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知识] 低幼知识童话的情节安排

[童话知识] 低幼知识童话的情节安排

[童话知识] 低幼知识童话的情节安排

  先以《蚂蚱打赌》(《科学童话选・续集》;科学普及出版社)为例,当低幼儿童对兽类;鸟类、昆虫的生理特点缺乏了解的时候,常常从自己的身体上找答案。比如,蚂蚱是怎么呼吸的?把蚂蚱的头浸入水中会怎样?低幼儿童一般都会想当然地认为,蚂蚱同人一样,“用鼻、口呼吸,把头浸入水中便会被淹死。其实,蚂蚱是用肚子两侧的气管呼吸的。把头浸入水中,自然淹不死。只讲这一现象(知识),低幼儿童是可以理解的,而这知识本身,又会引起低幼儿童的兴趣。那么,用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情节来“表现”这个知识内容?我写了蚂蚱同蚂蚁打赌的故事:雨后,蚂蚱偷吃完庄稼,同蚂蚁打赌说,他把头放进积水的垄沟里,几小时也淹不死,蚂蚁们笑着不相信,结果,蚂蚱赢了,正要把每个蚂蚁踢两脚……这时,螳螂来了,它们把蚂蚱的肚子放进水里.尽管头还露在水面,但蚂蚱却淹死了。

  猫,以及与猫形态、习性相近的动物,都归为“猫科”,可以把这一点讲给孩子们。情节如何安排?……大黑猫从主人那里得知,在动物学上,许多动物都被划到“猫科”,那自己岂不成了“科长”?大黑猫很得意,也想尽点“科长”的责任,便去看猫科的伙伴,谁知,它遇见的猞猁、猎豹、金钱豹、狮子、老虎……却一个比一个厉害,于是,大黑猫不怎么想当科长了。这就是《猫“科长”的故事》(《妈妈讲》第二集,科学普及出版社)的大致情节。

  有的知识看去似乎很深,但如果只讲现象,不讲“为什么”,低幼儿童仍可接受。比如,地球上有一个地方,四面八方都朝南,这个地方就是“北极点”。如何安排、设置出这个知识童话的故事情节7    我联想到日常生活中,人们都喜欢住光线充足的朝南的住房,便写出了《活动小房》:山羊妈妈给小山羊造了一座带轮子的活动小房,四壁各有一扇窗子。小山羊推来推去,想让四扇窗子都朝南,大家见了哈哈大笑,说这不可能。但老鹰把活动小房叼到了北极点,这回,四扇窗子都朝南了。

  《没尾巴的猩猩》(发表于《小朋友》1988年第2期)也只告诉了孩子一点知识:所有的猴子都有尾巴,而猩猩却没有尾巴。 孩子们都知道,猩猩比猴子聪明。这个知识童话说,猩猩为了得奖品,就混进猴子中间,去参加猴子专场智力竞赛,主持竞赛的海豚提出的一个抢答题,就被猩猩答上了:“猴子有尾巴,猩猩没有尾巴。”猩猩得了10分,正得意,海豚却忽然下令“全体起立,向后转!”这一转,猩猩可露馅了,满屋子的猴子都拖着尾巴,只有猩猩没有尾巴……总之,在选取了知识内容之后,很要紧的是,要精心构思出一个较为有趣的故事情节,使知识内容与故事情节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才有可能成为一篇较好的低幼知识童话。

  最后,关于低幼知识童话的表现手法,我觉得,还想提一点,就是,最好能在不影响“物性”的前提下,再注意一下人物的性格,比如,《蚂蚱打赌》中的蚂蚱,有点“无赖”嘴脸,《猫“科长”的故事》中的大黑猫似乎有“官瘾”;《活动小房》中的小山羊像个任性的孩子;《没尾巴的猩猩》中的猩猩,有点像那种老想钻空子捞点便宜的人。