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数学游戏教案《有趣的数字》反思

中班数学游戏教案《有趣的数字》反思

中班数学游戏教案《有趣的数字》反思

1、中班数学游戏教案《有趣的数字》反思

设计意图:

  数字对幼儿来说是枯燥的,为了激发幼儿对数字的兴趣,我设计这堂以游戏为主的课,并通过对实物的观察,让幼儿了解数字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以激发幼儿在生活中观察数字的兴趣。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数字的兴趣

  2.发现生活中的数字,知道数字无处不在。

  3.运用数字进行游戏活动,从中体验活动的乐趣。

  4.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5.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活动准备:

  1.两行五列表格一张,藏有数字的表格一张。

  2.数字排列图若干.

  3.数字连线画、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猜想数字,激发兴趣1. 出示空表格,让幼儿数数有几个格子。(10个)"小朋友你们喜欢捉迷藏吗?喜欢。今天有几个数字宝宝要和我们捉迷藏,你们想不想玩?(想)"

  2.出示藏有数字的表格"你们看每个格子里都躲着一个不同的数字,它要小朋友的亮眼睛给找出来,谁来找一找。"

  3.老师引导幼儿逐一寻找藏着的数字.

  4.幼儿完整地读数字两遍。

  二:用不同的方法给数字排队

  1. 让小朋友找出最大和最小的数字。

  "小朋友这10个数字中谁最大,谁最小?(9最大,0最小)"

  2.让小朋友给数字从小到大排序"小朋友我们来给数字排排队,要求从小到大排,谁来排一排?"

  3.让小朋友给数字从大到小排"刚才小朋友真能干,把数字从小到大排队,现在谁能它倒过来排一排?"

  4.让小朋友想想还有什么不同的排法"小朋友你们还想到什么排法吗?"老师出示几张排列图标,问幼儿像什么?

  三:在日常生活中数字的用处

  1. 让小朋友找出平时接触的数字"小朋友你们平时在家里或其它位子看到过,用到过这些数字吗?谁来讲一件。"

  2. 老师出示相关的数字实物"小朋友你们看这些是什么?上面有数字吗?你知道这些数字有什么用吗?"小朋友逐一回答后老师总结(有些数字是告诉我们时间的,比如说闹钟上的数字,日历上的数字.有些数字是告诉我们位子的,比如说小朋友在幼儿园茶杯摆放的位子,书目录上的数字。有些数字是告诉我们数量多少的,比如说药瓶上的数字,饮料上的数字.)

  四、玩一玩,体验数字的有趣

  1.如果老师把数字用一种画画的方式画下来,会发生什么情况?

  2.小朋友们看看,这是什么东西?(小鸡)找找小鸡身上有数字吗?看3又跑到别的地方去了,找一找(冰淇淋)我们再来看一个,这次数字娃娃多起来了,小朋友仔细找找。

  3.用数字来画画竟然能画出这么多好玩的东西,看,这幅图上画的是什么?。

  4.老师也用这些数字宝宝画了一幅画,不过,我每个数字只用了一次。

  5 老师刚刚给小朋友看了这么多由数字画出来的画,你们喜欢吧?

  6.小朋友们下课后你们自己也动手用这些有趣的数字宝宝来画一幅画好吗?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2、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有趣的数字》含反思

  设计意图:

  孩子们进入大班下学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积累,让他们在生活中得到发展,将我们的学习内容融入到他们的生活中。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年月日的概念,感知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2、引导幼儿知道日历等是查看时间(日期)的工具,学习查看他们的方法。

  3、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想象能力,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1、大字卡(年、月、日)各一张,自制外形似房子状的2010年1月--12月的月历(大月、小月、2月房子大小有区分),小字卡(同前)和数字卡(12、30、31、28、365)人手1份。

  2、各类挂历、台历、月历等布置的展览区。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激发兴趣。

  导入语: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有趣的数字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高兴吗?那我们先一起来认一认、读一读。看到这些数字,你想到了什么?(学号、年龄、时间等) 评:充分发挥了幼儿的扩展性思维.

  二、出示房子,讲述故事。帮助幼儿理解年、月、日的概念,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

  1)出示房子图,小朋友瞧,这里还有许多有趣的数字呢!仔细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你们发现了这么多秘密,真了不起!咦,这些数字里还藏着一个好听的故事呢!想不想听?

  教师利用大字卡讲述故事。

  评:幼儿的积极性很高,听故事很认真.

  2)幼儿操作小字卡、数卡回答问题。

  年妈妈的孩子叫什么名字?它有多少个日娃娃呀?它为日娃娃盖了多少座房子?!.快思.教案网出处!大月房有哪几个月?小月房有哪几个月?大月有几日?小月有几日?顶小的月是几月?有多少日?

  三、学习查日期

  1)现在老师指日期,请小朋友说出是几月几日? 老师说日期,请小朋友把它找出来。

  师:那今天是几月几日?你们怎么知道的?

  教师总结:对了,象日历、挂历、台历等可以查看日期。

  2)前几天小朋友都带来了一些挂历、台历,今天我们就来开个展览会,看看找找说说日期(如:生日、节日等),并介绍给旁边的小朋友和后面的老师听。

  活动反思:

  这次数学活动,我精心设计了三个实践环节,每一环节都是环环相套,层层递进。活动开始,我神秘地说要与数字朋友做游戏,孩子们注意力一下子给吸引住了,通过让幼儿认认、想想、说说数字,充分发挥了幼儿的扩展性思维.接着让幼儿进入一个有趣的故事中,有年妈妈带着孩子住在漂亮蘑菇房子里进行着有趣的游戏,幼儿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年月日的概念,感知到了年月日间的关系,了解一年有12个月,一个月有30(31)天,一年共有365天。然后又开了一个展览会,孩子们更是乐开了天更重要的是这个情境激发了孩子人人去探究、人人去发现,自己悟出了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数学《有趣的数字》选择了幼儿日常生活经常用到的日历挂历台历等来让幼儿认识日期,查阅日期.活动中充分体现了《纲要》精神:幼儿的教育内容必须生活化、游戏化、社会化。“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我们作为教师应该创设出孩子们熟悉的生活场景,应该让学生懂得:生活就是数学学习的课堂,数学学习就在广阔的天地里,生命的成长中。

3、小班数学教案《有趣的数字》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数字的丰富变化,体验数字给生活带来的方便与有趣。

  2、复习9以内的数字、数数,并区分6与9。

  活动准备:

  1、几何图形组合画三幅(还有小动物)。

  2、幼儿每人一份数字卡片

  3、每组提供白色纸条、浆糊、记号笔。

  活动过程:

  一、看图编电话号码。

  (1) 我们将要去春游了,我想邀请小动物一起去请大家想想办法用什么方法通知它们?(幼儿泛讲)

  师:你们真会动脑筋,想了很多办法,那么,用什么方法最好呢?

  (2) 打电话要查电话号码,我们来查一查动物家的电话。教师分别出示图形卡。(小猴、小熊、小兔)

  师:这是小猴家的电话。让幼儿观察发现小猴家只有图形,没有号码。

  (3) 引导幼儿看图数数编号码。(三家全部观察后,人人翻译号码)(人手一份操作用具。可以用数字贴号码,也可用笔写号码)

  请各组派代表在黑板上贴数字

  集体念号码 583469 583496 582734

  验证号码的正确性,老师拨打电话。

  二、感知数字的丰富变化。

  (1)思考:这些号码都有6个数字,为什么电话号码是不一样的?(数字排列的顺序不同)

  (2) 观察:在三个电话号码中有哪些是不一样的?(小猴家的号码是有9、6,小熊家是6、9;小兔家没有这两个数子,有的是2、7)

  相同的是什么?(三个号码都是六位数,前两位数都有5、8)

  (3)区分6和9,问:老师也常把6和9搞错,请你们帮助我记住它。;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让幼儿说出6的圆圈在下面,9的圆圈在上面。)根据幼儿的讲述出示数字23456789

  三、交流所收集的电话号码。增强幼儿有关电话方面的知识

  (1) 请幼儿大声地读自己带来的电话号码。了解电话号码是多位数的。

  (2) 你们知道的电话是几位数的? (请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讲述)(上海地区的家庭电话是8位数的,手机是11位数的;常用的较特殊的电话是3位数的。)

  四、给小动物编电话号码

  (1)有许多小动物家还没有电话,我们用数字来帮它们编个电话号码吧。提示:可以用贴数字的方法,也可以用笔写。有意识地请几个孩子上来念所编的号码。

  (2)教师巡视后提出新的要求。提示幼儿是否每个数字都用了,数数你编的电话是几位数的。

  活动延伸:

  把小朋友编的电话号码做成电话簿。

  活动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让我收获不少,整个活动环节很清楚,一环一环之间紧紧相扣、层层递进,设计的问题也具有有效性,能开动幼儿的小脑筋。但缺点也有存在,一些细节方面还要注意。在这个活动中让我深刻地了解到孩子自己收集课堂所需的东西是很重要。在活动中孩子们愿意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自由自在地采撷自己感兴趣的“果子”,他们采来的“果子”是绚丽多姿的,然后回到课堂交流,共享到了“果子”的丰富,起到“以一当数十”的作用。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些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他们一些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相信孩子,多给孩子一些亲身实践活动的机会。

4、中班数学游戏教案《比较厚薄》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不同的方法,区分2-5样物体的厚薄,并对其进行排序。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比较能力。

  3、通过分类合作比较,体验快乐。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活动准备:

  木板,书,围巾,纸,袜子,毛巾,饼干,鞋盒,饮料,积木,篮子

活动过程:

  一、目测

  1、师:小朋友冬天穿的外套,比你们现在穿的要怎么样啊(厚)那现在的的呢(薄)

  2、出示木板师:我这里有一块木板,你们觉得是厚还是薄呢?

  师:那我现在在拿出一块,现在这块木板是厚还是薄呢?

  小结:原来一样东西是不能比的,要两样或两样以上的东西才能比较厚薄

  3、师: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的这块木板厚的(用眼睛看)

  师:你们的小眼睛真亮呢,一看就知道厚薄。

  4、出示书师:那请你们再来说说这两本书谁厚谁薄

  师:请你上来指一指看,你是用什么办法知道的啊

  5、出示鞋盒

  师:咦,那这两个盒子呢,请你上来指指看,你用这么办法啊

  小结:我们能通过自己的眼睛,来比较东西的厚薄。

  二、触摸

  1、教师出示围巾

  师:天气变得冷起来了,我要围怎样的围巾,那请你们想想看,这两条,我要围哪一条呢

  师:你们都觉得是这条厚吗

  师:那你是用什么办法知道呢师:对了还可以用摸一摸的方法来比较

  2、教师请幼儿上来摸,上来区分

  师:那金老师请小朋友来摸一摸,看看是哪条厚,哪条薄

  小结:我们刚才可以用自己的手来摸一摸,来比较物体的厚薄

  3、在每张椅子下面放两样厚薄不一的东西

  师:老师在你们每个小朋友的椅子下面放了个篮子,请你来比较篮子里的东西,在最厚的东西上面贴上紫色的记时贴,贴好的小朋友把篮子送到这里,记住自己是放在哪里的教师检验2-3样物品。

  小结:我们的小朋友真棒,能用手触摸的方法来比较物体的厚薄

  三、并放比较

  1、教师出示两块厚薄不明显的肥皂(桌上地面上)

  师:那请你来看看,这两块肥皂,谁厚谁薄

  师:哇,有些人觉得是这快厚,有些人觉得是这快厚,那底是谁厚呢,请你来想想办法比一比。

  师:恩真棒你的办法真好,是把两块肥皂,并放在一起进行比较

  师:咦,那里又有一块肥皂,跟这里的肥皂比是厚的还是薄的啊

  师:你用什么办法进行比较啊

  师:你用什么办法进行比较啊讲述比较厚和比较薄

  2、出示饼干盒

  师:现在的这三盒饼干谁最厚谁最薄,请你也来比一比

  师:你用什么办法比较出来的

  小结:对于有些物体厚薄不明显的,我们可以用并放比较的方法

  四、超市

  1、出示不同厚薄的东西

  师:刚才我们的小朋友都学会了并放比较厚薄的的方法是不是啊,有位超市的售货员,想请你们帮帮忙,你们愿意吗,原来超市有很多厚薄不同的东西需要整理,并要找到自己的家,你看有用品区,饮料区,食品区,玩具区

  师:等一下请每个小朋友拿一件商品,先去找到他们的家,然后再进行比较,你可以从厚到薄,也可以从薄到厚的给他们排排队。

  检验:师: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排的对不对,这一组,这是最薄的,这是最厚的,教师依次检验

  总结:今天我们学会了很多种办法去比较厚薄,可以用眼睛看,用手摸,也可以并放在一起进行比较。

  五、寻找,操作

  师:我们的家里,教室里都有很多的东西可以用来比厚薄,那现在我们就到教室里去比一下。

活动延伸:

  找一找自己的衣服,把薄的和厚的区分后放好。

活动反思:

  活动开始后,为了增加活动的趣味性,我采用了情景导入的方法;小兔去买衣服,请小朋友们帮小兔选一件薄厚合适的衣服。果然,表演一开始就牢牢的吸引住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孩子们开始积极地给小兔帮忙,甚至在活动结束后一位小朋友还意犹未尽的和我说:“老师,我觉得你今天的表演太有意思了。”

  但是也有美中不足,我比较了三件衣服的薄厚,缺少严谨的数学语言去归纳,如哪件最薄、哪件最厚,哪件介于两者之间。同时,由于三件衣服比较之后已经是按顺序排好了的,所以再让小朋友们来排序就没有意义了,所以就没有让孩子们正逆排序,这里就忽视了目标2,其实可以问问孩子们:“衣服是按什么顺序排好的,还可以怎么排?”这样就会引出正逆排序。看样子在设计活动的时候考虑的还不够周全,在处理课堂随机应变的方面还需要再加强锻炼。

  接下来我请孩子们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可以比较薄厚,因为缺乏生活经验,我也没有提供大需范例,所以一下子就把孩子们考住了,看样子平时生活中的教育还需多关注,老师要做一个有心人,扩充孩子们的知识面。

  最后在分组操作的比较中,我将孩子们分成四个组,第一组比较书的薄厚,第二组比较衣服的薄厚,第三组比较板子的薄厚,第四组比较纸的薄厚。因为前面忽视了正逆排序,所以这里我直接让孩子们按照物体薄厚排排队,却没有先让孩子们比一比薄厚,直接过快的过度导致能力强的孩子独揽大局,能力弱一些或内向一点的孩子无所事事。其实如果让孩子们自由选择一件物品之后再和同伴们比一比,再来排排队,就会让孩子们动起来,再让孩子们交换组试一试,活动将会更加有趣。

5、中班数学游戏教案《比高矮》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比较物体高矮的正确方法(在同一个起点上)。

  2.能够按照高矮特征给三个物体进行正反排序。

  3.乐于参加数学活动,感受数学的趣味性。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5.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学习比较物体高矮的正确方法(在同一个起点上)。

  能够按照高矮特征给三个物体进行正反排序。

活动准备:

  1.教师熟悉故事《长颈鹿和山羊》。

  2.高矮不同的长颈鹿图片三张,山羊图片一张。

  3.教学挂图,幼儿用书,小红旗若干。

活动过程:

  1.讲述《长颈鹿和山羊》的故事,自然引出高矮的概念。

  (1)出示山羊和长颈鹿图片。教师一手拿着山羊图片一手拿着长颈鹿的图片说:"老师今天给大家请来了两位动物朋友,我们和它们打个招呼吧!"幼儿分别与山羊和长颈鹿打招呼。教师边表演边说:"可是,山羊和长颈鹿怎么都不说话呢?它们两个怎么了?闹矛盾了?为什么呢?"(2)讲述《长颈鹿和山羊》的故事。

  提问:"说一说山羊和长颈鹿为什么不开心呢?他们两个这样做对吗?他们应该怎么做?"(3)教师小结:原来山羊和长颈鹿不开心是因为高矮的问题,高有高的好处,矮有矮的方便,好朋友之间要互相尊重,不能嘲笑别人。

  2.学习三个物体比较高矮的方法,并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

  (1)教师:长颈鹿改掉了矮嘲笑别人的坏习惯,别的长颈鹿也愿意和它交朋友。(出示另外两张长颈鹿的图片)他们三个是好朋友,三个好朋友也是有高有矮的,我们来帮它们比一比吧!

  (2)个别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3)大家说说比较高矮的方法。

  (4)教师边演示边强调三个长颈鹿比较高矮的方法:让三只长颈鹿脚对齐,站在同一个平面上,先找出最高的那个,然后再将剩下的两个进行比较。这样我们就按照从高到矮的顺序帮它们排好队了。

  (5)讨论:还可以怎么来排呢?(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幼儿进行从矮到高的排序。)

  (6)教师小结:比较高矮时,我们要把物体放在同一起点上,可以按照从矮到高的顺序排,也可以按照从高到矮的顺序排。

  3.幼儿三人一组比较高矮,并按一定的顺序排队。

  (1)教师:你们想和长颈鹿一样也来比一比吗?

  (2)教师请幼儿三人一组自由组合,排队比高矮,并说一说他们是按照什么顺序排的,还能怎么排。

  (3)重复游戏,请幼儿换朋友,三人一组重新组合。

  4.巩固练习,强化对高矮的认识。

  (1)打开幼儿用书,教师交待操作方法,请幼儿按要求操作。

  (2)教师巡回指导帮助个别幼儿。

  (3)请幼儿互相交流分享,体验成功操作的乐趣。

活动延伸:

  1.区角活动:引导幼儿把图书角的图书按照高矮的顺序排列。

  2.家园共育:请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比较周围物品的高矮。

反思: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通过三个活动环节,让幼儿感知物体的高矮,比较高矮;学会运用高高的、矮矮的、比较高、比较矮、最高、最矮等语词,并理解物体高或矮的相对关系;初步尝试将物体从高到矮或从矮到高的有序排列。我认为本次活动设计是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先请两个幼儿上台比较高矮,让幼儿作为活动的主体,比起图片来更直观,先让幼儿自己来比较,更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再来观察图片比较高矮,最后进行排序。幼儿学起来是层层递进的,对高矮概念掌握的较好,完成原先设立的目标。

6、中班数学教案《身上的数字》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说说、数数继续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2、激发对自我的认同及喜爱之情。

  3、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记录卡;录像、“我”(外部、内部);我的数字档案卡人手一张。

  【活动过程】

  一、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1、这几天你们找过体内和体外的数字了吗?现在请你们记录下来。

  2、幼儿用记录卡进行记录,老师观察指导。

  3、交流记录卡内容,老师有意识地将不变和可变的数字分别记录在两张卡上。

  4、说说小朋友身上哪些数字是一样的?哪些数字是不一样的?为什么?

  5、小结:我们每个人身上有的可表示的数字是一样的,如身上的五官和身体里的器官是一样的。而有的是不一样的;那是我们身上穿的服装颜色、数量不一样。还有,我们都穿着两只鞋,但每个人鞋的尺码是不同的。

  4、说说身上可表示的数字变和不变的地方:(五官和器官不变,但衣服的大小、尺寸、人的身高会变)

  二、延伸

  其实,我们身上还藏着很多数字,等着我们小朋友去发现,我们再去找找。

  推荐理由:

  1、这是一节主题活动“我们的身体”中派生出的数活动,活动内容的选择既来自于孩子的自身,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符合幼儿的“最近发展区”。

  2、通过记录的方式,让幼儿尝试用自己理解的符号和方式进行大胆的记录,并给予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发挥孩子的自主性。

  3、在幼儿交流记录内容时,老师有意识将不变和可变的数字分别记录在两张卡上来暗示幼儿,对进入下个环节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反思:

  在执教的过程中缺少激情,数学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识的时候,就需要老师以自己的激情带动孩子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这方面也要注意。

7、中班数学活动教案《有趣的三角形》含反思

活动名称:

  有趣的三角形

设计思路:

  在我班开展的“汽车”方案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对车轮特别感兴趣,轮子的大小、花纹都是他们喜欢研究的内容,现在孩子们又开始研究起轮子的形状来。他们认为圆形的轮子安装起来不方便,于是将我们班级的汽车轮子都改成了正方形的、三角形的等容易他们摆弄的形状。于是我便把孩子们感兴趣的各种图形融入了区域活动中。可是我发现,虽然大家对三角形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可是对一些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的概念比较模糊,所以在教室里常常可以听到他们的争论:

  “这不是三角形,是枪形的!”

  “不对,这个是三角形的!”

  捕捉到孩子们的兴趣点,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活动。

  对于刚升入中班的孩子,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我想数学活动与动手操作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让孩子在自我探索的过程中亲自寻找和发现问题。就如在活动“有趣的三角形”中,孩子们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自己在操作中认识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几种特殊的三角形。

  其实这次的教学活动是我们方案活动中的一个集体活动。以往的方案活动都是以小组为单位,以个体化的经验为主。可是当大多数孩子们有了同样的问题,同样的兴趣点,我们该怎么班呢?因此我认为集体活动在方案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解决大多数孩子感兴趣的问题,同时它也能把个人经验扩大到集体中,起到提升关键经验的作用。

  其次我也认为我的这个教学活动比较符合二期课改的理念。怎样处理好教师的预设与孩子的生成问题。我的这个活动的主题是完全来自于孩子们的兴趣,来自于他们从方案中生成的内容。而我也根据了想法,预设了一些问题与材料。可是我的整个活动过程是开放式的。孩子们会去研究什么问题?怎么去解决问题?解决到什么程度?以及会新生成什么问题?这些都是我无法预计的。因此这个活动可以说是预设与生成的结合。

  同时作为一名新教师,我注重孩子的成果,但我更看中孩子们操作的过程。在活动过程中我提供了场景,让幼儿之间有了更多相互交流的机会。在教学过程中也注重幼儿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努力把握“玩数学”的度,不在游戏中刻意地“教”,让幼儿在游戏中充分发泄情感,感受愉悦。我保留了孩子们的作品,取之于孩子用之于环境创设。我更明白这是他们的成长足迹,作为教师应好好的帮助他们留住他们的成长轨迹。

活动目标:

  1、通过各种途径寻找三角形,巩固认识三角形的基本形状。

  2、能动脑筋,发挥想象力,将三角形变成各种物体。

  3、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准备:

  电脑课件、各种图形的彩纸、各种图形的即时贴、铅画纸、塑料纸、积木、玩具、大垫子、固体胶、水彩笔、皇冠等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找找三角形

  [环境创设]

  1、电脑放映组:幼儿观看教师自制的PPT,寻找“动画片”中的三角形。

  2、游戏组:在各种图形宝宝中寻找三角形。

  3、搜索组:在教室里寻找各种各样的三角形。

  T:我是三角形王国的国王,你们好!在我的王国里有很多三角形宝宝,今天他们在和樱桃班的宝宝捉迷藏呢!请你们动动小脑筋把他们都找出来,行不行啊?

  T:瞧,电脑的图片里藏着许多三角形宝宝,请你们用你们的火眼金金把他们都找出来。

  在图形王国里也藏着各种各样的三角形宝宝,也请你们把他们找出来,然后送回到我的王国里。

  在教室里还有许多玩具、积木,你也可以在里面找找三角形藏在哪里了?

  T:准备好了吗?好,出发吧!

  二、幼儿操作寻找三角形,教师巡回指导

  三、分享交流

  1、T:大家都找到三角形宝宝了吗?来赶快到我这里来休息一下吧!

  2、T: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我的王国里的三角形,你们都找对了吗?

  都是三角形吗?它到底是不是三角形?

  3、T:原来三角形宝宝都是有三条边三个角的。

  4、T:你们还在那里找到了我的三角形宝宝呢?

  四、游戏:变变变

  1、T:宝宝们,你们真棒!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哦,我的三角形宝宝本领可大呢,他们会变魔术!不信我开给你们变几个魔术,你们可要看仔细了哦!

  2、播放PPT

  3、T:变、变、变,变出什么了呀?

  4、T:怎么样,我的本领大吧!你们是不是也想试一试?这里有许多材料,请你们动动小脑筋,做个小小魔术师吧!记住哦,如果你变好了,请你把它放到这里给大家欣赏一下哦!

  5、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五、自由结束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8、中班数学活动教案《有趣的0》含反思

【教学目标】

  1、知道没有了可以用0来表示,引起幼儿对生活中出现的0的兴趣和思考。

  2、初步知道0在自然数列中的位置,懂得0比1小。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教学准备】

  10只篮子,依次放入数量为9,8,7,6,5,4,3,2,1的实物玩具,第10只篮子内不放玩具。多媒体课件(有关0的课件,尺、温度计、门牌号、车牌、比分牌、球衣编号)。数字娃娃表演。每人一个数字。磁带《我的朋友在哪里》。

【教学过程】

  一、引出数字0

  1、依次出示篮子里的玩具。提问:篮子里有什么?用数字几表示?(复习数字1-9)

  2、第10只篮子内没有放玩具,知道没有用数字0来表示。

  3、感知0的形状。

  4、让幼儿说说还有什么没有了也可以用0表示。

  二、讨论

  1、教师:你在什么地方见到过0。

  2、幼儿自由讲。老师放多媒体幻灯片,帮助幼儿理解0,在生活中的不同作用。

  (1)东西没有了用0表示,0表示没有。

  (2)湿度计上的0表示湿度0度,越往上温度越高,越往下的温度越低。

  (3)车牌、门牌、电话号码、年历、球衣上的0表示一个数字。

  (4)尺子上的0表示起点。

  (5)球赛时比分牌上的0表示没有进球,0:0表示平局,1:0表示一方进了一个球。

  3、总结。0的作用真大,不同的0表示不同的含义。

  三、观看表演

  1、复习0-10的排序。

  2、知道0在自然数列中的位置。

  3、启发幼儿说出0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比其它数字大。

  四、游戏找朋友

  1、要求两个数字娃娃做好朋友,比比谁大谁小,大数字娃娃站着,小的数字娃娃蹲下。

  2、要求两个幼儿能听音乐找朋友,并能根据老师出示的数字用相应的身体表现出来。

教学反思:

  在执教的过程中缺少激情,数学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识的时候,就需要老师以自己的激情带动孩子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这方面也要注意。

9、中班数学游戏教案《有趣的昆虫》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蝴蝶、蜻蜓、蜜蜂等昆虫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惯,了解昆虫与人们的关系。

  2、通过猜谜、观察以及倾听活动,了解昆虫的有关知识,理解昆虫的保护色。

  3、对昆虫产生兴趣,知道要爱护益虫。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人手一册,实物展示仪一台。

  2、昆虫挂图一张。

  3、捕捉到的昆虫,或者是昆虫标本若干。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引出昆虫的活动主题。

  --教师念蜜蜂的谜语儿歌,提问:这是什么动物?

  --教师念蜻蜓的谜语儿歌,提问:这是什么动物?

  --让幼儿猜谜语,引起幼儿对昆虫的关注。

  二、出示昆虫,或用实物展示仪放大昆虫标本,感知昆虫主要特征,激发幼儿的兴趣。

  --教师:这是什么?叫什么名字?

  --教师:他是什么样子的?头上有什么?身体下面有什么?有多少对翅膀和脚?

  --教师:你知道他生活在什么地方?爱吃什么吗?

  三、引导幼儿阅读《幼儿用书》,启发幼儿按照"动物名称--身体特征--生活习性"讲述。

  --幼儿自主阅读画面,启发幼儿说说:画面上有哪些昆虫?他们都有什么?

  --教师:他们生活在什么地方?吃什么?他们哪些地方是相同的?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你知道吗?

  --教师小结:画面上的这些虫子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昆虫"。昆虫的身体分成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触角、嘴和眼睛;胸部长着三对脚,背上一般长着两对翅膀;腹部一节一节的,两侧还有气孔,是呼吸用的。有的昆虫,例如:七星瓢虫,有一对翅膀变硬了,还有一些昆虫只有一对翅膀,例如:蚊子。

  四、出示挂图,找一找藏在画中的昆虫。

  --教师:今天有许多小昆虫来和我们捉迷藏游戏,他们就藏在这幅画里面,请大家找一找,有哪些昆虫?他们藏在哪里?

  --教师:你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吗?你是一下子就发现昆虫的?还是仔细看才发现的?为什么仔细看才能发现?他们身上的颜色与周围的颜色有什么奇特的地方?

  五、介绍几种关于昆虫自我保护的知识,认识保护色。

  --教师介绍昆虫利用保护色自我保护的常识,让幼儿了解昆虫会变颜色保护自己,这种变色白虎自己的办法,叫保护色。

  --介绍几种常见的昆虫保护色。

  ①身体颜色与周围环境颜色相同的昆虫,如:螳螂、枯叶蝶;②身体颜色随着周围环境颜色而变化的昆虫,如:蝗虫;③身体颜色鲜艳,警告对方自己有毒,不要伤害自己,如:瓢虫。

  --教师扩展幼儿思路:你还知道哪些昆虫会利用保护色白虎自己的?

  六、初步感知益虫和害虫。

  --教师:在昆虫的大家庭里,对我们人类来说,哪些是益虫哪些是害虫?

  --教师:你知道蝴蝶是益虫还是害虫呢?为什么?(蝴蝶在幼虫时有爱吃嫩菜等危害,但在变成蝴蝶后有传播花粉和观赏的益处。

  --引导幼儿讨论:我们应该怎么对待昆虫?

  使幼儿知道:我们要注意环境卫生,不乱倒垃圾,不随地大小便,不让脏水聚集是害虫无法无法生存,同时,我们也要保护益虫,不随意捕杀和杀死益虫。

  通过这次活动的开展,幼儿感受到了大自然中昆虫的美,认识了常见的昆虫,知道了昆虫的本领,了解了昆虫的生长环境,体验到了制作昆虫标本的乐趣,他们具有保护益虫、消灭害虫的意识,在活动中不仅体验到了活动的乐趣,而且增长了知识,各个领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从幼儿兴趣出发,结合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逐步深入,既满足了幼儿发展的需要又提高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但是,在活动中也有个别环节由于知识性强而导致部分幼儿难于理解。如何把幼儿掌握知识的环节游戏化,更好激发幼儿的兴趣,将是下一个主题中应探索的课题。

10、中班数学优质教案《有趣的夹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进行6以内的数数,学习按物体的特征进行分类。

  2.学习按卡片上的圆点数匹配相应数量的夹子。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乐意表达操作成果。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5.发展辨别、分析、归纳智力和运用智力。

活动准备:

  夹子若干(大小、颜色不同),大统计表一张,小统计表1张,音乐磁带,录音机,自制小红花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看看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什么? (这是什么?)今天,我们用夹子来玩一个好玩的游戏。

  二、幼儿第一遍玩夹夹子游戏,感知6以内的数量。

  1.幼儿听音乐夹绿颜色的夹子,并进行数数。

  2.请幼儿统计夹子的数量,并在统计表的相应数量边贴上标志。

  三、幼儿第二遍游戏,引导幼儿进行颜色的分类并进行数量的统计。

  1.幼儿听音乐夹夹子,并进行数数。

  2.教师关注幼儿夹夹子的情况。你夹了几个夹子?两种颜色混在一起,数起来方便吗?

  3.鼓励幼儿按颜色进行分类。

  4.教师介绍统计表,请幼儿统计夹子的数量。

  四、游戏:摸摸乐,引导幼儿按照卡片内容并进行夹子匹配。

  1.出示摸箱,教师介绍游戏玩法,了解卡片上的相关信息(圆点数量、颜色),请幼儿一一对应夹。

  2.幼儿操作,教师个别指导。

  3.互相交流,验证。

  4.请客人老师帮助检查幼儿的统计情况,获得小红花。

延伸活动:

  在区域活动中继续投放夹子,进一步感知数量,进行颜色大小的分类统计。

教学反思:

  游戏是最适宜于促进幼儿主体性和个性化教育的形式,因此,教师应积极地将理念转化为行为,注重在活动中观察、捕捉幼儿的兴趣,把握时机及时引导,促使孩子们更深入进行游戏,让孩子在健康游戏中得到更多的发展。

11、中班数学公开课教案《数学有趣的数字》含反思

  设计意图:

  《纲要》指出,幼儿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接受者,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兴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而幼儿园数学是一门逻辑性、系统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结合幼儿生活实际和经验来设计数学活动,这样易引起幼儿的情绪体验,容易接受。我想,作为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和原有经验,引导幼儿走向最近发展区。由此产生了中班数学--《有趣的数字》。这一活动的重点和难点在于教师不仅要帮助幼儿复习巩固1-8这8个数字的认识,而且要引导幼儿能够按照物体的大小排序排列并正确感知和判断8以内的数量。幼儿的思维有着直观性、形象性的特点,而数却是抽象的概念,由于受幼儿心理特点和知识水平的限制,单一的图片加上老师的讲解等,往往不易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幼儿理解和掌握会比较困难,因此我们通过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制作了白板课件,充分调动了幼儿的感官,使幼儿在轻松的状态下积极的学习。

  活动目标:

  1.巩固对8以内数字的认识,感知8以内的数量关系。

  2.感知数字从小到大或者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

  3.积极、愉快参与寻找、辨认数字与感知数量游戏。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5.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1.点击画面,谈话导入。

  师:今天有个叫亮亮的小朋友邀请我们去参观他的新家,想去吗?(想去)不过进去后可要用你们的眼睛仔细观察哦,在他的新家里藏着很多的数字朋友,看看你能找到它吗?"

  二、通过展示课件"亮亮的新家",集体复习认识8以内的数字。

  1.课件出示:亮亮的新家(1-8的数字隐藏在房间中)

  2.观察、发现、寻找数字。

  操作提示:幼儿说出一数字,教师点击相应的数字图标,使数字由原来的颜色变成黑色。

  3.课件出示:亮亮的新家(黑暗的家)师:"哎呀,停电了,快快找找数字都跑到哪里去了?"(操作提示:教师用聚光灯功能,寻找数字)找到5个数字后,请幼儿从身边操作盒中找出相应的数字贴在操作板的前5格上。

  师:刚才看到这个房间里都有哪些数字呢?请你把它们找出来贴在你的操作纸上。

  4.课件出示:亮亮的新家。(房间内有数字3.4.5.6.8)教师进行验证。

  5.引导幼儿观察、操作,补贴少的的数字(1.2.7)师:"咦,怎么这里只有5个数字呀?还少了哪些数字?"幼儿自己操作,在操作纸的后3格贴上相应的数字。(操作提示:幼儿介绍,教师根据幼儿介绍用白板笔从我的资源里拖出已经放置好的数字1.2.7)

  三、幼儿操作:为数字排队,课件验证。

  1.教师语言提示,布置任务。

  师:"看看这些数字的排队方法你喜欢吗?那应该怎样排才对呢?"

  2.幼儿在操作纸上重新排队,教师巡回观察。

  3.幼儿介绍操作结果。(操作提示:教师根据幼儿的操作,用白板笔拖动数字至相应的方框中,若幼儿说得不对,则数字在拖到方框时自动弹回原位)

  4.课件展示:点数匹配。

  师:现在我们给这几个数字送上巧克力,它们可以拿到几个呢?

  操作提示:幼儿介绍,教师点击黄色竖条,在黄色竖条内会出示相应的咖啡色圆点,并通过白板笔拖动每个咖啡色圆点,达到点数确认数量的目的。

  5.通过课件的观察,引导幼儿发现数字的排列顺序(从小到大)师:看看这一排巧克力,你发现了什么?操作提示:教师从我的资源里拖出已经放置好的大小标记。

  教师小结:原来我们的这些数字是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师:那么除了从小到大的排序,还可以怎样排呢?(操作提示:幼儿介绍,教师从我的资源中拖出排列好的数字从大到小)

  四、在分组的竞赛游戏中,帮助幼儿巩固对数量和排序的理解。

  游戏:找朋友。

  教师出示展板,介绍游戏规则。

  1.复习对数物匹配的理解。

  操作提示:寻找少了的数字,并且匹配相应的物品。

  2.巩固对数字排列的认识。

  操作提示:已经排列好的数字,找一找少了的数字。

  3.教师进行一一验证,发奖。使每个幼儿感受数字游戏带来的乐趣。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12、中班数学游戏教案《大转盘》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知8以内的数量与数字的对应关系。

  2.能够取相应出数量的物体。

  3.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活动准备:

  1.教师自制大转盘1个,中间小盘子上画一个箭头朝外的指针,大盘分成若干格,每格内画4-8以内的实物(各种数量无序排列),小鼓1只。

  2.幼儿每人8以内数字卡片与电子卡片各1套,笔1支。

  3.幼儿用书第6页。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小鼓响咚咚。

  1.教师:请你拿出自己的点子卡片,数一数有几张。(引导幼儿用不同的方法点数后说出总数。)

  2.教师:小鼓响起来了!请你用点卡来表示小鼓响了几声。:

  ----教师一均匀的节奏击打鼓5下,幼儿举起5的点卡。

  ----教师:小鼓响了几下?你举的是数字几?

  3.教师有节奏地2下2下击鼓,幼儿举起4的点卡,教师快速检查。:

  ----教师:小鼓响了几下?你是怎么听出来的?

  4.教师继续用2下2下或2下2下再1下的节奏击鼓,幼儿举起相应的点卡。教师根据幼儿的操作情况,鼓点先慢后快。先少后多。

  5、教师把鼓放到幼儿见不到的地方,继续以上面的方式击鼓,幼儿举数字卡片。

  二、玩大转盘。

  1.教师(出示打转盘):这是什么?

  2.教师:大转盘上有什么?请你跟朋友说说,有些什么东西?每个格子里有多少?

  ----幼儿互相交流,教师倾听幼儿交流的情况,指导能力弱的幼儿互相交流并用一定的方式验证。

  ----教师指点下集体说说每个格子内的物体数量,数量大的用不同的点数方式验证。

  3.教师:谁会玩这个转盘?(个别幼儿演示说明转盘的玩法。)----教师(演示):大转盘转一转,小转盘上的指针对着哪一格,说明大转盘就转到了这一格。

  这一格里有什么?有多少?请你用最快的速度拿出数字卡或卡片。

  ----教师转动转盘,等转盘停住后,幼儿快速举起相应的卡片。

  ----集体验证。

  4.教师转动3次后,由幼儿轮流活动,教师引导幼儿动作不要太大,不超过一圈为宜。

  三、做游戏:"快乐大转盘"。

  1.教师:我们来玩"快乐大转盘"的游戏。老师来转转盘,请你说出指针对着的物体数量,对着的数量是8的时候,请你往边上移动一个位置。

  ----个别幼儿转动转盘,教师说:"大转盘,转一转,指针转一转,转到多少说出来。"幼儿说出指针对对的物体数量。当指针向"8"的格子时,教师指导每一位幼儿朝逆时针或者顺时针交换一个位置。

  2.轮换转动转盘的幼儿,教师换到相应的位置上。

  3.说数量变成说数字,大转盘转动时幼儿自转一圈,其他游戏方法同上。

  4.换成教师转动转盘,并加快速度。

  四、小转盘。

  1.教师:书上也有一个大转盘,我们把书翻到第6页,一起来看一看。

  2.教师:大转盘上有些什么?有多少?

  3.教师:请你把转盘上的东西与中间的数字用笔连一连,想一想,这些数字应该和什么东西连在一起?

  4.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5.集体验证操作结果。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13、中班优秀数学教案《有趣的笔》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识别各种特征的笔,尝试按笔的不同的特征进行一维、二维的分类。

  2、发展幼儿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活动准备:

  蜡笔,油画棒(红黄两色)各4支,勾线笔、铅笔(红黑两色)各40支,篮子若干,托盘若干,蒙氏架两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感知一维

  1、师:你们知道制笔厂吗?(是生产笔的地方)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到制笔厂帮忙好吗?

  他们生产的第一批笔就放在你们的凳子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是什么笔?(蜡笔、油画棒)那跟旁边的好朋友比比看,有什么不一样呢?(颜色、粗细、高矮、种类)解释种类小结:工厂里的叔叔请我们帮忙,要给这批笔分一分,你们愿意吗?

  师:那怎么分呢?他们的第一道工序给了我们两个标志,你们说怎么分?

  小结:刚才我们根据男孩、女孩的标志把笔分了一次。看看第二道工序可以怎么分呢?

  2、第二道工序,给我们准备了两个笔筒请我们把笔放进去,那我们可以怎么分呢?请两个小朋友来操作,提问:为什么这么分?

  请男孩子、女孩子根据不一样的一维分笔。贴上标志。

  小结:刚才我们按颜色(**)分法完成了第二道工序。

  二、进行二维的示范练习操作

  1、你们干的太好了,制笔厂又生产了一批新的笔,你们看有什么笔?(勾线笔、铅笔)他们有什么不一样?(颜色、种类、有盖无盖、长短)

  2、那看看我们又能帮什么忙了呢?工作人员给了我们4个笔筒,他会请我们怎么做呢?(按照标志把笔分放到各个笔筒)不会回答的话,提问:笔筒上有什么?(标志)我们看看这些标志告诉我们什么?

  出示"红色的勾线笔""黑色的铅笔""红色的铅笔""黑色的勾线笔"四个笔盒。

  一个个笔筒解说,教师示范两个笔筒,其余两个请幼儿操作。

  3、这个工序怎么做你们明白了吗?那好,请你们每个人找到一份工作材料,按照笔筒上的要求完成这道工序。完成以后请把笔筒放到货架上。

  4、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5、检验小结:看看分对了没有?

  三、活动延伸,感知三维

  1、师:看看制笔厂还有些不同的标志,你们看看是什么?谁知道?

  2、出示几张三维的标志,让幼儿认识标志,感知三维

  3、师:你们真棒,瞧,制笔厂的厂长要来夸我们了。(请一个老师来夸小朋友工作做的好,送给每个孩子一支笔)

  4、在给孩子送笔的环节中,自然结束教学活动。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14、中班游戏教案《有趣的山洞》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园室内体育活动作为体育活动的一种组织形式,因其气候、场地等条件的影响,而逐步受到师生的青睐。作为传统游戏,“搭山洞”、“过山洞”活动能发挥幼儿的创造性和合作精神,深受幼儿喜欢。为了在雨天也能满足幼儿兴趣和锻炼的需要,在安全卫生的环境和教师的合理指导下,积极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创造力和合作能力,教师精心设计组织了《有趣的山洞》室内体育活动。

  活动目标

  1.积极参加结伴进行的“搭山洞”、“过山洞”的活动,发展创造力。

  2.发展基本动作,提高肌肉的耐力和集体的协调性。

  3.在活动中体验成功和合作活动的乐趣。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这节课如何把握学生的运动协调能力。

  活动准备

  音乐、录音机、老师自编的奥运模仿操,铁圈、拱形门各6个。

  活动过程

  1、开始环节

  幼儿面对老师四散站立,随音乐做奥运模仿操:跑步―打乒乓―掷标枪―射箭―游泳―划船―跳高等。

  2、基本环节

  (1)幼儿尝试用身体的不同部位“搭山洞”。师:以前,我们玩过“钻山洞”的游戏,今天,我们来用自己的身体搭山洞,想一想、试一试,用身体能搭出怎样的山洞呢?(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幼儿自由探索,老师观察、指导,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2)组织幼儿讨论大人、双人搭山洞的方法,并选去锻炼价值、安全性较高的方法进行集体练习。

  (3)多人搭山洞。师:刚才我们打了许多有趣的单人和双人山洞,那么除了担任、双人可以搭山洞外,三个人、四个人……,许多人在一起能不能打出更有趣的山洞呢?幼儿尝试搭多人山洞,老师观察并加以指导。

  (4)幼儿尝试多种过山洞的方法。教师启发幼儿探索多种过山洞的方法。(正面钻、侧身钻外,还用了匍匐前行、四肢贴地前行;仰躺于地、双脚蹬地后移等方法。)

  (5)游戏:小侦察员。方法:幼儿分六路纵队,站在起点线后,听信号,以鱼贯的方式钻爬过前面高低、大小不一的山洞(山洞有三种:a每组推选二名幼儿搭成的山洞;b拱形门;c铁圈),以不碰倒山洞、先钻过的一方为胜。游戏次数根据幼儿兴趣和活动量而定,每次游戏重新推选搭山洞的幼儿。

  3、结束环节

  师生在音乐游戏中相互捶捶背、敲敲腿,进行放松活动。

  教学反思

  1、 本活动以人体动作“搭山洞”进行游戏和活动,不需其它器械,简单易行,随时可做,有趣又实用。避免了一般体育活动中单调的动作练习带来的枯燥乏味,让幼儿学的快乐、练得轻松。

  2、整个活动进行了合理的设计、调节,使活动动静交替,张弛有度,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

  3、需要注意的是:活动中幼儿始终处于探索练习中,所以教师的观察、反馈显得尤为重要,既要调整好幼儿的活动量、活动密度、难度,又要注意个体差异,是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都能通过自己适度的努力,实现各自的目标。

15、中班数学课教案《数字游戏棋》含反思

  【设计意图】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遵守游戏规则是玩好游戏的保证,为了更好的让孩子学习合作,在合作中守规则,并体会数学游戏的乐趣,我设计了数学游戏棋这一活动。

  【活动目标】

  1、学习按规则合作游戏,喜欢参加数学游戏。

  2、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学会简单的记录。

  3、借助已有经验、图片和老师的提问,理解并记忆歌词。

  4、学唱歌曲,掌握断顿、欢快和连贯、舒缓的不同演唱方法。

  【活动重难点】按规则合作游戏,学会记录。

  【活动准备】

  人手一份盖子棋;其他盖子若干;两人一张十格棋盘;图形数卡,记录表、表情卡若干。

  【活动过程】

  一、游戏:图形宝宝排排队

  1、按图形分四路纵队。

  2、按从小到大的数字调整顺序排队。

  二、老师示范,看规则。

  1、介绍盖子棋。

  2、演示摆放盖子棋。

  3、示范玩盖子棋。

  4、示范记录输赢情况。

  三、集体讨论,说规则。

  老师利用语言、动作、表情,引导幼儿回忆讨论下棋规则、步骤、玩法。

  1、用“石头、剪刀、布”的游戏决定谁先翻棋;

  2、数字大的吃掉数字小的,小的棋子移出棋盘;

  3、决定胜负:棋盘上留下得多的那一方就是胜利者;

  4、双方根据最后结果,自己记录输赢情况。(赢得一方为自己贴上“笑脸”,输的一方为自己贴上“加油”,如果平了就都贴上“握手”)

  四、分组游戏,守规则。

  幼儿结伴玩盖子棋。

  六、小结。

  活动反思:

  在这个游戏中,幼儿体验了飞的感觉,也在心理上得到了满足,同时幼儿们在配合中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身体,养成了守规则好习惯,数学思维也得到了好的锻炼和培养。

16、中班数学优质教案《有趣的桔子宝宝》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猜测、证实桔瓤数量的过程中,积累估算的初步经验与不同的数数方法。

  2.喜欢观察生活中熟悉事物,并乐意发表自己的观点。

  3.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大小不同的桔子、果盘、塑料筐、小碗、擦手毛巾、笔、统计表。

活动过程:

  一、比较讨论大小桔子的数量。

  1、教师语言导入:今天很冷,小朋友都吃早饭了吗?吃的什么?(请个别幼儿讲述,还可以请旁边的幼儿说刚才同伴说的答案,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

  2、你能把喜欢吃的东西用动作表示出来吗?(一幼儿做动作,其余孩子来猜,看谁猜的最接近。)

  3、猜猜老师最喜欢吃什么?(幼儿猜测)看看,我最喜欢吃什么呀(出示大小两个桔子)他们有什么不一样?(提示孩子把话说长了,我们就会听的更清楚)教师小结:原来有的大,有的小,而且颜色也不一样。

  4、出示大小两盘桔子小朋友来猜一猜,两盘桔子一样多吗?哪个多,哪个少?

  你猜大桔子有几个?小桔子有几个?(引导孩子用目测的方法进行判断)怎样就知道盘子里究竟有几个桔子了?(数一数)教师带领孩子一边数一边排成一排,然后进行记录(大桔子有X,小桔子有X)。

  5、刚才一个一个数,数了几次(12次)。

  (1)还可以怎么数,就能快一点(两个两个数,2、4、6、8、10、12,带领孩子一起数一数,是不是快一点?)

  (2)还可以怎么数?再快一点?(3、6、9、12、)(3)还有没有更快的呢?(6、12)教师小结:刚才我们找到了比一个一个数快的方法,可以两个一数或3个一数,其实还有更多办法,以后小朋友可以和爸爸妈妈去找一找,你会发现其中更多的奥秘。

  6、刚才我们这个盘子里的大桔子多少个,小桔子呢?看看这两个盘子一样大吗?为什么一样大的盘子,装的桔子数量不一样呢?那我们把它装满,看谁装的多谁装的少(教师演示操作)咦,同样大的盘子为什么大桔子装的少,小桔子装的多呢?(幼儿讨论)教师小结:原来大桔子长的大,占的位置比较多,几个就把盘子装满了,而小桔子长的小占得位置比较少,所以就能多装一些。

  二、猜测记录大小桔子里的瓤数。

  1、你们吃过桔子了吗?桔子里有什么?(肉、汁、籽)2、桔子里面那一片一片的它有个好听的名字叫瓤,你来猜猜大桔子里有几片瓤?(幼儿猜,教师用红笔进行记录,提醒孩子把话说长。)

  3、小桔子里有几片瓤(幼儿猜,教师用红笔进行记录,提醒孩子把话说长。)

  4、教师:你们猜的好像都是大桔子里的瓤多,小桔子的瓤少,究竟是不是这样的呢?想不想知道答案?那我们怎样来找答案?(剥开来)

  三、验证大小桔子里的瓤数

  1、桔子老师已经洗干净了,小朋友先把小手擦一擦,然后选一个自己喜欢的桔子剥开来,把桔子皮放在中间的篓子里,保持桌面干净才像中班的哥哥姐姐哦!

  2、幼儿自己动手剥桔子。

  3、剥好的小朋友先数一数,有多少片瓤?你是用什么办法数出来的?

  4、交流数的方法和结果。

  请你回答我三个问题:

  1、你剥得是大桔子还是小桔子?

  2、有多少片瓤?是怎么数出来的?请你用一句长长的话一起告诉我。

  (1)请若干个幼儿介绍自己的操作方法.(以一片为中心开始数、一片一片数)谁剥大桔子的,有几片瓤?是怎么数的?还有谁的结果和他不一样?你是几片?(教师记录结果)剥小桔子的小朋友来告诉大家,有几片瓤?怎么数出来的?(记录结果)

  (2)我是怎样数的呢?(教师演示分成两半,先数一半,再数一半)

  (3)我还有一种数桔子的好办法,你们肯定会喜欢。(一片一片吃,边吃边数)

  (4)你们想这样做吗?请小朋友用这个办法再数一次,边吃边数记在心里。

  5、教师:桔子吃完了,刚才我们都猜大桔子的瓤多,小桔子的瓤少,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看我们的记录结果。

  大桔子最多多少片?

  (12)最少多少片?

  (9)小桔子最多多少片?

  (11)最少多少片?

  (9)那是不是桔子大瓤就多,桔子小瓤就少呀?对了,桔子瓤的多少和桔子大小没有太大关系。如果小朋友还不相信的话,回家后还可以再来试一试,看看我们今天找到的答案对不对。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给与了每个孩子动手操作的机会,让他们能够在操作中体验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同时也让孩子感受了成功的愉悦感,在剥一剥数一数的过程中每个孩子都非常的认真投入,也很乐意把自己的发现来告诉大家。

17、中班数学游戏教案《有趣的0》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没有了可以用“0”来表示,引起幼儿对生活中出现的“0”的兴趣和思考。

  2、初步知道:“0”在自然数列中的位置,懂得0比1小。

  3、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大数卡、花朵图片、《找朋友》歌曲、多媒体课件(有关”0”的课件,尺、温度计、门牌号、车牌、比分牌、球衣编号)。

  学具:每人一个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出“0”娃娃。

  1.今天郦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数字娃娃排队的故事,你们想听吗?

  先请出数字朋友,请小朋友做拍手游戏,你拍几下,相应的数字娃娃就会出来排队了。

  2.讲故事:数字娃娃排队。

  (故事大意:数字朋友出去玩,大家都排好队,可是0宝宝排在哪里数字朋友都说不对,请小朋友帮帮忙。)讨论:小朋友,你们说“0”娃娃应该排在哪里?它们为什么不让“0”娃娃排在那里?

  二、讨论“0”娃娃的含义。

  1.它们来到花园里,花园里的花真多。数字娃娃要和花儿交朋友,你们来帮帮忙好吗?

  2.老师指没有花瓣的花:“它应该和哪个数字做朋友?”

  3.还有什么没有可以用“0”表示?

  三、讨论“0”娃娃在生活中的含义1.教师:你觉得“0”娃娃像什么?

  2.你在什么地方见到过“0”?

  幼儿自由讲。老师放多媒体ppt,帮助幼儿理解“0”,在生活中的不同作用。

  (1)电话机上的“0”表示号码中的一个数字。

  (2)湿度计上的“0”表示湿度0度,越往上温度越高,越往下的温度越低。

  (3)车牌、门牌、电话号码、年历、球衣上的“0”表示一个数字。

  (4)尺子上的“0”表示起点。

  (5)球赛时比分牌上的”0”表示没有进球,0:0表示平局,1:0表示一方进了一个球。

  3.总结。“0”的作用真大,不同的“0”表示不同的含义。

  四、“0”娃娃作用。

  1.比较1、0和10,知道0不可缺少。

  2.让小朋友操作0来让数字宝宝变大。

  五、游戏“找朋友”

  听音乐,要求两个数字娃娃做好朋友,比比谁大谁小,大数字娃娃站着,小的数字娃娃蹲下。如果一样大,就拥抱一下。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18、中班数学优秀教案《有趣的几何图形》含反思

【活动目标】

  一、引导幼儿区分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并能按标记进行分类。

  二、通过情景游戏等活动,让幼儿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并能想办法解决问题。

  三、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发展幼儿动手能力,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欲望。

  四、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五、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活动准备】

  1、学会了各种图形的特征。

  2、自制的“小路”,上面镂刻大小不同的图形“土坑”,将镂刻下来的图形作成铺路的“石头”。小篮同幼儿人数。

  3、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图形标记,音乐。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捡石头”,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1、“小朋友,今天的天气真好,我们一起去郊外捡石头!”(随音乐进入活动室)

  2、教师提出操作要求:“快看!有那么多五彩缤纷的小石头,大家可以挑自己喜欢的捡。”

  3、引导幼儿观察、操作,鼓励幼儿边操作边交流。

  4、请小朋友大胆介绍自己喜欢的石头(颜色、形状)。

  5、游戏:按标记举“石头”。

  二、铺石头:

  1、“大家捡了那么多漂亮的石头,我们用它来铺一条石子路,好吗?”

  2、幼儿自由操作:把捡到的“石头”一一对应地嵌入相应形状的“坑”里。

  3、出现问题:“小石头没有了,但是还有坑没有铺好,该怎么办?”

  4、幼儿再次操作。

  5、发现问题:“老师发现这里有块石头很特别,是用两种颜色的石头拼起来的。”请个别幼儿介绍他的方法。

  6、引导幼儿想办法互相合作,用捡来的“石头”铺平“地上”的“坑”。

  7、教师小结:用几个不同形状的图形能拼出一个新的图形来。

  三、踩石头:

  1、“路铺平了,我们来玩踩石头的游戏!”

  教师介绍玩法:“音乐一响,小朋友就一边念儿歌一边动起来,音乐一停就立即踩到“石头”上,并说说踩的是什么形状、颜色的“石头”。

  2、游戏重复2~3次。

  3、让幼儿找找在幼儿园里有没有这样的图形,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1、幼儿操作材料放入活动室计算角,让幼儿在自由活动中继续操作。

  2、让幼儿回家找一找、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东西的形状是圆形、三角形、长方形及正方形,回园告诉老师,并列出图表。

教学反思:

  中班幼儿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梯形、三角形、圆形、半圆形、椭圆形,对几何图形有着浓厚的兴趣。帮助幼儿进一步感知、并掌握有关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满足幼儿探索发现、尝试创作的欲望,符合大班的年龄特点。

19、中班优质数学教案《有趣的数字宝宝》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认识“0-9”数字前提下,将它们进行排序。(正数,倒数,单数,按规律排序,图形,相邻数)

  2.在比较观察中,发现数字在生活中的意义。

  3. 感受数字变形的神奇,萌发对数字的兴趣

  4. 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 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重点:

  让幼儿了解数字的用途。

难点:

  运用数字找不同的规律

活动准备:

  PPT课件 黑板

活动过程:

  一、教师展示PPT,引出数字

  1. 出示10个格子,幼儿观看并数出。

  提问:“数一数你一共看到了几个格子?”

  2. 幼儿根据提示猜出每个格子中的数字宝宝。

  师:“每个格子里躲着一个不同的数字宝宝,请你找一找,猜一猜,它们分别是数字几?”

  “宝贝儿你找到了数字几?你是从那里看出来的?”

  教师小结:宝贝们真棒,10个数字宝宝都找到了,它们分别是1、2、3、4、5、6、7、8、9,10二、幼儿自己给数字宝宝排序并分享老师的各种排列方式1. 请幼儿自己给数字宝宝排序。(提示两种方式“顺数”“倒数”)师:“10个数字宝宝是我们生活中经常看到,听到、用到的。现在请你给这是个数字宝宝排排队,你会怎样排?你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来排的?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2.分享教师展示的各种排列方式。

  (1)认识奇数 1 3 5 7 9出示表格,上面一排填写奇数。请幼儿观察,并引导得出单数、双数。

  师:“你看老师在上面的格子里放了哪些数字?那下面的格子里我会分别放数字几?”

  (2)顺时针 圆形

  (3)三角形

  (4)左边从小到大 右边从大到

  (5)相邻数

  (6)按规律排序教师小结:数字排队不仅可以按照顺数和倒数来排,还可以排成不同的形状。

  三、结合生活中的数字,幼儿理解这些数字宝宝所表示的意义。

  1. 幼儿交流讨论,说说生活中的数字提问:“ 在日常生活中数字也是无处不在的?你在哪里能经常看到数字?这些数字告诉了你什么?”

  2. 教师展示PPT中不同的物体,引导幼儿寻找、理解数字的意义。

  (温度计、日历、目录、奶瓶)提问:“我们来看看老师在家里还找到了哪些数字?”看看我都找到了什么?你认识他们吗?”

  “药瓶上是有数字的,它有什么用呢?”

  教师小结:生活中到处有数字,它们有的告诉我们数量的多少,比如药水瓶上的数字;有的告诉我们日期是多少,比如日历上的数字;有的告诉我们位置在哪里,比如目录上的页码。所以说数字在生活中的用处是不一样的。

  四、观察数字宝宝的组合图形,感受数字变形的神奇,萌发对数字的兴趣

  1.幼儿逐一观察每个由数字宝宝构成的图形,了解数字变形的奇特之处。

  师:“如果我把这十个数字合起来,会有什么好玩的事情发生呢?”出示图片,提问“说一说画的是什么图形?有那些数字组成?”

  2.出示魔术师头像,引导幼儿观察并辨认数字充当了头像的哪个部分。

  提问“7可能是他的什么?”

  3.帮助幼儿找出“哪个数字没用过?”教给幼儿新的方法,从0开始,一个一个往下排除。

  教师小结:数字宝宝变形之后可以组成很多有趣的东西,宝贝们以后自己可以试着用数字宝宝来画画哦!

  五、活动延伸幼儿挑选自己喜欢的数字画,动手画一画。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20、中班上学期数学教案《有趣的数字》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有趣的数字

[教学目标]

  1、培养幼儿珍惜时间,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激发幼儿对数字的兴趣。

  2、引导幼儿认识时钟,能区分时针、分针,学会看整点。

  3、引导幼儿讲出幼儿园一天的生活,并学习运用文字、符号、图画等形式制作作息时间表。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5、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教学准备]

  1、教具:大的钟面一个(能拨动时针和分针),课件

  2、学具:幼儿自制的小时钟、表现幼儿一日活动的图片每人一套、1―12的数字头饰2套,分针时针各2根,每人一套作画工具、废旧材料、胶水、剪刀、黏土等。

[教学方法]

  观察法、探索法、操作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1、通过谈话的形式引出课题。

  师:小朋友帮助老师修好了钟表,老师可真高兴,谢谢你们,现在我再也不会因为不知到时间而发愁了,只要看看表我就知道是几点了,小朋友你们认识时间吗?

  评析:通过谈话,激发了幼儿认识钟表的愿望。

  2、了解钟表的外部构造。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时钟有哪些小秘密吗?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钟表上有哪些数字?(1、2――12)

  师:钟表上还有什么?他们的长短一样吗?粗细一样吗?他们转动的速度一样吗?谁转得快?谁转得慢?(教师通过课件演示让幼儿了结时针和分针转动的规律)请小朋友用自己的小时钟指一指哪是时针哪是分针。

  师:小朋友发现了时钟这么多的小秘密,你们可真了不起,看,连小叮当也在称赞小朋友呢,来,大家和小叮当打个招呼吧。小叮当想参观我们的幼儿园,下面请小朋友带小叮当一起出发,看看小朋友在幼儿园一天的生活并参观我们的幼儿园好吗?

  3、学习看整点。

  (1)师:早上,太阳公公露出了红红的笑脸,小朋友们背着小书包高高兴兴的来上幼儿园,小朋友,告诉小叮当你是几点来上幼儿园的?(课件演示)(引导幼儿自由发言)

  师:小朋友看看幼儿园的钟现在是什么时间?看看分针指在什么地方?时针指在哪里?

  教师小结:看整点的时间有一个小窍门,分针指在12,时针指在几,就是几点整。小朋友现在你知道我们幼儿园的钟现在是什么时间了吗?

  (2)(课件演示)上课时间到了,小朋友正在上课,小朋友听得可真认真,看,连小钟表都在夸大家呢。

  小朋友看看现在是几点?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幼儿说出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点。

  评析:活动中通过让幼儿做小主人,让幼儿有一种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发了幼儿展示自我的愿望,让幼儿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来。

  4、通过游戏《时针分针转转转》复习巩固对整点的认识。

  师:小朋友,游戏的时间到了,让我们和小叮当一起来做个游戏好吗?我们这个游戏名称是《时针分针转转转》,请12位小朋友分别代表钟面上的12个数字,按照钟表上数字的排列顺序围成一个大圆圈,请两位小朋友分别代表时针、分针,站在圆圈的中间,听小叮当的口令,小叮当说什么时间,时针和分针就赶快把小叮当说的时间表示出来,游戏分成两组,比比看那组的表针转得又对又快。取胜的小队小叮当会奖给他们一张小叮当图片,小朋友有没有取胜的信心?这里有1―12的数字头饰,和时针、分针请小朋友选择自己喜欢的头饰带好,我们的游戏马上就要开始了。(教师指导幼儿游戏,时针、分针请小朋友轮换代替,通过游戏,让幼儿巩固有关整点的知识)

  评析: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复习巩固所学知识,能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而以比赛的形式进行,又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竞争意识。

  5、创作《我的一天》

  师:小朋友,拿起你的工具,把你在幼儿园中渡过的一天记下来好吗?

  根据幼儿的设想的创作形式(绘画的、泥工的、废物制作的),让他们自愿组合成小组。

  师:下面让我们一边欣赏着钟表店里的美妙音乐,一边设计小钟表吧。

  幼儿开始制作。

  评析:多样的作业形式,彻底打破了以往单一技能的训练,充分考虑到了幼儿的个别差异,有利于幼儿个性的发展和协作精神的培养。背景音乐的播放让幼儿有身临其竟的感觉,并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乐曲中钟表形象。

  6、活动结束

  幼儿互相欣赏同伴的作品

教学反思:

  在执教的过程中缺少激情,数学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识的时候,就需要老师以自己的激情带动孩子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这方面也要注意。

21、中班数学优秀教案《有趣的数字宝宝》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认识“0-9”数字前提下,将它们进行排序。(正数,倒数,单数,按规律排序,图形,相邻数)

  2.在比较观察中,发现数字在生活中的意义。

  3.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4.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重点:

  让幼儿了解数字的用途

  难点:

  运用数字找不同的规律

  活动准备:

  PPT课件 黑板

  活动过程:

  一、教师展示PPT,引出数字

  1. 出示10个格子,幼儿观看并数出。

  提问:“数一数你一共看到了几个格子?”

  2. 幼儿根据提示猜出每个格子中的数字宝宝。

  师:“每个格子里躲着一个不同的数字宝宝,请你找一找,猜一猜,它们分别是数字几?”

  “宝贝儿你找到了数字几?你是从那里看出来的?”

  教师小结:宝贝们真棒,10个数字宝宝都找到了,它们分别是1、2、3、4、5、6、7、8、9,10

  二、幼儿自己给数字宝宝排序并分享老师的各种排列方式

  1. 请幼儿自己给数字宝宝排序。(提示两种方式“顺数”“倒数”)师:“10个数字宝宝是我们生活中经常看到,听到、用到的。现在请你给这是个数字宝宝排排队,你会怎样排?你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来排的?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2.分享教师展示的各种排列方式。

  (1)认识奇数 1 3 5 7 9出示表格,上面一排填写奇数。请幼儿观察,并引导得出单数、双数。

  师:“你看老师在上面的格子里放了哪些数字?"屈;老师.教,案网出处"那下面的格子里我会分别放数字几?”

  (2)顺时针 圆形

  (3)三角形

  (4)左边从小到大 右边从大到

  (5)相邻数

  (6)按规律排序教师小结:数字排队不仅可以按照顺数和倒数来排,还可以排成不同的形状。

  三、结合生活中的数字,幼儿理解这些数字宝宝所表示的意义。

  1. 幼儿交流讨论,说说生活中的数字提问:“ 在日常生活中数字也是无处不在的?你在哪里能经常看到数字?这些数字告诉了你什么?”

  2. 教师展示PPT中不同的物体,引导幼儿寻找、理解数字的意义。

  (温度计、日历、目录、奶瓶)提问:“我们来看看老师在家里还找到了哪些数字?”看看我都找到了什么?你认识他们吗?”

  “药瓶上是有数字的,它有什么用呢?”

  教师小结:生活中到处有数字,它们有的告诉我们数量的多少,比如药水瓶上的数字;有的告诉我们日期是多少,比如日历上的数字;有的告诉我们位置在哪里,比如目录上的页码。所以说数字在生活中的用处是不一样的。

  四、观察数字宝宝的组合图形,感受数字变形的神奇,萌发对数字的兴趣

  1.幼儿逐一观察每个由数字宝宝构成的图形,了解数字变形的奇特之处。

  师:“如果我把这十个数字合起来,会有什么好玩的事情发生呢?”出示图片,提问“说一说画的是什么图形?有那些数字组成?”

  2.出示魔术师头像,引导幼儿观察并辨认数字充当了头像的哪个部分。

  提问“7可能是他的什么?”

  3.帮助幼儿找出“哪个数字没用过?”教给幼儿新的方法,从0开始,一个一个往下排除。

  教师小结:数字宝宝变形之后可以组成很多有趣的东西,宝贝们以后自己可以试着用数字宝宝来画画哦!

  五、活动延伸幼儿挑选自己喜欢的数字画,动手画一画。

  课后反思:

  在这次活动中,我首先让幼儿互相交流,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活动前我先请幼儿收集、寻找、记录一些生活中的数字,请幼儿将事先收集好的有数字的东西拿出来,和小朋友们一起分享这些数字的作用。孩子们先个别交流自己带来的物品上数字的作用;因为孩子们都很想表达自己的发现,因此我让幼儿自己和边上的小伙伴说说自己的发现;接着我把我准备的有数字的物品和孩子们一起分析我的“发现”。第二是经验迁移,感知数字和我们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在第一环节中孩子们拿着自己的东西,在第二环节中要求幼儿脱离直观物体,引发幼儿已有的经验寻找生活中的数字。孩子们很会找,什么公交车的路线号,汽车摩托车的牌照,超市里也有很多的数字,他们基本上都能知道这些数字作用的一二。(本文.来源:.教案网)孩子们发现有数字的地方还真不少,就连衣服拉链头上有数字也被他们发现了。真所谓人多力量大,我们共同找到的有数字的东西还真多。第三部分是幼儿操作。利用幼儿的对生活中数字的理解运用到实际中去。

  通过本次活动,让我收获不少,整个活动环节很清楚,一环一环之间紧紧相扣、层层递进,设计的问题也具有有效性,能开动幼儿的小脑筋。但缺点也有存在,一些细节方面还要注意。在这个活动中让我深刻地了解到孩子自己收集课堂所需的东西是很重要。在活动中孩子们愿意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自由自在地采撷自己感兴趣的“果子”,他们采来的“果子”是绚丽多姿的,然后回到课堂交流,共享到了“果子”的丰富,起到“以一当数十”的作用。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些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他们一些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相信孩子,多给孩子一些亲身实践活动的机会。

22、中班数学优秀教案《有趣的纽扣》含反思

  设计意图:

  鉴于中班幼儿在一日生活中经常能碰到分类这一问题,如给玩具分类,给衣物分类,等等,尽管多数幼儿都能完成简单的分类任务,但这往往都局限于老师的吩咐与要求,因而想通过这样一个数学活动让幼儿能主动探索到可以根据物体不同的性质内容进行分类,并学习到各种分类的方法,同时还能了解到物与物之间都是存在一定的共性的。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主动探索发现分类的方法。

  2、学会用多种分类的方法进行分类。

  3、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准备:

  1、教具:颜色(红、黄、蓝),形状(正方形、圆形),大小(大号、小号)的纽扣若干。

  2、学具:幼儿人手一份同上的纽扣。

  3、衣服形状的图卡一张。

  4、分类操作盘幼儿人手一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主题,激发兴趣。

  1、出示各种纽扣,请大家一起来说一说你看到的是怎样的纽扣?"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纽扣有三种颜色,有圆的和方的,还有大的和小的。)教师小结纽扣的特征。

  2、出示衣服形状的图卡,请幼儿为它按上方形的红色纽扣。

  3、幼儿操作,教师小结:在一堆纽扣中一个一个找出来太慢,而且还容易出现错误,因此我们可以先把纽扣分分类,再进行操作时就会顺利多了。

  4、在教师的要求下,幼儿先按颜色这一特征对纽扣进行分类。幼儿操作,教师随机巡视指导。

  二、游戏活动:找找好朋友。

  1、拿起黄色的一正一圆两个纽扣,用纽扣宝宝的口气说:"我们都是黄色的纽扣,所以我们是一对好朋友。"请幼儿小结为什么它们能成为好朋友?(因为黄色是它们共有的一个特征)2、游戏:找找好朋友。师:"让我们边做游戏边帮纽扣宝宝找朋友。"(以游戏活动的方式激起幼儿积极探索的欲望)教师讲述游戏要求:说出两个纽扣之间的一个相同特征就可以让它们做好朋友。

  ①示范活动。教师手拿一个黄色的圆形纽扣和一个蓝色的圆形纽扣说:"你能让它们成为好朋友吗?请你来说一说。"②集体练习活动。教师分别出示:红、圆与红、正;黄、圆与红、圆;蓝、大与蓝、小;圆、小与正、小;……请幼儿说说它们两两之间都有什么共同的特征。(由于放成一堆的纽扣总类繁多,因而对幼儿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可通过对单独两个纽扣进行比较,进而总结出可以作为分类依据的几种分类方法,并由此体现了在活动的难点之处是引导幼儿能主动探索发现分类的不同方法。)3、教师小结:我们不光可以按照颜色来进行分类,帮相同颜色的纽扣找到好朋友,我们还能按照形状来分,把圆形的纽扣集中到一起做好朋友,还能按照大小帮大个子和小个子的纽扣都找到好朋友。

  三、自由分类活动。

  1、为自己的一份纽扣分类,可以按照自己想要分的类别进行活动。

  2、分好后鼓励幼儿说一说自己是按照何种类别进行分类的。(活动环节三正好将本次活动的重点:学会用多种分类方法对纽扣进行不同形式的分类进行再一次的巩固、强化)活动延伸:

  1、课后为班级里的积木按不同的方式进行分类。

  2、由家长带领幼儿到超市里去找找看,超市里货架上的商品都是按什么特征来分类的。

  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数学活动,学生在游戏中主动探索到根据物体不同的性质进行分类,并学习到了各种分类的方法。这次活动让我感触很深的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孩子对游戏感兴趣,所以学起来也比较快。

23、中班数学优秀教案《好玩的数字》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巩固对8以内数字的认识,感知6以内的数量关系。

  2、积极、愉快参与寻找、辨认数字与感知数量的游戏。

  3、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课件"好玩的数字"

  2、幼儿每人一套1~6数字卡片、每组一套6以内数字卡片

  3、三块数字贴板

  活动过程:

  一、找数字

  1、 数字宝宝藏在了小朋友的房间里,请小朋友找出数字并说出它藏在哪里?"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引导小朋友逐一找出藏在房间里的数字。)

  2、 引导幼儿逐一找出躲在火车上的数字。

  二、数字朋友和图形做游戏

  1.出示图形及数字图,请小朋友找出在长方形里的数字并把找到的数字在桌上排出相应数卡。

  2、以同样的方式找出在三角形里和在长方形又在三角形的数字。

  三、数字排排队

  1、请小朋友观察出示的数字方格图,找出缺掉的数字?

  2、分别说说每条队伍里的数字是按照什么办法来排队的。

  四、小组竞赛填数字以竞赛的方式请小朋友在答题板上贴出相应的数字。

  五、扮演数字宝宝排队

  1、请你们把数字卡片挂在胸前,看看自己拿的是数字几。

  2、根据出示的数列顺序图,请小朋友按顺序分组排队。

  3、检查小朋友站立顺序与出示的数列顺序图是否一致。

  活动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充分利用幼儿现实生活中的资源,通过作用于幼儿的活动对幼儿发生实质性的影响,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24、中班数学优秀教案《有趣的0》含反思

  教学目标:

  1、 知道没有了可以用"0"来表示,引起幼儿对生活中出现的"0"的兴趣和思考。

  2、 初步知道"0"在自然数列中的位置,懂得0比1小。

  3、 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4、 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教学准备:

  10只篮子,依次放入数量为9,8,7,6,5,4,3,2,1的实物玩具,第10只篮子内不放玩具。多媒体课件(有关"0"的课件,尺、温度计、门牌号、车牌、比分牌、球衣编号)。数字娃娃表演。每人一个数字。磁带《我的朋友在哪里》。

  教学过程:

  一、 引出数字"0"

  1、 依次出示篮子里的玩具。提问:篮子里有什么?用数字几表示?(复习数字1-9)

  2、 第10只篮子内没有放玩具,知道没有用数字"0"来表示。

  3、 感知"0"的形状。

  4、 让幼儿说说还有什么没有了也可以用"0"表示。

  二、 讨论

  1、 教师:你在什么地方见到过"0"。

  2、 幼儿自由讲。老师放多媒体幻灯片,帮助幼儿理解"0",在生活中的不同作用。

  (1) 东西没有了用"0"表示,"0"表示没有。

  (2) 湿度计上的"0"表示湿度0度,"文.章出自屈a老师教.案网"越往上温度越高,越往下的温度越低。

  (3) 车牌、门牌、电话号码、年历、球衣上的"0"表示一个数字。

  (4) 尺子上的"0"表示起点。

  (5) 球赛时比分牌上的"0"表示没有进球,0:0表示平局,1:0表示一方进了一个球。

  3、 总结。"0"的作用真大,不同的"0"表示不同的含义。

  三、 观看表演

  1、 复习0-10的排序。

  2、 知道"0"在自然数列中的位置。

  3、 启发幼儿说出"0"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比其它数字大。

  四、 游戏"找朋友"

  1、要求两个数字娃娃做好朋友,比比谁大谁小,大数字娃娃站着,小的数字娃娃蹲下。

  2、要求两个幼儿能听音乐找朋友,并能根据老师出示的数字用相应的身体表现出来。

  教学反思:

  从教案上来看,你的教学目标还是比较恰当的,但是教学过程的设计就显得比较复杂一些,甚至于超出了你预设的教学目标。如:。“(2) 湿度计上的"0"表示湿度0度,越往上温度越高,越往下的温度越低。(3) 车牌、门牌、电话号码、年历、球衣上的"0"表示一个数字。(4) 尺子上的"0"表示起点。(5) 球赛时比分牌上的"0"表示没有进球,0:0表示平局,1:0表示一方进了一个球。”这些地方太复杂,太难,反而会分散孩子对你要在教学活动中达到的主要的教学目标——“1、 知道没有了可以用"0"来表示,引起幼儿对生活中出现的"0"的兴趣和思考。2、 初步知道"0"在自然数列中的位置,懂得0比1小。”的理解。建议将说道的环节简单化,目的性更明显、突出一些!

25、中班数学优质课教案《有趣的数字》含反思

  设计意图:

  数字对幼儿来说是枯燥的,为了激发幼儿对数字的兴趣,我设计这堂以游戏为主的课,并通过对实物的观察,让幼儿了解数字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以激发幼儿在生活中观察数字的兴趣。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数字的兴趣

  2.发现生活中的数字,知道数字无处不在。

  3.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4.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两行五列表格一张,藏有数字的表格一张。

  2.数字排列图若干.

  3.数字连线画、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猜想数字,激发兴趣

  1. 出示空表格,让幼儿数数有几个格子。(10个)"小朋友你们喜欢捉迷藏吗?喜欢。今天有几个数字宝宝要和我们捉迷藏,你们想不想玩?(想)"

  2.出示藏有数字的表格"你们看每个格子里都躲着一个不同的数字,它要小朋友的亮眼睛给找出来,谁来找一找。"

  3.老师引导幼儿逐一寻找藏着的数字.

  4.幼儿完整地读数字两遍。

  二:用不同的方法给数字排队

  1. 让小朋友找出最大和最小的数字。

  "小朋友这10个数字中谁最大,谁最小?(9最大,0最小)"

  2.让小朋友给数字从小到大排序"小朋友我们来给数字排排队,要求从小到大排,谁来排一排?"

  3.让小朋友给数字从大到小排"刚才小朋友真能干,把数字从小到大排队,现在谁能它倒过来排一排?"

  4.让小朋友想想还有什么不同的排法"小朋友你们还想到什么排法吗?"老师出示几张排列图标,问幼儿像什么?

  三:在日常生活中数字的用处

  1.让小朋友找出平时接触的数字"小朋友你们平时在家里或其它位子看到过,用到过这些数字吗?谁来讲一件。"

  2.老师出示相关的数字实物"小朋友你们看这些是什么?上面有数字吗?.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你知道这些数字有什么用吗?"小朋友逐一回答后老师总结(有些数字是告诉我们时间的,比如说闹钟上的数字,日历上的数字.有些数字是告诉我们位子的,比如说小朋友在幼儿园茶杯摆放的位子,书目录上的数字。有些数字是告诉我们数量多少的,比如说药瓶上的数字,饮料上的数字.)

  四、玩一玩,体验数字的有趣

  1.如果老师把数字用一种画画的方式画下来,会发生什么情况?

  2.小朋友们看看,这是什么东西?(小鸡)找找小鸡身上有数字吗?看3又跑到别的地方去了,找一找(冰淇淋)我们再来看一个,这次数字娃娃多起来了,小朋友仔细找找。

  3.用数字来画画竟然能画出这么多好玩的东西,看,这幅图上画的是什么?。

  4.老师也用这些数字宝宝画了一幅画,不过,我每个数字只用了一次。

  5 老师刚刚给小朋友看了这么多由数字画出来的画,你们喜欢吧?

  6.小朋友们下课后你们自己也动手用这些有趣的数字宝宝来画一幅画好吗?

  课后反思:

  因刚接班不久对幼儿掌握数学方面知识的了解不是很清楚,所以我设计一节以游戏形式为主的课,以此来激发幼儿对数字的兴趣。在活动过程中我以捉迷藏导入课题,小朋友积极性很高,对数字也很有兴趣。在后面的操作过程中,我选了个别幼儿操作,让其他幼儿的等待的时间过长,假如我把它改成每人操作,也许小朋友对数字就更感兴趣了。在生活中找数字时,准备材料不够充足,没能很好的提高幼儿的积极性。幼儿连线画时有些幼儿找不到数字点,假如我把点改成彩色点,就会引起幼儿的注意,连线就更完美,也就会一下找到数字中的小动物了。

26、中班数学优秀教案《有趣的数字》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发现生活中的数字,初步了解它们的不同用途。

  2、 学习运用数字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从中体验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 收集生活中常见的有数字的物品进行展览。

  2、 教具:0~9数字卡若干套,与幼儿人数相等的“我的名片”、汽车、包装袋等,水彩笔等。

  3、 拍摄生活中有数字的场景录像资料:如汽车牌照、公共汽车站牌、居民住宅楼、钟楼、红绿灯、邮编。。。。。

  活动过程

  一、复习认读数字,出示数字说:“数字宝宝来我们班做客,看谁来了。”

  二、找一找:发现物品上的数字

  1、 数字宝宝来和我们捉迷藏,请小朋友到后面柜子上的物品上寻找它们藏在哪里?通过参观展览的形式让小朋友发现物品上的数字。

  2、 相互交流:

  (1) 你在哪里发现数字?你发现了哪些数字?(出示0-9数字)

  (2)这些物品上的数字有什么用呢?(幼儿结合具体的物品,凭借自身生活经验,互相交流、猜测这些物品上数字的用途)

  师小结:原来,数字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的周围到处都有数字,小朋友还在哪些地方看到过数字呢?

  2、 幼儿回忆、讲述生活中见过的数字。

  3、 观看录像,了解生活中更多的数字。

  师:你们还看到过这些地方的数字吗?这些数字又表示什么意思呢?

  ① 幼儿再次发现、寻找并思考:数字的用途。

  ② 交流:鼓励幼儿积极提问,老师和幼儿一起解答疑问并出示相关的图片。

  4、 小结:原来,数字的用处还真多呢!它们有的用来编号,有的用来表示时间、地址,有的用于表示商品的价格,有的说明物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重量等等,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数字的用处还有好多呢,我们以后再去找一找,好吗?

  三、玩一玩:数字组合游戏,体验数字与自身的关系。

  1、数字组合法:数字宝宝要和我们玩游戏,看它们变变变 “1、1、0”可以组合成“110”。。。。。表示特殊的电话号码。“0、1、2、5、8。。。。。”可以组合成58210285的电话号码。“文章.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1、4、6、8”可以组合成数字1468,表示数的多少,也可以表示家庭电话号码,还可以表示你的生日呢!如2007年6月1日

  2、 幼儿分组来数字组合游戏,体验数字与自身的关系。

  (1)组合汽车车牌号

  (2)给房子编号

  (3)制作名片(填写电话号码)

  (4)填写包装袋(重量、生产日期、)

  3、交流小结自己制作的组合表示什么意思。

  活动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充分利用幼儿现实生活中的资源,通过作用于幼儿的活动对幼儿发生实质性的影响,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27、中班数学优秀教案《有趣的图形》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认识图形的基础上,使幼儿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

  2、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自制的“小路”,上面镂刻出大小不同的几何图形;供幼儿操作的图形、小筐若干;小熊头饰、小动物的家;音乐磁带等。

  活动过程:

  一、引入环节,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发现“石头”的不同。

  2、引导幼儿捡起自己喜欢的石头,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二、创设情境,引发幼儿探索、操作。

  1、以小熊摔跤的故事情境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2、引导幼儿观察小路,。本.文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说说小路上的坑是什么样子的,启发幼儿想办法把坑填好。

  3、幼儿思考并尝试操作,教师根据情况适时引导。

  4、引导幼儿发现,用几个不同形状的图形能变出一个新的图形来。从而理解图形之间存在的转换关系。

  三、伴随着音乐,幼儿和教师一同欢快地走出活动室。活动自然结束。

  活动反思:

  《有趣的图形》是我们中班教研组的一次数学研课活动,教学目标是通过对比,让幼儿感知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能够区分三种几何图形。活动前我们对活动的内容进行了讨论,在确定这一内容时,教研组的老师们都觉得这一内容很简单,但经过对中班幼儿认知特点的分析发现,中班的幼儿已有了粗浅的几何概念,这一阶段的幼儿虽然能正确地认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但他们不是从这些形状的特征来认识,而是将其和自己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体相对照。因此,我们最终确定了《有趣的图形》这一活动,让孩子在游戏探索中对图形产生兴趣,并通过观察、比较、想象、动手等,感知不同图形的不同特征。 本次活动,除了让幼儿感知图形特征外,还有一个活动目的是探索两种不同导入方式在同一教学内容中的课堂运用实效。因此,执教的两位老师在基本确定了活动过程后,对导入环节进行了重点的设计。两个活动,我们分别运用了两种导入方式:一种是实物直接导;入,教师出示魔术袋引起幼儿兴趣,然后通过让幼儿摸一摸,通过对摸出的实物形状的区别来初步感知三种图形的基本特征。另一种是手指游戏变魔术导入,教师通过魔术变出三种图形,然后通过与实物的对比感知三种图形的基本特征。在执教过程中我们发现,两种不同导入方式,都能激起幼儿的活动兴趣,只是游戏的方法具有神秘感,并与下面环节有较好的衔接,因此能更快地调动幼儿的情绪,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两次活动,幼儿参与性都较高,但同时活动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虽然我们在活动前对这一内容的目标定位进行了仔细的考虑斟酌,但在活动后发现,我们设置的其它几个环节还是过于简单,没有将活动目标真正的达成,在最后环节中,孩子们在找找身边的三种形状时,对于正方形的认知出现了偏差。针对这一问题,我对自己的活动进行了反思。 根据活动目标, 我除了运用游戏让幼儿感知图形特征外,还必须在认识时让幼儿用语言来描述图形特征,通过多次的描述巩固幼儿对图形基本特征的认识。如:三角形:三个角三条边;圆形:没有角,圆溜溜;正方形:四边一样长,四角一样大:教师在向幼儿正确描述图形特征时,让幼儿也来描述,通过多次寻找图形,描述图形来认知图形特征。这样在最后环节时或许就不会出现图形区别时的偏差,而活动目标也会达成的更好。 一次教研组的研课活动,从内容的选择确定到执教,从活动后的研课到反思,都给了老师很大的启发,及时地反思,总结会给我收获更多。

28、中班优秀数学教案《有趣的图形》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复习巩固对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的认识,帮助幼儿进一步掌握椭圆形、梯形的特点。

  2.引导幼儿大胆尝试用自己用数字来记录图形的数量。

  3.提高空间知觉的敏锐性。

  4.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活动准备:

  1.自制课件:图形、图形拼贴的小鸡、小猪、小金鱼、 房子、 乌龟、小狗等等。

  2.幼儿人手一份作业纸 笔

  活动过程:

  一、播放图形PPT。

  1.“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班来了几位图形宝宝,看看都有谁?”出示三角形(三条边、三个角)、正方形(四个角一样大,四条边一样长)、长方形(两条对边一样长四个角一样大)

  2.出示椭圆形

  “它是不是圆形呢?”(不是)“你从什么地方看出它不是圆形的呢?”(教案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我们一起来比一比。”(将前面的两个图形重叠在一起进行比较,证实椭圆形比圆形长。)“那么这个图形叫什么名字呢?”(椭圆形)

  3.出示梯形。

  “这个图形有几条边?几个角?你们看,它上面的边短,下面的边长,上下两条边平平的,旁边两条边斜斜的。这个图形像什么? (小结:这个像滑梯的图形,名叫——梯形。)

  “不过,梯形宝宝可调皮呢,它一会儿翻跟头,一会儿躺下睡觉,你们看这样还是梯形吗?”(小结:原来梯形可以倒着放,睡着放,它们都是梯形。)

  二、播放图形拼贴图案PPT。

  师:图形宝宝啊还会变魔术呢,你们看,他们都变成了什么?(小鸡)

  小鸡都有哪些图形宝宝变的,他们分别有多少,快来数数,可别数落了。

  小猪、小金鱼、 房子、 乌龟、小狗等等都有哪些图形宝宝变成的,如何记录呢?(引导幼儿可以用数字、线条、点子)

  三、幼儿操作:

  有趣的图形拼贴,并做好记录

  四:评价,结束活动:

  要求幼儿把拼贴好的图案及记录讲给爸爸妈妈或同伴听。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幼儿积极配合,认真尝试,在自主练习里获取了经验,又在集体练习里感受到了快乐和喜悦,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教学目标也得到了圆满的完成。

29、中班数学活动教案《有趣的数字》含反思

  活动设计:

  对幼儿的教学,首先课程的目标要明确,重难点要突出。在这节课中,可能我的重难点不是很突出,所以对幼儿来说挑战性缺少了。其次在老师介绍操作要求的时候,语言虽然说很简练,但是还需要更明确和更全面一点。这样孩子在操作的时候,就更有秩序了。还有一方面是,老师在请幼儿回答问题的时候,只是让幼儿说出了问题的答案,老师只注重了答案的对错,没有注重让幼儿把话说完整,缺少了语言的渗透。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在这些方面的经验积累还是需要不断努力。

  活动目标:

  1、感受数字的丰富变化,体验数字给生活带来的方便与有趣。

  2、复习9以内的数字、数数,并区分6与9。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几何图形组合画三幅(还有小动物)。

  2、幼儿每人一份数字卡片

  3、每组提供白色纸条、浆糊、记号笔。

  活动过程:

  一、看图编电话号码。

  (1) 我们将要去春游了,我想邀请小动物一起去请大家想想办法用什么方法通知它们?(幼儿泛讲)

  师:你们真会动脑筋,想了很多办法,那么,用什么方法最好呢?

  (2) 打电话要查电话号码,我们来查一查动物家的电话。

  教师分别出示图形卡。(小猴、小熊、小兔)

  师:这是小猴家的电话。让幼儿观察发现小猴家只有图形,没有号码。

  (3) 引导幼儿看图数数编号码。(三家全部观察后,人人翻译号码)(人手一份操作用具。可以用数字贴号码,也可用笔写号码)

  请各组派代表在黑板上贴数字

  集体念号码 583469 583496 582734

  验证号码的正确性,老师拨打电话。

  二、感知数字的丰富变化。

  (1)思考:这些号码都有6个数字,为什么电话号码是不一样的?

  (数字排列的顺序不同)

  (2) 观察:在三个电话号码中有哪些是不一样的?

  (小猴家的号码是有9、6,小熊家是6、9;小兔家没有这两个数子,有的是2、7)

  相同的是什么?

  (三个号码都是六位数,前两位数都有5、8)

  (3)区分6和9

  问:老师也常把6和9搞错,请你们帮助我记住它。

  ( 让幼儿说出6的圆圈在下面,9的圆圈在上面。)

  根据幼儿的讲述出示数字23456789

  三、交流所收集的电话号码

  增强幼儿有关电话方面的知识

  (1) 请幼儿大声地读自己带来的电话号码。[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

  了解电话号码是多位数的。

  (2) 你们知道的电话是几位数的? (请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讲述)

  (上海地区的家庭电话是8位数的,手机是11位数的;常用的较特殊的电话是3位数的。)

  四、给小动物编电话号码

  (1)有许多小动物家还没有电话,我们用数字来帮它们编个电话号码吧。

  提示:可以用贴数字的方法,也可以用笔写。

  有意识地请几个孩子上来念所编的号码。

  (2)教师巡视后提出新的要求。提示幼儿是否每个数字都用了,数一

  你编的电话是几位数的。

  5延伸活动:把小朋友编的电话号码做成电话簿。

  课后反思:

  在这次活动中,我首先让幼儿互相交流,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活动前我先请幼儿收集、寻找、记录一些生活中的数字,请幼儿将事先收集好的有数字的东西拿出来,和小朋友们一起分享这些数字的作用。孩子们先个别交流自己带来的物品上数字的作用:因为孩子们都很想表达自己的发现,因此我让幼儿自己和边上的小伙伴说说自己的发现;接着我把我准备的有数字的物品和孩子们一起分析我的“发现”。第二是经验迁移,感知数字和我们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在第一环节中孩子们拿着自己的东西,在第二环节中要求幼儿脱离直观物体,引发幼儿已有的经验寻找生活中的数字。孩子们很会找,什么公交车的路线号,汽车摩托车的牌照,超市里也有很多的数字,他们基本上都能知道这些数字作用的一二。孩子们发现有数字的地方还真不少,就连衣服拉链头上有数字也被他们发现了。真所谓人多力量大,我们共同找到的有数字的东西还真多。第三部分是幼儿操作。利用幼儿的对生活中数字的理解运用到实际中去。

  通过本次活动,让我收获不少,整个活动环节很清楚,一环一环之间紧紧相扣、层层递进,设计的问题也具有有效性,能开动幼儿的小脑筋。但缺点也有存在,一些细节方面还要注意。在这个活动中让我深刻地了解到孩子自己收集课堂所需的东西是很重要。在活动中孩子们愿意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自由自在地采撷自己感兴趣的“果子”,他们采来的“果子”是绚丽多姿的,然后回到课堂交流,共享到了“果子”的丰富,起到“以一当数十”的作用。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些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他们一些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相信孩子,多给孩子一些亲身实践活动的机会。

30、中班数学活动教案《有趣的序数》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最近我们班有两个小朋友搬进了新家,他们特别喜欢用积木在搭建楼房,还把搭好的楼房当成自己的家向小朋友介绍,他的家住在某某家园,某某层,家里的新变化等等,我发现孩子在描述家住第几层时总是说:“我家住五层、我家住三层”,通过孩子们的谈话交流,我了解到孩子对楼房有一定的正确感知,知道楼层是从下往上数的,但缺乏对楼层的正确认知,只知道是妈妈告诉我的住几层,并不知道序数与数字的关系,对“第几第几”没有正确的认知,因此我就根据我们班近期发现的问题设计了这次活动,想通过这次活动使幼儿对序数有一个正确的认知,让孩子了解生活中的序数。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及操作活动,让幼儿从不同方向准确感知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并能用序数词表达出来。

  2、掌握第几的概念,并能用完整的语句来表达。

  3、感知10以内序数的含义及在生活中的意义,培养幼儿记忆力、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游戏及操作活动,掌握第几的概念,能用完整的语句来表达,并能运用到生活中。

  活动准备

  教师演示板、动物卡、数卡、幼儿学具、小鼓。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随音乐有秩序的进入活动室。

  二、感知活动。

  1、幼儿报数落座。

  2、听口令做动作。(如请第一排的小朋友起立,请第二排的小朋友拍手等。)

  三、探索学习活动,从不同角度准确感知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一)游戏:小动物来排队。

  教师:森林了举行运动会,一起来看看由谁来参加。

  1、依次出示10只小动物,请幼儿分别说出是哪个小动物,排在第几?

  2、个别提问:请幼儿分别说出从前向后数、从后向前数,小动物排在第几?

  教师:跑步比赛开始了,请小朋友们看看你们的小动物谁跑在第一?

  3、幼儿自己操作学具,教师巡视提问。(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

  (二)游戏:搭高楼。

  教师:比赛结束了,小动物要休息,我们来给小动物大哥高楼吧!

  1、教师在演示板上从下到上依次出示数字1—10,请幼儿说出:1楼——10楼。

  2、请幼儿为小动物安排房间,并说出如:小猴住在三楼第二个房间。

  四、巩固活动

  1、听力游戏:小猴翻跟斗。

  请幼儿在自己的学具上操作,取出一摞小猴摆在第一行,教师敲小鼓,如:教师敲3下,就请幼儿把第3只小猴翻过来。(反复几次,敲小鼓的数量要不一样。)

  2、趣味互动游戏:大家来排队。

  邀请家长和幼儿一起随音乐自由展示,音乐停时迅速站队,教师提问如:从前向后数你站在第几,你的前面是谁?(反复几次。)

  五、活动延伸。

  回家后观察每个楼层有几个门,分别用数字几来表示。

  教学反思

  生活中的数学学习是幼儿园数学教育的主要途径。序数是幼儿生活、游戏中经常接触的概念,但儿童对数感念的理解往往是零散的、经验化的,需要教师的梳理和提升。

  本活动在幼儿生活中积累的数学经验基础上,充分利用游戏的动力性、趣味性,帮助幼儿理解序数的方向性,强化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活动设计操作性强,注重动静结合;儿童相关经验较为丰富,教学准备充分;在关注幼儿数学概念建立的同时,渗透语言教育、自我保护教育,突出融合课程的理念,注重幼儿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在组织过程中,我尽量用生动、活泼,富有儿童情趣的语言表达,密切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给与积极应答。幼儿学习常规良好,能有序的参与教育活动,效果良好。

  这也是一节邀请家长来观摩的数学活动,所以我尽量让每个孩子都展示他们的优点,对每个孩子也都给予了一定的评价,并让家长也参与进来,让孩子在鼓励、游戏的氛围中不知不觉的学习,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动性。但仍有个别幼儿表达不够完整,需要继续锻炼。

31、中班数学活动示范课教案《有趣的排序》反思

  教学目标:

  1、运用视听触觉各种感管引导幼儿主动发现事物的排列规律,并根据发现的规律进行排序。

  2、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分析、比较能力。

  3、让幼儿在自由的探索活动中,体验排序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大小不同雪花片若干、颜色不同的枪管玩具、大小长短不同的吸管、排序卡

  活动过程:

  1、织幼儿玩拍铃鼓游戏,引出活动主题。

  小朋友们,请你们听听老师是按什么方法拍铃鼓的?

  2、引导幼儿发现拍铃鼓中的秘密,并运用图示记录其中的规律。

  老师这有一些雪花片,请你想想怎样用雪花片表示我们刚才拍鼓的规律?

  (1)大声——小声——大声——小声

  (2)大声——小声——小声——大声——小声——小声

  3、教师出示排序图,引导幼儿发现其中的规律并请幼儿用拍手的方式表示出来。

  (1)、小朋友看看这些雪花片是按什么规律排序的?

  (2)、你们能按这个规律拍拍手吗?

  小结:这种按照一定规律把物体排排队的方法就叫做排序。刚才我们都是根据物体大小不同按一定的规律进行排序。其实我们还可以根据物体的长短、颜色、粗细、高矮等不同进行排序呢。

  4、补充排序卡。

  出示已排好的排序卡,请幼儿来找找看什么地方排错了。

  5、导发现物体的差异,进行创编排序。

  (1)、请幼儿根据颜色的不同排序拼插枪管玩具。

  (2)、请幼儿根据吸管的大小或长短的不同进行排序

  (3)、请幼儿根据幼儿性别的不同进行排序。

  6、排队游戏

  幼儿分男女站成两竖排,按教师要求进行排队游戏。如高人、矮人、高人、矮人或拍头、拍肩、叉腰的排列规律进行排序游戏。

  7、延伸活动:

  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事物都是按一定规律排序的,如美丽的项链,好看的花边,围墙的栏杆……,请幼儿将生活中有趣的排序现象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在排序卡上。

  活动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