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好学生”是个什么样

国外“好学生”是个什么样

国外“好学生”是个什么样

  

法国:不评“三好生” 

  法国中学体制和我国不同,初中(COLLEGE)和高中(LYCEE)完全分开。我采访的孟德斯鸠高中,位于巴黎西南郊,既不是重点中学,也不是移民子弟集中的“问题学校”。全校360多名学生,40%来自低收入家庭,60%来自中高收入家庭。校长菲利普・法塔斯说:“我们学校有典型性。” 

  法塔斯在这个学校当了20多年的历史地理教师,不久前通过考试竞聘,被教育部任命为该校校长。问起法国有无类似我国“三好生”、“优秀生”等评选制度,他有点茫然,“什么三好生?”待我解释清楚后,他才把法国的学生考核制度娓娓道来。根据教育部规定,法国中小学里的每个班都有一个“班级理事会”,理事会约10多人,由校长、教务长、该班的所有任课老师、两名家长代表、两名学生代表组成。家长代表由家长会议选举产生,学生代表由全班同学选举。有意思的是,当选的学生代表并不一定是班上最出色,但肯定是最有人缘的。说到这里,校长有点无奈,他说,我们当然希望是最好的学生当选,但是,选举就是选举,就像法国的国民议会议员,不管你喜欢不喜欢,选上了他就是议员。理事会每个学期结束时召开一次会议,一年3个学期,开3次会,其任务是审议任课老师对每个学生的评语。所谓评语,不是我们通常理解的品德评语,而是学科能力评语。教师的评语相当重要,如果说某学生具有数理化分析能力,就等于说他的数理化学得好;如果说某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强,就是说他语文学得好。“我们不说学生缺乏某种能力,而是说他具有哪种能力,需要培养和提高哪些能力。” 

  学年结束时召开的第三次理事会最重要,是决定某些学生命运的,如处分、留级。法国的分数为20分制,16分相当于百分制的80分,为优秀;10分以下不及格。不及格者是否一定要留级?这就是理事会的任务了。理事会成员在分析了该学生的整体情况后投票决定。当然,如果每门功课都不及格,必留级无疑,无需讨论。犯了严重错误的学生,是否应开除,也由理事会决定。决定作出后,经校长审核批准,在该学生所在的班里宣布。是否要在全校张榜公布,目前正在讨论中。犯小错误是否也处分呢?有些是要处分的,比如逃课、打架斗殴。处罚的方式,不是罚站,也不是打扫教室(法国学生不需打扫教室,学校雇有清洁工人),而是在节假日到学校来补课、做作业。 

  法斯塔校长讲了半天,我觉得没有提及奖励制度,他摊摊手说:“没有,真的没有。”只要通过高中毕业会考,就能升大学。当然,如果高中的平均分数高,教师的评语棒,有助于学生进入好的大学。所以,大部分学生还是很在意分数的,也注意同老师搞好关系。 

  没有奖励制度,有没有榜样呢?“没有,现在的榜样都是媒体制造的。基本是球星、影星,教育部从未推出过什么榜样。有些媒体明星确实堪称英雄,比如,球星齐达内,球踢得好,人品也好。可是有些还不够水准。”法塔斯认为,光有媒体榜样还远远不够,他主张教育部应向学生推荐一些有思想深度的历史文化名人作为榜样,比如,他所在的这所学校以孟德斯鸠命名,那么,学生至少应该知道孟德斯鸠是法国的启蒙思想家、法学家,应读一读他的著作,如《论法的精神》、《波斯人信札》等。这样的榜样扎根于学生心田,他们会变得更加宽广与深沉。 

  美国:学生竞争忙 

  本报驻联合国特派记者 何洪泽 

  人们都说美国中小学生太轻松,此话不假。记者每天在联合国上班,经常能看到成群结队的中小学生在老师带领下参观联合国大厦。参观的时间是上班时间,相信也是一般学校上课的时间,以参观代上课,不亦乐乎! 

  但因此就说美国的教育全是“放羊”,那也不尽然。记者向几位纽约的中小学校长请教过美国中小学的真实情况,也向一些家长了解过他们的孩子在学校的生活,发现美国的学生在学校里也有竞争。 

  学生竞争什么?当然有功课方面的竞争。尤其是少数尖子学校,比如纽约的斯蒂文森中学、布朗克斯科学高中、亨特中学, 

  那里的学生都是眼睛盯着要上哈佛、耶鲁的。没有一定的好成绩,那些名牌大学是不会要你的。但是,美国大学挑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