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游戏教案《青蛙的生长》

大班科学游戏教案《青蛙的生长》

大班科学游戏教案《青蛙的生长》

1、大班科学游戏教案《青蛙的生长》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保护青蛙的情感,知道它是对人类有益的动物。

  2、让幼儿了解青蛙的外形特征和小蝌蚪变成青蛙的成长过程。

  3、使幼儿知道青蛙是捉害虫的能手。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配套课件:大班科学教案《青蛙的生长》PPT课件

  下载地址:www.banzhuren.cn/ppt/2431.html

  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

  活动重点:了解青蛙的成长过程。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找朋友。"小朋友,你们听是谁在和你们打招呼呀?"播放青蛙的叫声让幼儿听辩,导入新课。

  二、认识青蛙

  "小朋友你见到的青蛙是什么样子的?小时候,它的名字叫什么?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小结:小蝌蚪究竟是怎样一步步变成青蛙的,教.案.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我们看段视频就明白了!

  三、观看课件,幼儿总结出青蛙的生长过程。

  1、播放课件一遍,提问:

  "小蝌蚪经过哪些变化,最后才成了青蛙呢?(师根据幼儿回答,张贴图片。师不做评价)

  2、再次播放课件一遍,提问:"小蝌蚪是这样变成青蛙的吗?(请个别幼儿参与评价。)

  师小结:原来呀,青蛙是经过了:卵→小蝌蚪→长出前腿→长出后退→小青蛙→大青蛙的生长过程。

  大班科学游戏教案《青蛙的生长》含PPT课件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青蛙》结束后,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首先,从选材、设计、准备到教学,虽然我能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季节和兴趣需要出发,详细地考虑了各个方面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但在课后发现还有一些方面有待改进的。如:科学活动中,教师提供给幼儿观察的玩具青蛙科学性不够,幼儿的探索、尝试机会不够,就此问题,本人认为这节课还可作以下的调整和改进。

  一、注重幼儿已有的基本经验。新《纲要》明确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但是我在教学前的幼儿探究做得还不够,幼儿只是对小蝌蚪感兴趣,但课前教师没有细致地引导幼儿观察过小蝌蚪变青蛙的全过程,故幼儿缺乏已有的基本经验。因而,在教学活动中,幼儿都说不出小蝌蚪变青蛙的全过程,这时教师只有一步一步地引导幼儿去观察,讲述和用身体的动作来体验、表现,故科学活动的目标体现还不够。如果教师在教学活动前,让幼儿观察过青蛙的生长过程了,那么就可避免此问题的出现了。

  二、提供的科学活动材料要真实。

  在科学活动中,教师给幼儿观察的材料是相当重要的,如果教师给幼儿提供的观察物与真实物有所不同的话,那么会给幼儿的观察造成一定的错误,影响科学活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因此,在本次科学活动中,教师虽然为幼儿提供的玩具青蛙与真实的相差不远,但毕竟还是有所出入的。因此,这里教师可将观察物玩具青蛙换成图片或多媒体,就可避免这一问题了,达到教学的目标。

  三、采用的教学手段要灵活多样。

  一个成功的教学活动,离不开教师对每个环节的精心设计与考虑。从幼儿的兴趣和实际情况出发,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如:在第二、三环节中,我是出示玩具青蛙和图片,让幼儿枯燥地观察了解青蛙的外形特征和生长过程,幼儿讲述的积极性和兴趣不高。这里可制作成生动形象的课件进行教学,就可大大地提高教学的趣味性、生动性和形象性。

  总之,本次教学活动存在的不足说明,在我们预设教学活动时,应该充分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幼儿的基本经验、需要、能力、兴趣等等,只有把握好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使幼儿在愉悦、轻松的教学活动中,身心得到健康发展的目标。

2、大班科学实验教案《影子的游戏》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比较光影的相关作品,体验自然界中的光影现象,感受并发现生活中光影的关系。

  2、对剪影艺术和摄影艺术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3、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不同形态的动物或人物的剪影。

  2、自制幻灯箱一个,即手电筒,卡通外形的硬纸箱,透光纸组成的"小精灵"。

  3、自制幻灯片两张,美术书一本。

  4、小橡皮,黑布一块。

【活动过程】

  导入:老师今天带来一位新朋友,它的名字叫"小精灵",我们来认识一下他好吗?(出示灯箱)谁来说一说"小精灵"都有哪些特点?

  一、光影揭秘

  1、在"小精灵"的肚子里有你们想吃的、想看的和想玩的,你们相信吗?不过里面还有一个非常可怕的怪物,谁能勇敢的走上来看一看?(请一名幼儿参与)请你把小手放在"小精灵"的身上说:"我会遵守诺言,不会把所看到的东西告诉小朋友们"(请这名幼儿观看)。

  2、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动物?你看到了什么物体?(边提问边看)你看到了哪些人物?

  3、请一名小朋友揭示"小精灵"的奥秘。

  4、出示儿歌

  你我的好兄弟有你就有我你来我就来你走我就走

  提问:影子的兄弟是谁?(会出现多种答案)我们做完下面的小实验就可以很容易的找到答案。

  二、光影实验

  1、拿一块小橡皮放在手心里,然后把所有的光全部遮盖住,用眼睛看一看你会发现什么?

  2、把橡皮放在桌子上,你会发现桌子上除了小橡皮还多了什么?

  提问:(1)为什么会出现影子(2)影子的兄弟是谁?

  科学家利用光影测量了金字塔的高度,而光影又为我们的射影家和画家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和想像空间。现在我们就来欣赏这些名家作品,看看他们是如何。

  三、作品欣赏

  打开书本找一幅你最喜欢的作品进行欣赏。

  要求:

  1、观察作品的表现手法?

  2、作品的特点?

  3、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

  剪影是剪纸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以形态的外轮和黑影揭示形象特征和表情的?虽然只是一个影子的轮廓,不见五官,却能够让人意发联想(出示图片)《影子》

  提问:

  1、你看到了什么?

  2、你想到了什么?就让我们乘坐想象的小船到影子王国中敖游吧!

  四、做一做尝试把上节课收集到的影子用剪或撕的方法进行创作。

  撕纸方法:

  1、先把轮廓画好。

  2、把大体轮廓撕下来。

  3、用指甲卡住把边圆线细致的撕开。

  注意事项:

  1、左右手配合

  2、剪或撕两种方法尝试

  完成作品:(出示背景图)

  1、填画

  2、组合。

【教学反思】

  这一课,目标要求画自己的影子,课前,我踌躇满志地告诉学生:老师要带领同学们到教室外面作画!每个孩子都很兴奋,也很期盼,我也很期盼。终于,这一天的天气不错,阳光很好,适合到室外去画影子。一年三赶上了好时候,这节课我便带领学生来到了操场上。应该说,同学们的表现还不错,在我课前一再的叮嘱下,在操场上没有混乱的局面,可也是问题百出:孩子们散在操场上在阳光下做着各种的动作,观察着影子的、或者做起了踩影子的游戏,这下可好,就有几个孩子跑的远了,影响到正在上着的体育课了,一下子发现:有部分的学生在楼房的阴影里作画,又担心孩子们冷,挨着个的告诉孩子:到有阳光的地方去,有个别的孩子跪在地上了,怕他们的膝盖受不了,也有的孩子作画时一边讨论着一边画着,虽然是讨论着作画的内容,但也会影响到其他的同学等等的问题。活动结束后回到教室里,同学们的情绪仍然很激动,这一课的作业效果也很不错的。

  回到办公室,我反思着,孩子们在阳光下做影子的游戏,观察着影子,这些没有问题,问题出在了组织上,课前,我一再的强调学生要遵守纪律,万不可出现让老师扯着嗓子喊的现象,却没有对具体的细节做更多的思考。经过总结,后面的三个班要注意:除了继续强调纪律之外还要做更细致的要求:1、指定好活动的位置和范围;2、分成活动组,选出组长,由组长具体协助老师管理;3、画画时不能够吵吵;4、画画时不可以跪在地上;5、不在阴凉处活动;6、千万不可影响到正在进行的体育课等。

  另外这节课对光线的要求比较高,一般是上午的时间比较好。原本许诺好每个班的孩子都到操场上画影子的,可是受天气的影响,另外的三个班到现在还没能去,孩子们虽然没有说什么,但我不能让学生认为我是一个说话不算数的老师。

3、大班科学游戏教案《纸游戏》

活动背景:

  现在的孩子都很喜欢动手动脑,对于不懂的地方,总喜欢问“为什么?”为此我常带领孩子们做些小实验,来解答他们的问题。有一次,一个孩子问我:“崔老师,纸船为什么刚开始能漂在水上,过会就会沉下去呢?”通过实验,孩子们知道了纸吸了水后便重了,所以就沉下水了,因而他们对纸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大家和纸玩了许多小游戏。

活动目标:

  1.纸引发的科学小游戏产生探究的兴趣,体验发现的乐趣。

  2.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及结果。

  3.学会尊重同伴的观点,养成互相学习、共同学习的学习习惯。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初步了解其特性。

活动准备:

  积木、白纸、玩具若干;报纸、空玻璃杯、一盆水;各色纸、剪刀、绳子、灯;各色纸、胶水、已剪好两两拉手的小人若干、大硬板纸、回形针、磁铁。每组都有玩过自己游戏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师谈话引题,激发幼儿活动愿望。

  这段时间,小朋友对纸产生了很大的兴趣,我们还分成了小组和纸玩了许多有趣的游戏,今天我们和大家交流一下,好不好?

  二、幼儿交流,可一人也可小组进行各种形式的介绍。

  1.某某小朋友,你玩的是哪一组?(桔子组)你来介绍一下。来,我们欢迎某某小朋友介绍。

  幼:我们玩的是“有力的纸”。幼儿演示:拿一张白纸放在两个积木的中间架空,上面放一些玩具,纸塌下去了;再拿一张白纸。来回折,放在两个积木的中间架空,上面放一些玩具,纸没有塌下去。幼提问:“你们看哪张纸最有力?(幼回答)我的介绍完了,谢谢大家。”师说:“某某小朋友欢迎你们去桔子组玩,你们要想出不同的方法,让纸变得最有力。”

  2.谁玩的苹果组呀?好,请某某来介绍。

  幼:你们看,我的纸娃娃会跳舞。幼儿演示。你们想不想做个和我一样会跳舞的娃娃?先把剪好的拉手小人用回形针连接成圆,放在大硬板纸上,用一个磁铁在硬板纸下面来回移动,纸娃娃就跳起舞来。师说:苹果组里有跳舞的娃娃,你们想找出里面的小秘密吗?

  3.还有什么好玩的游戏,谁来介绍一下?

  幼上来:我介绍的是“不湿的报纸”。幼儿演示:把一张报纸揉成团,放在玻璃杯里杯口朝下,垂直放进水里,稍后拿出杯子,拿出报纸,报纸是干的。师说:哎呀!真奇怪,报纸放在水里怎么会不湿呢?等会我们一起去试试。

  4.师拿蛇。这是一条纸蛇,但它不会动,上次有个小朋友让它动起来了。好,请他上来。幼儿演示:把刚才老师拿的纸蛇(在纸上画螺旋蛇剪下在蛇的尾巴处系一条细绳),吊在热源处的上方,纸蛇旋转起来了。

  5.(师拍手)真不错,原来有这么多好玩的纸游戏,你们想玩吗?(想)老师帮你们准备了刚才交流中游戏所需要的材料,让大家都来尝试一下吧!玩的时候要多动脑筋,玩出各种好方法,玩好后可以把我们的纸游戏介绍给别的小朋友听。

  三、幼儿分组活动

  幼儿自主选择进行活动,师巡视幼儿活动,给予必要的帮助。

  四、评价活动

  你们玩的开心吗?你们在游戏中发现了什么?原来“有力的纸”是由于改变了纸的形状,增加了纸的承受力;“会跳舞的娃娃”是由于磁铁的缘故;“不湿的报纸”是因为朝下的空玻璃杯里有空气,水进不去的原因;“旋转的纸蛇”是因为上升的热空气使纸蛇旋转。

4、大班科学游戏教案《玩水乐翻天》含反思

设计意图:

  炎热的夏天,孩子们最感兴趣的就是玩水了,每天放学之前的洗手洗脸都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时间,还总有孩子趁老师不注意时在洗手间偷偷玩水。也难怪,我们的童年难道不是充满玩水的回忆。于是针对孩子们喜欢玩水这个特点,特设计了这节教学活动。在孩子们自由玩水基础上,增加了几个难点,连通管和喷泉,让孩子在开心玩水的同时,发现大气压力与水的关系。最后,设计自制小水枪,和孩子们一起打水仗,以及做“运水宝宝回家”游戏,充分让孩子享受玩水乐趣!

活动目标:

  1、通过各种材料的操作和游戏,让幼儿发现水的特性。

  2、体验玩水游戏活动带来的快乐。

  3、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幼儿动手动脑解决问题能力和合作活动的品质。

  4、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5、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活动准备:

  一、水盆四个,自制小水车八个,杯子、漏斗、小船、水球、石块、钉子、筐子、瓶身扎有小孔灌满水的瓶子。

  二、辅助材料:钉子、石块、水桶。

  三、音乐

  (一)热身运动音乐《gogogo》

  (二)游戏音乐《花仙子》

  (三)喷泉音乐《铃儿响叮当》

  四、运水游戏场地如图:幼儿 平衡木 大水桶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热身,引出游戏活动内容。

  二、幼儿分组观察水的特性:体验到水是透明流动的,然后洗手洗脸。

  三、和水宝宝做游戏。出示辅助材料:水车、漏斗、杯子、小船、水球等,自由活动。

  四、教师提出问题:“如何让盆子里的水,通过连通管流出来?”

  请大家想出各种办法,启发幼儿动手操作,让水宝宝流出来,看看外面的世界。可以用嘴巴吸,也可以用注射器抽或推,或把管子放水盆里灌满水等。

  五、制作音乐大喷泉

  (一)引导幼儿观察瓶下部带孔并灌满水的瓶子,请幼儿想各种办法使瓶子里的水通过小孔流出来。

  (二)集体做大喷泉。幼儿都把瓶子灌满水,把盖子拧紧,然后挂在架子上,一起说“彩色音乐大喷泉”,一起打开盖子,欣赏自制的音乐大喷泉。

  六、请幼儿自制水枪。

  (一)自由玩,浇花、地上写字、画画、比赛喷远、喷高等。

  (二)教师和幼儿一起打水仗。

  七、送水宝宝回家。分红绿队,看哪一队在规定的时间内运水最多。

  八、收拾场地,结束。

活动反思:

  活动以新颖的表现形式,能够让孩子大胆创作。整个活动因人而异,不同的孩子给予不同的评价。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活生生的孩子, 也就注定评价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所以在活动的过程中,我对待不同的幼儿也给予了 不一样的评价。对绘画基础比较弱的幼儿,评价应重在鼓励其参与,帮助其提高。 对冲动型的幼儿,评价重在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因为冲动型的幼儿,往往缺 乏认真思考就开始画,结果可想而知。对这样的幼儿不能给予鼓励的评价,教师要劝他 认真听、仔细想后再大胆画,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对基础好的幼儿评价应重 在激励他们创新。

5、大班科学游戏教案《护绿小卫士》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一些保护树木的工具、材料和护理树木的基本方法。

  2、尝试运用文字、符号或图像制作“护绿卡”,争做护绿小卫士。

  3、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4、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关键点:知道保护树木的重要性。

  活动过程:

  一、观看PPT,引发讨论

  1、提问:

  1)在这些图片上你看到了什么?

  2)这样做会产生什么后果?

  2、讨论:为什么要保护树木呢?它给我们人类带来什么好处?

  二、分享交流,经验提升

  1、交流:

  1)你知道护理树木需要哪些工具和材料?

  2)可以用一些什么方法来护理树木?

  2、小结:护理树木的工具和材料有草绳、石灰水、水桶、刷子等,若要树木长得好,可以经常给树木浇水、松土、修剪、清理周边的环境等。

  三、小组制作,宣传护绿

  1、提问:我们小朋友都知道要保护树木,可是破坏绿化的现象还不时发生,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来让大家都知道要保护树木呢?(鼓励幼儿想出多种宣传方法,师做总结)

  2、师:我们可以做一些“护绿卡”,“护绿卡”上可以画些什么或写些什么呢?

  1)幼儿分小组商量,合作制定“护绿卡”。

  2)教师巡回,与幼儿边画边议。

  3)将“护绿卡”挂到树木上。

  3、延伸:我是护绿小卫士。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教师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幼儿的兴趣设计的尝试性,操作性和探索性比较强的科学学习活动。整个活动内容新颖,有创意,组织的形式灵活,能随机应变。而且,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与组织者,没有过多的示范讲解,使幼儿在活动中成为真正的主人。这次活动提高了幼儿的思维灵活性,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幼儿大胆探索,积极尝试的学习态度。

6、大班科学游戏教案《我有图书要修补》含反思

设计背景:

  图书角是孩子们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一个轻松的、与同伴交流的环境,平时,角色游戏时、自由活动时,孩子们也特别喜欢去图书角看书,久而久之,有些书被孩子们翻破;有时候,孩子们发生抢书的现象,把书撕破了;有时一些特别调皮的孩子,故意把书弄破了。虽然已经大班了,但很多孩子对图书的爱护还不够,一但书撕破了,就找老师修补,老师每次都帮忙修补好,这样,孩子对图书的破坏只增不减,反正老师会修补的心理也成了孩子不爱惜图书的原因,所以我设计了这样一次科学活动,想通过让幼儿动手修补图书,从动手修补图书升华到幼儿爱惜图书宝宝的情感。

活动目标:

  1、认识常见的修补图书的工具。

  2、幼儿乐意主动探索、动手尝试,用不同的方法修补图书。

  3、幼儿爱惜图书,与图书宝宝做好朋友。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5、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损坏的图书若干、透明胶、双面胶、胶水、剪刀等修补工具、舞会音乐。

活动重点:

  幼儿乐意主动探索、动手修补图书难点:从修补图书升华到对爱惜图书的情感。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教师播放哭的声音,出示书宝宝。

  (柏拉图说过:"好奇心是知识之母。"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设计书宝宝哭了,这一情境导入活动,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抓住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孩子的兴趣。)

  2、幼儿观察、讨论书宝宝为什么哭了,造成书宝宝哭的原因。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在这里,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通过观察,幼儿发现书宝宝破了,所以哭了,进而引导幼儿讨论书宝宝可能是什么原因破的呢?为培养幼儿爱护图书的情感做铺垫)二、幼儿主动探索、修补图书

  1、书宝宝因为破了,所以很伤心的哭了,你们愿意帮助它,修好它吗?

  (我采用游戏的形式贯穿整个活动,陈鹤琴说过:"儿童好游戏乃是天然的。"《指南》中也提到:"幼儿的生活与游戏本身就具有天然的整体性,幼儿各领域的学习与发展也在其生活和游戏中自然地发生并一体化地进行。")

  2、简单认识修补图书的工具(完成教学目标1,为下面幼儿动手操作、修补图书做铺垫。同时,也给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

  3、分组合作,动手操作,修补图书。

  (《纲要》中提到: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这个环节中,孩子们积极讨论、交流、探索、动手操作,解决了本次活动的重点。)

  4、每组介绍修补图书的方法。

  (学习采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三、参加舞会,提升幼儿爱护图书的情感

  1、你们用了很多的方法,把书宝宝修补好了,书宝宝很开心,它想请孩子们一起去图书王国参加舞会,你们愿意吗?

  (通过书宝宝为了感谢孩子们的帮助,请孩子们参加舞会的形式来结束本次活动,让孩子们体验了帮助别人的快乐、体验成功修补了图书的喜悦。)

  2、每个孩子找一本自己喜欢的图书宝宝,带着书宝宝跳舞。

  (通过这个环节,让孩子们在与书宝宝跳舞的情境中,升华对书宝宝的喜爱之情,同时感受与书宝宝是好朋友,以后要爱惜图书的情感,从而突破本次活动的难点。)

活动延伸:

  在我们的图书角里,还有小朋友家里,还有很多书宝宝可能在偷偷的哭呢,让我们去找找,去帮助它们吧。

教学反思:

  游戏是最适宜于促进幼儿主体性和个性化教育的形式,因此,教师应积极地将理念转化为行为,注重在活动中观察、捕捉幼儿的兴趣,把握时机及时引导,促使孩子们更深入进行游戏,让孩子在健康游戏中得到更多的发展。

7、大班科学游戏教案《背背小书包》含反思

设计意图: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中提出以活动为特征的课程组织,强调活动的价值,注重活动的过程体验,以改变幼儿学习方式为突破口,优化教与学的方式。活动取材源于幼儿的生活经验,临近毕业,孩子们讨论最多的话题就是小书包、在书包的选择上他们往往关注的是款式、名牌、色彩、功用等,而忽视书包肩带的宽窄,忽略小书包对自己身体的保护作用。因此,教学活动--背背小书包,从幼儿身体的自我保护入手,与科学小知识:压力不变,受力面积越大,压强越小相结合,重在幼儿的体验探究过程,将科学知识浅显、易懂的传递给幼儿,并能在生活中去有效运用,进一步激发幼儿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活动目标:

  1、感受不同宽窄肩带的书包,带给身体的不同体验。

  2、积极探索,与同伴合作完成任务。

  3、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感受不同宽窄肩带的书包,带给身体的不同体验。

  2、难点:发现宽肩带比窄肩带的书包背起来更轻松的小秘密。

活动准备:

  材料:不同肩带的书包若干、图书若干、小实验:两块海绵和小椅子

活动过程:

  一、不一样的小书包--发现不同,引出话题

  1、这些都是小学生的书包,它们一样吗?

  2、说说它们哪里不一样?

  3、小结:小小书包,有这么多的变化,你一定能找到一个你喜欢的小书包。

  二、背背小书包--体验感受,发现秘密

  1、刚才,你们发现了书包的肩带有的宽,有的细窄,如果在这两个书包里放入一样多的图书,背在我们的肩上,哪个会更舒服、更轻松呢?

  2、请你们2人合作,一起完成一个任务。

  小提示:2人合作--在书包中分别放入5本图书--两人轮流背背小书包,慢慢绕走一大圈。

  3、幼儿合作探索,相互交流。

  4、交流分享?说说感受,哪个书包背起来更舒服?

  你觉得可能是什么原因?

  1、我们一起来看一个小实验,海绵代替我们的肩膀,小书包背在我们的肩上有什么变化?你发现了什么?

  5、小结:细肩带书包压在我们的肩上,会刻出深深的痕印,我们背起来会觉得痛,很不舒服,而宽肩带的书包不会把我们的肩膀勒疼,背起来舒服和轻松。通过小实验,我们知道了宽宽肩带的书包能保护我们的肩膀,让我们背起来更舒服,所以,我们以后选择小书包的时候,要尽量选择宽宽肩带的书包。

  三、迁移运用--尝试运用,拓展生活经验

  1、这是细肩带的书包,我们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让它变宽,让我们的肩膀背起来更舒服、轻松呢?

  2、出示加肩带的书包,加上一个小小的宽肩条,就能让我们背得更舒服。

  3、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一些这样的好方法,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请你想一想它什么部位加宽了?加宽了以后有什么用处?

活动反思:

  教学活动在张弛有序的过程下逐一展开,幼儿学得很快乐、很轻松,教学环节的设计为教学活动目标而服务,活动的有效性得到体现。活动注重幼儿的体验和探索;注重科学小实验的论证,让幼儿在即时有效的观察中,得到论证,达成共识;注重科学道理与生活的结合,将科学知识浅显化、生活化的传递给幼儿,活动中的延伸环节,让幼儿更多地关注自己生活周围的事物,去发现更多这样的好方法,科学和生活的结合更具有教学的意义。

活动评析:

  活动取材源于幼儿的生活,过程中注重幼儿的探索和体验过程,让幼儿充分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将科学道理浅显、生活化的传递给幼儿,幼儿在快乐中学习,获得经验。

8、大班科学游戏教案《我们换牙了》含反思

目标:

  1、通过交流讨论,了解换牙的基本情况。知道保护牙齿的方法。

  2、在活动中能运用分类统计的方法了解换牙的情况。

  3、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4、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过程:

  一、欣赏图片,引起兴趣提问:这些小朋友都有什么样的共同特点?

  小结:对了,他们的牙齿都掉了,都在换牙。

  二、小组交流,换牙调查表,分类统计提问:我们进行一次牙齿大调查,给大家介绍一下小组的调查情况。

  分组介绍,对全班幼儿的换牙情况进行统计。

  小结:很多小朋友都换牙了,这是我们大班的一个特殊情况。

  三、提问采访请换过牙的幼儿坐成一排,让没有换过牙的幼儿提问。

  1.掉牙疼吗?会流血吗?

  2.掉牙后吃东西方便吗?

  3.新的牙齿长出来疼吗?

  4.牙齿掉了吃东西方便吗?

  提问:要长出健康、漂亮、整齐的牙齿,小朋友要注意些什么呢.

  幼儿小结:

  1、牙齿松动了不要用手去摇动,摇动了就会流血,而且会把细菌吃到嘴巴里,这样会生病。

  2、新牙长出来了,旧牙还没有掉,就要马上告诉爸爸妈妈,带我们去医院,让医生把旧牙拔掉。

  3、牙齿掉了,不能用舌头去舔,这样牙齿会长歪,不整齐。

  4、如果牙齿流血了,就用冷开水漱漱口。

  教师小结:换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每个人都会碰到,换牙代表我们长大了,是非常自豪的事情,轮到自己换牙不要害怕,我们要勇敢的面对。

  四、保护牙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早晚刷牙,饭后用温水漱口,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定期检查牙齿,平时少吃糖,特别是睡觉前不吃糖都是保护牙齿的好办法。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适合本班幼儿的生活实际,活动中通过师生互动,让幼儿大胆、清楚的说出自己的见解,从而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幼儿经过本次活动都了解了一些换牙知识,有个别幼儿的乳牙活动了,他可以站起来对老师说,老师我换牙时不会哭的,我要好好保护牙齿。

9、大班科学游戏教案《滚进球门》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知薯片桶、易拉罐、纸杯塑料杯等物体,知道形状不同滚动路线也不同。

  2.能利用提供的材料积极探索让弧线滚动的物体变为直线滚动的方法。

  3.能积极参加游戏活动,并学会自我保护。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准备

  1.薯片桶、纸筒、纸杯、塑料杯、易拉罐、斜坡、球门等若干。

  2.教师教学资源《滚进球门》。

活动过程

  1.初次探索发现薯片桶、纸杯等不同的滚动路线。

  (1)教师出示斜坡、球门、薯片桶、塑料杯等材料,请幼儿自由结伴4人一组,每人选择其中一样材料,尝试将它们逐一滚进球门,并比较其不同。

  (2)交流讨论: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

  教师利用课件进行小结:有的物体能滚进球门,有的滚不进去,不同的物体滚动路线不同。两头一样粗的能直线滚动,而一头粗一头细的则会拐弯。

  2.再次探索,发现纸杯、塑料杯的滚动方向。

  (1)抛出问题:不能直线滚动的物体,它是向哪边拐弯的呢?

  (2)请幼儿再次探索,重点关注物体向哪个方向拐弯。鼓励幼儿反复探索,并比较物体形状的差异

教师小结:

  不能直线滚动的物体总是朝着细的一端拐弯。

活动延伸:

  把易拉罐、纸杯、塑料杯、斜坡、球门等材料放在区域活动内,鼓励幼儿进行尝试探索让弧线滚动的物体变为直线滚动。通过活动得出结论:只要让物体的两端变成一样粗细就能滚进球门。

教学反思:

  课堂环节紧凑,幼儿在轻松的环境下享受,由于在游戏过程中,我讲游戏规则不到位,导致幼儿在游戏过程有的捣乱,气氛太过度的活跃,导致我控制不住场面。今后我要加强本班的游戏规则的培养,是幼儿愉快、友好的分享游戏乐趣。

10、大班科学游戏教案《纸张大力士》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愿意积极想办法,让纸张站起来。

  2、通过实践,了解纸的承载力。

  3、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4、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操作卡若干、小筐、卡纸、记号笔、若干本同样的书、双面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今天有几位纸家族成员要来我们班做客,我们来看看它们是谁。它们想考考小朋友们,怎么样让它们站起来。

  二、引导幼儿积极动脑,想各种办法让纸站起来。

  1、老师已经为你们准备好了纸,请小朋友动手试一试。

  2、幼儿自由操作。

  3、请小朋友介绍自己的方法。

  三、幼儿猜测,实验站起来的纸能否承载书本。

  1、教师出示记录纸。

  2、猜一猜哪种折法放的书最多。

  3、教师提出要求。

  4、幼儿分组操作并记录。

  四、集体交流。

  教学反思:

  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所有、创设各种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学得经验。

11、大班科学游戏教案《勇敢的企鹅》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企鹅的主要特征和生活习性。

  2、初步了解企鹅不怕冷的原因,激发幼儿热爱、保护它的情感。

  3、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对科学探索感兴趣,体验积极探索带来成功的心情。

活动重难点:

  让幼儿了解企鹅的主要特征和生活习性。

  让幼儿了解企鹅不怕冷的原因。

活动准备:

  企鹅图片、企鹅玩具、企鹅视频

活动过程:

  一、教师用企鹅玩具进行情景表演,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1、教师:今天我们班上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看看是谁来了?

  (教师出示企鹅)

  可是刚刚小企鹅告诉我它来到这里有些不习惯,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幼儿回答)

  2、引导幼儿说出企鹅的生活习性。

  教师:小企鹅生活在哪里?你是怎么知道的?

  (幼儿回答)

  二、引导幼儿观察企鹅外形特征

  出示图片,引导幼儿有顺序地观察,鼓励幼儿大胆表述出来。

  教师提问:小企鹅长得什么样子?

  他们的羽毛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它身上哪里的羽毛是白色的,哪里是黑色的?

  它的羽毛有什么作用?

  企鹅有翅膀,但是他会飞吗?为什么?

  (幼儿回答)

  三、幼儿观看企鹅的视频,了解企鹅为什么不怕寒冷的原因

  1、教师:你们知道企鹅为什么不怕冷吗?鼓励幼儿带着问题去看视频。

  2、幼儿观看视频,鼓励幼儿看完后大胆的发言。

  3、教师总结。

  教师:企鹅身上有厚厚的脂肪,它的羽毛多而且密,这样可以帮助它调节身体温度,抵挡寒冷。企鹅常常是一群群的生活在一起,如果冷的时候就由一些企鹅把另一些企鹅围起来取暖,然后再交换。

  激发幼儿热爱、保护企鹅的情感。

  教师:企鹅可爱吗?为什么?如果他的生活环境变了,企鹅会怎么样呢?我们应该怎么样保护它们?

  (幼儿回答)

  四、活动结束、教师小结。

12、大班科学游戏教案《球的滚动》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摆弄,引发幼儿对球在地面上和斜坡上滚动的现象感兴趣。

  2、学习用语言和图表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操作和体验。

  3、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活动准备:

  1、 不同粗糙、长度程度的板(洗衣板、木板、包地毯的板、滑梯等)积木、椅子、记录纸、笔等。

  2、 已学过做单一物体的观察记录。

  3、 幼儿在科学活动角对球的滚动产生兴趣。

  4、 在户外大场地上活动。

活动过程:

  一、诱发情趣:让球滚起来

  1、 提问:球可以怎么玩?(滚、抛、踢等)

  2、 教师将球放在地上。提问:这个球怎么又不动了呢?(因为没有去踢它,拍它,没有去推它等。)

  3、 提问:我们那能不能不用踢、拍、推等这些动作让球自己滚动起来或滚得快呢?请小朋友去用那边你们自己带来的材料试试。看看到底能不能不用踢、拍、推等这些动作让球自己滚动起来或滚得快?

  4、 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地尝试提示:想想用这个洗衣板、木板怎样让球自己滚起来?还可以不用这些材料,在你的身上让球自己滚起来。(板的一端放在腿上、椅子上、积木上,手拿着板的一端往上提等方法)。

  5、 请小朋友来说一说你是用什么办法让球自己滚动起来或让球滚得快的?

  6、 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述自己的操作方法和情况。

  小结:刚才大家发现不用踢、拍、推等这些动作,用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工具在斜坡上也能让球自己滚起来而且球滚得很快。

  二、引导体验:尝试使球滚动的各种方法

  1、 下面老师还想请大家来做一个实验:请两个小朋友一起合作,想办法让2个球同时从2个不同的斜坡上滚下来你会发现什么?想想为什么?想想怎样才能让2个球同时从不同的2个斜坡上滚下来?怎样做出不同的斜坡。

  2、 请小朋友一边玩,一边把你的发现记录下来 ,每玩一次都要把你的发现记下来。记录的内容要让别人一看就明白。

  3、 幼儿自由探索,教师巡回观察、引导。(提示:小朋友可以想出许多种办法。如两块板都是平整的,面朝上,但积木垫的高低不一样。或是,一块板的面是平整的,一块的面是凹凸不平的,积木垫得一样高。)

  三、创造表现:运用各种方法进行记录

  1、鼓励幼儿想不同的办法进行记录,可以用(★、▲;1、2;Α、Β;√、Ⅹ;-、-;Ο、ΟΟ等等)

  四、成果表示:表达自己的成果

  1、请小朋友来告诉大家你和好朋友是怎么玩的?你发现了什么?

  2、你是用什么方法记录你的发现的?图中的符号表示什么意思?

  3、表扬运用不同方法记录的幼儿。

  4、小结:刚才小朋友两个人一起玩时发现了:不同的斜坡,球滚下来的速度是不同的:斜坡面一样时,坡度越大,球滚得越快;坡度越小,球滚得越慢。另外,斜坡一样高时,坡面光滑,球就滚得快,坡面粗糙,球就滚得慢。

  5、那你是用什么方法记录的?图中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6、表扬运用不同方法进行记录的幼儿。

  五、延伸活动

  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的球,这些不同的球它们在不同的地方还滚动时有什么不同呢?我们小朋友可以先去观察一下,以后我们再一起来讨论。

活动反思:

  大班的科学活动《球的滚动》中有两点目标一是对球滚动时的速度变化感兴趣,乐于进行比较观察。二是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操作中的发现和体验。在活动中老师的导入环节首先是让孩子将球滚起来,让幼儿在球滚动的过程中自己发现球滚动时候速度的快慢关系,然后自己主动的寻找材料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发现,并且大胆的进行交流。

  在科学活动中,幼儿经验的建构是在与材料、与老师、与同伴的互动中形成的,但更需要教师深入、有效的参与和引导,这也是有效互动的关键。教师的“把”和“推”就是为幼儿“动”的发展提供一个平台。“把”是教师把握幼儿基本的发展情况,在活动中的第一、第二环节老师把握了幼儿能够自己主动地发现让球滚动的方法,鼓励幼儿自主的进行探索,没有过多的进行指导。“推”则在原有基础上进行积极的指导促进幼儿的提高,例如在活动的第三环节,当幼儿将球自由的滚动起来之后,教师推了一下:一起合作玩“快快慢慢”的游戏,想办法使两个球滚动的速度不一样。这样幼儿就有了一个目标,一起合作向着这个目标进行探索。“动”则是提供充足的时间、空间,放手让幼儿主动参与科学探索,在整个活动中幼儿都是在探索、操作、交流、讨论中完成的,没有老师过多的说教,有的只是幼儿自主的探索,并从中感受探索的乐趣,从而丰富自身经验。

  《纲要》指出,教师要“为幼儿创设宽松的环境…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看法…”“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在活动的第三环节中教师和幼儿一起来制订游戏的规则,由大家商量、讨论,最后形成了游戏的规则,所以在游戏的进行过程中,幼儿都能遵守游戏的规则,使得活动有序的开展。其次教师是幼儿活动的支持与启发者,在操作中,教师鼓励幼儿与同组的同伴互相交流,表达自己的看法、建议。每一次的操作结束后进行集体交流,由每组选出一位代表,描述本组幼儿的做法。这样,在小组、集体相结合的方式交流,使幼儿都真正有表达的机会,教师再适时加以梳理与点拔,帮助幼儿提升经验。

  在这样的师幼互动关系中:幼儿体验了合作、探究的快乐,幼儿的经验从模糊、零碎到清晰、完整的过程,主动学习历程得以推进。活动中不管教师扮演什么角色,都是在朝着让幼儿在快乐中发展的目标努力。

13、大班科学游戏教案《麦比乌斯圈》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探索将长条形纸制作成麦比乌斯圈,并等分不同的次数后会产生不同的现象。

  2.大胆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操作方法和发现,对科学现象感兴趣。

  3.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4.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1.人手三张长条形的蜡光纸,剪刀一把,固体胶,每组若干个麦比乌斯圈供幼儿观察。

  2.视频、过山车录像一段、图片立交桥

活动过程:

  (一)师生互动,集体制作圆圈,发现圆圈等分后变成了两个一样的圈。

  1.小朋友看老师带来了什么?请你想想纸条怎样变成一个圈?猜猜从中间剪开它会变成什么?

  2.集体制作纸圈,再将纸圈沿中线剪开。

  (二)探索麦比乌斯圈。

  1、观察麦比乌斯圈是怎样制作成的,猜测沿中线剪开会是怎样的。老师记录。

  2、幼儿尝试制作麦比乌斯圈。

  3、观察二等分麦比乌斯圈后的变化,大胆交流自己的发现。老师记录操作结果:一个象八字的大圈。

  4、猜测三等分麦比乌斯圈的结果,并尝试探索发现圈的变化,激发对麦比乌斯圈现象的兴趣。

  5、观察和交流探索结果并作记录。一个大圈连着一个小圈。

  (三)拓展并了解麦比乌斯圈在生活中的运用。

  播放过山车的视频和城市立交桥的图片,感受麦比乌斯圈带给人类的方便和快乐。

活动延伸:

  展示画有三条等分线和四条等分线的麦比乌斯圈,引发幼儿再次探索的欲望,发现等分不同次数后麦比乌斯圈变化,感受圈的神奇。

教学反思:

  幼儿园科学活动强调的是孩子借助于教师的指导和自身所从事的活动,对身边的事物进行操作和感知,不断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孩子在已知的基础上自主探索未知,在不断尝试中取得成功,最终获得知识。

14、大班体育游戏教案《有趣的青蛙跳》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复习立定跳远,准确的练习跳的动作。

  2、通过游戏,发展自身的跳跃能力,跳过宽30厘米、高25厘米的障碍物。

  3、能够大胆尝试,克服游戏中遇到的困难。

  4、通过活动锻炼幼儿的跳跃能力,让他们的身体得到锻炼。

  5、乐于参与体育游戏,体验游戏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通过游戏,发展自身的跳跃能力,跳过宽30厘米、高25厘米的障碍物。

  活动准备

  1、幼儿拥有立定跳远的经验

  2、书本、木桩障碍物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游戏跟我学(5分钟,准备活动)

  1、先绕操场一圈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圈

  2、热身运动

  (1)师:小朋友们接下来玩一个游戏,游戏叫跟我学,规则就是,老师说什么你们就说什么,老师做什么你们就做什么,明白吗?立定

  (2)师:小朋友们请注意,现在开始啦!

  小手在哪里,小手在这里,小手叉着腰,来,点点头,再点点头,摆摆头,再摆摆头,摇摇头,使劲摇。小手在哪里,摆摆手,使劲摆,我看哪位小朋友没使劲,是劲摆,再摆一摆。

  手放在~屁股上,摇一摇,再摇一摇,转个圈再转个大圈。手放~在膝盖上,摇一摇,再摇摇,转个圈再转个圈,双手抱膝盖,跳一跳再跳一跳。蹲下去,站起来,蹲下,站起。蹲下,向天空跳起。立定

  二、基本部分:(15分钟)

  1、复习立定跳远

  (1)师:深林里,田野里,有一只会跳的动物,它是农民伯伯的好朋友,专吃害虫好帮手。他是?那有小朋友会跳吗?请小朋友来示范跳一下(幼儿在圈中间范跳)

  (2)师:有一种跳跃方法很像我们小青蛙的跳法,他叫做“立定跳远”,下面小朋友请睁大你们的小眼睛看老师怎么跳的。

  预备-双脚微微张开,双腿腿稍弯屈,手臂后摆,上下摇动,上身稍前倾,可弹动一次。

  起跳---腿蹬直,臂向前上摆,展体,使身体向前跳出。

  落地-屈腿全蹲。

  (3)师:(播放音乐)接下来请小盆友们,在原地一起练习一下吧。

  (4)教师巡回指导幼儿(停音乐,吹口哨)师:立定,小朋友们做的都很棒,如果注意几个动作就更好了。开始跳的时候两只小脚微微张开,膝盖稍微弯曲,这样小朋友才能够使出力气,手臂上下要摆动起来,这样小朋友才能跳的更远,落地的时候也稍微蹲下一点,这样我们才不会摔倒哦。小朋友们可以再试一试(音乐继续)

  2、越过障碍物,

  (1)师:引导幼儿整队,早操六队向后转起步走留出前面空地五个空点六队每队前放两本书幼儿依此跳过两本书

  (2)师:小朋友们,接下来我们玩游戏,每队小朋友们前面有两本书,小朋友们需要一个接一个用青蛙跳的方法跳过去。(老师示范跳过去)

  (3)师:下面老师要增加难度,在两本书的前面放个木桩,请小盆友们跳过木桩,从木桩的上空跳过,不要走两双腿这样叉过去“教师范跳。

  (4)师:今天我们来比一比哪一队小朋友像我们小青蛙一样厉害。

  六队小朋友要依次跳越过两本书,一个木桩,每一位小朋友跳完之后返回出发的地方拍下一位小朋友的小手,下一位小朋友才能继续开始跳。[.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先跳完的一队为胜利队伍。(请幼儿示范,跳完跑到最后排队)

  三,结束部分

  (3分钟)师:(引导幼儿站早操队,放音乐跳青蛙操)接下来,老师放段音乐,我们小朋友们变成青蛙,可以自由跳跳、动动、拉拉手,一起来跳一跳,放完音乐我们就结束哦!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幼儿身体得到了全面得锻炼,同时培养了幼儿大胆尝试的能力,发展了创造力此活动不仅体现了快乐体育的特点,还将生存体育蕴含于游戏中。使幼儿掌握了在不利的环境下自救的方法和技能,学会生存。

15、大班优秀美术教案《青蛙》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静态的图片或观看"青蛙"的录相片段,了解青蛙一些活动及生活场景。

  2、学习用毛笔画各种动态的青蛙,能添画上较合理的背景。

  3、养成大胆用色、均匀涂色的良好习惯。

  4、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5、感受色彩对比。

活动准备:

  幼儿最好分成一半教学;宣纸或毛边纸按美术本页面大小裁好;每人一支毛笔;绿、黑、红、蓝等其他颜色;水、擦布;作品展示区;教师操作用《青蛙》图片幻灯、范画及示范用的材料等

活动过程:

  一、欣赏图片孩子们,现在我们来看一下人类的好朋友----青蛙的生活照。(点击播放,边放边提问:青蛙在干什么?在哪里等)

  二、律动《小青蛙》

  三、教师讲解、示范。

  今天我们要用毛笔学着来画一画青蛙。怎么画呢?

  1、我们先来欣赏几幅毛笔画的青蛙图。

  2、示范绘画方法:绿身子(整支毛笔按两下完成),先长后腿再长前腿,(换色画)大大的眼睛,穿花衣(黑色按三笔),一只可爱的青蛙就出现了。试着换个方向再画一只……用其他笔添画上背景即成。

  3、请大家动手试试看。

  四、幼儿绘画教师巡视,及时表扬孩子的进步表现。

  五、作品展示根据孩子先后,及时张贴出作品。等到大半孩子完成时,请大家自由欣赏并评价一下自己及同伴的作品。

教学反思:

  我们上美术校本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各种艺术形式唤醒学生对于生活的感受和热爱,引导他们用基础的艺术形式去表现他们内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还将会继续不断提高自身的美术素质,不断的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认真上好每堂美术课。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掌握一定的绘画基础知识以及一些基本的技能技法。注意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构图能力,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

16、大班科学游戏教案《乒乓球游戏》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充分利用多种材料多种方法巧运乒乓球,感受方法的多样性。

  2、乐意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

  3、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4、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1、每人两个小操作盘(一个装有乒乓球);每组一个大托盘(内有材料:小勺、小瓶子、吸管、电线、硬纸板、小剪刀、橡皮泥等)。

  2、幼儿人手一份记录表、笔。

  3、大记录表一张、“√”和“×”卡片。

活动过程:

  一、介绍游戏,幼儿做出设想。

  1、教师讲述游戏规则:

  “看今天老师带来了什么?”“今天我们来玩一个“巧运乒乓球”的游戏。这个游戏有个奇怪的规则:手不能碰到乒乓球也不能拿起操作盘,把球从这个操作盘运到另外一个空的操作盘里。”“虽然不能用手但可以用老师准备的材料。看看有哪些材料?”介绍材料。

  2、请幼儿将猜测结果记录在记录表中,进行交流。

  “先请小朋友想一想,猜一猜,哪些材料能运球的就在“想一想”一栏里打“√”,哪些材料不能运球的就打“×”。并请你记录在“想一想”一栏。(幼儿猜测记录)

  “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猜的?”并把幼儿猜测的记录在大记录表上。

  “在这些材料中有的幼儿认为有的材料能运球,有的材料不能运球,到底是怎么样的呢?”

  二、幼儿利用材料进行操作并交流。

  1、教师讲述操作要求

  “请你们自己去试一试,能运球的在“试一试”的前面一栏里打“√”,不能的打“×”。”“注意了,一定要试过之后再记录,还要记住手不能碰到球。

  2、幼儿操作。

  教师适时指导幼儿实验,并提醒幼儿注意:手不能碰到球。

  3、幼儿交流。

  (1)请幼儿介绍操作结果并做记录。

  “你动手试了后结果怎么样?”教师记录在大记录表上。

  (2)适时请幼儿示范给没有成功的幼儿看。

  三、幼儿再次操作、探索多种运球方法。

  1、教师讲述操作要求

  “在刚才操作中老师发现有的小朋友用同一种材料运球有几种不同的方法,老师也用小勺试了一下,真的有两种不同的方法。”教师示范给幼儿看,并用数字2记录在表上。“大家再试一试同一种材料用不同的方法运球,并用数字记录在表上。”

  2、幼儿操作

  3、幼儿介绍同种材料不同的运球方法

  四、结束活动

  “今天小朋友都很能干,动动脑动动手就用了很多的方法巧运乒乓球。那除了表上的材料,还有哪些材料也能运球呢?”“我们回去可以再想一想,试一试,好吗?”

活动反思:

  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孩子们的探索活动结束了,从他们意犹未尽的脸上可以看出,孩子们是玩得开心,学得快乐的。在探索过程中,我用交流会的形式,鼓励孩子大胆地向同伴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较好地达到的预设的要求。

17、大班美术活动教案《青蛙》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静态的图片或观看"青蛙"的录相片段,了解青蛙一些活动及生活场景。

  2、学习用毛笔画各种动态的青蛙,能添画上较合理的背景。

  3、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4、对方形、圆形,线条等涂鸦感兴趣,并尝试大胆添画,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幼儿最好分成一半教学;宣纸或毛边纸按美术本页面大小裁好;每人一支毛笔;绿、黑、红、蓝等其他颜色;水、擦布;作品展示区;教师操作用《青蛙》图片幻灯、范画及示范用的材料等

活动过程:

  一、欣赏图片孩子们,现在我们来看一下人类的好朋友----青蛙的生活照。(点击播放,边放边提问:青蛙在干什么?在哪里等)

  二、律动《小青蛙》

  三、教师讲解、示范。

  今天我们要用毛笔学着来画一画青蛙。怎么画呢?

  1、我们先来欣赏几幅毛笔画的青蛙图。

  2、示范绘画方法:绿身子(整支毛笔按两下完成),先长后腿再长前腿,(换色画)大大的眼睛,穿花衣(黑色按三笔),一只可爱的青蛙就出现了。试着换个方向再画一只……用其他笔添画上背景即成。

  3、请大家动手试试看。

  四、幼儿绘画教师巡视,及时表扬孩子的进步表现。

  五、作品展示根据孩子先后,及时张贴出作品。等到大半孩子完成时,请大家自由欣赏并评价一下自己及同伴的作品。

活动反思:

  我在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中,重视“人”的发展,以生为本,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主要采取了“合作学习——汇报交流——课外扩展”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创造性地运用教学设计,恰当地处理教学设计与课堂操作的关系。在平等、开放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即可学到很多知识,又可得到情操的陶冶,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

  我在教学中,进行一些大胆尝试后,总结反思感触较深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变教师的“带领者”为“促进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兴趣的养成为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提供了保证。在整节课中,我从兴趣入手为学生营造了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到走进大自然、走进了青蛙的世界。我没有过多的语言,活动也不是很多。我所做的就是积极地看,积极地听,放下架子,走下讲台,亲自来到学生中间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了解学生的情况,并且向读书有困难的学生伸出援助之手,给予大力支持,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我将以往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的权利还给了学生,使他们全身心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学生学的轻松、快乐,这样的课堂才能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采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本次课程的改革的重点之一,《语文课程标准》中特别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和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倡导此学习方式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其根本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学习。这一课的教学中,在学生读熟课文,交流青蛙的美称时,我就采用了让学生合作学习的形式,不但要找到青蛙的各个美称,还要用自己的动作、语言表演。在汇报交流学习结果时,每个小组的成员都积极、涌跃、争先恐后的到前面给同学们汇报表演。结合学生汇报歌唱家的美称,我也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领学生一起表演课文第5自然段,老青蛙领着小青蛙在寂静的傍晚进行神秘而美妙的大合唱的情景,使学生真正感受到青蛙之所以有歌唱家的美称,不是因为它歌唱的好,而是因为它的声音宏亮,课堂气氛**叠起。

  当有的同学提出:青蛙为什么不用手来捉害虫?其他小组的同学帮助他解决了这个问题,而且还从中了解了青蛙四肢、舌头、眼睛的特点。这样的学习活动,弥补了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分别教学的不足,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展示自己、锻炼自己的机会。

  三、通过以读为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应以读为主,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给学生充裕的时间,使学生在读中感知理解课文内容,并且发现课文中的语言文字美,可以保证阅读质量,使学生读有所思、读有所获。本课以读代讲,采用了学生个性化地读,同桌互读,小组内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表演读等形式,把“读”、 “演”、“评”融为一体,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使其对课文的理解更深,学习效果更好。学生在欢乐的课堂氛围中既获得了新知,又发展了语言,真正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联系生活实际,广泛地开发课程资源。

  我们班的学生从小就是在农村长大,对于身边的小动物十分熟悉。因此,我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在了解青蛙的同时,让学生交流我们身边的有益动物,对人类的益处,让他们更多地了解有关动物方面的知识。使学生认识到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保护动物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激发学生爱护动物的决心和信心。

  在识字教学环节中,我将枯燥的识字教学变为生动的交朋友游戏,每个生字卡片的背后都画着一种对人类有益的动物,当学生把生字读给同学听时,就可得到背后的小动物图片,并请其他同学交流对小动物的了解。这种游戏识字的方法,促使学生每次读书时,都留心、积极主动的识字,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由“厌学”变为 “愿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同时,我还将课文中的内容提炼为学生头脑中的画面,用灵巧的双手画一画,使“读”与“画”融会贯通,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这样,学生在一个充满生活化的课堂氛围下学习,使学生的学习个性和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显示。

  五、充分利用《阅读》课本和课外资料,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是一项自觉性的活动,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贵在坚持,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使人终身受益。为此,我在阅读教学中始终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特别愿意上“快乐读书屋”一课,不但可以学到书本上的知识,还可以尽情的阅读课外资料,学习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阅读》课本是我们同学爱不释手的第一手好的课外资料,每学完一篇课文学生都拿出《阅读》课本找到与知相应的文章读一读,本节课也不例外,学完本课后在有限的时间内学生们拿出《阅读》课本,分小组阅读全班汇报交流,还有的同学将课外积累的与小动物有关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如:蜻蜓为什么将卵产在水边,小蚂蚁怎样交流……使学生增长知识见闻,开阔知识视野,真正享受读书的快乐。

  总之,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我力争体现课程改革和《语文课程标准》新理念、新思想。一切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关注学生的发展,但在实际教学中,对课堂教学活动的整体把握,课外拓展知识的深浅程度等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究、提升,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探讨、研究,不断前进,走出一条适合我实际阅读教学的特色之路。

18、大班科学游戏教案《瓶子吹气球》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发现小苏打和醋混合会产生气体的科学现象,了解产生气体多少与材料的用量有关。

  2.能有序的合作进行实验,体验猜想、验证、结论等基本的实验步骤。

  3.对科学实验感兴趣,愿意探索身边的科学现象。

  4.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5.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重点:

  知道小苏打和醋混合会产生气体。

难点:

  能够有序的合作进行实验,总结出产生气体多少和材料用量有关。

活动准备:

  每组一份活动材料:杯子、小苏打、盐、白糖、鸡精、醋、空瓶子、匙子、漏斗、气球,课前幼儿学会套气球。

活动过程:

  一、以疑激趣--出示瓶子吹起的气球,激发探索的兴趣。

  师:孩子们,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做一个好玩的科学游戏,游戏的名称是《瓶子吹气球》,你们看……出示瓶子吹起的气球,思考:气球里面的气体是从哪里来的?瓶子里装的是什么?

  二、以趣激学--寻找神奇的泡泡溶液,探索出小苏打和醋混合会产生气体。

  师:瓶子里装的不是水,是由两种材料混在一起形成的神奇的泡泡液。这两种材料是什么?

  1、出示材料,幼儿闻一闻、看一看:醋、盐、白糖、味精、小苏打

  2、出示实验表格,集体猜想哪两种材料在一起会产生气体?鼓励幼儿用多种记录方式表达自己的猜想。

  3、幼儿探索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4、交流总结:小苏打和醋在一起会产生气体。猜想有时很不可靠,遇到问题最好动手试一试。

  三、学以致用--尝试用瓶子吹气球,更加直观的感知小苏打和醋混合产生了气体。

  师:我们找到了能够产生气体的这两种材料,你打算怎样用它们帮助瓶子把气球吹起来?

  1、讨论怎样帮助瓶子把气球吹起来,操作过程要注意什么?

  2、幼儿实验,教师指导。

  3、展示结果,分享经验:你们组刚才是怎么做的?为什么气球有的大、有的小?

  四、快乐体验--让气球吹得更大,进一步验证产生气体多少和材料的用量有关。

  师:如果再做一次,你打算怎样才能把你们组的气球吹得更大呢?

  1、幼儿讨论:

  多用材料、套气球速度快点、用手捂一捂瓶口……

  2、再次实验瓶子吹气球,体验科学游戏的乐趣。

  3、总结:小苏打和醋在一起产生的气体能吹起气球,而且两种材料用的越多,气球就会吹得越大。尝试的次数越多,实验结果就会越成功。

  五、拓展延伸--吹起气球的神奇气体是什么、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激发继续探索的愿望。

  师:你们知道今天用来吹起气球的这种气体叫什么名字,在我们的生活有什么用处吗?

  (各种各样的饮料中有它、医生帮助病人缓解病痛要用到它、消防员灭火要用到它……)

教学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达到了预期目标,效果非常好,甚至超过了预期效果。整个活动既让幼儿体验了实验成功时的快乐、增强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这个活动在中班开展是非常有意义和有必要的。

19、大班科学游戏教案《会唱歌的叶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探索让葱叶等多种叶子发出声音的方法,进一步认识叶子的特征,感知叶子特征与其发声特征之间的关系。

  2.通过参与活动,懂得“仔细观察、大胆猜测、多次尝试”等途径认识事物特征,发展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在独立与合作探索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活动前请一位幼儿准备好简单的葱叶吹奏表演。

  2.材料表演:葱叶每人若干,芦苇叶、竹叶、青菜叶等多种叶子若干。

活动过程:

  第一部分——听声音,引发幼儿猜测和探索的兴趣。

  1.先准备好的幼儿背对大家吹葱叶。

  2.师:“请大家猜一猜这是什么声音?”(幼儿进行猜测)“原来是葱叶在唱歌。”

  第二部分——操作体验,探索葱叶发出的声音第一环节:幼儿第一次尝试:幼儿自选一段葱的叶子,尝试让葱叶“唱歌”。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二个问题:

  1、你们让葱叶“唱歌”了吗?为什么有的唱有的不唱呢?(幼儿猜测并讨论)

  2、和刚才“唱歌”的葱叶比一比,看看有什么不一样?(请幼儿观察刚才表演的幼儿手中的葱叶,会发现会发声葱叶的秘密:只有一寸左右,两头都是空心的。)

  第二环节:幼儿第二次尝试:幼儿将葱叶摘至一寸左右,进行试吹。

  教师提问:这次你们的葱叶都“唱歌”了吗?为什么还有的“唱”有的“不唱”呢?

  这一环节引导幼儿进一步观察并发现:要取葱叶中部绿色薄薄的部分,如果取了偏向葱白那段厚的部分,就吹不响。

  第三环节:在对比与讨论中感知叶子外形特征与其发声特征之间的关系。

  这个环节我设计了二个问题:

  1、你们的葱叶都唱起来了吧?请和旁边的同伴比一比,看谁的葱叶唱的更好听呢?

  (提供幼儿充分时间与同伴进行探索与比较)

  2、一起来说说看,你发现自己的葱叶和同伴的葱叶“唱”起来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第三部分:探索其它叶子发出的声音

  1.组织幼儿讨论:找一找还有哪些叶子会唱歌?

  2.你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叶子唱起歌来?引导幼儿直接把叶子放在嘴边吹就能“唱”起来。大家试一试。(请个别幼儿示范自己的探索结果。同伴的表演示范更能激起孩子们的兴趣。

  (引导幼儿通过探索进一步发现,薄薄的叶子,吹的时候容易振动,就唱起歌来了,厚厚的,容易碎的叶子是不会发出声音的。)

  3.什么办法可以让叶子唱起歌来呢?(请个别幼儿示范自己的探索结果。

  (教师体验经验:葱叶为什么会唱歌呢?因为葱叶的形状和笛子很像,中间有一个小通道,我们吹出的气会振动发出声音,我们就听起葱叶唱起歌来了,从而引导幼儿探索并发现,一些叶子卷成来之后能发出声音。

  第四部分——演奏叶子大合唱

  1、听名人让幼儿了解,原来叶子还能发出这么美妙的声音。

  2、表演乐音,分享愉悦师幼一起用选用自己喜欢的叶子进行演奏。

  第五部分——活动延伸,模拟声音将幼儿实验操作的材料投放到区域活动中去,继续探索!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上完之后,我感触很深。特别是有的孩子们到最后也没能吹响葱叶是在我的意料之外的,因为我觉得这个不是难题,应该比较简单,是我太高估他们还是我讲解的不清楚还是有其他原因呢?可能都有吧!就因为他们没有达到我预期的效果,所以我上课的时候有点着急,急的汗都快流下了。评课老师们向我提出,其实我可以多让孩子们研究、讨论、琢磨,让孩子们互相帮忙,也许到最后他们可以解决这个难题!是的,很有道理,这也许是我的一点遗憾,也是孩子们的遗憾了!

20、大班科学游戏教案《小豆子请安静》

【活动目标】

  1、进一步感知声音,了解可以利用填充、固定、缓冲等方法减少噪音。

  2、比较不同材料的实验效果,尝试将学习结果进行实际应用。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准备】

  1、八宝罐、沙子、棉花、橡皮泥、积木。

  2、记录表、笔。

【活动过程】

  一、游戏“木头人”。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玩“木头人”的游戏吗?今天,我们来换个花样玩,拿着我们手中的豆罐子一起来玩一玩,玩之前老师有一个小小的要求,可不能打开瓶盖哦!

  游戏开始:山山山,山山山,山上有个木头人,不许说话,不许动,动动就是小蜜蜂。

  师:诶呀,我听到**小朋友的豆子声音了哦!

  二、讨论。

  1、你的豆子怎么会发出声音的?(动作:老师不小心撞了一下)

  师小结:哦。我们晃动瓶子,豆子发生了碰撞,它就会发出声音了。

  2、那有什么办法使豆子在玩游戏时不发出声音,安静下来或者声音轻点不被人发现呢?(不摇晃,动作小一点,轻一点)

  3、那我们用刚才小朋友说的方法再来玩一遍游戏:注意动作小一点、轻一点,不晃动哦!山山山……

  4、师小结:我们刚才的办法好像使豆子的声音减轻了一点,那有没有更好的办法,使豆子在我们玩“木头人”游戏时更加安静呢?我们轻轻地坐下来,动动脑筋想想。

  三、探索。

  1、看,前几天老师请你们收集的这些物品,不知能不能帮上忙呢!

  2、老师依次出示材料供幼儿认识:(老师材料),你们认识这些材料吗?谁来说一说。沙子、棉花、橡皮泥、积木。

  3、你觉得这些材料可以帮豆子安静下来吗?怎么帮?(幼儿猜测)

  4、老师给每张桌子上都放里这些材料,我们互相合作,四个好朋友,分一分,每个人选一样材料去试一试,然后再盖紧盖子,用手摇一摇,这些豆子安静些吗?

  5、唉,别忙着动手哦,老师给每个组准备了一张记录表,需要我们合作完成:左边是我们刚才认识的几样物品,右边是需要记录的,找到你操作的物品,在它的旁边记录,你觉得豆子很安静的,就打“√”,比较安静的打“○”,不安静的打“×”,记清楚了吗?我来考考你们,请幼儿过要求。

  6、现在大家选一样材料赶紧去试试吧(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记录表)

  四、实验验证(8张记录表贴在黑板上)

  现在我们大家来验证一下,一起来看看,先看看沙子,8张表格一一看过去,如果有个别组打“○”,可以请个别幼儿示范一下,请谁来试试,你的豆子为什么是比较安静的,如果是全打“√”,教师可以说,真的有你们说的那样效果好吗?我也来试试,真的呢,豆子变得安静了,那老师在就记录上也打“√”,棉花它使豆子安静了吗?(同上),我们再来看看积木,他使豆子安静了吗?没有,那我们给他打“×”,

  五、小结。

  小结:我们今天用了许多方法让豆子安静下来。有的小朋友用橡皮泥把豆子包起来,就像让豆子穿了厚衣服;有的小朋友用沙子和棉花把盒子填满,让豆子不会动。这些办法都让豆子不发生碰撞,减轻声音。其实让豆子不发出声音还有很多办法,我们再去找找吧!

21、大班体育优秀教案《青蛙跳田埂》

【活动目标】

  1、学习立定跳远和助跑跨跳的动作技能。

  2、提高爬、跑、跳的能力,锻炼体能,发展肢体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3、在难度逐步提高的游戏中,主动参与,大胆尝试,挑战自我。

  4、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学会团结、谦让。

  5、提高幼儿身体的协调能力,体验玩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大绳一根,平衡步道、沙包若干。

  2、活动前布置好场地。

【活动过程】

  1、小蝌蚪变变变

  (1)我们一起把绳子围成一个大大的、圆圆的池塘,来做“小蝌蚪变变变”的游戏吧。

  (2)教师边示范边讲解这一热身运动的动作,幼儿观察并跟随教师模仿练习。动作如下:

  ①身体趴在地上,双手合放在背上,利用上身的扭动移动身体;

  ②蝌蚪长出两条后腿:身体趴在地上,用两条腿连续蹬地并扭动身体前进;

  ③蝌蚪长出两条前腿:四肢匍匐爬行;

  ④变成青蛙起跳:模仿青蛙跳跃的动作,做全身运动。

  2、青蛙跳田埂

  (1)现在小蝌蚪变成了青蛙。你们知道青蛙有什么本领吗?青蛙不仅会唱歌,还会蹦蹦跳。大家一起来学学青蛙跳田埂。

  (2)教师用平衡步道作田埂(一块一块间隔、两块两块间隔等),设置活动路线,通过不断增加高度和宽度来提高活动难度。幼儿可选择不同难度的场地进行练习。教师指导要点如下:

  ①要求幼儿从同一方向进行跳跃活动。起跳时,用力蹬地,向前上摆臂;落地时,屈腿全蹲,保持平衡。

  ②根据幼儿的活动情况变化难度,也可根据情况运用自己的肢体动作给幼儿增加难度。注意观察个别能力较弱幼儿的活动情况,并给予适当的鼓励和帮助。

  ③用塑料圈在活动场地边做小池塘,请小青蛙自主掌控休息时间。(通过本环节,全体幼儿熟练掌握了立定跳远的动作方法,大部分幼儿能够进行助跑跨跳的动作练习,部分幼儿能够利用助跑跨跳的方式跳过较远的距离。)

  (3)幼儿自由活动,教师巡回观察,通过增加难度和语言指导(如“看看别人是怎么跳的”“怎样跳才正确”“现在步道变宽了,你怎样跳过去”等),使幼儿的跳跃动作自然地由立定跳远转变为助跑跨跳。

  小结:活动中要注意观察幼儿的活动量,适时集中请个别幼儿展示动作,并讲解动作要领和安全保护知识,在重点部分示范动作并带领幼儿集体练习。

22、大班科学游戏教案《卵生、胎生》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课件和讲述等活动,初步了解有关动物卵生和胎生的基本常识。

  2、激发对动物的探索兴趣,增强对小动物的热爱情感。

  3、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4、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ppt课件、蜻蜓和母鸡生宝宝的多媒体课件、红、绿彩带、小红旗若干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师:今天我们教室来了一位客人,看,是谁来了呀?(小鸟)小鸟长大了,它想飞到外面去看看周围的世界,我们跟着小鸟一起去看看吧。

  评析:幼儿对小动物都很喜欢,导入时借用小鸟这一小朋友都熟悉的动物形象,以引起孩子的专注力和探索的兴趣。

  二、观看课件、了解动物的两种基本的生殖方式:卵生、胎生。

  (一)看课件了解卵生动物的常识。

  1、观看蜻蜓的课件。

  (1)提问:故事里小鸟碰到了谁?蜻蜓妈妈在干什么?

  (2)蜻蜓妈妈是怎样生小宝宝的呢?它把卵子生在哪?它的宝宝是怎样长大的?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ppt课件,(卵→幼虫→蜻蜓)

  (3)师:还有哪些动物和蜻蜓一样也是产卵的?(出示ppt课件:蝴蝶、苍蝇、蚊子)

  (4)师:你们知道得真多,小鸟谢谢你们告诉它这么多知识,它继续往前飞,又会看见什么呢?

  评析:课件的出现,给孩子们一个视觉的探索空间,幼儿通过观看了解蜻蜓妈妈生宝宝的过程。

  2、观看母鸡的课件。

  (1)小鸟看到谁在干什么?母鸡是怎样生宝宝的?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ppt课件(母鸡→鸡蛋→小鸡)

  (2)师:还有哪些动物会生蛋呢?(出示ppt课件:鸭、鹅、鸟)

  小结:像这些动物妈妈先产卵,小宝宝呆在卵里,吸收卵里的养分,然后不断的变化长大,最后长成和妈妈一样的动物叫卵生动物。这种动物妈妈生宝宝的方式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卵生。

  评析:对于常识的概念如果没有形象的感知,对于大班的幼儿来说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像这些动物妈妈”从具体再到抽象,并及时的帮助幼儿梳理并小结,让孩子对”卵生”的概念更加的形象。

  (3)扩散思维:还有哪些动物也是卵生动物?(出示ppt课件:鹰、蚂蚁、鱼、壁虎)

  师小结:其实动物界里,很多鸟类、昆虫累、鱼类、爬行类都是卵生动物。

  (二)了解胎生动物的有关常识。

  (1)是不是所有的动物都是卵生动物的呢?(不是)

  (2)出示ppt课件,猫的图片,猫妈妈生下的宝宝是谁?它长的怎么样?

  (3)出示ppt课件,狗的图片,狗妈妈生下的宝宝是谁?它长的怎么样?(引导幼儿观察小猫、小狗一生下来就和妈妈长的一个模样就有头、身体、四肢、尾巴,还要喝妈妈的奶长大呢。)

  小结:像小猫、小狗一生下来就和妈妈长的一样的动物叫胎生动物。这种动物妈妈生宝宝的方式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胎生。

  (4)发散性思考:出示ppt课件,大象是胎生动物还是卵生动物?还有哪些动物也是胎生动物?(出示ppt课件,猪、牛、兔……)

  师小结:其实在动物界,许多哺乳动物都是胎生动物。

  三、巩固卵生动物和胎生动物。

  (1)分别出示各种小动物ppt课件,让幼儿猜猜它是卵生动物?还是胎生动物?

  (2)幼儿讲述后,教师逐一出示答案。

  评析:图片的的一一展示,进一步激发幼儿对动物的探索欲望,也是帮助幼儿记忆胎生、卵生的一种直观、有效地方式。

  四、出示ppt课件,以竞赛的形式,幼儿进行抢答,进一步巩固对卵生、胎生的知识。

  1、师介绍参赛小组:红队:红队必胜,耶。绿队:绿色绿色,健康快乐!耶。

  2、师介绍游戏规则:当出示动物图片时,请每队队员进行举手抢答,答对的小组队员自己插上一面小红旗,抢答结束后以红旗多的一队获胜。

  3、总结得分情况,祝贺获胜小组。

  评析:“比赛”是大班孩子很喜欢的一种竞技形式,能有效的激发幼儿的合作、团结意识。这个环节是整个活动的高潮部分,幼儿的主动参与性强,都想通过努力得到小红旗为自己队争光。

  五、活动延伸:

  师:大自然还有许多动物,哪些是卵生动物,哪些是胎生动物呢,请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查阅资料,收集一些图片带到幼儿来,介绍给其他小朋友听,好吗?

【活动反思】

  幼儿园科学活动的目标是“对周围事物和现象感兴趣,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组织本次活动时,我首先从幼儿常吃的鸡蛋入手,引出了卵生的概念,接着自然过渡到人的出生,引出胎生的概念。同时,借助多媒体演示,幼儿对胎生和卵生的含义有了比较清晰的理解。区分环节照顾到个别差异;最后延伸环节是对能力的提升,留给幼儿思考探索的空间,也体现了终身发展的科学教育理念。

23、大班科学游戏教案《好玩的绳游戏》含反思

【设计意图】

  儿时玩得很多游戏,都是我们美好的童年记忆。儿时的一根绳子或一堆石子都可以让我们玩得流连忘返,不亦乐乎。现在的孩子玩得大都是高档玩具,对传统的很多游戏知之甚少。为了挖掘有益的传统游戏,我设计了“好玩的绳”大班综合活动。因为绳对幼儿来说并不陌生,日常生活中也经常见到用到,但是对于绳子的游戏却知之甚少。其实,传统的绳子游戏非常丰富有趣,对于开发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及手、眼协调能力都具有较好的效果。

【活动目标】

  1、通过一系列有关绳子的游戏,激发幼儿对玩绳的兴趣,让幼儿体会到玩绳的快乐;

  2、通过玩绳,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

  3、通过玩绳,使幼儿掌握简单的玩编技巧和方法,训练幼儿手、眼协调能力。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每人两根绳,一份编织工具(利用纸板按照一定图形制上经线,另一根作为纬线进行编织)课件绳编作品若干、小魔术盒一个。

【活动过程】

  1、利用魔术盒导入活动。

  师:小朋友,老师这里有个小盒子,你们看里面有东西吗?老师要变个小魔术,看能变出什么来?(利用变魔术的方法,引起幼儿的兴趣)

  2、利用提问和实际操作的方法,让幼儿探索更多的玩法。

  师:小朋友,你们想一想,绳子都能做什么用呢?

  幼:翻花绳、当鞋带、当头绳、拼图案、当马鞭、跳绳……

  师:绳的用途可真多呀,下面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根漂亮的绳,你们试一试,看一看,玩一玩,看谁还能发现更多的花样。

  幼:幼儿都在积极的用一根绳玩,有的系在脖子上当项链,有的当腰带,拼出了许多的花样,象花蝴蝶、蘑菇、花瓶、小树、鞋子、星星……

  师:刚才小朋友说可以翻花绳,现在小朋友就把绳的两头系在一起,翻一翻花绳,动脑筋,看谁的花样多,可以自己翻,也可以与伙伴一起翻。

  幼:翻出了太阳、花布、大桥、死扣、星星。

  师:小朋友,玩翻花绳,玩的真高兴,玩出许多花样,现在把绳子套在脖子上做个漂亮的项链吧。

  幼:孩子们都用自己的方法把绳系在了脖子上。

  (通过老师的启发引导,使孩子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都能积极地去探索、去表现,也使幼儿在玩中乐意与伙伴一起合作,体会到了玩绳的快乐,使重点得以突破,而且把绳系在脖子上这一环节,又为进入下一环节做好了准备,使孩子们自然把绳放好。)

  3、丰富幼儿的知识面,展示绳的其他作品。

  师:小朋友刚才玩花绳,玩得非常好。下面看看绳还可以作什么?播放课件,让幼儿欣赏。

  幼:孩子们感到非常好奇,啊,真漂亮﹗

  师:老师把这些用绳子制作的东西带来了,请小朋友们到前面来看一下。

  幼:孩子们非常高兴地看、摸着这些作品,议论着,辨别着,这个是龙,那个是小猪……我在电视里看过(通过近距离观察、触摸,使幼儿的好奇心进一步得到提升,为下一环节做好了铺垫)。

  4、让幼儿探索绳的编织方法

  师:小朋友们,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看一看,老师也给你们准备好了编织的绳,你们自己试一试,怎么编,编什么?

  幼:有的幼儿在尝试中把纬线和经线混在了一起,有的幼儿很快就找到了规律,让纬线在经线中穿上穿下,一会就编成了漂亮的花纹、小动物等等……

  师:刘逸彤小朋友让纬线在经线上下跳舞,真好玩,还没编出图形的,也可以向旁边的小朋友学习一下……

  幼:孩子们大多数都找到了规律,掌握了简单的编织技巧和方法,但也有个别孩子找不到规律,无法编织出规定图形(在幼儿的示范和老师的讲解下,很快全班幼儿都学会了简单的编织技巧和方法,整个过程,孩子们都积极主动,充满着成功的快乐和喜悦)。

  5、结束部分:

  师:刚才我们编织的东西都是比较简单的,只要我们以后多加练习,就会编织出更多更漂亮的图案。请小朋友们把编织好的作品拿给后面的评委老师欣赏(此环节肯定幼儿的操作,并给幼儿提出更高的要求,使幼儿保持对玩绳的兴趣,并进一步鼓励幼儿,使玩绳游戏得到延续和提高)。

【活动延伸】

  1、利用自由活动,继续探索玩绳的方法和技巧。

  2、回家与家长一起探索玩绳的方法和技巧。

【活动反思】

  此活动幼儿非常感兴趣,玩出了许多的花样,确实体会到了玩绳的快乐,并在玩中乐于想象创造,达到了此次活动目的。但由于平时对编制接触的比较少,在编制环节花样还是比较少,还有待于继续开发。

24、大班优秀音乐教案《青蛙唱歌》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辨别音乐的强弱、高低,并能用不同动作来表现对音乐的理解感受。

  2、尝试用语言节奏表现青蛙的叫声。

  3、能从音乐高低变化中区别老青蛙、小青蛙,并学习用不同的声音来演唱,体验演唱的乐趣。

  4、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5、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活动准备:

  1、大"荷叶"一片,钢琴。

  2、虫子一串,青蛙指偶两个。

活动过程:

  1、出示荷叶,引起幼儿的兴趣。这是什么呀?哦!原来是一片大大地、绿绿的荷叶呀,我们让她静静的躺在水面上吧!

  2、倾听音乐,感受和辨别音乐的强弱。

  风儿吹来,荷叶会怎样呢?听,风吹来了,是什么样的风?

  轻轻的风吹过来,荷叶怎么动(轻轻的)荷叶是轻轻的柔柔的抖动。我们转起来,轻轻地抖起来,踮起脚尖。

  又来了一阵风,是什么风?

  风停啦,我们都知道风是会变的,让我们来跟着风声来变化着抖动荷叶吧!(弹两种不同的音乐,师生共同变化抖动荷叶。)

  3、尝试用语言节奏表现青蛙的叫声,用不同的声音区别老青蛙、小青蛙声音的变化。

  引导幼儿尝试用语言节奏表现青蛙的叫声。

  小青蛙,你们最喜欢坐在荷叶上干嘛?是怎么叫得?其实,青蛙叫不一样的声音就是在说不一样的话,听我说:××▕××▕你好!你好!×××▕×××▕真高兴!真高兴!那你们能不能把叫声也像说话一样说给大家听呢?

  倾听音乐,学习用不同的声音区分老青蛙、小青蛙。

  4、游戏:小青蛙捉害虫,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1.活动过程对幼儿探索精神,合作能力得到了发展,充分做到了以幼儿为主体。幼儿通过美丽的荷叶展开想象,联想到青蛙以及青蛙的各种叫声并向同伴表现。

  2.幼儿在师幼、同伴之间的的互动中感受音乐的乐趣,从而对音乐感兴趣、能充分体验、展开丰富想象和极力表现。感受平时也应该用合适的声音表现歌曲,不能喊唱、乱唱。

  3.存在不足:在进行同声合唱时,分声部站位不明显,幼儿唱歌时容易跑调。

  4.改进措施:

  (1)加强单声部练习,练习好单声部再明显安排站位进行合唱。

  (2)在活动中,教师可视幼儿的兴趣在区角活动进行延伸,提供更多的动物图片,引发幼儿想象更丰富的声音和节奏表现不同动物的叫声,以便丰富合唱内容。

25、大班科学游戏教案《给动物找舌头》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探索了解人的舌头、动物舌头的特征及作用。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学会分辨熟悉的几种动物舌头。

  3、激发幼儿观察动物的兴趣,培养幼儿关爱动物的情感。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5、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

  两杯水、青蛙图片、PPT。

【活动过程】

  一、了解人体舌头的功能。

  1、品一品,尝一尝。

  桌上放两杯水,分别是盐水和糖水,让幼儿观察。

  (1)桌子上有两杯水,你能看出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吗?

  (2)你能看出哪杯是盐水哪杯是糖水吗?

  (3)用什么办法可以知道呢?我们的舌头还能分辨什么味道?

  (4)我们的舌头长什么样?请小朋友相互观察一下。(扁扁的、宽宽的、淡红色、均匀小颗粒)

  2、想一想、说一说。

  (1)我们的舌头除了能分辨出各种味道,还有什么作用?

  教师小结:人体的舌头作用真大,不仅能尝出各种味道,还能帮助我们说话、唱歌,舌头还是搅拌机呢,能帮助牙齿把食物嚼碎。

  (2)如果舌头生病或受伤了,我们一定觉得很难受的,我们应该怎样来保护自己的舌头呢?

  教师小结:我们吃东西不要吃太辣、太烫或太冷的,也不要吃得太快,以免咬着舌头,保持口腔卫生。

  二、探讨青蛙舌头的特点及作用。

  小动物们有舌头吗?人的舌头有很多作用,小动物们的舌头也有很多作用。

  1、议一议。今天我们教室还来了一位小动物(青蛙),你们知道它的舌头有什么作用吗?(捉虫子)小朋友们,它是怎么用舌头捉害虫的呢?

  2、看一看。演示青蛙捉虫的情景。

  问:青蛙的舌头有什么特点?

  青蛙的舌头长在口腔的前端,而舌尖位于咽部,舌上布满了粘液,能很快粘住害虫,将其直接送入咽部而吞入腹中。

  3、学一学。启发幼儿用手部动作边学习青蛙捉虫。

  三、观察并谈谈其它有趣的舌头。

  1、猜一猜。看图片,启发幼儿讨论。

  问:这些舌头有什么特征?猜猜他们分别是谁的舌头?

  2、操作游戏“找舌头”,让幼儿给动物和相应的舌头连线。

  3、谈一谈。观看PPT。

  (1)啄木鸟的舌头上带钩,能伸进树皮里勾出害虫。

  (2)蛇的舌头是裂开的,可以用来捕捉外面的气味。

  (3)老虎的舌头上有很多肉刺,能帮助老虎把骨头上的肉舔干净。

  (4)炎热的夏天,小狗的舌头能流出汗水,帮助它散热,可以凉快些。

  (5)食蚁兽的舌头又长又圆,能伸进蚁窝,吃掉白蚁。

  问: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舌头也很有趣?

【活动结束】

  人和动物的舌头这么能干、有趣,以后要保护自己的舌头,也要保护动物,同时要多留心,观察其它动物,发现一些更有趣的舌头。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先让幼儿了解人类舌头的味觉功能,再提问“我们的舌头除了能分辨出各种味道,还有什么作用?”引导幼儿积极讨论,使整个活动气氛都活跃起来,再引导观察动物的舌头。在幼儿猜测这是谁的舌头时,我先让幼儿小组讨论操作“给动物找舌头”提高幼儿的兴趣,然后再讲述每个动物的舌头特点和作用。活动中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能力,让幼儿学会分辨熟悉的几种动物舌头。

26、大班科学游戏教案《变废为宝》含反思

游戏目标:

  1、懂得节约资源是减少垃圾的根本途径。

  2、认识循环再造的概念,懂得物尽其用,废物利用。

  3、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游戏准备:

  1、各种各样的废纸盒

  2、录音机、磁带

游戏过程:

  1、组织教学,教师带领幼儿听音乐玩游戏.

  2、发现地上有许多的垃圾,教师和幼儿一起分析原因和好坏。

  3、游戏:变废为宝规则:教师将幼儿组织成一个纵队,将发现的纸盒从第一个幼儿手中传出,当音乐停了,拿着纸盒的幼儿将以最快的速度,用纸盒动手做一个玩具.看谁做得又快又好。.

  4、游戏反复进行。

  5、展示幼儿作品。

  6、教师小结。

活动反思:

  1、在备课过程中,如果能做出多种纸杯变废为宝的作品则更佳;

  2、通过对幼儿的启发,希望他们能渐渐养成节约环保意识、 变废为宝意识,为他们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做铺垫;

  3、教师可以在制作手工的过程中,与幼儿多做互动,以引起幼儿的注意力;

  4、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听取听课老师提出的一些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让我的这节手工课更加丰富多彩!

27、大班科学游戏教案《人类的朋友(空气)》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情况及其危害性。

  2、培养幼儿关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3、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大班科学游戏教案《人类的朋友(空气)》

  活动准备:

  1、棉花、香烟、瓶子。

  2、自制多媒体电脑教学软件。

  3、自摄的有关空气污染源的录象片。

  活动过程:

  一、了解空气遭受污染的情况。

  1、我们每时每课都离不开空气,可是现在空气质量发生了变化,下面请小朋友们认真看录象,想一想这些事情对空气有没有影响。

  2、放映自摄录象片,请幼儿观看。镜头一:满天飞扬的尘土;镜头二:汽车、摩托车排出的废气;镜头三:工厂烟囱飘出的黑烟;镜头四:焚烧垃圾时产生的浓烟;镜头五:烧香、放鞭炮时潦烧烟雾;镜头六:正在公共场所吸烟的人。

  3、讨论:刚才我们看到了很多污染空气的事,这些事对人类会有什么危害?

  二、感知不洁空气对人体的危害。

  1、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方法是先在瓶子里放一团雪白的棉花,然后把一支点燃的香烟放进瓶子。

  2、在等待实验结果的过程中,播放自制电脑教学软件《人体上半身内部器官****图》,重点突出呼吸道,显示空气在体内的循环现象及其过程。

  3、讨论:刚才我们看到了空气在人体内的“流动”过程,请你们想一想如果人吸进了含有尼古丁的空气,会有什么影响?

  4、向幼儿展示实验结果——瓶子及一部分棉花被熏黑了,请幼儿闻一闻瓶子里的气味,说说自己的感受。

  5、在屏幕上显示人体吸入被污染的空气后,呼吸器官受损的情况。显示方法是设置一道黑色气流进入呼吸道,把整个呼吸道染成黑色。

  6、小结:如果我们吸入被污染的空气,就容易得感冒、气管炎、哮喘病,严重的还会导致肺癌,对我们人体危害很大。

  三、学做“环保小卫士”

  1、鼓励幼儿争当“环保小卫士”,制止那些污染空气的行为,让空气变得更洁净。

  2、老师操作鼠标,在自制多媒体电脑教学软件上找污染空气的行为,如果选择正确,背景天空变成浅蓝色,并出现红色“★”图案;如果选择错误,则背景仍为灰色,并出现“╳”图案。

  3、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减少空气污染,保护身体健康。(如:种植花草树木、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不在生活区焚烧垃圾等)

  活动延伸:留意观察日常生活中还存在哪些污染空气的事,并能从自身做起,保护环境,减少污染。

  教学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达到了预期目标,效果非常好,甚至超过了预期效果。整个活动既让幼儿体验了实验成功时的快乐、增强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这个活动在中班开展是非常有意义和有必要的。

28、大班科学游戏教案《电的秘密》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了解电的知识,并通过实验知道什么东西容易导电,什么不能导电。

  2.培养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3.教育幼儿日常生活中注意安全用电。

  4.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活动准备

  干电池、长木片、铜丝、铁钉、塑料袋、布条、纸条、橡皮管、塑料管、毛线、分类盒等若凡,幼儿已有的关于电池正、负极的知识。

  活动过程

  1.出示材料,引起幼儿动手操作的兴趣。

  2.幼儿动手操作,探索其中的秘密。

  (1)讲解操作的方法。幼儿边操作边探索,把每样东西一端放在电池的负极处小灯泡上,(banzhuren)另一端在电池正极处小灯泡上,看看哪些能使灯泡亮起来,哪些不能。想一想为什么,将得出的结果用分类盒分开。

  (2)幼儿自由研究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请幼儿互相讨论操作结果。

  (4)请每组选出幼儿代表说说自己的操作情况。

  3.学习安全用电常识。人的身体可以导电,插插头时,手不能碰插头的金属片,不能把手伸到插座内,更不能随便碰电源、电线。

  活动反思:

  在进行了上次活动《灯的秘密》之后,孩子们对电的有关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了解了电灯、电线、钨丝等相关知识。的确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是一次活动顺利进行的有力保证,本次活动中97%的孩子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能够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来。

  从活动目标的制定来看:有两点优势,其一与以前相比目标制定得更加清晰,层次分明,其二目标的制定符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由于本班幼儿从小班开始一直进行着科学实验活动,运用着各种实验方法,所以本次活动培养幼儿较敏锐的观察力,又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开始培养幼儿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从活动过程的制定和实施来看:暴露出以下几点不足:

  1、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和动手操作的环节进行的还不够透彻。比如在幼儿拆开手电筒之后还应该引导幼儿全面的说出手电筒的材料,为后面的探究打下基础,而活动中却漏说了手电筒了还有开关、玻璃片等。

  2、应该在吃透孩子上多下功夫。活动前设想的是孩子们会把手电筒完全拆开却没有想到很多孩子并没有这样做,导致了后面的安装手电筒这一环节进行得不好,没有达到预想的后果致使75%的孩子并没有操作安装手电筒的过程。

  3、活动进行中的灵活性还应该再加强。看到孩子们没有把手电工拆开就应该及时的提醒孩子们或进行正确的示范加以引导,这样就可以避免不该出现的问题。

  4、心理素质和对待活动的认真态度还应该进一步提高。

  本次活动较之以前相比也有进步的地方:例如活动的层次清晰了,更注重观察在科学活动中的分量,能把一节电池单拿出来引导幼儿进行较细致的观察,为后面的引导幼儿观察两节电池相联的方法打下基础。

  在今后的活动中,还要取长补短不断的积累实践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29、大班科学游戏教案《帮帮小猪》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启发幼儿对数数的兴趣,体验帮助小猪的快乐。

  2.感受5以内的数量,学习手口一致按顺序点数到5。

  3.能够手口一致按顺序点数5以内的事物并能说出总数。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活动重点

  感受5以内的数量,学习手口一致按顺序点数到5。

活动难点

  能够手口一致按顺序点数5以内的事物并能说出总数。

活动准备

  1.自制教具小拖车一个(4节车厢);

  2.操作卡片:西瓜、菠萝、桃子、苹果若干;

  3.小货车操作纸人手一份;

  4.小红花每人一个;

  5.环境创设:5个气球、红绿灯、4个小汽车、2位老师、一架钢琴。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师生、家长互相问好。

  师:“小朋友,今天爸爸妈妈也来到幼儿园跟我们一起做游戏,大家高兴吗?”

  幼:“高兴!”

  师:“那我们先跟爸爸妈妈和叔叔阿姨打声招呼吧!”

  2.出示小拖车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带来了什么?”(幼儿回答)

  师:“我们一起数数小拖车有几节车厢?”(复习4以内的点数,点数过程中要引导准确点数,右手食指从左向右点一个数一个。)

  师:“小朋友知道这辆小车是谁的吗?”(出示三只小猪图片)

  师:“有几只小猪,我们一起数一数”(复习3以内点数)

  师:“有谁知道小拖车来干什么了么?

  (幼儿大胆想象、发言)

  师:现在小朋友认真听故事,就知道小拖车能干什么了。

  二、听故事,操作探索手口一致点数5以内数量

  1.老师讲述故事。

  (讲到“走近一看,原来是绿绿的西瓜”)

  师:“猪老大发现西瓜,小朋友,猪老大一共发现了几个西瓜?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引导幼儿一个一个的数,然后说出总数5。)

  师:“可是西瓜太重了,不知该怎么办了?你们有办法吗?”(激发幼儿大胆想象发言)

  师:“那我们就帮小猪把西瓜放进车厢里。小朋友看看我们的小货车有没有跟西瓜颜色是否一样的车厢?一节车厢放一种水果。”

  师:“现在请小朋友一个一个数出2个西瓜,放在自己的小车厢里吧”(引导幼儿一个一个的数,然后说出总数5)

  2.故事讲到“他爬上树一看,啊!有3个菠萝”,师:“怎么办?”

  (引导幼儿发言)

  师:“我们一起帮猪老二数一数有几个菠萝,再装菠萝。”(重点引导一个一个手口一致点数。)

  (幼儿动手操作)

  师:“小朋友看看有没有跟菠萝颜色一样的车厢?”

  3.师:“他们又继续往前走,猪小弟发现了什么呢?”

  师:“小朋友都很聪明,再帮猪小弟数一数桃子,好吗?看看有没有跟桃子颜色一样的车厢?现在我们一个一个数着装进车厢里。”

  (引导孩子动手点数桃子, 再装进小拖车里。)

  4.师:“这时候,三只小猪都走累了,它们坐下来休息一下,突然猪小弟哎呀叫了一声,低头一看原来看到几个苹果。小朋友我们再帮三只小猪一起数一数苹果吧。”

  (幼儿动手操作)

  5.师:“小朋友们都太能干了,三只小猪在你们的帮助下,捡了满满一车水果,他们非常高兴,要送给每一位小朋友一个小礼物,想知道是什么吗?”

  6.师:“在送礼物之前,老师有一个想法,我们再帮小猪把捡来的水果从车上帮他们卸下来好不好?”(复习5以内的点数)

  7.师:“我们先把西瓜卸下来”(引导幼儿一个一个数着放回原处,看看水果和盒子的颜色不要放错了)其他水果同上。

  8.师:“现在看看小猪为我们准备了什么?”

  9.师:“小花的花瓣有几瓣?我们一起数一数,一会跟爸爸妈妈一起数一数你的小花有几片花瓣?”

  10.师:“我们也跟小猪说一声‘谢谢’。”

  三、活动延伸

  师:小朋友,在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跟数字有关的事物,看一看我们活动室里有没有数字是1、2、3、4、5的事物?跟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好吗?

教学反思:

  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所有、创设各种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学得经验。

30、大班科学游戏教案《青蛙的生长》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保护青蛙的情感,知道它是对人类有益的动物。

  2、让幼儿了解青蛙的外形特征和小蝌蚪变成青蛙的成长过程。

  3、使幼儿知道青蛙是捉害虫的能手。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配套课件:大班科学教案《青蛙的生长》PPT课件

  下载地址:www.banzhuren.cn/ppt/2431.html

  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

  活动重点:了解青蛙的成长过程。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找朋友。"小朋友,你们听是谁在和你们打招呼呀?"播放青蛙的叫声让幼儿听辩,导入新课。

  二、认识青蛙

  "小朋友你见到的青蛙是什么样子的?小时候,它的名字叫什么?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小结:小蝌蚪究竟是怎样一步步变成青蛙的,教.案.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我们看段视频就明白了!

  三、观看课件,幼儿总结出青蛙的生长过程。

  1、播放课件一遍,提问:

  "小蝌蚪经过哪些变化,最后才成了青蛙呢?(师根据幼儿回答,张贴图片。师不做评价)

  2、再次播放课件一遍,提问:"小蝌蚪是这样变成青蛙的吗?(请个别幼儿参与评价。)

  师小结:原来呀,青蛙是经过了:卵→小蝌蚪→长出前腿→长出后退→小青蛙→大青蛙的生长过程。

  大班科学游戏教案《青蛙的生长》含PPT课件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青蛙》结束后,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首先,从选材、设计、准备到教学,虽然我能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季节和兴趣需要出发,详细地考虑了各个方面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但在课后发现还有一些方面有待改进的。如:科学活动中,教师提供给幼儿观察的玩具青蛙科学性不够,幼儿的探索、尝试机会不够,就此问题,本人认为这节课还可作以下的调整和改进。

  一、注重幼儿已有的基本经验。新《纲要》明确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但是我在教学前的幼儿探究做得还不够,幼儿只是对小蝌蚪感兴趣,但课前教师没有细致地引导幼儿观察过小蝌蚪变青蛙的全过程,故幼儿缺乏已有的基本经验。因而,在教学活动中,幼儿都说不出小蝌蚪变青蛙的全过程,这时教师只有一步一步地引导幼儿去观察,讲述和用身体的动作来体验、表现,故科学活动的目标体现还不够。如果教师在教学活动前,让幼儿观察过青蛙的生长过程了,那么就可避免此问题的出现了。

  二、提供的科学活动材料要真实。

  在科学活动中,教师给幼儿观察的材料是相当重要的,如果教师给幼儿提供的观察物与真实物有所不同的话,那么会给幼儿的观察造成一定的错误,影响科学活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因此,在本次科学活动中,教师虽然为幼儿提供的玩具青蛙与真实的相差不远,但毕竟还是有所出入的。因此,这里教师可将观察物玩具青蛙换成图片或多媒体,就可避免这一问题了,达到教学的目标。

  三、采用的教学手段要灵活多样。

  一个成功的教学活动,离不开教师对每个环节的精心设计与考虑。从幼儿的兴趣和实际情况出发,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如:在第二、三环节中,我是出示玩具青蛙和图片,让幼儿枯燥地观察了解青蛙的外形特征和生长过程,幼儿讲述的积极性和兴趣不高。这里可制作成生动形象的课件进行教学,就可大大地提高教学的趣味性、生动性和形象性。

  总之,本次教学活动存在的不足说明,在我们预设教学活动时,应该充分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幼儿的基本经验、需要、能力、兴趣等等,只有把握好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使幼儿在愉悦、轻松的教学活动中,身心得到健康发展的目标。

31、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彩色的阳光》

  活动目标:

  1、了解阳光有不同的颜色组成,知道阳光有红色、橙色、黄色、绿色、蓝色等七种颜色。

  2、探索观察七种颜色的方法,并通过涂色表现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镜子人手一面,多棱镜每组一面。

  2、小孔的纸板和装水的玻璃瓶若干,水盆4~5个。

  3、画有太阳的表格以及彩色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去室外看阳光,引起探索的兴趣。

  教师:小朋友你们知道阳光是什么颜色的吗?。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说说你们看到的阳光的颜色。

  2、了解探索阳光的材料。

  教师:我们这里有很多的材料,都有什么材料呢?用这些材料可以干什么呢?让幼儿说说材料的名称及用法。

  3、利用材料探索阳光的颜色。

  教师引导幼儿利用多种材料亲自动手探索发现五彩的阳光。

  (1)探索一:将许多水盆放在室外,给每个小朋友一面小镜子,让幼儿将小镜子斜放在水里,玩一玩,看一看,能发现什么?

  (2)探索二:提供许多纸板,请小朋友对着纸板看玻璃瓶,看一看还能发现什么?回班后让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发现。

  (3)探索三:引导幼儿利用多棱镜观察阳光,看一看有什么新发现?

  4、引导幼儿用彩笔涂色记录阳光的颜色。

  教师:每个小朋友的桌上都有一张画有太阳的表格,请小朋友将看到的太阳光的颜色涂在表格里好吗?

  幼儿进行涂色活动,活动完成后,让幼儿交流表格的颜色。

32、大班科学游戏教案《种子藏在哪里》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探索发现种子生长在植物的不同部位,多感官感知种子的形状与特征。

  2.乐于发现,会比较生活中事物的特征并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发现。

  3.乐意动手操作,体验发现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稻子、苹果、向日葵、花生等图片。

  2.各种种子的PPT。

  3.认识一些植物的种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激发幼儿寻找种子的兴趣。

  师:小朋友们,今天植物王国派人给我们送来了一封邀请信,邀请我们参加他们的"种子大聚会",你们想不想参加?不过他们给我们出了许多难题,答出来才能参加,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记录表猜想有没有种子师:国王给我们带来了一些种子的图片,他想让我们猜猜,这些植物和果实有没有种子,有的话在后面打√,没有就打×。并且动动小脑筋想一想他们的种子藏在哪里?把它的种子画在前面的图上。(发记录表)选几张记录表来点评,但不作判断。

  师:我看到小朋友们都把自己的猜想认真的记下来了,那你们的猜想正确吗?现在我们跟着图片来验证一下我们的猜想到底正不正确。

  三、探索"种子在哪里"1. 向日葵师:了解向日葵的种子师:向日葵的种子在哪里?(教案出自:banzhuren)(花心里)那你们知道还有那些种子是藏在花心里的?说完看ppt2.探索苹果的种子(点击苹果)看这是什么?它的种子又在什么地方呢?剖开苹果了解:请幼儿上来找一找。

  师:原来苹果的种子是藏在它的果肉里的,还有哪些植物的种子也是藏在果肉里的。幼儿说完看ppt3.花生的种子师:花生的种子藏在哪里呢?

  师:刚才我们看了那些植物的种子呀?你们有什么发现吗?

  师小结:我们发现许多植物都有种子,它们生长的部位也不一样,有的长在果肉里,有的长在花心里,有的是在壳子里。

  4.香蕉的种子师:香蕉有种子吗?他的种子藏在哪里呢?

  5.比较植物的种子:

  师:我们小朋友前段时间,带来了好多的种子,我都把它放在后面的桌上了,请小朋友们去看看,想想他们都是谁的种子,他们长得一样吗?有什么不同?(比较各种种子的特征)。

  教师小结:每种种子的颜色、形状、大小各不相同。

  四、种子连线师:这里还有一些种子,请小朋友们来连连线。

  五、了解一些特殊的种子。

  师:今天我们认识的种子他们都藏在果肉里,果壳里还有花心里。其实在植物世界里还有一些特殊的种子,你们想不想知道呀?那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松树的种子外面没有果皮包着,还有不结种子的植物呢,如蘑菇、海带等。

  活动延伸:

  师:现在老师有一个问题,这些没有种子的植物是怎么长出来的呢?(鼓励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妈妈查查资料,这些没有种子的植物是怎么长出来的)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不是让幼儿对着图片来认识种子,而是让幼儿在实物中寻找种子,一个“藏”字体现了活动的趣味性,让幼儿对寻找种子产生兴趣,激发其探索研究的欲望。幼儿在活动中兴趣很高,能用自己的方法来发现各种植物种子部位的不同,并能用自己的方式来记录,能主动与他人交流,并积极说出自己的想法。

33、大班科学游戏教案《小水滴放大镜》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动手在操作,描述不同大小形状的钥匙孔放大效果的异同。

  2.在观察水滴放大镜放大物品的过程中,体验放大镜的神奇作用。

  3.能正确说出运用放大镜的物品。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不同钥匙孔的钥匙 纸杯 保鲜膜 皮筋 水

  活动过程:

  1.小实验引出主题,激发孩子们探索的兴趣

  ① 用滴管滴一滴小水珠在保鲜膜上,看看它是什么形状的?

  ② 轻轻的平端起薄膜,通过水滴看看书上的字有什么变化?

  2.感受不同钥匙孔放大的效果,进一步的加深理解

  ① 准备几个不同钥匙孔的钥匙。

  ② 用滴管给钥匙孔滴水。(教案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在距离画面2厘米的高度观察,引导幼儿发现了什么?

  小结:不同大小形状的钥匙孔放大效果一样吗?试着将你的发现记录下来。

  3.通过小制作,总结出放大镜的基本原理

  ①  在纸杯的侧面剪一个小窗口。

  ② 将保鲜膜用皮筋固定在杯口。

  ③ 将水轻轻的倒在保鲜膜上。

  ④ 找一张喜欢的图片,从窗口放入杯中,从上面看一看,图案有变化吗?

  活动延伸

  1) 你知道放大镜的种类有哪些吗?(珠宝放大镜 老花镜 望远镜 昆虫观察镜 显微镜 验钞放大镜)

  2) 想一想,还有那些东西可以做放大镜呢?自己动手试一试吧!

  科学乐园

  生活中很多的东西非常的小,需要放大镜的帮助才能看清楚。放大镜是凸透镜,通过光的聚焦能当打物体的影像。小水滴的形状和凸透镜的特征相似:中间厚周边薄,所以,特也可以起到放大的作用。

  活动反思:

  活动让幼儿通过观察、了解放大镜与我们生活的关系,结合生活经验,感受人们是如何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放大镜来为我们的生活服务的,激发幼儿继续关注生活中各种小工具的欲望。

34、大班音乐活动教案《青蛙唱歌》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1.我班表演角投放了一些乐器,幼儿进入区域时常玩弄这些乐器配乐合唱。

  2.结合主题课程的安排进行音乐教学,使幼儿学会用合适的声音整齐地唱歌。

  活动目标

  1.运用不同的声音表现小青蛙和老青蛙的叫声。

  2.初步体验同声合唱的乐趣。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有趣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运用不同的声音表现小青蛙和老青蛙的叫声,初步体验同声合唱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录音磁带《我是一只小青蛙》。

  2.大荷叶道具数张。

  3.小鸡、小鸭、青蛙小图片各一张。

  活动过程

  一、学唱小青蛙和老青蛙的歌。

  1、引出荷叶和青蛙。

  师描述:清清的湖面上立着许多碧绿的荷叶,荷叶随风摆呀摆。(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请幼儿和老师一齐打开荷叶﹚,起风了﹙一起抖动荷叶﹚,风停了﹙一起停下﹚;

  师:这么美的荷叶,谁喜欢跳到上面玩耍呀?﹙师模仿青蛙动作,引导幼儿说出“青蛙”﹚

  2、想象青蛙的叫声

  师小结:青蛙叫的声音高低和节奏不一样,表达的意思是不一样的。

  3、倾听两段高低不同的歌曲,感受老青蛙和小青蛙不同和声音。﹙播放或弹唱《我是一只小青蛙》,请幼儿听一遍,跟唱一遍﹚。

  ﹙1﹚有一只老青蛙和小青蛙正在荷叶上呢?听﹗哪段是老青蛙唱的﹖哪段是小青蛙唱的。﹙播放歌曲﹚

  ﹙2﹚请若干幼儿模仿小青蛙和老青蛙叫。﹙据回答把幼儿分组﹚

  ﹙3﹚师小结:小青蛙的声音清脆—比较尖;老青蛙的声音低沉—比较粗。

  4、请幼儿唱老青蛙和小青蛙的歌。

  ﹙1﹚师范唱

  师:在平静的河面上,一只小青蛙和一只老青蛙跳上了荷叶(示意各一名幼儿上荷叶)小青蛙向老青蛙打招呼说“ 呱呱 ”,老青蛙也连忙回答“ 呱呱 ”.小青蛙很想和老青蛙交朋友,它用清脆的声音介绍自己“我是一只小青蛙”,老青蛙觉得一个人很孤单,也想和小青蛙交朋友,它就用低沉的声音介绍自己“我是一只老青蛙”,说着说着,它们就唱起来了。

  (2)幼儿学唱。(师示意小青蛙组和琴声学唱,再换老青蛙组唱)。

  5、尝试同声合唱

  师:虽然小青蛙和老青蛙的声音不同,一个尖,一个粗,但它们很喜欢在一起唱歌,它们觉得那样很快乐,你们想试试吗?(请幼儿用两种不同的声音唱歌,合唱一遍后再换角色唱)。

  二、动物音乐会(创编情境,进行表演)

  1、师:想想还有哪些动物会唱歌?(请幼儿个别模仿;师随机出示动物小图片(小鸡、小鸭等)贴在黑板上的歌谱下面)。

  2、请幼儿根据自己的喜欢选择黑板上的动物模仿唱歌。(先个别唱-----再合唱)

  三、结束

  师:今天,我们都是大一班“小青蛙合唱团”的小演员了,现在我们要去准备一下,要参加合唱比赛去啰。

  教学反思

  1.活动过程对幼儿探索精神,合作能力得到了发展,充分做到了以幼儿为主体。幼儿通过美丽的荷叶展开想象,联想到青蛙以及青蛙的各种叫声并向同伴表现。

  2.幼儿在师幼、同伴之间的的互动中感受音乐的乐趣,从而对音乐感兴趣、能充分体验、展开丰富想象和极力表现。感受平时也应该用合适的声音表现歌曲,不能喊唱、乱唱。

  3.存在不足:在进行同声合唱时,分声部站位不明显,幼儿唱歌时容易跑调。

  4.改进措施:

  (1)加强单声部练习,练习好单声部再明显安排站位进行合唱。

  (2)在活动中,教师可视幼儿的兴趣在区角活动进行延伸,提供更多的动物图片,引发幼儿想象更丰富的声音和节奏表现不同动物的叫声,以便丰富合唱内容。

35、大班科学游戏教案《牙齿大街的新鲜事》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卫生意识。

  2.学习正确的刷牙方法,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知道龋齿的形成原因和过程,懂得要保护自己的牙齿。

  3.了解牙齿的主要构造及其对人的重要性。

  活动准备:

  PPT、自录音频、孩子们观察自己和同伴的龋齿、饼干、镜子、牙齿模型、牙刷、刷牙歌

  活动重点:

  学习正确的刷牙方法,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知道龋齿的形成原因和过程,懂得要保护自己的牙齿。

  活动难点:

  了解牙齿的主要构造及其对人的重要性。

  活动过程:

  一、出示封面,激发幼儿兴趣。

  师:今天,老师要给小朋友们介绍一条大街,叫牙齿大街。(banzhuren.cn)它就在我们这本书里面:书名叫《牙齿大街的新鲜事》。牙齿大街里会发生什么新鲜事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讲述故事第一段,使幼儿初步了解哈克和迪克的日常生活以及牙齿的结构。

  1.配图讲述故事第一段:

  师:故事里的牙齿大街上住着谁?(哈克和迪克)它们在牙齿大街里干嘛呀?

  2.请幼儿互相观察对方的牙齿。

  师:看清楚的小朋友举手告诉我,牙齿是什么样的?(白色)

  3.出示牙齿结构图,引导幼儿认识不同的牙齿。

  师:我们的牙齿各有各的名称,各有各的作用,共同帮助着我们把食物咬断嚼碎。

  4.了解龋齿的成因。

  师:牙齿的作用真大呀,可是,哈克和迪克怎么会住进牙齿里的呢?(积极响应幼儿的回答。)

  5.发给幼儿每人一个饼干,请幼儿吃饼干。

  师:老师这里有许多的饼干,展现你们牙齿的本领的时刻到了,老师请小朋友们来吃饼干。

  师:饼干好吃吗?是什么味道的?(甜甜的)

  师:饼干吃起来甜甜的,说明里面有什么?(糖)

  师:现在我请小朋友们用小镜子照一照,看看自己的牙缝里有什么?(饼干屑)

  师:哦,被小朋友们发现了!像饼干屑这样甜的东西留在我们的牙齿里,很快就会被哈克和迪克这样的细菌发现,她们就会住进我们的牙齿里。

  三、述故事第二段,引导幼儿了解龋齿的危害。

  1. 对比牙齿大街和龋齿大街

  2. 师:呀!哈克和迪克住在牙齿大街的时间越来越长了,它们把牙齿大街改造成什么啦?(龋齿大街)

  师:龋齿大街和干干净净的牙齿大街相比,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师:龋齿大街上的牙齿,到处都是洞,你觉得它还坚固吗?

  2.联系自身实际,了解龋齿的危害

  师:龋齿真恐怖,你们的牙齿里有没有长过龋齿呢?

  师:如果我们的牙齿里有了龋齿,牙齿会有什么感觉?(很疼、不舒服)

  小结:是呀,如果小朋友们吃了甜的东西没有漱口,把它留在自己的牙齿大街里,哈克和迪克就会住进去,住的时间长了,就有了龋齿。长了龋齿的牙齿大街,再也不锋利了,吃什么东西都会很疼。

  四、讲述故事第三段,学习刷牙的正确方式。

  1.讲述故事第三段,了解刷牙的正确方式

  师:哈克和迪克做商人的想法成功了吗?(没有)被谁打破了?(牙齿警察)

  师:你们知道牙齿警察是谁吗?它有什么本领?

  小结:牙刷和牙膏能打扫牙齿里的每一个死角,把哈克和迪克的水果、蔬菜都搬走。把牙齿变得白又亮。

  2.请幼儿展示自己刷牙的方式

  师:你用过牙刷吗?你是怎么用牙刷刷牙的?

  3.教师讲解正确刷牙的方法,引导幼儿尝试用正确的方法刷牙

  (1)我们的切牙和尖牙是竖着长的,有许多竖着的牙缝,如果横着刷,牙缝里的残留物还是会留在里面。所以,我们应该竖着刷切牙,上面的牙齿往下刷,下面的牙齿往上刷。

  (2)横牙长在我们嘴巴的里面,所以要把牙刷尽量刷到牙齿的里面,里里外外都要刷。

  (3)最后还要刷一刷我们的舌头,让我们的舌头里也留不下哈克和迪克的食物。

  师:只要我们天天刷牙,用正确的方式刷牙,我们的牙齿里就不会有像哈克和迪克那样的细菌了,我们的牙齿就会健健康康的。

  活动延伸:

  1.老师会把绘本《牙齿大街的新鲜事》投放在语言信息区,感兴趣的小朋友可以在区域活动的时候去看一看。

  2.作业《牙齿大街的新鲜事》。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教师利用绘本《牙齿大街的新鲜事》来开展健康活动,帮助幼儿了解我们口腔中各个牙齿的名称和功能,并通过看一看,尝一尝,说一说等方式,让幼儿知道龋齿的由来以及对人的危害。本次活动仍然有些不足的地方。在教幼儿正确的刷牙方法时,比较简单、仓促,可以在网上搜正确刷牙方法的图片,带领幼儿看着图片一起徒手学习刷牙的正确方法。另外在小结正确的刷牙方法能防止龋齿的过程中,也可以适当扩充一些知识点,如正确的饮食习惯、多吃对口腔有清洁作用的蔬菜水果也能帮助我们预防龋齿。

36、大班科学游戏教案《沙的游戏》含反思

  设计背景:

  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我校附属幼儿园地处乡镇,而且学校就在两河的交界处,沙堆、沙滩随处可见,幼儿随时都能利用简单的工具玩沙,因此设计本活动。意在达到两个目的:通过操作活动感知沙的特征,认识沙的用途;体验玩沙的快乐,产生参加探索活动的兴趣。此活动在室外进行。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感知沙的特征,认识沙的用途。

  2、体验玩沙的快乐,产生参加探索活动的兴趣。

  3、主动参与活动,体验活动的快乐及成功的喜悦。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沙的特征和用途

  活动准备

  1、沙盘,音乐

  2、沙滩(能容纳下五十个幼儿的安全场地)

  3、幼儿玩沙的工具,比如:(小铲、小勺、多只小水桶、筛网、沙漏、各种积木、多个大盆),河边可以取水、毛巾

  4、沙的用途的图片数张

  活动过程

  一、活动基本环节:

  1、教师边放音乐,出示沙盘,引导幼儿观察后回答问题:

  师:这是什么?

  幼:沙

  师:它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

  幼:

  师:你在什么地方见过?

  幼:沙滩、水里、车装的、公路、运动场的沙坑

  师小结:小朋友知道的真多,你们想玩沙吗?(引出下题—玩沙)

  2、幼儿自由的玩沙,感知、认识沙的特征。

  (1)教师引导幼儿摸摸沙子,抓抓沙子,感知沙子不仅松散,而且细小。

  (2)教师播放欢快的音乐,鼓励幼儿运用自己手中的工具大胆的玩沙,交流自己用沙做了些什么。

  幼:老师,我用沙堆了坦克打敌人。

  我给小青蛙盖的房子,让它冬天住在里面不冷。

  我给汽车修的路,让车子跑得快

  我在沙子上画了好多的画

  …….

  (3)教师小结:小朋友玩得真好。沙可以挖,还可以用手指画画。

  (4)我们下面来玩玩干沙和湿沙

  师:请小朋友分别玩玩干沙和湿沙,看看有什么感觉?

  幼:干沙抓在手中回从手指缝流出来;湿沙会越抓越紧,不会流出来;

  师:请小朋友用手或赤脚放在沙盘里,感知干沙和湿沙的感觉,而且用手堆沙堆,干沙堆和湿沙堆的大小有什么不同。

  教师把各种积木放进装有沙的盆子中,让幼儿在沙盆中搭积木。

  教幼儿把等量的沙装入口径不同的沙漏中,感受沙子流完的速度是不同的,观察哪个沙漏中的沙先漏完。

  (5)教师启发幼儿动脑筋思考

  怎样拨离沙中的小石子?!.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

  沙子和土有什么区别?沙子和石头有什么区别?

  引导幼儿用筛漏开展游戏,并仔细观察。

  (6)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每一张图片上都画的是些什么,

  幼:工人在修建房子、养路工人在铺路等

  二、活动结束环节

  教师总结:今天小朋友都很能干,能用你们手中的工具创作出你们想象的物品。而且今天我们还知道了沙是由许多细小的颗粒组成的,沙能流动;而且我们修房造屋、铺路都离不开它。

  三、活动延伸环节

  在班级的一角,准备“沙盘”,在室外活动场地准备“沙坑”都是用来提高幼儿玩耍的,我们教师要积极主动的给幼儿提供游戏材料,并鼓励幼儿积极动手、动脑,大胆创新,创新出不同的玩沙方法,进一步感知沙的特点。

  教学反思

  该活动我设计的是幼儿大班,因我园地处农村,我根据幼儿大班孩子的特点和本土文化设计了众多的幼儿亲自动手来调动幼儿的兴趣,营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活动氛围。在活动中我根据实际情况,不断的变换方法,使全体幼儿都参与进来。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一直对幼儿是理解、尊重、接纳的,他们都有自己的自由空间:比如:在玩沙的过程中老师并没有规定怎么玩,怎么玩,而是让幼儿利用自己手中的工具自由发挥。

  在上本节课之前我已经了解了该班幼儿已经上了一节《奇妙的沙子》,我在他们已有的经验水平上准备了此课,更好的把握了教育内容的核心——以幼儿的年龄特点、水平的发展来促进幼儿体智德能的发展

  在此活动中,多数幼儿与教师积极配合,但还有一少部分幼儿自顾玩自己的,根本不听老师说的什么。

  这节活动课上的不是很成功,首先没有调动全体幼儿的积极性;其次是在幼儿玩沙的过程中,老师没很好的提示,使有的幼儿盲目的玩沙。

  假如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先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小朋友,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到一个很好玩的地方去,你们想去吗?让幼儿有去玩得欲望;然后老师讲讲安全问题,大家要注意什么,什么);到了活动场地,先让幼儿自由的玩耍,到一定的时间让幼儿安静下来,听一段轻松的音乐,进入课题。还有在幼儿玩沙子时观察沙子是什么样的,应让幼儿讨论,发表个人意见,才能展示师生互动的效果。

37、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青蛙和蝌蚪》含反思

  设计背景

  春天来了,万物苏醒。很多小朋友都对昆虫很感兴趣,所以特设这个活动让小朋友认识青蛙。

  活动目标

  1、明白青蛙与人类之间的关系,激发幼儿爱护、关注小动物的情感。

  2、观察并描述青蛙的外形特征,通过故事《小蝌蚪找妈妈》了解青蛙从卵变蝌蚪最后变成青蛙的生长过程。

  3、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5、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活动重难点

  蝌蚪如何变成青蛙的过程,青蛙为什么是吃虫子的好蛙?

  活动准备

  青蛙图片,《小蝌蚪找妈妈》挂图

  活动过程

  一、谈话活动

  引导幼儿欣赏图片并提问: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谁?

  2、这些青蛙平时都是吃什么长大的呢?

  3、你们害怕青蛙吗?为什么?你们会去捉青蛙或吃青蛙吗?

  二、青蛙外形特征

  1、自主探索:请幼儿仔细观察青蛙图片、模型,幼儿观察青蛙的外形特征,如头部扁而宽,口阔、眼大,皮肤光滑,通常为茎绿色,趾间有薄膜相连,青蛙生活在水中或靠近水的地方,善跳跃,会游泳,多在夜间活动。

  2、集体探索:你见过青蛙,听过青蛙的叫声吗?说说青蛙和其他动物的不同之处?

  三、探索青蛙生长过程

  1、出示《小蝌蚪找妈妈》挂图,讲述故事。

  2、提问:水草上沾着的一团圆圆的东西是什么?大脑袋长尾巴、游来游去的动物是什么?"文.章出自屈a老师教.案网"是由什么变来的?小蝌蚪又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3、幼儿复述故事。

  4、游戏:小蝌蚪变青蛙。

  玩法:小朋友围成圆圈站好,老师一边出示字卡一边说:青蛙妈妈产下许多圆圆的卵(幼儿蹲下双手抱腿,头低下,做圆圈形状),又成小蝌蚪(幼儿小跑步双手放在身后做摇摆状),小蝌蚪长出两条前腿(幼儿伸出两只胳膊继续小跑做游泳状),又长出两条后腿(幼儿把两腿分别伸一伸),最后成青蛙呱呱叫又跳(幼儿做蛙跳状,嘴里学青蛙叫声:呱呱呱)。

  活动反思

  在本节课中,小朋友学到了青蛙的外形特征,以及它演变过程,也知道青蛙是由小蝌蚪变来的。但是由于活动准备只是图片,有几个孩子不积极参加,如果再添加几个相关动画视频,我觉得会调动起更多孩子的兴趣。本节课少讲了青蛙是好蛙,教导幼儿要从小保护它们。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先告诉大家环境在不断恶化,但有些小动物还是坚持自己的工作,帮人们捉害虫,引入本篇课文。

38、大班主题优秀教案《青蛙卖泥塘》含反思

  设计思路

  在倡导建设和谐社会、和谐家园的今天,幼儿也需要有一个温馨、和谐、环保的环境和美丽的家园。于是我在“家?我的故事?美丽的家园”主题活动中,选用了获得陈伯吹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奖的:《青蛙卖泥塘》这一故事题材,作为主题教学活动的内容之一,设计了本活动。

  活动目标

  1、体验青蛙向往美好生活的情感,能大胆地从各个角度设想,并阐述自己的想法。

  2、能理解并欣赏故事,感受故事的有趣,初步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背景效果图,山脚下一块空地,一个烂泥塘,一只青蛙,一块卖泥塘的招牌)、图书若干本、板报。

  2、活动前介绍过故事的主要线索,并请幼儿思考你觉得青蛙这个想法好不好,有谁会来买泥塘呢;为什么;青蛙的泥塘有没有卖掉,青蛙最终的新家在哪儿。

  活动过程

  一、分享交流

  师:前几天陈老师讲过有一只青蛙住在烂泥塘里,觉得不怎么样,想把它卖掉,搬到城里去住,还请你们思考了四个问题。(幼儿回忆。)

  师:你们都进行了思考,有的把自己的想法画成了有趣的画,有的收集了相关的材料,还有的和爸爸妈妈一起展开了讨论。接下来说一说你的想法,听听谁的想法最有趣。(幼儿自由阐述自己的想法。)

  师:(在屏幕上投射电脑制作的幻灯片:烂泥塘、青蛙等图片)你们看到了什么?(幼:一只青蛙。/一个水坑。)

  师:对了,一只青蛙和一个烂泥塘,这就是青蛙的家。(幼儿看着图片窃窃私语:青蛙的家在烂泥塘里?)

  师:(见幼儿对青蛙住在烂泥塘里很感兴趣,于是改变了原来先讲述故事后提问的计划,即兴与幼儿互动)青蛙住在烂泥塘里会怎样?。教案来.自:屈;老师教.案网,它会高兴吗?(幼:高兴,烂泥塘里有水,它可以游泳。/不高兴.烂泥塘很脏,我们不愿意住,青蛙也不愿意住的。/烂泥塘里的水不干净,青蛙吃了会生病的,青蛙不高兴住在那里。)

  师:对了,青蛙不愿意住在那里,于是它想把泥塘卖了到城里去。(教师假扮青蛙吆喝:卖泥塘啦,卖泥塘!谁要烂泥塘!)

  师:你要不要烂泥塘?你觉得青蛙卖泥塘这个想法好不好?(针对卖与不卖与幼儿互动,卖的道理是什么?不卖的道理又是什么?)

  幼:烂泥塘我才不要呢,我觉得青蛙这个想法很好,因为青蛙住在烂泥塘里感到脏兮兮的,烂泥塘里水少,不太可能长荷花,青蛙不能在荷叶上自由地、欢快地跳来跳去玩,没劲!所以它要卖掉烂泥塘,搬到城里去,城里可能会有清澈的池塘,美丽的景色,青蛙该多高兴啊。

  幼:我觉得青蛙不应该卖掉烂泥塘,应该想办法让烂泥塘的水多起来,可以撒一些荷花的种子、菱角种子,等种子发芽、开花、结果,青蛙就可以在荷叶上玩耍了,生活在这样的池塘里该多快乐!

  幼:青蛙应该住在田野的池塘里,可以经常到城里去玩玩。如果觉得环境不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环境。

  幼:我觉得青蛙还是不要卖烂泥塘,如果大家都想把不好的环境卖掉,那谁来改变不好的环境呢?

  幼:对呀!青蛙本来就住在烂泥塘里,它觉得不怎样的话,可以改变环境,让环境美丽起来,就像我们的幼儿园有花、有草、有树、有小河,多美啊!

  师:可它还是想卖,有谁会来买烂泥塘呢?为什么?

  幼:我觉得小动物听到这个卖烂泥塘的消息,它们都会想来买的,但是看了后可能会不满意的。因为现在大家都喜欢住在优美的环境里。

  幼:我认为蚯蚓可能会来买烂泥塘,因为它喜欢在泥巴里钻来钻去。

  幼:我认为水牛会来买烂泥塘,因为水牛喜欢在泥塘里打滚,水牛滚了一身泥,虫子就不会来咬它了。还能在泥塘周围种它喜欢吃的草。

  幼:我觉得野猪会来买烂泥塘,但是野猪买好烂泥塘后,它会在泥塘边盖一幢房子,因为晚上它要住在房子里的。(幼儿围绕着卖与不卖,尽情表达着自己的想法.既有大胆的想象,又不乏合理的推理,语言也完整而优美。)

  师:如果一个烂泥塘给你住,你会怎么办?(幼儿展开讨论。) 幼:我会把烂泥塘改造成鱼塘,在里面养鱼,那我就有鱼吃了。

  幼:假如我是青蛙,我会把泥塘卖掉,搬进城里去住,那里有清澈的池塘,多干净,多舒服,就像我的家,把小房子卖掉换新的大房子,有花有草,有树有流水和小桥,景色很美。

  幼:我会想办法改造烂泥塘,把它变成度假村,开宾馆,还要种些花,把烂泥塘打扮得漂亮些。

  师:(教师见幼儿已经有了改造家园,创造美好环境的愿望)那我们也替青蛙出出主意想想办法,来改造、美化青蛙的家园。(幼儿为青蛙提出了很多方案。)

  师:青蛙最后有没有卖掉烂泥塘?为什么?

  幼:我想青蛙最后不会再卖烂泥塘了,因为经过青蛙的努力,烂泥塘已经不再是烂泥塘了。

  幼:青蛙把烂泥塘变成了清澈的池塘,还在池塘周围栽了树,种了花,铺了草地,造了房,修了路,蝴蝶在花丛中飞舞,小乌在树上唱歌,青蛙的家园真是太美啦,青蛙舍不得卖它了。

  幼:我想青蛙是不会卖的,因为烂泥塘的环境变美了,要是累的话,它可以躺在草地上,休息休息,还可以晒晒太阳,多舒服。

  二、欣赏故事《青蛙卖泥塘》

  师:陈老师说的这只青蛙是在一本书里找到的。这本书的名字是什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这本书,听这个故事,看看和大家刚才说的一样不一样。(投影配乐讲故事。)

  三、交流讨论

  师:最后动物伙伴为什么都没有买泥塘?青蛙想卖烂泥塘,最后又为什么不卖了呢?卖的理由是什么?不卖的理由又是什么?

  师:(归纳小结,重复幼儿优美的语言):原来青蛙卖泥塘有卖泥塘的道理,不卖也有不卖的道理。小动物不买泥塘也有它们的道理。青蛙追求幽雅的环境,向往美好的生活,它觉得住在烂泥塘里不怎么样,想把泥塘卖掉搬进城里,在卖泥塘的过程中,得到了伙伴们的启发。青蛙靠自己的智慧和双手,把一个不起眼的烂泥塘变成了清澈的池塘,还在池塘周围栽了树,种了花,铺了草地,造了房,修了路。现在,它能看到蝴蝶在花丛中飞舞,听到小鸟在树上唱歌,还可以在清澈的池塘里游泳,躺在草地上晒太阳。青蛙的家园真是太美啦,青蛙实现了自己的愿望。青蛙自豪地唱起了歌。

  四、欣赏歌曲《快乐的小青蛙》

  五、幼儿自由组合,看书讲故事

  六、活动延伸:主题游戏“青蛙卖泥塘”

  活动反思

  本活动是一则语言活动,但活动的目标与重点并不是对语言材料的学习,而是幼儿情感的激发。由于活动过程中教师给幼儿留出了较大的自主想象、推理和表达的机会,所以活动有效地让幼儿体验和感受了青蛙想往美好生活的情感,并激发了幼儿创造和保护美好家园的积极情感,同时很好地调动了幼儿关于动物的已有经验,锻炼了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后面的故事欣赏变得水到渠成。

39、大班语言优秀教案《青蛙飞行员》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边听、边说、边猜想的活动中大胆参与、乐于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奇思妙想。

  2、通过三种角色实现飞天理想的不同态度和行为,领悟坚持才会成功的道理。

  活动准备:

  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1、 你喜欢小鸟吗?为什么喜欢?

  2、 你想过自己也像小鸟一样在天空飞吗?

  二、飞行难、失败就放弃

  1、 小动物们也在想办法飞上天,请你来猜猜他们是怎样遇上困难呢?;文章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狗、我们一起来听一个故事,小动物们是怎样想办法飞上天的(教师讲故事)

  2、 小狗和小猫开始是怎么做的?结果怎么样了?

  3、 小狗接下来想办法了吗?怎么样的?成功了吗?这次失败后,小狗又去想办法了吗?

  4、 小猫有胆量尝试吗?她有什么行动?

  三、不怕难,坚持才会成功

  1、 接下来我们来猜猜小青蛙是怎么做的?

  2、 让我们来听听小青蛙是怎么试的?(教师讲述故事后半部分)

  3、 小青蛙打算造飞机时,别的小动物怎么对待他的?青蛙是怎么说的?

  4、 过了很长时间,青蛙在园子里钉呀锤呀,动物都怎么说他?

  5、 青蛙成功了吗?小动物又是怎么样的,还说了些什么?

  6、 这三个小动物你最欣赏谁?说说你的理由。

  四、编故事

  1、 如果你是小小猫你会怎么做?

  2、 重新编一个故事(把幼儿的想法编进去)

  活动反思:

  飞向天空是人类一直以来的梦想,在这个梦想的驱使下,人类不断、不断实践,逐步实现了自由飞翔的理想。自由翱翔的理想来源于人类摆脱自身的局限,达到自由自在境界的渴求。更是有这种渴求。我想通过“青蛙飞行员”这一语言,让幼儿的创造理想以及如何实现理想的现实认识都得到发展。

40、大班数学活动教案《青蛙》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本班的孩子都是村上的,而且还是个混合班,但还是对青蛙也都有一定的认知,特别是在模仿青蛙声音的时候,可以做到惟妙惟肖,在数学这一领域,却是个很大的弱点。因此,为了激发她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把孩子们感兴趣的实物结合数学知识一起学习,能达到不一样的效果。

  活动目标

  1、学习6以内的加法。

  2、能惟妙惟肖的把青蛙的声音给表现出来。

  3、学习用顿音和停顿表现歌曲,感受歌曲的欢快、诙谐。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6以内的加法

  2、学习用顿音和停顿表现歌曲,感受歌曲的欢快、诙谐

  活动准备

  1、录音磁带《青蛙笑》,幼儿用书《美好的乡村》

  2、教师自制大图(池塘中有几片荷叶和荷花)

  3、折纸青蛙6个(其中有一只大一些,做青蛙妈妈)

  活动过程:

  一、说一说

  师:小朋友们,看一下,老师手中的朋友是谁呀?

  生:青蛙

  师:对了,是青蛙,那你们知道青蛙生活在哪里吗?它平时吃什么?谁可以模仿一下青蛙的叫声?

  生:青蛙是害虫,生活在河里和池塘里,还有在稻田里。它的声音是呱呱呱。

  师:小朋友们真棒,把青蛙的声音模仿的真像,老师现在带着大家一起去池塘边看看,看一下池塘里有多少是青蛙?看谁的眼睛最仔细观察了。

  二、看看说说

  1、教师出示大图,通过摆放青蛙表现出一个算式情境。[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先将这个情镜描述一下,然后口述算式,得出一个数。如:五只青蛙在荷叶上,“扑通”又有一只青蛙跳上荷叶,现在有几只在荷叶上?为5+1=6

  2、教师在大图上摆放青蛙,幼儿根据教师摆放的情境进行口算。

  3、请个别幼儿尝试在大图上摆放青蛙,并请其他同学来进行口算

  4、幼儿完成幼儿用书《青蛙有多少》的练习,并进一步学习6以内的加法练习

  三、学唱歌曲《青蛙笑》

  1、教师播放录音磁带《青蛙笑》的第一段,幼儿一边翻看幼儿用书 《青蛙笑》,一边欣赏

  2、学唱歌曲,注意唱出歌曲中的顿音和停顿的地方(要求唱出欢快、诙谐的感觉)

  3、教师和幼儿进行情境式的表演(教师扮演青蛙妈妈,幼儿扮演青蛙宝宝)

  4、结束课堂

  教学反思

  在教学《青蛙》这一活动时,先引导幼儿回想起青蛙的特征,并了解青蛙的生活常态和模仿青蛙的声音,让幼儿学会青蛙的基本知识,并在模仿中激发她们的学习兴趣,为下一环节打下一个基础,通过看大图,贴一贴,创设情景,极大地提高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并学会描述这个情景,再刚开始的时候,只有几个能力比较强的孩子会,经过几次的练习和幼儿自己在大图上摆放和编题,带动了很多幼儿也学会编题和列示,特别是在幼儿用书上的练习,除了几个年龄相差太大的跟不上,基本上都完成的比较好,根据课堂反馈信息来看,幼儿知识掌握的都比较好,由此可见,数学课堂上引导幼儿多运用幼儿动手、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情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身心潜能,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是幼儿学好数学的重要途径。另外,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如果将生活实际加进去,合理地运用动手、动口、动脑操作,可以帮助幼儿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把幼儿难于理解的数学知识具体化,进而大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发展幼儿的数学素质和能力。

41、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光的反射》

  活动目标

  1、认知:初步了解平面镜的成像原理——光的反射;了解镜子与我们的生活的关系;

  2、技能:能熟练进行镜子的游戏,按照要求将镜子摆放成不同的角度;

  3、情感:保护孩子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重难点

  能熟练进行镜子的游戏,按照要求将镜子摆放成不同的角度;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

  亚克力镜片两块

  2、知识储备:

  光的反射:光在传播时由一种物质碰到另一种物质时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的物质中,这叫光的反射。光能穿过玻璃,但碰到玻璃后面的水银后就会发生反射,原来的光线又会“弹”回来,这样人自己的光就进入了人自己的眼睛里,所以人就看到了自己。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喜羊羊和美羊羊旅行来到了糊涂王国。这个糊涂国王不仅特别糊涂而且长得也十分丑陋,但他却自认为很帅。有一天,一个工匠想讨好国王,造了一面镜子送给他。不料国王看到镜子中的自己那么丑,认为是工匠捉弄他,故意造了一面把他照得很丑的镜子,于是生气地摔碎了镜子,还命令工匠们必须造出一面能把他照得很帅的镜子,否则就要惩罚所有的工匠。工匠们十分委屈。

  教师引导:镜子中的那个人是糊涂国王自己吗? 是镜子里成像是虚像,所以摸不到,镜子里的像与实物大小相等,左右相反。传统镜子背后有一层含有水银的混合物,所以照射到我们身上又被我们反射到镜子里的光穿过玻璃后会被水银混合物挡住,就像乒乓球弹到墙上会反弹一样,反射回来,进入我们的眼睛里。这样我们就从镜子里看到了我们自己。这就是光的反射。小朋友们照过镜子吗?我们一起来玩一玩吧。

  二、实验操作

  实验一:光的反射—— 一面镜子玩游戏

  安全提示:传统的镜子掉到地上会摔碎,这个镜片是安全镜片,摔不碎也不划手,但还是不要把镜面弄花,弄花就看不清楚了。

  操作材料:亚克力镜片一块

  操作方法:

  1、看看镜子能照出自己吗?(能照到自己)

  2、把镜子放到左前方,能不能看到后面的小朋友呢?(能看到)

  3、镜子里的那个人能用手摸得到吗?(摸不到)

  4、用镜子照一照汉字。(字左右反过来了)

  5、用手指头去对一对镜子中的手指头。(大小一样)

  原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人们能从镜子中看到自己,是因为:光的反射(请幼儿大声清楚的说出这四个字);

  教师引导:一面镜子反射光,两面镜子就能互相反射,我们来试一试吧。

  实验二:两面镜子玩游戏

  安全提示:提醒幼儿不要把镜面弄花。

  操作材料:亚克力镜片两块

  操作方法:

  1、试着将两面镜子一前一后放置,看看能看到后脑勺吗?(能看到)

  2、将两面镜子垂直放置,能看到几面镜子(四面镜子);在镜子中间放一个东西试试。(能看到四个)

  3、减小镜子间的夹角,观察镜子数目的变化。(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夹角越小,镜子数目越多)

  4、试着将两面镜子竖直平行放置,从一面镜子背后往另一面镜子里看去。(能看到无数面镜子)

  三、实验原理总结:当两面镜子一前一后放置时,后脑勺的光被后面的镜子反射到前面的镜子中,再反射到我们的眼睛中,我们就看到了自己后面的情况,光发生了两次反射。而当镜子夹角越来越小时,光在两面镜子间则来回不停反射,发生了多次反射。两面镜子的夹角越小,镜中的像越多。

  活动延伸

  探索游戏:

  1、照镜子——和同伴玩照镜子游戏,根据同伴的动作做出相反的镜面动作,感受相互模仿的乐趣。

  2、传递光线——几个小朋友一起,每个人拿一面镜子,面对面站在3米以外的地方。一个人利用太阳光反射光线,另一个人对准他的反射光线,仔细调整位置。你会看到光会再次反射,光被传递出了。多几面镜子,光同样还是会反射,会传递到很远。

  教师小结:

  人们能从镜子中看到自己,是因为: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原理。(请小朋友大声清楚的说出这四个字。)请小朋友回家找一找还有什么东西是光的反射形成的,看谁找的最多。

42、大班科学游戏教案《磁铁找朋友》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巩固认识磁铁吸铁的特性,初步感知磁铁两极“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特性。

  2、激发幼儿的探究欲,发展幼儿探索的能力。

  3、巩固学习操作的记录方式,通过记录提炼认知经验。

  【活动准备】

  人手三块磁铁(一个彩色磁铁,两个环形磁铁),两份记录纸,红绿水彩笔和即时贴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引发活动课题。

  1、小朋友,你们看过天线宝宝吗?它们四个好朋友你爱我,我爱你的时候会怎么做呢?

  2、(老师出示彩色磁铁)你们看这是什么?它也有自己的好朋友呢!它找到好朋友的时候也会和好朋友紧紧地吸在一块儿。你们猜黑板是不是彩色磁铁的好朋友?(老师演示实验,并引导幼儿学习记录的方法)如果是他的好朋友就画上绿点,如果不是它的好朋友就画上红点。

  3、出示第一张记录纸。彩色磁铁还想找朋友呢,猜一猜哪些东西会是它的朋友呢?到底这些东西是不是彩色磁铁的好朋友呢?我们一起试一试并且把它记录下来。

  4、集中。你发现哪里有彩色磁铁的朋友?(总结出磁铁能吸住铁做的东西)

  二、引导幼儿发现磁铁的两极。

  1、彩色磁铁能和铁做的东西做好朋友,那它能和环形磁铁做好朋友吗?是不是环形磁铁的两个面都是彩色磁铁的好朋友呢?我们来试一试。交流幼儿的发现。

  2、我们发现环形磁铁有一面是彩色磁铁的好朋友,一面不是。那我们怎么记录下这个发现,告诉大家哪一面是彩色磁铁的朋友,哪一面不是呢?(引导幼儿在是朋友的一面贴上绿色即时贴,不是朋友的一面贴上红色即时贴。)

  3、幼儿根据实验在两个环形磁铁上贴上相应的即时贴。老师验证幼儿贴得是否正确。

  三、引导幼儿发现磁铁两极“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特性。

  1、刚才我们发现环形磁铁都有一个面是彩色磁铁的好朋友,一个面不是。那环形磁铁和环形磁铁是不是朋友呢?是不是每个面都能做朋友呢?

  2、出示第二张记录纸,绿点和绿点的一面会是好朋友吗?红点和红点的一面会是好朋友吗?红点和绿点的一面会是好朋友吗?幼儿猜想并把猜想记录下来。

  3、到底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我们一起来实验,并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4、集体。你发现了什么现象?引导幼儿总结“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特性。

  四、结束。

  今天我们用磁铁玩了找朋友的游戏。你还会用磁铁怎么玩呢?幼儿自由玩磁铁。

  活动反思:

  今天的活动时科学《磁铁找朋友》,磁铁对于幼儿来说并不陌生,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今天的科学活动主要让幼儿对磁铁的想象感兴趣,并初步了解不同形状的磁铁都能吸铁和铁制品的特性。让幼儿借助对磁铁的探究,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幼儿用磁铁玩一玩,吸一吸。去感知磁铁的性质,幼儿再通过自己的观察结果,会生成很多有关磁铁的问题。充分让幼儿自己探究并在探究中发现问题。特别是我在问他们为什么不能吸布条时,有几个小朋友告诉我说,我能吸住布条,从而使让我能为下一步隔着物体吸铁有了明确的指引。

  在实验操作时,小朋友能认真参与到实验中,但是出现过于关注实验,等实验结束后,才发现忘记记录了。说明小朋友还不太习惯记录,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记录这种方法用得太少了,以后要让小朋友多记录。

  在活动结束后,我将磁铁放入区域活动中,在区域活动时,很多小朋友拿着磁铁去找好朋友,教室里、走廊上、活动室、午睡室。每当他们找到磁铁的朋友,他们都会兴奋不已。我请小朋友到家里再找找磁铁的朋友,找到了再和小朋友来分享。通过这样的探索活动,小朋友就知道铁和铁制品都是磁铁的好朋友。

43、大班优质科学教案《认识青蛙 》

  活动目标:

  1.青蛙的外形特征和成长过程。

  2.了解养成观察事物细微变化的习惯,培养幼儿对动物生长的探究欲望。

  3.激发幼儿保护青蛙的情感,知道它是对人类有益的动物。

  活动准备:

  青蛙图片、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位动物朋友,咱们听一听它是谁吧!对,就是小青蛙。(出示课件青蛙图)

  二、说一说(观察青蛙的外形特征)

  师:“你们见过青蛙吗?”谁能说说它的样子吧!请大家从上往下来说一说。

  (青蛙穿得什么颜色的外衣的? 眼睛、嘴巴怎么样的? 肚皮是什么颜色的?有几条腿?)

  ——幼儿说,教师贴上所说的外形特征局部图。对语言完整的幼儿给予表扬。

  重点讲解脚蹼——引导幼儿观察。

  师:“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青蛙,它的样子很可爱,那它生下来就是这个样子的吗?(banzhuren.cn)(不是)对,它生下来可不是这个样子的,它的长大经历了很神奇的过程,让我们一起看一看吧!

  三、看一看(观看课件图片,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

  1、播放课件,提问:

  (1)青蛙妈妈生下的小宝宝是什么样子的?(许许多多圆圆的卵)

  (2)天气暖和了,卵是怎样变成小蝌蚪的?(脱下了外衣)小蝌蚪长得是什么样子的?(圆圆的大脑袋,一条细细的小尾巴)小蝌蚪是怎样游动的?(请幼儿模仿动作)

  (3)小蝌蚪身体发生了什么变化?(长出了后腿)

  (4)小蝌蚪身体又发生了什么变化?(长出了前腿)

  (5)小蝌蚪身体的哪部分消失了?(尾巴,慢慢变短)

  (6)现在,小青蛙的身体变成了什么颜色?(脱掉了黑衣服,换上了绿衣服)

  2、教师出示青蛙生长过程图,引导幼儿回忆。

  师:“小宝宝是一下子就变成青蛙的吗?(不是,慢慢长大,身体在不断的发生变化)现在请大家想一想它是怎样变化的?

  (教师引导提问:青蛙妈妈先在池塘里产下了什么?接着卵又变成了什么?小蝌蚪先长出了什么腿?又长出了?身体的哪部分消失了?最后变成了?)

  ——幼儿回答教师连线过程图片

  青蛙卵—小蝌蚪—长出后腿—长出前腿—尾巴消失--青蛙。

  问:“青蛙从卵变成青蛙经历了几个变化?

  四、画一画(初步了解蝌蚪和青蛙简笔画的画法)

  课件演示画法,幼儿初步感知。

  五、唱一唱

  音乐游戏《小青蛙找家》,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来表现青蛙。

  六、了解青蛙是人类有益的动物,引导幼儿保护青蛙。

  师:“小青蛙真可爱,青蛙有什么本领?那小青蛙喜欢吃什么呢?

  ——提醒幼儿大胆回答

  青蛙对我们人类有这么大的用处,我们应该怎样保护青蛙呢?

  小结:青蛙不光吃蚊子、苍蝇,还大量捕食蛾子、稻飞虱等农业害虫,它们一年吃害虫的数量大约是五万多只。所以人们称它为“庄稼的保护神”。青蛙对我们人类的益处很大,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不能捕杀青蛙,好好的保护它。

  七、延伸活动:

  科学区:在自然角饲养小蝌蚪,幼儿做成长记录表。

  美工区:折纸——小青蛙或制作与青蛙有关的环保宣传画。

44、大班科学游戏教案《桥的发展》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桥墩、桥梁、塔柱、拉锁等桥的组成部分及作用,在决定桥面强度的因素,了解桥的发展史。

  2、能提出想知道的关于桥的问题,积极参与桥的话题讨论。

  3、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收集桥的图片资料

  【活动过程】

  1、教师组织幼儿交流,调动幼儿关于桥的已有经验。

  师:你们有没有见过桥?在什么地方见过什么样的桥?

  2、教师出示图片,引出关于桥的发展史的话题。

  师:这是人们最早造出来的桥,叫什么桥?是什么形状的?

  师:为什么人们要在这里建一座独木桥呢?

  教师出示石板桥图片。

  讨论:独木桥和石板桥哪个更坚固?为什么?

  教师出示石拱桥图片,请幼儿比较石板桥和石拱桥。

  教师出示铁索桥、斜拉桥、悬索桥的图片:这些是人们后来造的,看看桥面是靠什么架起来的?为什么不造成拱桥的样子呢?

  3、引导幼儿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教师将幼儿提出的问题逐一在黑板上用图示记录,并和幼儿一起商量获得答案的途径。

  活动反思:

  幼儿受生活经验的限制,对桥了解较少,影响了幼儿创造。需要在课前多做一些准备,让幼儿在生活中注意观察了解桥的外形和用途,使经验更丰富些,这样幼儿才能更好的发散思维,进行创新。

45、大班科学游戏教案《一寸虫》含反思

  设计意图:

  绘本《一寸虫》进入班级后,很快成为了孩子们关注的焦点。他们常常在一起讨论一寸虫是怎么样量夜莺的歌声的,夜莺的歌声到底有多长……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点,我首先设计了一个阅读活动。在此基础上,我又设计了这个数学活动,巧妙地将书中主人公"一寸虫"请出来,让他来测量纸盒,逐步引导幼儿探索正确的测量方法,使数学活动变得生动有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些环节:

  1.简单复述故事。绘本《一寸虫》给幼儿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在这个让幼儿浏览画面的环节中,我用最短的时间把幼儿自然带入故事情境,激发幼儿的兴趣。

  2.两两结伴探索测量方法。在制作一寸虫卡片时,我严格地把一寸虫做成3.33厘米,把两寸虫做成6.66厘米。我这么做的原因是想传递给幼儿一个观念,我们要用严谨、认真的态度来参与科学活动,并且让幼儿与同伴合作探索测量的方法。综上考虑,我提出了"两个人一组,用一寸虫卡片测量盒子的长边"的要求。

  3.集体交流、讨论,探索正确的测量方法。幼儿的发展具有个体差异,所以他们的测量结果五花八门。对此,我没有去评判谁对谁错,而是请持有不同结论的小组在集体面前演示自己的测量方法,并让孩子们互相观察、判断,寻求正确的测量方法。在活动中,幼儿很快发现了影响测量结果的因素,"他没有沿着边量""他量第二下的时候不是从第一下结束的那个地方开始的"……结合孩子们的发现,我很自然地总结出正确测量的两个要素:(1)沿边测量。(2)测量时,第一次量的终点是第二次量的起点。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幼儿想出用记号笔来给每个终点做记号的方法。在这样的演示、讨论、总结中,孩子们明白了正确测量的方法。

  4.尝试使用两寸虫卡片测量。安排这一环节的用意是,首先巩固正确测量的方法,其次打开幼儿的思路。当测量的工具改变时,随之而来的答案也会跟着改变,于是孩子们会产生新的疑问和探索欲望,继续迈出探索的步伐。

  同样,在延伸活动环节,我建议幼儿用生活中唾手可得的回形针、积木等测量工具去测量桌子、椅子、床等生活用品,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并进一步发现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

  活动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探索正确的测量方法,发现测量单位不一样其结果也不一样。

  2.能够沿边测量,学会在第一次测量的终点做记号并把它作为第二次测量的起点。

  3.与同伴合作完成测量任务,共同讨论、解决测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活动准备:

  1.绘本《一寸虫》的PPT(演示文稿)。

  2.包装盒1个(包装盒的一面贴有磁铁),一寸虫卡片1张,放大的记录表1张,磁性黑板1块。

  3.每两名幼儿共用1套学具:一寸虫卡片1张(长度为3.33厘米),两寸虫卡片1张(长度为6.66厘米),记录表1张(如图),记号笔1支,包装盒1个(包装盒长边长度是寸的偶数倍数,如4寸、6寸等)。

  活动过程:

  一、师幼共同观看《一寸虫》PPT

  师:我们都看过、学习过绘本《一寸虫》,现在我们一起来看PPT,说说哪里出现了一寸虫。

  二、出示一寸虫卡片、包装盒,鼓励幼儿探索测量的方法

  1.出示一寸虫卡片,小结故事内容。

  师:瞧,这就是一寸虫。原来他就这么一点长。不过一寸虫虽然个子小,本领可大呢。他量知更鸟的尾巴、火烈鸟的颈子、巨嘴鸟的喙、苍鹭的脚、雉鸡的尾巴、蜂鸟的全身,还有夜莺的歌声呢。

  2.出示包装盒,鼓励幼儿探索测量的方法。

  师:今天,我们也来学习用一寸虫量东西的本领。这是一个包装盒,请你也用一寸虫量一量它的长边。两个小朋友一组,商量一下怎么测量,量后把测量结果记录在记录表的第一格里。

  3.幼儿探索测量方法,教师观察幼儿测量时出现的问题并在后面的环节中进行小结。

  三、师幼共同交流、讨论,探索正确的测量方法

  1.师幼分享测量结果,发现问题。

  师:你量出来的结果是几寸?为什么同样的盒子,小朋友们测量出来的结果却不一样呢?(幼儿分享时,教师将结果记录在大记录表上。)

  2.请不同答案的幼儿演示测量的方法,引导幼儿发现问题。

  师:黑板上也有一个一样的包装盒,谁愿意上来量一量?其他小朋友请仔细观察,他的方法和你的一样吗?有什么问题? 应该怎样测量才正确?

  3.引导幼儿沿着边测量。

  师:大家看,包装盒的长边是哪一条?怎样做才能只量这条边而不量到其他地方去?(沿着包装盒的长边测量。)

  4.示范测量,启发幼儿制作标记。

  师:我量第二下的时候忘记要从什么地方接着量了。你们觉得应该从什么地方接着量?谁有好方法可以记录每次量到哪里了?(可以用记号笔在第一次测量结束的地方做个记号,第二次测量就从这个记号开始,接下去也是这样。)

  活动反思:

  1.简单复述故事。绘本《一寸虫》给幼儿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在这个让幼儿浏览画面的环节中,我用最短的时间把幼儿自然带入故事情境,激发幼儿的兴趣。

  2.两两结伴探索测量方法。在制作一寸虫卡片时,我严格地把一寸虫做成3.33厘米,把两寸虫做成6.66厘米。我这么做的原因是想传递给幼儿一个观念,我们要用严谨、认真的态度来参与科学活动,并且让幼儿与同伴合作探索测量的方法。综上考虑,我提出了“两个人一组,用一寸虫卡片测量盒子的长边”的要求。

  3.集体交流、讨论,探索正确的测量方法。幼儿的发展具有个体差异,所以他们的测量结果五花八门。对此,我没有去评判谁对谁错,而是请持有不同结论的小组在集体面前演示自己的测量方法,并让孩子们互相观察、判断,寻求正确的测量方法。在活动中,幼儿很快发现了影响测量结果的因素,“他没有沿着边量”“他量第二下的时候不是从第一下结束的那个地方开始的”……结合孩子们的发现,我很自然地总结出正确测量的两个要素:(1)沿边测量。(2)测量时,第一次量的终点是第二次量的起点。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幼儿想出用记号笔来给每个终点做记号的方法。在这样的演示、讨论、总结中,孩子们明白了正确测量的方法。

  4.尝试使用两寸虫卡片测量。安排这一环节的用意是,首先巩固正确测量的方法,其次打开幼儿的思路。当测量的工具改变时,随之而来的答案也会跟着改变,于是孩子们会产生新的疑问和探索欲望,继续迈出探索的步伐。

  同样,在延伸活动环节,我建议幼儿用生活中唾手可得的回形针、积木等测量工具去测量桌子、椅子、床等生活用品,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并进一步发现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

46、幼儿园大班语言故事教案《青蛙卖泥塘》反思

  活动目标:

  1.借助情节发展线索,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大胆想象表述。

  2.乐意与同伴合作、讨论,体验想象表达的快乐。

  3.运用已有生活经验,根据画面大胆想象、推测并表达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4.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泥塘背景、青蛙等相关物品、幼儿讨论记录表(3份)、卖和不卖标志和底板、记号笔。

  2.经验准备:对买卖有一定的了解

  活动重难点:

  借助青蛙卖泥塘事件,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大胆想象表述。

  活动过程:

  一、引出“卖烂泥塘”事件

  (一)(出示图片)对“烂泥塘”的感知进行表达。

  看得出这是哪里吗?从哪里看出来的?

  (二)第一次认知冲突下的自由表达交流。

  1.青蛙一直生活在这个烂泥塘里,它现在想到城里去住,于是打算卖掉这个烂泥蜡

  你觉得它卖得掉吗?为什么?

  3.原来大家都不喜欢这个烂泥塘,所以你们都认为它卖不掉。

  二、怎么“卖烂泥塘”

  (一)(出示图片)由“黄牛上门看泥塘引发卖泥塘策略的思考。

  1.一天,终于有买家上门了,看看是谁?你觉得老牛为什么会这样说呢?

  2.你觉得青蛙要怎么改造泥塘,才会吸引更多的顾客来买呢?

  (二)分组讨论

  1.这项工作太难了,青蛙想请小朋友帮忙,你们题意吗?(分组讨论并记录)

  2.小组代表发表意见,集体交流,进行归类。(思维导图)

  3.青蛙听了你们的建议,认为都是好方法。于是,它费了好大的劲儿,从很远的地方引来了清水,烂泥塘变成了清澈的池塘;在池塘周围撒下了花籽和草籽,第二年春天长出了五彩缤纷的鲜花和绿油油的草地;在草地上栽种了小树苗,过了几年小树苗长成了,茂密的大树;还搬来了砖块造气了5分钟了密的大树:还搬来了砖块造起了坚固的房子。

  三、还要不要卖烂泥塘

  (一)第二次认知冲突下的选择性表达。(新经验,为辩论打下基础)

  1.经过一年年的努力,原来的烂泥塘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了。泥塘到底卖还是不卖?

  2.请还想听小朋友的意见,你们愿意帮助它吗?

  3.选择讲述结果表达

  (二)以青蛙的观点结束“卖泥塘”事件

  四、结束语

  最终,小青蛙虽然没有把泥塘卖掉,但在小朋友的帮助下,让原来臭烘烘的烂兮兮的泥塘变得这么美丽,大家都愿意来游玩,小青蛙非常感谢我们这些爱动脑筋的小朋友,你们开心吗?以后我们还要多动脑筋帮助更多的人。

  活动反思:

  《青蛙卖泥塘》是一则童话故事,这个故事告诉幼儿美是我们勤劳的双手创造的。主要是通过图文结合、以读带悟、角色扮演、想象说话等个多种手段引导孩子走进故事,理解故事,丰富孩子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