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

  也许是有意,也许是无意,也许是天意,也许是巧合,办公室的窗正对着大门口。不少的时间里,特别是为了防“非”禁止家长将孩子送进校园的日子里,我总能静观送孩子来园时家长在大门外朝里的“望”。先是无意渐渐成了有意,再后来也便成了习惯。

  宁可待会儿为了赶时间冒着闯红灯的危险,“望”却怎么也不能省去。孩子的背影早已消失在走廊的尽头,也许孩子已投入到五彩缤纷的游戏里,“望”却延续着,有的伸长了头,有的掂起脚尖,但大多咧着嘴。父母为了赶时间很快会离去,可祖父母、外祖父母则显得更加执着,竟有那么几位爷爷、奶奶,索性带着凳子整个半天地坐在大门外面等孩子。

  步行来园的可真方便,驻足留步就行;骑自行车的也说不难,靠着车更不显累;骑摩托车的熄了火坐着倒挺舒服;开私家车的也不甘示弱,车调了头摇下车窗照样能“望”。

  只要能“望”,不会有人在乎天气如何,晴天、雨天和大风天与“望”无关。

  虽然招了手,道了别,有的还进行了吻别、双击掌,不变的叮嘱早已说过:快些进教室,上楼梯小心些,到教室喊老师呀,要听老师的话,记着上厕所,上课要认真听,发言要举手,不要和小朋友打架,一会就来接你……

  笔者尝试着分析“望”:是深情的希望,深含着爱,蕴藏着情。那目光含着担心,含着期望,含着无限的温柔与关爱。充满春的希望,镶嵌夏的浓郁,浸着秋的喜悦。

  接着也便提倡教职工们都来体会这“望”,老师们都表示:这望太沉重了,为了不让“望”而失望,我们要凭着良心,尽全力做好一切工作,不让孩子的光荫虚度,起码对得起家长风雨无阻的接送和这沉甸甸的“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