及领域:健康、社会

  活动目标:

  1.探索用身体的不同部位着地并能与同伴共同使“龙舟”向前移动的方法。

  2.体验多人用身体组成“龙舟”进行游戏的快乐,感受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活动准备:

  观看过赛龙舟的场面。

  活动过程:

  1.回忆赛龙舟场面,激发活动兴趣。

  2.探索多人组成“龙舟”,用身体的不同部位使“龙舟”向前移动的方法。

  (1)探索两人结伴组成“龙舟”前进的方法。

  ①自由探索两人组成“龙舟”前进的方法。

  ②交流经验,讨论两人合作组成“龙舟”,用身体的不同部位使“龙舟”向前移动的方法。

  ③尝试用不同的方法使“龙舟”前进。

  (2)探索多人合作组成“龙舟”前进的方法。

  ①迁移两人合作经验,尝试多人合作组成龙舟前进。

  ②交流经验,讨论使“龙舟”加快速度前进的方法。

  ③再次尝试,体验协调一致的重要性。

  3.游戏:《赛龙舟》。

  活动七:一起过端午

  主要涉及领域:综合

  活动目标:

  1.通过知识竞赛、趣味游戏、品尝美食等活动,进一步丰富端午节的相关经验。

  2.在“大带小”活动中,增进关心弟弟、妹妹的情感,体验与弟弟、妹妹共度节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师幼共同搜集端午节的资料并布置环境。

  2.师幼共同准备端午知识竞答题、龙舟拼图、端午食品头饰等。

  3.师幼共同准备才艺展示节目。

  4.端午美食。

  活动建议:

  1.出示粽子,引出端午节的话题。

  2.大班、小班幼儿混合编成以端午食品命名的5~6组,交代活动规则和要求。

  3.才艺展示及游艺竞赛活动。

  (1)情境表演:《端午节的传说》。

  (2)以新编小组为单位开展知识竞答:①端午还有哪些名称?②端午节有哪些习俗?

  ③为什么在端午节要吃粽子?为了纪念谁?④端午节挂“五端”,是哪“五端”?⑤端午节吃“五黄”,是哪“五黄”?⑥端午节,人们为什么给小孩子带五色香囊?

  (3)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游戏活动(如:包纸粽子比赛、拼龙舟竞赛等)。

  (4)幼儿才艺表演活动。

  4.“大带小”端午美食品尝活动。

  六、资料链接

  1.知识资料。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古称“重五”,与九月九日称“重九”之意相同,又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诗人节、艾节、夏节、龙日等。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其中,最为人们所知晓的一段传说,是为了纪念2000多年前投江而死的我国伟大诗人屈原。

  端午节,民间有赛龙舟、吃粽子、吃五黄(雄黄酒、黄鱼、黄瓜、黄鳝、黄豆芽)、挂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佩香囊等习俗。在民俗文化领域,人们常把赛龙舟和吃粽子等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二起。古时,五月五日又称为“恶月恶日”,吃五黄饮雄黄、挂五端于门庭、采杂药做香囊等风俗可能出自上古,其目的在于驱邪避魔、驱毒避虫。现在,除了有迷信色彩的习俗渐已消失外,其余的习俗已流传邻近诸国,如:赛龙舟等,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2.教学资料。

  (1)故事。

  屈原的故事

  屈原是我国古代的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他非常爱自己的国家——楚国。他爱护百姓,帮助楚王治理国家,使楚国变得很强大,楚王很信任他。

  王后和奸臣们看见楚王这么信任屈原,心里很不高兴,经常凑在一起商量害屈原。他们拼命在楚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动员楚王相信最强大的敌国——秦国的话,放弃跟其他小国家做朋友。屈原坚决反对楚王相信敌人的话,一再劝说楚王不要与周围的国家绝交。楚王非常生气,撤掉了屈原的官职,将他流放到很远的地方,坚持与周围的国家断绝了朋友关系。

  秦国见楚王中了计,就派了很多兵去攻打楚国。楚国被打败了,楚王也被秦国捉去,最后死在了秦国。

  屈原虽然被免除了官职,但他非常关心自己的国家,他担心楚国的命运,常常整夜睡不着。在听到楚国被打败、楚王死在秦国的消息后,他非常伤心。他昏昏沉沉地走了几天,来到了汨罗江边,用力向江心一跳,很快沉了下去。

  屈原死的这天,是农历五月初五。老百姓们听说后,争着划船,到处去捞屈原,赛船的风俗就这样形成了。为了纪念屈原,人们还用竹叶和糯米包成粽子投入江中,让鱼吃饱了不伤害屈原。

  (2)童谣《拍手歌》参见盖国梁:《节趣》,上海,学林出版社,1998年,第96页。

  (3)歌曲《包粽子》参见许卓娅主编:《韵律活动》,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81页。

  (4)自制香包的步骤。

  ①在纸上画出想做的香包形状(心形、叶形、三角形等)。

  ②剪裁出相应的纸样。

  ③按照纸样剪出两面布形。

  ④正面对正面,对好缝合,注意留一开口。

  ⑤将缝好的立体翻出正面。

  ⑥由开口处放入干花、艾草等。

  ⑦将口缝合,绑上绳结。

  ⑧根据自己的意愿装饰香包。

  (5)折纸粽的步骤(如图所示)。

  教学反思:

  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设计并组织有关端午节的主题教育活动,是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端午节,感受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激发初步的爱国主义情感,丰富以下主要经验:①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端午节也是一家人团聚的日子。②端午节有吃五黄、挂五端以驱毒避虫的习俗。“五黄”指黄豆做的粽子、咸鸭蛋黄、雄黄酒、黄鱼和黄瓜;“五端”指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和龙船花。③端午节有赛龙舟的习俗。④端午节有特别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种形状、多种口味的。⑤端午节有许多传说、故事、儿歌,如:有关屈原的传说等。

31、大中小班教案《端午节》含反思

  主题目标:

  1、知道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乐于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乐于参与一些节日准备和庆祝活动。

  2、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兴趣,产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环境创设:

  1、 科学区:投放艾草和菖蒲。陈列不同造型的香袋。

  2、 美工区:放置制作长命缕和纸粽子的材料。

  3、 阅读区:张贴有关端午节的字条,让幼儿认读。

  4、 表演区:提供扎头的布条和纸棒,供幼儿表演赛龙舟。

  家长工作:

  1、 和孩子一起收集有关端午节风俗的图片、资料,向孩子讲述端午节的风俗。

  2、 带孩子购买艾草和菖蒲、粽子、香袋、咸鸭蛋等过节物品。

  3、 和孩子一起观看有关节日庆祝活动的报道。

  4、 参加班级的包粽子活动。

  活动安排:

  活动一 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

  目标:

  1、 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2、 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初步的兴趣,对屈原产生崇敬之情。

  幼儿表现:

  当我在给孩子讲《屈原》的故事时,他们都听得非常的认真,睁着大眼睛满脸一副敬佩的样子。当听到屈原投江的情景时,都不约而同地发出“啊”的惊叹声和遗憾声。有的孩子还争着要把自己从家长处听到的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和风俗说出来。

  活动二 艾草和菖蒲

  目标:

  观察艾草和菖蒲的外形,了解它们在端午节期间的特殊用途。

  幼儿表现:

  班上有四个幼儿特地让家长去市场购买艾草和菖蒲,我把它挂在教室内外。孩子们感到很新鲜,他们以前看到过,但是却叫不出名,更不知道它的实际含义是什么,所以都纷纷问我。我向他们解释和介绍了艾草和菖蒲的名称和端午节用来辟邪的用意。对于辟邪孩子们都不太懂,但他们知道这肯定是一种挺厉害的东西,就象一把剑一样。关于名称,有一个幼儿问我:哪一样是艾草?哪一样是菖蒲?我当时一下子蒙住了,的确课前我没仔细去查过资料,于是我就请小朋友帮忙去问问爷爷奶奶或爸爸妈妈。小朋友们乐意地接受了任务,下午当大人来接孩子时,他们都急着询问,但当时家长们也都被问住了。

  活动三 粽子香袋

  目标:

  1、 感受粽子香袋的美。

  2、 在探索中学习叠制锥体技能。

  3、 养成做事细心的习惯。

  幼儿表现:

  幼:“瞧!我包的粽子大吧。”

  幼:“我包的粽子可结实了。”

  幼:“我们的粽子五颜六色的真漂亮,啊呜!咬一口。”

  ……

  幼:“哇!老师把我们纸做的粽子串起来了,好漂亮啊!”

  幼:“这个是我做的。”

  幼:“我的也有的,好几个呢!”

  幼:“我们的教室真漂亮啊!别的班级肯定没这么漂亮。”

  家长反映:

  当家长来接孩子时,他们走进教室就发现了悬挂在梁上的一串串粽子香袋,都说很漂亮,的家长饶有兴趣地凑近摸摸。孩子们也非常积极地拉着大人参观自己的作品,一脸的自豪感。家长们都说班级的环境非常漂亮,非常美。

  活动四 长命缕

  目标:

  1、 知道我国有在端午节给儿童戴长命缕的习俗,加深对端午节的了解。

  2、 学习搓线的技巧。

  幼儿反映:

  显然,孩子们非常的喜欢搓长命缕,每天我都要给孩子准备一批制作的毛线。区域活动或课间休息时,都爱到美工区去搓长命缕玩,有些孩子一连搓了好几条戴在手上、脚上,有的甚至连脖子上也戴了一条。女孩子还戴着跳起了舞。

  活动五 做龙舟

  目标:

  1、 通过观察、集体讨论,分工合作,运用捏泥、建构、绘画等手段创作龙舟。

  2、 增强合作性、创造性、动手能力。

  活动六 包粽子

  目标:

  1、 学习包粽子,进一步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产生兴趣。

  2、 体验劳动和分享的乐趣。

  幼儿反映:

  包粽子的活动提早已经通知孩子和家长了,孩子们可开心了,总是来问我什么时候开始。他们急切地等待和盼望着。活动那天,孩子们似乎来的很早,还一个劲地嘱咐来参加活动的家长等一会不要迟到。活动之前的准备,孩子们已经急不可待了,看者调好料的糯米、粽子壳、线一样样地摆上桌子,他们纷纷要开始动手了。活动中,孩子们学得可认真,可积极了,一个劲地要求大人帮忙指导。虽然他们包的并不好,有的甚至屡屡失败,但那份积极性和兴趣依然很浓。下午,孩子们吃上自己包的粽子,又说又笑,离园时还带一个回家让大人品尝,成功的喜悦溢与言表。

  家长反映:

  家长很支持我们的活动,所以当日来了不少的热心家长。在活动中,他们教得很认真很耐心,手把手地指导孩子如何卷棕叶、如何压实糯米、如何包裹和捆扎。活动结束,家长们还主动帮助我们整理场地,扫地、擦桌、拖地、摆桌椅,一会儿工夫教室就干净整洁了。

  活动效果与反思:

  本次主题活动内容丰富有趣,活动效果好。

  首先,幼儿的参与很积极认真,通过谈话“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折纸“粽子香袋”、毛线编制“长命缕”、积塑搭建“龙舟”以及家长们共同参加的包粽子等一系列活动,使幼儿对端午节这个中国传统节日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同时也发展了动手能力,感受了节日的快乐气氛。

  其次,家长们在活动中也非常的配合,纷纷拿来了香袋、菖蒲等端午节特有的物品,还特地请假来参加包粽子的活动,使活动的开展很顺利。

32、中班端午教案《端午节》含反思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幼儿用书中划龙舟的图片,引出活动主题。

  教师出示图片:小朋友,你们知道图片上的人在干什么吗?什么节日人们会举行划龙舟比赛呢?(引导幼儿知道是端午节。)二、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与习俗。

  1、教师:你们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

  2、教师请幼儿说一说。

  3、教师讲述《屈原的故事》,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4、教师:端午节为什么要划龙舟呢?教师讲述划龙舟的来历。

  5、教师:你们知道端午节初了吃粽子、划龙舟之外,还有什么风格习惯吗?教师展示艾草图片,让幼儿初步了解艾草的原因。

  6、带领幼儿学习简单的端午节儿歌。(儿歌:五月五,端午到,吃粽子,插艾草,划龙舟呀真热闹。)三、让幼儿完整听屈原的故事1、故事中的屈原是一位什么人呢?

  2、他为什么要跳江自杀呢?

  3、人们为什么要包粽子、吃包子和划龙舟呢?

  教师反思:原来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我们国家古代的一位伟人,他的名字叫屈原,他是一位爱国主义诗人,一心为国家大事担忧,眼看着国家就要面临灾难却无法挽救,于是整天忧心忡忡,不久,这位怀才不遇的诗人就跳江自杀了!但是他的尸体一直都没有找到!他自杀的时候刚好快到五月初五了,人们就把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在端午节要赛龙舟、吃粽子。赛龙舟是为了赶跑河里的鱼虾,怕他们吃掉屈原的尸体,在河里投包子、粽子喂饱鱼虾,也是怕他吃掉屈原的尸体!由此可见屈原他是一位多么受人尊重与爱戴的人啊四、请幼儿说说自己过端午节的经历。

  教师:马上就是端午节了,我们家里都已将开始包粽子了,你们包粽子要用到哪些工具呢?

  这些包粽子的工具要作哪些准备呢?

  教师小结:每年的端午节我们都要包粽子和包子。包粽子要用粽叶和糯米,根据个人的口味,人们可以在糯米里面加上猪肉,做成咸粽子;也可以在糯米里面加上红枣,做成甜粽子!

  活动结束!

33、中班教案《我想知道的端午节》含反思

  说目标

  我为本次活动设置了这样的目标:

  1、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2、在观察、品尝中发现粽子的口味、形状是多种多样的,初步了解粽子的制作过程。

  3、让幼儿知道节日的时间。

  4、体验和大家一起过节的快乐。

  说教法和学法

  整个活动,采取看、听、说、做等方式进行,力图让孩子在说说做做中,进一步加深对端午节的认识和了解,同时,各个环节紧密相扣,通过观看、提问、讨论、交流,和孩子共同获取更多有关端午节的知识。

  活动目标:

  1、 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2、 在观察、品尝中发现粽子的口味、形状是多种多样的,初步了解粽子的制作过程。

  活动准备:1、FLASH《屈原的故事》

  2、幼儿收集的各种各样的粽子

  3、录像:包粽子

  活动重点:在观察、品尝中发现粽子的口味、形状是多种多样的

  活动难点:知道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活动流程:故事导入——展示介绍——品尝交流——包粽子

  活动过程:

  一、观看flash,听《屈原的故事》,了解端午节的来历。

  1、提问:

  端午节是几月几日?

  人们过端午节纪念谁?

  为什么要纪念屈原?

  人们是用哪些方法来纪念屈原?

  2、拓展交流:端午节还有哪些习俗?

  二、展示、介绍“我收集的粽子”,了解包粽子所需要的材料

  1、展示幼儿收集的粽子,了解粽子种类的多样。

  提问:你带来的是什么粽子?

  它是什么形状、什么口味的?

  2.观看录像:包粽子,了解、认识包粽子所需要的材料。

  提问:你知道包粽子需要哪些材料吗?

  (根据幼儿所述,一一出示相应材料并加以认识。)

  3、完整观看录像:包粽子

  讨论:你看到人们是怎么包粽子的?

  三、品尝粽子、交流粽子的口味等,体验过端午节的乐趣。

  1、把你带来的粽子请好朋友尝一尝,看看你们的粽子有什么不一样?

  四、延伸活动——包粽子

  活动反思:

  在近期的业务学习中,园长曾指出我们老师目前所存在的问题:缺乏时代性和时尚性,活动设计不能很好地贴近生活,自己好好想想,的确平时可能过分地依赖“学习”一书,把以往比较重视的节日教育等方面都抛之脑后了,有的时候也只是在晨谈活动中偶尔提起一下,以为孩子记住节日的名称和日期就行了,却不曾想到,就在这一次次不重视中,孩子丧失了无数获取知识,增强名族自豪感的机会。因此,趁端午节来临之际,赶快纠正自己之前的错误做法,设计并实施了这样一次端午节活动。

  其实这样的活动不仅有利于孩子的发展,同时也是对老师的信息量和知识量提出了一定的挑战,只有当老师自己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才有可能不误人子弟,因此在本次活动前,我自己首先收集了一些关于端午节的资料,寻找到一些课件,希望通过这些资料,让孩子更好地获取到有关端午节的知识。整个活动,因为自己事先做的准备比较充分,因此对孩子的回应比较游刃有余,同时对孩子的一些疑惑也能解答地比较到位。纵观整个活动,我觉得涵盖的知识量是比较大的,所以每一个点并没有挖得很深很透,对孩子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此包粽子的环节最后我没有实施,把它当做之后的一个延伸活动来进行。

  从孩子的表现来看,他们的兴趣很高,能够投入到活动中,通过这个活动,他们知道了屈原,了解了粽子的制作过程,这两个点是他们比较关注的,我想如果把这些环节设计成几个小活动,可能会更好,毕竟对于中班孩子来说,在一个活动中解决太多的问题是有很大难度的,这是我考虑不周的地方。

34、中班教案《中秋节食品》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尝试后能发现中秋节节庆食品的食用方式

  2、体验活动的快乐,进一步感知中秋节热闹的气氛

  3、知道节日时人们主要的庆祝活动。

  4、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节日的日子及习俗,乐于参与节日的活动。

  活动准备:

  实物或图片:红菱、藕、毛豆、芋艿

  活动过程:

  1、认识提供的实物

  回忆在中秋节中食用过,还食用过哪些东西

  2、讨论讲述:

  (1)这些食品是怎么吃的?

  (2)还有哪些食用这些食品的方式?

  3、尝试食用

  幼儿用各种方式吃这些食品

  教学反思:

  中秋佳节是我们中国一个传统的重大节日,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是孩子们观赏月亮,品尝月饼,学习分享的大好时机。

35、中班端午节教案《小小中国娃浓浓端午情》含反思

  活动主题:"小小中国娃 浓浓端午情"

  活动日期:6月6日(农历五月初五)

  活动地点:操场 教室

  活动目的:

  1、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通过端午节来进一步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用心去体验我国的传统节日中蕴涵的意义。

  2、增进幼儿对祖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习俗,从小培养孩子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3、让幼儿知道节日的时间。

  4、愿意参加活动,感受节日。

  活动准备:

  1.废旧花纸 、 剪刀 、 胶棒 、鸭蛋等 。

  2.香囊 , 端午节由来的资料等

  活动内容和安排:

  1.全园集体活动:

  (1)、端午诗歌比赛

  (2)、观看幼儿歌舞表演

  (3)、佩戴香囊

  2. 幼儿回教室活动

  (1)农历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端午节)

  (2)那么,你们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

  (3)学生讲述端午节的起源故事。

  (4)一起收看端午节各地的风俗习惯视频

  3."画彩蛋,迎端午"

  淡淡棕叶香,浓浓世间情,根根丝线连,切切情意牵,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 又称端阳节、、五月节、端五、等等。"端午节"是我国极富民族色彩的传统节日,素来有吃粽子、吃鸡蛋、挂香袋等风俗,在节日来临之际,我们班组织幼儿开展了"贴彩蛋,迎端午"活动。

  4. 吃粽子

  吃粽子的由来--因屈原投江,民众怕屈原的尸体被鱼、虾吃掉,所以用竹筒装好米食投入江中,后来演变成用竹箨、竹叶包好投入江里喂鱼、虾。

  5.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夏历五月初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过端午节是我国两千多年来的习惯。端午节同时是一个可以和亲友团聚一起度过的节日,端午节也可以举行许多活动,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一个十分盛行的节日。今天我们就来过一个特别的有意义的端午节。

36、中班教案《端午节里做什么》含反思

  端午节里做什么(社会 语言)中班上学期

  活动目标

  1.了解端午节的由来,体验集体吃粽子的快乐。

  2.指导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理解有关节日的一些风俗习惯。

  3.能用流畅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见解。

  4.愿意积极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5.让幼儿知道节日的时间。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家长与幼儿一起了解端午节。

  2.赛龙舟的录像;几个不同大小的香包;一个大粽子,幼儿每人一个小粽子。

  3.教学挂图《屈原的故事》;教学音带《屈原的故事》。

  活动过程

  1.出示粽子导入活动。

  --教师出示大粽子,提问:这是什么?你们吃过吗?是什么味道?过什么节日要吃粽子?

  --介绍节日名称的"端午节":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中国人就要过端午节。

  --提示语: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呢?这个节日表示什么意思?让我们来听听这个故事。

  2.讲述故事,介绍端午节的来历--出示挂图,播放录音《屈原的故事》。

  --提问并小结:现在你们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原来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划船是为了寻找投江的屈原爷爷,粽子是扔进江里喂鱼的,是为了鱼儿不伤害屈原爷爷)

  3.观看录像,感受赛龙舟是紧张、欢快的气氛。

  --提问:他们在干什么?看赛龙舟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4.了解相关风俗活动

  5.品尝粽子,体验快乐。

  --请幼儿自己动手剥粽子,吃粽子。

  --请幼儿交流粽子的味道。

  活动建议与提示:

  1.此活动安排在端午节的前一周在开展。

  2.组织幼儿自由阅读相关才来哦,了解粽子的来历、端午节里的民间风俗。请幼儿用橡皮泥报纸、绳子等材料做粽子,布置一个粽子展示会。

  3.如果条件许可,活动前可让幼儿观看一系列的端午节的活动录像,如赛龙舟、包粽子、做香包等,使用前后可让幼儿观看一系列端午节里的民间庆祝活动。

  4.请家长与孩子进行娱乐游戏"划龙船",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动作的灵活性、协调性。

  教学反思:

  通过“端午”主题教育活动,让幼儿感受过节的快乐,做中国人的光荣。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积累幼儿的文化底蕴。在活动中让幼儿展现自我,发展自我个性,进一步培养他们的主体参与意识、动手能力和同伴间的团结合作精神。

37、大班教案《端午节的一天》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安静地倾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2、知道农历五月五是我们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3、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及习俗文化(重点),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兴趣,产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难点);

  4、认读字宝宝:"龙舟、艾叶、粽子"

  5、让幼儿知道节日的时间。

  6、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活动准备:

  1、实物:扎好的艾叶与菖蒲,彩色丝线,香袋,咸蛋,粽子

  2、图片: 赛龙舟,粽子,悬挂艾叶与菖蒲,彩色丝线,挂香囊,咸蛋,涂雄黄,字卡

  活动过程:

  导入: 播放背景音乐,师生律动出场--乘火车(进站)

  一、开始部分

  1、打招呼

  2、手指游戏--《手指歌》

  二、基础部分

  1、谈话导入,展示粽子,引出故事

  (1)小朋友看这是什么呢?(粽子),你们吃过粽子吗?吃过哪些味道的粽子?(鲜肉粽子、咸肉粽子、红豆粽子、赤豆粽子、花生粽子······)你喜欢吃哪一种粽子?

  (2) 你们知不知道人们在什么节日里都要包粽子、吃粽子吗?(幼儿讨论后,教师揭示答案:五月五,端午节)

  2、欣赏故事(要求幼儿安静倾听,理解故事内容)3、根据故事内容提问,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 1 ) 农历五月五是什么节?

  (2)你们知道端午节都有哪些习俗?

  (3)为什么这个节日要吃粽子?

  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图片:赛龙舟、吃粽子、插艾叶等。

  4、拓展延伸

  (1)了解屈原的故事;(通过故事激发幼儿爱国情感)

  (2)出示插艾草、香袋、咸蛋、涂雄黄、系彩色丝线的图片,了解其用途。(幼儿讨论)师:除了这两个习俗,你们还知道别的端午节习俗吗?还有许多习俗就躲在旁边的小篮子里,你们去找一找,看一看,说一说,你们认识这些习俗吗?(幼儿自由分组进行讨论 )师:哪一组来说说,你们看到的是端午节中的哪个习俗?幼儿边说边观看图片,说出来给幼儿展示相应的实物。(虚实结合,加深印象)教师小结:从端午节开始天气会越来越热,蚊子、虫子也越来越多,疾病容易流行。古时还没有发明灭蚊剂,但古代中国人非常聪明,爱动脑筋,利用艾草、菖蒲的特殊气味将它们挂在门框上,用以驱除蚊虫。五索象征五条龙,民间传说能降服鬼怪。

  向幼儿介绍吃粽子、赛龙舟、挂香袋的含义:在屈原投江的日子里,人们把米装在竹筒里投入江中给他吃,后来人们怕蛟龙吃米,就用粽叶把米包起来,缠上蛟龙最怕的五彩线。还有一种传说:古代有位忧国忧民的诗人叫屈原,他不幸投江而死,人们为了纪念他,就设立了"端午节"。"吃粽子"本义是把粽子投进江河,让鱼蛟虾蟹吃饱了而不去伤害屈原的遗体;"赛龙舟"相传是为了捞救屈原;香包用红、黄、蓝、白、黑五彩丝线制作,里面装有芳香的药物,寓意是祛毒长命。

  三、学习儿歌

  1、欣赏儿歌

  2、跟读儿歌

  3、朗读儿歌(集体读、小组读、个别读)

  4、认读字宝宝"龙舟、艾叶、粽子"四、游戏部分--萝卜蹲教师出示图片,幼儿根据自己手上的字宝宝做出蹲下的动作

  活动结束

  (播放背景音乐,游戏退场)师:端午节的习俗还有许许多多,你们喜欢过端午节吗?假设今天就是端午节了,让我们也来庆祝一下吧。你们想按哪种习俗过端午节?

  师:那就让我们用最热闹的方式来庆祝吧!

  带领幼儿玩赛龙舟游戏走出活动室(通过游戏增进对端午节习俗的认识 )六、活动效果与反思:

  本次主题活动内容丰富有趣,活动效果好。

  首先,幼儿的参与很积极认真,通过谈话"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欣赏故事、玩游戏等一系列活动,使幼儿对端午节这个中国传统节日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同时也发展了动手能力,感受了节日的快乐气氛。

  教学反思:

  端午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它有着独特的风俗,如:吃粽子、赛龙舟、挂香袋、系长命缕等庆祝活动。这些活动都适合大班的幼儿来开展,既能锻炼和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又能增进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同时,端午节又有着一个有名的来历,让幼儿了解"屈原"的故事,能激发他们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38、小班安全教案《端午节》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端午节的名称、来历和有关习俗,知道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2.通过编彩带、做香囊、画彩蛋等有趣的活动,体验端午节特有的习俗。

  3.感受中国民间节日特有的韵味。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活动准备:

  1.flash故事《端午节的传说》、《端午节的习俗》

  2.编彩带、做香囊、画彩蛋等活动的相关材料。

  活动过程:

  (一)了解端午节的名称及时间。

  1.出示粽子实物,引发幼儿兴趣。

  师:看,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什么?你们吃过粽子吗?什么节日的时候我们会吃粽子呢?

  教师小结:五月五,是端午。端午节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

  (二)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

  1.观看端午节的故事。

  师:你们知道端午节的故事吗?

  2.提问帮助理解。

  师:刚才故事里说了什么?

  教师小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还要吃粽子呢。吃粽子,忆屈原。

  (三)集体感知端午节吃粽子和划龙舟这两种主要习俗。

  1.从幼儿自身经验来感知吃粽子的风俗。

  从粽子的味道、形状、粽叶等方面让幼儿体验端午节吃粽子的风俗。<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

  教师小结:看来粽子的味道不同,形状和颜色也有很多种呢。

  2.玩赛龙舟游戏,体验端午赛龙舟的快乐。

  师:端午节除了吃粽子人们还要进行一项很热闹的活动。

  幼儿玩赛龙舟游戏,并分享游戏的感受。

  教师小结:看来呀赛龙舟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给大家带来快乐呢!

  (四)自主探索,通过编彩带、做香囊、画彩蛋等有趣的活动,了解端午节的其他一些习俗。

  1.提供实物、录像等,幼儿分组探索端午节的常见习俗。

  2.幼儿交流探索结果。

  教师小结:这些活动不仅是为了纪念屈原,还有着人们希望一家团聚,生活美满的心愿呢!

  (五)结束活动,儿歌总结。

  1.教师念儿歌总结。

  2.去教室里继续寻找端午节的其他活动。

  活动延伸:

  美工区:用彩色纸折粽子,尝试编蛋网兜。

  生活区:继续学习包粽子,编彩带、做香囊、画彩蛋等有趣的活动。

  语言区:讲讲端午节的一些风俗习惯与传统故事。

  教案反思:

  课前,我先给孩子课前延伸了一些关于端午节的由来,屈原的故事。让孩子初步了解为什么会有端午节,端午节是干什么的。由于课前已经有了延伸活动,所以孩子们都比较感兴趣。

  课上,我把重点放在了端午节的习俗上,如: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做香包、挂艾草等,以及人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在这些习俗中,孩子们对包粽子比较熟悉,其次,对赛龙舟比较容易理解,但是其他的习俗在我们这里并不多见,所以就没有作为重点去讲。而且端午习俗较多,也都离孩子生活经验较远,只需孩子了解,所以没有讲得太细>,以免内容深奥不便于孩子的理解。我需要注意的地方是语言组织以及提问上,应该再贴近孩子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让孩子更容易理解,才会有更好的课堂气氛。

39、小班主题优秀教案《端午节―粽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了解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并了解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

  2、通过实践操作活动,感知粽子的形状和品种,鼓励幼儿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培养幼儿创新意识。

  活动准备:

  1、故事录音。

  2、各种形状的粽子,粽叶若干、米、皮筋、点心盘、毛巾等。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话题。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端午节吗?谁能告诉我端午节是什么时候?在这一天,我们会吃什么?(粽子)

  今天老师也为小朋友带来了很多的粽子,请你拿一个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你手里拿的粽子像什么?并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一说。

  小结:粽子的形状真有趣!

  二、品尝粽子,并讲述。

  1、认识粽叶。

  t:粽子的形状真有趣,我们来闻一闻,香吗?你们知道这阵清香来自哪儿?是从粽子外面的这片叶子上散发出来的,它叫粽叶。

  2、幼儿品尝。

  t:你们吃过粽子吗?你吃过哪些粽子?"文.章出自屈a老师教.案网"今天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很多的粽子,我们来吃吃看,跟你吃过的一样吗?

  3、幼儿讲述粽子的馅及它的味道。

  小结:原来粽子的品种这么丰富啊!

  三、故事欣赏。

  1、你们知道端午节这一天为什么吃粽子吗?我们一起来听一段故事,听完你就知道为什么了、

  2、幼儿欣赏故事内容。

  3、提问。

  ①吃粽子是为了纪念谁?

  ②端午节这一天除了吃粽子,还有哪些活动啊?

  四、幼儿制作粽子。

  t:今天,我们一起来学包粽子好不好?

  老师交代要求:

  请每个小朋友拿一片粽叶,放入一点米,不管小朋友包什么形状的粽子,只要里面的米不漏出,你包的粽子就成功了,注意了我们可不能浪费,不要把米弄到地上。

  发布于和谐亲子社区

  (培养幼儿的创新,教师巡回指导)

  五、结束部分。

  小朋友粽子包得可真棒!现在我们带上自己包的粽子请厨房阿姨帮我们煮一煮,好不好?

  活动反思:

  课上,我把重点放在了端午节的习俗上,如: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做香包、挂艾草等,以及人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在这些习俗中,孩子们对包粽子比较熟悉,而且端午习俗较多,也都离孩子生活经验较远,只需孩子了解,所以没有讲得太细,以免内容深奥不便于孩子的理解。我需要注意的地方是语言组织以及提问上,应该再贴近孩子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让孩子更容易理解,才会有更好的课堂气氛。

40、小班主题优秀教案《端午节》含反思

  一、设计思考

  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设计并组织有关端午节的主题教育活动,是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端午节,感受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激发初步的爱国主义情感,丰富以下主要经验:

  ①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端午节也是一家人团聚的日子。

  ②端午节有吃五黄、挂五端以驱毒避虫的习俗。,!来源:屈,老,师教.案网""五黄"指黄豆做的粽子、咸鸭蛋黄、雄黄酒、黄鱼和黄瓜;"五端"指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和龙船花。

  ③端午节有赛龙舟的习俗。

  ④端午节有特别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种形状、多种口味的。

  ⑤端午节有许多传说、故事、儿歌,如:有关屈原的传说等。

  二、各年龄段主题活动目标年龄段 小班主要目标

  (1)初步了解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感受端午节的节日氛围;

  (2)喜欢和老师、小朋友一起做做、玩玩、尝尝,共享节日的快乐。

  三、主题活动实施概况

  四、主题活动环境创设及资源利用环境创设

  (1)园内大厅布置"赛龙舟"的场景;

  (2)班级中陈列幼儿收集的与端午节有关的物品,悬挂艾草、粽子、鸭蛋、香包等;

  (3)各班以端午节为主题更换主题墙饰,展示幼儿参与端午节活动的全过程及在活动过程中的发现、收获与体验:

  ①中、大班可以以"我的调查"、 "我的发现"等为标题展示幼儿端午节活动进展情况,如:有关端午的问题以及对端午的传说与习俗方面的调查资料等;

  ②小班则可以以"我们在端午节里"为题展出幼儿的活动情况;

  (4)区域中提供与主题相关的操作材料,如:

  ①图书角:提供有关端午节的图书、图片,供幼儿欣赏、阅读;

  ②体育角:提供"赛龙舟"游戏所需的竹竿、彩条、纸棍、小旗等,供幼儿游戏;

  ③动手区:中、大班提供纸、线等材料供幼儿尝试包粽子、缝香包、编鸭蛋网,小班提供油泥让幼儿尝试自制绿豆糕、鸭蛋。

  (5)家长园地:介绍主题活动中须请家长配合的内容、主题活动进展情况等

  资源利用

  (1)请家长协助幼儿进行相关资料的调查及收集,丰富幼儿的相关经验;

  (2)请家长来园参加活动,和老师、幼儿共同感受节日做做、玩玩、尝尝的快乐;

  (3)在本地组织"赛龙舟"活动时,组织师幼前往参观并摄像

  五、主要教育活动方案

  (一)小班活动一:参观端午节的环境主要涉及领域:社会

  活动目标:

  1.通过参观园内环境,感受节日氛围。

  2.初步了解端午节的一些习俗。

  3.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4.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园内布置的端午节的环境。

  活动过程:

  1.谈话,激发参观兴趣。

  2.参观园内环境,自由交流、讲述与端午相关的物品。

  3.集体交流,了解端午节的有关习俗。

  ★指导语:

  ①你看到了什么?

  ②幼儿园里为什么要挂这些东西?

  活动二:好吃的粽子主要涉及领域:科学

  活动目标:

  1.知道粽子是端午节的节日食品,通过观察,了解粽子是由粽叶、糯米等包成的。

  2.喜欢吃粽子,通过品尝活动进一步感受节日的愉快。

  活动准备:

  1.粽叶、糯米、棉线。

  2.煮熟的粽子、生粽子人手一只。

  活动过程:

  1.观察粽子,知道粽子是端午节的节日食品,激发活动兴趣。

  2.进一步观察粽子的外形、气味等特征。

  ★指导语:粽子是什么样子的?闻起来有什么味道?

  3.观察包粽子的材料,了解粽子的制作过程。

  (1)知道材料的名称,了解其用途。

  ★指导语:包粽子需要哪些材料呢?怎么包?

  (2)观察老师包粽子、煮粽子的过程。

  4.品尝粽子,体验快乐。

  (1)探索剥粽子的方法。

  (2)品尝粽子,与同伴说说自己吃的粽子的口味及自己吃粽子的心情。

  活动三:绿豆糕主要涉及领域:艺术

  活动目标:

  1.尝试用油泥自制"绿豆糕",感受做做、玩玩的快乐。

  2.注意保持桌面的干净,有良好的活动习惯。

  活动准备:

  小盒、油泥、装绿豆糕的塑料盒、各种玩具等辅助材料。

  活动过程:

  1.观察绿豆糕的外形,激发兴趣。

  ★指导语:这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

  2.讨论制作绿豆糕的方法及要求。

  (1)讨论制作绿豆糕的方法。

  ★指导语:怎么做绿豆糕?(根据讨论情况,请个别幼儿示范绿豆糕的制作方法。)

  (2)讨论制作绿豆糕的要求。

  ★指导语:做绿豆糕时要注意什么?

  活动反思:

  课上,我把重点放在了端午节的习俗上,如: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做香包、挂艾草等,以及人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在这些习俗中,孩子们对包粽子比较熟悉,其次,对赛龙舟比较容易理解,但是其他的习俗在我们这里并不多见,所以就没有作为重点去讲。而且端午习俗较多,也都离孩子生活经验较远,只需孩子了解,所以没有讲得太细,以免内容深奥不便于孩子的理解。我需要注意的地方是语言组织以及提问上,应该再贴近孩子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让孩子更容易理解,才会有更好的课堂气氛。

41、中班教案《伞可以做什么》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了解伞的多种功能。

  2. 初步尝试用替换词语的方法仿编儿歌。

  3. 感受运用语言和想象所带来的乐趣。

  4. 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 能分析故事情节,培养想象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初步尝试用替换词语的方法仿编儿歌。

  2.感受运用语言和想象所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1. 儿歌:《伞可以做什么》

  2. 幼儿带来的各种伞

  3. 蚂蚁,小鸟,长颈鹿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 教师展示幼儿带来的各种伞。问:小朋友知道这些伞可以用来做什么吗?

  幼儿回答(遮雨,遮太阳)

  教师鼓励幼儿大胆想象伞还可以做什么?(如:可以用伞柄弯钩取东西,当拐杖等。)

  2. 教师展示蚂蚁,长颈鹿,小鸟的图片。问:如果蚂蚁,小鸟,长颈鹿有一把这样的伞,它们会把伞当做什么呢?(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地,自由的想象。)

  幼儿充分想象,(比如:小鸟可以把它当做鸟窝,长颈鹿可以把它当做帽子等。)

  二.欣赏儿歌《伞可以做什么》

  1.教师范读。

  2.鼓励幼儿有感情的跟念儿歌,并做动作表现出来。

  三.幼儿尝试仿编儿歌

  1.在熟悉了儿歌《伞可以做什么》的基础上,让幼儿试着把书上的儿歌变得更长。(如:伞可以做什么?伞可以当鸟窝······)

  2.师幼互动,教师念“伞可以做什么?”幼儿回答:“伞可以······”

  3.分角色练习,男孩子与女孩子以一问一答的方式反复练习。

  4.教师小结孩子们仿编的儿歌。

  四.拓展活动

  让幼儿带上自己的伞到户外游戏,体验伞可以做什么。

教学反思

  1. 整堂课的环节设计合理,重点突出。

  2. 全班幼儿基本能念儿歌,理解儿歌内容,了解了伞的作用。完成了教学目标。

  3. 幼儿的参与面较广,但课堂气氛不太活跃。

  4. 在仿编儿歌时,幼儿遇到了一定的困难,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将注重孩子语言表述,还有语感的培养。

42、中班社会教案及教学反思《端午节的由来》

  活动目标

  1.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以及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2.了解端午节的来历,指导一些特殊的端午节物品,萌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对屈原产生崇敬之情。

  3.知道节日时人们主要的庆祝活动。

  4.体验人们互相关心的美好情感。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视频(屈原的故事,端午节的来历)

  2.各种形状的粽子(长的,棱角的,扁的)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与幼儿交流,说出端午节的名称和日期。 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中国有一个传统节日,叫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举行一些有意义的活动。

  2.与幼儿一起探讨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

  (1)与幼儿一起欣赏故事——《端午节的由来》,让幼儿知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屈原投江的那一天是农历的五月初五,因此确定这一天为端午节。

  (2)交流端午节有哪些习俗。

  赛龙舟、吃粽子、挂艾叶、带香囊或五彩线。提示幼儿可用语言表达、图片绘画、动作表演等方式表现这些习俗。

  二、了解端午节有关物品

  1.教师出示粽子,龙舟,香袋,长命缕,雄黄酒图片

  师:小朋友看看图片,你们认识这些东西吗?他它们叫什么名字呢?

  幼:粽子,龙舟(船),香袋……

  师:我们可以在图片中看到粽子,有龙舟,有香袋,还有的师什么东西呢?有没有小朋友知道的呢?

  幼:水/酒……

  师:每年的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小朋友们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

  2.组织幼儿观看教师教学资源,了解端午节各地风俗,获得更多有关端午节的经验。

  师:有小朋友知道屈原,非常聪明,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这个节日啊,和我国以为着名的诗人有关。我们一起来看看图片,听听屈原的故事(教师讲故事。)

  教学反思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但对于幼儿来讲还比较陌生,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民族情感,尊重自己的传统节日是尊重和热爱自己祖先和民族的表现。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端午节,感受端午节浓厚的节日内涵,初步激发幼儿爱国主义情感,我设计了以上活动内容。

43、中班主题教案反思《快乐端午节》含反思

  一、【导语】

  端午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它有着独特的风俗,如:吃粽子、赛龙舟、挂香袋、系长命缕等庆祝活动。这些活动都适合中班的幼儿来开展,既能锻炼和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又能增进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同时,端午节又有着一个有名的来历,让幼儿了解“屈原”的故事,能激发他们初步的民族自豪感。为此,我结合一年一度的端午佳节,开展相关的主题教学活动。

  二、主题目标:

  1、知道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乐于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乐于参与一些节日准备和庆祝活动。

  2、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兴趣,产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3、锻炼平衡能力及快速反应能力。

  4、乐于参与体育游戏,体验游戏的乐趣。

  三、环境创设:

  1、 科学区:投放艾草和菖蒲。陈列不同造型的香袋。

  2、 美工区:放置制作长命缕和纸粽子的材料。

  3、 阅读区:张贴有关端午节的字条,让幼儿认读。

  4、 表演区:提供扎头的布条和纸棒,供幼儿表演赛龙舟。

  四、家长工作:

  1、 和孩子一起收集有关端午节风俗的图片、资料,向孩子讲述端午节的风俗。

  2、 带孩子购买艾草和菖蒲、粽子、香袋、咸鸭蛋等过节物品。

  3、 和孩子一起观看有关节日庆祝活动的报道。

  4、 参加班级的包粽子活动。

  五、活动安排:

  活动一 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

  目标:

  1、 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2、 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初步的兴趣,对屈原产生崇敬之情。

  幼儿表现:

  当我在给孩子讲《屈原》的故事时,他们都听得非常的认真,睁着大眼睛满脸一副敬佩的样子。当听到屈原投江的情景时,都不约而同地发出“啊”的惊叹声和遗憾声。有的孩子还争着要把自己从家长处听到的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和风俗说出来。

  活动二 艾草和菖蒲

  目标:

  观察艾草和菖蒲的外形,了解它们在端午节期间的特殊用途。

  幼儿表现:

  班上有四个幼儿特地让家长去市场购买艾草和菖蒲,我把它挂在教室内外。孩子们感到很新鲜,他们以前看到过,(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但是却叫不出名,更不知道它的实际含义是什么,所以都纷纷问我。我向他们解释和介绍了艾草和菖蒲的名称和端午节用来辟邪的用意。对于辟邪孩子们都不太懂,但他们知道这肯定是一种挺厉害的东西,就象一把剑一样。关于名称,有一个幼儿问我:哪一样是艾草?哪一样是菖蒲?我当时一下子蒙住了,的确课前我没仔细去查过资料,于是我就请小朋友帮忙去问问爷爷奶奶或爸爸妈妈。小朋友们乐意地接受了任务,下午当大人来接孩子时,他们都急着询问,但当时家长们也都被问住了。

  活动三 粽子香袋

  目标:

  1、 感受粽子香袋的美。

  2、 在探索中学习叠制锥体技能。

  3、 养成做事细心的习惯。

  幼儿表现:

  幼:“瞧!我包的粽子大吧。”

  幼:“我包的粽子可结实了。”

  幼:“我们的粽子五颜六色的真漂亮,啊呜!咬一口。”

  ……

  幼:“哇!老师把我们纸做的粽子串起来了,好漂亮啊!”

  幼:“这个是我做的。”

  幼:“我的也有的,好几个呢!”

  幼:“我们的教室真漂亮啊!别的班级肯定没这么漂亮。”

  家长反映:

  当家长来接孩子时,他们走进教室就发现了悬挂在梁上的一串串粽子香袋,都说很漂亮,的家长饶有兴趣地凑近摸摸。孩子们也非常积极地拉着大人参观自己的作品,一脸的自豪感。家长们都说班级的环境非常漂亮,非常美。

  活动四 长命缕

  目标:

  1、 知道我国有在端午节给儿童戴长命缕的习俗,加深对端午节的了解。

  2、 学习搓线的技巧。

  幼儿反映:

  显然,孩子们非常的喜欢搓长命缕,每天我都要给孩子准备一批制作的毛线。区域活动或课间休息时,(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都爱到美工区去搓长命缕玩,有些孩子一连搓了好几条戴在手上、脚上,有的甚至连脖子上也戴了一条。女孩子还戴着跳起了舞。

  活动五 做龙舟

  目标:

  1、 通过观察、集体讨论,分工合作,运用捏泥、建构、绘画等手段创作龙舟。

  2、 增强合作性、创造性、动手能力。

  活动六 包粽子

  目标:

  1、 学习包粽子,进一步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产生兴趣。

  2、 体验劳动和分享的乐趣。

  幼儿反映:

  包粽子的活动提早已经通知孩子和家长了,孩子们可开心了,总是来问我什么时候开始。他们急切地等待和盼望着。活动那天,孩子们似乎来的很早,还一个劲地嘱咐来参加活动的家长等一会不要迟到。活动之

  前的准备,孩子们已经急不可待了,看者调好料的糯米、粽子壳、线一样样地摆上桌子,他们纷纷要开始动手了。活动中,孩子们学得可认真,可积极了,一个劲地要求大人帮忙指导。虽然他们包的并不好,有的甚至屡屡失败,但那份积极性和兴趣依然很浓。下午,孩子们吃上自己包的粽子,又说又笑,离园时还带一个回家让大人品尝,成功的喜悦溢与言表。

  家长反映:

  家长很支持我们的活动,所以当日来了不少的热心家长。在活动中,他们教得很认真很耐心,手把手地指导孩子如何卷棕叶、如何压实糯米、如何包裹和捆扎。活动结束,家长们还主动帮助我们整理场地,扫地、擦桌、拖地、摆桌椅,一会儿工夫教室就干净整洁了。

  六、活动效果与反思:

  本次主题活动内容丰富有趣,活动效果好。

  首先,幼儿的参与很积极认真,通过谈话“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折纸“粽子香袋”、毛线编制“长命缕”、积塑搭建“龙舟”以及家长们共同参加的包粽子等一系列活动,使幼儿对端午节这个中国传统节日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同时也发展了动手能力,感受了节日的快乐气氛。

  其次,家长们在活动中也非常的配合,纷纷拿来了香袋、菖蒲等端午节特有的物品,还特地请假来参加包粽子的活动,使活动的开展很顺利。

44、中班社会教案《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2、 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初步的兴趣,对屈原产生祟敬之情。

  3、 知道节日时人们主要的庆祝活动。

  4、 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5、 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 请家长为孩子讲述端午节的有关风俗,如吃粽子、赛龙舟、挂香袋、系长命缕等,并收集有关的图片、资料。

  2、 粽子一串,香袋若干,长命缕若干。

  3、 《小朋友的书》每人一本。

  4、 有条件的幼儿园可准备有关端午节庆祝活动的录像。

  活动过程:

  1、 交流经验。 提问:端午节是哪一天?这一天要吃什么?戴什么?进行哪些活动?<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借助图片和实物,在宽松的气氛中,师幼一起交流所获得的关于端午节风俗的经验,教师作适当补充。

  2、 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提问:你们知道端正午节为什么会有这些风俗吗? 如果有幼儿知道,请该幼儿来讲述。

  3、 讲述屈原的故事。 教师借助《小朋友的书》给幼儿讲述屈原的故事和吃粽子、赛龙舟的由来,激发幼儿对屈原的崇敬心情。

  4、 讲述其他风俗的由来。

  5、 观看有关端午节庆祝活动的录像,了解节日的民间庆祝活动。

  6、 品尝粽子。

  幼儿边品尝粽子,边观察粽子的外形、用料、包裹方法等。

  (注:有关端午节的风俗见《教师资料手册·科学社会》分册)

  教学反思:

  教师要做帮助学生架设生活与教材的桥梁,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参与其中,推动学生深入的了解传统文化。

45、中班社会活动教案:端午节教案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端午节对中班幼儿来说,比较陌生。再过几天就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了,班里的刘彩萍从家里带来了粽子,其他孩子围着她转,只听见她说:“这是我妈妈自己包的粽子,不是买的,很好吃的。另一个说:“要蘸白糖才好吃”、“蜜糖也行”……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本活动设计,让幼儿初步感知一些中国民俗文化,从而激发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和情感,又因为中国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而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具体直观形象,故本活动设计通过包粽子、看图片、采艾草、做龙舟、赛龙舟等,使孩子有一些感性的认识,从而使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

  活动目标

  1、知道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

  2、了解端午节有挂艾草以驱毒避虫的习俗,有赛龙舟的习俗,还有许多传说、故事、儿歌,如:有关屈原的传说等。

  3、端午节有特别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种形状、多种口味的。

  4、参与端午节活动,萌发对民族文化的兴趣。

  5、体验和大家一起过节的快乐。

  6、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7、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1. 了解民俗民风。

  2. 自制自玩龙舟,

  活动准备

  粽子,做龙舟的材料,赛龙舟的录像或图片。

  活动过程

  讲讲来历 包粽子、看图片 采艾草 制作 玩划 学读《过端午》 ( 延伸)------- ─→ ------------- ─→? ─→? ─→? 画画故事儿歌 生 活 龙舟 龙舟 赛龙舟

  A、师读儿歌、讲讲端午节的来历

  (1)师读:五月五,过端午。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赛龙舟,喜洋洋。老师讲屈原的故事。

  (2)介绍端午节两项主要庆祝活动:包粽子、划龙舟。

  B、包粽子、看图片

  (1)向幼儿介绍包粽子的材料,(粽叶,糯米,线)。示范包法,幼儿用纸片折“粽子”。

  (2)幼儿看图片,引导幼儿体会粽子的独特口味。

  (3)知道粽子是中国的特色点心,各地方包的形状各异,有三角粽,有长条粽。口味不同,有红枣馅,有肉馅,有无馅的。(4)吃粽子时,我们习惯蘸蜂蜜糖,或者白糖,这样吃起来更香。

  C、采艾草、用途

  (1)师出示艾草,让小朋友们观看。在我们农村地区,艾草通常是长在田野边。

  (2)它的作用是驱蚊,辟邪。把它插在门上。

  D、制作龙舟

  (1)让幼儿欣赏龙舟大赛的录像和图片,激起幼儿自制自玩的兴趣。

  (2)制作龙舟。将布围在用两根竹竿做成的船身上。贴上各种彩色纸条。画一个龙头,制作龙的头饰。

  E、划龙舟组织幼儿进行“龙舟大赛”。船头的幼儿头带龙的头饰,其余儿童排成一队坐在龙舟里,按锣鼓节拍作划船动作。也可两舟之间开展竞赛,哪队动作整齐哪队为胜。

  F、延伸通过学念《过端午》,画画《赛龙舟》来增强过端午节的感受。最后,请小朋友们表演朗读端午节的儿歌。:五月五,过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赛龙舟,喜洋洋。

  教学反思

  1.本课是一节社会课,我把这一节课的重点放在让幼儿通过了解端午节的传统习俗,萌发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引导幼儿通过学习以多种表现形式创造端午节气氛。在教案的设计上,整个教学内容安排紧凑也有一定的条理,首先我有针对性地选取了幼儿的儿歌作为课题切入点,一开始就给幼儿创造美好的情境。在课堂中我设计了以多种形式表现端午节来开阔幼儿眼界,增加幼儿的学习热情,比如,包粽子,做龙舟,划龙舟等。

  2.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了很多不足的地方。如在感受“做龙舟”的环节中,由于一些需要活动内容设计不全面,幼儿感受的过程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分析原因主要是因为教师的示范不够;另外,幼儿视觉感受的第一资料.图片的制作上也有一些缺点。这首儿歌简洁押韵,琅琅上口,深得孩子们的喜欢,他们津津乐道的是吃粽子,赛龙舟,以及门上插起来的艾草。但是对端午节的来历,对屈原这样一个历史人物并不感兴趣。意识到孩子们的不足,我要给幼儿讲述屈原爱国的故事,还要通过音像资料,图片,加深孩子们对屈原的认识。

  3.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更加多方位地去了解孩子的认知以及知识上的储备,为孩子们量身定做,制作合理的教学计划,促建孩子的发展。

46、中班主题《端午节》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端午节对中班幼儿来说,比较陌生。再过几天就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了,班里的刘彩萍从家里带来了粽子,其他孩子围着她转,只听见她说:“这是我妈妈自己包的粽子,不是买的,很好吃的。另一个说:“要蘸白糖才好吃”、“蜜糖也行”……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

  本活动设计,让幼儿初步感知一些中国民俗文化,从而激发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和情感,又因为中国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而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具体直观形象,故本活动设计通过包粽子、看图片、采艾草、做龙舟、赛龙舟等,使孩子有一些感性的认识,从而使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

  活动目标

  1、知道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

  2、了解端午节有挂艾草以驱毒避虫的习俗,有赛龙舟的习俗,还有许多传说、故事、儿歌,如:有关屈原的传说等。

  3、端午节有特别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种形状、多种口味的。

  4、参与端午节活动,萌发对民族文化的兴趣。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6、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7、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1. 了解民俗民风。

  2. 自制自玩龙舟

  活动准备

  粽子,做龙舟的材料,赛龙舟的录像或图片。

  活动过程

  讲讲来历 包粽子、看图片 采艾草 制作 玩划 学读《过端午》

  故事儿歌 生 活 龙舟 龙舟 赛龙舟

  A、师读儿歌、讲讲端午节的来历

  (1)师读:五月五,过端午。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赛龙舟,喜洋洋。老师讲屈原的故事。

  (2)介绍端午节两项主要庆祝活动:包粽子、划龙舟。

  B、包粽子、看图片

  (1)向幼儿介绍包粽子的材料,(粽叶,糯米,线)。示范包法,幼儿用纸片折“粽子”。

  (2)幼儿看图片,引导幼儿体会粽子的独特口味。

  (3)知道粽子是中国的特色点心,各地方包的形状各异,有三角粽,有长条粽。口味不同,有红枣馅,有肉馅,有无馅的。

  (4)吃粽子时,我们习惯蘸蜂蜜糖,或者白糖,这样吃起来更香。

  C、采艾草、用途

  (1)师出示艾草,让小朋友们观看。在我们农村地区,艾草通常是长在田野边。(2)它的作用是驱蚊,辟邪。把它插在门上。

  D、制作龙舟

  (1)让幼儿欣赏龙舟大赛的录像和图片,激起幼儿自制自玩的兴趣。

  (2)制作龙舟。

  将布围在用两根竹竿做成的船身上。贴上各种彩色纸条。

  画一个龙头,制作龙的头饰。

  E、划龙舟

  组织幼儿进行“龙舟大赛”。船头的幼儿头带龙的头饰,其余儿童排成一队坐在龙舟里,按锣鼓节拍作划船动作。也可两舟之间开展竞赛,哪队动作整齐哪队为胜。

  F、延伸

  通过学念《过端午》,画画《赛龙舟》来增强过端午节的感受。最后,请小朋友们表演朗读端午节的儿歌。:五月五,过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赛龙舟,喜洋洋。

  教学反思

  1.本课是一节社会课,我把这一节课的重点放在让幼儿通过了解端午节的传统习俗,萌发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引导幼儿通过学习以多种表现形式创造端午节气氛。在教案的设计上,整个教学内容安排紧凑也有一定的条理,首先我有针对性地选取了幼儿的儿歌作为课题切入点,一开始就给幼儿创造美好的情境。在课堂中我设计了以多种形式表现端午节来开阔幼儿眼界,增加幼儿的学习热情,比如,包粽子,做龙舟,划龙舟等。

  2.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了很多不足的地方。如在感受“做龙舟”的环节中,由于一些需要活动内容设计不全面,幼儿感受的过程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分析原因主要是因为教师的示范不够;另外,幼儿视觉感受的第一资料.图片的制作上也有一些缺点。这首儿歌简洁押韵,琅琅上口,深得孩子们的喜欢,他们津津乐道的是吃粽子,赛龙舟,以及门上插起来的艾草。但是对端午节的来历,对屈原这样一个历史人物并不感兴趣。意识到孩子们的不足,我要给幼儿讲述屈原爱国的故事,还要通过音像资料,图片,加深孩子们对屈原的认识。

  3.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更加多方位地去了解孩子的认知以及知识上的储备,为孩子们量身定做,制作合理的教学计划,促建孩子的发展。

47、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端午飘香》端午节活动反思

  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也是一家人团聚的日子。是我国特有的节日,我为我的国家感到自豪。

  大班优秀社会教案《端午飘香》

  活动目标:

  1、了解端午节的名称、来历和有关习俗,知道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2、观看奶奶包粽子,知道端午节吃粽子的风俗。

  3、体验中国民间节日特有的韵味,感受中国的社会文化。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5、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flash故事《端午节的传说》、《端午节的习俗》

  2、包粽子的材料及工具:如粽叶、大米、红豆沙、蛋黄、线、剪刀等。

  活动过程:

  1、幼儿相互交流,初步了解端午节。

  “5月初五是什么节日?”幼儿和同伴交流。

  请个别幼儿表述,重点引导幼儿表述端午节的时间。

  师生共同小结:端午节是中国农历的五月初五。

  端午节这天人们都吃什么来庆祝节日的?

  为什么在这段时间里人们都要包粽子、吃粽子?

  2、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风俗习惯。

  “端午节是怎么来的,谁知道它的传说?”幼儿相互交流。

  组织幼儿欣赏故事:《端午节的传说》、《端午节的习俗》

  “在端午节这天,人们都有哪些活动,为什么进行这样的活动?”幼儿分组交流。

  请每组选1名幼儿在集体面前发言。

  教师小结:端午节人们会进行许多活动,如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佩香囊等。

  3、幼儿交流吃粽子的经验。

  “你们吃过或者见过哪些粽子?”幼儿和同伴交流。

  教师和幼儿共同小结:粽子有各种各样的口味,里面有不同的馅。

  4、幼儿与阿姨、奶奶共同包粽子。

  “小朋友们包过粽子吗?包粽子需要哪些材料?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粽子吧!”

  (1)幼儿分组与阿姨、奶奶共同包粽子,引导幼儿为阿姨拿、放材料,边看边交流。

  “包粽子的顺序是什么?包粽子时需要注意什么?

  (2)与幼儿交谈:通过看包粽子、学习包粽子的过程后有什么感受?

  5、幼儿和家长志愿者共同分享粽子。

  6、师生共同小结:

  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也是一家人团聚的日子。是我国特有的节日,我为我的国家感到自豪。

  活动反思:

  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但对大班幼儿来说,还比较陌生。设计并组织有关端午节的主题教育活动,是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端午节,感受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激发初步的爱国主义情感。中国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本活动我们以绘本故事灌入始终,让幼儿初步感知一些中国民俗文化,通过粽子、龙舟、香包等,激发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和情感,使孩子有一些感性的认识。然后活动的主要部分就是以屈原的故事为主展开从而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屈原这个人物对于幼儿来说不熟悉,更不了解这个人物,所以我结合PPT故事引导幼儿了解屈原的故事,从而使幼儿产生对屈原的敬佩之情。但是活动中看来,孩子对于古代的国与国的概念不是很清楚,听的有点含糊,但是对故事的大致思想还是有一定的感受,为了使活动更加有效,我还给幼儿丰富了一些其它的经验:我们桐城人们端午节有吃杏子、鸭蛋、绿豆糕、挂艾叶菖蒲驱毒避虫的习俗。端午节有特别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种形状、多种口味的。最后让孩子们品尝了粽子,孩子整堂活动还是比较投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